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德国资讯 > 德国人为什么喜欢寒冬腊月

德国人为什么喜欢寒冬腊月

发布时间:2023-02-10 01:44:22

⑴ 德国的风土人情风俗习惯有哪些

语言。德语是必须要掌握的,虽然德国人英语普及度很高,但是很多店员和大部分老人只会说德语,更何况,德国人会更加尊重能说德语的外国人。
饮食。禁止吃饭大声喧哗,嘴巴要闭着吃,不要狼吞虎咽(中国人会认为饭菜好吃的表现),绝对禁止打嗝,这是最知名的饮食差异,德国人会认为打嗝很恶心。一般的你吃饭慢是不会打嗝的。你是男生就最好训练自己的酒量,能更加容易交到朋友。女生就无所谓了。牛排和香肠是最常见的荤菜,色拉是最常见的素菜,薯仔是最常见的食物,粗面包、果酱和牛奶自然是很普遍的。德国是很典型的欧洲食物体系,中餐馆的价格和味道都很坑爹,总之去了一次再也不去第二次了。
派对。德国人几乎每周末都会搞一次派对,形式各种各样。酒吧看球,家庭花园烧烤,生日派对等,多参加可以交到很多朋友,参加者都需要带自己的东西去分享,不能空手去。
购物(生活必须品)。生活主要必需品都在超市获得,很方便,小镇上也会有菜场,种类更多更便宜(但是离我宿舍远我就不去了),如果你是住别人家的话,一般烧饭人家会替你搞定的。那边的薯仔跟不要钱一样的。
购物(非生活必需品)德国货基本都是高质量的,雨伞鞋子等轻纺织物品几乎都是made in china,不过没有低劣产品,非常耐用。
交通。有公交车,有DB(Deutsch Bahn),德国火车很强大,全国通达,购票方便,跟上海地铁似的,公交车有月票,你还可以买二手自行车,质量没话说,买一手的也可以,我只想说土豪你好。
作息。德国是高纬度,夏天八九点才天黑,冬天四点就黑了,德国人所有空调都是暖气,没有冷空调,他们夏天不是特别热。勤洗澡,德国人很爱干净,几乎每天洗澡的。他们的房间也是打理很整齐。无论是不是住家,都需要把自己房间整理干净。
时间概念。正如在国内所接收到的讯息,德国人或者说外国人很喜欢准时,有约定不要太早抵达,如果怕不认路早到了,四周逛逛好了。
节日。除了国定假日外,每个州,每个古镇都会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节日,很有意思。

1、2、3、7是最主要的风俗习惯,有问题可以请教家里的主人,德国人很好客也很礼貌,只是在泡吧和看球的时候激情了点..

⑵ 德国人的生活习惯

德国人的生活习惯如下:

1、守纪律讲整洁

德国人非常注重规则和纪律,干什么都十分认真。凡是有明文规定的,德国人都会自觉遵守;凡是明确禁止的,德国人绝不会去碰它。

德国人很讲究清洁和整齐,不仅注意保持自己生活的小环境的清洁和整齐,而且也十分重视大环境的清洁和整齐。

2、周末不营业

除了加油站和个别交通枢纽处,像超市、餐厅等商业场所,德国人在周末几乎都会关门,所以如果自己不想做饭或担心没东西吃,要提前囤货。

3、礼让行人

虽然德国跟中国一样,汽车的驾驶座都是在左边,但是德国人开车却习惯于礼让行人。同时也不会把车窗贴上膜,他们认为这样会隔绝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且路上遇到消防车和救护车,所有车辆都会迅速让道。

4、守时间

德国人非常守时,约定好的时间,无特殊情况,绝不轻易变动。德国人应邀到别人家做客或者是外出拜访朋友,都会按点到达,不会让主人浪费时间干等或者不得不提前招待客人。否则的话,就是不礼貌,如有特殊原因无法准时赴约时,都会向朋友表示歉意,并请求原谅。

5、喜清静

德国人多喜欢清静的生活,近的小镇,图的就是一个清静。就是那些住在城里的人,也十分注意住宅周围的无噪音。

⑶ 德国人从来都不用空调,他们是怎么度过炎热的夏天的

德国人不开空调肯定有自己的避暑方式,但是这并不是主要原因,德国人没有空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德国人不开空调并不是不开,而是基本上不用开,用不着德国的地理气候人文都对德国文化有影响,但是最近德国空调普及率正在提高


