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一战德国战败后为何迅速发展成为二战强国
一战时候属于德国战败,按到限制虽然很严重,但是没有真正打烂德国成为世界大国的基础,德国依然是主要的工业国,国民人口等还是很多的,一战对德国的处置没有真正的解决问题。只限制了德国的军备发展,但是德国的军事工业没有被完全摧毁,德国依然具备了扩军备战所需的一切条件。
德国在当时属于欧洲第一大国了,工业基础相当雄厚,一战没有在德国本土进行,破坏不大,恢复的底气还是有的,没有伤到德国的骨头,一战之后德国呢,转入低调重新进行储备,限制没有让德国落后于别人,反而让德国在多方面成了可以领先于别人的体制东西,二战之前,德国是重新起步,属于从零起步,虽说还面临许多问题,但是不受约束的地方也多,不会为以前的积累所因,更利于接受新的事物,新的理念,这都是其他国家无法比拟的。
德国在一战之后,也在一直在谋求重新扩军备战。德国军队与企业等一直都是在进行这个准备,军方搞了不少计划,企业搞了不少研发项目,可以说,德国复兴的条件从来就没有失去过。
1914~1918年的一战,是德国取代英国世界霸主的一次试探,最后却以失败告终。一战战败后的德国却用了二十年的时间重新发展成为具有世界性影响力的强国。为什么德国能够迅速从一战的战败国发展为二战的强国?其原因不外乎国际和国内两方面。国内因素主要是德国的基础雄厚,经历过两次工业革命的德国具有完善的教育体系,高水平的 科技 发展水平,高素质的工人和完整的工业体系;国际因素主要是美国和英国等国家为了自己的利益而采取的平衡政策,英法等国力量的削弱降低了其对世界的控制力,以及1929年开始的经济大萧条和苏联的存在为德国提供了机遇。
作为一战战败国的德国想要重新崛起,想要迅速发展成为二战强国是极其困难的。那么,为什么德国能够重新成为强国呢?
从德国的国内形势看:基础雄厚。 第一点原因:德国的教育体系完善,为德国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人才;德国的 科技 水平高超,助推了德国生产力的发展。
一个国家最大的发展潜力来自于哪里?来自于教育。一个教育发达的国家,必然会发展成一个全面发达的国家。教育意味着智慧的开启,教育意味着全 社会 国民素质的提高。一个国家国民的整体素质决定了这个国家的发展高度。 德国完善的教育体系培养出了高素质的国民,高素质的国民为德国的发展提供了高素质人才基础。
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说: 科技 是第一生产力。 科技 水平越高,就越能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德国的 科技 水平高吗?德国的 科技 水平当然高。二战时期的德国制造就是德国 科技 水平的体现。 无论是德国的虎式坦克还是德国的斯图卡轰炸机,无论是德国的列车炮还是德国的导弹,都是德国高水平的 科技 展示。
教育的发展会培养高素质的人才,高素质的人才会推动 科技 的发展, 科技 的发展又会推动生产力的提高。生产力发展的水平越高,德国崛起为强国的基础就越雄厚。
第二点原因:在德国进行工业化的过程中,培养了大量的高素质工人,这些高素质的工人重建了一战后受到破坏的德国工业体系。成熟的工业体系是德国血脉!
英国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中崛起,成为当时的世界第一强国。德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崛起,想要取代英国的世界第一强国的地位。无论是英国的崛起还是德国的想要崛起靠的都是高素质的工人。 为了获得高素质的工人,德国建立了完善的教育体系。完善的教育体系是为了培养高素质的工人而存在。
虽然德国在一战争战败了,虽然德国军队的发展受到了限制。然而,德国的工人队伍并没有受到削弱。只要这些高素质的工人还存在,那么德国就能够重新建立被破坏的工业体系。 只要德国的工业体系建立起来,那么德国就能够重新武装军队。一个拥有强大工业体系和强大军队的国家也必然是强国。
德国在一战战败后的崛起依靠的是工人和工业,德国在二战战败后的崛起依靠的也是工人和工业。当然, 工人和工业的意义不在于强大的军队,而在于强大的竞争能力。拥有强大的竞争能力的德国怎能不是强国?!
