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德国资讯 > 德国如何复兴的

德国如何复兴的

发布时间:2022-02-09 12:50:52

㈠ 犹太人为德国的复兴付出了什么呢

德国一直都是一个神奇的国度,且不说一战和二战都是因为德国而起,单单说一下德国有这个能力和实力去挑战全欧洲甚至全世界,这就是一个令人想不通的故事。很多人会想,他们凭什么?



所以,希特勒用伤害犹太人,掠夺犹太人财产的方式来实现了复兴,这是不人道的,也注定要失败的很彻底。

㈡ 一战二战之后德国是怎样迅速崛起的

1,政治改革,清除法西斯,社会形势稳定
2,实行非军事化,集中进行经济建设
3,来自美国的大量援助
4 政府切实可行的政策,对经济宏观调控
5,注意发展科技和教育
6,徳国人民普遍具有较高的劳动素质

以上是二战后

以下是一战的

1,一战没有伤害德国工业基础,相反刺激了重工业的发展。大量优秀的工程技术人员没有在战争中受到损失。
2,由于超级恐怖的通货膨胀让德国人民的财产一夜之间灰飞烟灭,全部变成了无产者,一张白纸好作画。财产的急剧损失客观上也刺激了德国人民艰苦创业的精神。另一方面,国际金融寡头为遏制德国国内共产主义的发展,并攫取巨额利益,在早期也给了希特勒政权大量财政支持。

㈢ 德国的发展创造了一个怎样的奇迹

自1952年开始,联邦德国进入了战后经济高速增长的所谓“黄金时期”。至1965年,联邦德国的经济实现了飞跃。国内生产总值和国民收入的绝对数额到60年代初开始超过英国和法国,1961—1967年这段时间里,联邦德国国民收入在西方国家中居于第二位;工业生产增长速度,在西方发达国家中联邦德国处于领先地位,联邦德国在对外贸易中连年顺差,国家所掌握的黄金外汇储备迅速上升,1955年就超过了英、法和日本;随着经济的迅速增长,各经济部门对劳动力的需求日益增加,失业人数和失业率出现较大幅度下降趋势,到1960年,劳动力市场基本达到了“充分就业”状态;从整个50年代看,马克贬值的幅度同其他西方主要货币相比是最小的,国内购买力基本上是稳定的,对外汇率也基本稳定。总之,联邦德国的经济实力迅速持续地增长,从而使联邦德国战后经济得以复兴并重新跻身于世界经济强国的行列,从一个欧洲的弃儿变成了一个经济巨人,许多西方经济学家把这个时期联邦德国突出的经济实绩称作“经济奇迹”。

㈣ 德国的文艺复兴经历了多久

德国的文艺复兴发端于15世纪。从15世纪开始德国美术才有了较快的发展,而15世纪中期以前。德国美术的各个方面都远远落后于同时期的意大利和尼德兰,其落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德国的封建割据阻碍了艺术的发展,在14世纪到15世纪,德国的经济有了显着发展,在个别部门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但是,德国仍处在封建割据的状态。300个诸侯国与帝国的自由市都使戴皇冠的统治者并没有实际的权力。国家的不统一阻碍了经济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其次,德国缺乏富有的艺术赞助人。为了满足廉价的宗教艺术的需要,德国的版画艺术作为伟大的图画艺术中较廉价的一种画种得到发展是不足为奇的。

德国15世纪至16世纪间,经济得到了显着的发展。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但政治上仍处于封建割据的状态,从而导致阶级矛盾十分尖锐。教皇、主教、上层僧侣等特权阶层竭力用他们的职权增加收入,生活奢侈淫逸。因此德国的社会矛盾便集中地表现在反教会的斗争上。代表新兴资产阶级的知识分子也首先向教会展开了斗争。

16世纪初,德国以宗教改革运动的声势,掀起了大规模的思想文化的变革要求。德国的人文主义者针对经院哲学进行发难,予以无情的批判。他们用现实主义世界观去解释《圣经》,并依实验科学为依据,抨击神学的反科学性。这种把基督教思想与古代世界的哲学联系起来研究的结果是,给各地的宗教改革运动播下了种子。1518年,德国终于爆发了宗教改革运动和伟大的农民战争。在强有力的社会风暴冲击下,德国的文艺复兴从开始形成而达到极盛时期。肖像画与风景画开始作为独立的画种出现,尤其是版画艺术达到了当时欧洲的最高水平。

