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德国油包纸”的故事是谁编的
截止到2021年7月,尚未公布作者。油皮纸原意是德国人的武器枪械会用几层防水的油纸包裹起来存放,后来考古党在发掘某些二战遗迹之类的地方时发现了这些包的好好的状况还不错的古董。
德国油包纸主要用于丝绸织物、医药用品、糖果烟酒、糕饼点心以及其他商品的外包装和内衬材料用。除此之外,还可以将油纸铺在烧烤盘内,防止食物粘盘。
主要优势:
德国油包纸适用于含油量较大的烘焙食品。在烘焙面包、饼干、蛋糕时,不仅可以起到防粘的作用,还可以防止上色过重。
胶垫是一种可以反复使用的防粘工具。其主要采用了耐高温的硅胶材料,防粘效果非常好。无论是制作饼干、面包或者蛋糕时,都可以使用。
2. 二战德国濒临失败时,为什么不祭出毁天灭地的油纸包这
看到这个问题,一直在想油纸包是啥。后来才想明白,德国失败油纸包不重要,油才重要,也是最大杀器,可惜德国没有。
有无数的理论分析家都在分析德国为何失败,有人说以一国敌全球,实力不济,有人说,盟友坑爹,日本害人,意大利拖后腿,也有人说,战略失误,没有彻底打败英国,但失败的根本原因就是油纸包,对,油纸包,没有石油。
3. 油纸包的科学打开方式是什么梗
是关于德国的一个梗。
说是青岛的下水道系统是德国公司修建的,一百多年都没有损坏,后来维护人员在整修德式下水道时发现有零件损坏,到处找不到合适的,最后求助于德方,结果对方很快回复说,不用担心,在损坏的零件周围三米范围内,肯定有个地方藏有备件,工程人员细心查找,果然在附近一个小箱子里找到了油纸包着的零件,拆开看还锃光瓦亮呢。
意思就是说德国做事严谨。
4. 战后德国和日本经济奇迹是因为有“匠人精神”请不要再搞笑了
前些日子有人一读者在后台问了一个比较有意思的问题:德国和日本是二战战败国,为什么它们的经济能在战后很短的时间内再次飞速的发展起来?
比如,德国在1914年发动第一次世界大战,1918年战败投降。战败后的德国被炸成了废墟,而且被要求付出巨额的赔偿款,然而仅仅过了20年德国又成为世界最强大的国家之一,并在1939年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差点就干掉了整个欧洲。
要不是在苏联和英国的顽强抵抗下,再加上美国的参战,现在的欧洲说不定就是一个统一的联邦制国家了。
不管怎么说,德国最终还是失败了,整个国家再次化为废墟,而且被要求赔偿了更多的战败赔款。
然而,在二战后不到30年的时间内,德国再次成为欧洲第一大经济体,并一直领先到现在。
同样的事情,还发生在日本身上!
二战后期,为了逼迫日本投降,美国对日本所有的大城市进行大规模的轰炸,几乎摧毁了所有的工业设施。而且美国还在广岛和长崎扔下了两颗原子弹,整个日本几乎都被炸成了废墟。
然而,在战后很短的时间内,日本经济便再次恢复起来,并在1978年超过苏联,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为什么两个战败国的经济都能在战后很短的时间内再次发展发起?这是偶然还是必然?背后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在网络上流传最广的原因是:日本和德国都有“匠人精神”。
我估计绝大多数的人可能都看过“德国百年油包纸”的这么个“毒鸡汤”。
2010年的时候,网络上出现一个帖子:青岛原德国租界区的下水道在高效率使用了百余年后,一些零件需要更换,但当年的公司早已不复存在。一家德国企业发来一封电子邮件,说根据德国企业的施工标准,在老化零件周边3米范围内,可以找到存放备件的小仓库。城建公司在下水道里找到了小仓库,里面全部是用油布包好的备用件,依旧亮光如新。
这个消息太过“震惊”了,在网络上被疯狂的传播,于是“德国油包纸”就成了德国匠人精神的代表。
后来,这件事被辟谣了!
