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德国资讯 > 德国防空要塞在保护什么

德国防空要塞在保护什么

发布时间:2023-01-26 22:00:27

① 防空洞是用来干什么的

防空洞是为了防备敌人空袭减少损害而挖掘的洞。

是指为保障战时人员与物资掩蔽、人民防空指挥、医疗救护而单独修建的地下防护建筑。以及结合地面建筑修建的战时可用于防空的地下室。人防工程是防备敌人突然袭击,有效地掩蔽人员和物资,保存战争潜力的重要设施。

欧洲大陆

地下室在欧洲大陆较英国流行。在德国几乎所有住宅和公寓都建设有地下室,所以二战时德国政府能够随时预备及演习防范空袭的措施。一切必要准备只需要确定地下室能够容纳该建筑物内的居民、所有地下室窗口和舱口紧闭、发生空袭时有安全的地下室入口、室内避难者除以直接袭击之外受到最高的保护、而地下室备有紧急逃生出口。

② 柏林防空塔开启意味着什么

当柏林防空塔开启意味着德国已经输了。大型防空塔由两座建筑组成,一个炮塔(也叫射击塔)和一个指挥塔。炮塔是一个长宽70米、高40米左右的正方形堡垒,墙体的厚度超过3米,而塔顶楼板的厚度达到了5米。

柏林防空塔的建造发展

柏林防空塔最早是为了应对英国皇家空军对柏林的一次规模较小的轰炸,在1940年八月二十五日英国皇家空军对德国发动的第一次空袭之后,希特勒下达了建设这些防空高塔的命令。

尤其是对于赫尔曼·戈林来说,因为他曾经说过柏林是从来不会被轰炸的,由于防空塔建造的离动物园很近,因而得名,同时它也是所有防空塔中最有名的,他是第一个在柏林建造并且用于保护政府区的防空塔。

③ 二战后期,纳粹德国空军是怎样防卫他们的领空的使用的武器是什么防空炮、导弹、战斗机

德军最常用的高射炮即着名的88毫米高炮。这是一款非常成功的中口径高炮,既可以打飞机又可以打坦克。88炮由于它的灵活性和高射速,被德军广泛应用于防空或攻击任务。

ME262喷气式战斗机

④ 二战时期德军建造的防空塔,是一种什么样的存在

当时其实所建造的防空塔是一个让百姓都感觉到非常安心的地方,那么大家都知道,其实防御攻势对于每一个国家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那么在古代的时候,大多数的国家都会修建起比较高的城墙,那么这样高的城墙和堡垒其实也就是能够达到一种防御的目的。

其实在防空洞之中那么就能够很好的去隔绝外面飞机所投掷下来的炸弹以及其他的爆炸物品,保证人身的安全,所以说在当时防空洞修建完成之后。那么大多数的百姓在察觉到有轰炸这样的状况出现之后,就会立马的躲到这些防空塔之中。而这些防空塔大多数除了保护政府的高官之外,那么还配备了指挥塔和炮塔这样的话能够达到防御和攻击的目的。

⑤ 二战第一枪:210波军血战3000德军7天弹尽粮绝

维斯特普拉特半岛(简称“维岛”)是波兰维斯瓦河的入海口,1924年,波兰在半岛上设立军事要塞。1939年9月1日,纳粹德军向驻守半岛的波军发起进攻,打响二战第一枪。当时波兰守军只有210人,而德国士兵多达3000人。波军顽强抵抗了7天,终因弹尽粮绝而投降。即便如此,波兰军人在战斗中所表现出的英勇,仍然激励同胞与法西斯血战毕竟。

战前态势

1918年波兰恢复独立后,但泽成为该国重要的外贸港口,每年大量对外贸易在此进行。为了保护港口,波兰在距离但泽市区不远的维岛上建起防御要塞,以保护那里的19座军火库。1933年希特勒上台后,德国不断发出占领但泽的声音,为防不测,波兰逐步强化但泽和维岛的防务,到1939年夏,波军集结在维岛的兵力已达182人,波兰陆军第2步兵师的苏卡尔斯基少校也到达维岛,全权负责当地的防务。维岛最重要的阵地是布置在半岛与但泽市区衔接处附近的“雷电”工事及建在港口运河一面的1至5号堡垒,波军配备了1门75毫米炮和两门37毫米反坦克炮,此外还有4门81毫米迫击炮和22挺重机枪。

