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德国柏林再现反防疫措施示威,部分德国人为何不惧新冠
因为他们认为新冠疫情是并不存在的,政府这么做是为了对民众进行“独裁统治”,新冠病毒都是各个国家联合在一起制造出来的。所以强烈反对戴口罩,注射疫苗等等,甚至还有上街游行示威的行动,而这部分人更没有佩戴口罩和与别人保持安全距离。
在8月29日德国柏林街头有大约4万人穿过勃兰登堡门,聚集在胜利纪念柱下。他们说这次的新冠病毒其实是骗人的,抗议政府要求民众佩戴口罩,要求当时的德国总统下台,根据德国的法规,在集会中应该戴上口罩,和别人保持安全距离,这次的集会不但没有按照法规来,游行期间还发生了骚乱。
而很多民众都听信了这个谣言,开始大规模的游行示威,不得不说这些民众确实脑袋是有点不够用的,如果国家是为了制造病毒来对民众进行人身限制,直接全部逮捕入狱就好,很比多此一举还引起恐慌。
反观我们国家,防疫的工作还有思想就做得很好,我们民众对国家的信任才是战胜疫情最佳的疫苗。
⑵ 德国再现聚集性感染,为何当地群众总出幺蛾子
德国下萨州的一家禽类屠宰场有66名员工确诊感染新冠肺炎,这是德国又一起群体性感染新冠病毒的事例,德国民众为何不听劝阻?
对我们而言,这样的事情实在是太可怕了,我们比较惜命,认为生命高于一切,当然,这个事情也是国家宣传到位,地方控制得力的结果。我们现在是世界的榜样了,在控制疫情方面。大家觉得呢?
⑶ 德国人是怎样杀害那么多犹太人的
德军屠杀犹太人的原因,主要是希特勒的极端种族主义和欧洲的反犹太主义。
1、历史原因。欧洲人对犹太人持有成见。犹太人从一出现就开始经历种种生死磨难,这铸就了犹太人的聪明和坚强的特质。14世纪左右,当欧洲进入资本主义社会,新兴资产阶级就和犹太人资本家们产生了利益冲突,于是噩运降临到犹太人头上。
2、现实需要。二战期间,经济危机激化了国内的阶级矛盾,刺激了垄断资产阶级对外扩张的野心。希特勒要建立一个德意志民族的日耳曼帝国的罪恶计划需要巨额资金保证,于是把手伸向了富有又高素质的犹太人。
3、纳粹统治者病态的心理。纳粹党打着当时在德国流行的民族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块招牌,宣扬德意志民族是优秀民族,把犹太民族视为劣等民族。他利用历史宗教的因素,为其灭绝犹太人而创设了广泛的社会基础。
在这几大原因中,现实的需要是最直接的要素,其它方面的原因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如果没有历史的原因和宗教的情结作为先导性条件,那么,即使现实再需要,也很难想象会达到如此疯狂和残忍的程度。只有当这几方面的原因聚合为一体时,才产生了那可怕可憎的充满血腥的驱动力。
(3)德国人怎么控制民众扩展阅读
对于犹太民族来说,二战时一段永远不会忘却但也是不愿去回忆的历史,而在二战时期,不仅是德国纳粹对犹太人进行了惨无人道的屠杀,实则是整个欧洲都对犹太人进行了坑害,有一些欧洲国家更是比德国纳粹还要无情无义,恰恰这些国家有些还遭到了德国的侵略。
犹太人是没有祖国的游走民族,是随资本流向而出走的一群善于操纵政治的人。犹太人非常有商业头脑,几乎垄断了所有企业,一战的失败德国签署不平等条约《凡尔赛条约》需要赔偿战争赔偿款等等,导致国内物价飞涨。
价格高的离谱牛奶和面包一度变为奢侈品犹太商人宁愿把过期食品倒掉扔掉也不愿放低价格,导致国内怨气高涨。
在很长的时间里,整个欧洲社会都普遍存在虐待和迫害犹太人的现象,而且这种歧视和迫害贯穿从政治领袖、宗教人士、知识精英到一般民众的各个阶层。其手段从限制就业到限制居住地区,从勒索财富到驱逐人口,多种多样。
