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印度总统莫迪手劲为什么那么大
印度总理莫迪和各国领导人握手的照片在网上火了,原来是有网友发现这位印度总理的手劲非常大,尤其是一张和英国威廉王子握手合影的照片,在上边居然能清晰的看见留下的手指印。于是迅速被网友调侃为铁钳手莫迪。
② 为什么新闻里不常见德国,以色列,印度等国家的总统
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他们国家的政治制度是“内阁制”,而不是“总统制”国家。
一是以德国为代表,国家元首为德皇,代表国家并且世袭。然后总理组建内阁代表政府,实际行政。
这样的模式既保证了原先皇族与贵族的社会地位,又阻断了他们垄断政权。是一种妥协的模式,现代德国延续了这种模式,将总统化成荣誉职位,让社会有名望的人担任。而总理由有能力的人担任。
2、印度
印度是英联邦成员国。1858年,英国东印度公司的行政权力被解除,英属印度成为英国的直辖殖民地,莫卧儿王朝皇帝对印度的统治权转入英国王室手中。也就是说,英王兼任印度皇帝。
印度独立后,仍然遥奉英王为国家元首(与此相同的还有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后来不再承认英王为印度的国家元首,所以就选出自己的总统代替英王,象征印度。
3、以色列
以色列因为是犹太人建立的国家,世界上有许多着名的犹太人,例如爱因斯坦之类的。所以以色列出于这方面考虑,必须设置一个名誉职位。所以采用效率比较高的内阁制、一院制。
③ 为什么在世界政坛中,大多数国家总理的角色比总统还重要
这与国家政体有关,总理的角色比总统重要的政体是议会共和制,比如德国,印度等,而总统的角色比总理重要的政体是总统共和制,比如法国,俄罗斯,韩国等
④ 为什么外国元首访问印度时,在欢迎仪式上检阅三军仪仗队印度总统不陪同
仪仗队是军队中执行礼仪任务的分队。仪仗队在执行任务时,配有军乐队,象征着国家或军队的最高礼仪.一般在检阅过程中都会由首访国首脑陪同检阅,但并不是标准国际礼仪惯例,也不是首访国的怠慢或不尊重表现.
⑤ 美国总统握手时为什么摸人家肩膀
在正式场合里,人与人之间的身体接触必须特别谨慎,否则就会铸下难以弥补的错误。美国总统布什在出席八大工业国领袖高峰会时又再度出糗,进入会场之后,经过德国总理梅克尔背后时,布什突然把双手搭在她肩膀上捏了几下,顿时让梅克尔大惊失色,布什的举动为外交礼仪做了最坏的示范。在正式场合中,除了握手之外,身体接触的范围仅限于前臂、手腕、与上背部。美国《富比士》(Forbes)杂志指出,见面礼仪应谨守以下3点原则:1.拥抱绝对要避免。如果你要表示自己的感谢或赞赏,顶多也只能一手与对方握手,另一手轻拍对方的前臂,绝对不要为了表示你的热情,伸手拥抱对方。2.保持一定距离。除非是相当熟识的朋友,否则应该与对方保持适当的距离,大约是一个手臂的距离,如果你伸手会碰到对方,那么就表示距离太近。3.注意文化差距。北欧与西欧国家属于“低度接触”(lowcontact)文化,所以握手是最好的见面礼。亚洲国家则更为保守,例如日本,是以鞠躬代替握手。彼此的关系愈熟,身体会弯得愈低,如果只是初次见面,只要稍微弯身就可以。
⑥ 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闭幕有那些值得回忆的瞬间
此次大会上,之前因战火延绵无法参与国际气候谈判的叙利亚,成为第196个签署《巴黎协定》的国家。美国成为全球唯一“退群”者。
会场内数年来第一次没有了“美国馆”。但在会场外,前纽约市长、亿万富翁布隆伯格耗资100万美元,建了一个比所有国家馆都更大的“美国民间馆”,召集了美国各地方州长、市长、商界人物和NGO领袖,公开表明“我们美国民间仍会参与气候行动”。
会议结束前一天,“美国民间馆”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曾任奥巴马气候特使的托德•斯特恩(Todd Stern)。斯特恩可是联合国气候大会的熟人:他从2009-2015年每年带领美国代表团参加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也是他与中国代表团团长解振华经过近一年的秘密磋商,终于拿出来给全世界的“献礼”。他花了近七年时间,终于带着美国搞定《巴黎协定》,本以为功成身退,没想到特朗普当选让他前功尽弃。
如今他说自己感到“愤怒多过悲伤”,“烦躁和沮丧”。以往都是戴“谈判官员”牌子的斯特恩,这次戴的是“观察员”牌子——他不再是公务员,如今是华盛顿着名智库布鲁金斯学会的高级顾问。
今年66岁的斯特恩,毫不客气地批评特朗普退出《巴黎协定》是“死不悔改”(wrongheaded)。“(特朗普)说(全球变暖)是个骗局,说这毫无意义,说(巴黎协定)是个糟糕的协议并且全世界都在嘲笑我们上当,这真的太荒谬了!”