从德国面临的国际形势看:秩序崩乱。 原因第一点:美国和英国为了自己的国家利益,在欧洲采取了平衡政策。如果德国被完全压制了,那么法国就会控制整个欧洲。一个能够控制欧洲的实力强大的法国是不符合美国和英国利益的。
美国是美洲国家,英国是欧洲的一个岛国。美国和英国都与欧洲大陆没有陆上连接线,这种地理环境就决定了美国和英国必然对欧洲大陆采取平衡政策——让德国和法国互相牵制。德国强大,英国和美国就支持法国;法国强大,英国和美国则会支持德国。 一战后的情况是法国强大,所以英国和美国的政策是支持德国。德国成为二战强国与英国和美国的支持是分不开的。
英国是二战前的世界第一强国,美国是想要取代英国世界第一强国地位的潜在强国。在英国和美国的竞争中,需要保持国际 社会 秩序的稳定。国际秩序如何才能稳定?各国力量保持平衡。欧洲的秩序如何才能稳定? 保持法国和德国的力量平衡。所以英国和美国是不支持一战后法国对德国的削弱的,这就为德国的重新发展打开了缺口。
法国想不想成为欧洲的霸主呢?当然是想的。法国成为欧洲霸主后会不会威胁英国世界第一强国的地位呢?一定会。 成为欧洲霸主的法国会不会与美国产生竞争呢?必然会。如此,英国和美国就实行了有利于德国发展的平衡政策。
原因第二点:英国和法国综合力量的削弱降低了其对国际秩序的控制能力。英国和法国制定的一战后的凡尔赛体系已经不能有效的控制德国的发展。
在二战之前,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是英国和法国。从巴黎和会的结果上看,英国和法国才是世界秩序的制定者和维护者。英国和法国为什么能够制定世界规则并维护世界秩序?因为英国和法国强大的综合国力。然而, 一战后的英国和法国虽然仍然保持了世界强国的地位,但其对战后国际秩序的控制力已经相对下降了。
二战之前,世界上最强大的工业国是美国,美国之后是德国,德国又被苏联取代。无论是美国还是德国和苏联都不会心甘情愿地接受英国和法国的摆布。虽然英国和法国还是最强大的,但美国和苏联实力的增强决定了英国和法国处于无力状态。 虽然在一战后建立了国联,但美国并没有加入。这意味着什么呢?这意味着国际秩序的分化。
英国和法国不能控制美国,英国和法国能够控制德国吗?当然也不能。 英国和法国的力量在削弱,美国的力量在加强;英国和法国的影响力在下降,德国的力量却在上升。
原因第三点:美国的经济大萧条和 社会 主义苏联的存在为德国的发展提供了机遇。经济大萧条让英法等国无暇顾及德国, 社会 主义苏联又吸引了英法的注意力。在经济危机和苏联的影响下,英法没有能力和机会限制德国。
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英国和法国才会限制德国的行为?在英国和法国内部 社会 情况稳定的前提下。英国法国内部 社会 稳定吗?当然不稳定。1929年从美国开始了遍及全世界的经济危机,英国和法国不可避免得陷入了经济危机之中,英国和法国政府的财政收入急剧减少。 在这种情况下,英国和法国对于德国的突破了《凡尔赛条约》的行为是无法控制的。
十月革命以后,世界上出现了第一个 社会 主义国家苏俄,后改名为苏联。苏联代表的是一种全新的发展道路,代表的是与资本主义完全不同的且与资本主义敌对的发展道路。 社会 主义的领导者是无产阶级,而资本主义的领导者是资产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是天然的敌人, 社会 主义与资本主义必然会进行不可避免的斗争。 在英国和法国眼中,德国力量扩张的威胁远远小于苏联存在的威胁 。所以,苏联才是英国和法国控制的重点,英国和法国想利用德国打击苏联。 从某种程度上说,英国和法国的绥靖政策就是故意的放纵德国,以期望德国进攻苏联。
二战前,英国和法国的主要目标在于苏联,而不在于德国; 英国和法国的注意力在经济危机,而不是进行军事斗争。所以,德国获得了发展的战略机遇。
总而言之,一战后战败的德国能够迅速发展成二战强国既是因为自身的基础雄厚,也是因为国际秩序崩坏后出现了对德国有利的国际局势。在国内因素和国外因素的相互作用下才使德国成为了二战强国。任何一个强国的出现都需要自身的实力强大,都需要获得对己有利的国际局势。空有实力而没有机会的国家是不可能成为强国的,获得机会而没有实力的国家也是不可能成为强国的。一战后到二战前的德国是既有实力也有机会,所以德国成为二战强国。机会和实力是个人成功的关键,也是国家强大的关键;机会和实力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感谢希特勒吧!
一战后的德国作为战败国,混得却是不怎么样。
割地、赔款、军事制裁这三座大山压得德国喘不过气来。
首先,一战的失败导致德国领土以及殖民地权益大幅度丧失。
比如,德国在1918年11月11日停战时,就将阿尔萨斯和洛林割让给了法国。这是普法战争过程中,德国前身普鲁士从法国强占去的领土,一直被视为法国人的耻辱,都德的《最后一课》也就是讲的那个时期的事情,所以这也被称为恢复法国在普法战争前的疆界。
