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勃兰特惊天一跪之后,世人已经原谅德国,为何德国不再寻求军事强国地位
德国不可能再寻求军事强国地位了,因为这样就代表他们并没有真心认罪,会让人怀疑勃兰特惊天一跪的诚意,而且近年来德国无论上下都对二战有了深刻的反思,发展军事实力反而在德国是谈虎色变的大事,再说寻求强国地位也不一定非要通过军事力量。
不过这也给德国的经济提供了帮助,因为对周围国家不存在威胁,所以也能和邻国能够和平共处,而且也不用在军备上花费大量资金,反而提高了国民生活水平,德国政府的这一做法,也受到国内百姓的支持。
都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德国的经济实力已经让德国在国际上拥有了更多的话语权,所以德国何必再去寻求让人忌讳的军事强国呢?
Ⅱ 华沙之跪的具体经过
发生在1970年12月7日那个灰蒙蒙的上午。这天,按照日程安排,正在波兰访问的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一行,应该前往华沙当年的犹太人隔离区,向那里的英雄纪念碑敬献花圈。
这是一个很寻常的华沙的冬日,阴湿寒冷,万木萧疏。这又是一个对两国人民来说极为不寻常的一天:这一天,曾是波兰人民不共戴天的敌国的领导人将来到这里。
他是何人,他来何干?波兰人民用沉默的目光关注着昔日仇国的代表。自从1945年5月8日德国在柏林正式签署无条件投降书,25年已经过去了。可是波兰人民怎能忘记,纳粹德国残暴的铁蹄下那长达近6年的血雨腥风!
修好东欧,谈何容易
德国地处欧洲中部,当年希特勒想要建立包括欧洲德意志人民在内的“大德意志帝国”的野心,就是从东邻开始的。他先是在1938年12月将奥地利变成德国的一个省,又于1939年3月占领捷克斯洛伐克。这时,在东边的邻国中,还没有归属德国的就剩下波兰一个了。
1939年8月31日的午夜,一支德国党卫队化装成波兰军人,在德波边境上制造了一起所谓波军袭击德国事件。随即,德国电视台马上播出希特勒的讲话,希特勒声称德国受到了波兰的“侵略”,并以此为借口正式向德军下达了进军波兰的命令。
9月1日凌晨4时45分,德军2500辆坦克、2300架飞机、150万兵力,从西、南、北三个方向同时向波兰发起攻势。在德军闪电战术的袭击下,波兰的军事防线很快崩溃,波兰人民的厄运从此开始了……。
二战结束后,苏联、美国、英国和法国在柏林设立了盟国管制委员会,对德国进行分区军事管制。1949年9月和10月,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先后成立,东西两德才重新以国家形式出现在世界舞台上。从那时起到勃兰特担任联邦德国第四任总理,以第一任社民党总理结束了基督教民主联盟(基民党)的执政史。又是20年过去了,其间,曾是满目焦土、百废待兴的联邦德国,早已走出战争的废墟,创造了国民经济发展“起飞的奇迹”。 在对外关系方面,勃兰特的前任在获得西欧各国和美国的信任及建立良好合作关系上,业已取得了很大成功。但是,东欧各国人民对联邦德国的态度,却仍然冰封一面,没有什么变化。
仇深似海,噩梦难消。要想与东欧修好,身为联邦德国总理的勃兰特,深知自己肩上担子的沉重。1966年到1969年担任联邦德国外交部长期间,他更加认识到,要改变联邦德国在世界上被孤立的被动局面,在国际舞台上树立新德国的形象,已成为这个国家的不务之急。