下届大会在波兰“煤都”举行
下一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将于2018年12月3-14日在波兰南部城市卡托维兹举行。那将是波兰第三次主办联合国气候大会;上次举办是在2013年。
2013年华沙大会时,就有大量非政府抗议,因为波兰是欧盟最大产煤国。
这次会议举办点——卡托维兹,更是波兰着名的“煤都”,产煤占波兰的98%以上。
“卡托维兹以煤矿着称,但它自己也被严重的空气污染所困扰。实际上,整个波兰都因为产煤导致空气污染严重。这个城市在过去几年已经采取了一些积极措施,煤矿数量有所下降。这并不是因为他们自觉减排,更多是出于经济原因。对联合国气候大会来说,在这里办会有特别意义:它可以意味着告别肮脏的煤炭历史,重新建设更清洁的未来。波兰也许诺将采取更及时的减排行动。我们需要告诉世界,像卡托维兹这样的重煤地区,也能成功转向低碳经济,”非政府组织“气候联盟”的波兰专家厄苏拉•斯蒂芬诺维斯(Urszula Stefanowicz)说。
绿色和平全球总干事詹妮弗•摩根也表示:“波兰作为一个严重依赖化石能源的国家,明年关于巴黎协定规则书和促进性对话的谈判工作会比较艰难。我们希望波兰作为主席国能作出表率,确保各国兑现承诺。”
⑦ 为什么以色列总统,德国总统,印度总统,毫
人家是议会制,总统由联邦大会选举产生,不是政府机构成员,而总理是有全国最高权利机构联邦议会选举产生,对议会负责,是政府首脑
美国实行总统制,所以,我们看到的是美国的总统,以色列的总理
⑧ 印度最高权力者是谁
印度是议会制的联邦国,最高领导层有总统也有,在很多人的认知中,总统手中掌握的权力肯定要比大。但是在国际上印度现总统拉姆·纳特·科温德的知名度远远不如现纳伦德拉·莫迪,因此有不少人产生这样的困惑:在印度,总统和到底谁才是最高领导者?谁才是印度的“老大”
总统和总理到底谁才是最高领导者,印度总理才是印度的老大,在很多人的认知中(图1)
莫迪
其实,印度的总统虽然是国家元首,但和英国的女王有异曲同工之妙,其职责是象征性的,并没有多少真正意义上的实权。印度的总统是由特设的选举机关简接选出,由国会下议院投票选出支持票数最多的人,再由总统任命产生。
总统和总理到底谁才是最高领导者,印度总理才是印度的老大,在很多人的认知中(图2)
科温德
印度有关宪法规定:总统有的所有行政权,当总统无法实行权力时,副总统无权接任总统,只能暂时代理总统的智能。然而实际上很多总统的权力都是由领导的部长会议行使,而且总统在行使绝大部分权力时,要参考按照的意见进行。当然总统也有一些无需与他人商议就能独自行使的特权,比如赦免权。
总统和总理到底谁才是最高领导者,印度总理才是印度的老大,在很多人的认知中(图3)
印度是印度政府中绝对权力拥有者,相比于总统作为国家元首出席各种国事活动,参与国际上的外交,才是真正承担政府职责的人。所以从名义上来看,总统的权力比大,可以决定的任免。但从实权上来看,手中掌握的权力要比总统大,国家的决定性实权都握在了手中,只有当紧急时刻,无法掌控局面的情况下,总统才能做决定行使权力。
