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德国人怎样倒垃圾
我在德国留学,攻读的是环境工程硕士,课余时间要到垃圾回收公司打工,所以切身感受到德国人对于环境保护的重视。德国的垃圾回收利用率居欧洲第一,垃圾分类系统也非常复杂。生活垃圾可以分成五个大类:有机垃圾、可回收包装、纸、玻璃制品及电池。不同的垃圾由不同的垃圾箱收集,并且为了便于收集,垃圾箱往往放在不同的地方。垃圾箱很少有敞口式的,基本都是滑盖式设计。倒垃圾的时候要用力把盖子推开,松手后盖子自动回到原位。这样设计有两个好处:一是可防止雨水落入箱中,把垃圾箱变成水箱;二是可以减少臭味的散发。街道的垃圾桶上罩着塑料袋,一般分黄色和蓝色。前者收集纸包装等可回收的垃圾,后者则容纳果皮等生活垃圾。对有机垃圾(食物等),德国通常进行焚烧或深埋处理,但从2005年起欧盟开始禁止填埋有机垃圾。焚烧不仅污染小,而且热量可以发电或供热。在有机垃圾箱的旁边通常会有绿色的箱子,那是丢纸的地方,不需要的废纸、报纸、杂志、书籍等都丢在那里。不过需要注意的是,纸盒、纸箱不能丢进去,因为它们属于可回收包装,应丢到专门的黄色塑料袋里。这种印有醒目的可回收标志的塑料袋,可以从就近的邮局及超市免费拿到。其他的可回收包装,如罐头盒、塑料盒等等,不论其材质,只要印有可回收标志都可以放到此袋中。绝大多数德国民众对德国繁杂的垃圾分类都持支持态度。我有位朋友在德累斯顿大学读书,他说,刚到德国的时候住在学生公寓里,由于在国内没有这个习惯,把垃圾混在一块倒出去了。有一天,他看见宿舍管理员戴着手套把他丢弃的垃圾袋打开,重新分类,这让他非常震惊,也非常羞愧。不遵守这些规则,麻烦就会找上门。有一回,我在一家垃圾回收公司打工,跟着同事到了一个小区。一位德国同事打开表示可回收的黄色塑料袋,发现里面有一大团发霉的面粉。因为面粉太重,撑破塑料袋,撒了一地。按规定,面粉应装在蓝色袋中。很快,工作人员将一张警告单贴在小区门口,大意是:你们小区有人乱倒垃圾,犯了错误,现在发出第一次警告,如果再犯第二次,我们不会再来。听德国人说,一旦出现第二次,垃圾回收公司就会“罢工”惩罚整个小区,小区管理人员要花费很多精力协调,所以大家都格外小心。德国清洁工人的工资一般以小时计算,纳税后一个月有3000多欧元,不比办公室白领低。(《知识窗》)
B. 用空瓶赚120万欧元!德国环保措施如何变为敛财工具的
动用一些小聪明,钻空子。
这样的赚钱方式应该是非常令人羡慕了,虽然肯定他们不是为了赚钱主要目的。肯定主要的目的是为了环保来的。所以不能扭曲了这个措施本来的目的是真的。
所以可以看到,虽然这样的方法可能很聪明,可是聪明用错了地方,本来这个措施是为了更加环保的一个非常好的措施,这样的话就变了味道,不利于这个措施长久持续的发展下去。
C. 德国是怎样垃圾分类的
德国的垃圾分类包括:
生活垃圾:
1、黄色回收箱(桶、袋)
黄桶和黄袋专门收集带有绿点标志的轻型包装。
回收包括: 例如:空饮料罐、塑料包装或者利乐砖饮料包装等。
2、蓝色废纸回收箱
废纸和废纸板被收集到小型或大型的蓝色废纸桶中。
回收包括:报纸、杂志、产品广告宣传单、书籍以及纸质包装或纸板盒。
3、玻璃制品回收箱
废玻璃通过玻璃回收箱进行回收。有白色玻璃、绿色玻璃和棕色玻璃之分。
注意事项:
第一、请勿将多用途包装瓶即带有押金的包装瓶丢入回收桶中。
第二、玻璃瓶在丢弃前要去除瓶盖,因为瓶盖属于黄桶废弃物。
含有押金的瓶子及可循环使用瓶
可循环使用瓶均以这一标识标注。包装瓶带有押金,所以也称为押金瓶。例如啤酒瓶,虽然为玻璃瓶身,但属于押金瓶,所以不应丢入玻璃回收箱内。
4、棕色垃圾桶
这种棕色垃圾桶仅回收有机的、可制成堆肥的垃圾。
包括:剩饭菜、蔬果皮、鸡蛋或干果壳、咖啡滤纸、茶叶袋。花园废弃物例如树叶和剪下的草坪。
5、黑色的残余垃圾桶
专门回收杂类垃圾,即所有既不包含有害物质,又不包含可重复利用成分的垃圾。