五,德国租房率高,安装空调不利于搬家。

六,德国人注重生活,空调噪声大,影响生活质量。

但是,自从18年八月之后,随着德国一阵高温天气的影响,德国开始注重降温,空调普及率有所增加,加之国民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升,空调的普及率也是大大增加。国人也应该向德国学习,注重环保多向或外运动。

⑷ 德国人的生活习惯和我们中国人有哪些不同

1.洗衣机的使用 德国人会把鞋子,拖把的布,抹布,甚至窗帘,和内衣内裤袜子以及日常的衣服一起塞进洗衣机。
我们中国人内衣内裤都要手洗,那些脏得更加不可能扔洗衣机。
2.饮食单调 德国人吃的东西都很单调,面包加香肠可以吃一辈子。主要的菜吃来吃去就那几样。
中国人要变着花样吃,不可能一直吃冷面包要吃热的。
3.一年四季喝凉水 德国人冬天也是喝冷水的。
中国人到了德国喝热水,看到老外拉开冰箱拿出冰冷的牛奶或者水咕咕咕的灌下去很惊讶。
4.水是带气泡的 德国人和的水加了气泡。
中国人几乎都是喝没有气泡的,刚刚来的时候大部分人都很不习惯。
5.未婚先孕 德国人未婚妈妈很正常,家人甚至会祝福她,哪怕还在读书。
中国人听了觉得很牛逼,在国内未婚少女会被拉去堕胎,会被耻笑,会被骂死。德国不会,我们大学里有幼儿园,有同学上课推着婴儿车或者背着宝宝一起来。
6.跳槽 德国人很多一辈子都在一家公司干到死,很多国内的企业想挖人,高薪,他们都不会去的。
中国人一般都会干几年跳槽加薪什么的,他们对于德国人一辈子不挪窝的做法很惊讶。

⑸ 德国人民最担心气候变化,气候变冷会给人们带来哪些影响

德国人民最担心气候变化,气候变冷会使人们的生活作息紊乱,也容易让人滋生惰性,做事提不起兴致。同时,气候变冷也会影响人们的日常出行,比如:下雪天地面湿滑,上班族出行困难。室外活动减少,由于天气寒冷,室外天寒地冻,人们都不想出门锻炼身体。

尽管气候变冷给人们带来了很多影响,但也要记得安排好日常的工作和生活,提前做好保暖措施,准备好出行交通工具,避免受冻。


⑹ 斯大林格勒战役很多德国人是被冻死的吗

是的。
1、德军入侵苏联早期过于倚重闪电战,虽快速突入,先头部队甚至突入莫斯科郊区,但却没有步步为营,因此未能巩固新占地区,反而战线太长,后勤补给困难。
2、大大低估苏军实力,希特勒原认为冬天前可夺取胜利,未做足部队防冻措施,对苏联冬季的恶劣天气估计不足。苏联冬天气温达到零下四十度一下,德国士兵从未经历过如此的寒冬,大部分冻伤。
3、 空军司令戈林过于相信德军的空重运输能力,妄想通过空投给部队提供补给,事实上,克里特岛战役后,德国空军的实力一直未能得到恢复,根本无法维持如此大规模部队的后勤保障。希特勒又严令部队不许投降,致使大批士兵冻死冻伤。

⑺ 德国人对气候变化的关注,是因为什么原因呢

德国人对于气候变化的关注,源于当地受气候变化影响,造成干旱,森林火灾,暴雨等极端天气频频发生,这些极端天气发生的概率往往要高于大家所关注新冠疫情带给当地人们的影响。所以当地的人们对于环境气候变化的关注要高于其他担心的事情。在今年的7月,德国迎来了历史性的洪涝灾害,造成了百余人死亡,这也使当地民众越来越开始反思人类对于自然的破坏而导致的自然环境气候变化越来越恶劣的主要原因,加上近期全球油价,天然气价格暴涨等因素,更加能够说明全球气候变化十分的严重。

