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德国资讯 > 一次海战德国伤亡多少

一次海战德国伤亡多少

发布时间:2023-01-16 19:42:16

❶ 日德兰海战的海战结果

炮弹命中率
德国公海舰队第一和第三战列舰分舰队总共发射1904发大口径炮弹,平均每舰119发,每门炮10.9发(携带量为80-90发); 战列巡洋舰共发射1670发大口径炮弹,平均每舰334发,每门炮37.95发(携带量为80-90发)。共计发射大口径炮弹3597发,中口径炮弹3952发,小口径炮弹5300发,大口径炮弹命中确认120发,平均命中率3.33%,中口径和小口径命中107发,平均命中率1.16%;
英国战列舰总共发射大口径炮弹4598发,其中有15英寸炮的1239发,平均命中率2.17%。
根据Arthur J Marder教授在《从无畏舰到斯卡帕》(牛津大学出版社,1978年版,第3卷,第199页)指出的,德国战舰近四分之一的大口径命中弹集中在三艘英国装甲巡洋舰上,包括武士(15发),防御(7发)和黑王子(15发),她们都是在极近的距离上被命中的。前两者只有7000码,后者更是只有1000码。而在德国方面统计英国战绩时,并没有计算威斯巴登被击中的次数,根据英国资料,至少被射击200发以上。因此参看双方命中率时,可以认为大致相当。
所有被击沉舰船的中弹数目都是大约统计值,夜间混战中的命中数目更是如此。
伤亡人数
德国公海舰队参战官兵总人数在45000名左右,伤亡比例6.79%,其中军官89名,候补军官25名,工程师14名,厨师等非战斗人员5名,医疗官11名,准尉89名,士官572名,普通水兵2253名。沉没:1艘战列巡洋舰,1艘前无畏舰,4艘轻巡洋舰,5艘鱼雷艇(62,300吨沉没)。
英国大洋舰队参战官兵总人数在60000名左右,伤亡比例11.59%。(英国官方公布数字是6097人战死,510人受伤,177人被俘,总共6784人,占总参战人数的8.84%)。沉没:3艘战列巡洋舰,3艘装甲巡洋舰。8艘驱逐舰(约113,300吨沉没)。
海战结束后,交战双方都宣称自己是胜利者,以至于如何评判它成了世界海战史上的一段着名公案。就战术而言,德国人的确是这场海战的胜利者,大洋舰队向强大的英主力舰队发起了勇猛的挑战,希佩尔舰队重创了贝蒂舰队,舍尔准确的判断和优良的航海技术,使他成攻地摆脱了占极大优势的杰利科的追击。
德国设计技术高于英国
海战结果的比较可以看出英德两国不同的设计哲学。英国建造的舰只强调的是速度和火力,而牺牲的是装甲防护力。德国军舰则在降低航速和武备的基础上强调更好的防护力。德国在技术上的熟练显然胜过英国人。他们装有定时信管的穿甲弹穿过英国船壳爆炸,具有很大的破坏作用。英国炮弹往往碰上装甲即炸。英国方面使用的火药也存在着问题,其更易燃易爆。
而皇家海军在运送弹药时不关闭弹药舱门,这也是一个致命的失误。在至关重要的防火系统方面,德海军更是优越得多。德国人在多格尔沙洲一战后,注意到了弹药储藏室和弹药输送机也能导致弹药库火灾,立即对这两个部分进行了封闭改装,海战中炮弹在德国炮塔里爆炸,不会引起进一步的损害,防护得很好的垂直信道,防止火势下窜到弹药库。而皇家海军却没有注意到这个问题,至少三艘英国战列巡洋舰的炸裂,是由于炮弹在炮塔里爆炸时,引起了下至火药甲板的一系列炸药的爆炸。没有一艘德国船因这类缺陷而丧失。
同样双方运送发射药包使用的容器也有区别,德国人对发射药用金属容器封闭运送,而英国人则仅仅用蚕丝口袋包裹。德国船的上甲板在长射程的炮战中提供了较好的防护,鱼雷在它们加固了的舷侧爆炸,造成的损伤也较小。而且,德国在信号技术、测距和夜战设备方面,也都超过英国主力舰队。英国海军设计师集中注意力于速度和大口径大炮,而忽视了其它必要的改进,在这次战斗中皇家海军的这种缺陷是很明显的。
1918年初,贝蒂在海军部的一次会议上说,“现在必须认为,德国的战列巡洋舰中队的确比我们的优越。”
战略与战术胜利
英国本土舰队吨位损失多于德国公海舰队,但在战斗结束后的六月二日18时的统计显示本土舰队仍有27艘包括战列舰和战列巡洋舰的主力舰可以随时投入战斗,公海舰队方面在同一时刻只有10艘主力舰可以随时投入应对,因此可以认为公海舰队并未能打破本土舰队在北海的数量优势。
所以,这场战役的结果比较特别:
一方面,舍尔海军上将率领的德国公海舰队以相对较少吨位的舰只损失击沉了更多的英国舰只,从而取得了战术上的胜利;
另一方面,杰利科海军上将指挥的皇家海军本土舰队舰队成功地将德国海军封锁在了德国港口,使得后者在战争后期几乎毫无作为,从而取得了战略上的胜利。

❷ 二战时期诺曼底登陆,当时到底伤亡了多少人

都知道,诺曼底登陆战是二战后期英美联军在法国北部诺曼底半岛进行的一次大规模登陆战役。这次登陆战的胜利意义重大,盟军不仅开辟了欧洲战场,还进一步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时间。




其实,每一场战争都是残酷的,不管是哪一方战后的损失与伤亡都是不可估量的。因此,国家之间不得轻易发生冲突,更不得轻易发生战争。只有这样,才能共同维护世界和平,创造一个美好未来。


❸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伤亡情况

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年8月 - 1918年11月)是一场主要发生在欧洲但波及到全世界的世界大战。当时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卷入了这场战争。

战争过程主要是同盟国(Triple Alliance)和协约国(Triple Entente)之间的战斗。 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Austria-Hungary)和意大利是同盟国,英国、法国、俄罗斯帝国和塞尔维亚是协约国。在1914年至1918年期间,很多在亚洲、欧洲和美洲的国家都加入了协约国。战场主要在欧洲。值得注意的是意大利虽是同盟国,但是后来英国、法国及俄国与意大利签订密约,承诺给予意大利某些土地,结果意大利加入了协约国对抗同盟国。

这场战争是欧洲历史上破坏性最强的战争之一。大约有65,000,000人参战,10,000,000左右的人失去了生命,20,000,000左右的人受伤。

战争的导火索是1914年6月的萨拉热窝事件,战线主要分为东线(俄国对德奥作战),西线(英法对德作战)和南线1(又称巴尔干战线)(塞尔维亚对奥匈帝国作战)。其中西线最惨烈,着名的战役有马恩河战役,凡尔登战役和索姆河战役。

普法战争
普鲁士为了统一德国并与法国争夺欧洲大陆霸权,于是在1870年 - 1871年与法国爆发普法战争。这场战争以法国大败,普鲁士大获全胜,建立德意志帝国告终。而普法停战的和约极其苛刻,和约规定法国割让阿尔萨斯和洛林予德国,并赔款50亿法郎。结果使德法两国结怨,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远因。

互立阵营
普法战争后,普鲁士首相俾斯麦担心法国报复,因此他采取结盟政策,围堵法国。他本来使德国与奥匈帝国及俄国结成“三帝同盟”,可是后来俄国在1878年的柏林会议上,因巴尔干半岛问题,与奥匈帝国发生利益冲突。德国最终在1879年选择了奥匈帝国作为盟友,与奥匈帝国缔结秘密的德奥联盟。此外,俾斯麦转而与因为与法国在殖民地事务上发生冲突,在1881年争夺北非突尼斯失败,而面临孤立的意大利结盟。因此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与意大利王国三国缔结“三国同盟”。

俄国得知德奥两国签订了"德奥同盟"后,十分愤怒。但俾斯麦是一个老练的政治家。为了保持与俄国的良好关系,于1887年与俄国签订了"再保条约"。可是当俾斯麦在1890年下台后,德皇威廉二世任由条约终止。而法国方面,则在法国财务支援俄国工业化后,在1894年与俄国结盟。是为'法俄同盟'

而英国则在1904年与法国签订"挚诚协定"。这协定并不是军事同盟。这是一项解决两国有关殖民地纠纷的协定。在法国的怂恿下,英、俄双方终于在1907年结束他们的殖民地纠纷,签订"英俄谅解"。同年,法国、英国和俄国因受到德国在鄂图曼帝国的力量威胁,组成“三国协约”。

欧洲从此分为两大阵营,因此只要有任何风吹草动,都有演变为世界大战的可能,第一次世界大战就是因为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被暗杀而引起的。

争夺殖民地
20世纪初帝国主义兴起。在俾斯麦时代,鉴于统一德意志帝国初立,故对殖民地的争夺较少参与。后来,见于国内商人势力兴起,商人要求德国政府争取海外资源和市场。威廉二世即位,俾斯麦被罢后,德皇认为德国殖民地太少,原料产地及商品市场不足,实行“世界政策”,要求重新划分全球势力范围。这触犯了老牌殖民大国--英国和法国的利益。而第一次和第二次摩洛哥危机,和沙皇俄国的既得利益,这亦使得两大阵营的冲突加剧,战争爆发的可能性越益加大。

军备竞赛
两大军事集团在战前进行了激烈的军备竞赛:英国和德国从1905年起争造无畏舰,到战前的1913年,德国常备军扩充至87万,法国达80万,沙俄也准备增加到230万。

争夺摩洛哥
德法两国为了争夺在摩洛哥的利益,引发了两次摩洛哥危机。
第一次摩洛哥危机
1905年3月31日,德皇威廉二世出访摩洛哥南部重要港口丹吉尔时宣称将会保护摩洛哥的独立及其领土的完整,使其与欲在摩洛哥扩张的法国关系变得紧张,这就是第一次摩洛哥危机 。1906年1月16日,欧洲列强在阿尔赫西拉斯(或称为阿尔及西勒)举行会议,达成了《阿尔赫西拉斯决议》,决议承认摩洛哥的独立,但是由法国和西班牙两国负责摩洛哥的警务。法国控制摩洛哥的海关及警察.

