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德国资讯 > 二战德国三防区在哪里

二战德国三防区在哪里

发布时间:2023-02-23 22:15:14

⑴ 二战苏德战争中德军使用的轻型坦克和重型坦克有哪些

I号坦克

1931年,德军中的一些将领如古得林等,意识到建立装甲部队的重要性,以及需要一种轻型坦克来培训将来的装甲师作战人员。因此,在1932年德军向主要的公司提供了一种轻型坦克(5吨)的规格说明。设计者的主要经验来源于早期的一些“秘密”专案和与瑞典Lansverk公司的合作计画。
1934年4月,I号坦克A型正式投入了生产,并生产了15辆,古德林向希特拉展示了这些坦克。1934年,一辆I号坦克A型的样车卖给了匈牙利。1942年,匈牙利可能又购买了几辆用于训练,也有少量出口到芬兰,也装备了克罗地亚军队。
I号坦克是作为装甲师的轻型训练坦克并没有打算运用于实战,但实际上它一直被用于一些小规模战斗直到1942年。在1942年初,I号坦克退出一线部队,转入员警部队和反游击部队。没有炮塔的I号坦克被用于NSKK部队的训练,I号坦克的炮塔用于了大西洋防线等的防御工事。I号坦克为德国设计人员提供了大量的经验以设计以后的更具威力的各型坦克。尽管I号坦克不是一个有效的战斗坦克,但它是一种优秀的训练坦克,到战争结束时大量的装甲兵都是通过它训练的,不少装甲兵都是驾驶它第一次参加战斗。
I号坦克的两种主要型号A型(1934)和B型(1936)在悬挂系统和发动机上有区别。在1935至36年,德国实验了在A型上安装7克鲁伯 M601柴油发动机,但它提供的马力太小,最终没有能采用柴油发动机的计画。
由于该型坦克的多种缺点,它很快在战争中被淘汰。大多被用去训练和改装成其他车型。较为成功的改装车型是一种I式指挥车。曾经有约200辆I号坦克被装上一门47毫米反坦克炮,成为型自行反坦克炮。还有少数的被装上了一们150毫米的大口径榴弹炮。剩下的不是被改装成装甲指挥车就随机当弹药搬运车使用。事实证明,用I号坦克改装成的车辆大部分都不是很成功。
克鲁伯也用过I号坦克B型(仅有6辆I号坦克A型)改装了一种轻型指挥坦克。从1935年到1937年,共生产了190辆。基于I号坦克B型有两种型号。在1939年的波兰战役后,一些被改装为战场救护车(Sd.Kfz.265),它们在1940年的法国战役中服役。这种指挥坦克一直服役到1942年,之后被其他的指挥坦克取代,少量指挥坦克出口到匈牙利。
I号坦克还有一种装备150毫末slG 33 L/11.4重型火炮的变形车(Sturmpanzer I Bison),采用I号坦克B型的底盘。乘员仅由前部一个大的护盾保护,上方和后面都没有装甲。仅在1940年2月由Alkett改装了38辆,参加过法国、巴尔干和苏联战场的战斗。这是当时第一种自走炮。
I号还有改装为装备47毫米火炮的变形车(Panzerjager I),乘员三人,基于I号坦克B型底盘,仅有一个前护盾。从1940年3月到1941年2月,改装了202辆。有两种版本,由护盾的块数区别,Skoda生产的有7块护盾,而由Alkett生产的只有五块。少量是装备的37毫米炮。事实证明这种变形车效果差,由于火力不行很快被淘汰。它曾在法国、北非和苏联服役,是当时第一种自行反坦克火炮。

II号坦克

德国继I号坦克后再推出供部队训练用的II号坦克。
I号坦克虽比其前辈重不了多少,但装甲及火力上均有长足的进步:其20毫米反坦克炮令II号坦克拥有反坦克能力,而且较大的体积令她有较大的改良空间。在更先进的战车登场后, II号坦克并未完全被淘汰。不少II号坦克被改装成指挥车、战斗工兵的装甲防护车甚至自走炮。
同I号坦克一样,II号坦克首次登场是在西班牙,当时少量的II号坦克参战,实战证明,他不是装备了45mm火炮的苏联T-26s的对手。II号坦克随装甲部队大量使用是在波兰和法国战役中,后又大量在隆美尔的非洲军团中使用,在苏联战场中较少看到它的身影。II号坦克装甲薄,防护能力差,而它的20mm火炮也证明对付其他装甲车辆效果不佳。它在战斗中没有能起到太大的作用,但为指挥官提供了大量的经验。同其他坦克一样,以它的底盘发展一系列变形车如Marder II、Wespe等。
从1939年12月起,又开始一系列项目发展专门的战场侦察坦克,开发了VK 901、VK 903、VK 1601、VK 1301等,但这些专案最终都取消了。作为这些发展的延伸,生产了Ausf J(VK 1601)和Ausf H(VK 903)。在1943年,7辆VK 1601(Ausf J)被装备到东部前线的第12装甲师,1944年,其中一辆被改装为抢救车辆。在1944/45年,同样的车辆装备到116装甲师的抢修部队。这些设计最终导致了Panzerspahwagen Ausf L的出现。Krupp一直在尝试用II号坦克的底盘和部件来设计自行火炮,并进行了一系列的尝试。
部分II号坦克在诺曼第战役时仍在服役,甚至服役到了1945年。II号坦克也在德国的一些盟国服役,如斯洛伐克、保加利亚、罗马利亚和匈牙利,战后,还有少量在黎巴嫩军队中使用(可能来自罗马利亚)。

II号L型山猫侦察坦克

1939年4月,II号L型山猫侦察坦克以VK1303的称呼开始研发,当初预计在1942年4月进行生产的计画。MAN工厂于1942年4月完成第一辆原型车,经过测试之后,已达到所要求的性能,并于1942年8月开始正式量产,并称为II号L型山猫侦察坦克。订单预计生产800辆,前一百辆装配20毫米炮,剩下的装着KwK39/1式50毫米炮。
山猫型侦查坦克继承了II号坦克系列的设计,不同的是拥有更为洗炼的车体以及炮塔,但是,相较于受俄国T-34影响的豹式中型坦克设计理念,仍有一段距离,基本上仍属于德国传统式的设计,并不具备大倾角的装甲。
德军为山猫设计了一个较大的炮塔,将20毫米炮装配于炮塔中央,炮塔内部分置战车长及炮手,也因此将战车长原本担负炮手及指挥的任务分了开来,改由战车长及炮手各司其职,炮塔后方设有大型出入舱门,主要的功用是炮弹的补给及炮手的出入口,战车长及炮手各有一个三百六十度全周旋回潜望镜,部分炮塔亦有装设烟幕弹发射器,后期型的炮塔,后方出入门修正成较大的型式。
由于接受了装设新武装的要求,山猫式的付诸生产需要更改设计而因此延后了一段时间,直到1943年9月才开始生产。没想到在1944年1月,当第一百辆山猫侦查战车出厂,准备生产换装50毫米炮的强化型山猫时,军部下令停止山猫式的生产线,这是因为有一款搭载50毫米炮的Sd.Kfz234/2美洲狮式轮型装甲侦查车的出现,使得军方觉得相较之下山猫式并没有太多的优势,于是决定停止生产。
L型山猫式是II号坦克一连串从轻战车发展到侦查战车漫漫长路的终点,算是集II号战车设计理念之大成的作品,不过登场时间使得它已经完全没有可能活跃于战场了。
I号指挥坦克

克鲁伯公司在1935曾用过I号坦克B型(仅有6辆I号坦克A型)改装了一种轻型指挥坦克。这就是后来着名的I号指挥坦克。
德国所提出闪击战是一种高速的作战,一切的情况和情报都以高速在流动,一个好的高阶指挥官不可只靠手下的指挥官吧,所以高阶的指挥官必须身先士卒来获得最新的情况和提高部队的士气。而指挥官要身先士卒地指挥作战就必须使用指挥坦克了。
作为一辆指挥坦克,最基本的就是要有无线电系统供指挥官指挥作战。而着名的I号指挥坦克使用的无线电系统是FuG6及FuG2,指挥官可以很方便地在I号指挥坦克裏指挥作战。
从1935年到1937年间,德国共生产了190辆I号指挥坦克。基于I号坦克B型有两种型号。在1939年的波兰战役后,一些被改装为战场救护车(Sd.Kfz.265),它们在1940年的法国战役中服役。这种指挥坦克一直服役到1942年,之后被其他的指挥坦克取代,其中有少量I号指挥坦克出口到匈牙利。
二战德国陆军装备之喷火坦克篇

I号喷火坦克

早在1939年,德国国防军就需要一种装喷火器的坦克,用以近距离上消灭敌方碉堡或防御工事。
1940年12月,义军在北非被英军击溃。次年2月,隆美尔率领德国非洲军增援,最后击败英军。自此以后,盟军和德军便展开了2年零8个月的拉锯战。非洲军团在北非作战时发觉他们也一种装喷火器的坦克,用以近距离上消灭敌方碉堡或防御工事,但由于德军把所有先进的武器都运到东线战场,北非只有一些落后的坦克,非洲军团只好使用一种由I号坦克改装而成的喷火坦克。
I号喷火坦克其实就是把喷火器装在I号轻型坦克上。I号喷火坦克的射程大约是25米,更可产生10至12次一秒的爆炸。
I号喷火坦克被分派给德军第5 Leichte师使用,曾参与多场重要的战役,包括多布鲁克攻防战。

