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德国职业教育的体系结构
根据2005 年4 月1 日颁布并生效的新《联邦职业教育法》, 职业教育包括职业准备教育、职业教育、职业进修教育以及职业改行教育。①职业准备教育的目标, 是通过传授获取职业行动能力的基础内容, 从而具备接受国家认可的教育职业的职业教育的资格。②职业教育旨在针对不断变化的劳动环境、通过规范的教育过程传授从事合格的职业活动必需的职业技能、知识和能力( 职业行动能力) , 并获得必要的职业经验。③职业进修教育应提供保持、适应或扩展职业行动能力及职业升迁的可能性。④职业改行教育应传授从事另一种职业的能力。
德国《联邦职业教育法》仅规范相当于高中阶段的“双元制”职业教育的企业部分。
从层次上看, 德国职业教育以中等职业教育为主, 16~19 岁年龄组的青年接受职业教育者超过70%, 但20 世纪70 年代以来“双元制”职业教育逐渐向高等教育延伸, 出现了采用“双元制”模式的“职业学院”及部分“专科大学”, 可纳入高等职业教育范畴。
从内容上看, 德国职业教育既包括职前的职业教育( 职业教育的预备教育、职业教育) , 又包括职后的职业教育( 职业进修教育、职业改行教育) 。
㈡ 简述德国职业教育的课程改革
(一)启动“职业教育创新循环行动”
“职业教育创新循环行动”(Innovation Circle on Continuing Ecation and Training)的主要目标是:在职业教育与培训机构中促进自我组织学习和合作学习,加强教师的能力培训,提高学习领域课程的实施效果。如图1所示,这一改革的基本观点和思路是:在今天的职业生涯中,个人能力如交流技能等同职业能力一样重要;自我组织学习和合作学习是培养个人能力的基础;职业教育学生必须能够以目标导向和独立的方式承担任务、解决问题;职业学校必须形成一种新的学习文化,加强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和责任感;由于改变学习文化具有较大的难度,必须从培训的开始就尽量实现这一目标;为实施能力导向的培训课程及较好地处理学习领域,教师必须以一种开放的思维接受继续培训,积极改变他们的教学方法。
(二)更加重视培养学生的跨专业能力
德国联邦职业教育与培训研究所通过对300个企业1999年和2005年对员工职业能力要素要求的比较调查结果表明,在学习领域课程的三种基本能力结构中,企业对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的要求都出现了提高的趋势,而对专业能力的要求却有所下降。据此,联邦职业教育与培训研究所提出,在职业教育课程内容上要进一步突出对学生未来可持续发展的“软能力”的培养。
(三)加快职业教育专业和课程内容的更新
为及时应对经济、社会、科技诸方面的发展及劳动组织形式变化对职业教育的影响,德国联邦职业教育与培训研究所在1996年至2009年间,与德国经济领域的行会、协会合作,共同对高中阶段职业教育所开设的350个专业目录进行修订,增设新专业82个,修订专业219个。对专业目录的修订周期,也由原来5年修订一次改为1年修订一次,同时加强对相关课程内容的及时更新与现代化,增强培训的有效性和灵活性。例如,德国联邦职业教育与培训研究所宣布,从2009年8月1日起开始更新采矿技师、工业电工、消防队员、摄影师、陶艺师等行业的培训内容。
㈢ 什么是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
双元制职业教育是一种由企业和非全日制职业学校合作进行职业教育的模式,它是一种教育制度。
㈣ 德国双轨制是什么
德国职业教育系列之一 | 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及开展职业教育的学校类型
来源:德国手工业行会HWK职教平台
提到德国职业教育许多人就会讲起“双元制”,但事实上,“双元制”并不是德国职业教育的全部:据统计,2017年,全德国接受“双元制”职业教育的学生数为490,267人,而接受所谓全日制职业学校教育的学生也有225,590人之多。
“双元制”的“双元”,主要意思是指学习者学习发生在企业和学校两个场所;同时,学习者既是学校的学生,也是受雇于企业的员工,他们与企业签订由行业协会提供的教育合同,并在行业协会进行登记,可以选择“培训职业”(training occupations)进行学习。