此外命运类似的还有,北石勒苏益格回归丹麦。西普鲁士、波森省归属波兰,西里西亚予捷克斯洛伐克,萨尔梅迪给比利时,克莱佩达地区给立陶宛等等。几乎德国周边的国家都从德国身上吃到了肉。特别是波兰,占据着曾经条顿骑士团的故乡。
这些都为日后德国的疯狂报复埋下了伏笔。
当然,这是欧陆领土。其在海外的殖民地同样也纷纷换了主人,所有海外殖民地被战胜国分配。比如在山东的权益被日本拿掉了。当然,按理说这本该属于我们自己,因为当时中国参加了协约国阵营,属于战胜国。但“二十一条”将权益出卖,并由此引发了“五四运动”。
当然,也正是因为如此,使得中国和德国没有了殖民地上的冲突,使得上世纪三十年代,双方度过了一个资源换武器的密切合作期。
此外还有萨摩亚分给了新西兰、东非给了英国、喀麦隆给了法国,马里亚纳给了日本等等。
殖民地的丧失,导致德国失去了廉价的原料采集地,这也是其后来选择和中国合作的重要原因。
当然,对于德国发展来讲,除了领土丧失,更为严重的是经济损失。
根据协约国赔偿委员会决定,德国共需赔偿2260亿马克(约合113亿英镑)且以黄金支付。1921年赔偿金额确定为49.9亿英镑,即1320亿马克。这笔钱来源于德国关税、烟酒糖专卖税、铁路收入及工商企业税。换句话说,德国几乎的所有税收都得要拿去赔款。
这笔钱,就像一把无形的枷锁压在德国身上,使得德国喘不过气来。
此外,为了防止德国再生事端。协约国对于德国在军事上也给予了极大的限制。按照条约规定,德国不能拥有海军,不能拥有空军,不得进出口武器,甚至于连取消义务兵制来现在德国军事训练人数的招数都想到了。
当时的德国,仅仅只被允许拥有10万陆军部队,即咱们所熟知的魏玛共和国时代的十万国防军,那是日后二战中盟军的噩梦。
总之,海外利益瓜分,领土被割让以及难以承受的战争赔款,极大的限制了德国的发展,使其在后面三十年代席卷西方的经济危机中,举步维艰。
当时的德国国内经济面临崩溃,通货膨胀高得吓人,马克疯狂贬值。据说当时为了节约印刷成本,钞票已经变成单面的了,且面值大的吓人。
此时的德国民众陷入了绝境,他们需要希望,需要生存下去的希望。这时候,纳粹和希特勒站了出来,他们打着“生存”的大旗,走上前台。
而纳粹上台后,利用民众对于纳粹政府的信任废除了黄金与股票交换,只进行货货交换。换句话讲,当时纳粹政府利用空头支票来代替了当时非常需要的真金白银。
这一点是很重要的,其意味着政府可以在暂时没有硬通货支撑的情况下,来维持 社会 的一个经济运转。
特别是强制性的以物换物,完全就规避掉了货币贬值带来的通货膨胀问题。当然,这里面门道很多,又是发行债券,又是控制物价等等,这里就不多讲了。
当然了,这种方式治标不治本,不足以从根本上去解决德国的经济颓势,毕竟资源就那么多,再怎么换,大家还是吃不饱饭。
所以,接下来便是第二步,也是国家面对金融危机最常用一种办法,扩大内需,增加就业机会,让大家有工作可做,进而创造出更多的资源。
当时希特勒政府弄出了一大片基建工程,比如修路,建楼等等。德国建筑工人的数量从66万人急剧增加到200多万人。
此外,政府还鼓励制造业,因为一战虽然失败,但德国的工业体系尚存,人才技术都在,只是没有订单。而为了刺激内需,政府再次干预,民用消化不了就政府来,转为军用。就算用不了,那也先造着。
这也使得德国的军工业非常发达,为日后德国发动战争打下了基础。
不过,说这么多,大家估计都会有疑问。难度希特勒恢复德国经济仅仅就是靠开空头支票吗?
当然不是,光开空头支票也不行,毕竟老百姓要吃饭,工厂原料也要进口,这些都是实打实的需求,要拿钱的。
那么钱从哪儿来?
首先,赔款这方面虽然压得德国喘不过气来。但好在压得不算太久。因为当时的国际环境下,德国并不是没有帮手。首先死对头英国为了保持“大陆均势”,并没有严格限制德国。而道威斯计划的实施,更是成了德国的救命稻草。为了不让德国因为经济崩溃而还不起赔款,协约国以恢复德国经济的办法来保证德国偿付赔款。这使得以美国为主的大批外国资本源源不断流入德国,杜邦、美孚、摩根、福特等财团和公司都跟德国签订了巨额订单。
此外,纳粹还将犹太人洗劫一空,以补充内需。
如此一来,钱的问题,不再那么严重。
但这些还不足以让德国称雄欧洲,毕竟《凡尔赛条约》还在,经济、军事上限制依然很大。
所以,接下来最主要的就是冲破限制,而这就得感谢英法了。1935年德国恢复普遍征兵制,英法没管,此后莱茵事件,英法等国又没有管。最终德国得以成长为军事大国,并凭借着强大军事实力去开启掠夺式经济,比如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其实力愈发膨胀。
最终成为了欧洲的噩梦!
一战德国战败后,本国未遭外敌进入,(除了一次法国进入德国工业区,后又退出。)割去的土地,也非精华地区。德国的工业和技术工人、工程师也得以完全不受损失,可以说,德国元气尚在。在军事方面,由于有军官团的存在,虽常备军只保持10万,但都是精英,在军事训练方面,和苏联的合作,让其军人有了充分的训练。经济方面,有美国的贷款和“希特勒新政”,使德国经济大有发展,又利用当时的反尤趋势,获得了大量的硬通货。而德国民间充斥着对“一战”的不服和复仇心里,有了民意基础,可以说战争的三个w,何时、何地、何人都已解决,第四个w,为何,早已不存在问题——那还等什么?又何能不强?!
