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荷兰资料
荷兰(荷兰语:Nederland)位于欧洲大陆,是荷兰王国的其中一个组成部份。它位于欧洲西北部,濒临北海,与德国、比利时接壤。荷兰国土海拔很低,很多地方地势接近甚至低于海平面。它以海堤、风车和宽容的社会风气而闻名。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阿姆斯特丹是宪法确定的正式首都,然而,政府、女王的王宫和大多数使馆都位于海牙。此外,国际法庭也设在海牙。
正式名称为 Koninkrijk der Nederlanden(荷兰语,中文音译“尼德兰”),而后来被误称 Holland (荷兰),而实质上荷兰是荷兰王国内其中一个地区。尼德兰的原意为“低洼之国”,故使用普通名词的复数形式,并且要加冠词。日耳曼语系直接称为 the Netherlands(英语),Die Niederlande (德语),而拉丁语系则意译为 les Pays-bas (法语),los Países Bajos(西班牙语)。
历史
参见: 荷兰历史, 荷兰王室
在神圣罗马皇帝卡尔五世的统治下,现在荷兰和比利时的区域叫作荷兰七省。16世纪西班牙人曾经统治荷兰,荷兰人为了争取独立,和西班牙人苦战了近八十年,最后在1648年独立,成立七低地(尼德兰)/七省联合共和国( Republiek der Zeven Verenigde Nederlanden/Provinciën),从西班牙获得独立之后,荷兰发展成为17世纪航海和贸易强国。荷兰在世界各地建立殖民地和贸易据点。这段时期在荷兰被称为“黄金年代”。
在1815年被拿破仑统治的法国占领结束后,荷兰和现在的比利时、卢森堡组成荷兰王国 (Het Verenigd Koninkrijk der Nederlanden)。比利时很快在1830年独立,卢森堡也紧随其后。19世纪中,荷兰相对于其邻国比较落后。
荷兰在一战中保持中立。荷兰在二战中自1940年5月被德国占领直至1945年才被解放。战后,荷兰经济再度繁荣发展。荷兰是比(利时)荷(兰)卢(森堡)经济联盟 (Benelux)、欧洲经济共同体和北约的成员。
于1954年12月15日,荷兰通过《荷兰王国章程》(Het Statuut),使荷兰的原殖民地和属地在王国内与荷兰本土享有同等地位。自此荷兰王国专指由荷兰本土及其前殖民地组成部份的王国,而“荷兰”则专指欧洲大陆荷兰。现时荷兰王国包括三个部份,分别是欧洲大陆荷兰、荷属安的列斯和阿鲁巴。
2006年11月22日,荷兰举行议会第二院选举。在150个议席中,荷兰基督教民主联盟赢得41席,荷兰工党获32席,社会党26席,自由民主人民党获得22席。2007年2月22日,新一届大臣会议宣誓就职,由基督教民主联盟、工党和基督教联盟3党组成,扬·彼得·巴尔克嫩德担任首相。
政治
自1581年至1806年,荷兰是共和国体制。其后的1806年至1815年,荷兰被法国短暂的统治。从1815年起,荷兰一直是君主立宪制国家。
自1980年,女王贝娅特丽克丝(比阿特丽克斯)就任国家元首至今。理论上说,女王有权任命政府成员。实际上,通常会按照选举结果建立联合政府,再由女王宣布政府首脑的任命。组建政府的过程可能会需要几个月。
荷兰议会由下议院和参议院构成。150议员的下议院每隔四年选举一次。参议院权利较小,参议员则是每隔四年由新当选的省议会议员挑选组成。
政治学家一般把荷兰认为是协商民主政体的典型样本。
省份及附属地
荷兰分为12个行政区域,称为省(provincies):
格罗宁根省(Groningen) - 东北部
弗里斯兰省(Friesland) - 北部
德伦特省(Drenthe) - 东北部,格罗宁根之南
上艾瑟尔省(Overijssel) - 东部,德伦特之南
弗莱福兰省(Flevoland) - 中部, IJsselmeer
海尔德兰省(Gelderland) - 东部,上艾瑟尔之南
乌特勒支省(Utrecht) - 中部
北荷兰省(Noord Holland) - 西北部
南荷兰省(Zuid Holland) - 中部偏西
泽兰省(Zeeland) - 西南部
北布拉班特省(Noord Brabant) - 南部
林堡省(Limburg) - 东南部,延伸到比利时。
省下一级设市(gemeenten),共489个。
地理
平坦是荷兰地形最突出的特点。其国土面积的一半海拔低于1米,很多地方甚至低于海平面。部分地区甚至是由围海造地形成的,比如弗莱福兰省省的大部分地区。这些低地都修建了海堤来保护。而荷兰人世代与海争地,在荷兰人眼中最大的敌人是海洋。荷兰的最高点是位于国家最东南角的Vaalserberg,海拔321米。
莱茵河、瓦尔河(Waal)和默兹河(Meuse River) (Maas)将荷兰一分为二。
盛行来自亚速尔高压的西南风,属温带海洋性气候,冬暖夏凉。
经济
荷兰有着繁荣和开放的经济。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政府逐步减少了对经济的控制。主要的工业包括食品加工,化工,炼油,电气和机械制造。
在农业方面,荷兰的农业实现了高度机械化。从事农业的人口不到总人口的4%,产出却可供食品加工和大量出口。荷兰的农业出口额排在美国和法国之后列世界第三位。其中园艺在荷兰已经专业化,每年有不少的花卉、种子、树苗及球茎行销到世界各地。荷兰的畜牧业也是世界有名的,主要采取圈牧的方式来豢养牲畜,出产大量的奶酪制品,所以纯种的乳牛和木屐成了代表荷兰的传统标志。
在石油工业方面,荷兰原本只有煤和盐两种矿产,自从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在北海发现石油后,就带动了整个荷兰炼油业及石油化学工业的发展,到了1960年代以后又发现了天然气更把整个荷兰的石化工业带入高峰,世界知名的荷兰皇家壳牌集团就是其中的代表。 作为欧元的发起国,荷兰自1999年1月1日开始,以欧元替换荷兰盾,并于2002年1月1日期正式使用欧元硬币和纸币。
荷兰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大的国家之一。它的人口密度超过400人/平方公里。
荷兰语和弗里西语是荷兰的官方语言。后者仅用于北方的弗里斯兰省。它与英语很近似。除了这两种语言之外,北方地区的居民还使用几种下萨克森的方言。但这些语言并不是官方语言。
荷兰的主要宗教包括天主教 (18%, 1999年)和新教 (15%). 63%的荷兰人不参加教会。天主教主要在南部地区,而新教(主要是荷兰革新教会)则在北方较为普遍。
荷兰以社会风气宽容开放着称。通常,荷兰的形象会与贸易、郁金香、风车、木鞋、奶酪和白蓝彩釉陶器等等相联系。近来,荷兰在对待麻醉剂、性交易、同性婚姻和安乐死等问题上开放的政策引起世人的关注。参见荷兰的毒品政策.