第二次摩洛哥危机
1911年5月21日,摩洛哥发生反苏丹的部落起义,法国借机派兵攻占其首都非斯。德国则要求法国割让部分法属非洲作为补偿,并于该年7月1日,以保护本国商人为借口,出动炮舰“豹”号驶至摩洛哥的港口阿加迪尔,战争一触即发,这次行动被史家称为“豹的跳跃”。英国因惧怕德国挑战其海上霸权,因此支持法国,态度强硬。德国被迫退让,与法国在该年11月4日达成协议,以一部分法属刚果为代价,德国承认摩洛哥为法国保护国。1912年3月,法、摩两国签订《非斯条约》,摩洛哥正式沦为法国的保护国。

德国与英、法两国在这两次摩洛哥危机里结怨更深,而德皇更扬言不会再退让,这使战争危机益大。

欧洲火药库—巴尔干
巴尔干半岛向来都被称为欧洲火药库,当时巴尔干半岛各国为了各自的利益而发生了两次巴尔干战争,并使得奥匈帝国和俄国的冲突加深,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埋下伏线。波斯尼亚事件
1908年10月6日,奥国以保护侨民为理由派兵吞并了原由其托管的波斯尼亚和克塞哥维亚,这激起了想获得这两地(因有较多塞尔维亚人)的塞尔维亚的强烈反奥情绪。因为塞尔维亚作为斯拉夫国家的'二哥'('一哥'之名由俄罗斯拥有),极度渴望统治全巴尔干半岛的斯拉夫人.但奥地利的出兵令其希望幻灭,因而反对此行动。

第一次巴尔干战争
1912年3月13日,保加利亚、塞尔维亚、希腊与蒙特尼格罗组成巴尔干同盟,联合攻打鄂图曼土耳其。10月18日,巴尔干同盟与鄂图曼土耳其爆发第一次巴尔干战争。结果鄂图曼土耳其大败,1913年5月30日与巴尔干同盟签订《伦敦条约》,宣布放弃除君士坦丁堡外所有在巴尔干半岛的领地;保加利亚则取得马其顿;塞尔维亚因为得不到阿得里亚海的出海口而感到不满,因此巴尔干同盟出现分裂。
第二次巴尔干战争
1913年6月1日,塞尔维亚与希腊结盟,预备进攻保加利亚,罗马尼亚于其后亦加入塞希同盟。6月29日,第二次巴尔干战争爆发,鄂图曼土耳其亦对保加利亚宣战。结果保加利亚大败,8月10日与各参战国签订《布加勒斯特条约》,多布罗查北部由罗马尼亚取得;马其顿则被分成三部分,其中瓦尔达尔·马其顿划归塞尔维亚,皮林·马其顿划归保加利亚;爱琴·马其顿划归希腊。这引来了奥匈帝国的不满,因为塞尔维亚在这两次巴尔干战争里获得的利益太大,威胁其在巴尔干半岛的地位,而俄国则借由塞尔维亚插手巴尔干半岛事务,结果与奥匈帝国的冲突加深,使得大战一触即发。

萨拉热窝刺杀事件
1914年6月28日上午9时正,塞尔维亚青年普林西普(当时仅19岁)在萨拉热窝刺杀主张吞并塞尔维亚的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夫妇。这一事件被称为萨拉热窝事件,被认为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23/7奥国在获得德国无条件支持下向塞尔维亚发最后通碟,包括拘捕兇手、镇压反奥活动和罢免反奥官员等,塞国除涉及内政项目外悉数同意。不过,奥国依然将行动升级。与此同时,德国知悉俄国的军事动员,德皇要求俄国停止并迅速备战。鉴于各国的强硬外交和对国家军事力量的自骄,战争已无可避免。

战事爆发
1914年7月28日,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7月30日俄国动员,出兵援助塞尔维亚。8月1日,德国向俄国宣战,接着在3日,向法国宣战。8月4日,德国入侵保持中立的比利时;同日,英国考虑到比利时对自己国土安全的重要性,和早前为了确保比利时的中立,而在1839年签署的伦敦条约,于是向德国宣战。8月6日,奥匈帝国向俄国宣战。8月12日,英国向奥匈帝国宣战。

西面战线
施里芬计划
在战争爆发之前几年,德国总参谋长阿尔弗雷德·冯·施里芬已制定了以速战速决为主要特征的施里芬计划:先利用德国发达的铁路网,集中优势兵力在六星期内打败法国,然后将部队调往东线进攻沙俄。与此相对应,法国也制订了以两个集团军齐头并进,一举收复普法战争后被割让给德国的阿尔萨斯和洛林两省的17号计划。但战事的发展却出乎这些军事家意料,使得这两个计划皆不可行。
德军进攻
1914年8月2日,德军出兵中立国卢森堡,以取得卢森堡的铁路网。8月3日,德军对比利时不宣而战。至8月9日,德军成功攻占比利时全境,并在驱逐在比利时境内的法军回法国境内。8月21日,德军分兵五路攻向法国北部,法军失守,被逼后撤。9月3日,德军已进逼巴黎,法国政府被逼撤退至波尔多。9月5日 - 9月12日,德军与英法联军在巴黎近郊玛恩河枣凡尔登一线爆发马恩河战役,结果两败俱伤,德军只得转入战略防御,固守安纳河一线,战斗开变演变为阵地战。接着,双方爆发了奔向海边的运动战,结果英法联军被大败。德军成功夺取法国东北部的广阔领土,但始终不能截断英法两国的运输线。随后双方再爆发佛兰德会战,但双方均无重大成果,结果战事进入胶着对峙状态。
战事僵持
1915年春,英法联军趁德军主力集中在东面战线,发动了香巴尼和阿杜瓦两轮攻势。但因为沿用旧战术,而且欠缺强大火力掩护,结果被德军成功抵挡,己方反而伤亡惨重。该年4月德军反击,并首次使用毒气,使双方的损失更为惨重。结果1915年的西面战线,英法联军死伤百万人,德军亦死伤 61万人,但战事仍然胶着。

1916年2月,东面战线的压力稍为降低,德军主力再次移师西线,与法军爆发凡尔登会战。结果在激战7个多月后,德军仍不能攻取凡尔登。而英法联军为了制衡德军,在该年7月初向索姆河一线与德军爆发索姆河战役,战况更为惨烈。英军虽然在这场战争里首次使用坦克,但双方在伤亡共约 120万人后,战事仍未有重大突破,并持续至该年11月,西线再次变为胶着对峙状态,不过协约国开始掌握战争的主动权。

美国参战
1917年2月24日,美国驻英大使佩奇收到齐默曼电报,称如果墨西哥对美国宣战,德国将协助把美国西南部还给墨西哥,于是美国以此为借口,在 该年4月6日向德国宣战。1917年4月,法军于西线开展春季攻势,与德军在兰斯和苏瓦松之间进行会战,历时共一个月,但法军在伤亡10万人后却仍未有进展,引起了法国士兵的骚动。战事再度胶着,而法军因内部骚动,无力防御,只得由英军负责西线防御。在该年下半年,美国提供的装备到达欧洲,英军于是再在西线猛攻,但在损失100多万人后,仍无法改变战事的胶着状态。

最后进攻
1918年,东面战线因俄国发生十月革命并退出战争而结束,德军立即集中于西线,意图在美军到达欧洲之前,于1918年夏季打败英法两国,以扭转局势。1918年3月 - 7月,德军接连于西线发动5次大规模的攻势,头两次攻势在损兵14万后仍无所获。而美军则已到达欧洲,使协约国兵力大增。该年5月底,德军发动第三次攻势,这次成功突破法军的防线进逼至距巴黎仅37公里之地,但并不能歼灭英法联军的主力,而已方则损失13万人。在6月9日 - 6月13日这5天,德军发动第四次攻势,企图将德军在亚眠和马恩河的两个突出点接连起来,以集中兵力攻击巴黎,但并未能成功。7月15日,德军死心不惜,发动第五次攻势,但在损失15个师后,因无所获,己方军力反而消耗殆尽,只得撤退至兴登堡防线,从此只能作消极防御。

东面战线
俄国动员
1914年7月28日,奥匈帝国因为德国向其开出“空白支票”,因此信心大增,与塞尔维亚断交并对其宣战。俄国则宣布全国总动员,以支持塞尔维亚,这引起德国的不满。8月1日,德国以俄国拒绝停止全国总动员为借口向俄国宣战,并同时在西线进侵比利时。8月4日,英国因比利时为其自身安全的关键,因此对德宣战。8月6日,奥匈帝国向俄国宣战。
德俄交战
俄军乘德军在开战之初,集中兵力在西线之际,在东线向德军发起进攻。8月下旬,俄军进入东普鲁士,并逼向德国的心脏地带,德军被逼从西线线调兵回援。德国援军行动迅速,很快便抵达东线,并于科穆辛森林附近消灭数万名俄军,使得东线战局发展受到德国控制。9月11日,俄国的第一集团军再度被击败,德军进逼至俄国境内,俄军损失共25万余人。在南线方面,俄军开始时在加里西亚和布柯维纳屡次击败奥匈帝国的军队,但德国随后对奥匈帝国提供支援,结果到12月中旬,东线战事亦进入胶着状态。

1915年,德军因为西线的马恩河会战失败,决定先集中兵力击溃俄国,逼使俄国停战,从而结束东线战事,并且避免继续陷入两线作战的困局,东线于是变成主要战场。1915年5月,德奥联军以18个师和2000余门大炮,分兵两路进击俄军,并计划将俄军逼至“波兰口袋”内歼灭。双方交战8个多月,德军攻占普热米什尔、莱姆堡、伊凡哥罗德、华沙、布列斯特、维尔诺及里加,并逼使俄军撤退至从里加湾到德涅斯特河一线,俄军共损失170多万人。德军虽然大胜,但已方损失亦极大,而且并未消灭俄军主力,结果逼不到俄国投降。

土耳其参战
德国为了牵制俄国,于是答应向鄂图曼土耳其提供一亿法郎的贷款,以换取其参战。于是土耳其于1914年10月29日正式参战。并与俄国在高加索发生战斗。俄军初时作战不利,但于1915年1月发动反攻,土耳其的第九集团军被歼灭,共损失约7万多人。

意大利转投协约国
1915年5月,意大利因为英法答应在战后分得阜姆和达尔马西亚,于是投向协约国一方,对同盟国宣战。义军虽然实力较弱,交战初期即损失近30万人,但却成功拖住了奥匈帝国40个师的兵力,缓减了俄法的压力。1915年9月,保加利亚加入同盟国,并出兵30万,配合德奥联军攻击塞尔维亚,结果同盟国很快便占领塞尔维亚全境,塞尔维亚政府及军队被逼撤退至希腊的科孚岛。

俄军反击
1916年春,俄国调集3个方面军共200万人向德奥联军发动反攻,在激战一轮后,双方各损失百万兵力,但俄军兵力较多,因此逼退德奥联军,并乘胜攻进加里西亚东部地区。罗马尼亚亦于该年8月向同盟国宣战。德奥联军于是决定攻取罗马尼亚,以夺取石油和粮食补给。结果罗马尼亚首都布加勒斯特很快便失陷,德奥军队占领大部份罗马尼亚国土。

进攻君士坦丁堡
如欲得知详情,请参看加里波利之战。

协约国军队为了解除俄国在高加索被鄂图曼土耳其牵制的困局,于是决定联合进攻鄂图曼土耳其的首都君士坦丁堡。1915年初,加里波利之战爆发。协约国先后有50万士兵远渡重洋来到加里波利半岛。在靠近十一个月的战斗后,共约131,000人死亡, 262,000人受伤,结果被逼撤退。这场战役是一战中最着名的战役之一,也是当时最大的一次海上登陆作战。

