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德国人的孤独特质从哪里来
来德国的外国人最大的感受就是孤独。
2. 请问在德国生活过的人(尤其是在西德),德国人素质怎么样
素质这个词,有点泛泛。
如果说礼仪上的,那西德人比较礼貌,对人都挺客气,如果你有困难,比如搬重东西上下车,都会主动帮忙。如果你帮了别人,比如让座或让别人先行,哪怕是很小的事,对方都会说谢谢。
但西德人比较圆滑,就是说,表面上对你很礼貌,骨子里却不大看得起(外国)人。相对来说,东德人比较简单,有什么想法就反应在脸上,有些东德老人的排外情绪比较高。但是别害怕,大多数人还是很友好的。我在东德待过3年,没有任何不愉快的经历,相反觉得东德比西德更亲切。
总的来说,如果你第一次来德国,你会觉得德国人很守规矩。
环境上就没什么好说的了,人少,所以环境好,空气好。
3. 德国人家庭里厨房有哪些用品
本文来自http://blog.creaders.net/doulv/user_blog_diary.php?did=166517
曾经有这样一段经历:一家中国人到德国留学,并与德国人为邻居。不久,中国人家的厨房里便飘出了香气四溢的味道。
闻了几天菜香,馋坏了不少邻居,于是一位德国人怀着好奇心、拿着小本子去中国人家讨教。
中国人大显身手了一翻后,德国人还是摸不着头脑,追问道:“盐需要放多少克?油需要放多少克?水需要放多少毫升?……”问得中国人膛目结舌,无以作答。
后来,德国人请中国人来家厨房指点,中国人这才发现,原来生活可以这么精细,德国人的厨房像个实验室,量杯、量筒、小秤一应俱全,还有厨具刀具排列整齐,俨然象一个兵器库……。看过后,中国人突然发现自己不会做菜了。
诸位可知道,德国人每家每户都有许多质地非常好的餐具和不同大小的锅、盘、盆。它们用于煎肉排,烤鸡、鹅,煮薯仔,煮汤,煮面条等等,不同的饭菜用不同的锅、盘。
德国主妇在厨房里不是做饭,简直就是在做化学实验:温度计、量杯、滴管、天平、计时器一应俱全。处理食材的工具多种多样,不论果、蔬、肉、骨;撕、拉、拔、削、剁;形状不计方、条、圆、扁、片、块、丝、角,德国主妇们都有一定的专属工具,目的就是要人省时省力。
德国人的创造力及工具王国的称号,真不是随便说说的,要想见识一下,进他们的厨房看就行。
那些我们能想象得到的刀、锅、铲、勺咱们就不展示了,一起来看看下面这些“兵器”。
瞧这砧板多么人性化!切完就直接拨入铁盘,或者我们平时切出不要的皮、籽等可以暂入内哦!
面包也有等分器(这只是其中一种面包切分器),德国人的精准主义处处可见!
苹果得这么吃既省事又不浪费!
这神器可非常万能,刨各种丝、条、片,丁儿……绝不在话下!
乡村薯仔遇见高端、洋气的神物后,变得如此国际化了,有没有?!
猜猜这是干嘛的?
如果你足够细心,就一定会发现图标上的小蘑菇,对了,它就是洗圆蘑菇的神器!
爱上烤糕点后,常常要做蛋清分离,在没见到这神物前都是两个半蛋壳倒来倒去的,不小心便会弄砸了,试想如果有了它,一切不都解决了么?!
嘿嘿,咱们豆角也有专物伺候呢!
还有专门为西红柿、瓜类、薯仔量身定做的切片器!