然而,事情并没有因此而结束。
在2013年的时候,有人在网络上发表了一个“升级版”的“油包纸”:德国人在青岛待了17年,没建别墅大楼,没搞喷泉,把下水道给修了。可是100年以后,全中国人都看见了一个从来不淹水的青岛!下水道使用了百余年,一些接口零件需更换,当年建下水道的德国公司已不存在。经同德国联络,青岛发现存放备件的小仓库,油布包好的备用件,依旧光亮如新。
这个谣言被一个很牛,但对下水道行业比较外行的名人给转发了,再次引爆网络。
然而,事实的真相是:青岛市市区的排水系统总长将近3000公里,“德国造”排水系统所占比例不到1/1000,网传“油纸包”的说法纯属子虚乌有。
但是,辟谣哪有谣言来的快和传播的广啊?
于是,大家都记住了“德国油包纸”,并成为德国“匠人精神”的代表。
同样,网络上也流传着千奇百怪的日本“匠人精神”的案例。
当然了,在网络上分析德国和日本在二战后迅速崛起的原因还有很多。比如,日德是多么的重视教育、有信仰、是“民主”国家等等……
我们承认,这些可能会对日德战后经济有所帮助,但是绝非主要原因。
其实,日德经济能在二战后飞速发展起来的主要原因有四个:
第一,它们在战前就已经进入工业 社会 ,具有完备的工业基础。
第二,占了“美苏争霸”的光。
第三,依靠战争赔款,占领了其它国家的市场。
第四,以“放弃”国防为代价,发展经济。
01
我们都知道,第一次工业革命起源于欧洲。
在1834年的时候德国就进入了工业 社会 ,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时候,德国已经在工业 社会 待了80多年,各种工业体系已经比较完备了。
那个时候的工业种类不像现在这么多,主要是纺织、化工、建筑、 汽车 、飞机制造等,完整的工业体系不需要那么多的人口。
同样,日本大概也是在那个时间段进入工业 社会 的。
1868年,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脱亚入欧”,开始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交叉进行两次工业革命,国力日渐强盛。
在1894年的时候,中日之间发生了甲午战争。
那个时候,虽然中国已经开展的“洋务运动”,但是工业还没有发展起来,基本还是一个农业国家,我们的军舰都是从西方国家花大价钱购买来的,而日本都已经可以制造先进的战舰了。
正是因为日本和德国比我们提前 接近100年的时间进入了工业 社会 ,积累了大量的人才、技术和管理经验,所以日本和德国才能在战败后再次快速的发展起来(总的说来人家战败了,底子和相关的机构都在,有连续性)
其实,这个一点都不难理解,我们举个简单的例子大家就会完全的明白。
很多人玩过网络 游戏 吧?
比如,一个网络 游戏 ,我已经玩到100级了,你才玩到20级,这个时候我的号被封了,得从头开始玩。但是,即使我重新开始玩,我的升级速度也肯定要远比你要快。
为什么?
因为我经历过0-100级之间的这个过程,哪个地图有什么好的装备、哪条路走不通、那个怪给的经验多、刷不同的副本需要什么样的技巧……
这些我都非常清楚,所以升级起来特别的快。
虽然德国和日本在大战后整个国家都被破坏了,但是它们的工业基础还在——技术、人才、管理经验等都还在,所以很快的就发展起来了。
这就是 德国和日本在战后能快速发展起来的第一个原因:他们在战败前就已经积累了大量的工业基础。
02
日德快速发展起来的第二个原因就是:美苏争霸。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紧接着美国和苏联就因为“意识形态”的问题开启了争霸模式:以美国为代表的资本主义和以苏联为代表的 社会 主义在这个星球上开启了长达40多年的争霸模式。
日本和德国是两个战败国,也是美苏争霸的前沿阵地:美国和苏联都在这两个地方囤积了重兵,防止对方向己方势力范围内进行渗透!