十月革命
俄国本身为农奴制的经济体系,经不起东线持续的战事,结果其国内经济崩溃,工厂倒闭,失业率骤增,军火补给极度困难,士兵极度厌战。1916年冬,俄国内部各种矛盾加剧,首都莫斯科的罢工人数更达至百万人以上,结果在1917年3月(儒略历2月)“二月革命”爆发,沙皇尼古拉二世退位。但新组成的克伦斯基临时政府仍然继续战争,但又再被德奥联军击败。结果俄国工人及农民忍受不了,在1917年11月(儒略历10月),由布尔什维克领袖列宁领导了一场武装起义,推翻了临时政府之资本主义政权,建立了苏维埃政府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史称“十月革命”。列宁其后与德国签署布列斯特-立陶夫斯克条约 ,并宣布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盟国败阵
虽然俄国退出战争,但德国的各盟国 - 鄂图曼土耳其、保加利亚及奥匈帝国却因持续作战,致使经济崩溃,国内各民族发生起义,结果无力再战,相继向协约国投降。最后德国内部亦发生政变,并向协约国投降,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海上战争
虽然英德两国在战前争建无畏舰,但在整次第一次世界大战却只有一次大规模的舰队主力决战,就是日德兰海战。这场战役的结果比较特别:一方面,舍尔海军上将率领的德国大洋舰队以相对较少吨位的舰只损失击沉了更多的英国舰只,从而取得了战术上的胜利;另一方面,杰利科海军上将指挥的英国主力舰队成功地将德国海军封锁在了德国港口,使得后者在战争后期几乎毫无作为,从而取得了战略上的胜利。

而另一方面,在战争初期,德国主要依靠潜艇战阻止他国对英国的物资援助,但因为美国抗议而一度中止。但当英德军情势越来越差,国内的经济亦日趋恶化时,德国在1917年1月决定恢复无限制潜艇战,即凡是在英国水域的船只,不论是敌方或是中立国的,都有可能被德国潜艇击沈,这大大影响了美国商船的航行,而且亦有美国商船被击沉的纪录,因此德美关系恶化,美国开始有对德宣战意欲,在齐默曼电报事件后,美国正式对德宣战。结果德国的无限制潜艇战反而招致了最强大的敌人 - 美国的参战。

世界大战
日本出兵
日本在第一次世界大战里投向协约国,向德国宣战,以获得德国在中国的山东的权益,并出兵占领青岛。日本的这种举动结果引起了中国民众的不满,并于其后导致了五四运动的发生。

诸国参战
在美国参战后,拉丁美洲诸国亦跟随美国向同盟国宣战,结果使这场战争的范围再度扩大。但这些国家大多在名义上参战,并未实际投入战争。

中国参战
中国2当时为段祺瑞统治下的北洋政府,北洋政府为了获取利益,于是便投向较有利的一方 - 协约国,对同盟国宣战。

大战结束
德国变天
主条目:德国革命 1918年8月 - 9月,德军再损失15万人、大炮2000余门及机枪13000余挺。不断传来的军事失败的消息使德国国内的矛盾加剧。9月,兴登堡建议在德国议会提出要“结束战争”。但德军的最高统帅部却仍死心不息,意图用剩余的海军舰只与英国海军进行最后决战。结果德国水兵因不愿送死,在基尔港发生起义,并迅速蔓延到整个海军及全国。11月9日,德国首都柏林亦发生革命,德皇威廉二世只得宣布退位,并逃至荷兰。11月11日,德军宣布投降,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巴黎和会
战后各国于巴黎召开和议,称为“巴黎和平会议”(简称巴黎和会)。会议的重大决定由美国总统伍德罗·威尔逊(Woodrew Wilson)、英国首相劳莱乔治(David Lloyd George)和法国总理克里孟梭(Georges Clemenceau)主持。虽然美国总统伍德罗·威尔逊主张宽大对待德国,但法国却因为复仇心作崇,主张严惩德国。因此,诸国与德签订的议和条约 - 《凡尔赛和约》,因应法国的要求而加入了极其苛刻的条款,向德国强加了巨大的割地赔款及限制军备条款。但同时间,并未向德皇威廉二世、兴登堡元帅、鲁登道夫将军等战犯施以应有的惩处。结果为德国在20年后挑起规模更大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埋下了祸根。

其他和约
战胜国与其他战败国亦分别签署了条件苛刻的和约,战胜国与奥匈帝国的奥地利部份签署《圣日耳曼条约》,奥匈帝国被划分为多个民族国家;与保加利亚签署《讷依条约》,保加利亚失去爱琴海出海口,并须赔款4亿4500万美元;与匈牙利签署《特里亚农条约》,匈牙利领土大幅减少;与鄂图曼土耳其签署《色佛尔条约》 ,彻底瓜分鄂图曼土耳其的领土,鄂图曼土耳其只剩下安那托利亚的部份。

以《凡尔赛和约》及其他各个和约所构成的战后欧洲及国际关系的新体系,就是所谓的凡尔赛体系,对战后欧洲及国际关系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影响
民族国家
战争给人类带来了重大损失,但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沙皇俄国、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等四大帝国覆灭。而巴尔干半岛与中东地区的民族国家则随之而起,如南斯拉夫、匈牙利及伊拉克3等

英国削弱
原来为世界金融中心及世界霸主的英国,在战后虽然领土有所增加,但其对领土的控制力却因战争的巨大伤亡与物资损失而大大削减,而其经济亦因战争以大受影响,出现严重衰退,从此其世界金融中心的地位让给了美国。

共产革命
大战期间,俄国发生共产革命,使世界上出现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从此共产主义便开始在世界各国散布,世界各地相继建立共产政党或政权,直至冷战结束,这情况才有所改变。

美日兴起
这场大战削弱了英、法、意;美国成为世界头号经济强国,世界金融中心也由伦敦转移到纽约;日本也由债务国变成债权国,并侵占了原属德国势力范围的中国胶州湾及山东半岛。

德国复仇
《凡尔赛条约》将发动战争的责任全部推给了德国,从而对德国实行条件极为严厉的经济与军事制裁,德国失去了13%的国土和12%的人口,德国被解除武装,德国的陆军被控制在10万人以下,不准拥有空军。德国虽然在一战中最后战败,但德国的元气并未受到过大的伤害,工业体系依然保存完整,而且德国本土并未受到战火的波及,而且《凡尔赛条约》过多考虑战胜国的利益分配,完全没有考虑战败国自身的利益,加上条约的空前苛刻性和掠夺本质,使得德国国民对强加给他们的条约有极强的抵触和反感情绪,引发了德国民众强烈的民族复仇主义情绪。骄傲的日尔曼民族为了摆脱《凡尔赛条约》的桎梏,各派政治势力、各种政治思想在德国你争我夺,显得尤为激烈,这为德国成为一次新的大战提供了条件。结果德国在希特勒的纳粹党的领导下,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五四运动
凡尔塞和约条约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的做法成为中国五四运动的导火线。1919年5月4日中国北京的青年学生及广大群众、市民、工商人士等中下阶层广泛参与了一次示威游行、请愿、罢课、罢工、暴力对抗政府等多形式的爱国运动,而起因正是巴黎和会中,列强肆意践踏中国主权把原来德国的山东权益转让给日本,即山东问题。它和较早兴起的新文化运动一并成为中国历史上一次规模庞大影响深远的政治思想文化运动,对中国近代迄今之政治、社会、文化、思想影响甚巨。

军人待遇
美国的一战军人领到每人每日1美元为薪金,另加25分为每日在美国国外消费。后来由于1930年代的大萧条,退伍军人、其家属与其他有关团体向美国政府要求即时索取战时服务的酬劳金额不果而导致1932年美国军方介入的流血酬恤金进军事件。

国际联盟
鉴于第一次界大战的伤亡与物资损失巨大,英法等战胜国于是发起了一个用以减少武器数目、平息国际纠纷及维持民众的生活水平的组织,是为国际联盟(League of Nations,简称国联)。然而,国联却不能有效阻止法西斯的侵略行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被联合国取代。

协约国士兵的阵亡: 5,497,600
比利时: 13,700
英国: 908,000
澳大利亚: 60,000
加拿大: 55,000
印度: 25,000
新西兰: 16,000
南非: 7,000
联合王国: 715,000
法国: 1,240,000
法国殖民地: 114,000
希腊: 5,000
意大利: 650,000
日本: 300
黑山: 30,000
罗马尼亚: 336,000
俄罗斯帝国: 1,700,000
塞尔维亚: 450,000
美国: 50,600

同盟国士兵的阵亡: 3,382,500
奥匈帝国: 1,200,000
保加利亚:87500
德意志帝国: 1,770,000
奥斯曼帝国: 325,000

平民被杀: 6,493,000
奥匈帝国: 300,000
比利时: 30,000
英国: 31,000
保加利亚: 275,000
法国: 40,000
德意志帝国: 760,000
希腊: 132,000
罗马尼亚: 275,000
俄罗斯: 3,100,000
塞尔维亚: 650,000
奥斯曼帝国: 1,000,000

❹ 丹麦海峡海战详细资料大全

丹麦海峡海战(Battle of the Denmark Strait,1941年5月24日)是一场发生于丹麦海峡、在英国和纳粹德国之间爆发的一场海战。在这场海战中,皇家海军调集了1艘战列舰及1艘战列巡洋舰,以拦截试图突入大西洋的1艘德国战列舰及1艘重巡洋舰。在随后的战斗中,英国方面损失惨重——其战列巡洋舰胡德被击沉,战列舰威尔斯亲王遭重创,而德国则仅有1艘战列舰俾斯麦受了轻伤。但是遭重创的威尔斯亲王号仍然击破了俾斯麦号的燃料舱使其作战失败并在撤退途中留下油迹。

基本介绍

背景,前哨战,丹麦海峡海战,接敌,战斗开始,德国还击,胡德号毁灭,亲王号退却,尾声,

背景

1941年5月18日,德国海军发动了代号“莱茵演习”的作战行动,出动俾斯麦号战列舰和欧根亲王号重巡洋舰,由卢金斯海军上将指挥,从挪威出发,意图通过丹麦海峡进入大西洋打击英国海上交通线。 与此同时,英国方面派出了由海军中将霍兰指挥的胡德号战列巡洋舰和威尔斯亲王号战列舰,以及重巡洋舰诺福克号和萨福克号前往拦截。22日晚英国本土舰队也从斯卡帕湾启程。 1941年5月21日晚,德国舰队向丹麦海峡进发。23日上午,德国舰队开始进入丹麦海峡。英德双方在丹麦海峡即将发生接触,并进而演变为一次主力舰交战——丹麦海峡海战。