1939年8月31日,希特勒批准了入侵波兰的“白色方案”,此时恰巧有一艘德国海军战列舰“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号以“纪念一战阵亡将士”为名“访问”但泽港,舰上不仅配备专门对付维岛要塞的280毫米速射炮,还搭载了用于登陆的225名“暴风”突击队员。

就在侵波战事爆发前夕,但泽前线的德军总司令埃伯哈特登上“石-荷”号战列舰,他了解到进攻维岛的“暴风”突击队只有几百人,感觉实力有些单薄,建议从进攻但泽市区的1万多德军再抽调些人马支援。克莱坎普舰长谢绝了司令的好意,他坚信有“石-荷”号强大火力的掩护,用不了多久,维岛波军也会投降。不过到了开战前一刻,埃伯哈特还是把约2000人的但泽保安团调到维岛前线。

作战经过

9月1日4时40分许,“石-荷”号战列舰在没有任何警告的情况下,向600米开外的维岛发起炮击。几乎在战列舰打响第一炮的同时,“暴风”突击队通过舢板换乘,迅速抢占维岛岸滩处的物资堆场,接着向要塞最外围的砖墙冲去。

战斗之初,德军把进攻矛头对准维岛同但泽市区连线的狭窄地峡,波兰士兵仅靠一门75毫米火炮和德军进行生死搏斗。当格拉博夫斯基下士和手下6名战士把大炮推出炮台时,德军机枪火力在四周肆虐,他们花了非常长时间才把大炮推到阵地上。格拉博夫斯基蹲在炮盾后面,几个人努力将炮口压低,对准300-500米远的德军机枪阵地,第一发炮弹越过了目标,进行修正后,第二发刚好命中。一根菸的功夫,就有28发波军炮弹落到德军头上。

在地峡制高点“雷电”工事里,14名波军战士用3挺机枪顽强抵抗,其左边的军火库哨所则由沙姆列夫斯基下士带领的三人小组保卫,他们手里仅有一挺轻机枪。负责保卫“雷电”工事的巴兰排长记忆说:“德军先遣部队非常快进入我们第一道火力封锁线,我能非常清楚地看到他们。对我的机枪来讲,他们微不足道,可沙姆列夫斯基下士要对付的敌人实在太多了。”起初,从1号堡垒赶来支援的波军本打算支援军火库哨所,可没想到德军火力太过严密,援军完全动弹不得。

当太阳逐渐露出曙光时,德军又发起了第二轮猛攻,目标依旧指向“雷电”工事。尽管波兰人的抵抗顽强而严密,但德军还是能在波军躲避枪击炮轰的间隙缓慢前进。假如没有后续部队的支援,“雷电”工事非常难继续支撑下去,巴兰排长只得拨打战地电话,向位于维岛1号堡垒的苏卡尔斯基少校请求炮火支援。当时呆在兵营里的波军迫击炮手四人一组,急切期待着前线的讯息,他们一接到命令,就马上依照开战前精心测算的射击诸元进行标定炮击。由于距目标非常近,这些81毫米迫击炮几乎呈直角放置,因为是接近垂直发射,炮弹在“雷电”工事上空爆炸,散发出的高速铁片大面积地杀伤暴露在外的德国士兵。波军的迫击炮立刻显现出效果,凌晨6时22分,德军“暴风”突击队指挥官亨宁森上尉报告说:“我们正在撤退,损失太大了。”

尽管德军实力远超波军,但在连续进攻四天后,维岛要塞依然岿然不动。为了改变这种局面,德 *** 而动用约60架Ju-87俯冲轰炸机向维岛发动空袭,德机先后投掷了几百枚炸弹和燃烧弹,作为防线支撑点的波军5号堡垒被彻底摧毁,其他堡垒也受到结构性损坏。9月5日深夜,德军企图把一个装满汽油的蓄水箱推进要塞,把那些抵抗的波兰军民统统烧死,但警觉的波兰士兵粉碎了他们的计划。