在那3年期间,他把握时机,同波兰和捷克斯洛伐克互设了贸易代表机构,并与罗马尼亚建立了外交关系,同南斯拉夫恢复了外交关系,使联邦德国与东欧国家的关系开始有了突破性进展。
担任联邦德国总理以来,勃兰特更是积极地、进一步地实施他的“与东欧修好”的新东欧政策。这就是要与昔日的被占领国捷克斯洛伐克、波兰和苏联重新建立友好关系。要为祛除战争留下的冷战铁幕、融化凝结在东欧人心底的坚冰打开局面,让联邦德国重新走向世界。
1970年8月,勃兰特先与苏联签署了关于消除边境武力的《莫斯科条约》,又马不停蹄,准备12月前往波兰,要在修好东欧的道路上,迈出更重要的一步。
然而,修好东欧,谈何容易。1970年12月7日这天,华沙的天气格外阴郁,好像特意为勃兰特一行备下压抑的氛围。
划时代的瞬间
这是勃兰特一行来到波兰的第二天,在这一天的时间里,他都看到了什么?当迎接仪式上奏起联邦德国国歌时,他看到了波兰人民悲愤的目光和眼里滚动的泪水。他知道,当年的德国纳碎就是在这个歌声中,屠杀世界上的犹太人、屠杀波兰人民的。
勃兰特缓缓走上石阶了,面前是巨大的、中部塑有人物雕像的青石纪念碑。沉重的石块、黝黑的人形,犹如在代表千百万无辜的死难者向这里默然注目。这里曾经是华沙犹太人隔离区的所在地。
1939年年底,华沙约有居民131万,其中犹太人35万,占城市人口的1/4以上。当时他们多居住在华沙老城的西部,据说那时这里是世界上继纽约之后第二大犹太人聚居地。1939年9月德国法西斯占领波兰不久,盖世太保总头目海德里希发出了“灭绝犹太人”的指令,德军对犹太人的迫害随即升级。相继在东欧各地及德国本土建起众多的犹太人隔离区和集中营。1940年11月间,这块华沙犹太人聚居区的周围也被围起了高墙,架上了铁丝网,1/4以上的华沙人就被圈进这片只占城市面积4.5%的土地上。
此后,德军还将周边抓到的犹太人和非犹太人不断押解到这里,这里关押的人数最多时超过了45万。随后,纳粹军队在这里进行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1943年4月19日,忍无可忍的犹太人在隔离区内举行起义,遭到纳粹德军的残酷镇压,绝大多数犹太人都惨遭杀害。截止1943年底,围困在这里的近40万犹太人几乎全部遇难。犹太人隔离区也随即被德国军队夷为平地。
这里的死难者纪念碑就是为纪念那次起义中牺牲的人们而树立的。
勃兰特将花圈敬献在纪念碑前了。他直立起身体,肃立在无声的石像前,就在他垂首致意的那个瞬间,他的双膝却弯了下去,他跪在了冰冷的石阶上!
他的表情是凝重的。他看到了什么?也许他觉得他面对的是成千上万死难者的尸骨?也许他看到了,当年希特勒上台后,20岁的他远走他乡登上的那艘驶往挪威的船?独立船头,他曾立志,誓与纳粹法西斯不共戴天,战斗到底!他没有能在战场上与纳粹战斗,现在却要同纳粹遗留下来的仇恨抗争。
这位57岁的反法西斯老战士跪立在纪念碑前了。他的随同人员惊呆了。这个出乎意料的、未在日程安排当中的举动,让他们一时手足无措。而周围的波兰官员和民众,却被这突如其来的举止深深震撼了。 一时呆愣住的各国记者们在短暂的愕然之后,纷纷举起相机,闪光灯亮成一片。一位跪立在冰冷石阶上的德国总理的形象旋即传遍了世界的各个角落,成为二战后世界上意义重大的瞬间定格,在所有爱好和平的人民心头激起了强烈的、恒久的震荡。