前哨战

1941年5月23日,星期五(前哨战) 11点15分 ,俾斯麦号和欧根亲王号除了防空系统外,其余单位全部进入最高战备状态。 18点11分 ,德国舰队发现敌舰。 18点22分 ,敌舰被证明是冰山,警报解除。(此时能见度在4000-5000米左右) 19点00分 ,能见度转好,视野开阔,德国舰队左舷远方有雾。 19点22分 ,德国舰队右舷发现敌重巡洋舰(事实上是英国重巡洋舰萨福克号,而她也正确判断出德国军舰的舰型并发出了电报),距离13000米。不过敌舰很快消失在雾中,德国人无法射击。 20点44分 ,德国舰队发现敌重巡洋舰(事实上是英国重巡洋舰诺福克号,其后与萨福克号在左右两侧跟踪德国舰队,但他们在午夜与德国舰队一度失去接触,也使得胡德号两舰次日面对T字打击)接近并向欧根亲王号射击,俾斯麦号对敌重巡洋舰进行5次齐射,其中3次形成跨射,敌重巡洋舰释放烟幕逃逸。但其间一次齐射冲击破坏了前部搜寻雷达,所以俾斯麦号命令欧根亲王号领队(这对于次日的战斗影响很大)。 20点46分 ,欧根亲王号报告发现敌英王乔治五世号战列舰,方位在左舷后方保持距离(德国人在战斗中一直认为是英王乔治五世号,以为威尔斯亲王号还未完工)。 22点00分 ,俾斯麦号转向萨福克号,后者逃逸保持距离。 23点53分 ,德国北方司令部电报:现今未查明敌舰队的行动部署,应认为突破丹麦海峡已经成功。

丹麦海峡海战

1941年5月24日,星期六(丹麦海峡海战) 00点08分 ,德国舰队加速至30节。 00点13分 ,大雪,能见度恶化。 00点21分 ,德国舰队减速至27节(返回至加速前的速度)。 02点28分 ,德国舰队警报:敌舰接近。俾斯麦号的仪器故障,欧根亲王号接管雷达测距工作。 03点58分 ,德国舰队警报解除。

接敌

05点37分 ,德国舰队左舷发现新敌舰,可能是1艘轻巡洋舰(判断错误)。 05点43分 ,德国舰队左舷发现另一艘新敌舰(这是胡德号)。 05点47分 ,德国舰队警报(刚开始德国人对于英国舰队的舰型判断困难,以为是两艘重巡洋舰,欧根亲王号的第一枪炮官Paulus Jasper一开始的选择是20.3cm高爆弹)。德国舰队航向220度,英国舰队航向280度,英国舰队与德国舰队呈锐角,形成不利于英国舰队的T字。 05点49分 ,英国舰队指挥官霍兰中将命令胡德号和威尔斯亲王号都瞄准德国舰队领队军舰,但威尔斯亲王号根据自己的观察决定瞄准尾舰。英国舰队右舷转向20度至300度方向。这是为了缩短双方的距离。 05点52分 ,霍兰中将确认德国舰队尾舰是俾斯麦号,更改命令,要求舰队瞄准尾舰,但只有威尔斯亲王号在第一轮齐射前及时执行了,胡德号不执行的原因不清楚(但也有说法认为是在两轮齐射过后,霍兰才改变了命令,而胡德号却没有执行)。

战斗开始

05点52分 ,英国舰队第一轮齐射,距离23000+米,其中威尔斯亲王号比胡德号开火晚大约30秒。 胡德号第一轮齐射为前部A、B炮塔共4门炮,瞄准欧根亲王号,无一命中,弹着情况不明。 威尔斯亲王号第一轮齐射为前部A、B炮塔共6门炮,瞄准俾斯麦号,无一命中,弹着位于俾斯麦号右舷远处。其后A炮塔编号为1的炮因故障退出战斗。 05点53分 ,英国舰队齐射,距离23000-米。 胡德号第二轮齐射为前部A、B炮塔共4门炮,瞄准欧根亲王号,无一命中,弹着情况不明。 威尔斯亲王号第二轮齐射为前部A、B炮塔共5门炮,瞄准俾斯麦号,无一命中,弹着位于俾斯麦号右舷远处。 德国人观察到英军弹着。俾斯麦号上的第四枪炮官Müllenheim-Rechberg接到卢金斯上将的命令,密切关注尾随的英国重巡洋舰是否也会加入战斗(英国两艘重巡洋舰离德国舰队有25000米到30000米的距离)。俾斯麦号的第一枪炮官施奈德向舰长林德曼请求开火,未获答复。 05点54分 ,英国舰队齐射,距离22000米。霍兰中将命令舰队左舷转向20度至280度方向。这次转向完成使得后部的炮塔也可以投入战斗,但英国舰队暂时还只是依靠前部炮塔射击。 胡德号第三轮齐射为前部A、B炮塔共4门炮,瞄准欧根亲王号,无一命中,弹着情况不明。 威尔斯亲王号第三轮齐射为前部A、B炮塔共5门炮,瞄准俾斯麦号,无一命中,弹着位于俾斯麦号右舷远处。 威尔斯亲王号第四轮齐射为前部A、B炮塔共5门炮,瞄准俾斯麦号,无一命中,弹着位于俾斯麦号右舷远处。 欧根亲王号的第一枪炮官Paulus Jasper完成测距工作,做好准备等待开火命令。俾斯麦号的第一枪炮官施奈德第二次向舰长林德曼请求开火(舰长林德曼也向卢金斯上将请战:“Ich lasse mir (doch) nicht mein Schiff unter meinem Arsch wegschiessen! Feuer eroeffnen!”“I will not let them to shoot my ship from under my ass! Open fire!)。卢金斯上将从战斗开始便有犹豫,因为他希望能够避免战斗,但英国舰队的逼近使得他的希望落空了。

德国还击

05点55分 ,俾斯麦号打出旗语:Jot Dora!(准许开火命令)欧根亲王号首先还击,俾斯麦号也紧跟着开火。 俾斯麦号第一轮齐射为前后部A、B、C、D炮塔共8门炮(采取半齐射,以A、B为一组,C、D为另一组打出齐射),距离22000米,瞄准胡德号,无一命中,弹着位于胡德号右舷前方,非常接近。 欧根亲王号第一轮齐射为前后部炮塔A、B、C、D共8门炮(半齐射),距离20000米,瞄准胡德号,无一命中,弹着位于胡德号左舷远处。 英国舰队齐射,距离20000米。 胡德号第四轮齐射为前部A、B炮塔共4门炮,瞄准欧根亲王号,无一命中,弹着情况不明。 威尔斯亲王号第五轮齐射为前部A、B炮塔共5门炮,瞄准俾斯麦号,无一命中,弹着位于俾斯麦号右舷近处。其后A炮塔的一门炮因故障退出战斗。 威尔斯亲王号第六轮齐射为前部A、B炮塔共4门炮,瞄准俾斯麦号,命中俾斯麦号一弹。 05点56分 ,德国舰队齐射。俾斯麦号左舷前部被命中一弹,造成油料泄漏、海水灌入。 俾斯麦号第二轮齐射为前后部A、B、C、D炮塔共8门炮(半齐射),距离20000米,瞄准胡德号,无一命中,弹着位于胡德号与威尔斯亲王号之间。 欧根亲王号第二轮齐射为前后部炮塔A、B、C、D共8门炮(半齐射),距离19000米,瞄准胡德号,其中第二次半齐射命中胡德号一弹。 欧根亲王号第三轮齐射为前后部炮塔A、B、C、D共8门炮(半齐射),距离18000米,瞄准胡德号,无一命中,弹着情况不明。 英国舰队齐射,距离18000+米。胡德号中后部甲板被命中一弹,起火并引起防空弹药爆炸。火势有利于德军校正弹着。 胡德号第五轮齐射为前部A、B炮塔共4门炮,瞄准欧根亲王号,无一命中,弹着情况不明。 胡德号第六轮齐射为前部A、B炮塔共4门炮,瞄准欧根亲王号,无一命中,弹着情况不明。 威尔斯亲王号第七轮齐射为前部A、B炮塔共4门炮,瞄准俾斯麦号,无一命中,弹着离俾斯麦号右舷非常近。 威尔斯亲王号第八轮齐射为前部A、B炮塔共4门炮,瞄准俾斯麦号,无一命中,弹着位于俾斯麦号右舷近处。 05点57分 ,德国舰队齐射。俾斯麦号左舷的6门副炮加入战斗,瞄准威尔斯亲王号开火。 俾斯麦号第三轮齐射为前后部A、B、C、D炮塔共8门炮(半齐射),距离18500米,瞄准胡德号,命中胡德号一弹。 欧根亲王号第四轮齐射为前后部炮塔A、B、C、D共8门炮(半齐射),距离17000米,瞄准胡德号,弹着情况不明。 欧根亲王号第五轮齐射为前后部炮塔A、B、C、D共8门炮(半齐射),距离17000米,瞄准胡德号,弹着情况不明。 其上欧根亲王号的两次齐射中的某一发,于05点58分命中胡德号(关于这一轮俾斯麦号和欧根亲王号谁先命中胡德号有争议)。 英国舰队齐射,距离16500米。威尔斯亲王号右舷的8门副炮加入战斗,瞄准俾斯麦号开火。同时有资料表明自第九轮齐射开始,威尔斯亲王号的后部炮塔加入战斗,但情况不明,下面只描述前部炮塔的使用情况。胡德号的中央火控室被命中一弹,大部分人员被杀伤。 胡德号第七轮齐射为前部A、B炮塔共4门炮,瞄准欧根亲王号,无一命中,弹着情况不明。 威尔斯亲王号第九轮齐射为前部A、B炮塔共4门炮,瞄准俾斯麦号,命中俾斯麦号一弹。 05点58分 ,德国舰队齐射。俾斯麦号左舷中前部水线下被命中一弹,造成油料泄漏、海水灌入,发电机和发动机受损。卢金斯上将命令欧根亲王号转移射击目标,瞄准威尔斯亲王号。 俾斯麦号第四轮齐射为前后部A、B、C、D炮塔共8门炮(半齐射或全齐射),距离17000米,瞄准胡德号,无一命中,弹着位于胡德号右舷方向。 欧根亲王号第六轮齐射为前后部炮塔A、B、C、D共8门炮(半齐射),距离16000米,瞄准胡德号,无一命中,弹着情况不明。 欧根亲王号第七轮齐射为前后部炮塔A、B、C、D共8门炮(半齐射),距离17000米,瞄准威尔斯亲王号,无一命中,弹着情况不明。 英国舰队齐射,距离15500米。胡德号的中前部主塔旁被命中一弹,炮弹造成起火,以及约200人的伤亡。英国皇家空军一架桑德兰式水上飞机飞临战斗区域。 胡德号第八轮齐射为前部A、B炮塔共4门炮,瞄准欧根亲王号,无一命中,弹着情况不明。 胡德号第九轮齐射为前部A、B炮塔共4门炮,瞄准欧根亲王号,无一命中,弹着情况不明。 威尔斯亲王号第十轮齐射为前部A、B炮塔共4门炮,瞄准俾斯麦号,无一命中,弹着位于俾斯麦号左舷近处。 威尔斯亲王号第十一轮齐射为前部A、B炮塔共4门炮,瞄准俾斯麦号,无一命中,弹着离俾斯麦号左舷非常近。其后A炮塔的一门炮因故障退出战斗。