第一德国本土没有遭受战争破坏,第二美国提供了大量贷款及技术支持,第三日耳曼人坚韧团结和强烈的复仇心。
1. 德国本土没有遭受战争破坏
一战结束时,德国本土受到的打击根本不值一提,虽然死伤无数(相较英法已经好很多),但工业机器和工业人口都得到了保留,这就为日后的崛起留下了基础。只有有合适的时机这些工业机器和人口就能创造出巨大的威力。
2.美国提供了大量贷款及技术支持
由于德国经济低迷,饭都吃不饱,还通货膨胀,战争赔款一直很难缴完的,就造成了英法能正常的还美国人钱了。美国为了这笔钱,就搞出了一个道威斯计划,来主动贷款出钱扶植德国经济。这就导致了本来应该德国给钱出去的,结果却是越来越多的钱往德国流。这就是德国能够经济崛起的重要原因,为德国二战打好了经济基础。
3.德国人的团结和复仇心
一战后,战胜国处置德国的《凡尔赛条约》,被德国人视为奇耻大辱。复仇的种子,在很多德国人心中生根发芽。这次瓜分,德国的海外殖民地清零,本土13%的面积被割走,使得德国人心里都憋着一口气,全国都有着这样坚定的复兴德国的目标,注定发展会更加迅猛。
以上个人观点,欢迎点评。
一战和二战为德国储备了很多科学家,可谓人才济济,尤其 科技 一流。又有强大的工业基础做为后盾,想不发展都难。
第一次世界大时间(1914~1918)年,随着1918年11月11日德国投降,第一次世界大战终于以协约国的胜利告终。在经过四年多的残酷战争中,欧洲有3000多万人死伤,有200多万妇女无法再组建家庭,不能不说和平对我们来说真是来之不易,我们要珍惜当下。众所周知好战必亡,德国战败后被迫割地赔款,虽然英法取得胜利,但元伤也大伤,唯有美国在战争中牟取暴利,成为战后世界上第一的金融强国,印证了一句名言,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要知道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一个相对短暂的和平时期出现了,德国实力得到迅速恢复,毕竟德国还是欧洲大国,当时还坐拥6000多万的人囗,德国科学技术仍然高度发展,经济潜力依然巨大。再者一个得益于是美、英资本的扶持,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美、英统治集团企图将德国变成为反对 社会 主义苏联的反动堡垒,所以多方面支持德国,就这样德国在政治上取得了和战胜国平等的权利。德国在恢复经济的同时,也采用种种手段重整军备,使德国一步一步地变得强大起来。
领导人是关键
技术再那里啊
1、德国的工业本来就很强,即使在二战中被摧毁严重,但整体技术基础摆在那儿了。
2、德国完备的教育体系,人才充足,虽然在战争中有的逃跑到了外国,但留在国内的还是大部分。
3、由于美国的马歇尔计划,德国得到了美国的大量援助。
4、日耳曼人团结尚武的民族特性,即使输了一次,也不会让自己输一世。
㈡ 一战后德国是如何重返政治大国地位的呢
一战的战败,使德国不得不面对割地赔款的结果,一切殖民地都放弃,就连本土,也切割大块,分给波兰等国。
但德国并没有被完全打败,尤其是新成立的魏玛共和国,相信自己可以通过努力,达成凡尔赛和约的修改,摆脱二等公民的待遇,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再度腾飞,成为欧洲大陆上不可或缺的强国。
而从当时的形势来看,德国确实有这个机会。原因主要有两点:
法国曾打算给赖账的德国人一点颜色看看,所以1923年,法国出兵占领了德国的鲁尔,结果英美一片哗然,“谴责法国这一行动是军国主义和帝国主义的侵略行径”。
㈢ 战斗结束后,那时候德国经济近乎瘫痪,为何能在短短二十年内实现复兴
二战后,虽然德国变成一片废墟,但是,德国却能够浴火重生、涅槃再生迅速再次成为欧洲一大强国。这其中的原因可太多了,有来自德国内部的因素,也更有德国以外的因素,这些因素合在一起,便促进了德国的迅速恢复。
二战结束后,美国与苏联很快就开始了冷战。当时,世界上的资本主义国家几乎损伤严重,美国为了壮大自己的小队伍,便实施马歇尔计划,这给德国再一次带来了空前的恢复机会。再加上德国进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制度,更是将德国的发展推到更高的层次上。
再到后来,经济全球化的时代来临,德国再一次抓住了发展的大好机遇,不仅与周边打好关系,更是加强与其他地区的国家合作。
就这样,德国在二十年内不仅恢复过来,并且成功变回欧洲一大国。
㈣ 日本和德国是如何只用了二十年时间,从废墟中重生的
二战结束后,作为战败国的日本和德国,也算是过了一段苦日子。国家处于无政府状态,秩序混乱,生产停滞。城市一片废墟,大量的难民流离失所,失业人群大幅增加。曾经衣冠楚楚的白领们,甚至都沦落到在垃圾桶里找面包。他们正在为自己曾经的恶行付出代价。
当然,教育不能不提。在麦克阿瑟的改革下,日本教育模式被全盘美国化,其原本为天皇效忠,服从式的封建教育被废除,取而代之的是以实现自己人生价值为目的自由教育。而且日本还对于教育大力度扶持,从学校的硬件设施,到教学的软件升级。这保证了日本在后来发展过程中的人出储备支撑。
㈤ 德意志第三帝国是怎样重新崛起的