9月7日凌晨4时26分,“石-荷”号战列舰开进维斯瓦河入海口的转弯区,对波军仍在抵抗的1至5号堡垒进行了40多分钟的集火射击。当时呆在1号堡垒的波兰士兵记忆:“德军一直轰击东北角,其中一发炮弹把整个入口都炸塌了,紧接着,又有几发炮弹炸毁堡垒东面的围墙,我们被倒塌的围墙压住,一点不可以呼吸。通风装置也被打坏而无法修复,突然一颗炸弹击中军火库,爆炸的巨大冲力把我甩到地上,到处弥漫着烟雾。不一会儿,我失去了知觉……”然而和前几次一样,波军仍然挡住了德军的进攻。

但苏卡尔斯基少校此刻却不得不做出他一生中最困难的决定:2号和5号堡垒都已被炸毁了,这就意味着波军的维岛防线失去两个关键支撑点,而此时半岛和树林已被彻底夷为平地,波军的防御阵地和配置全都清清楚楚地暴露在德军炮口下;伤员的状况也愈加恶化,已没有足够的药品供应。这一切都预示着波军坚持不了多久了。同时,他通过收音机得知差不多一半的波兰国土——波美拉尼亚、克拉科夫乃至极具象征意义的西里西亚工业区都向纳粹德国投降了,德军实际上已合围了华沙。这位勇敢的波兰军官非常清楚,他的战士已超额完成了任务——波军最高指挥官斯米格雷·里兹元帅留给维岛要塞的指示是,在进行12小时象征性的抵抗之后,他们可以选择体面地投降。9月7日下午16时,苏卡尔斯基少校宣布守军投降。

战斗结束

9月底,尽管一些地方的波军还在战斗,但逃到罗马尼亚的波兰流亡 *** 宣布停止战争,命令仍在国内的军队解散并对他们的表现予以感谢。在维岛作战中,佩戴银鹰徽章的波军中有15人牺牲,25-40人受伤,虽然此战仍以波军失败告终,但他们已和强大的德军战斗了7天,使其在短时间内无法使用但泽港口。在7天时间里,“石-荷”号战列舰一直无法驶入海湾,无法给攻打波兰北部城市格丁尼亚和赫尔半岛的德国军队提供直接支援。除此之外,维岛的抵抗还给德军造成了极大损失——开战第一天,单单“暴风”突击队就死伤了127人。

在9月最初这几天,对波兰人民来讲,那些维岛的保卫者们都是英雄——他们为祖国争得了荣誉,他们代表了波兰民族潜在的力量,这正是一个国家在艰难考验时刻所亟需的。正因为如此,维斯特普拉特半岛要塞在战后成为波兰的国家圣地,受人瞻仰,那些守卫者被尊崇为国家伟人,直到现今仍受到波兰人民的爱戴。

⑥ 二战时期的德国只擅长进攻你了解柏林防空塔的历史吗

当盟军轰炸机来到德意志上空的时候,相信阿道夫的错愕并不比盟军第一次轰炸东京时的山本五十六更差。实际上,正是因为盟军对德意志后方的轰炸,才让德军前线举步维艰。实际上,德意志并不只是进攻的狂魔,在防御上也有自己的叹息之墙。这就是德军在柏林等大城市修建的大型防空塔,它是如此坚固,得以保留至今。