包括:烟灰、吸尘袋、烟蒂、橡胶废料、妇女卫生用品、纸尿布、皮革和人造皮革。
6、有害物质的垃圾:
专门小箱子另行回收。例如废旧电池和蓄电池。回收箱在商店或超市可免费获得,可以装满后再交回商店或超市,以便对其进行专业报废处理。
D. 一年,人类乱扔垃圾会浪费多少资源
全球一年产生垃圾大约100亿吨。世界上产生垃圾最多的国家是美国、德国和日本。在亚洲,日本称的上是“垃圾王国”,每年的垃圾总量3亿多吨,人均数超过美国,其他国家的垃圾数量也与日俱增。
E. 德国人是如何处理垃圾的
德国自1991年起建立家庭废弃物回收制度以来,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公司在其产品消费完毕后收回外包装等举措在德国已深入人心,回收已经成了德国人的生活习惯。
德国人去买东西一般会自备布制购物袋,他们家里一般会放置数个不同垃圾箱,平常将垃圾分成可回收塑料、玻璃、纸张等各种类别。德国主要的生活垃圾回收公司绿点公司的海克·席夫勒说,对德国人来说,垃圾分类已经变得“像刷牙一样平常”。
德国人认为回收对环境保护很关键,并认为德国在这方面遥遥领先于其他国家。他们通过垃圾分类“正在日常生活中为环境保护做一些具体的事”。
(5)德国扔垃圾一年多少钱扩展阅读:
垃圾分类从鼓励到强制 重拳出击“中国式”垃圾处理
国务院办公厅于2017年发布关于转发国家发改委、住建部《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的通知,要求46个城市先行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2020年底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35%以上。
《方案》提出,到2020年底前,一些重点城市的城区范围内先行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这些城市一是直辖市、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这意味着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及大连、青岛和深圳等都在其中;二是住建部等确定的第一批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城市,包括河北邯郸、江苏苏州、山东泰安、湖北宜昌等。
46城市的党政机关,学校、科研、文化、出版、广播电视等事业单位,协会、学会、联合会等社团组织,车站、机场、码头、体育场馆、演出场馆等公共场所管理单位及宾馆、饭店、购物中心、超市、农贸市场、商铺、商用写字楼等企业负责对其产生的生活垃圾进行“强制”分类。
F. 中国拒绝洋垃圾,德国每年100多万吨的垃圾怎么办
丢到非洲去呗。它们难受是因为本来中国接受洋垃圾,居然还是我们给钱的,现在它们要处理垃圾要自己掏钱了。
G. 世界上哪个国家的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程度最高,为什么
从人口和面积上来看,德国着实不能被称为一个大国,但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垃圾制造”大国。在欧洲,德国人口仅次于俄罗斯位列第二,每年每个德国人制造约617公斤生活垃圾,远远高于欧盟人均水平(481公斤)。这么多的垃圾,依靠传统的焚烧或者填埋手段进行处理,显然不适合德国这样一个人口稠密、国土较小的的高度工业化国家。为此,德国建立了全世界最成功的垃圾分类回收体系。在德国,垃圾处理行业每年收益约为500亿欧元(约合4039亿元人民币),解决就业岗位24万个,该行业已成为德国重要的经济和就业领域!
