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二战后勤补给问题
第一,所有弹药基数采取分级统计和上报。然后下发到团-营一级,然后由各分队的军士领取后统一下发。
第二,美国人的武器配备一般有一定的余量,武器比人多,多出来的武器平时在各个分队保存,战时如果出现损坏就先用储藏的武器,战斗结束后重新下发新的武器补上差额
⑵ 二战时期德国军队的伙食怎么样呢
二战虽然已经过去了很久,但是,这场人类有史以来规模最大、波及范围最广、伤亡人数最多的世界大战,依然在很多人心里留下深刻记忆。这场由德国发震动的世界战争,在疯狂独裁者希特勒的带领下,彻底打破了一战后的世界秩序,给人类造成了不可磨灭的战争伤痛。
德国军队
当然,这样的伙食供应指的是德国在战争初期和中期物资供应充足,后勤供应便利的情况下。事实上,随着苏德战场上德国陷入战争的泥潭,尤其是苏联缓过气之后,德国军队在战场上愈发困难。数百万德国大军在苏德战场上,不但在无法得到充足的食物供应,甚至连最基本的棉衣等御寒产品都无法得到满足。
也因此,苏德战场上,许多战役中德军由于严寒饥饿等原因造成的伤亡数据,甚至不比战场上倒下的少。在那个时候,德国军队不但无法满足营养丰富、能量均充足的后勤补给食物,甚至连最基本的吃饱穿暖都无法实现,德国军队的战斗力因此出现了大幅下降,德国军队最终在战场上失利,许多人认为的“非战之罪”,并非毫无道理。
⑶ 二战德国装甲推进那么快,那后勤是如何保证的
正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装甲部队的机动和作战永远离不开后勤部队的有力保障,没有后者源源不断地运送食品、燃料、弹药、药品、补充装备和其他物资,任何一支装甲部队都无法开赴前线并展开战斗。因此,人员装备充实的后勤部队和运作良好的后勤体系是装甲师进行战斗行动的基石。
行进在沙漠公路上的非洲军车队,沙漠恶劣的自然条件使得德军车辆的损耗率急剧上升,妥善率很低,严重影响后勤供给。
在实战中,德军装甲师部队的后勤状况受战场道路条件和车辆状况的影响很大,比如“巴巴罗萨”行动中,德军装甲部队越深入苏联境内,面临的后勤困难就越大,其原因首先在于苏联铁路的轨距与德国铁路不同,导致战争初期德军无法充分利用铁路向前线运输大量物资;其次,苏联道路状况很差,缺乏高等级公路,以土路居多,受天气影响大,加剧了车辆的损耗,加上路网稀疏,极大影响了后勤运输的效率,以至于德军装甲部队常常需要飞机空投燃料,维持推进。类似的情况也出现在隆美尔的非洲军身上,比如1942年1月,第21装甲师编制内的3528辆机动车里有2459辆无法使用,包括625辆摩托车、565辆乘用车、831辆卡车、151辆牵引车和287辆装甲车,妥善率不足30%。迫使德军只能大量使用缴获的英军车辆维持运输和机动。
⑷ 二战德国后勤部队多少人
二战德军后勤部队与作战部队的比例为1:1
本处以1940年的陆军师标准编制为例提供一些德军后勤单位的补给信息:
步兵师:17900人
装甲师:13300人
摩托化步兵师:15300人
每人每日消耗2.2-2.5公斤给养,其中包括750克面包。每个步兵师每日消耗给养22吨。
后勤部队供给能力:
面包连:12000个面包,每个1.5公斤
肉制品加工站:每日处理15头牛或120只猪或240只羊,合计3000公斤香肠。
军马饲料:
战马:10公斤(5公斤燕麦,3.5公斤干草,1.5公斤秸秆)
牵引用马:14.5公斤(6.5公斤燕麦,5公斤干草,3公斤秸秆)
每个步兵师每日消耗饲料45吨。
⑸ 请问1944年的德军食物补给怎样
《孙子兵法》曾言,“军无缁重则亡,无粮食则亡,无委积则亡”,可见后勤之重要。缺乏食物或者是面临饥饿,对战场上任何国家的士兵来说都是噩梦般的景象。
二战时期,很多国家的士兵会经常挨饿,但有个参战国的国家却因为条件优越,国家经济强,他们给士兵配给的军用口粮在全世界都受到欢迎,这就是美国大兵的军用口粮。在当时,德国士兵的口粮已经算不错了,而美国大兵的远超他们,我们经常能看到二战时的士兵在休憩时拿出一盒罐头,那肯定是美国货,众人会羡慕不已。
当时德军的伙食其实也很好的,白天一日三餐,咖啡、奶酪、面包都有,每天还有夜宵供应,吃的也算是很好的。由于德国人午餐习惯要多吃,即便到了1944年,德军的伙食标准降低了,但他们午餐的食物总量并未减少,虽然肉类比以前少了些,但也有薯仔和蔬菜代替的。
前线一名士兵食品袋内携带的食品,包括饼干、奶油、用信封包装好的调料等。
食品供应不足时,德国士兵不得不依靠战斗口粮来存活,这种口粮更以“铁配给”而闻名。只要有可能,德国士兵都会与当地居民交换物品。在极端情况下,甚至是强行征收以至掠夺,这些做法都得到了长官的允许。通常来讲,德国人也力图在占领区内建立良好的商业关系,这样做会更容易在当地获得一些补给。
轻便加热炉(不少收藏者称之为口袋炉)——“埃斯贝特”(Esbit)
二战时德军的基本配赋量:饼干250克、罐头肉200克、罐头蔬菜150克、咖啡25克、盐25克,野战配赋量:面包750克、肉375克、蔬菜250克、咖啡25克、茶3克、糖20克、盐25克。
二战德国士兵的伙食标准以东线德军为例。食品先由后勤部门收集在各占领区内的仓库,由集团军群后方的火车终点站输送。然后抵达各个集团军,军和师的火车站。有时后方集团军群仓库内的物资将会送至集团军的后勤站,然后经由军仓库或者直接送出到各师的补给点。然后各师内的团和营分配好物资,最终送往前线。
德军伙食:德军的伙食基本上是一日三餐。其中午餐占50%,晚餐占33%,早餐占13%这遵照了德国人的生活习惯--以午餐为日常用餐的中心。士兵伙食供应的数量分为四级:I级,战斗地域; II 级,占领区;III级:本土驻守部队;IV级:国内办公机构文职人员。其中以I级数量最多,以下逐渐递减。这里就介绍最主要的战斗地域伙食。
⑹ 希特勒死时手里还有多少兵力德军真的打不赢了吗
希特勒死时手里还有多少兵力?德军真的打不赢吗?