最神气就是这葱,居然也有专门的葱花剪。
德国的刀具分工极细,这里只展示了一部分,想说明的是,居家生活其实可以过得很有情调,在厨房中也可以寻找各种乐趣。
怎么样,通常一把大刀搞定厨房的中国人是不是震惊了呢?接着让我们进德国人的厨房参观一下:
德国女人出奇地爱整洁和干净,她们的厨房便是最好的例证。锅碗瓢盆都各有其位,瓶瓶罐罐和各类用品都陈列地井然有序,一目了然。抓过来就能立即行动,不需要翻箱倒柜去找。
其实德国人花费在做吃的时间真的不多。他们早晚都是吃面包,只有中午吃热的食物。德国家庭通常在厨房里用餐,吃早饭的时候看报纸是德国男人的传统。
德国人的厨房利用率非常低,除了平时煮点面条、烤些糕点外,就是用于开Party时摆餐具和吃喝的地方,因此他们非常注重厨房整洁、注重装饰,他们喜欢用色彩亮丽的地砖、墙纸。
随主人的喜好,墙上可以挂一些和睦的家庭照片、古朴的钟表,餐桌或窗台上摆有随意可见的花草,有些还是做菜的天然作料,总之,德国家庭的厨房处处体现了舒适温馨。
调查显示,厨房是德国人装修的重点之重的地方,因为它是人们一天里呆得次数最多的地方。在居室装饰上,无论从造价上还是用材上,厨房所占比重最大。
设计者们往往从烹饪的过程出发,考虑厨房各个功能的合理布置,从准备阶段到洗涤再到烹饪,不会让人在厨房里忙乱无章。
除了各式柜子外,还有各种烹饪硬件是镶进柜子里的,比如冰箱、洗碗机、电热水器等。此外,各种小电器也放在合理的位置上,如咖啡机、面包机等,电源插座在几处墙面布置,不用到处引线,安全可靠。
在欧洲,厨房的概念除去传统的饮食功能外,大部分已经兼有了娱乐、休闲以及家庭生活、情感沟通、朋友聚会等诸多功能。
“Living in Kitchen”早已成为一种深入骨髓的生活方式,而且是一种必需。把人们从厨房的劳作中解放出来,变成一种愉悦精神的身心享受。
当然,我们不一定要学德国人这样处理食物,但我们确实应该学习德国主妇整洁、高效的厨房艺术以及对细节认真执着的态度。
4. 德国家教特征有哪些
德国的家庭教育注重民族习惯,要求孩子听父母的话,尊重前辈,传统意识根深蒂固。主要有:
(1)重视幼儿的早期教育。父母从孩子的婴儿时期就开始让孩子认识周围事物。经常抱孩子出去散步,再大一些就带他到全国各地去旅行,在这过程中使他接受各方面知识的教育。每到星期天,大多数家庭都由家长带孩子去郊游或去参观展览,借以开阔孩子的眼界。
(2)重视并支持家庭体育活动。家庭注意为孩子提供一个体育活动场所或备有一个塑料膜制的近似澡盆的圆东西,充气放水后让孩子在里面游泳嬉戏。家长们还注意在体育运动中对孩子进行坚强、勇敢、活泼的良好品格教育。因此孩子从小身体就十分健壮。
(3)注意孩子独立生活能力的培养。孩子从很小起就和大人分开睡,4岁孩子就到自己房间去睡。其室内也根据孩子意愿安排布置。这里有他们喜欢的书籍、玩具,有供他们进行手工制作的各种材料。穿衣、吃饭等凡是自己能干的事都由孩子自己去干。
(4)让孩子参加一定的家务劳动。早在100多年以前,德国的法律就明文规定:孩子应当帮助父母做家务活。德国勃留尔法院明确规定:孩子0—10岁要帮助父母洗餐具、收拾房间、到商店买东西;10—14岁要在花园里劳动、洗餐具、给全家人擦皮鞋;14—16岁要擦洗汽车和在菜园里翻地:16—18岁要完成每周一次的房间大扫除。这样,孩子既可以在劳动中得到锻炼,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又可以加强对生活意义的了解,并认识自己对社会、家庭的责任感。
(5)重视孩子的文明礼貌教育。孩子从懂事起就要遵守礼仪,站有站相,坐有坐相;吃饭时由大人给他们分好,自己到一个小桌上去吃,不足时再由大人添;杯盘餐具都有固定放法,不能乱来;孩子再大些,当家中来客时也要参加迎送、行礼致意,并大大方方回答客人提出的各种问题。因此,孩子上了学和同学们也都相处良好。
5. 有了解德国人的吗!描述一下!