㈤ 德国是如何冲破“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

德国入侵波兰,二战正式爆发是冲破的

㈥ 德国经济是走怎样的道路的

浅谈德国统一与德国现代化
我们在探讨现代化问题时一般考虑的是社会层面的因素,比如产业结构的变化、科学 技术的发展、新兴阶级的形成或是新的思潮的传播。这在本质上属于一个渐进的自然的 变化过程。而统一问题主要涉及的是一些政治层面的事件,如统一力量、统一方式或是 统一策略等等。这更多地属于剧烈的人为的速变过程。这两种不同性质、不同时空的过程并没有必然的联系。然而,在德意志近代这一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统一与现代化之间 却存在着极为密切的特殊关系。政治上的分崩离析一直是德意志民族发展史上的重大不 幸。1517年的路德宗教改革揭开了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民族统一运动的序幕,然而统一 是披着宗教的外衣进行的。随着西欧的现代化浪潮向周边推进,德国社会也深受震荡, 此后的统一运动开始与现代化紧紧地结合起来。1807年开始的反拿破仑战争,1848年的 德意志资产阶级革命,都深深地打上了现代化的烙印。现代化客观上要求统一的市场, 现代工业资产阶级也需要统一的民族国家作为其民族利益的代表和保护神,现代化离不 开国家的统一。同时,现代化的发展,工业革命和工业化的进展,对德国的统一也起了 巨大的推动作用,德国的统一同样也离不开现代化,并且在很大程度上讲它是现代化的 产物。因此,德国的统一和德国的现代化之间是一种密切相联、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 关系。

现代化问题在德国一经出现便与德国的统一紧紧地交织在一起。这是德国历史发展的 必然,更是德意志民族自身发展的客观需要。
近代英国和法国早就确立了统一的民族国家,解决了统一问题。对内,这些民族国家 的专制王权为了巩固其统治致力于度量衡的统一,道路的建设,关卡的消除及金融系统 的建立,促进了自由贸易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对外,专制王权奉行重商主义和殖民主义 ,保护国内工商业的成长,开拓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市民阶级在专制王权的襁褓里得 到了很大的发展。英、法等统一的民族国家遂也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而德意志社 会虽受影响却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在30年战争中,英、法甚至是瑞典等民族国家为 了本国利益而浴血奋战,而此时的德意志诸邦还在相互厮杀,统一的德意志民族的意识 还是很淡漠。如果说,在18世纪,德意志人开始有了一种民族意识,那么也仅仅只是一 种流传于思想界、知识界精英观念上的浪漫主义的文化民族主义[1](第112页)。这与英 法等民族国家基于共同政治意志与经济利益而形成的“政治民族主义”有着显着的差异 。即便是到了18世纪中后期,雄心万丈的弗里德里希大王也没有提出过要统一德意志之 类的话。那么,到底是什么事件或是什么因素最终使统一问题提上日程?笔者认为这个 事件便是拿破仑战争,这个因素便是现代化对德意志社会的影响。
从1800年的马伦哥战役到1815年的滑铁卢战役,拿破仑同封建欧洲进行了历时15年的 战争。毗邻法兰西的德意志受战争的打击最为巨大。1805年第三次反法联盟的失败及《 普兰斯堡和约》的签订和“莱茵联邦”的建立直接导制了神圣罗马帝国的解体。至此, 形式上的德意志国家不复存在,如何重拾旧山河提上了日程。1806、1807年普鲁士军队 和普俄联军的失败及《提尔西特和约》的签订使普鲁士这个曾经拥有30万平方公里土地 ,逾1000万人口和25万军队的强邦,连同它那自称为欧洲最强的军队,以及曾被资产阶 级视为进步和理性之所在的开明专制主义精神一道,陷于全面崩溃的境地[2](第241页) 。拿破仑军事上的胜利代表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是统一的资产阶级国家的胜利。以普 奥为代表的德意志的失败反映了以农奴制为基础的分裂的诸侯专制统治的没落。拿破仑 战争沉重打击了德意志的封建专制制度,破坏了德意志强固的封建分裂格局,客观上有 助于德意志的统一和社会内部新因素的兴起和成长。1803年,德意志有关邦在拿破仑战 争打击下召开的一个全帝国代表会议取消了112个邦国,使邦国数减少到30几个,德意 志在统一的道路上迈进了一大步。更为重要的是,战争中产生了德意志的政治民族主义 ,人们意识到:落后是由国家的分裂造成的,于是,新的社会力量出现了,它以西方的 民族主义和自由主义为旗帜,要求国家统一和政治自由。在它看来,自由和统一是不可 分割的。普鲁士虽然元气大伤,但它是全德惟一独立的国家,是德意志希望之所在,只 有复兴普鲁士才能统一德意志、复兴德意志。因此,全德精英分子聚集于普鲁士,共话 改革。同时,军事上的惨败使普王无力实行专制统治,也意识到了对封建农奴制进行改 革的必要性。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德意志自由主义贵族和民族主义者得以推行改革,拯 救德意志,出现了1807年开始的施泰因——哈登贝格改革。改革虽只在普鲁士残存的一 半国土上推行,却具有全德意义:它既为德国历史开辟了一个新的时代,即开始走上了 现代化,又为德意志提供了统一的力量。与此同时,拿破仑在莱茵兰地区推行的资本主 义改造使莱茵兰地区成为德意志境内最先转向资本主义发展的地区,促成了一个德意志 现代工商业资产阶级,为普鲁士改革者提供了可借鉴和效法的榜样。1815年后莱茵兰最 发达地区归属普鲁士成为此后德意志现代化的火车头,在19世纪三四十年代出现了“莱 茵文明”,它不仅发展成为全德的重工业基地,而且成为德意志自由和统一运动的中心 。
统一是德意志民族发展的客观要求,现代化是当时的时代精神,拿破仑战争最终把这 两件关系德意志民族生存的大事提上了日程,并促成了两者的结合。