荷兰产生过很多着名的画家。17世纪时,正值荷兰共和国的鼎盛时期,荷兰出现了伦勃朗 (Rembrandt van Rijn),Johannes Vermeer, Jan Steen和其他一些画家. 19世纪和20世纪的画家包括文森特·梵高(Vincent van Gogh) 和蒙德里安 (Piet Mondriaan)。毛瑞特斯·柯奈利斯·艾雪(Maurits Cornelis Escher) 是一位知名的图形艺术家.
荷兰的哲学家包括伊拉斯谟和斯宾诺莎。笛卡儿的主要着作也都完成于此。
在“黄金年代”,荷兰的文学也曾十分繁荣,产生了Joost van den Vondel和P. C. Hooft 两位着名作家。二十世纪的主要作家包括Harry Mulisch, Jan Wolkers, Simon Vestdijk, Cees Nooteboom, Gerard Reve 和 Willem Frederik Hermans. 《安妮日记》也是作于荷兰。
荷兰是世界上第一个在宪法上允许同性结婚的国家,同时也是第一个让安乐死成为合法的国家。
② 荷兰资料
尼德兰王国(荷兰语:Koninkrijk der Nederlanden),简称尼德兰(荷兰语:Nederland),因其北荷兰省(Noord-Holland)、南荷兰省(Zuid-Holland)最为出名,故又称荷兰(Holland),是由尼德兰、阿鲁巴、库拉索和荷属圣马丁4个构成国组成的君主立宪制的复合国,是以尼德兰本土为核心的主权国家。尼德兰王国政府的权力仅限于国防、外交、国籍和引渡,除了上述权力以外,各构成国皆有完全的自主权和自治权。
荷兰是世界有名的低地国家。国土总面积41864平方千米,位于欧洲西偏北部,是着名的亚欧大陆桥的欧洲始发点,与德国、比利时接壤。还是欧盟和北约创始国之一,也是申根公约、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等国际组织的成员。
在17世纪,荷兰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海上霸主,曾被誉为海上马车夫。荷兰本土设12个省,下设443个市镇。首都设在阿姆斯特丹,但是其中央政府、国王居住办公地、所有的政府机关与外国使馆、最高法院和许多组织都在海牙。
荷兰是一个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以海堤、风车、郁金香和宽容的社会风气而闻名,在对待毒品、性交易和堕胎的法律是全世界是最为自由化的。荷兰是全球第一个同性婚姻与安乐死合法化的国家。
历史
建国
古罗马时代,莱茵河南岸的地区先是属于“比利时高卢”省,后归于“日耳曼行省”。这里的北部地区居住着许多日耳曼部落,南部则是高卢人,而这些高卢人在移民时期也融合了许多日耳曼部落,其中撒利恩法兰克人从这里迁移到高卢,并在公元五世纪建立起了强大的墨洛温王朝,后来发展为查理曼帝国。
中世纪时期,是神圣罗马帝国的领土。到了十六世纪初,因为复杂的王室联姻,他们在神圣罗马帝国哈布斯堡王朝之下统一起来。
1463年正式成为国家,16世纪前长期处于封建割据状态。
16世纪初受西班牙统治。
1556年帝国皇帝卡尔五世(1519年—1556年在位)退位,将西班牙和低地(被称为北方省)分给他的儿子腓力二世,将奥地利等其他地区以及哈布斯堡王朝正统分给他的弟弟斐迪南一世。就这样,北方省属于西班牙王国。
1568年,因反抗西班牙国王的中央集权和对新教加尔文派的迫害,爆发持续80年北方省反抗西班牙的八十年战争。
1579年北方省中的七省(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的区域)成立了乌得勒支联盟,共同反对西班牙统治。这被
认为现代荷兰的开始。
1581年7月26日,来自荷兰各起义城市的代表在海牙郑重宣布:废除西班牙国王对荷兰各省的统治权,联盟正式宣布独立,成立荷兰共和国(正式名称为尼德兰联合共和国)。战争在继续,直到1648年西班牙国王菲利普四世才签订《明斯特条约》,承认七低地尼德兰七省联合共和国。
1588年,七个省份联合起来,宣布成立荷兰联省共和国。这是一个在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国家。很多历史学家说,它是世界上第一个“赋予商人阶层充分的政治权利的国家”。
称霸
从西班牙获得独立之后,荷兰发展成为17世纪航海和贸易强国。荷兰的商船数目超过欧洲所有国家商船数目总和,被誉为“海上马车夫”。荷兰在世界各地建立殖民地和贸易据点。这段时期在荷兰被称为“黄金年代”。
1602年,在共和国大议长奥登巴恩维尔特的主导下,荷兰联合东印度公司成立。
1648年西班牙正式承认荷兰独立,荷兰已达到了商业繁荣的顶点,成为17世纪海上殖民强国,继西班牙之后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国家。
1656年,荷兰使团到达北京。
到17世纪中叶,荷兰联省共和国的全球商业霸权已经牢固地建立起来。此时,荷兰东印度公司已经拥有15000个分支机构,贸易额占到全世界总贸易额的一半。悬挂着荷兰三色旗的10000多艘商船游弋在世界的五大洋之上:当时,全世界共有2万艘船,荷兰有1.5万艘。比英,法,德诸国船只的总数还多。
1688年9月,一支庞大的舰队从阿姆斯特丹港拔锚起航,这些船上载着荷兰的最高执政官威廉三世和两万名荷兰士兵。威廉三世此行是受英国议会的邀请,前去保护英国国民的“宗教自由和财产”。
衰落
17世纪后期,荷兰先后与英国、法国交战,在海上荷兰败于英国(英荷战争),在陆地荷兰败于法国(法荷战争),从而衰落下来。
1795年荷兰被法国占领,荷兰共和国灭亡,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共和国的傀儡政府巴达维亚共和国。
18世纪后,荷兰殖民体系逐渐瓦解。
1806年,拿破仑之弟路易·波拿巴任国王,荷兰被封为王国。
1810年并入法国。
1814年脱离法国,翌年,荷兰和比利时、卢森堡成立荷兰王国(1830年比利时脱离荷兰独立)。
1848年成为君主立宪国。一战期间保持中立。二战初期宣布中立。
1940年5月被德国军队侵占,王室和政府迁至英国,成立流亡政府。
二战后
1945年恢复独立,战后放弃中立政策,加入北约和欧共体及后来的欧盟。
1954年12月15日,荷兰通过《荷兰王国章程》(HetStatuut),使荷兰的原殖民地和属地在王国内与荷兰本土享有同等地位。自此荷兰王国专指由荷兰本土及其前殖民地组成部分的王国,而“荷兰”则专指欧洲大陆荷兰。现时荷兰王国包括三个部分,分别是欧洲大陆荷兰、荷属安的列斯和阿鲁巴。
2006年11月22日,荷兰举行议会第二院选举。在150个议席中,荷兰基督教民主联盟赢得41席,荷兰工党获32席,社会党26席,自由民主人民党获得22席。2007年2月22日,新一届大臣会议宣誓就职,由基督教民主联盟、工党和基督教联盟3党组成,扬·彼得·巴尔克嫩德担任首相。
2015年3月28日,荷兰加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2016年11月28日,荷兰与比利时签署两国边界更改、领土互换协议。
③ 德国总统什么时候选举_
德国总统对内和对外均代表德国,那德国的总统是怎么选举出来的?是什么时候才选举?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德国总统什么时候选举相关资料,希望大家喜欢!