⑻ 德国的地理及风俗文化

德国位于欧洲中部。德意志朕邦共和国的面积为35700平方公里。南北之间的直线最远相距876公里,东西之间最远为640公里。德国的地形按照南部的山岳地带、中部的丘陵地带、北部的平原地带分成三大块。 它周围有九个邻国:北邻麦,西部与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和法国为邻,南边是瑞士和奥地利,东部与捷克共和国和波兰接壤。这个中心地理位置令德意志联邦共和国作为东西方之间以及斯堪的纳维亚和地中海地区中转站的作用更加明显。 - 历史文化 日耳曼人(German)是欧洲的古代民族之一,公元前5世纪起,以部落集团的形式分布在北海和波罗的海周围的北欧地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在德国1000多年的历史上曾经历过三个帝国,这期间也有一个共和国。1949年5月,宣布成立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即西德)。同年1O月,苏联占领区内成立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即东德)。到了2O世纪8O年代中后期,在东西方关系逐渐缓和的氛围中,东西德国日益走向统一。 由于德国历史上曾有过在众多的小城邦国家, 以至当今德国的许多大都市都仍各自具有鲜明的历史和地域特色。不同的传统和人文特色塑造了各富魅力的文化与都市生活, 乃至其餐饮文化和商业传统。德国的城市文化生活是全包容和丰富多彩的, 无论您喜欢音乐, 戏剧, 歌剧, 音乐剧, 还是舞蹈和绘画艺术, 这里都能让您满足。 - 行政区划 分为联邦、州、地区三级,共有 16个州,14808个地区。各州的名称是:巴登-符腾堡、巴伐利亚、柏林、勃兰登堡、不来梅、汉堡、黑森、梅克伦堡-前波莫瑞、下萨克森、北莱茵-威斯特法伦、莱茵兰-法耳茨、萨尔、萨克森、萨克森-安哈特、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和图林根。其中柏林、不来梅和汉堡是市州。 经济发展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德国经济决定整个欧洲经济。作为西方七个经济强国之一,德国经济在欧洲稳坐第一把交椅(等于英、法总和),被称为“欧洲经济的火车头”。其GDP占欧盟的三分之一。在全球贸易中欧洲占36.9%,而德国本身就占了欧盟的一半。德国是一个贸易出口型国家。出口值约占其国民生产总值的1/3,因而扩大出口市场是其经济持续发展的动力。 然而统一给德国也带来了一定程度的经济困惑。东部改造给国家带来的负担达1000亿马克,以至到1997年不得不从税收中拿出24%的金额用于偿还旧债。巨额的财政负担使经济增长乏力,失业人数不断增加,1997年底失业率为11.4%失业人口约438万。 人口民族 德国人口有8250万左右,民族主要由德意志人、丹麦人、吉仆赛人、索布族人组成。走近德国风俗,了解并知道德国人的生活习惯对于去德国学习、工作或者访问的人来说,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总括来说德国人守纪律、守时,讲整洁、清静,待人诚恳 注重礼仪。 旅游资源 德国主要的河流有莱茵河 (Rhein)、多瑙河 (Donau)等,主要河道中分着着无数景致迷人的支流,旅客可乘观光船游览,一边沉醉于沿河的美丽风景,一边走访历史和文化名城,而当中更有不少是世界文化遣产。德国拥有 27 个保护景点被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⑼ 各地春节习俗

