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德国的发展史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
德国人是日耳曼人,以前是蛮族,受古罗马帝国控制,日耳曼人后来大量地被罗马帝国聘为雇佣军。476年,日耳曼雇佣军首领废黜了年幼的罗马皇帝,西罗马帝国灭亡,欧洲开始进入到封建社会。这里带给我们的启示是:一个国家,靠其他军队是不行的,哪怕你再有钱, 只能靠自己,否则就可能亡国灭种。 德意志第一帝国(神圣罗马帝国)在17世纪之前是很强大的。但是经过1618-1648的30年战争,神圣罗马帝国的哈布斯堡王朝迅速衰落,变得有名无实,后来甚至分裂成了许多小国。铁血宰相俾斯麦上台后,推行富国强兵的政策,使普鲁士迅速崛起。之后,普鲁士通过三场战争,先后打败丹麦、奥地利和法国,扫清障碍后,于1871年重新统一德意志。普鲁士的成功经验带给后人的启示是:国家强大了,才能完成统一大业,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是不可阻挡的历史趋势。另外,国家必须要有贤明的领导人物(比如俾斯麦),才能指引全国走向胜利之路。
步入20世纪,德国先后发动了两次世界大战,经浴血奋战后,都惨烈地失败了。两次战败带给世人的启示是:国家要获得发展,必须走和平的道路,靠对外发动侵略战争最多能得一时但不能得一世,要珍惜和平,同其它国家要友好相处。此外,民众必须具有辨别是非的能力,不要让暴徒(希特勒之类的人物)和法西斯主义来统治国家,否则会给整个国家和民族带来毁灭性的影响。
一战结束直到二战爆发间的时间内,德国的经济迅速复苏,其经济总量于1929年超过英、法而再次跃居世界第二(当然后来德国爆发了经济大萧条)。二战结束后,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联邦德国每年的经济增长速度平均达10%,经济突飞猛进,得到迅猛发展,再次成为欧洲第一,其辉煌时期被称为“经济奇迹”。这里的启示是:必须学习德意志民族高度的严谨、敬业精神和对祖国的强烈责任感,国家的一切以经济增长为中心,实行非法西斯化,将国家领导到正确的发展轨道上来,学习和借鉴德国经济起飞时的先进经验。
纵观德国发展史,带给我们的启示,大概就是这些吧。
⑵ 德国历程给我国带来哪些启示
近距离感受德国社会,会发现穆拉的感触很有普遍性。时至今日,德国虽仍有人试图回避历史,但很难再成气候。这不仅因为德国法律明令禁止纳粹意识形态,更因为全民反思的主流认知对极端思想形成强大舆论压力,护佑德国不再重蹈历史覆辙。
这一切都是因为像魏茨泽克这样的德国政治家直面历史的勇气和担当;这一切都是因为严明的法律和深入社会各个领域的历史真相教育;这一切都是因为全民反思所形成的广泛社会共识和良知。
这或许就是德国在历史认知问题上给世人的启示。
⑶ 二战后德国政府对经济的管理给中国有哪些启示
德国社会市场经济模式自创立伊始就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争论一直持续不断。在我国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德国模式是否适用于中国也一直成为学术界争论的焦点。有的学者认为德国与中国的市场经济模式建立的生产力水平相似、调控手段都要求市场自发调节与政府宏观调控相结合以及追求的目标都在关注效率的同时注重公平,因此这一模式适用中国;有的认为德国与中国的社会制度是根本不同的,在经济基础、历史和文化传统存在很大差别,因此,德国的社会市场经济模式不适用中国。那么,究竟应该如何看待德国模式,在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这一模式对中国有没有借鉴意义?对于这一问题,笔者认为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一杆子打死,也不能全盘接受,应该有选择性地借鉴。
我国建立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是市场经济的一种模式。这一模式的两大支柱就是“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其中,两大支柱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第一大支柱“社会主义”,要求我国的市场经济必须建立在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的所有制结构的基础上,在分配制度上必须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在目标上必须坚持共同富裕。无论我国的市场经济如何发展和完善,上述三点是必须坚持而不可动摇的,否则,我国市场经济的根本性质就发生了改变。我国市场经济之所以是中国特色的,原因就在于此。因此,第一大支柱“社会主义”是我国市场经济的个性之所在。第二大支柱“市场经济”,即市场作为社会资源的配置手段。市场经济是所有采取市场经济模式的国家的共性,任何一个实行市场经济的国家,无论其他方面有多大差别,由市场作为社会资源配置手段这一原则是相同的。因此,市场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其他市场经济模式的共性之所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两大支柱的共性和个性特征决定了我们在借鉴其他市场经济模式的过程中,个性的“社会主义”是不可动摇的。但是,共性的市场经济是可以相互借鉴的。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德国的市场经济模式对我国有一定的启示。