德国垃圾回收成绩
在2013年时就实现
生活垃圾回收率83%
生活垃圾被循环利用率65%
通过焚烧回收能源18%
近年来保持
生活垃圾循坏利用率65%
拥有全球最高的废物回收利用率,节省了大量的的原料和能源,展示了废物回收利用产业对可持续经济发展的贡献。
德国环保法律法规多达8000余部
如今德国在垃圾分类回收方面的快速进步,首先归功于其完善的立法。据不完全统计,德国联邦和各州目前有关环保的法律、法规达8000多部,是世界上拥有最完备、最详细的环境保护体系的国家。这些法律均是德国各级政府为适应不同时期生活垃圾的性质和时代要求所制定的。
回顾德国的垃圾分类回收历史,要追溯到1907年的德意志帝国。
早在111年前,德国就开始实施城市垃圾分类收集。有意思的是,1961年,联邦德国和民主德国分别产生了比较正规的垃圾分类系统和成熟的法案,当年高度对立的东西德就此问题达成了空前的默契。
尽管,德国的垃圾分类回收有着悠久的历史,但是在战后的实践过程中,效果并不明显。在上世纪70年代,德国的垃圾回收管理混乱,无论是回收端还是处理端,都没有办法实现真正的垃圾分类处理再利用。推动当时垃圾分类的大背景是环保主义在西方国家兴起,为了保护环境,从而制定了相关法律和配套措施。
在汗牛充栋的涉及垃圾处理和环境保护的法律中,对德国垃圾回收体系建设起到决定作用的有以下几部:
1972年,联邦德国政府颁布了《废弃物处理法》,推动垃圾从无序堆放逐渐走向集中处理;
1986年,修改了《废弃物处理法》,改名为《废弃物避免及处理法》,引入了减少产生垃圾量的理念;
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统一后的德国实施了《物质封闭循环与废弃物管理法》,规定除了已经实现的金属、纺织物及纸制品的回收外,其他可循环使用的材料也必须在进行分类收集后重新进入经济循环;随后,德国政府出台了《废物管理法案》和《包装条例》,从而建立了双轨收集制度,用于对居民丢弃的产品包装进行分类收集、回收和处置;
2005年,德国开始执行比欧盟《填埋法案》更为严格的法规,规定未经处理的生活垃圾和工业垃圾不得进行填埋处置,废物在填埋前必须在处理厂中接受处理,从而避免填埋后在微生物的作用下产生甲烷,此后,德国的垃圾填埋数量出现大幅度下降。
设备产业助力垃圾分类
对垃圾进行有效的分类回收和处理利用,光依靠一套完整的法律是不够的,还需要一整套的配套设施。而这些配套设施归根结底只有一个目的,就是能够帮助普通民众在日常生活中能够实现垃圾分类。
由于德国是联邦制国家,各州对于垃圾的分类有着细微的差别,总的来看,德国的垃圾可以分为五类,分别是:有机垃圾、轻型包装、纸制品、玻璃制品以及其他生活垃圾等,每一种垃圾都有一种代表颜色。在德国所有的住宅小区或者住宅楼中,都配有基础的三种垃圾箱,分别回收有机垃圾、轻型包装和纸制品。所有的居民都会在家中对这三种垃圾进行分类,然后分别投入对应的垃圾箱。
而在每个街区,都会有专门用以回收玻璃制品的垃圾箱,往往有绿色、棕色和白色三个颜色,用以回收三种对应颜色的玻璃瓶。至于类似于装修材料之类的其他生活垃圾,则往往需要自行丢弃到指定处理地点,或者支付一定的费用,请垃圾处理公司上门回收。而在德国所有公共场合,也都设置有分类垃圾箱,方便行人在丢弃垃圾时直接实现分类丢弃。
建立完整的垃圾处理产业体系
梳理垃圾回收的整个链条,最关键的毫无疑问是一头一尾——如何让民众自觉进行垃圾分类,分类回收的垃圾如何进行处理再利用。而德国正是牢牢地抓住了这两头,才实现了在垃圾分类回收领域绝对的领先地位。