犹太教不承认新约,不认可耶稣是上帝的儿子。虽然天主教和基督教都是从犹太教中延伸出来的。但对于已经自我标榜为上帝“新的选民”的欧洲人来说,犹太人就有些大逆不道,被其斥为异端邪说也就很自然了。
⑷ 希特勒怎样鼓动人心的
瘸子部长戈培尔有句名言:“宣传只有一个目标:征服群众。所有一切为这个目标服务的手段都是好的。”
而在宣传征服群众前,得先征服宣传者。1933年9月22日,成立德国文化协会,总部设在柏林,戈培尔任协会主席。该协会下设德国美术协会、德国音乐协会、德国戏剧协会、德国文学协会、德国新闻协会、德国广播协会、德国电影协会。凡是在相关领域中工作的人,都必须加入相关协会,并且这些协会的决定和指示具有法律效力。不听话者不得食。对于“政治上不可靠”的人,协会可以拒绝接受他们为会员,已经取得会员资格的,可以开除他们。这样,通过德国文化协会对整个文化活动的集中控制,就可以“纯洁”出一支效命于纳粹政权的文化队伍。这支队伍不能不充当纳粹政权宣传的主力军,不能不充当纳粹政权有组织的忽悠事业的马前卒。
文化艺术成了权力的婢女。几千万德国人能够看到什么样的美术作品,可以欣赏到什么样的文学作品,可以观赏到什么样的戏剧电影,能够收听到什么样的广播,看到什么样的新闻等等,这一切都取决于纳粹党的好恶。马克·吐温可以在美国经济腾飞之际出版《镀金时代》,可托马斯·曼这些人在纳粹德国没有容身之地。现实题材中,满是荆棘和陷阱,那就写点历史吧,第三帝国的历史题材作品一枝独秀。俗话说,太阳底下无新事。历史题材的作品照样会触犯纳粹的禁区。1933年柏林焚书,为什么要把艾米尓·路德维格和沃纳·黑格曼的作品付之一炬,堂而皇之的旗号就是:“反对伪造我们的历史,玷污历史伟人,捍卫我们往昔的尊严!”
一旦文艺成为政权的附庸和工具,退化就不可避免。不过,希特勒、戈培尔们并不是笨蛋,他们也不想德国的文化艺术“退化”得无人问津。相反,他们希望艺术性和纳粹化能完美结合,不仅德国人喜闻乐见,就是全世界也喝彩。希特勒亲自邀请德国着名女导演里芬施塔尔出马,就是例子。里芬施塔尔拍摄的《意志的胜利》,成功地将纳粹政治艺术化。戈培尔称赞它“成功地摆脱了陷入简单宣传的危险”,将伟大时代的激越旋律“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艺术高度”。
“各家报纸都受到指示”
纳粹德国常常被人贬为极权国家。何谓极权?最通俗的诠释就是上管天,下管地,中间管空气。换言之,权利无所不管,一切事务都要以权力意志为转移。
不过,就媒体而言,纳粹政权的无所不管,并不意味着第三帝国的文化事业都是国营或党有。恰恰相反,报刊电影等等,都可以私人经营。私有不见得就等于自由。纳粹政权可以利用私人的钱为自己的事业服务。
比如对于私营电影公司而言,一切投资都是民间的,可是是否可以公映,审查权却牢牢地攥在戈培尔的教化与宣传部手里,不是有钱而是有权才是大爷,这样一来,不仅国库的钱可以直接供纳粹政权使用,就是民间资本,也间接地为纳粹当局所用。至于是否叫座,用不着纳粹党操什么心,因为它没有自个掏钱赔本赚吆喝的风险。
自然,因为这种管制,难免会有纳粹电影上映观众未必买账的情况发生。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纳粹德国的电影业一片萧条。毕竟,投资者在商言商。为了利润,他们会竭力在纳粹当局容许的框框内发挥自己的才干,尽可能地迎合观众的欣赏口味,换言之,会有管制之下的畸形繁荣,畸形创造。
控制报业,也并不需要所有的报刊都是纳粹党办。即使是报刊为私人创办和所有,但是,通过购买、清洗、控制股份、审查、停刊等手段,都可以有效地达到操控的目的。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纳粹党或党内个人拥有或控制的报纸,只占全部报纸销量2500万份中的三分之二。