胡德号毁灭

05点59分 ,德国舰队齐射。 俾斯麦号第五轮齐射为前后部A、B、C、D炮塔共8门炮(半齐射或全齐射),距离15500米,瞄准胡德号,命中胡德号一弹(此次命中造成胡德号沉没)。 欧根亲王号第八轮齐射为前后部炮塔A、B、C、D共8门炮(半齐射),距离16500米,瞄准威尔斯亲王号,无一命中,弹着情况不明。 欧根亲王号第九轮齐射为前后部炮塔A、B、C、D共8门炮(半齐射),距离16000米,瞄准威尔斯亲王号,无一命中,弹着情况不明。 英国舰队齐射,距离15500米。霍兰中将命令舰队左舷转向20度至260度方向。 胡德号第十轮齐射为前后部A、B、X、Y炮塔共8门炮,瞄准欧根亲王号,无一命中,弹着情况不明。 威尔斯亲王号第十二轮齐射为前部A、B炮塔共3门炮,瞄准俾斯麦号,无一命中,弹着位于俾斯麦号左舷近处。 威尔斯亲王号第十三轮齐射为前部A、B炮塔共3门炮,瞄准俾斯麦号,命中俾斯麦号一弹。 06点00分 ,德国舰队齐射。俾斯麦号左舷中部上层被命中一弹,飞机弹射系统受损,炮弹从右舷穿出,没有爆炸。 俾斯麦号第六轮齐射为前后部A、B、C、D炮塔共8门炮(半齐射或全齐射),距离15000米,瞄准胡德号,无一命中,弹着在胡德号沉没前行进的航线上。 欧根亲王号第十轮齐射为前后部炮塔A、B、C、D共8门炮(半齐射),距离15000米,瞄准威尔斯亲王号,无一命中,弹着情况不明。 欧根亲王号第十一轮齐射为前后部炮塔A、B、C、D共8门炮(半齐射),距离14000米,瞄准威尔斯亲王号,无一命中,弹着情况不明。 英国舰队齐射,距离13500-15000米。胡德号的中后部主桅附近被命中一弹,但也可能命中的是舷侧装甲。炮弹穿透甲板装甲,引发4英寸高射炮弹药舱的爆炸,进而引发后部主炮的弹药舱爆炸,导致船体向左舷急剧倾斜并断为前后两部分,迅速下沉,1418名船员中只有3人幸存。英国皇家空军的桑德兰式水上飞机遭到俾斯麦号防空火力的射击躲入云层。 胡德号第十一轮齐射为前部A、B炮塔共4门炮,正在沉没时发射,但可能是故障也可能只是发生爆炸,无一命中,弹着情况不明。 威尔斯亲王号第十四轮齐射为前部A、B炮塔共3门炮,瞄准俾斯麦号,无一命中,弹着位于俾斯麦号右舷近处。 威尔斯亲王号第十五轮齐射为前部A、B炮塔共3门炮,瞄准俾斯麦号,无一命中,弹着位于俾斯麦号左舷远处。其后之前退出战斗的前部炮塔的一门炮重新加入战斗。 威尔斯亲王号第十六轮齐射为前部A、B炮塔共4门炮,瞄准俾斯麦号,无一命中,弹着位于俾斯麦号左舷远处。 06点01分 ,德国舰队齐射。俾斯麦号转移射击目标,瞄准威尔斯亲王号,开始测距射击。欧根亲王号的舰长布林克曼命令,当威尔斯亲王号进入射程后发射鱼雷。 俾斯麦号第七轮齐射为前后部A、B、C、D炮塔共8门炮(半齐射),距离14500米,瞄准威尔斯亲王号,无一命中,弹着情况不明。 欧根亲王号第十二轮齐射为前后部炮塔A、B、C、D共8门炮(半齐射),距离14500米,瞄准威尔斯亲王号,无一命中,弹着情况不明。 欧根亲王号第十三轮齐射为前后部炮塔A、B、C、D共8门炮(半齐射),距离14000米,瞄准威尔斯亲王号,无一命中,弹着情况不明。 威尔斯亲王号齐射,距离13000米。胡德号下沉中。威尔斯亲王号为躲避胡德号残骸,向右紧急转舵规避。这使得威尔斯亲王号与德国舰队的距离更加接近,火炮测距的目标也一度丢失。 威尔斯亲王号第十七轮齐射为前部A、B炮塔共4门炮,瞄准俾斯麦号,无一命中,弹着位于俾斯麦号左舷远处。 威尔斯亲王号第十八轮齐射为前部A、B炮塔共4门炮,瞄准俾斯麦号,无一命中,弹着位于俾斯麦号左舷远处。 06点02分 ,德国舰队齐射。因为欧根亲王号的鱼雷发射官训练不足缺乏信心,鱼雷未被发射。 俾斯麦号第八轮齐射为前后部A、B、C、D炮塔共8门炮(半齐射),距离14000米,瞄准威尔斯亲王号,命中威尔斯亲王号一弹。 欧根亲王号第十四轮齐射为前后部炮塔A、B、C、D共8门炮(半齐射),距离14500米,瞄准威尔斯亲王号,无一命中,弹着情况不明。 欧根亲王号第十五轮齐射为前后部炮塔A、B、C、D共8门炮(半齐射),距离14000米,瞄准威尔斯亲王号,无一命中,弹着情况不明。 威尔斯亲王号暂停射击。胡德号下沉中。威尔斯亲王号舰桥被命中一弹,没有爆炸,但舰桥内大部分人员被杀伤,造成13人死亡,只有舰长利奇、一名信号兵、航海长幸免于难。 英国重巡洋舰诺福克号瞄准俾斯麦号进行了3次齐射,距离20000米,无一命中,弹着情况不明。重巡洋舰萨福克号距离28000米。

亲王号退却

06点03分 ,德国舰队齐射。欧根亲王号左舷的105mm高射炮加入战斗,瞄准威尔斯亲王号开火。稍后欧根亲王号的水听器显示有3条鱼雷正在接近中(可能是胡德号发射的,也可能是胡德号下沉发出的声音),舰长布林克曼亲眼看见其中的2条鱼雷的航迹,发布鱼雷警报,并通知俾斯麦号。俾斯麦号立刻右舷转向50度至270度方向规避。欧根亲王号舰长布林克曼再次命令发射鱼雷但未被执行。 俾斯麦号第九轮齐射为前后部A、B、C、D炮塔共8门炮(半齐射),距离14500米,瞄准威尔斯亲王号,命中威尔斯亲王号两弹。 欧根亲王号第十六轮齐射为前后部炮塔A、B、C、D共8门炮(半齐射),距离14000米,瞄准威尔斯亲王号,弹着情况不明。 欧根亲王号第十七轮齐射为前后部炮塔A、B、C、D共8门炮(半齐射),距离14000米,瞄准威尔斯亲王号,弹着情况不明。 其上欧根亲王号的两次齐射中的某一发,命中威尔斯亲王号。 威尔斯亲王号齐射,距离14000米。胡德号完全沉没。威尔斯亲王号开始释放烟幕并左舷转向160度撤退。威尔斯亲王号被命中三弹。第一弹命中中部水线下部分,没有爆炸,造成少量油料泄漏。第二弹命中副炮火控室,没有爆炸。第三弹命中舰尾水线下部分,进入船体时爆炸,但没有造成严重损伤。 威尔斯亲王号第十九轮齐射为后部Y炮塔共2门炮,炮塔自身火控,瞄准俾斯麦号,无一命中,弹着情况不明。其后Y炮塔的一门炮因故障退出战斗。 英国重巡洋舰诺福克号停止射击,距离21000米。重巡洋舰萨福克号距离28000米。 06点04分 ,德国舰队齐射。欧根亲王号跟随俾斯麦号进行右舷转向规避鱼雷(随着德国舰队进行规避动作,其与威尔斯亲王号的距离逐渐拉大)。 俾斯麦号第十轮齐射为前后部A、B、C、D炮塔共8门炮(半齐射),距离15500米,瞄准威尔斯亲王号,命中威尔斯亲王号一弹。 欧根亲王号第十八轮齐射为前后部炮塔A、B、C、D共8门炮(半齐射),距离14500米,瞄准威尔斯亲王号,命中威尔斯亲王号两弹。 威尔斯亲王号齐射,距离15000米。威尔斯亲王号被命中三弹。第一弹命中中后部烟囱附近,没有爆炸,毁坏了水上飞机的起重机。第二弹命中舰尾水线下部分,进入船体爆炸,但没有造成严重损伤。第三弹命中右舷后两门副炮附近,落入133mm副炮的弹药舱,但没有爆炸。 威尔斯亲王号第二十轮齐射为后部Y炮塔共1门炮,炮塔自身火控,瞄准俾斯麦号,无一命中,弹着位于俾斯麦号舰尾近处。 06点05分 ,德国舰队齐射。因多次进行转向机动,不得不反复测距。 俾斯麦号第十一轮齐射为前后部A、B、C、D炮塔共8门炮(半齐射),距离16000米,瞄准威尔斯亲王号,无一命中,弹着情况不明。 欧根亲王号第十九轮齐射为前后部炮塔A、B、C、D共8门炮(半齐射),距离15000米,瞄准威尔斯亲王号,无一命中,弹着情况不明。 威尔斯亲王号齐射,距离16000米。 威尔斯亲王号第二十一轮齐射为后部Y炮塔共1门炮,炮塔自身火控,瞄准俾斯麦号,无一命中,弹着情况不明。 06点06分 ,德国舰队齐射。欧根亲王号再次发布鱼雷警报,航向270度,导致其后前部炮塔失去射击角度。 俾斯麦号第十二轮半齐射为前部A、B炮塔共4门炮,距离17000米,瞄准威尔斯亲王号,无一命中,弹着情况不明。 欧根亲王号第二十轮齐射为前后部炮塔A、B、C、D共8门炮(半齐射),距离16000米,瞄准威尔斯亲王号,无一命中,弹着情况不明。 威尔斯亲王号停火,距离17000米。 英国重巡洋舰诺福克号距离21000米,重巡洋舰萨福克号距离28000米。 06点07分 ,德国舰队齐射。欧根亲王号开始左舷转向至220度,位于俾斯麦号右舷位置。 俾斯麦号第十二轮半齐射为后部A、B炮塔共4门炮,距离18000米,瞄准威尔斯亲王号,无一命中,弹着情况不明。 欧根亲王号第二十一轮齐射为后部炮塔C、D共4门炮(2次半齐射),距离17000米,瞄准威尔斯亲王号,无一命中,弹着情况不明。 威尔斯亲王号停火,距离18000米。 06点08-09分 ,德国舰队齐射。其后德国舰队停止对威尔斯亲王号射击。俾斯麦号舰长林德曼要求击沉威尔斯亲王号,但卢金斯上将出于尽量避免交战的考虑拒绝了他的建议。 俾斯麦号第十三轮齐射为前后部A、B、C、D炮塔共4门炮,距离18500米,瞄准威尔斯亲王号,无一命中,弹着情况不明。 欧根亲王号第二十二、二十三轮齐射为后部炮塔C、D共4门炮(4次半齐射),距离19000米,瞄准威尔斯亲王号,无一命中,弹着情况不明。 威尔斯亲王号停火,距离19000米。 06点10分 ,德国舰队发现英国皇家空军的桑德兰式水上飞机,发布防空警报,防空武器开火。欧根亲王号开始加速追赶俾斯麦号。 威尔斯亲王号停火,距离20000米。 06点11-19分 ,德国舰队持续对空射击。其中06点14分,欧根亲王号再次发布鱼雷警报并进行规避。 06点20分 ,德国舰队完全停止射击。威尔斯亲王号短暂开火,距离30000米,无一命中。 丹麦海峡海战结束