德国总统什么时候选举
联邦总统由联邦大会(Bundesversammlung)经讨论而选举产生。凡年满40周岁并享有联邦议院选举权的德国人均可参选。联邦大会由联邦议院议员和同等数量的由各州议会机构根据比例代表制选举产生的州议员组成。联邦大会由联邦议院议长召集。
联邦总统任期5年,经再次选举仅可以连任一次。
对联邦总统故意违反德国《基本法》或其他联邦法律的行为,联邦议院或联邦参议院可向联邦宪法法院提出弹劾请求。联邦宪法法院经确认可宣告联邦总统丧失职权。
联邦总统在无法行使其职权或提前卸任时,其职权由联邦参议院议长行使。
德国联邦总统作为国家元首行使以下职权:
对内对外代表德国(参加国家、社会和文化活动,访问各联邦州和城市,在外国进行国事访问,接待外国国家客人); 在国际法意义上代表德国人民,以联邦的名义同外国缔结条约,但调整联邦政治关系或涉及联邦立法事项的条约应以联邦法律的形式,取得联邦立法机构的同意; 签发国书和派遣德国驻外国使节,接受外国国书并接待外国驻德国使节。 联邦总统还行使以下职权:
提出联邦总理的人选,交由联邦议院选举; 任命联邦议院选举产生的联邦总理; 任命联邦总理提名的联邦政府各部部长; 发生联邦总理不信任案时,根据联邦议院的请求罢免联邦总理,或根据联邦总理的提议解散联邦议院; 任免联邦法官、联邦公务员、军官和下级军官; 签署并颁布联邦议院通过的法律; 代表联邦行使赦免权。
德国历任都有哪些总统
德意志国联邦(魏玛共和国)大总统
1、弗里德里希·艾伯特(Friedrich Ebert)1919年2月11日—1925年2月28日 德国社会民主党
代总统 汉斯·路德(Hans Luther)1925年2月28日—1925年3月12日 无党籍
代总统 沃尔特·西蒙斯(Walter Simons)1925年3月12日—1925年5月12日 无党籍
2、保罗·冯·兴登堡(Paul von Hindenburg)1925年5月12日—1934年8月2日 无党籍
德国总统德意志第三帝国元首(纳粹德国)
1、阿道夫·希特勒(Adolf Hitler)1934年8月2日—1945年4月30日 纳粹党
2、卡尔·邓尼茨(Karl Dönitz)1945年5月1日—1945年5月23日 纳粹党
德国总统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国家元首(东德)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总统
代总统 约翰尼斯·狄克曼(Johannes Dieckmann)1949年10月7日—1949年10月11日 东德自由民主党
1、威廉·皮克(Wilhelm Pieck)1949年10月11日—1960年9月7日 德国统一社会党
代总统 约翰尼斯·狄克曼(Johannes Dieckmann)1960年9月7日—1960年9月12日 东德自由民主党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国务委员会主席
1、瓦尔特·乌布利希(Walter Ulbricht)1960年9月12日—1973年8月1日 德国统一社会党
代主席 弗里德里希·艾伯特(Friedrich Ebert)1973年8月1日—1973年10月3日 德国统一社会党
2、维利·斯多夫(Willi Stoph)1973年10月3日—1976年10月29日 德国统一社会党
3、埃里希·昂纳克(Erich Honecker)1976年10月29日—1989年10月18日 德国统一社会党
4、埃贡·克伦茨(Egon Krenz)1989年10月18日—1989年12月3日 德国统一社会党
5、曼弗雷德·格拉赫(Manfred Gerlach)1989年12月3日—1990年4月5日 东德自由民主党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人民议会主席
1、萨宾娜·伯格曼-普尔(Sabine Bergmann-Pohl)1990年4月5日—1990年10月2日 东德__民主联盟
德国总统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总统
代总统 卡尔·阿诺德(Karl Arnold)1949年9月7日—1949年9月13日
德国前总统克里斯蒂安·武尔夫
__民主联盟
1、特奥多尔·豪斯(Theodor Heuss)1949年9月13日—1959年9月12日 德国自由民主党
2、卡尔·海因里希·吕布克(Karl Heinrich Lübke)1959年9月13日—1969年6月30日 __民主联盟
3、古斯塔夫·海涅曼(Gustav Heinemann)1969年7月1日—1974年6月30日 社会民主党
4、瓦尔特·谢尔(Walter Scheel)1974年7月1日—1979年6月30日 德国自由民主党
5、卡尔·卡斯滕斯(Karl Carstens)1979年7月1日—1984年6月30日 __民主联盟
6、里夏德·冯·魏茨泽克(Richard von Weizsäcker)1984年7月1日—1994年6月30日 __民主联盟
7、罗曼·赫尔佐克(Roman Herzog)1994年7月1日—1999年6月30日 __民主联盟
8、约翰内斯·劳(Johannes Rau)1999年7月1日—2004年6月30日 德国社会民主党
9、霍斯特·克勒(Horst Köhler)2004年7月1日—2010年5月31日 __民主联盟