大同春节习俗概述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春节、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已由文化部申报为全国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春节作为中国最大的民俗节日,深受人民的重视和青睐。各地庆祝春节的传统习俗枚不胜举,笔者想谈谈大同地区的春节习俗。
一、 节日习俗
大同地区的春节,一般从农历腊月初八就开始,直到正月十五元宵节才算结束,甚至于到二月二止。民俗有“忙腊月,闹正月,拖拖拉拉到二月”的说法,这正是众多春节习俗的真实写照。
农历腊月初八为腊八节,相传佛祖释迦牟尼在这一天悟道成佛。佛教徒们视该日为佛主的“成道节”。民间也食“腊八粥”,象征吉祥福寿、喜庆丰收。大同地区则“预于初七日往玉河凿冰融水做枣粥,别无馈送,惟与佣水人枣粥一碗。”[1] “食腊粥,作腊醋,腌肉,藏冰。”[2]繁忙的春节活动开始了。
农历腊月二十三日(或二十四日),民间俗称过小年,是祭祀灶君的日子。祭灶,是民间影响很大、流传极广的习俗。文献记载最早的灶君是火神祝融也。他负责管理各家的灶火,被作为一家的保护神而受到崇拜。大同地区的广大农村差不多家家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神位,两侧是“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或‘回宫降吉祥’)”、横批为“一家之主”的对联。每逢腊月二十三小年夜,灶王“上天述职”时,大同民间“供饧饼酒果,祀皂(同“灶”)神,以求福庇。”[3]该日吃麻糖祭灶,以糊灶王之口也是当地习俗。大同民谣中“二十三,吃饧板”(注:饧指麻糖的初级品,特粘,现在统称麻糖)。指的就是人们希望他上天多说好话、少说坏话,以保佑全家老小平安。
腊月二十三日到除夕前叫“迎春日”,也就是春节前的准备阶段。置办年货、打扫庭院、搞好个人卫生是这一阶段的主要工作。
年三十,俗称过大年。易门神、贴对联、放鞭炮,蒸年糕、包饺子、吃年夜饭,请祖先、熬年、垒旺火都是大同地区的习俗。《云中郡志》记载:“除夕,易门神、桃符,修岁事,陈祀仪;守岁。”这与我国北方其他地区年俗基本相同,不多赘述。
大同地区煤炭资源丰富,过年发旺火是当地的一大风俗。每逢除夕晚上,家家户户院子中都要用大块煤炭垒成一个塔状,里面放好干柴,上面大红字条写有“旺气冲天”、“大吉大利”、“火树银花”等吉语。《大同县志》记载曰:“元旦,家家凿炭伐薪,磊磊高起,状若小浮图。及时发之,名曰‘旺火’。”元日子时交年时刻,鞭炮齐鸣,辞旧迎新,活动达到高潮。旺火由家长亲自点燃,称为发旺火,取意发财、旺盛、红火。冲天的火光从无数小孔中喷出,烧红的炭火照亮庭院,孩子们穿上新衣服,围着旺火燃放鞭炮,男女老少围着旺火烤火,以图“旺气冲天”。到了早晨,主人要把旺火的炭火铲回灶内做饭,不准外人铲走,表示一年的兴旺。如今,尽管随着城市现代化的发展,楼房取代了四合院、排房,然而,过年垒旺火的习俗仍然照旧。与以往不同的是,旺火逐年增高、造型美观、规模庞大。人们围着红光耀眼、灿烂辉煌,吐着长长火舌的旺火,排着长长的队伍,正转三圈,反转三圈。一圈圈祈福的人们,欢笑着、嬉戏着,祝福着美好的来年和幸福的生活。若论旺火规模之宏大,造型之讲究,当以怀仁旺火为最。其中最大者用80吨煤垒成,高达三丈,气势磅礴。
“拜年”是岁后迎新纳福的主要活动,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其内容丰富多彩。元日子时交年时刻,伴着新年的钟声、震耳的鞭炮声,各家开始焚香致礼,敬天地、祭列祖,然后依次给尊长拜年。通常的顺序是:“先拜天地,次拜祖宗,再拜高堂,然后出门去拜亲朋好友;亦有初一拜本家、初二拜岳家、初三拜亲戚……等各种讲究,直至拜到正月十五,所谓拜个晚年。”如今的大同地区通常是后一种习俗,“过年好”成为最常用的拜年俗语。
正月初五,俗称破五。因为初一以来的诸多禁忌过此日可破,故称“破五”。破五的习俗活动主要是“送穷”。黎明各洒扫秽垢,送之门外。又剪彩为人,在街头相更换,名曰“送穷”[4]。民间还留传说初五是五路财神(注:所谓五路,指东南西北中,意为出门五路,皆可得财)的生日,故各处商家店铺纷纷开张营业,迎接财神,以求利市。
正月初八,俗称“八仙日”。全神下凡,人们上街游百病,上庙进神、还愿。清道光十年刻本《大同县志》记载:初八日,俗唤“八仙日”。是日,顺禳星辰。先是,前腊,各庙僧道与相识者送迎祥疏一道;至期,家家布施,各庙僧道有回以果饼者,有留之吃斋者,则视布施之多少为差。
