1. 坦克负重轮的作用是什么 为什么很多人用嘲讽的态度看待59的五对负重轮 更多的负重轮有什么优势吗
坦克负重轮是坦克的主要承力机构,也是坦克的行走机构
负重轮多,说明坦克车体长,重量大、内部空间大,装甲更强且内部装了更多的设备,是先进的表现
59实际上并不是讽刺,而是一种打趣
国内坦克工业很长时间内受制于基础,只能在59上不停地改进,可谓老兵不死
所以大家才有,远看炮塔吓死人,近看五对负重轮的调侃说法
2. 关于二战中德军坦克的交错负重轮
1、交错式负重轮最主要的是为了减轻坦克重量:
虎式,豹式坦克设计初期的先天不足,导致重量过重,需要更多的负重轮。而虎式坦克不得不采用交错悬挂的负重轮系统,每边8个扭杆,采用左侧向前,右侧向后的布置。单动式的液压减震器连接于首尾两端的左右扭杆上。这4个扭杆的移动位置被橡胶缓冲器所限制。早期与中期型虎式坦克每个扭杆有3个路轮,每侧共有24个重叠布置的800mm橡胶轮缘负重轮。
交错式负重轮还能承受经可能夺得车身重量,避免车身过长。
2、交错式负重轮设计也是为了提高越野行驶的舒适性,但这种设计非但不能减轻坦克重量,反而会浪费更多的重量在悬挂上。
负重轮越多,则支撑点越多,坦克行驶起来就越平稳,比如3号坦克。但3号坦克的小直径负重轮让其的垂直行程很短,地形适应性并不是很突出。所以才有了交错式负重轮设计,在保持大直径负重轮的情况下,通过交错布置,增加了支撑点的数量,进而在拥有优良地形适应性的前提下又获得了不错的舒适性。
说这个设计是以承重为主的说法实在有些牵强,看同时期的德国其他坦克设计(保时捷设计的坦克上使用的纵向扭杆悬挂,鼠式坦克也并不是交错式负重轮)以及其他国家的坦克设计(美国的T1/M6计划、T28/T95计划;苏联的KV系列)就可以看出,承重并不真的需要数量如此多的悬挂来分担重量。
—————————————————————————————————————————
使用交错轮原因很多:
一是交错大直径轮,可减少挂胶损耗,橡胶是德国稀缺资源,
二是德国当时扭杆不是很好,车又太重,需要最大限度增加扭杆数量承重,
三是为增加平稳性,而德国没有开发出用液力助压减震器
3. 二战德国坦克负重轮很奇怪
其实不是2个一组,是3个,有一个被前面的挡住了
主要是悬挂的种类不同,谢尔曼采用的是车辆蜗卷瘫痪,T34是克里斯蒂/螺旋弹簧,德国坦克一般是扭力杆悬挂,三轮交错的是横向扭力杆,虎式等重型坦克采用的就是横向扭力杆,可以减小对地面的压强,同时还能增强侧面装甲
但缺点也很多,比如运输问题,一般横向扭力杆悬挂的坦克都有两套履带,一套战斗履带,一套运输履带,而两者不能在战斗中转换;另外,因为负重轮过度靠近,而且有交错,常会发生卡轮或履带卷链齿轮,所以选择横向扭力杆实属无奈之举
至于T34和现代坦克的区别,现代坦克常用液气悬挂,T34使用的仍是机械悬挂,但就是克里斯蒂悬挂赋予了T34在当时无与伦比的机动性,加上对倾斜装甲的有效利用,使得它成为坦克中的经典
4. 为什么德国人和美帝的坦克是七对负重轮的
因为是德国豹2A7和美国M1A2都是超过65吨的重型坦克,豹2和M1系列初始就使用7对负重轮底盘设计,7对负重轮可以承担更多的重量,豹2和M1系列随着型号改进,吨位一直在提升,等于是不用换底盘,节省了研制经费和时间,7对负重轮底盘加长了车体长度,等于是加大了空间,不光是动力系统的空间,还有内部空间加大,可以加载更多的武器系统和防护装置,越野和机动性能更加强大,乘员更加舒适,这是德国和美国的工业技术先进造就的,可以设计和使用7对负重轮,很多国家的技术卡在6对负重轮上停滞不前,6对负重轮限制了坦克吨位,限制了内部装置,虽然现在很多6对负重轮的主战坦克增加吨位,但牺牲了很多性能,增加了负重轮的疲劳度和磨损度,以及增加传动系统的损耗,6对负重轮和7对负重轮的承载差距了接近10吨的重量,防护肯定要打折扣,各国的对6对负重轮设计一直在追赶7对负重轮,但格局已经确定,这是无法超越的现实