II号红鹤式喷火坦克

早在1939年,德国国防军就需要一种装喷火器的坦克,用以近距离上消灭敌方碉堡或防御工事。
1939年1月21日,德国军方下达了将II号D型的90辆预生产型改装成喷火坦克的订单,这种喷火坦克名为II号红鹤式喷火坦克。
II号喷火坦克与II号D型和E型一样,炮塔被一个装机枪的小炮塔取代,喷火器则装在上部车体前的基座上。II号喷火坦克装有320升易燃燃料,使它能够较长时间地喷火。
1940年5月,第一批II号喷火坦克正式生产。第二批150辆的生产命令于1941年8月下令,但只有65辆在1942年3月完全,因为当时德军急需底盘来改造76毫米自走反坦克炮。
II号喷火坦克最先于东线战场服役。但实战中,由于装甲和油耗较高等问题阻碍了它的发挥,使它在前线的作用有限。
III号FI型喷火坦克

1942年11月,德军开始出现一种把III号坦克改成喷火坦克的想法。德军们认为这样便可以在史达林格勒等地区有效地进行巷战。
III号喷火坦克在1月开始生产,不过由于喷火器的生产问题而廷迟了一个月。100架III号M型坦克架装了喷火器,被命名为III号FI型喷火坦克。III号FI型喷火坦克使用III号M型坦克的底盘,不过50亳米
III号FI型坦克除了有一枝14毫米的喷火器外,还有两枝MG-34机枪作为自卫武器。而该喷火器的的射程则达55至60米,适合用作芞战。
虽然III号FI型坦克最初设计是为了攻占史达林格勒之用,不过它并没有赶上史达林格勒攻防战。1943年7月,41架III号FI型坦克供给了给第6装甲师、第11装甲师等部队攻打库尔斯克。
二战德国陆军装备之中型坦克篇

早在1933年,希特勒就下令德国各军工公司研制一种重15t,装备有37mm或者50mm火炮的装甲指挥坦克。古德里安打算让这种坦克成为德国新组建的装甲师的主力装备。1936年,苯兹公司在柏林制造出第一辆原型车,其他公司也制造出他们的样车。1937年5月,苯兹公司制造出第一辆PzKpfw III.A战斗坦克。其后又有3种改进型:B,C,D型。不过PzKpfw III.A,B,C,D这4种型号都属于试验型,生产量很小。1939年德国开始生产E型,这种型号是正式装备部队的初生产型,后期的E型开始装备一门50mm短身管火炮,这个型号是德军入侵波兰的主力坦克。到1941年,德国又开发了F,G,H这3种型号的 III号坦克。它们统一的编号为Sd.Kfz.141,这几种型号的III型坦克和以后J型早期型都装备短身管50mm或者37mm火炮。1941年到1943年之间III型坦克又增加了4种型号:J,L,M,N型。除了N型和J早期型,都安装一门长身管50mm火炮。J,L,M统一编号为Sd.Kfz.141/1。而在1942年至1943年间生产的N型则是装备一门短身管的75mm火炮,它的编号为Sd.Kfz.141/2。在它的12种型号中J型是生产量最大的,分两批一共生产了3OOO余辆。到1945年,各种型号的III型坦克大约生产了6000辆(有些资料上说有12000辆之多)。
德国利用III型坦克的底盘生产多种变型车,其中最出名的是StuG III系列突击炮,另外还有自行榴弹炮,喷火坦克,指挥坦克以及观察坦克等。
III型坦克从1939年装备德军开始一直使用到1945年。在1943年下半年以前它一直是德军活跃在各战线的主力装备。它作为德军装甲师主要装备参加了入侵波兰,法国战役,北非战役以及入侵苏联的行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和中期,III型坦克无疑是德军的重要装备之一。

IV号坦克为二战德军装甲部队的主力武器之一,是战争期间唯一保持连续生产的坦克。希特拉于1934年下令开始研制装备75毫米火炮的IV号坦克,IV号坦克的研制目的主要是作为对轻型坦克的火力支援。1937年10月第一辆A型坦克出厂,战前IV号坦克的A、B、C型仅有小批量生产,大多用于测试和训练,但波兰战役中的部分参战坦克受到部队的高度赞誉。1939年10月D型投产,成为最初的生产型。1940年E型投产,1941年F型(F1)投产,IV号坦克F1型之前主要武器皆为短身管的75mm火炮。至苏德战争开始时,IV号坦克装备数量不过数百。
战争开始后,面对苏联新型的T-34和KV-1坦克,德国性能最好的III、IV号坦克也大为逊色。短管坦克炮穿甲能力严重不足,相当部分反坦克任务只能依靠步兵火力完成。而且德国坦克的装甲薄弱,难以抵挡苏联步兵反坦克武器攻击。但德国坦克战术运用的出色,以及良好的步坦协同,所以能够避实击虚,在战争初期取得很大战果,此外苏联各级军事指挥的无能也促成了这一结果。但IV号等坦克的性能劣势是无法回避的,随着苏联红军战术指挥能力的逐步回复,结果就是德国在莫斯科战役的惨败。
而后,德国人除开始研制新型的虎式和豹式坦克外,也开始对III、IV号坦克大加改进。首先IV号坦克F1型改装长身管75毫米火炮,成为F2型,然后42年G型投产,两种型号坦克的增强了装甲,火力也大为加强,勉强可对抗T-34/76。此外IV F2型也运至隆美尔的非洲军团,该坦克火力强、结构好,是当时非洲战场德意军队最倚重的装备。
1943年,H型和J型投产,进一步提升了火力和防护,产量均超过3000辆,在数量上逐步取代III号坦克成为德军装甲部队的主力。在斯大林格勒、库尔斯克、西西里岛、诺曼第、阿登等战役中,IV号坦克一直是冲锋陷阵的主力之一。由于德国生产能力不足,因此结构简单、性能稳定的IV号坦克一直保持了批量生产,以弥补德军虎式、豹式数量的不足。整个战争期间,IV号坦克总产量达8000辆以上。
此外,IV号从战争初期开始就推出变形车,包括旋风式自行高炮、野蜂式150毫米自行榴弹炮、灰熊式155毫米自行榴弹炮等。最重要的当属以IV号底盘发展的驱逐战车,安装了75毫米和88毫米反坦克炮,称为IV号驱逐战车。这些变形车数量达2859辆,在各个战场的德军装甲兵团、装甲炮兵以及步兵部队中都有广泛使用。
战后,一些IV号坦克被叙利亚等国家购买,参加了早期的中东战争,到1967年仍可在戈兰高地战场看到IV号坦克身影。

豹式坦克由1942年6月开始投产,是德国在参考了苏联T34坦克的基础上设计而成的,车身略高,布局合理。改进型D型战车重44吨,使用650马力的汽油机,乘员5人,采用倾斜式装甲,最大装甲厚度达120毫米,安装1门75毫米的加农炮,弹药基数79发,技术和战术性能都超过了T34/76战车
为了等待豹式坦克的出厂,德国的卫城行动一推再推,终于在1943年7月5日开始。好容易制造出的250辆豹D型参加了这场库尔斯克坦克大会战。首日有192辆豹式参加了进攻,但机械故障频频,再加上在一个雷场遭遇伏击,当日幸存完好的豹式只剩40辆。战场上,豹D型坦克暴露了机械装置严重不可靠,特别是齿轮箱的设计问题很难克服。豹D型只生产了534辆,而后1943年8月新的黑豹A型投产,改进了不少机械问题,加厚了炮塔装甲,增加了两挺7.62毫米机枪,产量为1768辆。1944年3月改进后的黑豹G型投产,加强了车体装甲,改进了传动装置,增加了车内三防通风装置。豹G型生产直到战争结束,产量达到了3740辆,是豹式系列的数量最多的型号。1944年2月22日,希特勒亲自签发命令,将V号坦克定名为豹(Panther)型坦克。
豹式坦克是二战时德军装甲兵最喜欢的坦克,同时也是苏联军人很喜欢的坦克。联军给豹式坦克以高度的评价,把缴获豹式坦克看作是一种荣誉。缴获的豹式坦克被作为一种奖励交给最好的坦克乘员使用。在1944年,为能更好利用这些缴获的坦克,苏军还印制了俄语版的豹式坦克手册,分发给驾驶它的坦克手。法军将缴获的豹式坦克一直使用到20世纪50年代,此外,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和南斯拉夫也在战后使用过豹式坦克。
豹式坦克的出现大大革新了坦克的设计,对战后西方坦克的设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豹式坦克被视为第一种现代主战坦克,目前德国国防军所装备的坦克干脆就叫做豹二型坦克。不过纳粹德国的豹(Panther)与现在德国的豹(Leopard)是不同的东西,不过从此我们也能知道德国直到现在还是喜欢用动物来替坦克命名。
豹式坦克是德国二战后期的成功作品,因此受到格外重视,在后期德国坦克生产中平均产量最高,D、A、G三中型号达到了6042辆。1944年5月还开始研制豹F型,但到战争结束只生产了20辆左右。此外,豹式的后继型号豹2准备安装88毫米火炮,但只出现了原型车。