比如美军和苏军同时攻进了德国,把德国一分为二:苏联控制了德国的东部,叫做民主德国;美国控制了德国的西部,叫做联邦德国。
双方在对抗的前沿布置了大量的军队、武器等。
为了便于对抗,美国和苏联在东德和西德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这些都促进了德国的经济发展。
试问:你从美国生产大量 汽车 、飞机和大炮运到德国划算,还是在德国本土直接生产划算?
再加上,那么多军队驻扎在德国,要吃、要喝、要玩、要用吧,小小的德国承担着两个超级大国对峙需要的海量物资,经济发展焉能不快?
更何况,战败前的德国,工业基础本身就非常强大。
日本和德国稍微有点区别,日本不是美苏争霸的最前沿,但是日本得到的好处更多、更大。
由于日本是一个岛国,在二战的时候,苏联的海军相对比较薄弱,所以无法和美国争夺日本,于是双方将争霸的前沿转阵地移到了朝鲜半岛。
美苏在欧洲对峙只是“冷战”,但是在朝鲜半岛却形成了“热战”——虽然苏联没有和美国发生直接的大规模的军事冲突,但是某种意义上来说中国代替了苏联和美国在朝鲜发生了一场大战。
正是因为这场战争,让日本飞速的发展起来!
1950年6月25日拂晓,朝鲜的金日成在得到斯大林默许后,突然越过“三八线”,向韩国发动全面进攻——朝鲜战争爆发。
由于日本离朝鲜战场非常近,又是美军驻扎的主基地, 所以日本立刻就变成了美国在远东的兵工厂和前沿基地。
战争对纤维、金属乃至 汽车 等的需求大幅度增加,美国将大量的订单给了日本,加速了这些行业迅速恢复。
比如,1950年7月31日,美第八军后勤部向丰田公司订购1000辆军用卡车,1951年3月1日又从丰田订购了各种卡车3679辆。
《丰田 汽车 二十年史》这样记载了这段 历史 : “我公司正是因美军的订货而摆脱了危机。”
战争结束后,本经济团体联合会会长的石川七郎说道: 朝鲜战争是上天对日本经济的恩赐。
日本战后的首任首相吉田茂后来回忆:
由于朝鲜战争的军需物资在日本订货,以及海外市场的全面繁荣,日本的商品输出有了飞跃的增加……
美国驻日大使 R·墨菲说道:
日本以惊人的速度把四个岛变成一大供应基地,没有这一招,朝鲜战争是打不下去的。日本国民像支援抗美援朝的中国人民一样努力生产。只是中国在朝鲜战场上是纯粹的消耗,日本则是大大获益。日本电力70%、煤炭80%、海陆交通90%、100万人以上为朝战服务。丰田卡车满足了美军需用,摆脱了积压。
《第1 财经 日报》评论道:
日本通过充当美军的后勤补给基地而成为朝鲜战争的受益者。在朝鲜战争“特需”的拉动下,日本经济迅速摆脱萧条。战争爆发仅4个月,日本工矿业生产指数就超过战前水平。此外,日本在二战后被完全剥夺的军事工业在朝鲜战争中得以初步恢复。更重要的是,日本公司在战时引进了大量的美国技术。仅在美国国内交易所登记的知识产权转移就从1950年的27件,到1951年的101件,再到1952年的133件,逐年递增。更多的则是未登记的、由日本人超群的模仿能力而完成的“技术转移”。正是这些技术奠定了日本上世纪50年代的经济起飞。
……
我们公正客观的说:美苏争霸原本就是美国和苏联之间的战争,如果美国占领了朝鲜半岛,那么对苏联的威胁更大,因为那时苏联和美国的主战场在欧洲,苏联的亚洲部分是比较贫瘠的西伯利亚地区,兵力比较薄弱,一旦朝鲜半岛完全被美国占领,那么苏联就会被美国东西夹击,处于非常不利的位置。
正是因为如此,在抗美援朝战争的时候,苏联才答应给中国大量援助——这就是后来的“苏联援建的156项工程”的由来。
所以, 日德战后经济快速发展起来的第二个原因就是:它们都是美苏争霸的前沿,美国和苏联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促进了它们的经济飞速发展。
03
日德战后经济发展的第三个原因就是: 战败后巨额赔偿加快了对周边国家的市场占领。
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战败。
战后在是否要德国战败赔偿款的问题上,当时就有很多人提出了异议。其中最为典型的一个人物是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
他一针见血的指出:
如果希望德国支付赔款,就要允许它大规模出口,而德国的出口必然侵蚀英法的国际市场。于是,德国越能支付赔款,就越会削弱英法的制造业,等德国支付完赔款,英法的末日也就到了。
结果,完全被凯恩斯给说中了!