尾声

丹麦海峡海战,皇家海军的骄傲——胡德号战列巡洋舰被击沉,威尔斯亲王号战列舰被重创。 而德国方面,欧根亲王号重巡洋舰没有受伤,将单独继续执行作战计画;俾斯麦号战列舰受损不很严重,但却只得放弃“莱茵演习”作战,根据卢金斯上将的命令前往法国的圣纳泽尔修理。 一场英军围歼俾斯麦号战列舰的行动即将拉开大幕,其结果将是俾斯麦号战列舰于1941年5月27日被英国舰队联合击沉。

❺ 日德兰海战双方损失如何日德兰海战的意义是什么

说到日德兰海战,这次海战发生于1916年5月31日到6月1日,是一战期间规模最大的一次海战,也同时是世界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一次海战。在这场海战英国与德国双方各有损失,势均力敌。虽说德军最终答应了这场海战,但是最终突破封锁线的目的还是没有达成。对于德国来说仅仅只是赢得了战役,但却输掉了战略。

我们先来看看双方的损失情况:
日德兰海战英国舰队
英国方面兵力总计:151艘战斗舰船 ,28艘战列舰、9艘战列巡洋舰、8艘装甲巡洋舰、26艘轻巡洋舰、78艘驱逐舰、1艘布雷艇、1艘水上飞机母舰。

英国方面伤亡和损失:6,094人阵亡 、674人受伤、177人被俘、3艘战列巡洋舰、3艘装甲巡洋舰、8艘驱逐舰沉没(113,300吨)。
日德兰海战德国舰队
德国方面兵力总计:99艘战斗舰船,16艘战列舰、5艘战列巡洋舰、6艘前无畏舰、11艘轻巡洋舰、61艘鱼雷艇。

德国方面伤亡和损失:2,551人阵亡、507人受伤、1艘战列巡洋舰、1艘前无畏舰、4艘轻巡洋舰、5艘鱼雷艇沉没(62,300吨)。

这场战争也给后世带了很多经教训,但是最深刻的莫过于以下三点:
一是战略运筹失策
英德两国战略决策者受陈旧军事思想的影响,认为舰队决战是取得制海权最可靠、最简捷的途径。因此,在日德兰海战前,无论在装备建设还是在编制训练上,都以在决战中歼灭敌主力舰队为达成战争目的的最高手段,不惜花费巨资建造和编练庞大的战列舰舰队。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双方的企图如出一辙,都试图寻找战机以一次舰队决战取得决定性胜利,然而在延续了两年才达成的这场舰队决战后,双方决策者才认识到,科技进步使新型海军兵器不断出现,海军作战手段也日益丰富,企图通过一次决战实现战争目的已不可能。

正如战后贝蒂上将断言,英国正确的战略不应是不惜任何代价力求使敌舰出战,而是把它困在基地,这样形势对我更为有利。德国也认为,就是在海战中取得最有利的战果,也不能迫使英国和解。这一战略调整对以后的战争产生了重大影响,随后不久英德两国的战列舰虽没有在战争中被敌人消灭,却被自己的水兵或搁置于一边,或沉入了海底。
二是作战指挥失误
战前,英国海军本来占有客观优势和先机之利,可将计就计,巧打智取,提高作战效益,但由于英军前线指挥员连连失策,先是不分青红皂白,盲目追杀德军担负诱敌任务的前卫舰队;继而又在主力交战时畏首畏尾,放弃追击逃窜之敌的有利战机;最后又没有夜间决战的决心和魄力,使得德军有机会突破封锁,返回基地。

从上述情况人们不难看出,正确的作战指挥关键在于审时度势,量敌用兵,不被假象所迷惑,积极地进行有利的决战,避免不利的决战,趋利避害,因势利导,能动地争取战争的胜利。力量的强弱和形势的利弊只具备了胜利的可能,如果作战指挥失误,照样要打败仗。
三是协同配合不力
在这场激烈搏杀,险象横生的大战中,到处都有不和谐的音符。

1、英国舰队出发时,未通知“坎帕尼亚”号航空母舰,致使其没有参加作战,减少了英军优势。战后,英国着名军事家布赖恩·约翰逊指出:“‘坎帕尼亚’”号要是按计划出发,它的飞机在海战中将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坎帕尼亚’号将会给舰队司令发出至关重要的关于敌舰队位置和航向的情报。但是,在战斗的紧要关头,杰利科没有得到这种情报,致使舍尔得以逃出英军重围。”;

2、战斗中,德国舰队在侦察情报力量不足,经常被动挨打时,却叫10艘大型“齐柏林”飞艇在基地睡大觉。这个错误与英军未出动第一艘航母如出一辙,忽略了制空权的重要性与侦察对现代化战斗的重大作用;

3、当英国舰队奋力追杀德国舰队时,主力战列舰却因航速慢而掉队;

4、当舍尔奋力冲出重围,准备施放水雷阻止英军追击时,才发现全舰队没带一颗水雷。

这充分说明,现代军事技术的发展,使作战力量结构日趋复杂,单凭一两件新式兵器并不能决定作战力量的优势,而需要各种参战力量紧密协调配合,形成整体作战能力,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主战兵器的作战效能。这场海战充分说明,装备先进的战列舰,没有了其他作战力量的密切配合,就成了浮在海上的巨大靶子。

日德兰海战达到了大炮巨舰主义的最高潮,不过,海上“巨无霸”的战列舰的弱点在此战中也暴露无遗。北海的制海权仍被英国人牢牢掌握,从战略上,英国赢得了胜利。

日德兰海战是战列舰时代规模最大也是最后的一次舰队决战。在这次海战中,大炮巨舰主义遭到失败。此后,德国和其他海上强国开始研发争夺制海权的新型力量和探索新的战法。二战中出现的潜艇破袭战和航母海空决战正是这一探索的产物。从这个意义上说,日德兰海战送走了人类海战史上一个旧的时代,同时揭开了人类海战史上的新篇章。

❻ 德兰大海战是哪两国交战

1916年5月31日,德国公海舰队在北海经过两天同英国舰队的激战后于今晚退至威廉港海军基地。

在这两支世界上最强大的舰队第一次的冲突中,英军损失惨重。据报道,皇家海军失去了一艘战列舰、一艘战列巡洋舰、4艘轻巡洋舰和5艘驱逐舰。英军伤亡人数为6907人。德军失掉了一艘战列舰、一艘巡洋舰和一艘驱逐舰。德军的几艘主力舰被英军击中,毁坏严重。德军死亡2545人。

这两支战列巡洋舰队于5月30日下午2时45分展开激战,一共持续了两小时。他们4发炮弹一齐发射,每发炮弹都有半吨重。英军在船只的数量、速度和火力上都占优势,但由于通讯联络不畅,司令官约翰-杰利科爵士没有充分发挥这些优势,结果在紧要关头让德国舰队逃走了。由于舰队没能以战术队形行进,他只好重新调整编队,从而失去了22分钟的时间。摆在英国海军部面前的问题是德军会不会在这场战斗的激励下,卷土重来。

❼ 谁能把二战德国的主要战役和伤亡清楚的列出来 把对哪国也列出来最好 我一直不明白德军是怎么消耗光的

波兰战役
德国:
10,600人阵亡
3,400人失踪
30,000人受伤
波兰:
66,000人阵亡
133,700人受伤
694,000-787,000人被俘

大西洋海战
盟军:
175艘各式军舰

2840艘商船被击沉
30,258名水手阵亡
德国海军:
785艘潜艇被击沉

27,000-32,000名潜舰人员阵亡
5,000人被俘

威瑟演习作战
英国1,869人
挪威1,335人
法国和波兰530人
丹麦17人
德国:
阵亡1,317人
失踪2,375人
受伤1,604人

荷兰战役
荷兰 法国 英国:
2,332人死亡
7,000人受伤
271,668人被俘
70架飞机被击毁
德国:
未知

比利时战役
比利时 法国 卢森堡 英国 荷兰:
222,443+人(200,000人被俘)
~900架飞机
德国:
至少43名伞兵死亡及约100人受伤

法国战役
法国:
360,000人阵亡或受伤,
1,900,000人被俘
~2,000架飞机被击毁
德国:
49,000人阵亡
1,236架飞机被击毁,323飞机被击伤[4]
753辆坦克

不列颠战役
英国;
飞行员:544人阵亡,422人受伤。1,547架战机损失。
德国:
飞行员:2,698人阵亡,967人被俘,638人失踪,1,887架战机损失。

巴巴罗萨行动
苏联:
1,315,961人阵亡
716,290人受伤
111,142人失踪
1,154,171人被俘
德国:
总计1,300,000人伤亡,失踪,被俘

基辅会战
苏联:
163,600人伤亡
452,700被俘
884辆坦克
3,718门火炮
3,500辆车辆
德国:
150,000人伤亡

列宁格勒围城战
苏联:
332,059人战死
24,324人非战斗死亡
111,142人失踪
德国:
390,000人

莫斯科战役
苏联:
729,234人
德国:
500,000人

塞瓦斯托波尔战役
苏联:
95,000人被俘,11,000人阵亡
德国:
24,000人

斯大林格勒战役
苏联:
478,741人阵亡或失踪
650,878人受伤及染病
德国:
200,000—240,000人阵亡
500,000受伤
91,000人被俘

迪耶普突击战
英国,加拿大;
3,367人阵亡、受伤或被俘
275名突击队员
德国:
311人阵亡
280人受伤

库尔斯克会战
苏联:
一共863,303人阵亡、受伤或被俘
6,799辆坦克和自行火炮被击毁
2,200架飞机被击伤或击落
德国:
一共500,000人阵亡,失踪,被俘
4850辆坦克和自行火炮被击毁
17,60架飞机被击毁