在德国的幼儿园,小朋友就被教育要对垃圾进行分类丢弃。而到了小学,学校往往会系统性地教导学生垃圾分类对于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进行科学的垃圾分类。正是这种从小的教育培训,使得德国民众建立起“垃圾分类回收”的集体意识。在现实生活中,如果有人没按照分类丢弃垃圾,往往会遭到他人的批评。
记者当年刚到德国读书租房时,第一件事情就是被房管员教导如何使用厨房的分类垃圾箱进行垃圾分类丢弃。
除此之外,德国各州政府还会时不时印发关于垃圾分类知识的小册子,分发给居民,进一步加强民众科学垃圾分类的意识和能力。
德国垃圾分类回收
德国的垃圾分类很详细,日常生活中的垃圾大致可以分为六类:有机垃圾、轻型包装、纸类、有毒废物、废旧玻璃和其他垃圾。有的类别还可以细分,比如玻璃可分为白色、绿色和棕色玻璃三种。电池、大体积物品等则需要扔在指定的位置。
人人参与垃圾分类能够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不仅降低了垃圾处理的总量和成本,而且也减轻了垃圾处理的难度。
经过住户初始分类的废纸、塑料和玻璃类的垃圾,会被相应的回收企业免费运走,进行专业的回收再利用。
而在垃圾的回收处理方面,德国引入了经济杠杆,建立起了完整的垃圾处理产业体系,整个行业从业人员超过25万,涵盖工程师、工人、公务员等不同职业,每年的营业额高达500亿欧元,约占全国经济产出的1.5%。前不久,记者采访了位于柏林市中心波茨坦广场地下的欧绿保物流与垃圾回收场,参观这个处在地下15米处的垃圾处理“枢纽站”。在总面积5000平方米的地下工作大厅,配送车络绎不绝,垃圾处理有条不紊。
波茨坦广场是柏林着名的商业区,饭店商铺林立,这些饭店每天产生大量有机垃圾,但在这个垃圾场却几乎闻不到异味。原来该垃圾处理厂利用先进的处理技术,将厨余垃圾脱水、脱脂并切碎,经过处理后的油脂被当作燃料使用,而垃圾残渣则送往沼气池变成热能。至于商铺产生的大量包装材料,也被收集之后送往郊区的垃圾处理厂进行分类处理再利用。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德国在回收塑料瓶方面的经验。为了提高对塑料瓶回收率,德国企业对塑料瓶收取高昂的押金,购买一瓶售价0.5欧元的矿泉水,往往要额外支付0.25欧元的塑料瓶押金。而在每家超市都设有塑料瓶回收机,只要把喝空的饮料瓶扔进机器,就能退回先前支付的押金。因此,在德国超市里,经常可以看到人们排队用积攒下来的塑料瓶换回押金。
电子垃圾处理
据德国专家估计,现代电子产品有1000种以上,德国每年大约产生180万吨电子垃圾。为了减少电子垃圾,避免有价值的原材料浪费,降低环境负担,德国政府2005年8月通过了《电子和电器法》。
《电子和电器法》规定,家庭的老旧电器应集中回收,废旧电器的生产商或进口商负有回收义务。该法还规定,旧电池和旧电器必须分开处理。
生活垃圾焚烧
自2005年6月起,德国规定只有经过无害化处理后的垃圾才能进行填埋处理,以避免对填埋体周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从此,德国的生活垃圾基本实现“零填埋”。而对于实在无法回收的垃圾,焚烧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焚烧已成为德国垃圾处理的“支柱”。垃圾焚烧可用于产电、产热、产蒸汽,焚烧后的灰渣部分可被加工成修路材料等。垃圾焚烧厂不仅从垃圾处理中获得利润,还可凭借供电、供能等增收,也无需缴纳二氧化碳税。目前,德国已有68个垃圾焚烧厂,还将新建100个。德国每年产生生活垃圾约1400万吨。
H. 求够关于德国环境方面的资料!~
在德国的市政建设中,环境保护被列为重中之重。为了尽快造就城市高标准的生态环境,德国在旧废料场的清理、垃圾处理以及扩建和新建净化设备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投资。环保已成为人们的习惯,并且融入了日常生活。