1942年末,德国设计师开始在一款新底盘上研发一种威力和体积都更大的新型豹式坦克。1943年1月,希特拉同意研发豹式坦克以用来增强德军的装甲部队,特别是东线战场。
这个豹II的计划和虎王一起发展。1943年2月,设计者决定把豹II制造成类虎王,它们会使用相同的零件,如履带、运输系统、悬浮系统和车轮。豹II的外型与豹式G型很相似,车身的设计也很像一辆经改装的晚期型豹式G型,经改装的部分包括观察设备的修正和新引擎板。
豹II的装甲保护比其他豹式改量型显着地增强了。它的侧面装甲厚60毫米,正面装甲更达100毫米。豹II计划选用75毫米KwK 42 L/100火炮,甚至88毫米KwK 43 L/7火炮(没有炮口断裂),并把它装上最新的沙马德香炮塔上。沙马德香炮塔是莱茵钢铁公司在1944年设计的。
1943年3月,德军提出在第一批豹II将在1943年后期或1944年早期制造,并在1944年春天开始服役。1943年5月20日,莱茵钢铁公司为豹II设计出一种特殊的防空炮塔,装上了四枝20毫米机炮,但从来没被制造出来。
1944年5月,德国意识自己已没有工业力量去生产豹II,而且还没有合适的炮塔便研发成功。到了1945年3月,德国才为豹II加上新型的G型炮塔(装上75毫米 KwK 42 L/70火炮)作试验。那个时候豹II已有作战能力,不过它从没有作战纪录,最后更被美军俘虏了。
E-50坦克

为了取代豹式坦克和虎式坦克,德国开始了研制E-50坦克,由阿拉道公司和其他公司研制。
E-50坦克其实就是豹式坦克的改良型,所以又被称为豹二,配备88mm71倍主炮(即与虎二式相同),重50-65吨。根据当时的资料,E-50坦克的时速大约是60公里,最大行程大约是200公里,比豹式坦克好。
E-50坦克的设计良好,如果研制成功,将会是辆非常先进的坦克,可惜E-50坦克始终研制不到出来。
二战德国陆军装备之重型坦克篇

VI号虎式坦克

虎式坦克一架由德国科学家韩谢尔博士设计的重型坦克,最初设计是45吨,前装甲厚80毫米,但由于德国坦克在战场上遭到T-34的痛击,希特拉气急败坏,命令将装甲厚度提高到110毫米,坦克的重量因而提高到55吨,公路最大行驶速度为40公里每小时,行程只有90公里。
从工艺设计上,虎式坦克确实别具一格。除炮塔外,它的设计可谓完美无缺,它大大堤高了履带的宽度,使坦克的通行能力和行驶的平稳性有了明显的改善。安装的88毫米巨炮,在当时堪称为最 ,但就是这门威力强大的火,成为了虎式坦克的负担。由于炮体沉重,又没有液压驱动系统,在驱动装置故障时,炮手就必须用手转动炮塔的方式来转动炮塔。不过从很多资料指出这点来看,虎式坦克似乎常常故障,而炮手则要摇动720圈才能使炮塔转动一周。
虎式坦克只有两种正式的型号一一一E型和H型,但在生产过程中,改进始终在进行。早期生产的型号炮塔上的射击窗在中期生产的型号中改为了逃生舱口(也可用来上载弹药);早期型炮手的两个视窗的窗盖的装甲在中期生产时得到了加强,在后期又改为了一个;早期的两个前灯在后期只剩了一个。后期生产的虎式坦克的发动机也更换了。虎式坦克装备了两种履带:窄履带,用于运输;宽履带,用于战场。为了方便虎式坦克的运输,加快装卸速度,还生产了它专用的列车。
从1942年7月到1944年8月末,仅生产了1355辆虎式坦克。1944年4月,虎式坦克的月产量达到最高水准,生产了105辆。虎式坦克最终被虎王式坦克所取代,但它仍然是二战中令人畏惧的德军坦克的象征。

VI号B型虎王坦克

继虎式坦克后,韩谢尔又推出虎王坦克,虎王坦克是二次大战中吨位最重的主力战车,它承继了虎式坦克的所有特点,甚至较前更为强力,成为德军最后一型主力战车。
虎王的出现乃是和豹式坦克一样,受了苏俄T-34战车的装甲设计影响。虎王和虎式的最大差异在于战车炮改装为初速更大穿甲力更强的88公厘77倍径战车炮,以及车体外壳的倾斜装甲。由于采用了炮身更长的主炮,使得虎王的炮塔必需随之加大,再加上正面装甲厚度增为185毫米,于是虎王的体型极为庞大,总重几乎达到70公吨。由于引擎的负荷极为沉重,所以在机动力及机械性能的可靠性上大打折扣。所幸虎王登场时的局势是德军已陷入一连串艰苦的防御战,而其超过盟军其他各型战车射程的强力火炮及厚重的装甲,在此种场合相当能够发挥效用!
虎王仍然装备于独立之重战车营在东西线苦战,面对着盟军优势的物资力量奋战不休。其中最着名的该属1944年12月阿登攻势中第六党卫装甲军团的先锋排普尔战斗群中的30辆虎王。这支战斗群深入美军阵地领先主力甚远,但终因被美军切断且油料缺乏,不得已全部抛弃炸毁,人员徒步撤回,对于这二次大战最强力的战车而言,不啻是最悲哀的命运了!

E-75坦克

除了E-50坦克坦克外 ,德国还设计了E-75坦克来取代豹式坦克和虎式坦克。
E-75坦克比E-50更大和先进,火力也大得多。E-75坦克使用虎王坦克的底盘,配备了一枝128毫米55倍主炮 ,即与鼠式的主炮相同!E-75坦克重75至80吨 ,时速40公里,装甲则比E-50厚。
E-75坦克虽然和虎式差不多大,但却配备鼠式的主炮 ,实在可怕。E-75采用了一种大型带尾舱的炮塔,它使用这种炮塔是有其原因的,德国人为E-75装配的128毫米L55火炮。这种超级火炮的威力远远超过了虎王坦克上着名的88毫米L71,但它的后座力也非常巨大,为了给这种超级火炮留下足够的空间以及出于炮塔配平的需要。
如果研制成功,必定会成为盟军的重大威胁。E-75是一种综合性能相当平衡优秀的重型坦克,它和E-50一道当之无愧的成为现代主战坦克的真正先驱。
二战德国陆军装备之超重型坦克篇VII号狮式坦克

德国超重型坦克的研究在1941年开始,当时克鲁伯兵工厂开始研究苏军的超重型坦克。
1941年11月,德军认为超重型坦克的正面装甲一定要有140毫米厚,侧面装甲也要有100毫米厚。坦克要由5人控制,3人控制炮搭,2人控制车身。坦克最高时速一定要达44公里,为了达到这目的,德军使用1,000马力的鱼雷快艇引擎。炮塔更重达90吨。
1942年初,德国命令克鲁伯兵工厂制造一种附合以上条件的超重型坦克,此款新型坦克被命名为VII号狮式坦克。克鲁伯兵工厂将会运用以往设计的虎鼠坦克设计,加上150毫米卡劳L/37或105亳米 KwK L/70火炮,并与斐廸南.波尔舍博士的设计比较,德军将会使用更优良的一款。
1942年狠期,这计划被鼠式坦克的计划取代了,虽然狮式坦克最终没有被制造出来,但它却为后来的鼠式坦克计划打好基础,鼠式坦克运用了不少狮式坦克的设计。

⑵ 介绍一二战德国下黑豹坦克参数性能

Ⅴ型号“黑豹”式坦克(或“豹”式)被推出的起因就是苏德战争初期的“T-34危机”。德国原有坦克战术性能偏重机动性,不太重视火力和防护,在“闪电战”运用的初期其性能尚可,但进入苏联战场,面对火力和装甲强大的T-34和KV-1后,德国的Ⅰ、Ⅱ、Ⅲ、Ⅳ号坦克,以及35t、38t等就面临被动挨打的地步。除加紧改进Ⅲ、Ⅳ号坦克外,古德里安等将领在1941年底的时候强烈要求研制新型坦克。1941年11月25日,希特勒命令戴姆勒-奔驰、MAN等公司研制30吨级坦克以对抗T-34/76。

奔驰公司先后研制出VK3001和VK3002原型车,但由于和T-34/76过于相象,以会导致战场识别困难的理由都被否决。MAN公司也推出了VK3002原型车,和奔驰公司的VK3002一同在希特勒生日1942年4月20日那天向希特勒进行了展示,而后MAN公司的设计最终获得批准。VK3002原型车的炮塔象T-34坦克一样置于车体前部,但后来生产的炮塔都置于车体中部,因此“黑豹”式可以拥有更长的火炮身管,具备了火力性能上的先天优势。1942年12月,“黑豹”正式生产型投产,被定为PzKpfw V Ausf D型,次年1月首批“黑豹”D型出厂。此时的豹式以远远超出原先设计要求的30吨级,前装甲也由最初要求的60mm增加为80mm,坦克全重达到了44吨。“黑豹”与先前的德国坦克截然不同,最先采用了倾斜装甲。豹式坦克采用了660mm宽履带,强力的发动机(从D2开始更换装了高达700马力的HL 230P30发动机,此发动机成为豹式的标准动力装置),机动越野性能非常优秀。

为了等待“黑豹”坦克的出厂,德国的“堡垒作战”一推再推,终于在1943年7月5日开始。好容易积攒的250辆豹D(D1)型参加了这场库尔斯克坦克大会战。首日有192辆豹式参加了进攻,但机械故障频频,再加上在一个雷场遭遇伏击,当日幸存完好的豹式只剩40辆。战场上,豹D坦克暴露了机械装置严重不可靠,特别是齿轮箱的设计问题很难克服。豹D型只生产了534辆,而后1943年8月新的“黑豹”A型投产,改进了不少机械问题,加厚了炮塔装甲,增加了两挺7.62mm机枪,产量为1768辆。1944年3月改进后的“黑豹“G型投产,加强了车体装甲,改进了传动装置,增加了车内三防通风装置。豹G型生产直到战争结束,产量达到了3740辆,是豹式系列的数量最多的型号。1944年2月22日,希特勒亲自签发命令,将PzKpfw Ⅴ号坦克定名为“黑豹(panther)”坦克。