“双元制”在德国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它根植于德国社会,德国社会各界的强烈责任感彰显出“双元制”的重要特色。从“双元制”产生的过程看,随着技术的发展,当时手工作坊的企业主主动找到政府,要求政府举办学校,教授给学生知识以提高其产品质量。开始的时候只有手工业相关从业者在“双元制”培养模式中,后来工业、经贸类专业也加入了进来。另一方面,有些职业的培养是不适合在“双元制”中培养的,比如健康护理、服务类的相关职业。目前,德国的328种“培训职业”中,已分别列出了其职业资格的培养是否属于“双元制”。
根据职业的不同,“双元制”的培训时间在2年至3年半之间。培训也可以在非全日制的基础上完成,除了必须完成强制性全日制教育的证明外,在参加双元培训之前,不再需要其他的学习要求。学徒从雇主那里得到培训津贴,也就是说,他们在学徒期间是有报酬的。学徒学习结束要参加行业协会的考试,获取相关证书,用以证明他具备了国家承认的职业的从业能力。
德国开展职业教育的学校类型
德国开展职业教育的学校一般叫“XXX职业学校中心”,其下设有若干种“学校”,这种“学校”有点类似于我国职业学校中不同类型的班级。具体而言,“职业学校中心”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学校”。
第一,职业学校。专门与企业合作进行“双元制”人才培养,考取行业协会(IHK或HWK)的职业资格证书。
第二,职业专业学校。这种学校专门做不适合进行“双元制”人才培养的专业。当然,职业专业学校的学生也需要到企业去实习,但他们去企业的时间较短,身份只是学校的学生。此外,在特殊情况下,如果遇到经济危机或相关企业经营状况不佳,企业不愿意开展“双元制”合作,就会启动“职业专业学校”代替“职业学校”的“双元制”进行人才培养,这体现出公办教育的公益属性。职业专业学校的学生毕业考取国家职业资格证书。需要注意的是,德国的开展职业教育的学校是不颁发毕业文凭的,只能考取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
第三,职业文理中学。职业文理中学为在职业教育轨道学习的学生提供了升入普通高等教育的通道和机会。职业文理中学毕业的学生升入普通高等教育受到大学的欢迎,他们已有专业背景。
第四,专业高等学校。学生毕业时(11-12年级)如果想要继续深造,想做工程师,要继续在学校学习1-2年,以报考应用科技大学,以便获取本科或更高的文凭。
第五,专业学校。学生毕业参加工作1-2年,根据企业或个人发展需要,到专业学校脱产学习2年,获得对应本科学历证书(相当于本科毕业),以后可以做培训师。这类学校是收费的,由企业或个人负担。
第六,职业教育基础年。“职业教育基础年”和第七种“职业教育准备年”这两类可以看作是职业教育的过渡体系。学生想接受某企业的“双元制”教育,但如果企业当年没有空缺,学生可以进入“职业学校”学习一年,等第二年企业“双元制”教育有了位置再接受“双元制”教育,这一年的学习企业是认可的,“双元制”学习时可以减少一年时间。或者,学生不太确定自己对某一职业的某个方向是不是喜欢或适合,他也可以进入“职业教育基础年”学习一年,然后再确定方向。还有一种可能是,有学习障碍的学生,企业不愿意接受,那么他可以在“职业教育基础年”学习一年,打打基础,这个经费由政府支出。
第七,职业教育准备年。学生中学毕业后,如果成绩不好,必须进入“职业教育准备年”学习一种简单职业才能到社会上去或接受常规职业教育,具有义务教育(强迫教育)性质。
需要说明的是,德国没有“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的层次之分,职业教育只面向职业资格进行培养(与精益生产和管理理念一致),只有入学时对中学毕业年级的要求。德国把我们国内所谓“本科层次的职业教育”划为高等教育体系之内,其高等教育包括:研究型大学(主要培养硕士、博士,本科生较少)、应用科技大学(主要提供本科和硕士层次,培养创新型工程师)以及职业学院(本科层次,主要培养现场工程师)。
㈤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和中国职业教育的区别及启示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和中国职业教育的区别及启示
青岛远洋船员职业学院王强