这个问题比较宽泛啊~就像别人问你,中国人怎么样一样。问题太过笼统。
和身边的德国人接触下来,有的很准时,有的也不怎么准时;有的表面和内心都很热情,有的表面很热情,内心其实很排外。
但总体来说,这些特性是80%的德国人共有的:环保意识强、喜欢Party、看足球支持自己城市的俱乐部、汽车、Sex、摇滚乐(年轻人喜欢)、年轻人不大看电视、爱干净但有体味用Deo水遮。运动方面擅长骑车爬山跑步滑雪,体育方面男女足、手球、冬季运动都比较强。饮食方面啤酒、咖啡、红酒、面包奶酪果酱、匹萨,晚饭比较丰富。思维有些古板但严谨,你/您称谓分明。动手能力强,VW、BMW、Benz三大汽车品牌是相当的强。对于中国基本一无所知。除非亲自到过中国,否则都是通过电视或者网络等媒介了解。老年德国人不管男女基本都超重加啤酒肚。休假意识很强。特别是些宗教节日和圣诞节,大部分有信仰,周日做礼拜。
总结地比较乱。不知道lz是希望了解这方面的东西么~另外是哪个年龄层的德国人呢?年龄不一样,差距还是很大啊!地域方面也有一定影响~
ps:我也是在德国的,我自己总结的,刚给lz打出来的。ls的好像是哪里抄来的,格式都不统一...
6. 德国真正强大的是教育
中国的教育、美国的教育、芬兰的教育,每个国家的教育都有着代表着这个国家民族文化的特点和追求,在这些特点和追求的熏陶下成长的孩子也各具特色。
一向以严谨出名的德国人,对于学前教育也有着自己的坚持。比起给孩子灌输大量的知识,他们更愿意陪伴孩子阅读。德国的学前教育理念:品德、人格、好的习惯是被感染的,而不是被训导的,是从小让孩子在心灵深处种下懂得的因,才能收获获得的果。
记得很小的时候,父亲从德国出差回来,带回来一个八音盒。这个小玩意儿放在我手上的那一刻,我惊呆了——比我的小手指甲盖儿还小的齿轮,紧紧地咬合在一起,每个边缘都无比光滑整齐,就像一个微缩的精密仪器。扭动发条,流水般的音乐淙淙地流了出来,天籁一般。从那一刻开始,德国,这个远在千里之外的国家的名字,就深深地留在了我的脑海里。
十多年后,我考入了北大德语系,再后来,我真的踏上了这片孕育了无数奇迹的土地——璀璨群星般的哲学家与科学家,质量一流的产品和设计,引领整个欧洲的强大经济实力。但在德留学三年,我一直在想一个问题:为什么两次世界大战都由德国而起,而事后德国人依然在全球受到普遍尊重,为什么全球各国似乎对德国人过于“宽容”?而留学的后期,我和一个德国家庭生活在一起,而通过与他们的接触,我也终于找到让我醍醐灌顶的答案。
当时我还没有结婚,对怎么带孩子也没有概念。刚开始,在我眼里德国人带孩子特别随意,孩子爱爬哪爬哪,爱吃土吃土,完全不管。但这些都是表面的,后来我对德国的家庭教育改变了看法。
德国人极为重视家庭教育,也是唯一把父母教养儿童的义务明文写入宪法的国家。比起传授知识,德国人更注重传授技能,注重培养孩子一生的习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教育在德国家庭教育中体现在很多方面。我们可以清晰地找到德国的国民素质普遍较高的原因:好的教育培养好的习惯,好的习惯影响孩子的一生。
阅读塑造了强大的民族
全世界图书中有12%的语种是德语,而德国的人口仅占世界人口的1.2%。德国也是全世界人均书店密度最高的国家,在柏林,每平均1.7万人就有一家书店,而这么密集的书店里却永远不缺读者。