“黑豹”坦克是德国二战后期的成功作品,因此受到格外重视,在后期德国坦克生产中平均产量最高,D、A、G三中型号达到了6042辆。1944年5月还开始研制“豹”F型,但到战争结束只生产了20辆左右。此外,豹式的后继型号豹2准备安装88mm火炮,但只出现了原型车。

“黑豹”坦克与对方的T-34/85相比,防护性能绝对优于T-34/85,火炮口径虽然为75mm,但70倍口径的身管使得其穿甲能力高于T-34/85的85mm L/54.6火炮,甚至也高于虎Ⅰ坦克的88mm L/56火炮,更是从全方位性能上超过英美各型同类坦克。不过这一切的背后就是豹式全重高达44~46吨之多,几乎和苏联的斯大林系列重型坦克一个级别。但同样重量,IS2和IS3都算重型坦克,“黑豹”只算中型,颇有标准不同的缘由。豹式的工艺复杂,产量难以和T-34、M4“薛尔曼”等盟军坦克相比,因此经常处于战场上的数量劣势地位。豹式还是最先安装主动红外夜视仪的坦克,开创了坦克夜战设备的时代。

豹式坦克的变形车主要包括豹式指挥坦克和“猎豹”坦克歼击车等。豹式指挥坦克产量多达1750辆,是豹式变形车数量最多的一种。而赫赫有名的“猎豹”歼击车则有“二战时期最优秀坦克歼击车”的美称,火力堪与“虎2”坦克相比,装甲防护也超过了“虎1”式,再加上同豹式一样出色的机动性,成为德军最有力的反坦克武器。不过“猎豹”产量只有382辆。

1941年5月26日,希特勒要求PORSHCE(简称POR.)和HENSCHEL(简称HEN.)提供重型坦克的设计方案。那时KRUPP负责为他们的方案设计炮塔。HEN.的设计方案基于早期VK3001(H)和VK3601(H)的设计,而POR.的是基于早期VK3001(P)-LEOPARD的设计。这些早期设计方案都没有投入生产,但它们为设计人员提供了大量有价值的经验。最初,KRUPP为POR.的VK4501设计了炮塔,该设计在经过修改后被HEN.的VK4501采用。1941年中期,HEN.决定制造VK4501(H1)和VK4501(H2)两种原型坦克H1型装备88mmKwK36L/56炮,安装KRUPP为VK4501(P)设计的炮塔。
H2型装备75mmKwK42L/70炮,安装一种新设计的炮塔——当时还仅有木制模型。1941年末,HEN.决定集中力量研制H1型,1942年4月17日,生产出了它的样车。4月19日,HEN.和POE.的样车都运抵RASTENBURG附近的一个车站,然后行驶11公里达到RASTENBURG——尽管途中不断出现事故。1942年4月20日——希特勒生日,在东普鲁士的狼穴,这两辆样车都出现在了他的面前。42年7月,在BERKA的坦克学校,两辆坦克都开始了进一步的测试。在测试期间,POR.的样车被淘汰,而HEN.的样车却非常成功。同月,HEN.的VK4501(H)定型,命名为"虎 I",并且开始批量生产。

在1942年8月29日,“虎I”第一次出现在列宁格勒的502重型坦克团第一连。42年12月,在北非突尼斯附近,501重型坦克团中出现了虎I式坦克的身影。“虎 I”被装备到一些重型坦克部队,它一直服役到战争结束。1945年4、5月,参加了柏林的防御战。“虎I”装备的88mm炮威力巨大,这使它成为所有盟军坦克危险的对手,它那厚重的装甲使它几乎坚不可摧。在战争中“虎I”击毁了大量的敌军坦克和其它装备,在对手心中树立了不可战胜的神话、留下了威力巨大的深刻印象。44年7月,506重型坦克团第三连的指挥官在3,900m的距离上击毁了T-34坦克。“虎I”最大的缺点是它的后部防护和发动机——它需要持续的工作,否则一旦熄火就很难启动。

“虎I”只有两种正式的型号——E型和H型,但在生产过程中,改进始终在进行。早期生产的型号炮塔上的射击窗在中期生产的型号中改为了逃生舱口(也可用来上载弹药);早期型炮手的两个视窗的窗盖的装甲在中期生产时得到了加强,在后期又改为了一个;早期的两个前灯在后期只剩了一个。后期生产的“虎I”的发动机也更换了。“虎I”装备了两种履带:窄履带,用于运输;宽履带,用于战场。为了方便“虎”式坦克的运输,加快装卸速度,还生产了它专用的列车。从1942年7月到1944年8月末,仅生产了1,355辆“虎I”坦克。44年4月,“虎I”的月产量达到最高水平,生产了105辆。“虎I”最终被“虎II”所取代,但它仍然是二战中令人畏惧的德军坦克的象征。

⑶ 介绍一二战德国下黑豹坦克参数性能

Ⅴ型号“黑豹”式坦克(或“豹”式)被推出的起因就是苏德战争初期的“T-34危机”。德国原有坦克战术性能偏重机动性,不太重视火力和防护,在“闪电战”运用的初期其性能尚可,但进入苏联战场,面对火力和装甲强大的T-34和KV-1后,德国的Ⅰ、Ⅱ、Ⅲ、Ⅳ号坦克,以及35t、38t等就面临被动挨打的地步。除加紧改进Ⅲ、Ⅳ号坦克外,古德里安等将领在1941年底的时候强烈要求研制新型坦克。1941年11月25日,希特勒命令戴姆勒-奔驰、MAN等公司研制30吨级坦克以对抗T-34/76。

奔驰公司先后研制出VK3001和VK3002原型车,但由于和T-34/76过于相象,以会导致战场识别困难的理由都被否决。MAN公司也推出了VK3002原型车,和奔驰公司的VK3002一同在希特勒生日1942年4月20日那天向希特勒进行了展示,而后MAN公司的设计最终获得批准。VK3002原型车的炮塔象T-34坦克一样置于车体前部,但后来生产的炮塔都置于车体中部,因此“黑豹”式可以拥有更长的火炮身管,具备了火力性能上的先天优势。1942年12月,“黑豹”正式生产型投产,被定为PzKpfw V Ausf D型,次年1月首批“黑豹”D型出厂。此时的豹式以远远超出原先设计要求的30吨级,前装甲也由最初要求的60mm增加为80mm,坦克全重达到了44吨。“黑豹”与先前的德国坦克截然不同,最先采用了倾斜装甲。豹式坦克采用了660mm宽履带,强力的发动机(从D2开始更换装了高达700马力的HL 230P30发动机,此发动机成为豹式的标准动力装置),机动越野性能非常优秀。

为了等待“黑豹”坦克的出厂,德国的“堡垒作战”一推再推,终于在1943年7月5日开始。好容易积攒的250辆豹D(D1)型参加了这场库尔斯克坦克大会战。首日有192辆豹式参加了进攻,但机械故障频频,再加上在一个雷场遭遇伏击,当日幸存完好的豹式只剩40辆。战场上,豹D坦克暴露了机械装置严重不可靠,特别是齿轮箱的设计问题很难克服。豹D型只生产了534辆,而后1943年8月新的“黑豹”A型投产,改进了不少机械问题,加厚了炮塔装甲,增加了两挺7.62mm机枪,产量为1768辆。1944年3月改进后的“黑豹“G型投产,加强了车体装甲,改进了传动装置,增加了车内三防通风装置。豹G型生产直到战争结束,产量达到了3740辆,是豹式系列的数量最多的型号。1944年2月22日,希特勒亲自签发命令,将PzKpfw Ⅴ号坦克定名为“黑豹(panther)”坦克。

“黑豹”坦克是德国二战后期的成功作品,因此受到格外重视,在后期德国坦克生产中平均产量最高,D、A、G三中型号达到了6042辆。1944年5月还开始研制“豹”F型,但到战争结束只生产了20辆左右。此外,豹式的后继型号豹2准备安装88mm火炮,但只出现了原型车。

“黑豹”坦克与对方的T-34/85相比,防护性能绝对优于T-34/85,火炮口径虽然为75mm,但70倍口径的身管使得其穿甲能力高于T-34/85的85mm L/54.6火炮,甚至也高于虎Ⅰ坦克的88mm L/56火炮,更是从全方位性能上超过英美各型同类坦克。不过这一切的背后就是豹式全重高达44~46吨之多,几乎和苏联的斯大林系列重型坦克一个级别。但同样重量,IS2和IS3都算重型坦克,“黑豹”只算中型,颇有标准不同的缘由。豹式的工艺复杂,产量难以和T-34、M4“薛尔曼”等盟军坦克相比,因此经常处于战场上的数量劣势地位。豹式还是最先安装主动红外夜视仪的坦克,开创了坦克夜战设备的时代。

豹式坦克的变形车主要包括豹式指挥坦克和“猎豹”坦克歼击车等。豹式指挥坦克产量多达1750辆,是豹式变形车数量最多的一种。而赫赫有名的“猎豹”歼击车则有“二战时期最优秀坦克歼击车”的美称,火力堪与“虎2”坦克相比,装甲防护也超过了“虎1”式,再加上同豹式一样出色的机动性,成为德军最有力的反坦克武器。不过“猎豹”产量只有382辆。