一、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主要组成及特征
双元制是源于德国的一种职业培训模式,
所谓双元,
是指职业培训要求参加培训的人员
必须经过两个场所的培训,一元是指职业学校,其主要职能是传授与职业有关的专业知识;
另一元是企业或公共事业单位等校外实训场所,
其主要职能是让学生在企业里接受职业技能
方面的专业培训。
(
1
)接受双元制职业教育的对象具有双重身份德国接受双元制职业教育的对象具有双
重身份,
即培训企业的学徒和职业学校的学生。
适龄青年如果想要接受双元制职业教育,
首
先必须寻找愿意提供职业培训的培训企业,
获得具体的职业培训位置,
并同培训企业签订职
业培训合同,
这时适龄青年的身份为企业的学徒。
适龄青年获得具体的职业培训位置,
成为
企业的学徒后,
才能寻找对口的职业学校,
在职业学校入学就读后,
就成为职业学校的学生。
这同时意味着接受双元制职业教育的对象拥有双重的权利和义务。
(
2
)双元制职业教育的师资由两部分人员担任在企业实施实践培训,向学徒传授实用
知识和职业技能的师资称为实训教师或企业培训指导人员;
在职业学校实施理论教学,
向学
生传授专业理论和普通文化知识的师资称为理论教师或职业学校教师。
(
3
)实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教学原则由两部分组成双元制的职业教育制度,决定了德
国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结构由两部分组成:
一是培训章程
(也称培训条例)
;
二是教学计划。
企业的实践培训依据培训章程来实施,
职业学校的理论教学遵照教学计划来进行。
培训章程
是对德国职业培训工作具有约束力的法律文件,
在德国职业教育中起着统一定向和规范指导
的作用。
每个职业均有相应的培训章程培训,
也就是说德国国家承认的
376
个职业均有各自
的培训条例。
(
4
)
双元制职业教育由两类机构主管企业的实践培训由联邦政府主管部门负责,
受
《职
业教育法》
的约束,
由联邦统一的私法规定,
培训企业主与企业学徒之间的培训关系由职业
培训合同进行调整;
职业学校的组织、管理则由各州负责,其法律基础是各州的《学校法》
、
《学校义务教育法》等,由各州的公法规定。
(
5
)职业教育经费来源于两个渠道德国企业及跨企业职业培训的费用大部分由企业承
担,职业学校的费用则由国家及各级政府负担。
(
6
)双元制职业教育以企业实践培训为主双元制职业教育以企业的实践培训为主,职
业学校的理论教学为辅。
在双元制职业教育形式中职业学校居从属地位,
这种从属地位表现
在:①学生入学前,
先要找到培训企业,
获得职业培训位置,
并同企业签订职业培训合同成
为企业的学徒,然后才能寻找对口的职业学校。②职业学校开设普通文化课和专业理论课,
专业理论课是重点,
为企业的技能培训提供理论基础,
占总课时的
60%
。
③学制一般为三年,
学生每周
3.5
~
4
天在企业接受技能培训,
1
~
1.5
天在职业学校上课,共
12
课时。④在双元
制中,
企业培训指导多于职业学校教师。
据统计,
1984
年德国职业学校教师有
170
,
200
名,
而企业培训指导为
479
,
182
名,占职教师资总数的
73.8%
。⑤学生结业时不进行毕业考试
即可获取职业学校毕业证书,
但必须参加由企业联合会举办的企业技能训练的结业考试,
考
试内容包括企业职业培训章程所规定的技能和知识及职业学校开设的有关学科。
毕业生只有
同时持有企业职业培训的结业证书和职业学校的毕业证书,
方可升入高一级职业技术学校—
—专科学校。
二、中国职业教学体系的特征
当前中国职业教育仍然是整个教育体系中的薄弱环节,
职业教育面临诸多困难和问题集
中在五对矛盾关系上:
㈥ 德国的“二元制”教育是怎样的
“二元制”在德国普遍被称为“双元制”。“双元制”职业教育是指青少年既在企业里接受职业技能和与之相关的专业知识培训,又在职业学校里接受职业专业理论和普通文化知识教育,这是一种企业与学校配合,实践与理论密切联系的职业教育制度,目的是培训具有较高职业素质的专业技术工人。它最主要的特点是企业承担了其中大部分的经费和主要责任。接受“双元制”职业教育的学生在企业接受培训的时间要双倍甚至更多于在职业学校学习的时间。企业是实施职业教育最重要的场所,学生们在企业里的身份是学徒。