19世纪20年代,德意志工业开始繁荣、活跃起来。三、四十年代是德意志现代化的起 动阶段。德意志现代化一经起动便与德意志的统一事业息息相关。拿破仑战争虽然归并 了大量的诸侯国,但德意志依然处于30多个邦国的分而治之之下。这种分裂局面在德意 志现代化启动之后愈来愈成为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民族分裂问题的克服已成为德意志 现代化必须突破的关卡。德意志工商业资产阶级的杰出代表和德意志民族统一的先驱弗 里德里希•李斯特为建立德意志关税同盟和全德铁路系统所作的努力,把德意志现代化 的进步和实现民族统一的进程紧紧地结合起来,首先在经济上成功地突破了这种分裂局 面。关税同盟和全德铁路系统成为当时德意志现代化和统一运动的最主要的载体,是德 意志现代化和统一之间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最典型的体现和最完美的结合。李斯特曾 贴切地描述道:“铁路系统和关税同盟是连体双胞胎;它们在同一时刻诞生,彼此肢体 相连,只有一个思想和一个感官,它们互相支持,追求同一个伟大的目标,即把德意志 各个部分联合成一个伟大、文明、富足、强大和不可侵犯的民族”[3](P.347-377)。
在拿破仑战争的影响和李斯特的倡导下,德意志各邦意识到铁路在政治、经济和军事 上的重要性,掀起了铁路建设的热潮。1835年德国建成了长6公里的第一条铁路,1939 年建成铁路133公里,到1845年德国一共建成20条铁路,长达2871公里,1849年全德的 铁路长度超过了法国。从19世纪50年代开始德意志的铁路建设达到了高潮,开始形成铁 路网,到60年代末,现代德国的铁路格局基本形成。据统计,德国铁路线的长度(不包 括奥地利),1850年为5822公里,1855年为7781公里,1860年为11026公里,1865年为13 821公里,1870年为18560公里[4](P.93)。普鲁士铁路在其中占了主要份额:1850年为3 869公里,1870年为11520公里[5](P.376-380),从而控制了全德铁路网的运营,巩固了 它在德意志的经济领导权。铁路建设极大地带动了煤铁钢等重工业的发展。铁路网的建 成便利了德国煤炭的开采,使德国煤炭产量急剧增加,到1860年时,德国的煤产量已超 过比利时和法国。煤矿的开采给钢铁工业提供了丰富的能源,铁路又成为铁的主要消费 者。1861年至1870年,德意志的制铁业出现了强劲的高涨,生铁产量超过法国逼近英国 [6](P.2)。普鲁士新建立的炼铁、铁器制造和机器制造企业,为全德之冠,占70%以上 。铁路事业发展的结果,还带动了一些新兴工业部门的建立。50年代建立的电报业,60 年代建立的化学工业和光学工业以及银行业和股份公司的建立也开始促进德意志的工业 化。铁路事业发展的另一个后果是促进了德意志各邦国的联系。全德铁路网的建立不仅 在经济上方便了交往,促进统一市场的形成,而且大大增进了德意志民族的政治文化和 思想交流,增强了德意志统一民族的认同感和凝聚力。
以上论述表明,铁路建设和全德铁路网的形成成为德意志现代化的强大拉力,使德意 志社会的整个经济结构和阶级力量的配置发生了“决定性的,实际上是革命性的变化” [7](P.235)。而资产阶级力量的增强客观上又需要一个统一的政府和广阔的市场,从而 有力地推动了统一大业。正如当时的诗人把铁路称为“德意志统一的结婚绶带”,铁路 不仅在经济上,还在促进德意志各地区的思想交流和自由、民主思想的传播上起着重大 的作用。普鲁士也因其对全德铁路网的控制而成为德意志诸邦中的领头羊,并最终成为 德国统一的中心力量。
关税同盟的建立与全德铁路网的形成一样,在德意志现代化和统一进程中同样占有重 要的地位。它的建立使德意志民族在尚未得到统一的情况下,事先造就了统一的内部市 场,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经济上的统一。可以说关税同盟从倡导之日起便具有两个 明显目的:现代化和统一。