1941年5月26日,希特勒要求PORSHCE(简称POR.)和HENSCHEL(简称HEN.)提供重型坦克的设计方案。那时KRUPP负责为他们的方案设计炮塔。HEN.的设计方案基于早期VK3001(H)和VK3601(H)的设计,而POR.的是基于早期VK3001(P)-LEOPARD的设计。这些早期设计方案都没有投入生产,但它们为设计人员提供了大量有价值的经验。最初,KRUPP为POR.的VK4501设计了炮塔,该设计在经过修改后被HEN.的VK4501采用。1941年中期,HEN.决定制造VK4501(H1)和VK4501(H2)两种原型坦克H1型装备88mmKwK36L/56炮,安装KRUPP为VK4501(P)设计的炮塔。
H2型装备75mmKwK42L/70炮,安装一种新设计的炮塔——当时还仅有木制模型。1941年末,HEN.决定集中力量研制H1型,1942年4月17日,生产出了它的样车。4月19日,HEN.和POE.的样车都运抵RASTENBURG附近的一个车站,然后行驶11公里达到RASTENBURG——尽管途中不断出现事故。1942年4月20日——希特勒生日,在东普鲁士的狼穴,这两辆样车都出现在了他的面前。42年7月,在BERKA的坦克学校,两辆坦克都开始了进一步的测试。在测试期间,POR.的样车被淘汰,而HEN.的样车却非常成功。同月,HEN.的VK4501(H)定型,命名为"虎 I",并且开始批量生产。

在1942年8月29日,“虎I”第一次出现在列宁格勒的502重型坦克团第一连。42年12月,在北非突尼斯附近,501重型坦克团中出现了虎I式坦克的身影。“虎 I”被装备到一些重型坦克部队,它一直服役到战争结束。1945年4、5月,参加了柏林的防御战。“虎I”装备的88mm炮威力巨大,这使它成为所有盟军坦克危险的对手,它那厚重的装甲使它几乎坚不可摧。在战争中“虎I”击毁了大量的敌军坦克和其它装备,在对手心中树立了不可战胜的神话、留下了威力巨大的深刻印象。44年7月,506重型坦克团第三连的指挥官在3,900m的距离上击毁了T-34坦克。“虎I”最大的缺点是它的后部防护和发动机——它需要持续的工作,否则一旦熄火就很难启动。

“虎I”只有两种正式的型号——E型和H型,但在生产过程中,改进始终在进行。早期生产的型号炮塔上的射击窗在中期生产的型号中改为了逃生舱口(也可用来上载弹药);早期型炮手的两个视窗的窗盖的装甲在中期生产时得到了加强,在后期又改为了一个;早期的两个前灯在后期只剩了一个。后期生产的“虎I”的发动机也更换了。“虎I”装备了两种履带:窄履带,用于运输;宽履带,用于战场。为了方便“虎”式坦克的运输,加快装卸速度,还生产了它专用的列车。从1942年7月到1944年8月末,仅生产了1,355辆“虎I”坦克。44年4月,“虎I”的月产量达到最高水平,生产了105辆。“虎I”最终被“虎II”所取代,但它仍然是二战中令人畏惧的德军坦克的象征。

⑷ 二战中叱诧风云的黑豹坦克的详细资料

“黑豹”中型坦克(德语:Panzerkampfwagen V Panther)是在1941年“巴巴罗萨”行动后,德国遭到T-34危机后研发生产的新型坦克,制式编号为Sd.Kfz.171。它采用了新式55°倾斜装甲和长身管L/70 Kwk42 75mm主炮,是二战中最成功的中型坦克之一。在1943年的库尔斯克会战中首次投入实战,一直服役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黑豹坦克的主炮为莱茵金属公司生产的75毫米半自动KwK42 L70火炮,可携带79发炮弹(G型为82发)。其火炮配有爆炸装药穿甲弹和钢心弹头穿甲弹,其中爆炸装药穿甲弹的初速为925m/s,在900m的距离上命中角为90度时,穿甲厚度为133mm。钢心穿甲弹的初速为1120m/s,在900m距离上命中角为90度时,穿甲厚度为170mm。火炮瞄准镜为TZF12型双目瞄准镜。75mm火炮在当时并不算是大口径的火炮,但是黑豹的主炮却是二战中最具威力的坦克炮之一。其特长炮管和强大的推动力,更为其提供了较高的初速。此外,由于坦克上的瞄准器敏感度较低,这使得黑豹坦克能够更容易击中敌人。加上此火炮的破甲能力比88mmKwK36 L56火炮更高,令黑豹坦克成为了战场上的杀人机器。
在战争后期,德国空军失去制空权后,一些黑豹坦克也装上了一挺7.92mm MG42高射机枪,车内可携带2500发机枪弹,有助于压制步兵及用于防空。在最初的D型和早期A型上没有车体机枪,乘员可以用冲锋枪从方形窗口里射击。在后期A型及所有G型上,车体机枪都安装在有K.Z.F.2型瞄具的圆型枪座上。
黑豹借鉴了苏联坦克设计上的思路,其最主要是其55°倾斜式装甲,增加来袭炮弹产生跳弹的可能,而且也增加了装甲水平方向的厚度,使得不易被击穿。正面的斜甲采用了同质钢板,经过焊接及锁扣后变得更为坚固。此外,最初生产的黑豹坦克只有一块60毫米的斜甲,但不久就加厚至80毫米,而黑豹D型以后的型号更把炮塔装甲加强至100毫米的上限,以保护炮塔的前端。而坦克两侧更加上了5毫米厚的裙板,以保护坦克不受敌人反坦克枪或反坦克火箭的损害。但黑豹的侧面装甲依然薄弱,仅有40毫米,是一个非常大的缺陷,因为苏制45mm反坦克炮只要战术得当,也可以毫不费力的击穿这个厚度的装甲。
而黑豹炮塔的弧形炮盾加强了防护,但是其下半部有可能会形成窝弹区使得炮弹反射击穿驾驶舱的顶部,于是从1944年起在G型上采用了新的加厚下部的“平下巴”炮盾设计,但是到战争结束依然有没有“下巴”的黑豹旧炮塔生产。
黑豹坦克是采用的是德国最常见的坦克设计,再额外加装火炮和斜甲。坦克的重量由预计的35吨增加至43吨,安装了一个可以提供700匹马力,以齿轮箱及掌控系统驱动的迈巴赫HL230 P30 V-12汽油发动机,而这种发动机一般被认为可以承受连续行进2000公里的负荷。为了把发动机的故障减到最少,开发人员特意安装调速器以把发动机的转数下调至每分钟2500转。此外,调速器的安装也使得黑豹的最大行驶速度由55千米/小时下降至46千米/小时。
黑豹的行动装置采用双扭杆独立式悬挂装置和液力减振器,车体每侧有8个负重轮,负重轮分两排,交错排列,主动轮在前,诱导轮在后。履带为铰链式,可安装防滑齿,宽为660mm。因此黑豹的造价十分昂贵且很费时,但也因此获得了良好的越野性能。
黑豹的变速箱是ZF公司的AK7-200型,有7个前进档和1个倒档,其中还有一些MAN自产的变速箱。以控制杆驾驭的单轴条驾驶系统组成。其驾驶系统允许以一个固定的轴条来驱动每个齿轮箱。当齿轮愈大,转动的半径就会愈大。如果其半径比要求中大,那么驾驶用的刹车系统就可用来收紧齿轮的转动,但是这个部件的寿命也不过行进150公里,不然很可能导致部件无法修复。因为在战争期间,德国缺乏制造齿轮的精密仪器,而生产该部件的机器也缺乏必须的齿轮,才导致了黑豹坦克的最大弱点就是其最终的驾驶部件。
“黑豹”的乘员由五个人来担任:驾驶员、通讯员、炮手、装填手及车长。驾驶员位于车体前部左侧,其上方有1个舱门,门前有2具潜望镜,他右边是机电员,机电员上方有1个出入门,门前装2具潜望镜。炮塔顶部左后方安装有桶状指挥塔,指挥塔上没有装潜望镜,只有简单的观察缝。
参考资料:http://ke..com/link?url=yT-6tjqxgftfaLzU_5hbceJT364Ti5vkySTeoHQixzZ--QxsS-_

⑸ 二战中叱诧风云的黑豹坦克的详细资料

“黑豹”式中型坦克在二战德军坦克中名气仅次于“虎”式重型坦克,它和苏联的T-34中型坦克是二战中最好的中型坦克。
1941年6月,德国入侵苏联,德军装甲部队很快便遭遇了苏军的KV系列重型坦克以及T-34/76型坦克,当时这两种坦克在火力及装甲防护上都优于所有型号德军坦克。于是德国根据东线的战场报告决定研制一种威力更大的中型坦克,并能迅速投入生产。

