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戈林为什么吸毒 戈林 希特勒 赫斯 的人格特点有什么
戈林是希特勒最得力的助手之一,能力还是相当出众的。这个人生活极度奢华,而且似乎还有点人格问题,他本人可能是没有性功能,因此很多人说他是同性恋,而且也可能存在人格障碍,比如他极端仇视犹太人,对政府世界极端狂热等等。所以,他最后的悲剧是无法避免的。
至于戈林吸毒,这个真实性值得怀疑,很可能是别人说的气话。
希特勒是一个充满复仇情结的人
纵观希特勒的一生,他是一个充满复仇情结的人。在心理学上,情结是由一系列被压抑的无意识思想、感情、知觉、记忆等所组成的意念倾向。它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一个人的思维和情感方式,使人形成特殊的偏见或偏好。
希特勒的复仇情结使他待人冷酷无情,毫无良知。希特勒早年的梦想是成为一个画家。他曾两次报考维也纳美术学院,可惜都落榜了,而且一次比一次成绩差。由此他成为维也纳街头的一个流浪汉,住在贫民窟内,过着饱一餐饿一餐的日子。他后来回忆说,“那时我除了一身黑大衣和饥饿是忠实朋友外,什么都没有。”为了谋生,希特勒曾到铁路行李房扛包裹,也曾在街道给人画像,还曾在扫下雪天扫马路,实在没有活干,就到粥棚去蹭粥喝。这段凄凉的生活经历深深地影响了希特勒的一生,他不但人格上变得更加刻薄冷酷,也在政治上也好走极端。如,希特勒主张日耳曼民族优越无比,并顽固地反社会主义、反犹太主义等。
希特勒后来因为“啤酒馆政变”而被捕下狱,他在狱中写下了臭名昭着的《我的奋斗》一书,其核心思想就是复仇与扩张。所谓复仇,就是再次与法国开战,从根本上解决德国与法国的领土纠纷,并提高德国的国家地位;所谓扩张,就是占领东欧的领土,用德国的剑为德国的犁取得土地,为德国人民取得每天的面包。他还狂言,当不能用和平的手段解决时,就拳头来说话。
希特勒上台之后,完全执行了其纳粹理念,撕毁了《凡尔赛和约》对德国军力的限制,疯狂地扩军备战。1939年9月,希特勒悍然发动了侵犯波兰的战争,由此拉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序幕。占领波兰后,希特勒把德国、波兰等国的犹太人都押送至设在当地的集中营内。因为希特勒认为,犹太人的背叛是“一战”中德国战败的主要原因。所以他要疯狂迫害犹太人,以泄当年之愤。1939年“二战”爆发时,欧洲共有犹太人920万人,可到了1945年战争结束时,欧洲仅剩下310万犹太人;同样,“二战”爆发时,德国有犹太人20万人,可到1945年5月,只剩12,000人。
希特勒的复仇情结完全超越了人性。这不仅体现在残害犹太人上,也体现在残害战俘上。按照国际法,军人一旦在战场被俘,是不得被虐待的。但是,希特勒根本不顾这一套。他曾下令:苏联军队中的政治委员一旦被俘后,一律枪毙。所以在“二战”中,苏联红军的政工干部极少生存,因为大都被枪毙了,除非他隐蔽自己的身份。希特勒还曾下令:盟军的飞行员俘获后也一律枪毙。他的手下认为枪杀战俘不妥,不合日耳曼精神,希特勒回答:“见他的鬼!如果我不体恤俘虏,不考虑战俘的权利,那么敌人在战场前就会好好地想一想了。”据说,希特勒还曾下令,如果德军拿下莫斯科,将彻底予以毁灭,以报其不投降之仇。
希特勒的复仇情结使他对国人也十分冷酷。如,1945年开春以来,德军的处境越来越妙。3月19号,希特勒下令,在被盟军攻占之前,必须把所有的德国工业运输、设备、储备统统炸毁,不给敌人留一分。4月12号,希特勒又下令,将德军一切放弃重要阵地的指挥官立即处死。总之,希特勒的复仇情结使他做出了许许多多令人发指的事情,成为一个地地道道的恶魔。
希特勒也是一个严重的偏执型人格障碍者。偏执型人格障碍的突出表现有:固执、僵化、敏感多疑、易发脾气、完全不替他人着想。偏执型人格障碍者还伴有忧郁型情绪障碍,其表现为心情恶劣、焦虑紧张,并很容易感到生活平淡乏味、对受过的伤害耿耿于怀,不能饶恕他人。由此,希特勒做事极端蛮横而不计后果。
如,希特勒在1939年8月22号与苏联签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为的是避免两线作战。但当他在西线作战得手后,就立即着手进攻苏联,并很快陷入了两线作战的困境。当时德军高层对此问题认识十分清楚,力劝可希特勒缓攻苏联。但希特勒固执己见,他狂言:“我相信,俄国人在用民族社会主义理念精神鼓舞下的德国士兵面前不堪一击。”对此,德军统帅部无可奈何,唯有执行。还如,1941年12月5号,苏军向莫斯科城外的德军发起总攻,在苏军强大的攻势下,德军伤亡很大。此时中央集团军群司令博克元帅请求后撤。但是希特勒坚决不准,尽管后退会有利于部队补给。由于希特勒坚持己见,德军在苏军的反击中无必要地伤亡了50多万人,最后还是后退了100-150公里。对此,希特勒没有丝毫的反省!