现在这些防空塔大多成为了旅游景点,有的还被开发成为了豪华酒店。

⑦ 要塞的发展历程

1 。意大利的创新
1494年起,法国对意大利进行战争,在这段时间里,在意大利的北部防御问题得到了解决。法国人在那里使用了一种新的火炮,对当时的情况来说,这种火炮很灵活,而且可以在很短的时间里重新射击。因此在16世纪初意大利人开始研究更坚固的防御设施。一些意大利城市利用临时性的防御系统来加固它们的城墙。一个相当有效的方式是直接在城墙后挖一条沟,在沟的后面建一个用木杖和纺织品加强的圆弧形的墙。16世纪初中世纪的炮塔和马蹄形的碉堡渐渐被五边形的堡垒代替。这种堡垒几乎完全没有死角。最初发明这种堡垒的可能是一对叫做桑加罗(Sangallo)的兄弟,他们为不少意大利城市建造了这种新的防御设施。15世纪意大利着名建筑师里奥·贝蒂斯塔·阿尔贝蒂在《筑城术》一书中提到一种新式防炮城堡——低矮厚墙、倾斜墙面的星型多面棱堡。这些堡垒的侧面都比较向后,假如堡垒被占领的话,防御者还可以撤进一条第二道防线。这些防御设施都是用石头砌成的,或至少是在土墙外覆盖了一层砖。为了彻底解决死角的问题,在最理想的情况下,这些防御设施总是正规的多变形,尤其四边形、五边形和六边形特别受欢迎。这些要塞内有士兵居住的地方,还有放武器的地方。在堡垒后部的侧面可以放火炮,这是这种堡垒的优点。假如敌人对要塞强功的话,他们就会陷入多方合击之中。意大利人称这种新的防御系统“新式”(allamoderna),欧洲其他地方称它为意大利式,后人更多地将其称之为多面棱堡。16世纪30年代,意大利人又把火炮融入这种棱堡,使得城堡重新获得军事优势地位,防御能力大大增强,要塞一旦被建成便极难被攻克。
这种可能在意大利诞生的、以墙壁低厚的和五边形的堡垒为特征的要塞基本上到19世纪为止保持了它们的支配地位。它们渐渐地蔓延到整个欧洲。
2。 荷兰式要塞
1568年荷兰反抗西班牙统治,开始了一场连续80年的独立战争。荷兰人也很快认识到,他们中世纪传流下来的城墙无法对付炮兵。如意大利人他们一开始在原来的城墙后挖沟或建墙。不久他们开始模仿意大利的先例在城墙前造堡垒。后来整个防御设施都是土筑的,上面盖了瓦,周围由一条深水沟保护。荷兰人注意到当时火炮的射程,并以此来安排堡垒之间的距离。为了防止敌人用云梯功城,在城墙和堡垒的墙壁上刺出削尖的木杖,在墙外他们还建造了许多设施,比如碉堡等。许多荷兰城市在这段时间里都被改造为严格地按几何形状设计的要塞。
很快这种要塞也普及到荷兰外,如汉堡和格但斯克。荷兰建筑师和意大利建筑师在欧洲各地传播他们的经验。荷兰式的土墙和意大利式的石墙一样有效,而且建筑价值低,建造时间短。土墙的缺点是他们的维修要求比较高,不利于长时间使用。虽然如此荷兰式的要塞以它们相距比较短的堡垒和抵抗云梯的木桩对要塞的继续发展提供了不少新的技术。在荷兰的Bourtange,人们将过去的要塞重建起来,是今天观看荷兰式要塞的一个好地方。
3。 要塞的普及
法国:新的要塞建筑方式在欧洲其他地区普及得相当慢。在大多数情况下总是战争的需要迫使人们建立要塞。16世纪中在法国爆发胡格诺战争,此后在法国建立了许多要塞。法国的新教徒在他们的城市里设立了与荷兰相似的土的要塞,这些要塞站在过去的城墙之前。这种要塞在法国被称为胡格诺式的(à la Huguenote)。胡格诺派最重要的城市拉罗谢尔从1569年起就完全被一层新式的墙和堡垒环绕,直到1628年法王的军队在围困了十五个月后才占领它。法王通过这场战争才认识到要塞的价值。他也开始造要塞。不过法国的要塞在许多地方把过去的设计都理解错了。