去过德国的,你会发现,在机场候机、在地铁上,玩手机的德国人很少,不管大人还是孩子,手里经常拿着本书看,还通常是有一定厚度的大部头。就算是五六岁的孩子,通常手里也会拿着绘本,安安静静地阅读。德国人很少看电子书,电子书的占有率至今仍然很低。他们的书店里和家里都有大量的印刷书籍,给孩子看的书更是品种丰富。
在德国的公共场所,你看不到喧闹、喊叫的孩子,安静读书的是大多数。在德国,从家庭到学校甚至到整个 社会 ,都很鼓励孩子阅读,那里的公共场所,包括大型活动场所,都会辟出一个安静的角落提供书给孩子读。
德国不主张“学前教育”,不准教孩子学数学、认字母,但却鼓励家长陪伴孩子们阅读。我的房东先生说,他从几个孩子刚出生就开始给他们读书。他还经常把书作为礼物送给孩子们,用他的话说:阅读是最浪漫的教养,爱书的孩子永远不会寂寞。
健全的人格锻造逻辑
德国人的很多好习惯是家庭教育的结果,比如严谨、守规则、守信用、有公德。在德国,有一大套和儿童教育有关的绘本,书店里到处都是,德国孩子几乎都看过。它用一个个暖暖的故事,来教孩子形成健全的性格、培养好的习惯和好的品德,也来教孩子什么是对,什么是错。
承诺:A Promise Is a Promise
德国有句谚语——Ein Mann, ein Wort(一言既出,驷马难追)。“承诺”被德国人看的很重,人不能轻易许诺,许诺后就要遵守约定,答应过的事,就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做好。在德国生活,恐怕遇到最多的一个词就是Termin(预约)了,看医生要Termin,约老师见面要Termin,去管理部门办事也要Termin,而Termin定下的日期,双方都会严格遵守,即使有更改,也会提前告知。这种重视承诺的品质,就是德国文化中的“契约精神”。对父母、对同伴,对同事、朋友,哪怕是陌生人,都是如此,这成就了全球对德国品牌的信任。
合作:One for all-All for one
在德国留学期间我发现,德国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真的非常强大,这也是许多中国学生来德之后,感到不大习惯的原因之一——中国留学生更习惯自己躲进小楼成一统,德国学生则不是这样,他们非常习惯并善于团队合作。研读一本小说的时候,老师会布置读书报告,而这个报告,常常是要求几个学生一起完成的。比如一个人负责查找作家生平,另一个人则负责梳理小说的脉络,这样几个人一起,互相帮助磨合,做出一份体例完整的报告。我想,这种团队精神,应该也是德国足球与德国制造“战无不胜”的原因吧,绿茵场上的德国队,分工明晰的德国工厂,每个人都恪守本分,做好自己的岗位,团队的力量发挥到了极致。
公德心:A ball for all
德国对公德心的教育是从孩子抓起的,为的就是培养“与 社会 和谐相处”“有公德”“能帮助他人”的人。在德国,除了家庭教育层面,还有 社会 教育层面的作用,每个公民都有义务为下一代的 健康 成长负一份责任,这个下一代不只指自己的孩子,而是 社会 所有的孩子。
在德国,你绝对看不到车辆横冲直撞、杂物占领走廊的情况,大家都小心翼翼地恪守 社会 公德,在做自己事情的时候,努力不去打扰别人。每个人的家门口都收拾得干干净净,到了下雪的时候,邻里之间轮班扫雪,为大家开辟道路,仿佛这是一件再自然不过的事情。而车辆上路后,见到行人总是提前减速,偶尔还会停下来,伸手示意让行人先走。每个人自觉规划好自己的疆界,相互之间都有100%的安全感。
同情心:Sharing is fun!