具有讽刺意义的是,希特勒的某些偏执表现曾一度给他赢得了辉煌,使人们错把他当作是军事天才。“二战”初期,希特勒坚持打破常规做法,以“闪电战”的方法大胆袭取波兰、比利时及法国等国,令德军统帅部的将领们对他刮目相看。在苏联战役初期,希特勒也以其极端的偏执,赢得了某些战场的主动。但没多久,大家就都发现,希特勒完全就是一个疯子,一切唯意志论,根本不考虑现实,令人无法忍受。德军元帅古德里安后来在回忆录中曾痛苦地写到:“元首这是在动员全世界力量要打败我们自己。”德军元帅鲍洛斯后来也在回忆录中写到:“为希特勒做事,毫无成就感可言!”可惜,希特勒对此毫无察觉!
希特勒的中学老师爱德华.休曼曾说:“希特勒肯定有某些天资,但是他缺乏自制力,说得客气一点,他好强辩,刚愎自用,脾气暴躁,自以为是,不遵守课堂纪律,学习又不用功。”希特勒从小就是一个妄想成性的人,做事我行我素,随心所欲,颇具艺术家气质。而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一个人处在精神亢奋的状态下可能会产生高度的突发奇想,据说梵高的不少艺术杰作都是在这种状态下完成的。希特勒在情绪高涨时,也是灵感迸发,做画甚具原创性。可惜梦碎维也纳,使希特勒由追求艺术梦想而转变为寻求政治抱负,走上了另一条人生道路。可悲的是,他的政治抱负给了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乃至一个时代带都来了巨大的灾难!
反之,如果希特勒当初圆了艺术梦,上成了维也纳美术学院,并成为一个职业画家,那么他是否会将对人生的所有爱与恨都发泄在艺术创作上,成为第二个梵高呢?
这,既是希特勒个人的悬念,也是世界历史的悲哀!
赫斯是个极端迷信的人,相信占星术,甚至想以此决定战争的胜负。
http://..com/question/16049806.html?si=1
‘贰’ 世界毒品生产地在哪里
具体如下:
1807年德国化学家泽尔蒂纳在鸦片中提取出了吗啡,在1859年奥地利化学家提取出了可卡因。随后,在1925年,德国的几家化学公司合并成了超级巨头法本化学公司,这个公司实现了技术突破,可以廉价生产可卡因。
一战过后,大家普遍厌世,于是德国的毒品大受欢迎,世界各国人都慕名前往德国吸食毒品,后来纳粹上台之后,就搞起了禁毒,本来是挺好的,可是后来纳粹自己又开始大量造毒了。
事情得从1936年柏林奥运会上美国运动员使用笨丙胺(也就是冰毒)说起,当时运动员吸食笨丙胺还不算犯规,而且吸食的运动员成绩显着提高,德国人觉得这是好东西啊,就是有点贵。后来德国在赫尔曼.威廉.戈林的授权下开始研究这种药物,后来在短短一年时间化学家们从非常便宜的材料里提取出了笨丙胺,起名帕丁飞。
成本降下来了,药物效果又这么好,人吃了之后不疲劳,还没副作用,那得大力推广呀。于是德国就开始在国家大力推广帕丁飞,只是后来副作用慢慢凸显了出来,大家才开始避而远之。
毒品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357条规定,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它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麻醉药品及精神药品品种目录》中列明了121种麻醉药品和130种精神药品。
根据中国禁毒网权威发布,毒品分为传统毒品、合成毒品、新精神活性物质(新型毒品)。其中最常见的主要是麻醉药品类中的大麻类、鸦片类和可卡因类。
‘叁’ 现在全世界因毒品而死亡的人数有多少
每年20万人丧生。