《伏斯日报》是德国最主要的报纸,地位有如《泰晤士报》之于英国,《纽约时报》之于美国,它创刊于1704年,可是在1934年4月1日,这家发行了230年的自由主义报纸,被迫停刊。另一份世界驰名的自由主义报纸《柏林日报》,虽然不像《伏斯日报》那样被直接要了老命,可是它的老板在1933年春被迫出让自己在这家报纸的股份。《法兰克福日报》是德国第三大自由主义报纸,它在清除了犹太老板和编辑后继续出版。躯壳尚在,魂魄已散。
那些在纳粹淫威中幸存下来的报纸,知道小命捏在纳粹当局手里,它们为纳粹党服务的忠心程度,甚至比纳粹党有的报纸都有过之而无不及。这样一来,纳粹党不用大包大揽就把所有的报刊都一手统到自己的名下,无须为所有的报纸的亏盈付费,就能够让所有的编辑记者都得先当纳粹党的文奴,所有的报刊都得跟纳粹党保持一致,否则编辑记者就没法在新闻出版这个行当干下去,报刊就没法存活。
戈培尔对新闻的管制,细致入微。当过驻德记者的夏伊勒这样写道:“每天早晨,柏林各日报的编辑以及德国其他地方的报纸的记者,都聚集在宣传部里,由戈培尔博士或者他的一个助手告诉他们:什么新闻该发布,什么新闻要扣下,什么新闻怎么写和怎么拟标题,什么运动该取消,什么运动要开展,当天需要什么样的社论。为了防止误解,除了口头训令外,每天还有一篇书面指示。对于小地方的报纸和期刊,则用电报或信件发出指示。”
纳粹当局自己也心知肚明,这种指令见不得人。于是,堂堂第三帝国的教化和宣传部就如黑帮一样偷偷行事,把每天规定的这也不能报道那也不能评论的指令,当成纳粹党国的秘密。按照纳粹德国刑法典的规定,“泄露国家机密者,处死刑”;“以泄露为目的,而着手取得国家机密者,处死刑或无期重惩役”。
纳粹当局的这两项规定,可不是个虚张声势的稻草人。1936年,夏伊勒在日记里就提到,因为偶尔把戈培尔每天向新闻界下达的一些密令副本给过外国记者,德国《波森日报》的一位先生被判处死刑,后来又被减为无期徒刑。
在这样严厉的新闻管制下,一份份报纸势必变得索然寡味。戈培尔和德国新闻协会主席阿曼曾要求,编辑们不要把报纸编得那么单调划一。可那是谁之过呢?《格鲁恩邮报》的编辑埃姆·韦尔克指责说,报刊之所以变得干巴巴,是因为宣传部的官僚主义和高压手段。韦尔克这下可摸了老虎屁股。这份周刊受到停刊三个月的处罚,而韦尔克自己不仅被戈培尔撤了职,还被送进了集中营。
“灌输纳粹党学说比生产重要”
纳粹上台之初,德国的收音机普及率不高,一时间也没法让家家户户都很快拥有一台收音机。于是当局从实际出发,创造性地下达了集体收听广播的命令。大伙在一起收听广播,谁也不能把耳朵塞了起来。因此,国民们连耳根清净的自由都没了。而且,许多广播节目被安排在上班时间播出,在播出的时候,人们必须放下手头的工作收听广播。
即使广播的时候你是在咖啡厅或者餐馆,那也不会成为漏网之鱼,因为像餐厅、咖啡馆之类的所有公共场所,都必须配备收音机。而对于行人来说,街头的扬声器照样会把纳粹党的声音传送到你的耳朵里。从这个角度而言,纳粹政权确实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在当时,没有哪个国家有德国那么密集的无线电覆盖度。
要命的是,这种广播往往不是一两分钟就能够完事,希特勒这些人的演说,动不动就长达两三个小时。如果把全国的人因此花费的时间累计起来,那会相当于浪费多少个工时!
可纳粹当局只算政治账,不算经济账。在戈培尔看来,“灌输纳粹党学说比工人们的生产更重要”。否则,即使德国财富再多,人民再怎么幸福,可要是政治跟纳粹党毫不相干,这对戈培尔这些纳粹领袖们来说,又有什么意义呢?