■德国民众的“强国梦”与纳粹政府 从19世纪起,德意志经济社会发展明显落后于英、法等国,这刺激出德国人对国家强大的期盼和“落后就要挨打”的焦虑,由此逐渐形成了德意志必须强大的民族共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按照《凡尔塞和约》的规定,战败的德国被解除了军备,民族屈辱、经济萧条、社会混乱交互作用,让骄傲的德意志民族更加渴望实现“强国梦”。而希特勒的纳粹党,敏感地把握住了这种国民心态,适时提出了“修改《凡尔塞和约》、收回失去的领土,把相信国家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人联想起来,团结整个德意志民族”的宗旨,并允诺要尽快改变战后军工企业停产造成的大量工人失业以及恶性通货膨胀的局面。这在当时的不少德国人看来,简直就是使德国摆脱困境的良方。1928年后的几次选举结果表明,越来越多的德国人把纳粹党视为解决德国社会主要问题、实现德意志民族强盛的希望。纳粹党在1932年的选举中大胜,希特勒由此获得了组阁大权。 取得执政地位后的希特勒和纳粹党,用国家(民族)社会主义将国家再魔法化,第三帝国吞噬了市民社会,实现了国家与社会的合一,在“决断论”基础上建立了一个全权主义的国家。这在当时的德国几乎没有遭遇什么反对。在上上下下充斥着民族主义狂热的时候,通过建立一个强大的现代国家以迅速实现德国的复兴,很轻易地就成为了德国人最大的共识。有了这样的共识,纳粹宣传的所谓“德国民族共同体”的概念一下子就俘获了民众的心,为了国家经济发展、一圆“强国梦”,以牺牲思想自由和个人政治意识为代价也是可以接受的。正因为如此,纳粹的消灭异己思想、反犹太人和反共的罪行,也就容易在复兴民族主义的旗下被德国人容忍。 ■希特勒的“三把火” 希特勒把新官上任“三把火”中的第一把火,烧向了失业现象。上台后的第三天,他就在广播电台发表《告德意志国民书》,声称政府要“拯救德意志的农民,维持给养和生存基础!拯救德意志的工人,向失业展开一场大规模的全面进攻!”在纳粹当局的努力下,到1938年,德国失业率降到了1.3%,而同期美国失业率为1.89%,英国为8.1%,这样对比一下,纳粹党宣传自己“创造了消灭失业的经济奇迹”,还真不全是在自吹自擂。 希特勒上任后的第二把火,烧向了德国几乎陷于停顿的经济状态,宣称要尽快让德国经济发动机高速并持续地运转起来。从1932年到1937年,德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增长了102%,国民收入也增加了一倍。这些实在的数据表明:纳粹当局的确在不长的时间里,创造了德国经济复兴的奇迹。 希特勒对内烧的第三把火,是重建社会保障体系、落实社会福利政策。希特勒上台后大力推选社会保险制度,增加和提高国民的社会福利,在通过“劳动美化活动”来改善工人的劳动条件和劳动环境的同时,还扩大了职工的有薪休假制度。纳粹的属下工会劳动阵线,在疗养胜地鲁根岛等地,修建了一批疗养院和旅馆。仅1937年1年内,全德就约有1000万工人享受到了这项福利。 如果说希特勒上任后对内烧的“三把火”,让除了犹太人之外的大多数普通德国人得到了实惠,因而在政治上支持拥戴纳粹当局的话,希特勒对外也烧的“三把火”迅速崛起成为世界大国。这让德国人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都大大增强,更加坚定地支持希特勒和纳粹党。 希特勒对外烧的第一把火是秘密重整军备。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就使德国的空军力量超过英国,陆军力量也超过法国。 对外希特勒烧的第二把火,是收复失地和和平扩张。根据1919年6月28日签订的凡尔赛和约,战败的德国一共丧失了拥有7325000人口的73485平方公里的国土,莱茵河地区则被“凡尔赛和约”和“洛迦诺公约”明确规定为“非军事地带”。希特勒上台后,经过一番折冲,不仅收回了萨尔地区、派兵占领了莱茵非军事区,而且在1938年3月让奥地利“回归”德国后,又把有350万人口的捷克苏台德地区纳入了德国版图。 希特勒对外烧的第三把火,则是通过举办1936年柏林奥运会,以最隆重的仪式,在德国人面前向全世界宣告了德国的重新崛起。希特勒亲自担任柏林奥委会大会总裁。他下令用16吨铜铸了一座奥林匹克巨钟,建筑了一座高达70米的希特勒钟塔,建了一座能容纳10万人的运动场,建了一个可容纳2万名观众的游泳池,并修建了比美国洛杉矶奥运会更豪华的奥运村,1936年8月1日,在德国柏林举行第11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式上,希特勒宣布开幕。会场上飘扬着纳粹旗帜,德国运动员通过主席台时,行纳粹礼,高呼“万岁———希特勒!”德国第一次通过电视播放了奥运会比赛盛况。在这次奥运会上,德国获金牌33枚、银牌26枚、铜牌30枚,拿了世界第一。通过举办奥运会,希特勒为自己塑造了一个和平英武的政治家形象。 希特勒上任后的内外“三把火”,烧得如此漂亮,表明德国在希特勒独裁之下的确曾经取得了一些卓越成就。德国人当然有理由为身边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成就而自豪。特别是希特勒个人生活方式又如此地简朴,是个素食者,不喝酒、不抽烟更不闹绯闻,让不少德国人感动得简直要用高尚纯洁来形容元首了。至少到1939年,在大多数德国人眼里,希特勒已经是仁慈有为的统治者,甚至可以说是德国的大救星了。 但已被迷惑了的德国人忘了,希特勒虽然不喜欢在个人生活上挥霍纳税人的钱财,但他从来不怕多流纳税人的血。在《我的奋斗》一书,希特勒早就透露过他的长远扩张计划,引导德国走向战争是他必然的选择。而后的事态发展证明,那是一条德国的通往毁灭之路。