漫步大街小巷,花花绿绿的垃圾桶映入眼帘。每户德国居民的住宅前面一般都有黄、蓝、黑、绿4只色彩鲜明的垃圾桶,上面贴有简明易懂的垃圾分类图案。其中“黄桶”专门用来装废弃金属、商品包装盒和塑料,“蓝桶”“吞食”废纸,“黑桶”装普通垃圾,“绿桶”则收集从普通垃圾中新分类出来的茶叶、蛋皮和残羹剩饭等生态垃圾。至于废旧的破玻璃瓶,则要求送往指定的地点,然后认真地按不同的颜色分类投入规定的箱子里。有些大件的旧家电必须送到专收处,再做处理,如此等等。大多数德国人都能一丝不苟地按照规定去做。由于实施多年的垃圾分类回收制度,德国城市的垃圾都能得到及时的科学处理,垃圾污染显着降低。
德国很重视对青少年一代进行环境保护的教育,使他们从小就开始树立环境意识。现在,许多中小学生自愿地走上街头,种树栽花植草,清理杂物。全国森林覆盖面积已经占了1/3,其中有11个受到特别保护的“国家公园”。
时至今日,德国已经形成了一个拥有70万人直接或间接就业的环保产业,为全球之冠。
在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方面,德国有关部门做了大量的工作。城市街道上的环保广告随处可见,呼吁人们减少使用私人汽车,多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电视节目中,经常出现这样的公益广告:“为了我们的环境,请您改乘公交车!”在交通路口竖着的大牌子上,写着“当红灯亮起时,请您关掉汽车发动机”的标语。德国城市近10年来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大幅度下降,莱茵河水日渐变清。
德国国土面积37万平方公里,有8000万居民,人口高度密集。德国大部分地区属典型的海洋性气候,类似上海。德国是有名的“绿色国度”,境内湖光山色,非常迷人,其环境保护着称于世。南部是阿尔卑斯山和森林。有西门子公司,奔驰汽车公司,宝马汽车公司等世界大公司。着名的啤酒节每年在慕尼黑举行。中部丘陵,有着名的鲁尔区,法兰克福机场是欧州大陆最大的机场,北部平原,有汉堡港和大众汽车公司等。 从德国北部到南部,从工矿到乡村,所经之处景色迷人,空气清新。连绵不断的森林,开阔的草地,无污染的风力发电大风车以及清澈流淌的河流,无不体现着由环境保护所带来的祥和与恬静。
以前的莱茵河污染严重
德国最大的环保非政府组织“自然保护联盟”主席契普克告诉记者,德国 人的环保意识是通过惨痛教训而逐渐形成的。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德国急于改变战后落后面貌,积极发展经济,忽视了环境保护。莱茵河沿岸企业把工业废水直接排入河中,致使河流污染严重。有人形象地比喻,把照片底版扔到莱茵河里都能显影。柏林技术大学环保专家曲希勒教授谈到,那时,在德国工业重地鲁尔区,人们看不到蔚蓝的天空,早晨穿的白汗衫到晚上就脏了。
到上世纪70年代初,德国发生了一连串环境污染的灾难,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大幅增加,水域中的生物急剧减少,垃圾堆放场周围的土壤和地下水受到污染,自然环境受到破坏,民众深 受其害。环境灾难使政府和民众都认识到,人们赖以生存的土地、湖泊和河流不可能无限度地向人类提供资源。因此,人们更多地关注生活质量,而不是生活水平。环境保护成了最紧迫的问题。这一切促使联邦政府不得不耗费巨资治理环境。当时流行的一句话就是:我们为环境付出代价的时候到了。
德国现在拥有世界上最完备、最详细的环保法