无线电波跟报刊不同,一份外国报纸或杂志禁止在德国发行,一般人是无法看到的,而电台就不一样了,如果不能进行有效地技术干扰,一家英国电台的广播,柏林人也可以收听到。为此,第三帝国就把收听外国电台视为一种严重的刑事犯罪。
夏伊勒在1940年2月的日记里提到这样一件事:有一天,一名德军飞行员的母亲接到通知,说她的儿子已经失踪并被认定死亡。可是几天后,英国广播公司公布的德国战俘名单里却有她的儿子。次日,有八个朋友和熟人来信告诉她这个消息。可是好心被当成了驴肝肺。这位母亲向警察告发了这些人收听敌台,于是他们全都被捕了。
在这样的政治环境里,还有几个人敢轻易接受和传播戈培尔们不喜欢的信息?在恐惧中自我收敛,就会自然地成为一种生活常态。如此一来,戈培尔就可以肆无忌惮地随意操纵舆论了,而他的西洋镜永远不用担心被人公开戳破。国外到底是怎么回事,比如人家是怎么看待希特勒德国的,这类的信息是否可以传播,以怎样的形式传播等等,都是纳粹当局说了算。
相比戈培尔部长心里也清楚,谎言重复一千遍,也不会成为真理,但谎言如果重复一千遍而又不许别人戳穿,许多人就会把它当成真理。因为谎言的陷阱到处都是,人们不掉进这个陷阱,就会掉进那个陷阱。极权政治之下,只存在掉进陷阱的次数多少和深浅问题,而不存在百毒不侵之人。
不过,第三帝国宣传部炮制的那些政治谎言,到底真正征服了多少德国人的内心世界,只有天知道。因为在政府欺骗人民的地方,人民往往也会用欺骗政府来保全自己。在极权政治里,有时候很难分清到底是谁在骗谁。
1943年2月8日,戈培尔在玻璃体育馆的演讲,赢得一阵阵雷鸣般的掌声。可是在第三帝国,大人物对党徒或百姓讲什么不会赢得热烈的掌声呢?领导人放个屁都是重要讲话。
当戈培尔对听众说:“你们愿意打一场总体战吗?如果有必要的话,你们愿意打一场比我们今天所能想象得到的更为全民化更为极端化的总体战吗?”听众报以狂热的回应:“愿意!”在这种场合,不想进集中营就不会说“不愿意”。可在离开讲台时,戈培尔却对心腹说:这些听众真是一群白痴,“加入我对这帮家伙发问,是否愿意从哥伦布大厦的楼顶上往下跳的话,他们也同样会吼‘愿意’的。”
其实,对戈培尔的演说,何尝就不可能也有听众在心里讥笑他:真是个白痴!我们一鼓掌他就以为我们真的支持他!重要的是,每个人都必须欢呼雀跃,一副十足的脑残模样。
为了更好地蒙人,纳粹德国有一套冠冕堂皇的说辞。比如,对于隐瞒和掩盖真相的一个理由就是,如果如实地公开披露,会损害国家的威望,为英法等西方国家提供了攻击德国的口实。
这种是非颠倒的逻辑,却为一些对“德国”情意绵绵的忠诚国民所接受。他们认为,对纳粹的抨击就是对德国的抨击,作为一个德国人,他们感情上接受不了,揭露何批评德国这样那样的问题就是伤害他们的感情。结果,被当局当猴耍了还觉得自己是爱国呢。
这样的国家,不疯,那才怪呢。
⑸ 希特勒是怎样给德国民众洗脑的
希特勒统治德国期间,整个德国陷入了暴力与谎言。为了维护极权,希特勒采用了两个手段:利用盖世太保,监视民众的一言一行,一旦有“风吹草动”,便将人拉入监狱,甚至很多人被秘密处死。另一个手段,便是动用国家机器,不断的利用媒体宣传“纳粹思想”,不断制造谎言,达到洗脑的目的。
在这种恶毒的媒体宣传下,大量的德国民众被欺骗,思考问题的方式都发生了扭曲,完全陷入了思维怪圈。
一:混淆了“国家”与“纳粹”的概念:
被洗脑后的德国民众普遍认为:没有纳粹就没有德国的存在,德国的发展要依赖纳粹的统治。甚至很多民众陷入了一种误区:认为离开了纳粹统治,德国就会发生动乱。事实上是,德国并没有因为纳粹而变得强大,反而因为纳粹被卷入了二战。二战后,没有了纳粹统治的西德迅速进入了真正的稳定状态,经济不断发展,民众生活富足。