元宵节是我国民间最隆重的节日之一,“正月十五闹元宵”已成为传统民间习俗。民谚说:“三十的火,十五的灯”,由此可见元宵节俗与岁首的密切联系,它是春节习俗的又一高潮。观灯、猜谜及各种娱乐活动构成了一卷绚丽的民间传统风俗画。大同地区“元夕自十四日至十六日,竞张鳌山灯,间放火树,以庆太平。”[5] “乡下多扮灯官,唱插秧歌来城内相征逐,仿傩礼”[6]。
正月二十、二十五,民间俗称“小添仓”、“老添仓”。“是日凡贮米面处则必焚香,甚有乘此日籴米面以添贮者。”[7]代表填满粮仓,盖好窖子;一年有吃有穿,家庭富裕。添仓之举意在祝祷、祈求丰收,表达了人们美好的向往。
二月二,龙抬头。扶龙头、引钱龙是主要的习俗活动。该日早晨,人们到水井内担水、提水,用水壶装水且内放一枚硬币,从井台开始滴水,一路滴到屋内,滴水画个圆圈,然后将水倒入水缸,表示引到钱龙,预示着财运亨通、发财致富。《大同府志》记载:“二月二日,各村疃社醵钱献生,谓之‘扶龙头’。提壶汲井水注之,曰‘引青龙’。”
二、 节日饮食
春节期间,全国各地都要进行贺年活动,饮食文化是其中的重要内容。它体现了农业文明和岁时礼俗的渊源。
腊月初八的腊八粥,预示着年节的开始。岁前的年货置买是个重头戏。其中,鸡鸭鱼肉、油盐酱醋、各色蔬菜、干鲜果品、烟酒饮料等食品都要购置齐全。大同地区的农村,家家户户都要蒸上尚好的白面馒头,供奉神灵。烧、煎、烤、炸、蒸各种食品均需准备,节前的枣馍、豆包、豆腐、豆芽和粉条也是必不可少的(现代人们购物方便,讲究新鲜食品,多已不做了)。一应俱全,就等过年了。
年糕、年夜饭、更岁饺子是春节饮食的象征。年三十早餐的捞年饭,一般人们都要多捞点(即多做点),因为古人有个说法:初一至初五,生米不下锅。中午的黄糕表示吃年糕,以祝愿生活“年年高”。除夕之夜是万家团圆、举国同庆的时刻,晚上的“年夜饭”是一年中最丰盛的一顿。每位家庭主妇都要挖空心思地烹调出一桌色、香、味俱全的年夜饭。菜肴中必备丸子、鱼肉,象征完完全全、团团圆圆、年年有余。虽然饺子早已普及大江南北,但是除夕夜吃的饺子却另有一番特殊的意义。旧时以天干地支来计时,除夕夜亥时一过便交子时,所以吃饺子谐音“交子(时)”。此外,饺子因为形似元宝,过年时的饺子馅内藏一枚硬币,尤其带有“招财进宝”、“大吉大利”的吉祥含义。吃年夜饭时,不仅家人欢聚共饮,而且要将祖先及亡灵请回团年。驱鬼避邪、送天神、请祖先,体现了中国人的传统家庭观念。今天,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饭店、酒楼吃年夜饭了。现代人观念的更新,折射出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现实。
俗语说:好吃不过饺子。大同地区吃饺子也颇多讲究。年三十的饺子藏制钱,图的是一年有福气;初一的饺子与面条一起煮了吃,名叫“金丝穿元宝”;初二请财神,吃饺子名叫“捞元宝”;正月初三吃饺子,当年生个胖小子;破五的饺子一定吃,为的是填补穷窟窿;十支(即初十)的饺子供麦穗,象征来年大丰收······。除饺子外,油炸糕、油饼也是节日主食,十五的元宵更是必不可少。
三、 节日禁忌和娱乐
简单地说,心理上以为忌讳的和言行上规定为不能说和不能做的就是禁忌。王充在《论衡》中认为:禁忌虽然名目繁多,但都是劝人为善,使人慎重行事。长期以来,禁忌也就成为人们约束自己行为的准则。
春节的禁忌很多,除了对神、鬼等的敬畏而滋生出的封建迷信外,更多的是让人们特别是妇女在正月里过清闲自在的日子。这从正月里诸多忌针线、剪刀便可看出。如:初一忌针,古人说:初一不忌针,一年穷忙碌;初五忌针,是怕扎破穷孔;初八忌针,是怕害眼病;初十忌针,是怕生恶指;正月二十、二十五日忌针,是怕针穿粮仓漏掉粮食;二月二忌针,是怕挑了龙眼;等等。“懒老婆盼正月”、“过了老添仓,羞死懒婆娘”的俗语便是佐证。
此外,大同地区有关过年的禁忌还很多。俗话说:荤年素腊八,腊月初八的早饭要在日出前做熟、吃完,忌动腥荤,要吃素菜;否则,恐得“红眼病”。正月初一妇女不出门拜年,曰“忌门”;年节忌打碎器物,忌烛火熄灭;小孩儿不准哭闹,老少不可说不吉利的话,左邻右舍不许吵架,不能请医生、吃药;从初一至初四,不能扫地、倒垃圾,认为这样会财源外流。所有这些多是为了图个一年的喜庆、吉利,讨个顺气。现在许多禁忌已被人们所摈弃。
大同地区从初五至十六,各种娱乐活动走街串巷、文艺演出搭台唱戏。扭秧歌、小车灯、跑旱船、踩高跷、挠搁、舞狮子、耍龙灯等娱乐活动丰富多彩。每年春节的晋剧、耍孩儿等地方戏种也是人们传统的娱乐项目。此外,还有许多广受欢迎的文体活动。
元宵节是一年中的狂欢节。特别是正月十四至十六,伴着元宵节的威风锣鼓、彩车、花灯、花会表演使娱乐活动达到了最高潮。全市男女老少穿着节日的盛装兴高采烈地涌上街头观看表演。其中,南关的耍龙灯是最精彩、最有名的。元宵之夜,家家户户灯笼高挂,孩子们提着灯笼,四处游走玩耍。观灯场所人头攒动,各色花灯争奇斗艳;猜谜活动,其乐融融;焰火照亮大地,火树银花竞相开放。元宵的锣鼓、元宵的灯火、元宵的游人编织着良宵美景,好一幅“闹元宵”的狂欢风俗画。

