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德国资讯 > 德国幼儿园的孩子怎么上学

德国幼儿园的孩子怎么上学

发布时间:2023-02-27 15:57:26

⑴ 老人眼中的德国幼儿园:又脏又乱还危险中德两国教育之间的差距

下面这则故事则是真实发生的,一个来自中国孩子的家庭在国外上学的经历:

越来越多的家长认为,国外的更开放式的教育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长,这不甜甜(化名)的爸妈就是这样认为的,可是这种开放式的想法,却和家里的老人产生了相悖的意见。

因为甜甜的爸妈工作最近比较忙,便让甜甜的奶奶接送孩子上学,在奶奶接送甜甜上学的过程中,她总会向老师询问甜甜的情况,在日复一日的接送孩子中,奶奶发现德国幼儿园的教育理念完全是和中国不一样的。

那么到底是怎么样的呢?

——沙坑是德国幼儿园的标配,只要不是下雨天,老师们一般都会带着孩子玩沙子。

德国的教育理念认为:孩子们玩沙子可以开拓孩子们的想象力,提高孩子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提升孩子们的创造力,使“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思想从小接触孩子们。

可孩子的奶奶则认为:老师带领孩子们玩沙子有点不务正业,每天让孩子们都脏兮兮的回家,真的很不好。

——在一次探访中发现,老师们竟然让孩子们爬树,而她们也并没有在树下看护着孩子,只是站在较为勉强能看见孩子的地方。

奶奶认为老师的心太大,一点也不顾孩子们的安全,真是一点责任心也没有。

当家长询问老师的时候,他却告诉家长:

每一个孩子其实都应该学会爬树。

每当孩子爬上一棵树时,他就会发现这个世界中的一个崭新的视角,是之前他们不曾触及的视角,是不一样的视角。

当孩子们在树上俯视这个世界的时,他会发现这种感觉和在地面上看东西是完全不一样的。孩子通过不断达到新的高度,来发现自己未知的潜力,来试探自己的身体的能力界限的领域,从而建立属于自己的自信。

况且老师在幼儿园也会提前给孩子上爬树课,告诉孩子: 你只能爬带有特殊标记的树,你应该一只脚先踩哪里在踩哪里,手应该如何放等,并且老师会一直都在你的视线范围内……

从奶奶的经历中,我们也不难看出中国的教育方式,和德国的教育方式还是存在较大差异的。或许大家都会认为,中国式的教育方式才更适合中国孩子,可是,从德国的教育方式中也可以看出,有些 游戏 只要加以利用,对孩子们的影响十分有利,让孩子们在玩耍的过程中就可以学到许多知识。

对于中国式教育的孩子们,还是会更感兴趣较为开放式的教育,如果将中国教育和德国教育加以结合的话,将会更加引起孩子们的学习欲望,对于教育孩子非常有利。

⑵ 德国幼儿园怎样培养孩子

孩子在一天天的成长,家长的呵护很重要。从小就要围着孩子转,时刻注意他的一切。然而在孩子要离开自己视线去幼儿园的时候,家长就会有点不放心,总觉得幼儿园会照顾不好自己的孩子,其实幼儿园也是很好的,下面介绍下国外的幼儿园,看看他们与我们有什么差别呢?

1室外都是“危险设施”

位于德国北部布伦瑞克市的雷菲尔德幼儿园是一个公立幼儿园。早晨7点多,孩子们就背着硕大的双肩背书包走进校园,开始了一天的生活。

幼儿园由两组平房组成。室外有大片的活动场地:草地、沙地、石头地……却没有看到国内常见的`塑胶地。孩子们在这些“危险设施”上活动时胆子很大,登梯爬高一点都不含糊。老师们则站在远处观察,并不干涉。

当天下着蒙蒙小雨,只有10摄氏几度,但在室外玩耍的孩子却只穿短上衣、短裤或短裙,头发都湿湿的。看记者有些吃惊,陪同记者的幼儿园负责人赛维亚·克里艾博士解释说,孩子的精力旺盛,活动时容易出汗,穿多了不仅不方便,反而容易感冒。即使在冬天,孩子们也会穿着单薄的衣服体验这种“残酷教育”。