职业学校是“双元制”职业教育的另一元。在德国,由于实施十二年义务教育,所以德国联邦政府规定,自6岁起,已经接受了9年义务教育的青少年,如不继续上高一级的中学, 则必须在年满18岁之前接受3年左右职业义务教育,即上职业学校。职业学校的数量在全德国各州职业类学校中列第一位。
职业学校在企业培训的同时传授给年青人从事职业活动的理论知识,并且帮助他们继续进入全面发展。“双元制”职业教育也可以说是纯粹意义上学徒教育和职业生涯之间的一个重要的联系环节,它避免了毫无经验走上就业岗位所产生的问题,对年青人和企业来说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多年来,接受学徒培训的企业一直占全德国企业总数的20%左右,1990年的统计数据是513000家企业。企业培训的资格认定由行业协会负责,行业协会专设有企业培训咨询部,当企业提出进行职业培训申请后,咨询部的企业培训咨询人员需要对企业进行面访,就有关问题与企业负责人进行讨论。如企业完全符合规定,则由行业协会发给培训准许通知,经审定不符合规定的企业,不得擅自招收学徒。在众多的培训企业中,由于生产规模不同,培训方面有较大差异。像奥迪公司这样的大型工业企业一般有培训中心,实训车间。在企业培训中开设与培训职业相关的理论课,是对在实训车间通过实际操作所学的知识技能的补充和提高,同实践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培训企业不仅有向学徒们传授职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义务,还负有教育义务和照料义务,即关怀学徒的身心健康,培养学徒诚实、勤奋、守纪律以及主动性、责任感和创造性等等。支付学徒培训津贴,并定期让年青人接受健康检查。
㈦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属于什么教育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一元’指的是在学校中的教育,另‘一元’指的是在企业中的实践。学校的理论教学只占双元制教育的1/3份额,其他2/3时间都是在企业的实践教育。
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具有许多鲜明的个性特点。
1.双元特征明显。主要包括学校和企业的两种培训机构,学生具有学生和学徒的两种身份,专业理论教学和技能培训的两种内容,理论授课和实训授课的两类教师,理论和实训的两种教材,学业证书和技术证书的两类证书等。
2.同生产实际紧密结合。双元制教育形式下的学生1/2以上时间在企业,内容是完全按照企业生产要求进行实际操作技能培训,也是学徒工进行的生产性劳动。基础培训、专业培训和专长培训始终都是围绕职业实践活动由泛到精、由浅入深而开展的,目的性、实用性极强。
3.企业参与广泛。企业接受双元制学生是积极主动的,不是被动的。大多企业都拥有自己的培训基地和培训师,没有独立能力进行单独培训的中小企业,也可通过各种合作开展代培而达到目的。
4.“立交桥”的互通机制。在一般中学的基础教育结束后的每一个阶段,学生既可以接受双元制职业教育,也可以经过文化补课进入高等院校学习,这种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之间搭起的桥梁,更容易使学生根据自己的潜能作出职业选择。
5.培训与考核相分离的办法。学生业绩考核由企业和学校组织结业考试,使证书更具有权威和公正性。
德国双元制教育在德国深得学生和就业单位的认可,其生源质量不仅堪与综合性大学相媲美,就业率甚至还优于综合性大学。如果你想申请去德国双元制大学就读,可以咨询湖南出国工作网。
㈧ 德国职业教育的改革创新
创立生成性教育过程与工作过程定向的“职业科学”学说; 确立不同于资格概念的能力概念, 对能力本位有全新的阐述; 开发以“学习领域”形式的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 实施“为了行动而学习、通过行动来学习”的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等。
4.建立职业资格早期辨识系统
由联邦职业教育研究所牵头, 吸收2 000 个代表性企业对职业和职业资格的产生、发展、消亡进行分析, 发布相关信息, 为目标明确的职业教育“专业”调整提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