德国有很多绘本,里面出现的小动物或者主人公以及配角,并不是完整 健康 的,他们中的很多,或多或少地有点问题或是残疾,这种人物设定在国产绘本中是没有的。而事实上在德国,老人摔倒一定会有人来帮忙,遇到残疾人时,会有人主动询问是否需要帮助,遇到困难时,也一定会有来自陌生人的温暖。
一个凌晨,下着雨,我一个人从柏林到海德堡,和当地的同学失去了联系,就是在路上的一位年近60岁的老先生,给我伞,帮我找酒店,还默默地帮我付了房钱。如果问我德国最让我赞赏之处是什么,我首先想到的,一定是这里面泛出的无差别的同情心。
此外,比如规则、比如担当、比如给予、比如严谨、比如礼仪、比如坚持、比如见解独立、比如自我认知,也是德国家庭教育的各个要点。
父母的陪伴胜过一切教育
网上经常看到“德国禁止学前教育”这种说法。其实,德国不是没有学前教育,德国人对“学”前教育有自己的理解,“学”的内容与我们不同。德国当然也有幼儿园,幼儿园通常每天只上半天课,当然了,这也是在德国“教育假”的支持下才得以实现。
幼儿园老师会教孩子们如何乘坐公共交通回家,如何遵守交通规则,在公共场合不可大声说话,甚至会对他们进行如何做垃圾分类等遵守 社会 秩序的教育。
德国人认为,在孩子的婴幼儿时期,父母与孩子建立良好的、安全的 情感 关系是孩子人格完整、心智健全的基础。
在德国人的心中,家庭的地位很高。大多数德国家庭都有家庭日,父母会全身心的陪伴孩子。他们陪孩子散步、玩耍,一起骑着车去野外。而德国父母的陪伴并不只是陪孩子玩,教孩子规则,教孩子整理房间,做力所能及的家务,都是陪伴的一部分。所以6岁的孩子就已经有很强的自理能力了。
“一个国家的繁荣,取决于她的公民的文明素养,即在于人民所受的教育,人民的远见卓识和品格的高下。这才是真正的利害所在,真正的力量所在”。对一个国家而言如此,对每个孩子而言,这段话同样适用。
精良的工业制造、美轮美奂的艺术设计、首屈一指的现代医疗,爱因斯坦、伦琴、马克思、黑格尔、尼采、歌德,德国的世界名人群星璀璨,史上获得诺贝尔奖的德国人多达102人。在德国人看来,品德、人格、好的习惯是被感染的,而不是被训导的,是从小让孩子在心灵深处种下懂得的因,才能收获获得的果。“如何成为一个完整的人”,是每个德国家庭教育的第一课。
7. 德国人承包了诺贝尔一半的奖,德国有哪些育儿方式呢
自诺贝尔奖设立以来,德国人(含移民后的德裔)获得诺贝尔将的人数接近诺贝尔奖的一半,换句话说8200万的德国人承包了诺贝尔一半的奖,全球60多亿的人口只获得了剩下的另一半。
让我们重新审视德国的育儿教育,看看德国的育儿方式有哪些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幼儿园重视实践
对于一个德国孩子而言,他们将在幼儿园中度过4000个小时,一般来说孩子会做很多与社会实践相关的活动,比如说参观警察局,了解如何报警,警察是做什么的,参观邮局,看看一封信是如何从家里寄到全球各地的,去市场,拿着钱学习如何买东西,去花圃,图书馆,去商场,去采摘。
一个孩子长到了6岁,就能自己去商场,自己整理东西,自己修理玩具,自己管理时间,自己找警察,生活能力已经非常强了。
对于德国人来说,过早的开发智力是并不提倡的,提早学到的书本知识其实并不一定能用得上,很多时候,赢的意识是家长的虚荣心在起作用。
德国甚至禁止对孩子提早开发智力,留给孩子更多成长和想象的空间,孩子在上小学之前唯一的任务就是快乐成长。
在幼儿园孩子都有属于自己的兴趣爱好,比如画画,拼图,读书,老师会帮正在工作的同学完成自己的项目,然后让其他小朋友学会安静等待。
3. 父母敢放手
当孩子会走路了之后,父母就会放手让孩子去体会周围的环境,不会频繁对孩子说“no”,因为每一次说不都是对孩子的打扰,做父母要敢于放手。
规矩要提前做好,预防提前做到,孩子要做的就是遵守规矩然后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做,在安全的范围内,只要孩子没有安全危险发生,家长都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让孩子好好玩耍。
4.培养专注力,正常环境即可