第二次斯摩棱斯克战役
苏联:
450,000人阵亡、受伤或被俘
德国:
~200,000–250,000人阵亡、受伤或被俘

下第聂伯河攻势
苏联:
550,000人阵亡
950,000人受伤
德国:
180,000人阵亡
820,000人受伤

纳尔瓦战役
苏联;
高于德军数倍
300辆坦克
230架飞机
德国
14,000人阵亡或失踪
54,000人受伤或染病

科尔逊-契尔卡塞包围战
苏联
24,286人阵亡及失踪,
55,902人受伤及病倒
德国
26,000人伤亡及被俘

霸王行动
盟军
226,386 伤亡
4,101 飞机 ~4,000 坦克
德国
288,875 – 450,000 伤亡
2,127 飞机 ~2,200 坦克及突击炮

巴格拉基昂行动
苏联
60,000人阵亡
110,000人受伤
8,000人失踪
2,957辆坦克
2,447门火炮
822架飞机
德国
300,000人阵亡
250,000人受伤
150,000人被俘
2,000辆坦克
57,000辆运输车

利沃夫—桑多梅日攻势
苏联
289,296人伤亡
1,269辆坦克及自行火炮
德国
350,000人伤亡
520辆坦克及自行火炮

雅西-奇西瑙行动
苏联
13,197人阵亡,53,933人受伤/染病
德军
125,000

贝尔格莱德攻势
苏联
4,350人死亡及残废、14,488人受伤及染病
德国
45,000

解放巴黎
盟军
1,630 阵亡
319 受伤
德国
3,200 阵亡
12,800 投降

市场花园行动
盟军
17,704-19,342人
德国
2,000人阵亡
6,000人受伤

拉普兰战争
芬兰
774人死亡
3,000人受伤
262人失踪
德国
950人死亡
2,000人受伤
1,300人被俘虏

突出部之役
美军
89500人
~800辆坦克

英军:
1408人
德国
84834人阵亡,失踪或被俘,或负伤
~600辆坦克或突击炮

维斯瓦河-奥德河攻势
苏联
43,251人阵亡及失踪;
149,874人受伤及病倒;
共193,125人
德国
377,000人阵亡;
334,000人受伤及
292,000人失踪;
总共1,103,000人

柏林战役
苏联
81,116名士兵阵亡
280,251名士兵受伤
1,997辆装甲车,
2,108门火炮
917架飞机
德国
92,000-100,000名士兵阵亡
220,000名士兵受伤
480,000名士兵被俘

布拉格攻势
苏联
11,997人阵亡或失踪,
40,501人受伤或染病
德国
约850000死亡、受伤或投降

布达佩斯战役
苏联
70,000-160,000人阵亡或被俘
240,056人受伤或生病
德国
99,000-150,000人阵亡或被俘

南斯拉夫战役
德国
151人阵亡
392人受伤
15人失踪
南斯拉夫
数千人死亡
254,000-345,000人被德军俘虏

南斯拉夫战线
南斯拉夫
305,672人死亡
德国
24,267人死亡
12,060人失踪

希腊战役
德国
1,099人阵亡,
3,752人受伤,
385人失踪
希腊
13,325人阵亡,
62,663人受伤,
1,290人失踪

克里特岛战役
德国
共6,698人
370架飞机被击伤或击毁
英国
1,742人阵亡
1,737人受伤
11,835人被俘

加查拉战役
德国,意大利
32,000人伤亡
114 辆坦克
英国
63,000人伤亡
35,000人被俘
540 辆坦克

第二次阿拉曼战役
德国,意大利
12,000人
350辆坦克
英国
13,500人
500辆坦克

突尼斯战役
英国
76,020人伤亡
849架飞机被毁
德国,意大利
大约300,000人伤亡

最少1,045架飞机被毁

西西里岛登陆战役
盟军
5,520人阵亡
17,414人受伤
250门大炮
274架作战飞机
德国,意大利
29,000人伤亡
140,000人被俘
260辆坦克
1,000门大炮
1,700架作战飞机

入侵意大利
盟军
2,009人阵亡
7,050人受伤
3,501人失踪
德国,意大利
3,500人伤亡

卡西诺战役
德国,意大利
不详,最少20,000人伤亡
盟军
超过100,000人伤亡

鹅卵石行动
德国
27,500人伤亡
盟军
29,200人伤亡

哥德防线攻势
德国,意大利
14,000人
230辆坦克
盟军
40,000人

❽ 二战大西洋海战中德国损失多少潜艇

主要是狼群,一共1100多艘,被击沉了780艘左右,占将近70%,约1300万吨,
两次世界大战中,德国都将潜艇作为决战武器,想扳回些胜算,但一战中招来了美国参战,原因是有一艘有两百多美国人的商船被一艘U-2潜艇击沉,
而二战中由于有军舰护航,德国狼群潜艇战斗群在大西洋海战中损失惨重,最终以失败告终,近乎全军覆没。

❾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最大的一次战 役斯大林格勒大会战中,德军共损失多少人员

斯大林格勒战役是二战中甚至人类战争史上最为惨烈的战役之一。整个战役持续199天。由于战役规模太大,伤亡者人数始终无法得到准确统计。在战役最后阶段,德军仍然对苏军造成了沉重的打击,同时,苏军也几乎消灭了德军的精锐之师第六军团的全部和第四装甲军团部分。许多学者估计轴心国军队在这场战役中共伤亡60万人,其中包括:30万德国军队,15万罗马尼亚军队,7万意大利军队,5万匈牙利军队和5万左右的苏联投降部队。德军伤亡人数中阵亡和俘获的比例非常之高(96000人左右被俘)。斯大林格勒会战后,德军完全丧失了苏德战场的战略主动权,正如德国陆军总参谋长蔡茨勒将军所说的:“我们在斯大林格勒损失25万官兵,那就等于打断了我们在整个东线的脊梁骨。”同时,苏联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苏军具体伤亡人数为:474871人死亡,974734人受伤.在德军攻入城区的短短1星期内,超过4万苏联市民被杀,而在整个战役中牺牲的平民人数没有准确的统计,但可以说远远超过这个数字。

❿ 一战各国人员损失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同盟国与协约国两个军事集团为重新瓜分殖民地和势力范围、争夺世界霸权,而进行的一场全球规模的战争。这场帝国主义战争,以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王储弗·斐迪南大公被塞尔维亚民族主义分子在萨拉热窝刺杀为导火线,自从1914年7月28日爆发至1918年11月11日结束,历时4年又3个月。大战的主要战场在欧洲,波及亚洲、非洲以及大西洋、太平洋等海域,先后有35个国家和地区参战,约占当时世界人口2/3的15亿人被卷入战争。双方动员军队达6503万余人,战争中损失3750万余人,其中阵亡853万余人;另外平民死亡1261.8万人。双方直接用于战争的费用1863亿多美元,各交战国经济损失总计约2700亿美元。其战场之大、参战国之多、人员伤亡重,战争费用和物资损失之巨,远远超过此前任何一次战争。

德国由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它的工业产量在1910年即已超过英法两个老牌帝国主义国家而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它在世界工业总产量中的比重,从1870年的13.2 %上升到1913年的15.7 %;同期在世界贸易总额中的比重从9.7 %上升到12.6 %,仅次于英国,也居世界第二位。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向帝国主义过渡,德国从19世纪80年代起疯狂进行对外扩张。1914年,德国殖民地面积达到290万平方公里,人口1230万人,但还不及英国殖民地面积的1/11和法国殖民地面积的1/3。它不惜诉诸战争,以武力重新瓜分世界,夺取世界霸权。

第一次世界大战进入1918年,交战双方经过3年多激战,人员伤亡和物资消耗极大。战局互有胜负,相持不下。此时,苏维埃俄国退出战争,美国远征军尚在大量组建训练之中。德军统帅部力图抓住摆脱两线作战困境和大批增援美军尚未到达欧洲的时机,在西线发动决定性的进攻,在1918年夏季之前打败英法联军,夺取战争胜利。德军在西线共集结194个师,编成4个集团军群,总兵力约400万人,拥有火炮5000余门,飞机3000架,坦克近200辆。与之相对抗的西线协约国军队,有186个师,分属于法国和比利时的4个集团军群及英国远征军,总兵力500万人,火炮1.6万余门,飞机3800多架,坦克800辆。稍后美国远军大批抵达欧洲,有14个师55万人参加夏季作战。自3月至9月,双方进行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规模最大的一系列进攻和反攻战役。

德军从1918年3月21日至7月17日,先后发起5次大规模进攻战役。这几次战役虽然给了英法联军以沉重打击,攻占大片土地,再度迫近巴黎,但德军并未实现各次战役的预期目标,在协约国军顽强抵抗下被迫停止进攻.其新占领地区形成3个巨大突出部,使战线拉长,给协约国军队实施反攻提供了条件。经过这5次进攻,德军折兵百万,兵源枯竭。1918年夏季每月需要补充16万兵员,实际只能拼凑到6万人。它再也无力发动新的攻势了。

另一方面,增援美军大批到达,双方兵力对比发生了更加有利于协约国军的变化。从7月18日起,协约国军队转入反攻,接连发动3次战役。至9月15日,已消除3个突出部,将德军逐回其春季攻势出发地,牢牢掌握了战略主动权。1918年9月26日,协约国军队在西线向德军发起总攻。德军全线溃退,败局已定。

与此同时,在巴尔干战场,协约国军队于9月15日向保加利亚军发动进攻。保加利亚在9月29日投降。在中近东战场,英军在10月1日占领大马士革,大败土耳其军,相继占领巴勒斯坦、叙利亚全境和美索不达米亚,迫使土耳其于l0月30日在停战协书定上签字。在意大利战场,意军于10月24日向奥军发起进攻。几天后奥军全面崩溃。奥匈政府于27日向协约国求和。10月28日,奥匈境内各被压迫民族掀起民族革命浪潮。维也纳爆发总罢工和游行示威,要求奥皇退位。11月3日,已经瓦解的奥匈帝国投降,与意大利签订停战协定。

同日,德国开始了“十一月革命”。德皇威廉于9日被迫退位。11月11日,德国投降,德国政府代表与协约国联军总司令福煦在法国东北部贡比涅森林的雷道车站签署停战协定。同盟国集团彻底战败,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德意志帝国在1913年拥有6690万人口。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其军事人员死亡177.3万人,连同负伤和被俘失踪者共714万人;因饥饿、贫困、瘟疫、战争而死亡的人数高达630多万人,接近全国人口总数的9.5 %。它的直接军费支出约800亿马克(按1914年不变价格计算,折合190.4亿美元),相当于其同期国民收入的40 % 以上。整个工业生产下降43 %。在贡比涅森林签署停战协定时,德方除承诺从所有侵占领土撤出军队,遣返所有协约国战俘以外,还要交出大量战争物资,包括5000门大炮、2.5万挺机枪、3000门迫击炮、1700架飞机以及5000台机车、1.5万节车皮和5000辆卡车,交出公海舰队的全部舰艇和150艘潜艇。加上此前被美国夺得的50余万吨德国船只,以及其他被夺去的海外资产,德国可以说是一败涂地,倾家荡产。