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当时的西德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环 境保护方面的法律和法规。《垃圾处理法》是德国的第一部环境保护法。90年代初,德国议会将保护环境的内容写入修改后的《基本法》。在《基本法》20条A款中这样写道:“国家应该本着对后代负责的精神保护自然的生存基础条件。”这一条款对德国整个政治领域产生了很大影响。目前,全德国联邦和各州的环境法律、法规有8000部,除此之外,还实施欧盟的约400个相关法规。从1972年通过的第一部环保法至今,德国已拥有世界上最完备、最详细的环境保护法。
德国政府、16个州和各个县政府都设有官方的环保机构,另外,德国还 有很多跨地区的环保研究机构。德国政府重视环保并且作了大量的工作。联邦政府每年的环保贷款达到近百亿欧元(1欧元约合人民币10.8元),企业每年的环保投资在30亿至40亿欧元之间,德国因此已形成一个有近百万人就业的环保产业,每年环保产品的出口居世界前列。
德国还设立了环保警察。记者采访了一位环保警察,他谈到,德国环保警察隶属联邦内政部。每名环保警察都要经过一年半的专业训练。环保警察的任务是:发现环境污染时,立即采取补救行动。从化学毒素外泄到不卫生食品的销售,都在他们的管辖范围之内。环保警察行动迅 速,他们通过巡逻和使用遥测工具检查环境的污染情况,一旦发现环境污染的现象,立即采取有效的手段,把污染控制在最小范围内。任何一条小溪泛起泡沫,环保警察都会前往取样;凡是已经立法的环保事项,警察在其辖区内一概严格执法,比如鱼类死亡、垃圾箱冒烟、废油渗漏或废气聚集成雾等,都属于禁令之列。
德国人把保护环境视为仅次于就业的国内第二大问题
据最近联邦环保部公布的民意 调查显示,85%的人把环保问题视为仅次于就业的国内第二大问题,75%的人希望德国应该在环境政策上继续维持在欧盟的领先地位。
2002年德国大选期间,社民党在过去执政的几年里没有搞好经济,使德国经济陷入困境。当时的民调显示,社民党再次执政的希望渺茫。这时,一场洪水袭击了德国好几座城市,总理施罗德抓住时机,大讲环境保护的重要,并采取了很多环保措施,颇得民心,因此得以顺利连任。近年来,以环境保护为纲领的德国绿党人气上升,在地方选举中连连获胜。绿党领袖、外长菲舍尔被德国人视为最受喜爱的政治家,原因之 一就是菲舍尔长期骑自行车上下班、不吃肉食的环保形象赢得人们的好感。
德国人的环保意识经历了从被动环保转变为个人自觉的过程。垃圾分类最能体现德国人的环保意识。接受记者采访的曲希勒教授同时也是柏林技术大学农业系主任,他在自家小院建立了生物循环系统,自己处理垃圾,把生物垃圾制成肥料种花,用太阳能发电,用沼气作燃料。
应该说,垃圾分类带给居民许多麻烦,特别是住在高楼的住户,他们要将十几种垃圾分别送 到楼下的分类垃圾箱中,倒一次垃圾可能要上下楼跑好几趟。记者的一位德国邻居不但自己认真执行垃圾分类的规定,还自觉监督别人。如果他发现有人把垃圾扔错了地方,就会一一捡出来重新投放。
记者经常出差,在德国许多旅馆的卫生间里都贴有一行醒目的提示语:“亲爱的客人,环境保护从点滴做起,为了节约能源,减少毛巾的更换次数,您是否可以重复使用毛巾?”在德国城市街道上,环保广告随处可见。柏林有许多广告呼吁人们减少使用私车。柏林一位市政官员曾问记者:你是否注意到,德国城市道路都很窄,一般只有两道。这是因为德国市政 建设首先考虑的是环保因素,而不是考虑让公路适应不断增加的车辆。很多德国大城市有意把道路建得越来越窄,让有私车的人找不到停车位,使他们重新考虑使用公共交通工具。目前,全德国有90多家汽车共享协会,拥有会员近7万人。一辆共享的汽车可取代6—10辆私人汽车。