英国:英国长时间保持着中世纪的炮塔,一直到16世纪后半叶英国才开始第一次实验要塞。他们请了许多意大利人来帮忙。英国初期的要塞都很不规则,显示了他们对要塞构造的不熟悉。英国的第一座要塞可能是1558年造的,它的外形不规则。象欧洲其他许多地区一样,英国的要塞是在过时的城墙外用土的要塞来加强。英国城市的要塞后来独有风格。伦敦等城市的周围有一条由碉堡加强战壕。这种战壕使人联想起欧洲大陆被围困的城市外的防御措施。一直到1642年至1649年的英国内战开始,新的要塞才在英国立足。在这场战争中建立的要塞大多数是土的,外面包了一层木头。为了抵抗敌人向城墙或堡垒冲锋,在要塞外还立有石桩等。渥斯特和约克等城外还有碉堡防止敌人逼近城市。被包围时英国人不建立对外的包围圈,因此敌人的救兵到达后包围者往往大败而退。
地中海地区:要塞在地中海地区传播得非常快,当地的意大利人利用他们丰富的经验来抵抗奥斯曼帝国的进攻。威尼斯在16世纪初就将他们在克里特岛和塞浦路斯的根据地加固了。克里特岛上的要塞城市干尼亚在1669年被围困多时后才被土耳其人攻克。约翰尼特骑士团在被土耳其于1523年逐出罗得岛后也非常重视防御系统。他们从1530年开始管理的马耳他很快就建立了一座环绕的要塞,在城市的前方还建有一座要塞,以及时将敌人牵制住。1565年土耳其人在马耳他登陆后立刻就开始进攻这座要塞,在冲锋时五分之一的士兵丧身。当救兵来到时,土耳其不得不撤退。此后马耳他成为了防御最坚固的一座岛。
德国:德国的各个小国家在引入新的要塞建筑方式的速度各不相同。1529年土耳其人包围维也那使那里的人感觉到坚固的防御系统的必要性。此后不久他们就开始建筑要塞了。当土耳其人1683年再次兵临城下时,坚固的城墙和碉堡使他们可以坚持到援兵到达。16世纪中开始意大利的建筑师开始将要塞的技术引入德国。1539年一个马耳他人将纽伦堡的城堡改造为要塞。到16世纪末德国的建筑师也学会了建造要塞的领要。1589年一位斯特拉斯堡的建筑师发表了第一本德语的建筑要塞的教学书。17世纪内汉堡、罗斯托克、柏林等城市都建造了要塞。在南德也有一些城市建造要塞,比如因戈尔施塔特。在三十年战争中敌人无法占领因戈尔施塔特,而当时德国其他许多利用旧的防御设施的城市都被轻而易举地攻克了。
欧洲外:在欧洲国家的殖民地也有一些地方建立了要塞。1557年葡萄牙在东非的蒙巴萨造要塞,1603年在巴西的纳塔尔。西班牙用要塞保护阿卡普尔科和哈瓦那等城市。举世着名的美国纽约华尔街(Wall Street)直译是城墙街的意思,它的名字来源于荷兰人1652年在当时的新阿姆斯特丹建立的要塞工程。那座墙是荷兰式的土墙,市中心还特别由一座堡垒保护。
要塞的不断改进特别是将要塞与火炮技术相结合,使得欧洲的要塞攻防战成为重大军事课题。各方都投入精力对其进行研究,直到17世纪70年代,法国元帅、军事工程师、现代工兵的创始人——塞巴斯蒂安·勒普雷斯特雷·德·沃邦(Sébastien Le Prestre de Vauban)(1633.5.15~1707.3.30)提出的堑壕攻城体系才得到解决。
当时要塞的一个特点是它们很快就过时了,因为当时攻城武器的发展也很快。其结果是这些要塞不得不不断更新。假如一座要塞一段时间里没人去管,它们很快就过时了。许多国家无法支付这笔巨款,就算要塞是土的,也实在太昂贵了。
4 .要塞的没落和转型
19世纪火炮的火力和射程不断提高,这使要塞也不得不断加固。在本来的要塞周围人们还建立了一圈碉堡,这些碉堡成为承受进攻的主要成分。随着陆军的机动性的不断提高,到20世纪中单纯独立的要塞几乎已经完全没有用了,因为敌人可以轻易地饶过它。在第一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之间,欧洲国家试图用平行的要塞建筑来保卫自己的边界。法国的马其诺防线和德国的齐格弗里德防线是典型的例子。这些要塞的建筑、维修,它们不断要有人驻守,这些花费与它们的军事作用相比完全是不相称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时候纳粹德国的宣传机构又提出了要塞作为战略防御的理论。他们宣称东欧的一些城市如弗罗克劳是要塞,要不负一切代价守住。实际上这些城市根本不适合要塞作战,在与苏联红军进行街巷战中,它们受到了极大的破坏。 进入20世纪之后,要塞在多种军事技术的支持下仍然取得了一定发展。具有如下特点:
首先是极为强大的防御能力。要塞的地面部分通常由高强度的钢筋混凝土建造而成,在关键部位还内嵌了一层甚至多层的装甲板,使防御能力得到强化。射击孔都经过精心设计,可以实现多层次交叉火力,对误入其中的敌军进行有效攻击。各个射击孔附近的防御墙也被加工过,有些厚度可达2米以上。
另外,各要塞还积极向地下进军,在要塞的地下还建有规模庞大的坑道设施、弹药储藏设施和一些生活保障设施,使要塞在没有外界支援的情况下仍能坚持相当长的时间。地下的坑道也便于要塞守军向防御薄弱地段调动部队,对敌实施战术反击。要塞的弹药库普遍设在地下,有些深达30米以上,而且弹药库的顶盖被特别加强。即便在军事技术发到的21世纪,要用少量弹药击穿这样的防御也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
其次是强大的炮兵火力。要塞通常装备大量的火炮,包括一些大口径火炮和超重型火炮(有些干脆被称为要塞炮).。这些火炮射程远,重量大,机动性很差,但用于要塞防御则是再好不过了。火炮最大口径一般在8英寸(203mm)至18英寸(460mm)之间,有些要塞的火炮和炮塔直接来自于海军战列舰,采用联装设计(双联装、三联装和四联装)。在设计炮塔时,有时候也会使用下沉式设计方式,从地面上根本看不到炮塔,而且关键性的主炮通常拥有极为有利的射界,有些可以实现360度环射。由于机械技术的进步,很多要塞火炮都备有机械化的自动装弹机,极大地提升了射速,同时降低了炮兵劳动强度。在战前,要塞驻军会进行各种训练,将各个射击诸元都准备好,一旦发生战事,只要将这些事先准备好的射击诸元输入后,炮弹就会根据实现设计好的弹道飞向指定目标。从战力上看,一个要塞通常至少拥有相当于两三个陆军野战炮兵团的火力,有些甚至更多。
第三是要塞的多样化;很多要塞与海空军基地建在一起,建造方希望通过要塞强化这些基地的防御能力。
要塞的坚固防御和强大火力,使得要塞攻坚战一直比较困难,攻击方一般需要付出极大的代价;为了减少损失,攻击方会采用一些新战术或者技术。
20世纪以来曾经有过多次着名的要塞攻防作战,比如1904年日俄战争期间,日军采用阻塞战法包围并攻克旅顺要塞。一战中的凡尔登战役,以其巨大的人员伤亡着称于世。又比如1940年德军使用空降兵以奇袭方式攻克比利时埃本·埃马耳要塞; 1941年德军首次采用坦克潜渡的方法包围并攻克前苏联布列斯特要塞;1941年日军通过海陆军协同,逼降并占领新加坡要塞;1942年德军使用超重型火炮一举攻克苏联黑海舰队重要基地——塞瓦斯托波尔要塞。而太平洋战争中,美军对于日军重兵驻守的岛屿的攻击,几乎每个都是要塞攻坚战,比如硫磺岛战役、冲绳战役等等。还有一些攻击失败的例子,德军对前苏联波罗的海舰队基地喀琅施塔德要塞攻坚作战一直没能奏效,该要塞的炮兵部队以重炮火力压制列宁格勒方向的德军炮兵长达两年之久,直接支援了列宁格勒保卫战。
世界上最后一次经典的要塞战是1968年越南战争中对19世纪初建造的顺化堡垒的作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尤其是冷战后,欧洲大多数国家都放弃了对要塞的维修,只有瑞典和(相当有限地)瑞士还保养他们的要塞。但欧洲今天许多城市的街道名称依然显示着它们过去是要塞的一部分。许多今天环绕旧城区的绿荫地带过去就是要塞的组成部分。
但认为要塞消失了则为时尚早,因为各个国家在国防上都有一些重要的战略支撑点,为了应对可能发生的战争,这些支撑点上依然设计了有效的防御设施和必要的反击手段,有些甚至将大部分设施搬到了地下,成为事实上的要塞。当然带有要塞名目的已经不多了,更多地是以基地的形式存在。