由于奥地利对德国统一持冷漠和否定态度,给了经济上强大的普鲁士以争夺全德霸权 的机会,它越过德意志联邦,执行一种全德性的关税政策。1828年普鲁士与黑森——达 姆斯塔特缔结的双边条约和1829年与南德商业同盟缔结的条约奠定了1834年关税同盟的 两个重要步骤。受奥地利支持的中德商业同盟遭到孤立,开始分化。1831年黑森选侯国 转入普鲁士关税体系,打通了普鲁士东西领土之间的壁垒,建立了一条通往西部的关税 桥梁。1833年把上述的缔约条约合并,产生了德意志现代化史上意义深远的关税同盟。 1834年1月1日关税同盟生效,其他小邦纷纷加入,到1836年1月,已拥有居民25151000 人,占1871年统一时德国居民的85.6%,一个巨大的德意志国内市场逐步建立起来。这 样,日益增长的德国国内产品能按统一的方针销售了。由于奥地利的自我孤立,德国政 治上同时也是经济上和地理上的二雄相争局面首先在经济上消除了[8](P.77)。当时很 多仁人志士都意识到经济联合对政治统一的巨大促进作用。普鲁士财政部长莫茨在给国 王的备忘录中对可以预见到的后果这样写道:“……收取进关、出关和过关税仅仅是各 国在政治上的分裂所造成的后果,如果这一点确是政治学真理的话,那么反过来说,这 些国家结成关税和商业联盟的同时,它们也必将统一成一个政治体系,这也应当是真理 ……德意志将统一在普鲁士的霸权之下。”[8](P.77)全德铁路系统的形成和关税同盟 的建立极大地促进了德意志经济的发展,进一步壮大了德意志资产阶级力量。资产阶级 力量的壮大又推动了小德意志地区同普鲁士经济一体化。从19世纪40年代起,关税同盟 为保护自己年轻的工业,对内部采取自由贸易,对外部和外国采取一定的关税保护,这 种政策受到大部分资产阶级的欢迎,也使普鲁士容克阶级大受其利。在资本主义强有力 的影响、渗入下,容克阶级也被卷入现代化——工业化的浪潮,并不自觉地参加了德意 志民族统一运动。
到1852年,除奥地利和汉堡等个别地区外,所有其他各邦都已相继加入关税同盟。铁 路不仅把东部农业经济区同西部钢铁工业区紧紧连接起来,而且把北海沿岸和南部山区 都拉入民族经济市场里来。各邦资产阶级大受其利,把普鲁士看成是自己在德意志的政 治和经济代表,并且这时他们已有能力保护关税同盟。1853年,向来与普鲁士不和的萨 克森王国政府准备接受奥地利首相施瓦尔岑贝格要求建立奥地利领导下的大德意志—— 中欧联盟的计划,但在资产阶级的压力下被迫站到普鲁士一边,支持关税同盟。南部和 西部各邦出现了支持关税同盟的真正请愿风暴。普鲁士在全德资产阶级的支持下终于挫 败了施瓦尔岑贝格计划。这场危机表明,各中小邦已不可能奉行自己的政策,他们已经 不再是同普奥鼎足而立的政治力量。奥地利也正是经济的落后而久久未能打入关税同盟 。1862年普法商约的签订使奥地利再也没有加入关税同盟的可能,并最终被其他诸邦抛弃。
19世纪60年代以来,小德意志地区的经济已同普鲁士一体化。据统计,1860年德意志 联邦铁路总的货运量为1700万吨,绝大部分由普鲁士掌握和承担。1846年成立的普鲁士 铁路委员会,60年代扩大为德意志管理委员会,采取多种手段向各邦渗透[9](P.8-9)。 在全德铁路网的有力支持下,关税同盟地区形成了共同的经济生活,完善了共同的语言 和这个时期发展起来的共同文化。德意志民族最终形成并得到巩固。经济的统一为政治 的统一奠定了基础。19世纪五六十年代德意志现代化的发展,特别是工业革命和经济的 发展,已经成为一种强制力量,不仅资产阶级迫切需要民族统一,连容克阶级甚至是一 些邦的诸侯贵族也感到,如果他们对抗统一的潮流,德意志将把他们抛弃。可以这么说 :统一在德意志已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强大而又野心勃勃的普鲁士在俾斯麦的运作 下,审时度势,最终以自上而下的王朝战争的形式排除了奥地利,统一了德国。德国的 统一是在德国现代化造就的资产阶级的大力倡导和推动下,是在现代化所造成的国际国 内有利形势下,更是在现代化创造的伟大力量(财力、技术和新式武器)的支持下相继击 败丹麦、奥地利、法国,顶住俄罗斯在战争后期的压力取得的。俾斯麦在德国的统一事 业中能取得成功,归根到底是顺应了现代化历史的潮流。