代总统 延斯·伯恩森(Jens Böhrnsen)2010年5月31日—2010年7月1日 德国社会民主党
10、克里斯蒂安·武尔夫(Christian Wulff)2010年7月2日—2012年2月17日 __民主联盟
代总统 霍斯特·泽霍费尔(Horst Seehofer)2012年2月17日—2012年3月18日 __民主联盟
11、约阿希姆·高克(Joachim Gauck)2012年3月18日—2017年3月22日 无党派
12、弗兰克·瓦尔特·施泰因迈尔(Frank-Walter Steinmeier)2017年3月22日—今德国社会民主党
德国总统选举的新政制度
组织形式
德国实行责任内阁制,其原理是,公民把立法权和行政权交给议会,议会又把其中的行政权交给以联邦总理为首的内阁政府。而行政权主要由联邦政府、联邦总理和联邦总统来担负。
联邦政府的存在以联邦与联邦议院的信任为条件,对联邦总理提出“不信任案”是联邦议院最重要的权力之一。
德国政治制度国家元首
德国的国家元首为总统,总统不是联邦政府成员,地位相当于立宪制国家的君主,只拥有形式上的权力,不直接领导内阁(政府),不负行政责任。
德国政治制度政府首脑
德国的首脑是总理,总理拥有组阁权,挑选各部部长和政府主要官员,提出对联邦总统有约束力的任免名单;决定联邦政府的内外方针政策,并对此项联邦议院负责;决定联邦政府的建制;战时直接取代国防部长,担任三军统帅,指挥联邦军队;必要时有权要求联邦议院提前召集联邦议院全体议会,提请联邦总统解散联邦议院,举行全国大选等大权。
德国政治制度决策形式
内阁会议是联邦政府的最高决策机构,会议由联邦总理和各部部长参加,总理(缺席时由副总理)主持。内阁会议实行集体决议,集体负责原则,会议必须有半数部长出席时才能作出决议。依基本法规定,在由联邦总理制定的政治方针范围内,联邦各部部长可独立地负责领导各自主管的部门。联邦各部部长之间出现意见分歧,不是由联邦总理一人说的算,而是要由联邦政府裁决。这就是联邦政府决策的三原则:总理原则、部门原则和集体原则。
猜你喜欢:
1. 中国希望谁当美国总统
2. 2016美国大选票数结果
3. 美国总统大选每隔几年一次
4. 2017美国总统大选时间
5. 2016美国总统大选辩论时间表
6. 英国提前举行大选原因
④ 现在德国的政体是怎样的
个人鉴定为发贴机。。。
⑤ 德国历史简介大全
德国,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德语: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位于欧洲西部,东邻波兰、捷克,南接奥地利、瑞士,西接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法国,北与丹麦相连并邻北海和波罗的海与北欧国家隔海相望。下面我为你整理了德国历史简介,欢迎阅读。
德国历史简介
公元前境内就居住着日耳曼人。公元2-3世纪逐渐形成部落。10世纪形成德意志早期封建国家。13世纪中期走向封建割据。18世纪初奥地利和普鲁士崛起,根据1815年维也纳会议,组成了德意志邦联,1848年德国各地爆发革命,普鲁士于1866年的“七星期战争”中击败奥地利,次年建立北德意志联邦,1871年统一的德意志帝国建立 。
1990年3月18日,民主德国人民议会实行自由选举,德梅齐埃任后,两德统一的步伐大大加快。5月18日,两德在波恩签署关于建立货币、经济和社会联盟的国家条约。8月31日,双方又在柏林签署两德统一条约。9月24日,民主德国国家人民军正式退出华约组织。10月3日民主德国正式加入联邦德国。民主德国的宪法、人民议院、政府自动取消,原14个专区为适应联邦德国建制改为5个州,并入了联邦德国,分裂40多年的两个德国重新统一。
德国早期历史
日耳曼时期
考古证据表明,在现今德国国境内,约70万年前就有人类踏足。从此推测,约50万年前开始,人类就陆续移居于此。
因为缺乏文献记载,所以德意志人早期的历史,并不是太清楚。罗马帝国最早开始记载日耳曼部落(Germanen)的活动,但这些日耳曼部落与今天的德意志民族并不相同。当时所谓的日耳曼部
落,是对所有居住于北欧及中欧,使用印度-日耳曼语系的各个部落的统称。现代的民族学家对这个名字的含意尚不太清楚,大约可信的是欧洲较早的居民凯尔特人(Kelten)先使用这个名称来称呼新移民。而凯撒(Julius Caesar)远征高卢时,用“日耳曼族”这个名称来称呼当时居住在莱茵河右岸(在今天的德国境内)的各个部落。其后,“日耳曼族”这个概念才逐渐介绍到罗马人的世界里。
日耳曼部落是指原先居于斯堪的那维亚半岛南部(包括丹麦)及其临近地区的一些民族,他们的 文化 及宗教相当接近,所以成为一个文化圈。西元前1000年左右,因为北欧地区气候转坏,该地区的居民开始向南迁移。到西元前450年时,他们分布于莱茵河沿岸,南至阿尔卑斯山以北,东到外克塞河(Weichsel,即维斯杜拉河Vistula)的地区之内。到了西元前2世纪,这些民族又开始另一波的民族移动,而开始与罗马世界有较多的接触。
公元前后,在多瑙河和莱茵河流域,已定居着许多日耳曼部落,这些部落同企图征服此地的罗马帝国不断发生冲突。公元9年的日耳曼各部族在条顿堡森林战役中战胜了当时强盛的罗马帝国。在这次战役中,日耳曼部落伏击并消灭了三个罗马军团。此后,罗马人再也没有真正尝试过把它们帝国的东部边界推进过莱茵河。
日耳曼部落虽是以语言、血统、生活习惯、文化及信仰为族群的指标,但因散居之故,个别差异可能相当大。所以西元4世纪起的大规模族群迁移时,并不是整个血缘民族集体行动,而是以较小的氏族组织为单位。历史学家将这些移动的日耳曼部落约略分成西日耳曼人,东日耳曼人及北日耳曼人三个大类别。西日耳曼人指的是西元1世纪时居住在西起莱茵河,东至卫塞河(Weser),南至多瑙河,北达北海的这些族群。