1941年11月25日,希特勒下令戴姆勒-苯茨和MAN公司设计一种能对付苏军T-34的新型坦克,莱茵金属公司则负责新型坦克的炮塔。
1942年3月,戴姆勒-苯茨公司首先制造出样车,其样车是基于以前被否决的VK3001样车,称为VK3002(DB)。两种版本的VK3001有不同的悬挂装置,一个是弹簧式悬挂装置,另一个是扭杆式悬挂装置。戴姆勒-苯茨的VK3002样车大量采用T-34/76坦克的设计,简直是一个德国版的T-34坦克。而MAN公司则在1942年2月初完成了他们的VK3002(MAN)样车设计。VK3002(DB)样车的炮塔安装在车体很靠前的位置,就如同T-34/76坦克。样车接受了希特勒的审查,希特勒下令可能的话开始制造200辆。1942年5月11日,VK3002样车被命名为“黑豹”。
1942年5月14日,当两种样车的广泛测试完全结束后,希特勒决定采用MAN公司的设计。而戴姆勒-苯茨公司的样车则被认为有很多问题遭否决,1945年苏军缴获了该样车。MAN公司的“黑豹”坦克尽管研制时间很短,但德国军方认为它是一种比较成功的坦克,所以被正式投入制造。希特勒下令从1942年12月开始制造,他自己坚持使用75mmKwK42L/100型火炮,但是由于没有准备好,最终采用了身管稍短的75mmKwK42L/70型火炮,该种火炮可以在1000m的射击距离上击穿140mm厚的装甲。这样一来,“黑豹”坦克的火炮穿甲威力可以和“虎”的88mm火炮相当。VK3002(MAN)设计中炮塔位于车体中央,有更好的整体性能,其设计思想受T-34影响很大,本身特征也有很多类似,比如660mm宽的履带(为了更好的牵引力以及增加其越野能力),强劲的引擎,长身管的75mm火炮以及带来更好效果的倾斜式装甲(“黑豹”坦克是德国第一种采用倾斜装甲板的)。尽管和T-34/76有很多类似,不过“黑豹”坦克在尺寸上要大一些,在其他的技术上也有所不同。“黑豹”坦克采用了交错重叠式的负重轮排列,双扭杆独立式悬挂装置提高了其在不良地形高速行驶能力。
1942年7月,MAN公司制造了2辆样车,其中只有一辆安装了炮塔,广泛测试后表明还存在很多的技术问题。1942年后期,制造了20辆“预-生产”型(0系列),都仅仅是装备了轻装甲,前装甲板厚度为60mm,安装在炮塔上的武器则是早期型的75mmKwK42L/70火炮(炮口制退器是取自75mmKwK40L/43型火炮的),炮塔上有一个突出的桶式车长指挥塔。发动机采用的是马巴赫公司的HL210P45型。这20辆坦克被定名为PzKpfwV“黑豹”/A型坦克,技术上和后期型号的“黑豹”坦克是不一样的。有趣的是它的变型车D1型上安装了PzKpfwIV/H型坦克的炮塔,1944年早中期东线战场上的第653重坦克歼击营就装备了一些作为指挥坦克使用,这支部队还使用过早期型“黑豹”修理坦克以及改装了20mm高射炮的T-34坦克。
1942年12月,改进过的型号——“黑豹”D型坦克出现了。1943年2月,20辆本来的A型被重命名为D1型。D1型(最早的A型)都被作为测试车辆,之后便仅仅作为训练坦克。很快命令便下达了,在1943年5月12日前,必须制造出250辆“黑豹”坦克,这些“黑豹”坦克是德国准备用来参加“堡垒”行动的,除此以外,还要尽可能快再造出750辆“黑豹”坦克来。1942年12月,D型进入生产,到1943年1月11日,首辆“黑豹”D型坦克驶离工厂。相比D1型,D型的装甲防护增加了,新型的75mmKwK42L/70型火炮被安装在液压驱动的炮塔上。首批250辆“黑豹”D型坦克都采用了和D1型相同的马巴赫公司HL210P30型发动机。
“黑豹”D型坦克、“菲迪南”坦克歼击车以及其他一些新型装备都在1943年7月的“堡垒”行动中初期亮相,“黑豹”D型坦克装备了第51和第52装甲营。但是由于机械故障(特别是变速箱、传动装置、悬挂装置以及引擎),有很多“黑豹”型坦克在战前或战斗中损坏。当时德国的装甲兵总监海因兹.古德里安事后评价道:“他们太容易起火了,燃料系统缺乏足够的保护,由于经验不足,损失了一些乘员。”
最初的250辆“黑豹”D型坦克到1943年8月10日只剩下了43辆,这些剩余的后来被改装成指挥坦克。后生产的600辆“黑豹”D型坦克(也称为D2型)发动机换成了更强劲的HL230P30型V型12缸水冷汽油机,这成为晚期型“黑豹”坦克的标准发动机。车体外形是模范T-34坦克的,前装甲板和侧装甲板的倾斜度较大。驾驶员位于车体前部左侧,其上方有1个舱门,门前有2具潜望镜,他右边是机电员,机电员上方有1个出入门,门前装2具潜望镜。炮塔顶部左后方安装有桶状指挥塔,指挥塔上没有装潜望镜,只有了望缝。其火炮配有爆炸装药穿甲弹和钢心弹头穿甲弹,其中爆炸装药穿甲弹的初速为925m/s,在900m的距离上命中角为90度时,穿甲厚度为133mm。钢心穿甲弹的初速为1120m/s,在900m距离上命中角为90度时,穿甲厚度为170mm。火炮瞄准镜为TZF12型双目瞄准镜。车内可携带79发炮弹和2500发机枪弹。行动装置采用双扭杆独立式悬挂装置和液力减振器,车体每侧有8个负重轮,负重轮分两排,交错排列,主动轮在前,诱导轮在后。履带为铰链式,可安装防滑齿,宽为660mm。另外,它的传动装置为机械式的,变速箱是ZF公司的AK7-200型,有7个前进档和1个倒档。
从1943年1月到1943年9月,连同第一批D型,MAN、戴姆勒-苯茨、MNH以及亨舍尔公司一共生产了850辆PzKpfwV“黑豹”D型坦克,底盘编号为210001-210254和211001-214000。
1943年8月,在改进之后(比如变速箱),制造出了新的型号——“黑豹”A型坦克,“黑豹”A型坦克是一种威力强大的武器,相比D型,火力和防护都有了增强,炮塔正面的装甲厚度达到了110mm,车长指挥塔采用了铸造式,车体两侧安装了装甲裙板,辅助武器也增加了1挺MG34高射机枪和1挺MG34型前机枪,其前机枪采用了球形枪座。此外,还强化了负重轮结构及改进了排气装置。诺曼底战役中德军所使用的“黑豹”坦克中A型最多,该战役中,德军损失了400辆各型“黑豹”坦克。从1943年8月到1944年5月,MAN、戴姆勒-苯茨、德玛格和MNH公司一共生产了2000(2200)辆,底盘编号为151001-160000和210255-211000。
对“黑豹”坦克的改进一直在继续,1944年3月,德国制造出首辆“黑豹”G型坦克。G型是各型号中产量最大的,它有很多新的特征,比如驾驶员前部舱门被取消了,加装了一个潜望镜,驾驶员的座位也被提高,使其能在驾驶时将头部伸出舱门。该车在A型坦克的基础上主要加强了防护。车顶部装甲板厚度增加到40mm。车内安装了三防通风装置,在过沾染地区时,该装置可向战斗室供给洁净的空气,乘员在战斗室内不需要佩戴防毒面具。G型采用了新设计的顶部车体舱口、车体侧面更加垂直、其火炮防盾也是新设计的(早期G型和晚期的G型也有所不同,晚期的G型火炮防盾下沿不再呈弯曲状)、排气系统布置和引擎底板也做过改进,1944年10月以后,G型在战斗室内还装了加热系统。G型的负重轮还采用过钢缘的,晚期的G型都采用这种负重轮。1944年,大约制造了24辆。G型从1944年3月制造,一直到1945年4月,MAN、戴姆勒-苯茨和MNH公司一共制造了3126辆,底盘编号为120301-13000和124301-214001。
1944年5月,德国又开发了“黑豹”F型坦克,该车增加了装甲厚度并安装了戴姆勒-苯茨公司设计的新炮塔,安装一门75mmKwK42/1型或者斯考达的75mmKwK44/1L/70型火炮(甚至还有准备安装更长身管的75mmKwKL/100型火炮),其火炮防盾采用了“猪头”式。它的负重轮采用了钢缘式。1944年10月,德国计划1945年3月在柏林的戴姆勒-苯茨公司开始制造F型。到战争结束,只有很少的新炮塔原型以及8辆底盘被制造出来。除了F型,在1943年4月,MAN和亨舍尔公司还研制开发过“黑豹”II型坦克,他们想把“黑豹”和“虎”式坦克标准化。一共制制造了两辆样车,对其中一辆安装“黑豹”G型坦克炮塔的样车进行了测试。如今在美国肯塔基州的“巴顿”装甲车辆博物馆可以看到“黑豹”
战斗全重45500kg
车长9.09m
车宽3.27/3.42m
车高3.00m
引擎MaybachHL230P30
最大速度公路/越野:46-55/30km/h
最大行程公路/越野:250/100km
乘员5人
火力装备75mmKwK42L/70;2x7.92mmMG34
弹药75mm:79发;7.92mmMG34:4200-4800发
装甲16-110mm
爬坡度30度
通过垂直墙高0.9m
越壕宽2.45m
涉水深1.9m

⑹ 二战德国坦克

虎王坦克:是德国二战期间一种重型坦克。它的称呼为:虎II”/“虎王”,德军编号有:Sd.Kfz.182、PanzerkampfwagenVIKö;nigstiger、PanzerkampfwagenVIAusf.B

PzKpfwVI“虎王/虎II”重型坦克是二战中威力最大的坦克。到二战结束,盟军始终找不到有效对付它的办法。“虎王”重型坦克将威力强大的火炮和盟军坦克、反坦克炮几乎无法射穿的装甲结合在一起,结果就是产生了这么一个战场上的可怕怪物。