⑽ 莫斯科一战有些人说德国士兵多是冻死的,为何明知气候寒冷却没有做准备呢

1941年6月22日,对于苏联边境线上的士兵来说,满满的全是噩梦。很多基层官兵,在1939年8月23日苏联和德国秘密签署“臭名昭着”的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之后,内心深处是认为战争已经结束,和平就在不远的将来。

但遗憾的是,“互不侵犯”虽然保了苏德一时不开战,却没有保证永远不打了,在条约签署还未满2年的1941年6月22日,侵略欲望不止的德国高层,下令对他们承诺不进攻的苏联,进行灭国级的战争,不是“边境摩擦”。

对于这个问题,我首先说为什么不捡尸体身上的衣服,除了死者为大的尊敬外,最大的一点是,既然都牺牲了,那他的衣服保不齐是“万箭穿心”,实用起来不方便,所以于公于私,捡去世者的衣服都不现实。

接着说普通老百姓的衣服,不是不抢,而是没得抢,苏联领袖早在1941年7月3日,就下达焦土令,不留给德国人一针一线。

斯大林在7月3日的公开演讲中,是这样说的:“当红军部队不得不撤退时,必须运走全部铁路机车车辆,不给敌人留下一部机车、一节车厢,不给敌人留下一公斤粮食、一公升燃料……在沦陷区,要造成使敌人及其所有走狗无法安身的条件,步步追击他们,消灭他们,破坏他们的一切活动。”

阅读全文

与德国人为什么喜欢寒冬腊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金华义乌国际商贸城雨伞在哪个区 浏览:760
俄罗斯如何打通飞地立陶宛 浏览:1137
韩国如何应对流感 浏览:919
在德国爱他美白金版卖多少钱 浏览:960
澳大利亚养羊业为什么发达 浏览:1393
如何进入法国高等学府 浏览:1473
巴西龟喂火腿吃什么 浏览:1405
巴西土地面积多少万平方千米 浏览:1266
巴西龟中耳炎初期要用什么药 浏览:1229
国际为什么锌片如此短缺 浏览:1632
巴西是用什么规格的电源 浏览:1455
在中国卖的法国名牌有什么 浏览:1358
在菲律宾投资可用什么样的居留条件 浏览:1268
德国被分裂为哪些国家 浏览:877
澳大利亚跟团签证要什么材料 浏览:1208
德国大鹅节多少钱 浏览:876
去菲律宾过关时会盘问什么 浏览:1199
澳大利亚女王为什么是元首 浏览:1025
有什么免费的韩国小说软件 浏览:757
申请德国学校如何找中介 浏览:6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