自407年开始的一段时期中,各莱茵河沿岸的日耳曼部落渡过莱茵河并在今天的法国和西班牙的部分地区建立了一系列短命的王国。476年,日耳曼人与罗马帝国的下层人民联合,推翻了显赫的罗马帝国。
民族大迁徙
376—568年,散居罗马帝国境外的以日耳曼人为主的诸“蛮族”部落大举强行移居帝国境内,并各自建立国家的历史过程 。民族大迁徙的原因是日耳曼人的原始公社制解体,部落显贵 、军事首领及亲兵渴望向外掠夺新的土地和财富;人口自然增长对生产力形成压力,为了发展畜牧经济,一般日耳曼人不得不向外地迁徙。罗马奴隶制的危机和帝国的衰落,无力抵御外族入侵,因而使“蛮族”的武装迁徙深入帝国腹地。
法兰克人时期
从509年开始,法兰克人分为3个部族:萨利安人(Salian)、里普利安人(Ripuarian)和卡蒂人(Chatti, 或黑森人〔Hessian〕)。在428~480年间,萨利安法兰克人占领了罗亚尔河以北高卢的大部分地区。里普利安人和卡蒂人仍然留在德意志和高卢东北部。萨利安人在他们的国王克洛维(Clovis)的统治(481/482~511)下信奉了天主教,克洛维把他的统治权扩大到其他法兰克人身上,并征服了高卢的其他大部分地区。他的梅罗文加王朝(以他的祖父梅罗文加的名字命名)的继任者们统治法兰克人的土地,直至8世纪由加洛林家族代替时为止。加洛林王朝的查理曼大帝(768~814年在位)与教宗(教皇)合作恢复了西罗马帝国,并把天主教传播到德意志中部和北部。他的帝国于9世纪中叶解体。
德意志立国
5世纪末,延续了几个世纪的法兰克王国建立,其中包括莫洛温王朝和卡洛林王朝的辉煌时期。在查理曼大帝(800年加冕)的统治下,王国几乎拓展到了今天的法国和德国的绝大部分地区,称为查理曼帝国。查理曼大帝去世后,帝国很快走向分裂。公元843年,法兰克王国的疆域按照《凡尔登条约》分成三部分,西边的部分即莱茵河左岸的西法兰克王国就成为后来法国的基础;而东边的部分即莱茵河右岸操德语的东法兰克王国成为后来的日耳曼王国的基础,成为未来的神圣罗马帝国,也是今天德国的雏形;中间的部分成为了后来法德争斗的根源。
公元919年,萨克森公爵亨利一世当选为东法兰克王国的国王,建立了萨克森王朝。萨克森王朝的地域大致位于今荷兰、德国西部、瑞士和奥地利。严格意义上的德意志历史的就此开始。
德国近现代历史中的智慧
读到德国近代历史的时候,感觉到德国的历史对于今天的中国有特别的借鉴意义。德国在其铁血宰相俾斯麦执政期间完成了德国的统一,之后经历了几起几落,也经历了国家崛起、被瓜分、再崛起、再沉沦和三度崛起的大喜大悲,今天的德意志民族在经历了百年的崛起和毁灭的大循环后,变得更有智慧了,更加能参透国家民族在理性道路上谋求国家最大利益的哲学了。
德国在1871年的统一本身就是一个外交和国家战略的双重奇迹,值得我们今天认认真真去研究和探讨。当时德国领土上虽然生活着古老的日尔曼民族,但却远远不是一个现代意义上的国家,因为**小小的城邦国家散布在德意志的疆界内,没有一个统一国家的概念,德国人的船只航行在公海上没有自己的国旗,也没有一个政府可以有效地保护他们。德意志领土也常常是欧洲列强的游戏场,法国、丹麦和西班牙可以随意地在德国领土上发动战争,四分五裂的德国成为欧洲主要大国角逐的棋盘。当时有两个德意志民族国家,一个是奥匈帝国,一个是普鲁士,有实力统一德国。
我们学**世界历史的时候对俾斯麦最深刻的印象就是他被称为铁血宰相,俾斯麦用战争和武力统一德国的历史在中国大家也是耳熟能详。鲜为人知的是,俾斯麦是一个杰出的外交家和谋略家,其手段之高明、眼界之开阔和思想之深远,可以说是德国历史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普鲁士统一德国是通过三场战争来完成的,剥离掉战争及其琐碎复杂的细节后,我们可以立即发现这三场战争有一些不同常的特点,特别值得今天的我们去解读。这三场战争中普鲁士的对手分别是丹麦、奥匈帝国和法国这三个国家是当时欧洲大陆上的强国,也是德国迈向统一路上的三头拦路虎。在每一场战争中,普鲁士的对手或潜在的敌人都分别为中立国甚至是普鲁士的同盟国。在一场战争结束后的下场战争中与普鲁士曾经交战的敌国却可以摇身一变成为普鲁士的铁杆同盟国。不仅如此,当时欧洲其他列强如英国和俄国都没有强力干涉普鲁士的统一过程,这就更加令人惊奇了。我们知道,欧洲国家在民族国家竞争的历史时期,国与国之间的矛盾是非常错综复杂和微妙的。尽管当时帝国列强在全世界争夺殖民打得热火朝天,许多国家已经积怨很深,都巴望削弱对方,但是各国在阻挠德国统一的问题上意见倒是一致的。毕竟主要大国都不愿意看到在中部欧洲崛起一个新兴的大国和强国,有谁愿意看到凭空诞生一个强大的竞争对手呢?所以为什么当时各国没有干涉德国统一就很值得研究了。