如果说德国统一以前现代化与统一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更多地表现为现代化对 统一的决定作用,那么在德国统一之后两者之间的关系更主要地表现为统一对现代化的 反作用。德国的统一极大地促进了德国的工业化。
(一)德国的统一是工业化所必要的政治先决条件,统一扫除了德意志经济发展中的最 大障碍,加速形成统一的民族市场
德国的统一不仅把整个德意志的经济紧紧地结合在一起,而且在德意志形成一种经济 民族主义。加入帝国的各邦在“自由贸易”和“关税保护”的激烈竞争中,在统一帝国 的全力保护与支持下,它们的工业实力和作用大多在这场竞争中大为提高。全德在对外 贸易中的入超局面也因此得以扭转:1872年德国的对外贸易中,进口为32.62亿马克, 出口为23.21亿马克;到1880年,进口下降为28.3亿马克,而出口则上升为29.23亿马克 [10](第366页)。如果说,政治上是普鲁士领导了德国,那么经济上却是普鲁士“融化 ”在统一的德国之中。统一成为德国经济现代化的巨大助力。这种具有统一价格、统一 法规的经济一体化进程,造成德国经济现代化的巨大容量。
(二)德国的统一,标志着普鲁士道路的最终确立
农业的资本主义改造的完成,为经济起飞打下雄厚的基础。德国不同于英国,工业化 的过程不是以牺牲农业为代价的,相反是在工业现代化的基础上,保护农业的发展,并 在工业革命中起相互促进的作用。“保护农业利益”虽然是为了照顾政权在握的容克阶 级的利益,但农业和工业之间保持一种比较平衡的发展却是德国经济现代化的特点和优 点。统一国家的建立使得“重商主义”的推行成为可能。从这个角度讲,统一对农业现 代化有着直接的影响。1879年俾斯麦承认对农业实行了保护关税以抵抗大量谷物从东欧 和美国涌入,1885年和1887年他又提高了关税。在国家关税的保护下德国的农业得到了 蓬勃发展。据统计,1870—1913年德国谷物产量由1500万吨增至3100多万吨。农业经济 的发展给德国工业化的发展注入强烈的兴奋剂,为发展工业提供了丰富的生活资料、生 产资料、原料、资金和充足的劳力。
(三)统一国家对经济的保护或者说是干预极大地促进了德国经济的发展
德国此时的经济在国际市场还远未能与英国相抗衡,为了保护德国的民族工业,更是 为了尽快提高其民族工业的竞争力,俾斯麦推行保护关税政策,设立铁路基金,确立铁 路法案和建立以中央银行为首的银行体系,进一步促进国内的经济联系和自由贸易,扶 持德国工业的迅速崛起。此外,俾斯麦出于国防上的考虑,把国家经济发展的重点放在 扩充军备方面,特别是修筑堡垒和发展与军工生产有关的重工业部门。军事交通运输业 和军火工业的膨胀又带动了钢铁、机械、冶炼等一系列重工业部门的发展。德国的统一 大大加强了国家力量,使其有能力推行所谓的“大陆政策”,营建起一种欧陆均势防卫 体系。这样就为德国的经济起飞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国际环境,争得了20年和平发展的时 间。单就工业增长而言,统一前1860—1870年的年均增长为2.7%;1870—1880年即达到 4.1%;1880—1890年为6.4%;1890—1900年为6.1%。其增长速度远远超过英法等国,仅 次于美国[11](第110页)。世界历史表明国家权力并不一定能加速经济的发展,但应当 承认,19世纪后30年的德国,国家利用统一的有利条件,利用来自人民复兴国家的民族 意识,推行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促进了德国的现代化。
(四)德国的统一有助于教育、科技的发展,从精神上保证德国经济现代化的快速进程
德国统一后,俾斯麦政府加强对教育的控制,颁布了一系列帝国教育法令。70年代完 成了近代教育革命,实行强制义务教育制。这使整个德意志民族的文化素养大为改善。 全德文盲率从1841年的9.3%,下降为1865年的5.25%、1881年的2.38%和1895年的0.33% 。在这个基础上,调整了中等学校的体制,大力开展职业技术教育,改革高等教育,建 立了一系列的科学研究机构。这所有的一切如果没有国家的统一筹备是无法想象的。在 国家的大力建设下,德国的科研能力得到了飞速的发展,科研的发展直接带动了技术的 进步,而且德国人更善于把科研成果应用于生产、转化为生产力。科技人员与工人之比 ,到1896年已超过美国,居世界第一位。当代着名的经济史学家卡洛•M•奇波拉对此 作了这样的评论:“正是德国人在19世纪下半叶对科学的偏爱使德国工业比英国和美国 工业进展更快。”[12](第194页)关于德国统一和重视科技教育同德国经济现代化之间 的关系,在1904年德国钢铁厂职工联合会庆祝大会上主持者不无自豪和自负的演说中得 到明示,他说,德国钢铁工业的辉煌发展可以“溯源于一种旺盛的事业心,在政治统一 后它鼓舞我们整个祖国……以不可抗拒的力量使我们的钢铁工业达到这样一个阶段,如 果不是政治分裂起了阻碍作用,……我们钢铁工业早就达到这个阶段了”[13](P.468) 。<BR< p>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统一后的德国,在19世纪后半期,出现了历史上最引人注目和 最令人惊异的经济转变。在大约30年时间内,德国经历了英国用100多年才完成的工业 革命,将一个农业占统治地位的落后国家转变为一个现代高效的工业技术国家。