5. 二战德国坦克许多型号的前装甲上都有刺一样的东西,还有它们的履带是复式结构的,这是什么原因
刺一样的东西是外挂的坦克履带,能增加一定的防护。
复式结构其实是双排负重轮,为了增加坦克履带宽度,增加坦克在不良路况的机动能力。
6. 二战德军坦克的可靠性应该和交错负重轮没有多大关系
有部分关系
坦克为了避震,都会安装扭杆,扭杆连接负重轮和底盘,起减震作用
但双排交错负重轮之间的空间比较狭小,如果扭杆坏了,战场抢修很麻烦
德国坦克最大的问题实际上在于传动系统
7. 拯救大兵里虎式坦克为何是单排负重轮,难道德军真的有这种型号的虎式吗
应该是穿帮了,我没有见过德国单排负重轮的虎式
8. 二战德国坦克的负重轮为什么采用重叠式的
最主要的是为了减轻坦克重量:
虎式,豹式坦克设计初期的先天不足,导致重量过重,需要更多的负重轮。而虎式坦克不得不采用交错悬挂的负重轮系统,每边8个扭杆,采用左侧向前,右侧向后的布置。单动式的液压减震器连接于首尾两端的左右扭杆上。这4个扭杆的移动位置被橡胶缓冲器所限制。早期与中期型虎式坦克每个扭杆有3个路轮,每侧共有24个重叠布置的800mm橡胶轮缘负重轮。 交错式负重轮还能承受经可能夺得车身重量,避免车身过长。
由于整车宽度超过了铁路运输的限制,最外层负重轮(共8个)需要从法兰盘上拆下以便在铁路运输时减少车体宽度。
交错式负重轮的优点:
(1)苏德战场的复杂地形决定:
俄罗斯广阔的平原大片的泥泞沼泽,路况极差,坦克经常陷入泥土中不得动弹,交错式负重轮因其所采用的悬挂方式的不同分为两重和三重,它们之间的区别主要是布置的不同。交错式负重轮的使用可以使坦克和装甲车辆的履带接地压力较低,增强了车辆在复杂地形的通行能力。
(2)虎豹坦克都加长身管,火炮威力大大提高,为了车体稳定性,减缓后坐力:
交错式负重轮的接地面积较一般的车辆大,因此使车辆有较好的稳定性,让车辆成为稳定的射击平台,使武器射击准确性大大的提高。
(3)德军迷信“质量大于数量”。交错式负重轮技术成熟和其优良的性能,即用数量较少但质量较高的部队歼灭更多的敌人。交错式负重轮的抗毁性的不认同,其实,坦克有这们多的负重轮就是被击毁一两个也不会影响它的正常的战斗,应该说它有较好的生存能力。 其实,在现存的大量虎式、豹式坦克的作战照片和舱内照片中,我们与同时期盟军坦克的照片做对比,发现,在这一时期的坦克中,从舒适性和驾驶性上看,采用重叠式行动机构的坦克具有其他坦克无法比拟的优势,降低了坦克成员的长时间驾驶的疲劳度。在这一时期,德国坦克兵使用的帽子是软帽,非常舒服。盟军对缴获的德国坦克进行评估后也认为德国坦克的舒适性是最优的。
9. 二战时期德国坦克的交错式负重轮有什么优点和缺点
二战时期德国坦克的交错式负重轮
优点:交错式负重轮的使用可以使坦克和装甲车辆的履带接地压力较低,增强了车辆在复杂地形的通行能力。
缺点:不利于战场维修,生产多费时间。
任何精密和复杂的机械往往不可避免的带来工作的不可靠性,以及生产的长时间性和复杂性。
“豹”式坦克和“虎”式坦克的性能对英美苏的坦克具有技术上的绝对优势,但在可靠性上和数量上巨大差异还是使他们在这次的较量中处于下风。 虎式,豹式坦克的战损率和机械故障发生率几乎相等。 例如1943年,被西特勒寄予厚望的200辆新式的豹式坦克参加了库尔斯克会战,泥泞中的行军,豹式坦克还没有上战场,往往就得先到到战地后勤部进行维修。
10. 为什么二战德国坦克的承重轮和别的国家的不一样
虎式坦克使用的底盘有着有着很好的减震效果其采用交错排列的负重轮,宽履带加上每个力矩点所承受的重量减轻使得虎式坦克的平稳性远好于JS-2坦克(这就是为什么德军在持续作战上占优的原因)。而JS-2坦克全重达46吨,由于其扭杆悬挂装置的扭矩被限制的很小,扭杆强度明显不够,再加上JS-2坦克只有6对负重轮,每个却要承受8吨的重量,因此作战中JS-2坦克不能获得很好的防震作用,因此在持续作战上虎式坦克胜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