从此,在深深受过德国纳粹铁蹄蹂躏的东欧人民心中,德国人不再只是青面冷血杀人不眨眼的纳粹屠夫。在他们的心中,从此便会而且永远还会跪立着一个德国人,那是真心为自己的民族赎罪,真诚地向曾被奴役的国家请求重归于好的一位德国总理。
这就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华沙之跪”。在此,勃兰特总理为德国战后历史上写下了极其重要的一章。“华沙之跪”也成为联邦政府与东欧重归于好之路上的一座重要的里程碑,并为联邦德国在1973年9月加入联合国铺平了道路。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当晚,勃兰特在双方外交部长的陪同下,与波兰首相共同签署了关于两国关系正常化的纲领性文件——《华沙条约》。条约中正式承认奥得—尼斯河为两国间的边界,宣布双方“彼此没有领土要求,今后也不会再提出领土要求”。
在其后通过华沙电视台发表的讲话中,勃兰特说:死难者撕痛着我们的心,对他们没有人不能不悲伤。他还说:对事实的回避会给人造成错误的假象。要面对历史就不能容忍那些还没有得到满足的要求,也不能容忍“秘而不张”……,我们必须将眼光放长,将道德作为政治力量看待;我们必须将不合理的链条剪断。为此,我们不是要砸碎某种政治,而是要建立一种理智政治。
“在德国近代史的压抑下,”勃兰特后来在谈到他的华沙之跪时说,“面对百万受害者,我只做了在语言力不能及的情况下一个人应该做的事”。有外国评论家还这样写道:“他没有必要下跪,而他却为那些应该下跪而没有下跪的人,跪下了”。
这个具有重大意义的即时举动,在当时的德国国内引起了轩然大波,《明镜》周刊组织的民意调查结果表明,只有41%的人认为勃兰特的举动是适宜的。许多人还将他指责为“不要祖国的家伙”。
然而,东欧人民以及全世界人民却通过这位总理看到了“另一种德国人”的形象,这是一个要为“第三帝国”制造的残暴行径真心赔罪、以诚意与受害国重修于好的形象。
Ⅲ 二战德国总统是不是下跪道歉了
1970年12月7日,联邦德国前总理勃兰特双膝跪在波兰犹太人死难者纪念碑前。
1970年12月7日,大雪过后东欧最寒冷的一天。刚刚对捷克、波兰进行国事访问后,当时的联邦德国总理维利·勃兰特冒着凛冽的寒风来到华沙犹太人死难者纪念碑下。他向纪念碑献上花圈后,肃穆垂首,突然双腿下跪,并发出祈祷:“上帝饶恕我们吧,愿苦难的灵魂得到安宁。”勃兰特以此举向二战中无辜被纳粹党杀害的犹太人表示沉痛哀悼,并虔诚地为纳粹时代的德国认罪、赎罪。
当时的联邦德国总统赫利同时向全世界发表了着名的赎罪书,消息传来,世界各国爱好和平的人们无不拍手称赞。1971年12月20日,勃兰特因此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
勃兰特1973年接受意大利着名女记者法拉奇采访时,谈到了自己当时采取这一出人意外的行动的感受。他说:“我明确区分罪过和责任。我问心无愧,而且我认为把纳粹的罪过归咎于我国人民和我们这一代人是不公平的,罪过只能由希特勒等发动二战的战犯去承担。尽管我很早就离开德国(二战期间勃兰特流亡国外,从事反法西斯斗争),但对希特勒上台搞法西斯主义,我也感到有连带责任。出任德国总理后,我更感到自己有替纳粹时代的德国认罪赎罪的社会责任。那天早晨醒来时,我有一种奇异的感觉,觉得自己不能只限于给纪念碑献一个花圈。我本能地预感到将有意外的事情发生,尽管我不知道是什么事情。献完花圈后我突然感到有下跪的必要,这就是下意识吧?”