这里我们再次可以看到有远见的政治家对世界历史的影响力。俾斯麦在一旦确定了普鲁士的国家总目标是肩负起把德意志民族统一成一个国家的历史使命的时候,他就表现出了一种百折不挠的精神。俾斯麦善用谋略,有狐狸一般的狡猾;他机敏巧妙运用一切外交手段,体现出高超的外交智慧;他善于审时度势,能准确把握稍纵即逝的战略机会,却从来不贪功冒进,深刻参透了过犹不及的道理。俾斯麦在每场战争前都作了扎实细致的外交工作,甚至不惜牺牲部分利益来稳住有可能让德国统一进程逆转的欧洲主要大国英国、俄国和法国,甚至不惜放**段表现出媚英和媚俄的举动,对英国降低了关税,对俄国镇压波兰革命没有加以干涉,同俄国签订了友好条约。对于法国昏聩的拿破仑三世,俾斯麦则看透了他**喜功、优柔寡断和鼠目寸光的特点,向他承诺普鲁士不干涉法国兼并比利时、卢森堡和德国西部的鲁尔区等。俾斯麦所作的一切都是要在每场战争中最大限度地争取其他大国的中立立场和不干涉,最大限度的孤立敌国,让敌国在欧洲陷入孤立无援的地步。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第二场德国对奥匈帝国的战争中,普鲁士向当时的国际社会宣扬的信息是普鲁士只想捍卫自己的疆界、无意攻进奥匈帝国境内,更没有展示出要统一德国全境的企图,普鲁士的烟幕弹让毫无防备的拿破仑三世深信这是一场惨烈的持久战,他甚至把宝押到奥匈帝国身上,认为奥匈帝国能赢,因此法国就乐得看逍遥了,傻呵呵地观看两虎相斗。当普鲁士做好一切环节的准备后,战争一打开普军就势如破竹,迅速攻进奥境内,接连取得军事大捷。就在普鲁士的军队离维也纳仅有6公里的时候,俾斯麦却表现出一个军事家的宏伟视野和高度的战略节制,当时普鲁士的将军和国王威廉都已经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摩拳擦掌地准备下令普军一举荡平维也纳,并乘胜追击力求灭亡整个奥匈帝国的时候,俾斯麦却力排众议要求和奥匈帝国签订和约,要求奥方放弃北德的荷尔斯泰因和放弃干涉普鲁士统一德国的进程,在这些要求得到满足后普军撤出了奥匈帝国。俾斯麦的自我节制的举动具有深远的战略含义:俾斯麦深知普军战线拉得太长,军心因为过于兴奋而松懈,大胜的背后蕴藏着大败的可能;俾斯麦也非常清楚奥匈帝国是个大国,普军灭掉这个历史悠久的大帝国短期内条件不成熟,反而会贪心不足蛇吞象,普军占这么大的地盘不仅不能消化,反而可能会“撑死”;普军继续进攻 奥匈帝国必然会赋予其他欧洲大国以普鲁士好战和侵略成性的印象,短期内获得这么大的地盘让欧洲列强极为恐慌,欧洲列强定会联合起来干预普鲁士的进攻,这样的结果不仅是奥匈帝国的地盘拿不到,连刚刚取得的成果和土地都可能付之东流,德国统一大业彻底泡汤;俾斯麦清楚明白自己的目的和普鲁士的历史使命,因而懂得见好就收,他知道奥匈帝国无统一德意志民族的意愿,也清楚德国统一大业上一山不容二虎,因此果断干脆地将奥地利排除在德国统一进程之外;俾斯麦的战略节制带来巨大的“后发收益”,奥匈帝国在普法战争-这场德国统一最关键的战争上站在了普鲁士的一边,而不是与法国夹击普鲁士,这是普鲁士能取得胜利的重要原因,俾斯麦昨日作的一件“好事”转变成奥地利善意的回报,得到了最大的战略收获。
在第三场普法战争中俾斯麦再次表现了卓越的外交能力,他稳住了俄国,并通过大量的外交工作让英国确信是拿破仑三世在挑战英国在欧洲的国家利益,拿破仑三世对英国人表现出的轻蔑态度让英国最终决心保持中立。最后普鲁士在色当取得大捷,俘虏了十万法兵和刚愎自用的拿破仑三世。1871年威廉在凡尔赛宣布成立德意志君主国,分裂了1000多年的德国奇迹般地统一了,这是当时所有欧洲国家都无法预见到的重要历史事件。然而,这时候被民族主义冲昏头脑的德国陆军已经无法节制了,德国要求法国赔款50亿法郎,陆军将军不顾俾斯麦的坚决反对割占了法国领土阿尔萨斯和洛林,为德国制造了一个永远的敌人-法国。在德国举国狂欢庆祝、民族主义如脱缰野马不可控制的时候只有俾斯麦持清醒的头脑,他甚至忧心忡忡地告诫国人:德国危险了!他认为,德国地处欧洲大陆中部的心脏地区,其地缘形式暗藏着极大的危机,因为其东部面临强俄,南部是奥匈帝国,西部已经有了一个强大的敌人-法国,隔海相望就是当时的世界霸主-大英敌国。法国只有东部边界可能遭到攻击,而俄国只有西部边界可能遭到攻击,而德国却可能三条战线遭到攻击。法国是迟早要复仇的,如果德国处理不善,就可能面临同时三面作战的危险和被合围的境地,德意志民族就会面临亡国的可怕局面。俾斯麦认为,德国应当善于守成,好好消化统一进程中取得的大片国土,迅速发展德国的工业化和技术水平,德国如果走向全面扩张和争夺世界霸权的道路的话,那必然会把德意志民族置于可怕的险境而无法挽回,那将把所有的功绩和成就化为灰烬。
然而,胜利者的自大和自得决定了他们是难以听进任何逆耳忠言的,俾斯麦晚年郁郁不得志,和德皇意见不合,最后黯然离开政坛,而历史真的就像俾斯麦所预言的那样发展下去了。俾斯麦的地区守成政策迅速地被全球争霸的政策所代替,俾斯麦圆滑和高明的外交被粗暴和野蛮的外交所代替,俾斯麦的战略节制和和平发展的国策被野心勃勃的军事扩张政策所取代。德国崛起了,也要求在全世界有阳光的地盘下争取属于自己的地盘了,德意志变得越来越有扩张性了,开始觉得上天不公、给德意志的生存空间太少了。当德国咄咄人地与俄国竞逐巴尔干的时候,当德国在巴格达退了英国的势力的时候,当德国在北非摩洛哥威胁法国的时候,俾斯麦所有的外交成果都被逐一断丧。骄傲自大的德国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四面树敌,地缘包围的阴影在一步一步靠近:英国先是和世仇法国签订和约,因为英国觉得英德矛盾已经上升为主要矛盾,接着英国又和俄国签订和约,再加上法俄和约,俾斯麦的预言完全被言中了。一次世界大战,德国被三面夹击(东俄,西英法美,南意大利),德国战败被列强肢解。二战期间纳粹德国利用泛德意志主义和民族扩张主义全面走向军国主义道路,最后又两面被夹击(东苏俄,西英法美),历史在以惊人的相似重复着。只是二战失败后德国更惨,国土被美英法苏军事战领,国土被人为地分裂成两个国家,国权也惨遭剥夺。军事扩张的德国完全放弃了外交和国家战略的制定,盲目迷信武力和暴力,最终尝到苦果。