联合国2016年6月23日发表的一份报告说,2014年,全世界15到64岁的人有10亿,其中约2.5亿人使用过至少一次毒品。
联合国今年的《世界毒品报告》是由联合国毒品和犯罪问题办公室编制的。报告说,这也就是说,20个成年人中就有一人吸毒。2.5亿人,相当于法国、德国、意大利和英国人口的总和。
虽然最近几年死于毒品的人数相对稳定,但2014年报告的数字依然高达20.7万人。报告认为这些统计所显示的死亡数字中“那些本来如果采取足够措施是可以避免的部分,高得令人难以接受。”
‘肆’ 世界上有多少人吸毒。。。。
据有关资料披露,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曾报告,1980年至1989年全世界约有10万人死于吸毒;每年至少有1000万人因吸毒而丧失正常的智力和能力。据估计,当今世界吸毒的人有四五千万,有的甚至估计已突破一亿。 但是具体数字没有统计。</SPAN></SPAN>。
‘伍’ 希特勒吸毒是真的吗
是的 。
根据学者研究,希特勒曾严密掩饰他的性生活,可以说相当成功,以至于找不出任何他有性活动的证据,以致于传记作家对他有各种猜测,包括禁欲守贞、性无能、异性恋、同性恋、双性恋、虐待狂、被虐待狂及恋童症等。
希特勒遭受胃痛、躁狂抑郁症等困扰,长期依赖多种药物,其中掺杂着不少成瘾性药物。此外,他还注射公牛精液提取物以增进性欲。
德国士兵
德国《明镜》周刊报道,德国入侵波兰和法国时,德国士兵正是依靠毒品和酒精的刺激才能上阵作战。德国纳粹指挥部1942年发布一份公报,就脱氧麻黄碱药片的剂量提供“指导”:“一次服食2片,可以令人清醒3至8小时;每次服食2片,共服食2次,通常可清醒24小时。”
‘陆’ 据说二战时期日本和德国军队用毒品提高士兵战斗力这是真的吗
二战的时候,德国还有日本确实让士兵服用了毒品。他们觉得这样做可以提高士兵的战斗力。
战争结束以后,这种药物不可避免地流向了社会,造成了很多不利的负面影响,这个时候日本政府坐不住了,他们认为这种药物不能再继续使用下去了。于是颁布了法规。禁止生产销售甲基苯丙胺。
‘柒’ 唯一没有毒品的国家
在全世界各个国家都在严厉打击毒品的时候,唯独一个国家不打击毒品,不禁毒,而这里就是——荷兰。荷兰位于欧洲西部,和德国相邻,荷兰的人口达到1700万人,靠着农业等领域的发展,荷兰的收入达到了9000多亿美元,人均收入更是达到了5万美元,也就是30万人民币。在全球幸福指数排行榜上,荷兰排在第6
‘捌’ 二战中,德国戈林吸毒的原因是什么
戈林依然依赖于吗啡注射。“意志非常薄弱的残暴的瘟病患者。”在瑞典的病历中这样写道。医生认为他很消沉,有自杀的危险,以自我为中心,还是一个“仇恨犹太人的人”。尽管如此,他还是于1925年10月7日被允许出院了,没有精神障碍的症状。戈林被正式认定痊愈了。但事实上他还是一个病人——一个每天给自己注射多达50毫克吗啡的瘾君子。除了卡琳,大概没有人知道他生活在毒品的阴影里。但是他抛头露面的机会越多,有关国家最高层人物吸吗啡的流言蜚语就滋生得越多。
‘玖’ 二战初德军为啥厉害除了闪电战他们还用毒品,希特勒本人都用
稍微熟悉点世界历史的人都知道,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尤其是二战初期,纳粹德军的战斗力是非常彪悍的。他们27天征服了波兰,4小时征服丹麦,23天征服挪威,5天征服荷兰,18天征服比利时,39天征服号称“欧洲最强陆军”的法国。可以说,不到半年时间,德军就征服了大半个欧洲,震惊了全世界。
纳粹德军为啥这么厉害呢?主流观点认为,纳粹德军厉害是因为战术运用得当,他们使用了当时最先进的战术“闪电战”。