在德国,再生纸的使用比较普及,从学生用的练习本到商店售货员用的收据纸,从信封、邮票到各种报纸杂志,从餐馆的餐巾纸到厕所里的卫生纸,随处可见。这些纸没有经过漂白处理,因为造纸行业对环境的污染有相当部分来自漂白过程。同时,再生纸还有不少好处,它不 含任何致敏、致癌物质或色彩原料等。据统计,2003年,德国再生纸的使用率达到了60%。
在德国,凡去超市购物的人大多会自带购物袋。如果要使用店家提供的塑料购物袋,就要多支付至少0.25欧元,而0.25欧元在超市可以买到5个鸡蛋。德国虽然森林成片,但很少有卖火柴的。当地人认为,德国树木“不是很多”,做火柴的成本太高,不利于环保。
两百万人从事环保事业 < P style="MARGIN: 6px 3px 0px; TEXT-INDENT: 30px">德国环保达到今天这样的水平,环保组织功不可没。德国有上千个环保组织,人员达200万左右。比如,记者采访的“自然保护联盟”有105年的历史,拥有成员约40万人。该组织每年的经费1800万欧元,其中,1200万欧元来自成员交纳的会费,另外还有一定数量的捐赠和罚款收入。“自然保护联盟”90%以上的成员都是义务兼职人员,他们每人每年要交纳28欧元的会费,却无偿为环保事业做着大量工作。“自然保护联盟”主席契普克谈到,这些义务环保人员非常活跃,常常到处举行宣传活动,希望能将每一个关注环境问题的男女老少变为辛勤 播撒环保种子的人。
记者在这个组织出版的杂志中看到一则关于“无包装”艺术表演团的报道。这个艺术团的节目旨在向人们介绍如何减少垃圾的数量。他们的表演形式深受孩子的欢迎,于是,剧团就把演出对象定位在孩子的身上,有些节目还让孩子们参与其中。通过这样的演出,孩子们了解了环保的重要性,同时还掌握了许多环保知识。
孩子一上学,就领到一册环保记事本
如果说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德国政府是通过法律等强硬手段推动了环保工作的启动,那么,现在德国更多的是通过宣传教育使人们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德国的环保教育从幼儿就开始进行。德国有关幼儿教育的法规规定,幼儿园要把教导儿童维护自己以及周围环境的卫生作为一项重要内容。
德国一年级的小学生刚到学校报到时,会领到一册环保记事本,用于孩子记述自己的环保活动。环保记事本的设计精心别致,每一页左上角都印有精美的风光照片。编者告诉孩子 :要热爱大自然,自觉维护环境。据说,德国有370多个森林幼儿园,即在森林中搭建简易住房,让孩子生活在大自然中,从小认识大自然的奇迹,同时了解到自己有保护大自然的责任。
在德国学生的自然常识课程里,对学生进行自然和环境保护的教育内容很具体、直接,教学内容也相对较多。记者从邻居家的孩子那里了解到,他们在上动物常识课《家乡冬季的鸟》时,老师就带他们去附近的森林里,了解鸟类在冬季的生活特点,鸟类在冬季寻找食物的困难等等,并要求学生带上一些坚果、面包等食物喂鸟。
正因为有了几十年的依法治理,全民共同参与环保运动的实践,从小培养孩子的环保意识,德国才有了今天美丽的景色。
I. 德国垃圾分类到底有多严格
大家看到这个题目,其实也很有可能能想象到德国人垃圾分类是有多么严格。德国人本来就是严谨、严肃、认真的代表。他们做的东西坚硬,结实,耐用,质量高品质好,这都是他们的代名词,是世界公认的。想象他们严谨的认真的性格,也能想象到他们的垃圾分类是有多么的严格了吧!
德国的垃圾分类体系已经是非常完善的了,我们的上海等地也开始的垃圾分类也可以借鉴德国的垃圾分类体系,这样也非常有助于我们国家垃圾分类事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