笔者在德国 留学 其间,认识了一位德国老先生,他对中国文化特别感兴趣,我去他家作客的时候,他总会讲述很多过去的 故事 。有一次,他给笔者看了四幅德国不同时期的地图,第一幅是一张特别陈旧、发黄的德国地图,时间居然是1871年,那是俾斯麦才统一德国时候的地图,那时候德国的疆界跟今天略有出入,但大体上是一致的。第二幅是1940年纳粹德国时期绘制的地图,那时候德国的疆域象吹了气的气球一样,**膨胀起来,1940年的纳粹已经吞并了捷克斯洛伐克、奥地利、波兰、法国、比利时和荷兰,“德国”版图大得惊人。如果地图再晚绘制一年,“德国”地图大概要延伸到苏联莫斯科了(1941年纳粹制定巴巴罗沙计划进攻苏联)。第三幅是1945年德国的地图,德国战败,版图**缩小,纳粹的军事占领的土地被迫全部交了出来,当时德国的版图变成德国历史上最小的,而西德的版图就更小了,德国在俾斯麦以后扩张了那么久终于一无所获,还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第四幅是德国1990年重新统一后的地图,德国战后走和平发展、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的道路,取得了举世羡慕的经济奇迹,最后东德主动要求和联邦德国合并。经过一个多世纪的轮回,德国的疆界又几乎恢复如初。
老人笑着对我说:“你们中国人,可以从普鲁士以来的德国历史学到很多东西”。是啊,老人的话总是充满智慧:德国全力去争的时候,最后却什么也没争到;德国不去(靠军事暴力)争的时候,国家版图却得以复原。这样看来,争却是没争,没争却是在争,这难道不是德国的教训和德国的智慧吗?这难道不值得今天生活在中国崛起时代的国人深思吗?
猜你感兴趣:
1. 德国的历史简介
2. 德国历史文化简介
3. 德国历史发展阶段简介
4. 德国历史知识
5. 德国历史大事年表
⑥ 德国第六届国会选举结果如何
1932年7月31日,德国第六届国会选举揭晓这次选举结果为德国的国内政治形势,带来了深远的影响。纳粹党在这次选举中,获得明显的胜利。纳粹党囊括了37.4%的选票和230个国会席,成为德国国内最突出、最强大的政治力量。除此之外,只有德国纳粹党(占21.6%/133)个席位,德国共产党(14.5%/89)、中央党(12.5%/75),德国国家人民党(5.9%/37)和巴伐利亚人民党(3.2%/22)成为重要的议会党派,游离党派则全军覆没。这次选举之前,纳粹党与德国会社会党、共产党形成对立局面,双方甚至发生流血冲突。
⑦ 谁能给我简单清楚的描述一下德国的选举制度啊~~
根据德国《选举法》规定,凡年满18周岁的具有德国国籍的公民都有选举权,每位选民拥有两张选票。第一票用于选出选民所在选区的议员候选人,并根据简单多数原则,由获得选票最多的人当选。选民的第二票用于选举政党。各党获得第二票的多少将决定其在联邦议院中拥有席位的比例,对该党能否上台执政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⑧ 谁可以讲一下荷兰的发展史
历史: 在古罗马时代,莱茵河南的地区先是属于“比利时高卢”省,后归于“日耳曼行省”。这里的北部地区居住着许多日耳曼部落,南部则是高卢人,而这些高卢人在移民时期也融合了许多日耳曼部落,其中撒利恩法兰克人从这里迁移到高卢,并在公元五世纪建立起了强大的墨洛温王朝。 中世纪,低地国家(大约包括现在的荷兰、德国西部部分地区、卢森堡、比利时、法国北部部分地区)存在着很多诸侯封建领地,分别属于勃艮地公国和神圣罗马帝国。到了十六世纪初,因为复杂的皇室联姻,他们在神圣罗马帝国哈布斯堡王朝之下统一起来。 1556年帝国皇帝卡尔五世(1519年—1556年在位)退位,将西班牙和低地(被称为北方省)分给他的儿子腓力二世,将奥地利等其他地区以及哈布斯堡王朝正统分给他的弟弟斐迪南一世。就这样,北方省属于西班牙王国。 1568年,因反抗西班牙国王的中央集权和对新教加尔文派的迫害,爆发了北方省反抗西班牙的八十年战争。1579年北方省中的七省(现在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的区域)成立了乌得勒支同盟,共同反对西班牙统治。这被认为现代荷兰的开始。1581连盟正式宣布独立。战争在继续,直到1648年西班牙国王菲利普四世才签订《明斯特条约》,承认七低地(尼德兰)/七省联合共和国(Republiek der Zeven Verenigde Nederlanden/Provinci�0�5n),从西班牙获得独立之后,荷兰发展成为17世纪航海和贸易强国。荷兰在世界各地建立殖民地和贸易据点。这段时期在荷兰被称为“黄金年代”。 17世纪后期,荷兰先后与英国、法国交战,在海上荷兰败于英国(英荷战争),在陆地荷兰败于法国(法荷战争),从而衰落下来。1795年荷兰被法国占领。 在1815年被拿破仑统治的法国占领结束后,荷兰和现在的比利时、卢森堡组成荷兰王国(Het Verenigd Koninkrijk der Nederlanden)。比利时很快在1830年独立,卢森堡也紧随其后。19世纪中,荷兰相对于其邻国比较落后。 荷兰在一战中保持中立。荷兰在二战中自1940年5月被德国占领直至1945年才被解放。战后,荷兰经济再度繁荣发展。荷兰是比(利时)荷(兰)卢(森堡)经济联盟(Benelux)、欧洲经济共同体和北约的成员。 于1954年12月15日,荷兰通过《荷兰王国章程》(Het Statuut),使荷兰的原殖民地和属地在王国内与荷兰本土享有同等地位。自此荷兰王国专指由荷兰本土及其前殖民地组成部份的王国,而“荷兰”则专指欧洲大陆荷兰。现时荷兰王国包括三个部份,分别是欧洲大陆荷兰、荷属安的列斯和阿鲁巴。2006年11月22日,荷兰举行议会第二院选举。 