德国的统一不仅大大促进了德国的经济现代化,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德国的政治 现代化。德国的政治现代化始于1848年的资产阶级革命。在这次革命中召开的全德国民 议会中诞生了形式上的德意志联邦政府和制订了德意志帝国宪法。1849年3月28日,德 意志帝国宪法获得通过。该宪法是德国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最民主的一部宪法, 它是德国资产阶级按照自己的政治理想构建的新的国家尝试。然而,由于当时德国还处 于四分五裂之中,资产阶级力量又很弱小以及普鲁士还不足以克服奥地利的阻碍,这部 宪法成了一纸空文。然而,在德国统一进程中诞生的这部宪法对德国的政治现代化影响 颇大,它是民主政体精神的“发源地”,为魏玛共和国宪法所直接继承。
德国的统一使新宪法的制定和推行成为可能。1871年4月16日,俾斯麦亲自领导制订的 帝国宪法,在新选出的德意志帝国议会上原样通过。就本质而论,帝国宪法是俾斯麦的 杰作,他使1867年制定的北德联邦宪法适用于整个德意志帝国。根据宪法,帝国的主权 属于各邦的代表,由邦代表组成的联邦议会是帝国最重要的机构,掌握国家权力。普鲁 士国王是世袭的德意志帝国皇帝。在国际法上他代表这个新的国家,有权宣战、媾和、 结盟、接受和委派大使。皇帝任命宰相和其他行政官员,也可免除他们的职务。皇帝还 有军队统率权,召集立法机构开会或宣布解散的权力,法律由皇帝签署并颁布。皇帝以 下设帝国宰相,由普鲁士首相兼任,具体负责领导帝国事务,然而他并不对议会负责, 只对皇帝负责。帝国议会是人民的代表机构,但实际权力很小。它没有一个对它负责的 政府,所以有人说帝国议会只能发表“独白”[14](P.176)。
和法兰克福时期的宪法相反,俾斯麦的帝国宪法是君主立宪的联邦制宪法,它谋求强 大的中央集权。基于该宪法原则建立起来的统一的德国依靠其强大的中央集权进一步巩 固了统一,比一切小邦分裂主义的倾向都来得优越[8](第156页),并为资产阶级谋得了 巨大的国内外经济利益。然而,这种在“自上而下”统一促成下的政治现代化深深地打 上了普鲁士的印记。德国普鲁士风格的君主立宪是由君主和容克掌握实权,直接行使统 治权,它同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有着重大的区别,成为近代具有广泛影响的普鲁士式君主 立宪制模式。德意志帝国是现代意义上的普鲁士,即是“一个以议会形式粉饰门面、混 杂着封建残余、已经受到资产阶级影响、按官僚制度组织起来、并以警察来保卫的、军 事专制制度的国家”[15](第23页)。
不可否认,德国的统一和德国现代化之间的这种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关系在双方的 实现过程中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德国的统一是德国现代化的产物,没有德国的现代化就 没有德国的统一;德国的统一一方面成为德国现代化的动因,另一方面又为德国的现代 化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成为现代化的强大助力。统一的现代化的德意志帝国终于于19世 纪后期威廉二世皇帝时代崛起于欧洲的心脏。然而历史表明,德国的统一和德国的现代 化存在着自身的特点或者说自身无法克服的弊病。那么,这种弊病可否在德国的统一和 德国现代化进程及两者相互的关系和作用中找到根源?
笔者认为可以。其一,现代化促成的统一使德国在民族问题上留下了后遗症。德国的 统一是在容克贵族领导下的现代化强制力(更是经济力)作用下实现的,然而这种容克可 以控制的强制力量,只能把奥地利排除在外,实现小德意志地区的统一。一方面,周边 大国英、法、俄决不允许在欧洲的心脏出现一个南抵地中海、北达波罗的海的统一的德 国,而普鲁士显然没有力量对抗这三个随时可能结盟干涉的国家。另一方面,容克力量 有限,如果采取“大德意志方案”,那么就意味着向哈布斯堡统治下的奥地利扩张,这 必然遭到波西米亚人的强烈反对,也会受到在奥地利处于统治地位的德意志人的反对。 即使普鲁士将整个奥地利置于统治之下,容克本身的根基必然动摇。俾斯麦选择了现实 可行的“小德意志方案”,统一了德国,然而不得不把奥地利的德意志人排除在外。这 就使以俾斯麦为代表的容克阶级陷入了两难境地:要么因失去德意志民族统一旗帜象征 而失去领导德意志的资格,要么它突破“小德意志”界限,从而使容克无力控制局面。 为了证明容克统治的合理性,威廉二世高举德国民族沙文主义的旗帜走上了侵略扩张的 道路。
其二,德国实现统一所依靠的力量和采取的方式使德意志民族主义深深地打上了普鲁 士的烙印。统一以后,德国民族主义在普鲁士封建的、军国主义传统的影响、渗透下恶 性发展,并随着德国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扩张力的急速膨胀而于19世纪末发展起新形 式的民族沙文主义。德国统治集团利用各种教育机构向国民灌输民族沙文主义。1890年 12月,威廉二世发表演讲,要求学校培养“年轻的德意志民族主义者”,并要求学校“ 向社会民主主义作战”[16](第315页)。垄断集团也积极制造舆论、筹建组织,宣扬民 族沙文主义。1882年建立的“德意志殖民协会”,1894年的“德意志东部边疆协会”, 1898年的“德意志海军协会”和1904年的“反社会民主党帝国协会”等组织公开为德国 民族沙文主义摇旗呐喊。这种新形成的民族沙文主义与在德国统一后复活了的中世纪德 意志大统主义相结合,随着威廉二世的“世界政策”的推行和扩军备战而迅速膨胀起来 ,并为威廉时代的军国主义政策提供意识形态的根据和自我辩护的理由,成为统治者推 行侵略扩张主义的动力。<