很多家长为了让孩子有专注力,会特意给他们创造一个没有声音没有打扰的环境,其实大可不必,正常的生活环境就可以了。
不管是孩子写作业还是睡觉,父母该做什么做什么,只要不特别大声就行。德国父母一般就是不打扰孩子,让他们专注就够了。
有的时候越从形式上强调,越对孩子的专注是一种打扰和限制。
孩子在幼年阶段,家庭和幼儿园教会他们学会与人相处,学会独处,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学会承担责任,独立解决问题。
8. 德国人有哪些生活习惯
nomad46:
你好。我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对于远道来访的德国客人,我强烈建议你用中国式的传统礼节接待,这样做主要有两点好处:第一,德国客人能从中直接感受到新鲜独特的异国风情,大大激发其好奇心;第二,这样的待客方式也是你所熟悉的,能够有效避免纰漏。毕竟年轻人还是很容易接受新鲜事物的,不同于成年人的固定模式。
一般来说,德国人讲究顺序、隐私并严守时间。你几乎见不到他们皱眉头等漫不经心的动作,因为他们认为这样是对客人的不敬,是缺乏友情和教养的表现。所以,在与德国客人相处时一定要注意这些。
德国人比较注重礼节形式。在社交场合与客人见面时,一般行握手礼。与熟人朋友和亲人相见时,一般行拥抱礼。在与客人打交道时,总乐于对方称呼他们的头衔,但他们并不喜欢听恭维话。对刚相识者不宜直呼其名。
另外,你问到家里需不需要单独准备卫生间的问题,我想如果不便,则大可不必。但是保持室内干净整洁却是十分必要的。
饮食方面,我认为德国客人不远万里而来,其目的主要是想全方位地感受一下真正的中国生活,当然应包括体验中餐。我国有八大菜系,随便哪一样德国客人都会乐不思“薯”的。如果他实在吃不惯,洋快餐也不失为一种选择。另外,德国和中国大部分地区一样,一日三餐。早餐一般在七点,午餐一点,晚餐七点。有的地方午餐和晚餐之间喝午后咖啡,吃蛋糕。与中国的饮食习惯不同,德国人最讲究、最丰盛的不是午餐、晚餐,而是早餐。而且,德国人喜欢肉食,
他定会对名扬海外的北京烤鸭赞不绝口。
至于聊天交谈方面,可以涉及到有关德国的事和足球等,不要谈篮球,垒球和美式橄榄球等。
通常,德国人很注意尊重对方,所以交谈时不要询问人家的私事(如问女性的年龄、收入等),也不拿在场的人开玩笑。就餐谈话时,不隔着餐桌与坐得较远的人交谈,怕影响别人的情绪。
礼物,送礼很受德国人重视。当他们应邀去别人家做客时,一般都带礼物。大部分人带束鲜花,也有一些男性客人带瓶葡萄酒,个别人带一本有意义的书(或者是自己写的书)或者画册之类等。在欢迎客人(如车站、机场等场所)、探望病人时,也多送鲜花。在祝贺他人生日、节日或者婚嫁等时,可寄送贺卡,如送贺礼,则以实用和有意义为原则,而不是以价格高低论轻重。所送之礼物都要事先用礼品纸包好。许多人常在收到礼后会马上打开观看,并向送礼人表示感谢。建义准备些极具中国特色的纪念品。前年我家接待挪威客人时,我赠送的礼物是一对大红色中国结。我觉得你这次如果准备送出08奥运福娃,他将非常乐意接受。
怎么样,对这样的回答满意吗?希望我的经验之谈能够对你有所帮助,祝你好运。谢谢你的提问。
9. 德国是一个怎么样的国家大不大
和德国人初交,他们给人的印象往往是沉默寡言、不苟言笑,显得呆板而沉重。接触长了,你就会觉得德国人待人接物虽然严肃拘谨,但态度诚恳坦率。如果你在街上向陌生的德国人问路,他会热情、耐心地为你指点迷津。如果他也不知道,他会替你去问别人,或不辞劳苦地陪你走上一段,直到你明白为止。
在公共社交场合,德国人显得非常拘泥形式,不擅长幽默。他们一板一眼、正襟危坐,做事谨慎小心,一切按规矩和制度行事。不过德国人十分喜欢热闹的场面,也会利用一切机会举行娱乐活动,但还是人一种沉重的感觉,缺少真正的放松。德国人办事认真仔细,责任心极强,对工作不能有一点敷衍了事,一旦马虎失职,那只有请你另谋高就。德国有句俗话“公务是公务,烧酒归烧酒”,私下烟酒不分的朋友,办起公事却公私分明,不讲一点儿私情。
10. 德国男人会做家务么
做家务不分国籍,
这是每个人都应该
掌握的一项生活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