㈥ 第一次世界大战使德国损失严重,为什么德国能在一战后快速崛起
世界第一次大战战败后的德国签订了条约,军事上也被限制了发展,但它仍能够只用21年的时间就再次快速崛起,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原因。
第一点就是当时德国的工业比较发达,而且德国本土并没有受到战争迫害。在当时第一次大战之前,德国的工业已经尤为发达,仅次于美国之下。而且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德国的本土地区并不是主要的战争场所,所以很多的工业设备都被完好的保存下来。最重要的是在战争前期德国是优于其他国的,因此他的伤亡也比较少。所以说即使在战败后赔了很多钱,签订了一系列条约,但是德国仍然有东山再起的机会。
除此之外,德国能够快速的恢复还有许多的原因。这其中我认为最基本还是在于德国的底子比较丰厚,作为工业大国的实力仍然存在。
㈦ 发动了两次世界大战的德国,为何总能从战后快速崛起
1.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场不在德国,因此德国的工业基础设施基本保持完好,为其随后的经济复苏提供了坚实的基础。第一次世界大战失败后,尽管德国经济遭受重创,但德国的整体经济结构和活力依然存在,并保留了完整的工业体系和技术人才。因此,经济仍有快速复苏的能力。同时,根据《凡尔赛条约》,虽然德国的军队被严重裁减,但英国和法国等国并不太关心德国秘密发展自己的军队,认为德国只要不大力发展海军,就不会威胁其他国家的安全。
2.德国没有违反凡尔赛条约,军队人数没有超过10万,但这10万人是德国军队的精髓,每个士兵都是按照军官的标准训练的,只要有需要,德国可以将军队人数扩大到100多万。在英国和美国的道斯计划的支持下,德国经济复苏鉴于德国无力偿还战争中的巨额赔款,英美等国于1924年制定了解决赔款的“道斯计划”,试图借此机会利用德国经济的复苏,确保德国支付赔款。
㈧ 联邦德国的经济复兴是怎样的
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战败,无条件投降,不仅使国内经济遭受严重破坏,而且领土被分割,政治上由占领当局主宰一切。1949年,两个德国先后成立,德国历史开始新的一页。曾几何时,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简称联邦德国)的经济竟然复兴。这是战后世界史上引人注目的问题:一个战败了的被分裂的国家,怎样能在短时期重新进入世界经济大国的行列之中。 阐述联邦德国的经济复兴问题,时期起迄众说不一。有的从狭义的纯经济角度论述,一般指所谓“经济奇迹”时期,严格的只定为1948年到1955年,较宽的阐述到1965年,少数迄于1973年。也有人广义地论述联邦德国经济复兴,德国作为战败国如何重新跃入世界强国之林,其通常的下限是到70年代初期。
城市里无数难民像老鼠钻地洞那样住进了地窖和建筑物残骸的空隙处,用砖、木、纸板和金属片等来抵御风雨严寒。60%的居民处于严重饥饿状态,战前通常每天吃3000卡路里热量食物,现在按官方配给每人每天只有1550卡定量,有时甚至连这点食品也得不到保证。1946—1947年严冬,鲁尔区每人每天定量只有六七百卡。人们在饥饿死亡线上挣扎,许许多多儿童得了软骨病。柏林的儿童死亡率高达16%。总之,当时普通德国人最关心的是头上瓦、桌上食、炉中火,他们为寻求工作维持生计而日夜奔波。
㈨ 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失败后,为什么会迅速崛起
在众多原因中,德国自身的主观原因才是根本的原因。德国崛起根本原因还是要从德国自身来分析。德意志民族是一个英勇好战的民族。而德国人又有着较高的劳动素质,可以吃苦耐劳,艰苦奋斗,这在一定程度上大大促进了德国经济的发展和复兴。战争的失败后,无论是对德国还是德国民众都带来了很大的打击,而他们此时因为自己的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是他们变得更加的勤奋。
而且尽管一战德国战败了,但是他拥有着深厚的工业基础和众多高素质的人才。在德国当地的一些工业设施。破坏的程度并不是太大。工业基础和工业设施为人才提供了物质条件。德国的恢复和发展也仅仅只是时间问题而已。
㈩ 华尔街如何把纳粹扶上台,残废德国为什么能够再次崛起
说起德国,可能很多人可能都没搞明白,一战的时候,德国稀里糊涂地参战又稀里糊涂地投降,战后又被英法一通乱折腾,军事能力被废,经济也被打成了狗。
可神奇的是,到了纳粹上台,德国只用了短短十几年就摆脱了《凡尔赛条约》的束缚,不仅恢复了正常国家身份,还一跃成为欧洲首屈一指的经济大国,极度膨胀的小胡子又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大家要知道,纳粹在初级阶段只是一个不入流的小政党,希特勒在德国老百姓眼里就是一个落魄的奥地利行为艺术家。可就是这么一个特殊时期临时拼凑的草台班子,在后来的日子里,居然成了欧洲人的梦魇。
那这里面就有一个问题,残废的德国为什么能崛起?又是谁把纳粹扶上台的呢?