在150个议席中,荷兰基督教民主联盟赢得41席,荷兰工党获32席,社会党26席,自由民主人民党获得22席。2007年2月22日,新一届大臣会议宣誓就职,由基督教民主联盟、工党和基督教联盟3党组成,扬·彼得·巴尔克嫩德担任首相。2010年10月24日马克·吕特(Mark Rutte)接任首相。 政治: 1581年至1806年,荷兰是共和国体制。其后的1806年至1815年,荷兰被法国短暂的统治。从1815年起,荷兰一直是君主立宪制国家。 自1980年,女王贝娅特丽克丝就任国家元首至今。理论上说,女王有权任命政府成员。实际上通常会按照选举结果建立联合政府,再由女王宣布政府首脑的任命。组建政府的过程可能需要几个月。荷兰议会由下议院和参议院构成。150议员的下议院每隔四年选举一次。参议院权利较小,参议员则是每隔四年由新当选的省议会议员挑选组成。 政治学家一般认为荷兰是协商民主政体的典型样本 经济: 1895年的阿姆斯特丹 荷兰乡间De Oosterwijkse Vloed村 荷兰海坝 荷兰有着繁荣和开放的经济。自1980年代以来,政府逐步减少了对经济的控制。主要的工业包括食品加工、化工、炼油、电气和机械制造。 在农业方面,荷兰的农业实现了高度机械化。从事农业的人口不到总人口的4%,产出却可供食品加工和大量出口。荷兰的农业出口额排在美国和法国之后列世界第三位。其中园艺在荷兰已经专业化,每年有不少的花卉、种子、树苗及球茎行销到世界各地。荷兰的畜牧业也是世界有名的,主要采取圈牧的方式来豢养牲畜,出产大量的奶酪制品,所以纯种的乳牛和木屐成了代表荷兰的传统标志。 在石油工业方面,荷兰原本只有煤和盐两种矿产,自从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在北海发现石油后,就带动了整个荷兰炼油业及石油化学工业的发展,到了1960年代以后又发现了天然气更把整个荷兰的石化工业带入高峰,世界知名的荷兰皇家壳牌集团就是其中的代表。 人口:荷兰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国家之一。它的人口密度超过400人/平方公里。在荷兰居住着多个种族的人群。尽管如此,纯正荷兰血统的居民仍占总人口的大多数。80.9% 荷兰人 2.4% 印度尼西亚人 2.4% 德国人 2.2% 土耳其人 2.0% 苏里南人 1.9% 摩洛哥人 0.8% 荷属安第列斯人和阿鲁巴人 6.0%其他种族
⑨ 1933年3月5日,德国进行的新的大选纳粹党作出了哪些行为
1933年3月5日,德国又要进行新的大选了。从1932年最后一次选举看,纳粹党失去了200万张选票,而共产党则增加了75万张选票。这使纳粹党极为紧张,他们要寻找一个办法遏止共产党的影响,并且一劳永逸地解决这个问题。2月24日,戈林派秘密警察搜查了共产党在柏林的办事处。然而,这是一个被共产党放弃了的办事处,戈林没有得到什么有价值的东西。但是戈林仍然宣布他找到了确凿的证据,证明共产党要发动一场革命。但是,公众对这件事的反映并不理想,甚至保守分子也对此持怀疑态度。很明显,他必须在3月5日大选前,找到一个更加耸人听闻的事件作为彻底打击共产党的借口。
2月27日晚上,凛冽的寒风扫过柏林街头。黑暗中,一小队早已隐藏在戈林家里的冲锋队员揭开地下暖气管道的盖子,一个接一个地钻了进去,这是一条直通议会大厦的地沟。这些冲锋队员每人都携带着易燃物品,迅速地来到了议会大厦下面。他们钻出地沟,把易燃物品撒在所有能燃烧的东西上,然后便悄悄地顺原路返回。不一会儿,一个几天前被秘密警察发现的、神经不正常的荷兰共产党员在秘密警察的精心安排下,偷偷地潜入议会大厦,脱下自己的衬衣把火点了起来。只2分钟的光景,议会大厦已是一片火海了。
戈林比谁来得都早。他头上冒着汗,嘴里喘着气,兴奋得有点失常。他立即断定,这是共产党人干的。他大声对秘密警察头子说:”共产党的革命开始了!我们一分钟也不能坐等,我们要毫不留情地对付他们。共产党的干部一经查获,当场格杀勿论。今天晚上就把共产党议员统统吊死。”不用说,戈林很快就达到了自己的目的。纳粹党就这样为大选排除了一个最大的障碍。后来,在1942年的一次宴会上,戈林酒后露真情,他得意地吹嘘说:”真正了解国会大厦的只有我一个人,因为我放火把它烧了。”说完还拍着大腿狂笑不止。
不一会儿,熊熊烈火在国会大厦燃起。在火光中,戈林露出了无比狰狞的面目。作为希特勒的帮凶,戈林为主子献上了一份丰厚的礼物。
自从1933年2月28日以来,即通过《国会纵火法》实行持续的紧急状态以来,诸如人身自由等基本权利就被取消了。
现在,公开的恐怖便是”合法”。戈林可以为所欲为了,根据他的命令,政治敌人们,包括同性恋者和信仰耶和华的人,被一道驱赶到了集中营。在奥拉宁堡和帕彭堡,戈林让人将这些管教和刑讯的场所建造成”改造营”。
到1933年7月底,即希特勒夺取政权半年之后,”改造营”中政治犯的人数就已经迅速膨胀到了2.7万人。戈林在纽伦堡证人席上夸夸其谈地说,这些逮捕和拘留都是”国家在受到非法进攻时采取的紧急自卫,是一种国家政治行为”,而且在集中营里肯定会有残暴、拷打和”粗鲁的行为”存在。然而戈林却又宣称:”我早已经下达了要阻止这类事情发生的指示。”为自己的行为进行辩解。
就这样,戈林既为后来清除共产党立了首功,又为希特勒赢得了合法实行纳粹恐怖的尚方宝剑。
⑩ 德国总统是民选的还是直接接替的上一拨人
根据德国总统选举法的规定,德国总统每5年选举一次,由联邦大会选举产生。联邦大会成员由德国联邦议院议员和各州根据各议会党团议员人数推选出的成员组成。得票超过半数的候选人即可当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