希特勒是战争的代名词,他是许多国家都为之痛恨的一个人。希特勒在1914年发起了第一次世界大战,这次世界级的战争共造成了一千多万人死亡,两千多万人受伤。不及如此,希特勒在一战失败后,便秘密的重建军队,发展武器,预谋发动第二次战争。果不其然,第二次世界大战在1939年爆发,这次战争波及的范围更大,死亡人数更多,但却仍旧以失败告终。德军被联军打败后,希特勒选择了自杀,那在希特勒死时他手里还有多少兵力呢?德军真的打不赢吗?
综上所述,希特勒在自杀之前,尽管知道自己还有四百万的军队,但却没有再做抵抗,是因为他也知道自己是无法以一国之力对抗数个国家的。德国百姓由于多年战乱,生产能力基本丧失,德国军队也产生了对和平的渴望,很多战场上的德军甚至主动投降反法西斯同盟。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再多的德军也无济于事。以上仅是笔者的观点,欢迎您评论留言。
⑺ 二战时期德国军队的伙食怎么样呢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军的饮食有一定的标准,还有行军食品、手机配给、战斗粮食等。当然,实战中根据补给状况的不同而不同。到了战争后期,那个基准会越来越低。有什么食物的时候很多。
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德国陆军由专门的炊事中队或野战厨房为部队提供伙食。野战部队一天的饮食标准是:黑麦面包700到750g。生肉200到300克,香肠160克。有时会用鱼和芝士代替。薯仔320克,豆类80克,新鲜蔬菜和水果250克。也有果酱、枫树和水果等。仁面团15克、炼乳25克、油脂或黄油60克、食盐25克、调味料15克、牛奶和速溶咖啡10克、砂糖粉10克、巧克力或糖类40~50克、香烟7根或相应的丝和卷烟纸。
当然,这是基于补给正常的状况。补给赶不上的话,有什么吃的东西。特别是到了战争末期,德军的前线不断地败退。这个时候已经没有任何标准了。
黑面包和军用巧克力
⑻ 在错综复杂的战场上,德军后勤部门要如何把物资送到前线呢
自古以来,战争的核心就在于后勤,相比与战略战术,一个强大的后勤更能决定一支军队在战争中的表现。那么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曾经横扫欧洲的德国军队,如果要保证自己的军队能够正常运作,让军队如预期的那样发挥作用,一个强大的后勤是不可缺少的。那么二战中的德军后勤部门,要如何保证自己的后勤畅通,将每一份物资都按时送到战场上呢?
当然了,德国后勤部门这时候必须注意一个事情,那就是确保自己的铁路线没有遭到游击队,或是敌方空军的破坏,暴雨引发的洪水也可能会冲垮铁路。这一点在苏德战场上尤为重要,因为苏军的游击队和破坏小组时常会破坏铁路,而雨季的苏联也经常会出现小范围的洪涝问题。也是因此德军在当时使用的火车普遍都是武装火车,具备一定的自卫能力,严防游击队进行破坏和袭击。但如果对于铁路沿线的情况,德军不能做到实时掌握的话,那么火车还是很有可能出现脱轨翻车的可能性。
⑼ 二战中的德军一般都住哪呢
德军在二战时期之所以强悍,除了军事理论和武器装备先进之外,强大的后勤保障体系,也是德国在二战初期称霸世界的主要原因。
尤其是在德国军人的住宿方面,可以说在1941年以前,德军优越的住宿条件其他国家无人可比的。在德国本土,德军住的军营基本上都是两层小洋楼,实际上就算现代国家,也很有少让军队住多层洋楼的,主要是影响军队的快速集合。
今天我们再回过头看二战德军的先进住宿条件,就可以看出德军在二战时期的后勤保障体系有多么强大,虽然在1941年后,随着战争的持续扩大,德军的后勤保障体系就捉襟见肘,那是因为德军战线拉的太长,远远超出了后勤保障的能力。
直到今天,二战德军依然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就像德军经典军服,直到今天,依然没有国家可有超越,我们正视别人的优点,我们才可能取得进步。欢迎各位朋友留言,说说你最佩服德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