“闪电战”这个术语我们现在都很熟悉了,指的是充分利用飞机、坦克等现代化战争工具的速度优势,突袭敌军,切割敌军,闪电般地摧毁敌军的抵抗能力。
也就是说,黄金打青铜,就在其它国家的军队仍以步兵为主时,纳粹德军早已经完成升级,实现了全军机械化,作战时以坦克、飞机为主要战力,利用速度优势轻松碾压主要靠双腿作战的敌军。闪电战之父、德国名将古德里安的话道出了闪电战的真谛:“请你们离开公路,我没时间俘虏你们。”
当时德国的行军速度有多快呢?“每小时行军80公里”,“3天挺进500公里”,这样的字眼经常出现在德军报告中。最恐怕的记录是“沙漠之狐”隆美尔创造的,当时他为了绕开法军的防守,避开大路,从荒山野岭包抄,于1940年6月17日创下了日行240公里的世界军事记录,当时被称为“神灵附体的行军速度”。
“闪电战”听起来很炫酷,但这个战术背后其实隐藏一个问题:“闪电战”强调攻敌不备,速战速决,要想运用好就得让军队保证极高的行军速度;如果行军速度不能保障,作战计划拟定得再好,军队装备得再优良,错过了最佳的进攻时间,也达不到战术效果。
你或许会说了,德军不是使用坦克飞机么?坦克飞机是好用,但它们是机器,需要人操作,不会自个出现在敌军面前。所以,闪电战对士兵的体力和意志力要求是很高的。
那么,德军是靠什么来维持士兵的体力和意志力呢?在《亢奋战:纳粹嗑药史》这本书中,作者诺曼·奥勒提出了一个颠覆性观点: 纳粹德军厉害,不单是战术对路,还因为他们集体吸毒。德军正是依靠毒品的刺激,才可以不用睡觉,昼夜前进,用闪电般的行军速度打得对手措手不及。
奥勒总结说,闪电战,其实同时也是毒品战。
妈耶,这听起来也太不靠谱了吧?作者写的是小说吧?还真不是。《亢奋战》是一本严谨的历史学专着。作者写这本书时,收集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包括士兵信件、军医报告、希特勒私人医生记录,最终才得出了这样一个让人咋舌的结论。
其实一开始,毒品并非因战争需要而研发的。 德国最早生产的毒品,实际上是为了满足“民生需要”。一战结束后,德国经济全面崩溃,人们意志消沉,急需要兴奋剂来“提神”,或是逃避现实。
但德国因为一战失败,丧失了所有海外殖民地,从殖民地进口咖啡、茶叶这类天然兴奋剂的路被堵死了。好在德国人在化学领域有领先优势,买不到天然的兴奋剂,那就自己造呗。于是,德国的药品企业就开始大规模的合成吗啡、可卡因、海洛因等药物,以满足人们对于兴奋剂的需求。那时,人们还没意识到毒品的危害,所以出现全民嗑药的情况一点也不奇怪。
毒品在德国军队中也很流行。早在二战之前,德军中很多人就使用一种叫“柏飞丁”的小药片。 柏飞丁是一种合成的甲基苯丙胺,也就是我们现在熟知的冰毒。这种小药片可以提神,让士兵站岗时不瞌睡,所以很受欢迎。当时的二等兵、后来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亨利希·伯尔就经常使用这种毒品。
“柏飞丁”可以阻断睡眠的效果,很快就被德国军医注意到了。军医们组织了一次150人的实验,实验效果很好。1939年的波兰战争开始时,军医们买空了德国各地药房的所有库存,给每个德国士兵都配备上足够的“柏飞丁”。毒品正式用于实战。
对波兰战争胜利后,军医们把功劳归功到毒品上。 他们报告说,服用柏飞丁后,士兵们充满了活力,情绪高昂,战斗给力,可以长时间不眠不休地投入战斗。
波兰的经验迅速得到推广。军方命令药厂立即加大产量,赶制“柏飞丁”药片。军方当时下的订单是3500万片,药厂加班加点赶工生产,日产量最高时达83.3万片。军方还专门发布了使用说明书,告诉士兵们吃几片就可以不用睡觉。