㈦ 德国是怎样崛起的

从十八世纪到二十世纪上半叶在德意志土地上绽开的文化之花,完全可以和十四十五世纪的意大利文艺复兴相媲美。这场德意志的文艺复兴使德文化引领着世界的文化潮流,今天的世界上人们用的虽是英语,讨论的则都是源自于德国的思想。 德国人如何取得这样的成就的呢?德意志的民族特性或文化传统或许都有点关系,但是德国的文化传统其实并不悠久,西欧人过去一直把德国人看作是一群刚从黑森林里走出来的质朴粗鄙的农夫。德国的崛起最直接的原因是十八世纪以来德国的普鲁士王室及整个社会为了一个观念而作出的持续努力。这个观念叫做“bilng”(教养)。 为什么德国会拥有十九世纪世界上最好的大学?正是他们对“教养”这个最根本的社会和人生理念的信仰使他们开创了传承至今的大学体制。腓特烈大帝的父亲腓特烈一世登基后规定,他的国土上的所有神父都必须到普鲁士的哈雷大学至少学习两年。在他的统治下,普鲁士政府建造和改建了一千六百六十所学校,要知道那时的普鲁士只是一个几百万人口的小邦国。腓特烈大帝继承了他父亲重视教育的政策,当时整个英国只有牛津和剑桥两所大学,普鲁士则已经拥有五十所大学,当然,大部分的普鲁士大学都很小,但是它们分布各地,使贫困家庭的孩子容易得到入学机会。

㈧ 我想买基本有关于德国两次世界大战后的复兴方面的书,请求帮助。

您这个问题比较复杂,可以多浏览一些二战方面的网站,会摘到答案。我个人总结一下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
1,雅丽安民族的确有他们非常优秀的一面,认真,严谨,永不言罢(为什么德国队总能在比赛末尾进球?)使他们在任何时代的科技都保持在一流水平。(导弹,喷气式飞机,原子弹都是德国先搞起来的)邓小平说过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强大国力还会若么?
2,事实造英雄,当一个国家处在一个非常困难的时期是总会早就极为人才。希特勒在演说鼓动方面是个天才。对德国一战后军事工业复兴功不可没,他的性质就是独裁者法西斯。但我们要辩证的看待一个人
3,一战二战后西方给了德国不少经济援助。因为德国怎么说都是资本主义国家,美英的潜在敌人在东方。多一个帮手多一份胜算,日本有今天也是跟当时德国一样的情况。有人有技术有钱啥也不缺了搂住说能不能发展起来
4,另外提到德国二战后复兴不能不说说:伯尔尼奇迹,搂住网络搜索一下就知道了。还有同名电影,非常值得收藏的一部电影!

㈨ 德国的文艺复兴有怎样的开端

德国的文艺复兴发端于15世纪。从15世纪开始德国美术才有了较快的发展,而15世纪中期以前。德国美术的各个方面都远远落后于同时期的意大利和尼德兰,其落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㈩ 二战时期德国是通过什么条件强大起来的

一战后,战胜的英法等国为了讨论对德问题曾经在巴黎和会上激烈争吵,法国的主张是要尽可能削弱德国,而英国的想法是为了维持欧洲大陆的均衡,建立一个低档苏联的屏障,不要太削弱德国,于是,有了凡尔赛和约,《凡尔赛条约》共分15部分,440条。

主要内容有:

重新划分德国疆界。阿尔萨斯和洛林归还法国;萨尔煤矿区由国际联盟代管十五年,然后由公民投票决定其归属;莱茵河西岸的德国领土由协约国军队占领15年,东岸50千米以内德国不得设防;德国承认奥地利独立,不得同它合并;承认波兰独立,把原属波兰的领土基本上还给波兰;承认卢森堡的独立。
德国的海外殖民地被战胜国分配。
限制德国军备。废除普遍义务兵役制,陆军不得超过10万人,海军只能保留轻型水面舰艇,不得拥有主力舰和潜水艇,不准拥有空军。
德国支付大量战争赔款。
德国废除皇帝制度,建立共和国
这个合约并没有消除德国的军国主义和封建传统,反而给了日后的法西斯分子煽动民族仇恨的口实,
1918年爆发的德国十一月革命推翻了君主制,资产阶级利用社会民主党篡夺了政权。1919年2月6日,国民会议在小城魏玛召开,讨论制定宪法,宣布成立德意志共和国即魏玛共和国,艾伯特当选为总统。