1.建立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理论和实践都充分证明,在人类社会经济由低到高的发展过程中,市场是资源配置最有效的方式。德国战后的经济奇迹也充分证明了市场经济的优势。在我国,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和完善,绝大多数经济领域的资源配置基本上通过市场进行,但是,由于多种原因,市场机制还存在很多弊端,市场体系不完善、市场规则不统一、市场秩序不规范、市场竞争不充分等问题,使得公平竞争的秩序还未完全建立起来。因此,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指出,要“着力解决市场体系不完善、政府干预过多和监管不到位问题”“必须积极稳妥从广度和深度上推进市场化改革、市场价格、市场竞争实现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为此,必须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加大改革力度,不断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夯实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不断完善市场体系,形成公平竞争的发展环境;健全公平竞争法律规则,用法律手段来保证竞争秩序的规范、有序,从而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2.着力提高政府宏观调控和科学管理的水平,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由于传统体制和观念的影响,我国目前还严重存在着政府权力过大、审批过杂、干预过多和监管不到位等问题,从而压缩了市场的发展空间。德国坚持有限的政府干预,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做法启示我们,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过程中,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不是降低政府的作用,也不是减少政府的职能,而是对政府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从而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政府的作用进行了明确而准确的定位:“政府的职责和作用主要是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保障公平竞争,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推动可持续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弥补市场失灵。”为此,要划分清楚政府与市场的边界,凡是市场能做到的,就交给市场,要严格限制和规范政府的权力;切实转变职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创新行政管理方式,建设法制政府和服务型政府。
3.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注重社会公平。经济社会的发展不断向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兼顾效率与公平,处理好初次分配与再分配的关系。德国社会市场经济的特色就在于在效率和公平的关系上找到了最佳的结合点,注重社会和谐。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引人瞩目的成就,但是体现社会公平的社会保障体系总体还不完善。农村地区明显滞后;一些基本保障制度覆盖面还比较窄;不同群体间社会保障待遇差距仍然较大;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社会保障长期资金平衡和基金保值增值压力巨大;社会保险统筹层次低,信息化建设发展水平不均衡等问题不断突出,社会保障体系亟待健全和完善。对此,明确提出要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我们必须进一步推进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尽快建立起涵盖社会各阶层的、公平合理和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
⑷ 英国,美国,德国的发展历程对今天的中国有什么启示
美国、英国、德国和日本在现代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地位, 其高等教育体制也是经过不断变革与创新而形成的。由于不同的国情和文化传统, 这种变革又具有各国不同的特色, 对之进行比较分析有助于当前我国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与发展, 能够获得一些启示和借鉴。
在现代高等教育发展史上, 美国、德国、日本、英国具有重要的地位, 由于各国国情不同, 高等教育经历相差甚大, 各国在高等教育体制变革上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对之进行分析将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启示作用
⑸ 二战后德国的崛起给中国有哪些启示
重视人才的培养,提高国民的整体素质。
德国科技与制造是世界上一流的,这是因为德国是一个从不缺乏人才的国家,无论是二战还是现在,德国的人才都受到各国的争抢。
因为德国人的整体素质还很高,德国人不但聪明还很勤奋。德国人的每周工作时间就远高于英国三十八个小时,虽然工资低,但他们的热情是非常高的。
由于德国对于人才教育的注重,才使得德国变得强大起来,同时这也是素质教育成功的一大例子。
(5)德国历程对中国有什么启示扩展阅读:
纵观世界历史尤其是欧洲各国史就会发现:思想文化与知识体系的建设和发展,与一个民族和国家的兴衰存亡之间有着直接的逻辑关联。
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地位更加重要、任务更加繁重的新形势下,我们的工作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学术原创能力不强、人才队伍素质不高,表现为研究成果数量丰而质量低、专家多而大师缺等等。
参考资料来源 :人民网-思想文化与国家兴衰存亡直接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