勃兰特在波兰犹太人纪念碑前下跪谢罪,被誉为“欧洲约一千年来最强烈的谢罪表现”。现任德国总理施罗德曾经亲自去波兰,为刻有下跪谢罪情景的勃兰特纪念碑揭幕。德国还在首都柏林着名的勃兰登堡门附近建立由2700根方柱组成的纳粹大屠杀受害者纪念碑,这使得希特勒后裔也因为强烈耻辱感而决定永不结婚生育,让那个罪恶家族断种绝根。
Ⅳ 关于德国总统为二战下跪的详细内容
正在以色列访问的德国总统克勒2日说,他为德国在二战时大肆屠杀犹太人感到羞愧,那段历史将是德国不可回避的。克勒当天在以色列议会发表讲话时说,二战大屠杀的受害者们已赋予世人不要让悲剧重演的使命,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牢记。他还为德国给犹太人造成的苦难而“在羞愧中低下头”。
克勒1日抵达耶路撒冷开始对以色列进行为期4天的国事访问。他此行的目的是庆祝两国建交40周年。据悉,以色列总统卡察夫将于5月份回访德国。
德国总统约翰内斯-劳16号在以色列议会发表演讲,代表德国对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纳粹德国的大屠杀暴行表示道歉,并请求宽恕。
他表示,将加强对德国年轻一代的教育,使他们永远记住德国过去的不光彩历史。二战后,由于德国政府对纳粹德国的所作所为进行了较为深刻的反省,以德两国自60年代中期建立外交关系以来,双边关系发展较快。(中央电视台)
Ⅳ 德国总统为什么向波兰人民下跪
德 国对二战的反省是得到世界的承认的。二战德国侵略了波兰,建集中营杀了很多波兰人。估计是德国总统心里有愧,也是向波兰和世界表明现在的德国立场,所以下跪。
Ⅵ 对勃兰特的惊世一跪的认识
勃兰特一跪,德国人彻底站了起来
今天,学习了《勃兰特下跪赎罪受到称赞》这一课,这是苏教版必修二第三单元“历史的回声”------“永志不忘”专题的最后一课。讲的是1970年12月7日,在对捷克、波兰进行国事访问时,当时的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在华沙波兰犹太人死难者纪念碑下,下跪赎罪。
我认为勃兰特的认罪赎罪是“虔诚的”而非政治作秀,首先下跪的举动并不在国事访问的计划议程之中,在波兰犹太人死难者纪念碑前下跪是“意外的事情”,之所以会有下跪忏悔的举动,用事后记者采访勃兰特本人的话说是“本能”和“下意识”。“下意识”又叫潜意识或无意识,它能主动地对人的性格和行为施加压力和影响。勃兰特“二战期间流亡国外,从事反法西斯斗争”,本身也是纳粹的受害者。“二战”期间的流亡经历让勃兰特非常理性地“明确区分罪过和责任”,这些都表明他个人的下跪赎罪并非一个政治家的作秀。
他下跪时的身份是“联邦德国总理”,同时勃兰特的下跪得到了当时的联邦德国总统赫利的支持,他“同时向全世界发表了着名的赎罪书”,这也表明勃兰特的意志代表了联邦德国的意志。“现任德国总理施罗德曾经亲自去波兰,为刻有下跪谢罪情景的勃兰特纪念碑揭幕”表明统一后的德意志民族都是支持勃兰特的下跪赎罪的举动的,表明整个德意志民族都是在“虔诚地”忏悔。如果说柏林是德国的心脏,那么勃兰登堡门无疑是柏林的心脏。德意志民族在自己心脏的最核心部位“建立由2700根方柱组成的纳粹大屠杀受害者纪念碑”,更是以极富象征意义的举动来表明这个民族将铭记自己在历史中所犯的错误。
勃兰特代表国家民族的惊世一跪,让人们看到了德意志是一个伟大的民族,是一个心胸坦荡的民族,也是一个不逃避历史、勇于承担责任的民族。从小学开始,德国就在历史书里这样教育学生:“我们日耳曼民族曾经侵略过别的国家,我们曾经对别的国家和民族造成过伤害。我们每个德国人都要对过去的行为负责,都有责任不让历史重演。”这样一个懂得深刻反省的民族,走向强大是必然。
而日本政府却一直在逃避过去,拒绝承担责任。日本的一些右翼政客把战犯说成是“英雄”,把侵略别国说成是“进入”,把侵略的历史说成是捏造的。他们甚至在学校对学生进行这样的教育:“别国那样谴责我们的过去,是因为嫉妒我们现在的成就,我们没有必要向他们道歉!”
跪着的德国人比站着的日本人高贵!
学生们在上完课后纷纷写了感想交上来,下面就把他们的感想晒一晒:
田康龙:勃兰特惊世一跪名动世界,一名权高位重的总理能为无辜的死难者下跪,为德国曾犯下的罪恶赎罪,体现了德国人的美德:正视历史,直面罪过。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我觉得勃兰特是君子,而日本的一些首相是小人!