8月,魏玛宪法生效。宪法规定了国家的议会制共和国政体和德国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以及私有财产不可侵犯原则。在镇压下工人阶级革命斗争和平定了极右反动势力的暴动后,共和国暂时得到巩固。大力扶植垄断资本,借助外国资本特别是美国资本的流入,工业生产迅速达到和超过战前水平,1929年跃居资本主义世界第二位。在资产阶级民主范围内竭力加强垄断资本的政治统治,削弱工人民主权利。1925年军国主义分子、前帝国元帅兴登堡当选为总统。外交上通过合法途径,签订《洛加诺公约》,加入国际联盟并任常任理事国,重新取得欧洲大国的地位。1929年,受到世界经济危机严重打击。政府反危机措施不力,极力把经济危机转嫁到劳动人民身上,激起人民群众强烈反对。加上对1923年超速通货膨胀的记忆和凡尔赛条约严酷的条款引发的民族主义反对声音,从内外两方面断送了魏玛政府。阿道夫·希特勒和他的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NSDAP,简称纳粹)利用了这一现实和不断增长的失业率。纳粹不断强调民族和种族的问题,并承诺让失业的人重新获得工作,他们把德国的许多问题都归罪于所谓的犹太人的阴谋,甚至宣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失败是由于内部的通敌造成的。

希特勒很快就除掉了自己的盟友。他利用各资产阶级政党都赞同的一项“授权法”为自己确保了几乎是无限的权力并取缔了除纳粹党外的一切政党。各个工会均被捣毁,基本权利名存实亡,新闻自由被取消。执政当局对己所不悦之士进行肆无忌惮的恐怖镇压。成千上万的人不经法庭程序就被关进了匆忙建立的集中营。议会的各级机构被取缔或被剥夺了权力。1934年兴登堡去世,希特勒大权独揽,身兼总理和总统,并作为最高统帅掌握了在此之前还有些独立性的国防军。

在魏玛共和国的短暂年月里,对自由民主制度的认识还没有在多数德国人心中扎根。首先是长期内政混乱、政敌之间的武斗直至流血巷战以及由于世界经济危机造成的大批失业等现象都极大地动摇了人们对国家权力的信任。而希特勒却通过各种就业和扩军计划恢复了经济并迅速减少了失业。此外,世界经济危机的结束也为他提供了有利条件。

希特勒开始时几乎能势如破竹地达到他在外交政策上的目的,也更加加强了他的地位:1935年,一直由国联管理的萨尔地区回归德国,同年,帝国恢复了国防主权;1936年德国军队进入从1919年以来就已非军事化的莱茵河地区;1938年奥地利并入帝国,西方国家纵容希特勒吞并苏台德地区。所有这一切使希特勒得以容易地实现其另外的目标,尽管社会各阶层中都有勇敢地抵抗独裁者的人士。

甫得政权,纳粹当局立即开始实行它的反犹太人计划。犹太人的各项人身权利和公民权利被逐渐剥夺。谁有办法,就设法逃亡国外以摆脱迫害。

对政治上的反对者进行迫害和压制言论自由同样使成千上万的人离开祖国。许多最优秀的德国知识分子、艺术家和科学家逃亡国外。

由于英法困于1929年的经济危机不能自拔,害怕引起战争,同时为了使德国成为反苏联的阵地,对德国的扩张
实行绥靖政策,使希特勒的野心和胆量更大。他一开始就在准备一场他借以统治整个欧洲的战争。1939年3月他让军队开进捷克斯洛伐克就已证明了这一点。1939年9月1日,他进攻波兰,从而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这场战争历时5年半,使欧洲的大片土地成为废墟,夺走了5500万人的生命。

阅读全文

与德国如何复兴的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金华义乌国际商贸城雨伞在哪个区 浏览:733
俄罗斯如何打通飞地立陶宛 浏览:1110
韩国如何应对流感 浏览:894
在德国爱他美白金版卖多少钱 浏览:934
澳大利亚养羊业为什么发达 浏览:1358
如何进入法国高等学府 浏览:1448
巴西龟喂火腿吃什么 浏览:1375
巴西土地面积多少万平方千米 浏览:1234
巴西龟中耳炎初期要用什么药 浏览:1204
国际为什么锌片如此短缺 浏览:1605
巴西是用什么规格的电源 浏览:1426
在中国卖的法国名牌有什么 浏览:1334
在菲律宾投资可用什么样的居留条件 浏览:1237
德国被分裂为哪些国家 浏览:851
澳大利亚跟团签证要什么材料 浏览:1177
德国大鹅节多少钱 浏览:848
去菲律宾过关时会盘问什么 浏览:1171
澳大利亚女王为什么是元首 浏览:997
有什么免费的韩国小说软件 浏览:733
申请德国学校如何找中介 浏览: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