01
1918年,在扛过凡尔登战役之后,德国宣布投降,但德国老百姓非常不服气,因为在他们看来,德军已经成功逼迫俄国人退出战争,并且敌方也没有一个士兵踏上德国的土地,所以大部分的德国人并不觉得自己打输了,而是被国内的“德奸”出卖了。
刁民们想不明白,但也阻止不了德国在一战中损失了总人口的10%,战后还被协约国切割掉1/7的土地。
为了防止德国再次暴走,协约国还严格地限制了德国的军队数量,也就是10万陆军的上限。不过这还没算完,德国还要支付巨额的战争赔款,总金额达到了1320亿金马克,按揭30年,每年20亿。
而新上台的魏玛政府很民主,但啥事也搞不定,因为所有决议都要通过议会的投票,大家想法很难统一,所以也就什么也干不成。魏玛政府欠列强的这一屁股债,目测这辈子也还不完。
但日子还得过。
魏玛政府的税收收入根本付不起赔款金额,于是就只能通过德国中央银行出售债券来弥补差额,即便这样也是吃了上顿没下顿,很快就跟不上还款的节奏了。
1922年,德国政府多次申请延期支付赔款,但法国人不同意,甚至还要暴力逼债。1923年1月,法国联合比利时出兵占领了鲁尔,也就是德国最重要的工业区,法国人说,欠债还钱没啥好商量的,如果没钱就拿“鲁尔”抵债。
在还债问题上,法国是一点商量的余地也没有。
这件事的后果,导致魏玛政府的心态彻底崩了,德国人觉得既然还不上欠款,那就干脆摆烂,协议上不是说要用马克来还债吗?那就印几辆卡车马克给英法直接送过去吧!
于是魏玛政府基本放弃了对马克的治疗,德国的中央银行开始放飞自我,全国300多家造纸厂和20多家印刷厂全天24小时不间断印钞票,马克进入指数级暴跌模式。
德国的通胀在最严重的时候,只能用魔幻来形容,当时德国的物价以百万亿马克为单位,几百万亿在早上还能买个面包,到了晚上也就只能买个渣渣。
魏玛政府所创造出来的人类奇观和蒋委员长、津巴布韦并称 历史 上的三大通货膨胀。
也就是在这样一个史诗级的通胀背景下,德国老百姓生活得异常酸爽,而政府又什么都不做,这就让高举民族主义大旗的纳粹有了发展空间。
此时外部列强的态度也并不一致。
作为百年世仇,法国唯恐德国不乱,所以在赔款问题上咬得很死,一步也不退让;而大英老师玩得是欧陆均衡,所以不想过度折磨德国而让法国坐大;更为关键的一点是,强势崛起的美国,也不希望榨干德国。
当时的美国就跟十年前中国的情况一样,手里拿着大把的资金但是找不到投资的门路。为了花掉手里的现金,美国财团甚至借钱给苏联投资建厂,等苏联人赚到钱后再连本带息还给美国人。所以在美国看来,红色苏联都可以投资,更何况意识形态没太大毛病的德国。
而德国那些年的通货膨胀,主要原因是政府以滥发货币的方式赖账而导致的,不解决债务问题,德国就只能这么通胀下去,其结果就是买不到国际商品,也买不到工业原材料,工厂没办法生产,也就办法换取外汇,这就是个死循环。
02
为了彻底解决这个问题,1923年,金融术士沙赫特临危受命,开始拯救灾难中的德国金融。
沙赫特解决问题的办法也就两招:一是找外国资本融资还钱;二是用土地抵押马克,也就是把泛滥货币放进地产的蓄水池。
大家注意哈,找外国资本贷款并不是什么奇谋,稍微懂点金融知识的人拿脚趾头都能想到,但问题的关键是,你得有上层关系,因为借钱这事不是光靠口才和颜值就能解决的,特别是巨款。
沙赫特就属于这方面的人才,他直接找到了JP摩根,也就是当时美国中央银行的实际主席,并说服美国财团给德国放贷。美国也承诺购买德国生产的产品,德国工厂有了订单,老百姓就能开心地996拿报酬, 社会 也就能恢复稳定。
德国解决了还债问题,同时也从美国获得了大量物资装备和技术扶贫。美元则以赔款方式流入协约国,最后又以战争债务形式流回美国,从而形成了美元的国际流通,美国还可以借机插手欧洲事务,这就是个双赢。
随后,沙赫特用国家银行的黄金储备为基础,发行新马克,并以一比三十亿的比例兑款旧马克,马克汇率和物价这才稳定下来。
所以大家看出来了吧,二战前,美国对待德国的态度,要比其他列强温暖得多,也正是美国的持续送温暖,德国才勉强重启了经济。而且,美国资本主要集中在德国的电力、钢铁、化工等几大基础行业,玩得是卡特尔寡头垄断,也正是这几个寡头为后来小胡子竞选提供了主要资金。
1923年,也就是沙赫特在美国找贷款的那年,小胡子在一个啤酒馆发动了民间暴动,不过很快就被警察扑灭了。这件事后来被纳粹当成立国盛典一样大书特书,但当时就是个笑话,在德国老百姓看来,不过就是一个二逼奥地利下士搞得行为艺术。
由于魏玛政府不得人心,德国法院对希特勒也非常照顾,只以“试图颠覆政权”罪判了他5年,而且9个月后就能保释,甚至都没说刑满释放后驱逐希特勒,这在一定程度给了希特勒继续折腾的勇气和心理暗示。