德国重型坦克发展计划最早开始于1937年,由德国的武器军备发展局提出,并将新型重型坦克的具体性能要求下发给德国的四家公司,他们是:戴姆勒`奔驰公司、亨舍尔公司、MAN公司、波尔舍(保时捷)公司。

1941年5月26日,希特勒召开的一次军事会议上,新式重型坦克发展计划正式起步。在此次会议上,希特勒提出新式重型坦克的设计要求:具有强大的击穿敌人坦克的火力,敌人坦克无法击穿的厚实的防护装甲,最大速度不低于40公里/小时。这次会议的决定发展了德国二战期间两种重型坦克,它们分别是虎1和虎王(虎2)。由于虎1在战场上的成功,导致了虎王的发展进度放慢,直到1943年1月,一种新的替代虎1的新式重型坦克的设计才真正开始。尽管人们认为虎王(虎2)是虎1的继承和替代,但是实际上虎王和虎1是两种完全不同的重型坦克。虎王的设计初衷是考虑装上大威力、可靠性高的坦克炮,在虎1的88毫米L56倍口径坦克炮的基础上,德国人发展出了更大威力的88毫米L71倍口径的坦克炮。虎王坦克的设计最终由德国的两家公司:位于德国卡塞尔(德国东部城市)的亨舍尔公司和位于德国斯图加特(德国西南部城市,巴登-符腾堡州首府)的波尔舍(保时捷)公司来竞争。2家公司都各自拿出了两种设计方案。

“虎王”重型坦克安装了一门精确的88mmKwK43L71型坦克炮,该88mm炮的71倍径身管长为6.3m,最大有效射程为10km,装有炮口制退器,其使用的弹种包括穿甲弹、破甲弹和榴弹。最初“虎王”重型坦克安装的是双目TZF9b/1型观瞄镜,后来换装为单目TZF9d型观瞄镜。火炮射界为+17度到-8度。炮弹重为20kg,所以其射速较慢。这门88mm火炮能在3500m的距离上击毁“谢尔曼”、“克伦威尔”以及T-34/85坦克,这个射击距离远于苏军和盟军坦克的射程。其自身装甲厚实,即使在近距离,也只有很少的武器能真正摧毁它的正面装甲。至今没有任何记录或者照片能看到“虎王”重型坦克在战斗中被击穿正面装甲。它的侧面装甲相对盟军的坦克(T-34/85、JS-2和“荧火虫”)来说还是能摧毁的。

“虎王”重型坦克的变型车不是很多,主要有修理坦克、“猎虎”重型坦克歼击车、Grille17/21/30/42自行火炮(样车)、280mm重型火炮运输车(样车)。1944年11月,魏格曼公司将20辆“虎王”重型坦克改装为指挥坦克,加装了无线电设备,其中使用了两种型号的无线电台:FuG8型和FuG7型。首辆指挥坦克在1945年2/3月开始服役。两种指挥坦克的携弹量都为63发(32发穿甲弹和31发高爆弹)。1944年后期,克虏伯公司建议为“虎王”重型坦克换装105mmKwKL/68型火炮,最终没有实现。1944年12月,亨舍尔提出一种33t重的轻型“虎”II式坦克设计。发动机依然采用“虎王”坦克的马巴赫HL230P30型发动机。其前部装甲采样倾斜式,厚度为80mm,侧面装甲则为新式的160mm的水平式装甲。安装一门克虏伯设计的100mmPWK型火炮,该火炮可以击穿200mm装甲。不过这种设想也仅仅停留在图纸阶段。同时,德国也对“虎王”重型坦克的炮塔和车体做过很多改进,比如在炮塔上安装测距仪,重新设计其后部底板等,不过这些都没有真正应用在“虎王”重型坦克上。

PanzerkampfwagenVIAusf.B(Sdkfz182)性能参数:

其他设计:KingTiger,TigerII,RoyalTiger,Konigstiger

类型:重型坦克

制造商:亨舍尔公司、克虏伯公司

样车:VK4503(H)

产量:从1943年12月到1945年3月,包括各种类型在内485辆

人员编制:5人

重量:68.5吨(波尔舍(保时捷)公司)

重量:69.8吨(亨舍尔公司公司)

车高:3.09米

车长:7.62米(不含炮管)

车长:10.28米(含炮管)

车宽:3.66米(不带裙板)

车宽:3.76米(带裙板)

发动机:V12MaybachHL230P30(700hp)

变速箱:MaybachOLVAREG401216B(8个前进档、4个倒档)

公路最大速度:35—38公里/小时

越野最大速度:17公里/小时

公路最大行程:110公里

越野最大行程:80公里

无线电台:FuG5型

坦克主炮:88毫米KwK43L71倍口径坦克炮

辅助武器:3挺机枪,分别是1挺炮塔外部的MG7.92毫米机枪、1挺同轴MG7.92毫米机枪、1挺指挥仓盖上的MG7.92毫米机枪

弹药:88毫米炮弹80发(波尔舍(保时捷)公司的炮塔)

弹药:88毫米炮弹86发(亨舍尔公司公司的炮塔)

弹药:7.92毫米机枪弹5850发

观瞄具:TZF9b,后期型号为TZF9d

虎王坦克的装甲列表:

装甲(毫米/倾斜角度)=前装甲=侧装甲=后装甲=顶装甲

波尔舍(保时捷)公司的炮塔=100毫米/曲面设计=80毫米/30度=80毫米/30度=40毫米/77度或40毫米/90度

亨舍尔公司公司的炮塔=180毫米/9度=80毫米/21度=80毫米/21度=40毫米/78度或40毫米/90度

混合型的炮塔=150毫米/50度=80毫米/25度=不详=40毫米/90度

Hull型炮塔=100毫米/50度=80毫米/0度=80毫米/0度=25—40毫米/90度

豹:

Ⅴ型号“黑豹”式坦克(或“豹”式)被推出的起因就是苏德战争初期的“T-34危机”。德国原有坦克战术性能偏重机动性,不太重视火力和防护,在“闪电战”运用的初期其性能尚可,但进入苏联战场,面对火力和装甲强大的T-34和KV-1后,德国的Ⅰ、Ⅱ、Ⅲ、Ⅳ号坦克,以及35t、38t等就面临被动挨打的地步。除加紧改进Ⅲ、Ⅳ号坦克外,古德里安等将领在1941年底的时候强烈要求研制新型坦克。1941年11月25日,希特勒命令戴姆勒-奔驰、MAN等公司研制30吨级坦克以对抗T-34/76。

奔驰公司先后研制出VK3001和VK3002原型车,但由于和T-34/76过于相象,以会导致战场识别困难的理由都被否决。MAN公司也推出了VK3002原型车,和奔驰公司的VK3002一同在希特勒生日1942年4月20日那天向希特勒进行了展示,而后MAN公司的设计最终获得批准。VK3002原型车的炮塔象T-34坦克一样置于车体前部,但后来生产的炮塔都置于车体中部,因此“黑豹”式可以拥有更长的火炮身管,具备了火力性能上的先天优势。1942年12月,“黑豹”正式生产型投产,被定为PzKpfwVAusfD型,次年1月首批“黑豹”D型出厂。此时的豹式以远远超出原先设计要求的30吨级,前装甲也由最初要求的60mm增加为80mm,坦克全重达到了44吨。“黑豹”与先前的德国坦克截然不同,最先采用了倾斜装甲。豹式坦克采用了660mm宽履带,强力的发动机(从D2开始更换装了高达700马力的HL230P30发动机,此发动机成为豹式的标准动力装置),机动越野性能非常优秀。

为了等待“黑豹”坦克的出厂,德国的“堡垒作战”一推再推,终于在1943年7月5日开始。好容易积攒的250辆豹D(D1)型参加了这场库尔斯克坦克大会战。首日有192辆豹式参加了进攻,但机械故障频频,再加上在一个雷场遭遇伏击,当日幸存完好的豹式只剩40辆。战场上,豹D坦克暴露了机械装置严重不可靠,特别是齿轮箱的设计问题很难克服。豹D型只生产了534辆,而后1943年8月新的“黑豹”A型投产,改进了不少机械问题,加厚了炮塔装甲,增加了两挺7.62mm机枪,产量为1768辆。1944年3月改进后的“黑豹“G型投产,加强了车体装甲,改进了传动装置,增加了车内三防通风装置。豹G型生产直到战争结束,产量达到了3740辆,是豹式系列的数量最多的型号。1944年2月22日,希特勒亲自签发命令,将PzKpfwⅤ号坦克定名为“黑豹(panther)”坦克。

豹式坦克借鉴了苏联坦克设计上的思路,其最主要是倾斜式装甲,增加来袭炮弹产生跳弹的可能,而且也增加了装甲水平方向的厚度,使得不易被射穿。此外较宽的履带以及较大的路轮也大幅改善了在松软地面上的机动性。

豹式坦克的重量由预计的35吨增加至43吨,安装了一台700匹马力的梅巴赫HL230P30V-12汽油发动机,而这种发动机一般被认为可以承受连续行进2000公里的负荷。豹式行进的速度46千米/小时。悬挂系统由前方的驱动齿轮、后方的诱导轮和八个涂上橡胶的钢轮所组成。豹式坦克在每个减震臂中添上两支扭力杆,越野性能良好但造价昂贵且很费时。