一战失败后,德国依靠廉价的劳动力和商品快速的占领欧洲市场,并在短短的20年后,就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日本在二战后的经济发展,也是同样如此。
朝鲜战争以后,日本的经济快速发展。
朝鲜战争结束以后,日本各行各业的产能开始大量过剩,想要保持经济继续发展下去,就必须要占领别国市场。
然而,由于二战刚刚结束不久,整个亚洲的反日情绪非常严重,日本商品根本就卖不动。
那个时候,亚洲国家也因为战争的破坏,处于百废待兴的阶段,急需购买大量的物资发展经济,于是日本采取了一个非常聪明的办法: 利用提供廉价商品来代替战争赔偿款。
举个简单的例子:假设我是种地的,我欠你100万,根本还不起,这个时候如果你还想我能快速的还上你的钱,只能购买我的粮食来抵债。由于我欠你很多钱要还,所以肯定会把粮食便宜点卖给你。就这样,你的农业就被我搞废了,以后都得依靠我。
日本采取的就是同样的办法。
二战后,日本需要赔偿亚洲国家很多钱,如果日本给他们钱的话,那么就有两种选择:
第一,亚洲国家拿着赔偿的钱去日本购买各种物资、商品和技术,这就等于我给你钱,然后你拿着我给你的钱购买我的东西。这不是多此一举吗? 还不如让日本直接赔东西。
第二,亚洲国家拿着赔偿款去其它国家购买物资、商品和技术。
对于日本来说,当然希望大家选第一种了。
那么,如何才能让大家选择第一种,而不是第二种呢?
日本采取了两种办法:
第一,日本提供全套服务,而且价格便宜。
比如日本对缅甸的2亿美元战争赔偿,就换成了向缅甸提供运输设备,包括公共 汽车 、小轿车、铁路运输车辆及其他能源设施(如缅甸首都仰光的巴鲁河水电站)等等,全部技术人员和成套设备均由日本提供。
你要是买美国的,美国人是不可能给你提供全套服务的,而且价格会贵很多。
第二,日本赔偿给战胜国的不是美元,而是日元。
赔偿日元有什么好处?
日元是日本的货币,不是国际货币,其它国家是不认的,所以你拿到日元以后只能到日本购买东西。
这就变相的等于赔偿给你商品了。
大家想想,你用日本的赔偿款购买了日本物廉价美的商品,这些商品的技术服务、零部件供应、标准都是日本的,你本国的还能发展起来吗?