1924年,希特勒在监狱里练习了9个月的脱口秀,然后就被放了出来,此时他的纳粹小伙伴跑得跑,逃的逃,留下来的人所剩无几,希特勒好不容易又聚拢了几个,但根本没人听他的主张。
原因也非常简单,沙赫特一通操作把国内的经济稳定了下来,老百姓虽然还是不爽,但勉强能有口饭吃,所以也就没人搭理希特勒那么激烈的主张。另外就是希特勒手里没钱,也没办法搞宣发,也就没办法提升知名度。
希特勒的纳粹还没正式营业,就陷入了低谷,如果按照这个剧本往下演,希特勒充其量也就是德国某个时期的精神小伙,想法激进,行为奇特,情绪激动的时候也只能用灵魂去考问这个世界,最后过完自己平淡的一生。
就在希特勒陷入绝望的时候,美国那边送来了助攻。
03
1929年美国爆发了史诗级的经济危机,并且很快就扩散到了全世界,德国的经济是靠华尔街大佬扶持起来的,所以受到的伤害最大。
由于美国是德国产品的主要进口国,美国经济大萧条,德国的产品也就卖不出去,几乎一夜间,德国的工厂大量倒闭,近500万工人下岗待业,老百姓天天上街喊口号。实体资本能跑得也全跑了,国内丧到了一种近乎绝望的状态。
德国就这样毫无征兆地乱了起来,希特勒也终于迎来了事业的风口。
在希特勒看来,混乱就是最好的阶梯,于是纳粹党开始到处搞串联,为了争取工人阶级的选票,纳粹还把自己的全称“国家 社会 主义德国工人党”印在了大小海报上,虽然后来纳粹干的事和工人没有半毛钱关系,但在当时的确骗来了不少选票。
但这还远远不够,因为搞竞选是个烧钱的过程,不光发传单、印小册子花钱,就是组织几百辆大卡车跑到全国循环播放大喇叭也是笔不小的支出,而且拉拢工人不光需要精神抚慰,关键还要物质激励,这都需要庞大的资金做支持。
问题是这笔钱从哪儿出呢?
希特勒立刻想到了那些垄断行业的寡头们。
大家别看希特勒在演讲的时候跟个精神病一样亢奋,但私底下这哥们态度温和、工作勤奋,不仅善待小动物还是个着名的素食主义者,更重要的一点是,希特勒的心思细腻,对人的心理需求有非常深刻的研究。
他利用自己的人脉关系找到了法本化学的大佬,具体操作流程不详,但法本公司拿出了巨资支持希特勒竞选,据估计,在希特勒竞选过程中,有接近一半的经费就来自法本公司,这就是个天文数字。
作为回报,希特勒向法本公司承诺,将来如果自己上台,会通过法律禁止工人罢工,同时还承诺会给到法本公司大量的国家订单。
二战期间,就是这家德国化工巨头研制了其克隆——B,帮助纳粹毒杀了100多万犹太人,法本公司还自己搞了个集中营,让犹太人和战俘充当免费劳动力,和纳粹基本一个德行。
二战结束后,所有和纳粹有关的企业被清算,但法本有美国资本的背景,只是被拆分了三家公司,分别是巴斯夫、拜耳和赫斯特,如今都是世界知名的化工巨头。
搞定了最大的法本化学公司,后面的事情就顺利多了。
希特勒对付资本家们的办法就是连哄带吓,如果企业不拿钱支持,那就等着纳粹上台后被清算。
一套手法操作下来,那些曾经极其鄙视希特勒的资本家们,在看到纳粹上台的迹象时,马上换了副面孔倒贴了过来,其中大部分人还成了希特勒的铁粉。
大家要知道,当时德国的工业和金融业背后都有华尔街的影子,他们押注希特勒,也代表了美国华尔街的态度,虽然这些企业在战后都被形式清算了一下,但没有伤及根本,随后换个马甲继续混得风生水起。
在希特勒的精细操作下,纳粹党很快搞定了一票工业和金融巨头。
在1930年的议会选举中,纳粹党得到了18.3%的选票,仅次于德国第一大党 社会 民主党的24.5%。1932年,德国再次举行议会选举,纳粹党一下拿到了37.2%的选票和230个议会席位,直接升至德国第一大党。同年第二次议会选举,纳粹党的得票率为33.09%,虽然略有下降,但仍排第一。
纳粹党的快速崛起,除了经济危机,人心不稳外,华尔街资本也在其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希特勒的上台,更像是生物系统紊乱时出现的超级变异体,他最擅长的就是用狠话刺激听众的肾上腺素,抛出一个宏大的承诺,把自己包装成一个为理想而战的民族战士,这个方法虽然土,但在特殊年代却屡试不爽。
至此,希特勒带领的纳粹党站在了 历史 舞台的正中央,他在拿下工人阶级、德国工业及金融巨头后,又获得了军方的支持,剩下的就是找个借口获得整个国家的执政权,开启第三帝国的新征程,而人类也将迎来一段至暗时刻。
此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