二:分不清是谁在养活谁:
虽然希特勒在统治德国期间,搞了不少的经济项目,表面上德国的经济是因为希特勒的改革而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事实上是德国民众的财富被大量的变相掠夺。为了维持自己和情妇的奢侈生活,为了维持庞大的盖世太保机构,只能从民众那里进行掠夺。由于希特勒上台前恰恰是德国经济低迷的时期,于是希特勒紧紧抓住了德国人怕失业的心理,大量的引进军工业,利用廉价的劳动力为自己赚来了大量的财富。可怜的德国人竟然认为是希特勒和纳粹改变了自己的生活,对希特勒产生了感激之情,完全没意识到这完全是因为自己的辛苦劳动所得。事实上是德国民众用自己辛苦的劳动养肥了希特勒,养活了一大批以监视民众为乐的盖世太保。
三:认敌为友
在希特勒的洗脑下,德国民众将墨索里尼视为“德国人最好的朋友”,很多人认为除了意大利外,其他的国家都是“对德国虎视眈眈的敌对势力”,结果是这个“最好的盟友”加速了德国的悲剧。
四:处处防人
在盖世太保无孔不入的监视下,德国民众即使对纳粹有意见,也不敢发表自己的意见。为了保护自己,德国人觉得谁都可能是盖世太保,甚至亲朋好友之间也充满了戒心。
五:真正的爱国者反而成了民众的“眼中钉”
在希特勒统治期间,出现了一批有清醒头脑的爱国人士,反对纳粹极权操作国家机器愚弄民众,却被盖世太保诬陷是“卖国贼”。这些真正的爱国者被不明真相的民众视为“眼中钉”,甚至认为他们是在“危害国家的稳定”,这种错误的认识直到二战结束,德国民众重新审视了历史,才明白爱国不等于爱纳粹,真正的爱国是要维护国家不被纳粹操作,真正维护民众的权益为根本的。
假如当年德国民众能清醒的意识到纳粹的危害,那么德国也许就避免了战争。假如德国人谁都不加入纳粹,那么德国人就不必生活在恐惧和担心中,也不必为此极权的奢侈和其属下的盖世太保机构负担如此庞大的开支。遗憾的是,德国人被谎言蒙骗,最终整个德国卷入了灾难。可见,纳粹的存在才是真正危害德国国家稳定和损害德国民众利益的最主要因素。没有了纳粹的德国,获得了新生,民众的收入大大增加,生活越来越好,成为了真正的世界强国。
⑹ 希特勒是如何给德国民众洗脑的
在希特勒统治期间,出现了一批有清醒头脑的爱国人士,反对纳粹极权操作国家机器愚弄民众,却被盖世太保诬陷是“卖国贼”。这些真正的爱爱国者被不明真相的民众视为“眼中钉”,甚至认为他们是在“危害国家的稳定”,这种错误的认识直到二战结束,德国民众重新审视了历史,才明白爱国不等于爱纳粹,真正的爱国是要维护国家不被纳粹操作,真正维护民众的权益为根本的。
希特勒统治德国期间,整个德国陷入了暴力与谎言。为了维护极权,希特勒采用了两个手段:利用盖世太保,监视民众的一言一行,一旦有“风吹草动”,便将人拉入监狱,甚至很多人被秘密处死。另一个手段,便是动用国家机器,不断的利用媒体宣传“纳粹思想”,不断制造谎言,达到洗脑的目地。
在这种恶毒的媒体宣传下,大量的德国民众被欺骗,思考问题的方式都发生了扭曲,完全陷入了思维怪圈。
一、混淆了“国家”与“纳粹”的概念:
被洗脑后的德国民众普遍认为:没有纳粹就没有德国的存在,德国的发展要依赖纳粹的统治。甚至很多民众陷入了一种误区:认为离开了纳粹统治,德国就会发生动乱。事实上是,德国并没有因为纳粹而变的强大,反而因为纳粹被卷入了二战。二战后,没有了纳粹统治的西德迅速进入了真正的稳定状态,经济不断发展,民众生活富足。