总统和总理到底谁才是最高领导者,印度总理才是印度的老大,在很多人的认知中(图4)
⑨ 印度实际掌权人
印度总统是国家统一的象征,和许多议会制的国家一样。总统是个虚职,不掌控实际权利。
美国总统身兼政府首脑,国家元首和武装力量统帅三职,是美国行政权力最大的人物。
俄国和法国都设有总统和政府总理。一般来说,总统统管全局并身兼武装力量统帅。而总理主要负责国内经济政治事务。总统的职权大于总理,在一定条件下有权解散政府,任命总理。
印度的总统和德国总统,奥地利总统,新加坡总统等一样,只是个虚职。实际权力掌握在各自国家的总理以及议会手中。
⑩ 西方媒体为什么重视中国,不把印度放在眼里
西方媒体为什么重视中国,不把印度放在眼里?
为什么欧洲媒体重视中国而不是印度?
本文系《环球时报》关注中国版文章,8月18日刊登于美国《福布斯》杂志网站。
原标题:论媒体关注度,为何印度不及中国
莫迪总理欲与德国总理默克尔握手
今年5月,一张莫迪总理主动伸手,欲与德国总理默克尔握手,结果后者伸出一指、拒绝了他的照片让印度人在社交媒体上议论纷纷。有人表示愤怒,认为这是侮辱。有人由此推断印度在欧洲领导人心目中的地位。也有人质疑,为什么德国媒体忽视莫迪来访。事实上,认为印度被欧洲——包括欧洲的媒体——忽视的说法,并非毫无根据,特别是与中国受到的重视与报道比起来。
芬兰国际问题研究所的高级研究员巴特·盖恩斯说:“(欧洲媒体)对印度的关注肯定不够。”比如,伦敦的《经济学人》每周均有中国专版,而印度事务淹没于“亚洲”版块。比如,该杂志过去四期(7月22日至8月12日),有9篇文章涉及中国,而关于印度的只有两篇(同期菲律宾得到的报道都比印度多)。柏林自由大学“亚洲人眼里的欧盟”项目主任梅·斯图鲍姆说:“欧洲报纸报道中国如今已习以为常,这与10年前很不同,当时只有少数报纸报道中国事务。而随着中国的崛起,若哪家媒体的报道中少了中国将显得缺乏国际性。但迄今,对印度的报道多数仍只限于小栏目,且都涉及个别问题。”
有专家表示,欧洲媒体重中国轻印度的部分原因在于,欧洲的政治人物往往也不太关注印度。斯图鲍姆认为,除了印度的前殖民国英国之外,欧盟其他地方对印度的关注“堪称善意的疏忽”。政治人物得到的建议也属这种情况。欧洲多数大学的国际研究院系都设有中国部。但多数大学没有印度部。欧洲智库也有类似的现象。
然而,这不是欧洲特有的问题。《纽约时报》数年前就指出,“在美国,中国获得的关注多于印度”。此外,印度政治人物似乎对欧盟也不感兴趣。欧盟安全研究所不久前一份报告称,“尽管印欧是战略伙伴关系,印度的政策精英们视欧盟主要为贸易集团而非战略或政治角色”。
此外,欧洲政策专家对印度广泛的地缘政治动机存在较多的质疑。比如,印度仍是俄罗斯的忠实盟友吗?两国的良好关系始自苏联时代,在莫斯科改善与中国和巴基斯坦关系后,现在出现了不确定性。另外,有一种看法认为,印度看上去很有前途,但往往不能(像中国那样)使之成为现实。或许,这是发展欧盟—印度关系的最大障碍。从经济或地缘政治的重要性方面讲,印度现在都比不上中国。望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