奥匈帝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也是欧洲强国。其疆域包括现今奥地利、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波斯尼亚一黑塞哥维那等国全境,波兰、罗马尼亚、塞尔维亚和意大利的一部分。1910年人口为5139万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它的军事人员伤亡和被俘失踪共计702万。土耳其军事人员的伤亡和被俘失踪人数达到97.5万;保加利亚为26.7万。

伴随军事上的失败,这四国在战争结束前后都引发了严重的政治危机。德意志、奥匈、奥斯曼三个帝国先后为革命倾覆。保加利亚国王则因士兵起义而被迫退位。

协约国集团为取得大战的胜利付出了极大的代价。除了美国攫得很多实际利益,日本掠获不少以外,其他国家大多失大于得。尤其是它的主要成员英法两国,实际上只是一种“惨胜”。至于俄国的罗曼诺夫王朝,更在大战结束一年以前即被革命所推翻。

从一开始就卷入战争,肩负协约国主要战争重担的英、法两国,不仅损失惨重,而且整个国力遭到严重削弱,使它们在战后帝国主义列强的角逐中处于相当孱弱的地位。

首先是战争直接损失巨大。1913年英国本土人口4586万人,法国本土人口3979万人。战争期间,它们的军事人员死亡分别为90.8万人和153.7万人,负伤被俘失踪者分别为22.8万人和480.3万人。英国1913~1918年国家预算从1.97亿英镑增加到25.79亿英镑,5年中增长12倍。整个战争支出达124.54亿英镑,相当于同期国家收入的44 %。法国战时所受物资损失,达2000亿法郎。其东北部10个省开战不久即被德军占领,被占区原为重要采矿、冶金和纺织中心,主要产品在全国产量中的比重,钢为63 %,铁8l%、煤74%、毛织品81 %、砂糖76 %;沦陷4年,与法国经济生活相隔绝,工业品完全丧失。

其次是生产下降。大战期间,尽管军事工业有所扩展,但英法整个工农业生产趋向衰退。英国工业指数,以1913年为100,至1918年降至80.8。

再次是对外贸易和国际收支状况恶化。战争期间,英国丧失原有船只的70 %,造船业由1913年建造船只总吨位120万吨降至1918年的77万吨。德国的封锁,商船的减少,民用工业的衰落,使英国对外贸易受到严重的影响。1913-1918年间,按实物量计算,出口贸易减少一半;贸易逆差由1914年的1.39亿英镑增加到7.84亿英镑。为平衡国际收支,英国变卖10 % 的海外资产,并从美国的主要债权国降为它的债务国。1919年英国欠美国债务8.5亿英镑,占美国对协约国贷款的45 %。英国同时失去了世界主要金触中心地位,世界贸易中的优势地位,以及控制250余年的海运垄断地位。

最后便是国内阶级矛盾的发展。战争的苦难主要落在劳动大众身上,他们不但要承受失去亲人的创痛,而且生活水平更加下降,劳动条件愈益恶劣。

与此相反,垄断资本家却大发战争横财。英国垄断资本在战争中获得利润40亿英镑。其矿场全部投资仅1.25亿英镑,而利润达到1.6亿英镑。英伊石油公司1914年纯利2.7万英镑,1917年为34.4万英镑,1918年达到110万英镑。法兰西银行发行公债的佣金和利息,1914年第一季度收益1523万法郎,1917年第一季度增加到3362万法郎。

协约国在大战中失大于得的还有意大利。意大利原本是德奥意三国同盟一员,大战一爆发,交战双方都积极争取意大利。它暂时保持中立,与双方同时进行谈判,以争取在对它最为有利的条件下参战。1915年4月26日,英法意俄四国在伦敦签订秘密条约,许诺意大利将在战后从奥匈帝国取得南蒂罗尔、特伦蒂诺、的里雅斯特、伊斯特里亚、达尔马提亚的部分地区和所属岛屿,阿尔巴尼亚的发罗拉地区,土耳其的安塔利亚和伊兹密尔两省,并在瓜分德国非洲殖民地时得到它将得到的一份。英国还同意向意大利提供5000万英镑贷款。5月,意对奥匈宣战。

在战争中,意军伤亡极大。意大利总共支出军费650亿里拉,而它每年的国民收入仅200亿里拉。为此,共借外债200亿里拉,内债350亿里拉。

与英法意等国的情形大不相同,美国和日本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战中趁火打劫,肆意掠夺扩张,大发横财。特别是美国,参战时间短,战场远离本国,又是协约国军需供应的“兵工厂”和总后方。它的损失轻微,获利最大。到大战结束时,美国远征军的兵力共197万人,军人死亡12.6万,负伤被俘失踪23.85万,合计36.48万。美军人员损失只相当于法军人员损失的5.92 %,英军人员损失的11.76 %。美国支付战费共335亿美元,其中105亿来自税收,230亿来自发行长期债券。按1913年比价折算,美国支付的战费仅为英国的55 %。

欧洲交战国对军需物资的需求及它们在世界市场上竞争能力的削弱,为美国提供了增加工业生产和扩大商品输出的极好机会。1914~1918年间,美国加工工业增长32 %。

大战结束时,整个世界的国际贸易缩减到战前的60 %,美国对外贸易却大量增长。与战前相比,美国出口总值增加两倍,进口增加80 %,贸易顺差累计达116亿美元。大战以前,美国是从欧洲输入资本的国家,积欠欧洲诸国60亿美元债务。战争期间,美国供应物资和军火,对英、法贷款,不仅偿清原先所欠债务,还借给协约国欧洲参战国103.38亿美元。1913~1924年间,美国掌握的黄金总额,从19.24亿美元增至44.99亿美元,占世界黄金储备总量的1/2。

美国参战后,英国首相劳合·乔治对一群在伦敦的美国人说:“要确保战争胜利,第一必须有船,第二是船,第三还是船。”因为1917年4月德军潜艇创下击沉协约国船舶88万吨的惊人记录。在1917年内,德国潜艇共击毁650多万吨船舶,而美国、协约国欧洲列强及中立国所有造船厂的造船总吨位只有270万吨。德国海军部估计,如果每月击沉60万吨船只,6个月就会使英国屈服。美国靠夺取停泊在美国港口的共50多万吨位的97艘德国船,没收在美国港口的50多万吨荷兰船,以及征收私营造船厂正在建造的300万吨、431艘船舶,建立庞大的远洋运输队,加强护航,大量运送远征军和各种物资,保证了战争的胜利。1914~1919年,美国商船总吨位增加10倍,大大加强了它的对外扩张的实力。

日本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攫取的利益仅次于美国。日本元老重臣井上馨给元老、内阁讨论日本是否参战的联席会议写信说:“这次欧洲大祸乱,对于日本发展国运,乃大正时代之天佑良机”,必须抓住时机,“确立日本对东洋之利权”。

毛泽东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曾经在一个时期内给了日本帝国主义以独霸中国的机会。但是中国人民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斗争,以及其他帝国主义的干涉,使得经过那时的卖国头子袁世凯签了字的对日屈服投降的条约二十一条,不得不宣告无效。”日本迫不及待地站在协约国方面参战,其目的就是要接管德国在中国的“势力范围”,独霸中国,进而攫取德国的太平洋属地,向南扩张。

日本战时经济的繁荣,其主要因素是对中国的扩张和掠夺。它扩大了对中国的商品倾销,并加紧掠夺中国的资源。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带来的最具根本性的结果之一,便是帝国主义制度各种基本矛盾的扩大和加深,世界帝国主义体系进一步陷入全面危机之中。主要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非但没有真正获得解决,反而变得更加错宗复杂。原有的突出矛盾暂时被强行抑止,某些新的矛盾产生并发展起来,另一些矛盾又逐步趋于激化。无论是在国际关系中,还是在帝国主义各国内部,都爆发了或孕育着新的危机和冲突。

第一,由于沙皇俄国的倾覆,在世界l/6土地上诞生了社会主义国家,在世界范围内增加了一组基本矛盾,即帝国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双方的展开和力量的消长,长时间影响着战后国际关系的格局和各国内部的发展。

第二,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有多方面的扩展和深化。不仅在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存在控制与反控制、掠取与反掠取的矛盾,而且在战胜国列强之间,为着瓜分胜利果实,占据战后争霸世界的有利地位,明争暗斗,纵横捭阖,展开了激烈的斗争。

第三,帝国主义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被压迫民族之间的矛盾加剧。站在协约国方面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除英、法、俄、意、美、日等6个强国外,还有英国自治领和直辖殖民地(印度) 5个,欧洲国家7个,亚洲国家3个,非洲国家2个,拉丁美洲国家8个。欧洲参战国家大多处于战区或被占领状态,山河破碎,苦难深重。英国自治领和其他殖民地付出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其实是在为英国的利益而战。还有一些半殖民地国家,如中国,为协约国作战提供大量粮食和人力,被招募当劳工或当炮灰的青壮年达数十万人之多。

第四,帝国主义国家国内阶级矛盾趋向激化。无产阶级和广大中下层民众是战争重负及苦难的主要承受者。他们饱经忧患,颠沛流离,物资匮乏,生活艰辛。垄断资本有国家大力扶植,企业扩大,利润剧增。一批大发战争横财的暴发户更是骄奢淫逸,趾高气扬。广大民众对于这种种不同境遇本来就郁结愤懑,只是为严格的战时管制所约束,这种情绪在很大程度上被强行抑制。一旦战争结束,大笔军事订货消失,大量军人复员,从战时经济转入平时经济,立即带来一系列新的经济、政治和社会问题,社会动荡,生产下降。中小企业纷纷破产倒闭,失业人数与日俱增,农民要求土地,物价居高不下,很快就在1920~1921年间发生了战后第一次世界性的经济危机,各阶层人们改善自身境遇的渴望再度落空。

帝国主义体系的各种基本矛盾的扩展和激化,标志着帝国主义全面危机的继续深化。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了,另一次世界大战又在孕育之中。

阅读全文

与一次海战德国伤亡多少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金华义乌国际商贸城雨伞在哪个区 浏览:762
俄罗斯如何打通飞地立陶宛 浏览:1138
韩国如何应对流感 浏览:921
在德国爱他美白金版卖多少钱 浏览:961
澳大利亚养羊业为什么发达 浏览:1395
如何进入法国高等学府 浏览:1475
巴西龟喂火腿吃什么 浏览:1406
巴西土地面积多少万平方千米 浏览:1267
巴西龟中耳炎初期要用什么药 浏览:1230
国际为什么锌片如此短缺 浏览:1634
巴西是用什么规格的电源 浏览:1456
在中国卖的法国名牌有什么 浏览:1359
在菲律宾投资可用什么样的居留条件 浏览:1270
德国被分裂为哪些国家 浏览:878
澳大利亚跟团签证要什么材料 浏览:1209
德国大鹅节多少钱 浏览:877
去菲律宾过关时会盘问什么 浏览:1201
澳大利亚女王为什么是元首 浏览:1027
有什么免费的韩国小说软件 浏览:759
申请德国学校如何找中介 浏览: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