就这样,为了获得战争的胜利,丧心病狂的纳粹德国把毒品列入部队的配给清单,把士兵们变成不用睡觉的战斗机器。
作为军队的灵魂人物,德军高层几乎也都用毒品来振作精神。其中,希特勒更是当仁不让的“吸毒元首”。
与士兵们为打仗而吸毒不同,希特勒吸毒更多的是为了营造一种“精力充沛和不可战胜”的“人设”。为了能随时能以最佳状态出现在各种公共场合,希特勒将毒品当成营养品,用来消除生理和心理上的疲劳。
比如希特勒有时需要在民众面前行那个高举右手45度、大喊一声“嗨,希特勒”的纳粹礼,为了显得自己很厉害,让胳膊抬起的时间足够长,希特勒要事先打一针兴奋剂。
希特勒毒品的主要来源是他的私人医生莫雷尔,使用的药物包括海洛因和可卡因。在使用频率上,士兵们一般在打仗时才用,而希特勒几乎天天都用。根据私人医生莫雷尔的笔记,二战期间希特勒使用的药物多达90种,每天用药多达28种。从1941年8月到1945年4月的885天里,希特勒开药1100次,其中注射800次。
既然毒品这么好用,那为啥德国后来失败了呢?主要有两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战斗类型发生变化,毒品起不到积极作用,副作用却凸显了出来。
二战刚开始时,德军用的主要是闪电战,毒品能够让士兵们不眠不休地作战,帮他们赢得大量的时间,经常打得敌人措手不及。当时法军就哀叹:“德国为什么行军这么快?难道他们不用睡觉吗?”
但入侵苏联后,战争类型发生了变化,“闪电战”不再奏效了,双方进入了阵地战和消耗战。因为不再赶时间,用药物剥夺睡眠不会再带来任何好处,毒品的积极作用没有了,副作用开始显现了。当时士兵的回忆录现实,“柏飞丁”用多了,会让人精神错乱,产生幻觉,体力衰竭,打不动仗。当时德军也想让士兵戒掉毒品,重新做人,但士兵们上瘾了,戒不掉。到了战争后期,“柏飞丁”起到了另外一个作用,用来逃跑,因为士兵嗑了药,就可以不用睡觉,连夜逃跑。
第二个原因,毒品的副作用让希特勒精神混乱,做出许多错误决策。
举个例子,我们都知道的敦刻尔克大撤退。当时,德军把40多万英法联军困在敦刻尔克,如果一举歼灭,二战历史说不定就要改写。
可就在德军稳操胜券的时候,希特勒却突然下令地面部队停止进攻。为啥,毒品惹的货。原来,当时的德国空军戈林是个吗啡重度上瘾者,那天打了点吗啡精神亢奋,突然冒出个想法:反正英法联军都挤在敦刻尔克,背对大海,春暖花……不,无路可退,如果我派出空军轰炸消灭他们,那功劳不都是我的么?戈林兴冲冲地去游说希特勒,被毒品搞得迷迷糊糊的希特勒也失去了判断力,竟然同意了戈林的建议。结果,德国的空军不太行,英法盟军35万人撤退到英国,为后来的反攻保存了实力。
再举个例子,德军进攻苏联初期,打得苏军全线溃败。德军本来可以一鼓作气拿下莫斯科,可希特勒却下令德军放弃莫斯科,分兵两路攻打斯大林格勒和高加索。
还是毒品惹的祸,晕乎乎的希特勒自我膨胀了,觉得德军的实力足够两线作战。
结果,闪电战打成了阵地战,苏联红军取得了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胜利,就此扭转战局。
结论:纳粹德军厉害,不仅仅是因为战术先进,还因为他们大规模使用了毒品。但成也毒品,败也毒品,毒品给闪电战带来的积极的作用,但却给阵地战带来了消极的作用。更重要的是,毒品还让希特勒做出了一系列不靠谱的决策,直接影响了战争的进程。
这就是《亢奋战:纳粹嗑药史》这本书的主要观点。作者得出的结论对不对呢?欢迎留言讨论。
‘拾’ 世界上有多少个吸毒者
目前,世界上吸毒者有3500万人,我国吸毒者已达50多万人,其中,青少年竟占8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