⑧ 二战时期德军建造的防空塔,是一种什么样的存在

德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一共修建了8座大型防空塔用来抵挡盟军的进攻并发挥了极大的作用。直到现在,德国都还留存着几座防空塔。德军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建立的防空塔是后来德国战场上抵御盟军进攻的重要构成。

存到现在还被改造成大家休闲的场所。因为防空塔建造的地点离动物园很近所以才叫动物园防空塔。动物园防空塔是在柏林用来防御盟军攻击的防空塔之一。它能保护柏林的政府楼栋,还能为因为轰炸到处逃离的柏林市民提供逃难所并提供医疗救治。



⑨ 二战时期德军建造的防空塔,是一种什么样的存在

大家都知道,上世纪的德国是一个喜欢搞发明的国家,在世界大战中,德国给全世界 展示了很多了不起的军事杰作。不过今天我们不讲别的,而是聊一下二战时德军修建的巨型防空塔。

德军在战争期间修建了三种不同的形态的大型防空塔,分别散布在柏林、汉堡和维也纳。其中三座在柏林,三座在维也纳,另外两座则在汉堡。德军防空塔的建立,成了战争后期抵挡盟军进攻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设计师的想法,这种大型防空塔不仅可以直接对盟军的飞机施行火力对抗,还能进行雷达探测与附近地区防空火力的协调与指挥,听起来还是挺实用的。

德国直到战争结束,由于“防空塔”太过坚固没有任何一座防御塔被摧毁掉。可见防空塔是多么的结实与坚固。

⑩ 二战德军造的防空塔是啥建筑真能防得住飞机炸弹吗

二战德国造的防空塔是啥建筑?真能防得住飞机炸弹吗?

二战时期德国建造的防空塔属实厉害,是建造出来的空中长城,而且按照当时的防御状况,当时的飞机炸弹是根本到达不了的,所以真的能挡住飞机炸弹。笔者认为当时德国建造的防空塔可以说是战争艺术的完美展现,就像是战争里面的艺术品,完美无瑕。

二战期间造的防空塔,是针对于空中的攻击建造的。所有的飞机只要到了他的攻击范围内,就休想逃离。简直就是跑到了火海里,根本无路可走。当时的飞机炸弹根本打不到防空塔,而且当时的火箭根本指望不上。就没有现在的武器装备那么先进,所以防空塔在当时是非常厉害的。以上就是笔者的观点,欢迎您评论补充。

阅读全文

与德国防空要塞在保护什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金华义乌国际商贸城雨伞在哪个区 浏览:760
俄罗斯如何打通飞地立陶宛 浏览:1137
韩国如何应对流感 浏览:920
在德国爱他美白金版卖多少钱 浏览:960
澳大利亚养羊业为什么发达 浏览:1394
如何进入法国高等学府 浏览:1474
巴西龟喂火腿吃什么 浏览:1405
巴西土地面积多少万平方千米 浏览:1266
巴西龟中耳炎初期要用什么药 浏览:1229
国际为什么锌片如此短缺 浏览:1633
巴西是用什么规格的电源 浏览:1455
在中国卖的法国名牌有什么 浏览:1358
在菲律宾投资可用什么样的居留条件 浏览:1268
德国被分裂为哪些国家 浏览:877
澳大利亚跟团签证要什么材料 浏览:1208
德国大鹅节多少钱 浏览:877
去菲律宾过关时会盘问什么 浏览:1200
澳大利亚女王为什么是元首 浏览:1026
有什么免费的韩国小说软件 浏览:757
申请德国学校如何找中介 浏览:6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