豹式坦克采用倾斜装甲钢板,最初生产的豹式坦克只有60毫米的倾斜装甲,但不久就加厚至80毫米,而豹式D型以后的型号更把炮塔装甲加强至120毫米,坦克两侧更加上了5毫米厚的裙板。

豹式坦克的主炮为莱茵金属生产的75毫米半自动KwK42L70火炮,携带79发炮弹(G型为82发)。这款主炮使用了三种不同的弹药:APCBC-HE、HE和APCR三款。75毫米口径火炮在当时并不算是大口径的火炮,但是豹式的主炮却是二次大战中最具威力的坦克炮之一。其特点是炮管和较大初速,此火炮的贯穿能力比88毫米KwK36L56火炮高。而且,它也装上了两支MG34机枪,分别安装于炮塔上及车身斜面上,有助于扫除步兵威胁及防空用途。乘员由五个人来担任:驾驶员、通讯员、炮手、装填手及车长

“黑豹”坦克与对方的T-34/85相比,防护性能绝对优于T-34/85,火炮口径虽然为75mm,但70倍口径的身管使得其穿甲能力高于T-34/85的85mmL/54.6火炮,甚至也高于虎Ⅰ坦克的88mmL/56火炮,更是从全方位性能上超过英美各型同类坦克。不过这一切的背后就是豹式全重高达44~46吨之多,几乎和苏联的斯大林系列重型坦克一个级别。但同样重量,IS2和IS3都算重型坦克,“黑豹”只算中型,颇有标准不同的缘由。豹式的工艺复杂,产量难以和T-34、M4“薛尔曼”等盟军坦克相比,因此经常处于战场上的数量劣势地位。豹式还是最先安装主动红外夜视仪的坦克,开创了坦克夜战设备的时代。

型号

豹式坦克A型1942年11月试验型,又称作豹式坦克A1型

豹式坦克D型1943年1月-9月生产

豹式坦克A型1943年8月-1944年6月生产有时称作豹式坦克A2型2,192辆

豹式坦克G型1944年3月-1945年4月生产

主要性能参数

乘员5人(车长、炮手、装填手、驾驶员、通讯员)

长度6.87米(含主炮为8.66米)

阔度3.42米

高度2.99米

重量44.8吨

主要武器75毫米Kw.K.42L/70火炮(79发)

次要武器7.92毫米MG34机枪×2(5,100发)

发动机V-12汽油梅巴赫HL230P30,700匹(520千瓦)

平地时速45千米/小时

马力/重量16.0匹/吨

行动距离250千米

文字太多发网址吧:(http://bbs.cjdby.net/viewthread.php?tid=236575)坦克歼击车

http://hi..com/fenghao1990/blog/item/b422b91f0f61fe66f624e4b7.html强虎

http://hi..com/fenghao1990/blog/item/a7bcf73eaf90a2ff838b136b.html虎王

http://hi..com/sirius%5Farron/blog/item/002abbfbfaa047244e4aeaea.html(黑豹)

⑺ 二战德国豹A、豹D和豹G有什么不同

豹A、豹D和豹G的外观识别方法:

——豹G,1944年3月投产,加强了车体装甲,改进了传动装置,增加了车内三防通风装置。识别方法:取消了首装甲上的观察窗,只剩下球形机枪座。

⑻ 介绍一下二战时德国的豹式和虎式坦克。

Pzkpfw-Ⅴ型“黑豹”中型坦克

Ⅴ号“黑豹”式坦克(或“豹”式)被推出的起因就是苏德战争初期的“T-34危机”。德国原有坦克战术性能偏重机动性,不太重视火力和防护,在“闪电战”运用的初期其性能尚可,但进入苏联战场,面对火力和装甲强大的T-34和KV-1后,德国的Ⅰ、Ⅱ、Ⅲ、Ⅳ号坦克,以及35t、38t等就面临被动挨打的地步。除加紧改进Ⅲ、Ⅳ号坦克外,古德里安等将领在1941年底的时候强烈要求研制新型坦克。1941年11月25日,希特勒命令戴姆勒-奔驰、MAN等公司研制30吨级坦克以对抗T-34/76。

奔驰公司先后研制出VK3001和VK3002原型车,但由于和T-34/76过于相象,以会导致战场识别困难的理由都被否决。MAN公司也推出了VK3002原型车,和奔驰公司的VK3002一同在希特勒生日1942年4月20日那天向希特勒进行了展示,而后MAN公司的设计最终获得批准。VK3002原型车的炮塔象T-34坦克一样置于车体前部,但后来生产的炮塔都置于车体中部,因此“黑豹”式可以拥有更长的火炮身管,具备了火力性能上的先天优势。1942年12月,“黑豹”正式生产型投产,被定为PzKpfw V Ausf D型,次年1月首批“黑豹”D型出厂。此时的豹式以远远超出原先设计要求的30吨级,前装甲也由最初要求的60mm增加为80mm,坦克全重达到了44吨。“黑豹”与先前的德国坦克截然不同,最先采用了倾斜装甲。豹式坦克采用了660mm宽履带,强力的发动机(从D2开始更换装了高达700马力的HL 230P30发动机,此发动机成为豹式的标准动力装置),机动越野性能非常优秀。

为了等待“黑豹”坦克的出厂,德国的“堡垒作战”一推再推,终于在1943年7月5日开始。好容易积攒的250辆豹D(D1)型参加了这场库尔斯克坦克大会战。首日有192辆豹式参加了进攻,但机械故障频频,再加上在一个雷场遭遇伏击,当日幸存完好的豹式只剩40辆。战场上,豹D坦克暴露了机械装置严重不可靠,特别是齿轮箱的设计问题很难克服。豹D型只生产了534辆,而后1943年8月新的“黑豹”A型投产,改进了不少机械问题,加厚了炮塔装甲,增加了两挺7.62mm机枪,产量为1768辆。1944年3月改进后的“黑豹“G型投产,加强了车体装甲,改进了传动装置,增加了车内三防通风装置。豹G型生产直到战争结束,产量达到了3740辆,是豹式系列的数量最多的型号。1944年2月22日,希特勒亲自签发命令,将PzKpfw Ⅴ号坦克定名为“黑豹(panther)”坦克。

黑豹”坦克是德国二战后期的成功作品,因此受到格外重视,在后期德国坦克生产中平均产量最高,D、A、G三中型号达到了6042辆。1944年5月还开始研制“豹”F型,但到战争结束只生产了20辆左右。此外,豹式的后继型号豹2准备安装88mm火炮,但只出现了原型车。

“黑豹”坦克与对方的T-34/85相比,防护性能绝对优于T-34/85,火炮口径虽然为75mm,但70倍口径的身管使得其穿甲能力高于T-34/85的85mm L/54.6火炮,甚至也高于虎Ⅰ坦克的88mm L/56火炮,更是从全方位性能上超过英美各型同类坦克。不过这一切的背后就是豹式全重高达44~46吨之多,几乎和苏联的斯大林系列重型坦克一个级别。但同样重量,IS2和IS3都算重型坦克,“黑豹”只算中型,颇有标准不同的缘由。豹式的工艺复杂,产量难以和T-34、M4“薛尔曼”等盟军坦克相比,因此经常处于战场上的数量劣势地位。豹式还是最先安装主动红外夜视仪的坦克,开创了坦克夜战设备的时代。

豹式坦克的变形车主要包括豹式指挥坦克和“猎豹”坦克歼击车等。豹式指挥坦克产量多达1750辆,是豹式变形车数量最多的一种。而赫赫有名的“猎豹”歼击车则有“二战时期最优秀坦克歼击车”的美称,火力堪与“虎2”坦克相比,装甲防护也超过了“虎1”式,再加上同豹式一样出色的机动性,成为德军最有力的反坦克武器。不过“猎豹”产量只有382辆。

基本数据(豹式G型)

生产数量

D、A、G型共6042辆

长度(含炮管)/宽度

8.86m/3.40m

高度

2.98m

重量

45.5吨

乘员数

5人

发动机

Maybach HL230 P30 700马力

最高行进速度

公路46km/h,越野24km/h

最大行程

公路200km,越野177km

耗油量(升/百公里)

-

燃料载量

730升

爬坡性能

30°

涉水深度

1.8m

越障高度

0.9m

越壕宽度

2.45m



主要武器

75mm KwK 42 L/70,备弹79-82发

辅助武器

3 X 7.92mm MG34机枪,备弹4200-4800发

阅读全文

与二战德国三防区在哪里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金华义乌国际商贸城雨伞在哪个区 浏览:733
俄罗斯如何打通飞地立陶宛 浏览:1110
韩国如何应对流感 浏览:894
在德国爱他美白金版卖多少钱 浏览:934
澳大利亚养羊业为什么发达 浏览:1358
如何进入法国高等学府 浏览:1448
巴西龟喂火腿吃什么 浏览:1375
巴西土地面积多少万平方千米 浏览:1234
巴西龟中耳炎初期要用什么药 浏览:1204
国际为什么锌片如此短缺 浏览:1605
巴西是用什么规格的电源 浏览:1426
在中国卖的法国名牌有什么 浏览:1334
在菲律宾投资可用什么样的居留条件 浏览:1237
德国被分裂为哪些国家 浏览:851
澳大利亚跟团签证要什么材料 浏览:1177
德国大鹅节多少钱 浏览:848
去菲律宾过关时会盘问什么 浏览:1171
澳大利亚女王为什么是元首 浏览:997
有什么免费的韩国小说软件 浏览:733
申请德国学校如何找中介 浏览: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