潘琳琳:这一跪,虽说是下意识的,也令我感动。一个堂堂的大国总理能放下架子,为“二战”的死难者下跪,这是一个多么令人震惊又感动的举动。我觉得,跪着的德国总理比站着的日本首相要高大!
国海涛:勃兰特这一跪,是代表整个民族在谢罪,这一举动无疑让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们高兴和慨叹。这是一种勇于承担的胸怀!
苏畅:他是联邦德国的总理,却放下架子,下跪赎罪,因此受到全世界的称赞。他为世界和平作出了贡献,也赢得了世界爱好和平的人们的共鸣和尊敬。
蒋茜倩:90度的弯膝一跪,赢得了人们的理解与尊敬,这一跪看是羞愧,实为伟大。我希望有更多的人站出来为过去所犯的罪恶忏悔,我更希望将来不再有罪恶和忏悔,愿和平之鸽在天空中飞翔。
最后,以奥地利诗人里尔克的一句诗结束本文:“双膝弯成直角,赋予世界一个全新的尺度。”
Ⅶ 那个曾经为二战而跪的德国总理是谁详细说说他的这个事迹!
阿登纳阿登纳(Adenauer,Konrad 1876~1967)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第一任总理 (1949~1963)。 1876年1月5日生于科隆天主教家庭, 卒于1967年4月19日 。 先后在弗赖堡、慕尼黑和波恩的大学里学习法律和政治。1906年选入科隆市议会;1917年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任科伦市长;从 1920 年起他是普鲁士各省议会中央组织的成员, 1928 年任议长。纳粹统治期间曾两度下狱。1946年当选为基督教民主联盟主席。战争一结束,他不失时机地在盟军的占领区里建立并扩大党的组织。在美、 英、 法把3个占领区合并建立统一的联邦时,他就任联邦议会议长,为即将建立的联邦共和国制订了宪法。1949年8月,就任总理。 阿登纳反对社会主义思想,主张实现在法律统治下的个人主义,深信国家必须保证公民有独立研究学术和发展经济的最适合的机会,并使公民得到完全的法律保护。在他执政时期,他的兴趣侧重在外交方面。他对于与共产主义世界和平共处的可能性没有信心,并认为西方只有保持优势的威慑力量才能遏止共产主义集团的直接军事威胁。他竭力支持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和它的核装备,反对德国中立化。在他任职期间,联邦德国恢复了主权,重振了国力,并赢得在欧洲事务上的发言权。1963年阿登纳以88岁高龄辞去总理职务 ,继续担任基督教民主联盟主席到1966年。
Ⅷ 华沙之跪为什么称为一代经典政治家的经典之举经典的含义是什么
经典的含义不是在于下跪者个人,而是在于整个德意志民族对于战争和罪行的反省。德国法西斯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祸首,给世界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德意志民族用自己的行动,向世界证明了自己承认过错,真心悔过的诚意。相比之下,日本就不是如此。日本在回顾这段历史时总是遮遮掩掩,避实就虚。不但篡改其国内的历史教科书,还有“右翼”公开否认历史事实。即使不得已谈到“二战”,也总是将自己扮演成所谓“受害者”的形象。说什么广岛、长崎是唯一受过核打击的地方。素不知——咎由自取,没有其军国主义的膨胀和侵略兽性的肆虐,何来打击。
所以,华沙之跪是人类美德和崇高灵魂的体现,满口诡辩之词和倒行逆施所为才是其丑陋不堪灵魂的昭示。
Ⅸ 德国总统下跪道歉是知错就改吗
1970年,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在波兰华沙跪在二战死难者纪念碑前,被称作惊世一跪。这个形式是很多人没想到的,也表现了德国人正视历史的决心和态度,一直以来都被世界称道。
其实德国有一系列的悔改表现,比如追逃纳粹元兇,严禁纳粹死灰复燃等。
尤其今天,勃兰特的华沙之跪,就像一个标杆立在那里,让我们的一个没有诚意悔罪的邻邦,显得卑微而渺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