二、分不清是谁在养活谁:
虽然希特勒在统治德国期间,搞了不少的经济项目,表面上德国的经济是因为希特勒的改革而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事实上是德国民众的财富被大量的变相掠夺。为了维持自己和情妇的奢侈生活,为了维持庞大的盖世太保机构,只能从民众那里进行掠夺。
由于希特勒上台前恰恰是德国经济低迷的时期,于是希特勒紧紧抓住了德国人怕失业的心理,大量的引进军工业,利用廉价的劳动力为自己赚来了大量的财富。可怜的德国人竟然认为是希特勒和纳粹改变了自己的生活,对希特勒产生了感激之情,完全没意识到这完全是因为自己的辛苦劳动所得。事实上是德国民众用自己辛苦的劳动养肥了希特勒,养活了一大批以监视民众为乐的盖世太保。
三、认敌为友
在希特勒的洗脑下,德国民众将墨索里尼视为“德国人最好的朋友”,很多人认为除了意大利外,其他的国家都是“对德国虎视眈眈的敌对势力”,结果是这个“最好的盟友”加速了德国的悲剧。
四、处处防人
在盖世太保无孔不入的监视下,德国民众即使对纳粹有意见,也不敢发表自己的意见。为了保护自己,德国人觉的谁都可能是盖世太保,甚至亲朋好友之间也充满了戒心。
五、真正的爱国者反而成了民众的“眼中钉”
在希特勒统治期间,出现了一批有清醒头脑的爱国人士,反对纳粹极权操作国家机器愚弄民众,却被盖世太保诬陷是“卖国贼”。这些真正的爱爱国者被不明真相的民众视为“眼中钉”,甚至认为他们是在“危害国家的稳定”,这种错误的认识直到二战结束,德国民众重新审视了历史,才明白爱国不等于爱纳粹,真正的爱国是要维护国家不被纳粹操作,真正维护民众的权益为根本的。
假如当年德国民众能清醒的意识到纳粹的危害,那么德国也许就避免了战争。假如德国人谁都不加入纳粹,那么德国人就不必生活在恐惧和担心中,也不必为此极权的奢侈和其属下的盖世太保机构负担如此庞大的开支。遗憾的是,德国人被谎言蒙骗,最终整个德国卷入了灾难。可见,纳粹的存在才是真正危害德国国家稳定和损害德国民众利益的最主要因素。没有了纳粹的德国,获得了新生,民众的收入大大增加,生活越来越好,成为了真正的世界强国。
⑺ 德国靠什么发动两次世界大战是什么支撑着他的国民经济那时候德国人生活的如何
二战爆发前德国民众的生活是比较糟糕的,因为一战战败,德国被战后赔款压得抬不起头,民众生活自然不好。如果生活好,希特勒也不可能上台。。。民众生活不好,才会期待国家对外扩张来改变自己的生活。所以宣扬对外扩张和德国种族最优论的希特勒才会受到民众的大力支持。。但是德国毕竟是老牌的西欧强国,工业底子还在,但海军被一战战败条款限制,非常弱,陆军和空军都还有相当不错的实力。
德国人杀犹太人,有希特勒的个人因素,也有民众的因素。首先,犹太人在德国不受欢迎是肯定的。犹太人常年没有自己的国家,但其较好的经济头脑使其在各个国家都混的不错。外来而且富裕的人肯定会受到本地人的讨厌的。。。在电影辛德勒的名单中,德国人抓犹太人,波兰本地人都一个个的在路边向犹太人扔垃圾,可见犹太人不受欢迎是肯定的。。。另外希特勒的个人意愿也占很大因素,首先希特勒上台的一个对国民宣传的承诺就是日耳曼人是最高等的种族。这种承诺得到国民的强烈支持,其杀犹太人就肯定不会受到反对。虽然德国民众不是全体知情,但至少执行其决定的德国军人都是支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