以后,你都得依靠日本。
举个简单的例子:供电设备。
目前世界上的电压主要有美国型(110v-130v)和欧洲型(220v-240v),但日本型比所有型都要低,只有110伏。
你用了日本人的电厂供的电,就得配日本出的电气产品,否则根本带不动。以后维修自然也需要日本的技工,如果要更新换代,最方便替换的肯定也是日本的产品……
比如,我们中国的电压是220伏,如果现在都要改成110伏,谁能受得了?谁能改得起?需要海量的时间和金钱。
就这样, 日本依靠战争赔款出口成套商品、技术和服务,不但很快偿还了战败赔偿款,而且还顺带占领了整个亚洲市场。
直到现在,很多亚洲国家还没有摆脱日本“战败赔偿”带来的严重后果,很多国家的很多行业依旧采取的是日本标准。
二战后,我们没有要日本的战败赔偿款,很多人一直耿耿于怀。
现在看来,这未必是一件坏事。
正是应了那句老话:吃亏有时不一定是坏事。
一个人,最重要的知识。
没有知识和头脑,就算给你100万,很快也会被你给败光;相反,有了知识和头脑,哪怕就是身无分文,你也能白手起家。
所以, 日德战后经济飞速发展的第三个原因就是:依靠战争赔偿迅速占领了周边国家的市场,让它们离不开自己,从而促进了经济的飞速发展。
其实,还有第四个原因: 由于德国和日本是二战战败国,所以它们在军事上被“阉割”了,不得发展军事重工业和重点航空业,这让它们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发展经济上。
本质上来说,这是拿国家安全来换取经济发展——在和平时期这没有问题,但是一旦发生战争,它们就是“养肥的猪”,任人宰割。
我相信大家现在应该明白日德战后经济为什么能快速的恢复了吧?
并不是什么“匠人精神”,那是别人想要夸你,当事人自己编的
事实上,这个世界上勤劳的民族很多,哪个民族没有大量的“匠人”?
我们在近现代落后的主要原因不是缺少匠人,也不是文化、信仰和制度的问题, 而是因为清朝时期闭关锁国的政策导致我们在工业上落后日德近百年,缺少工业积累所导致的。
现在我们不是已经逐渐的追上来了吗?
当然了,由于 历史 欠账太多,在有些方面,我们依旧和西方发达国家有一些差距。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在国人的努力下,现在已经有很多方面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而且随着时间的延长,领先的方面会越来越多。
对于取得的成绩,我们固然不能骄傲自满,但是在落后的方面,我们也不宜妄自菲薄,过度神化美国、日本和德国这些国家。
5. 日本的餐具要洗7遍,一个学生只洗了5遍结果被开除了,他的经历说�
说明这个故事是国内的公知精英为了说明中国人差,外国人好而编造出来造谣用的,餐具洗三遍跟洗七遍之间基本没有区别,起码肉眼根本分辨不出来,更别说五遍和七遍之间的差别了。
而且这个故事还有各个国家比如德国版本。
这类小故事的主题一般只有一个,外国人做事认真严谨,中国人有劣根性所以做不到这么好。
比如什么德国的油纸包之类,全部是中国某些别有用心的公知精英瞎编乱造出来,目的就是毁掉中国人的民族自信心。
6. 德国人修的青岛下水道,真的是隔一段就有一个邮包且装有图纸和修复工具吗
有人说下水道虽然看不见,却能在关键时刻考验这个城市的良心,传说之中唯一不怕水淹的城市青岛就拥有非常庞大的下水道体系。然而最近有传闻称,青岛这样完善的排水系统得益于德国制造。一百多年前德国修的下水道到现在还能派上用场,并且每隔一段都有有一个油纸包,里面有图纸,备用零件都还是崭新的。
一百多年后,德国建造的下水道确实还在使用之中,只是青岛政府已经重新翻修过了,很多连管道都已经换了。而且下水道里面全都是水泥,如何能挖到油纸包呢?想想都不可能。
但是每当到了夏天雨期,德国修建的青岛下水道一定会被网友们再度重提,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现在城市的排水系统实在太差,遇到大雨就会淹,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德国下水道的谣言正好戳中了大家的自卑心理和崇洋心理,让他们淡化了这段屈辱的历史。
不过回想起来,一百多年前的德国殖民者住在青岛十七年,没有盖什么高楼大厦,而是把下水道给修了。即使在今天,中国能有多少城市在搞建设的时候,会做这件表面上看不出什么业绩的事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