2学校像个大家庭

教学楼布置一点不奢华,但每个教室就像个“大家庭”,里面放置着书柜、玩具柜等,还有植物角、电脑等设施。地面上铺上大地毯,孩子可以坐在上面看书,甚至打滚。每个班级都有个有趣的名字,如向日葵班、小象班、小鱼班、小鹿斑比班、星星月亮班等。每个教室的墙上,都贴着孩子们的卡通头像。

克里艾博士介绍说,德国孩子3岁便可上幼儿园,为期3年。一般采取混龄制,一个班里从两三岁到6岁的全有。年龄大的孩子都会当好“大哥哥、大姐姐”,“小弟弟、小妹妹”则会虚心向他们学习。一个班配两个班主任和一个实习老师。此外,幼儿园会统一配备营养师、心理辅导师和专职医生等。

孩子入园时,幼儿园会给每位家长一封信,告诉他们孩子将如何度过幼儿园的3年时光。离园时,家长会收到老师总结整理好的大本子,上面贴着孩子所有的美术作品、个人照片及每次活动的反馈等。此外,老师会给每个孩子写日记,记录他们幼儿园生活的点点滴滴。每天放学时,老师都会详细告知家长,孩子这一天的饮食、睡眠、大小便、换尿布以及说出的新词等各种情况。

3吃饭、睡觉自己决定

午饭时间,3岁的本尼在餐桌旁左顾右看,就是不吃东西。老师并没有喂他,而是让他坐下,用手势启发他自己吃饭。直到吃饭时间结束,本尼仍一口没吃,老师就把饭菜 “没收”了。

面对记者疑惑的眼神,克里艾博士解释道,德国幼儿园从来不喂孩子吃饭。本尼现在不会自己吃,下次就会了。老师只在必要时给以言语或行为上的鼓励和暗示。在德国,大人不强迫孩子去做什么,也不大包大揽,因为那样可能会抑制孩子“独立行为”的发展。若老师帮他完成某些事请,日后他就只会做那些别人做过的事,缺乏创造性。而且,幼儿园提供3个午餐时间:中午12时、下午1时和下午2时,孩子可以自己决定何时用餐。

同样,午睡时,如果孩子在床上躺 20~30分钟还没睡着,老师也尊重他的意愿,可让他出去玩。

4教学内容

让孩子玩得尽兴

德国幼儿园没有统一的教学大纲和教科书,每个幼儿园的教学目标与方案都由幼儿园老师们自主决定。

克里艾博士强调,在幼儿园,孩子主要的任务就是玩:在玩中学习各种知识,锻炼各种能力。老师只是观察者、帮助者,他们的任务是充分发掘孩子的天性,引导他们取得一个个成功。

为让孩子“玩得尽兴”,教学楼内设有很多“小工厂”,如厨房、缝纫室、机械车间、玩具室等,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这里也有“琴棋书画”教室,但更多的是“玩艺术”,放置的都是风琴之类可简单操作的乐器。当然,植物园、“小小动物园”、体育馆等也是德国幼儿园的“必备设施”。

每天,孩子们只需在九点半前到达幼儿园。有的孩子到早了,可以在老师的协助下吃自带的早饭,有的孩子要抱着玩具玩一会,有的孩子玩积木。十点半时,老师会敲一下铃铛,孩子们便开始围坐在一起,分成几个小组,说话、讲故事、做纸工、绘画等,按照自己的意愿玩耍,或由老师给大家读故事。几个老师则分别指导各个小组的孩子玩耍。

5在体验中认识社会

3年中,孩子们要不断的走出幼儿园,了解外面的社会。

他们会参观警察局,了解警察是做什么的,并学习如何报警、遇到坏人时怎么办;参观消防局,跟消防警察们学习灭火知识、火灾常识;参观邮局,看看一封信是如何从家里到达邮局,又被投递出去的;参观市政府,认识市长,看看这个为他们服务的人是什么样子……

每周,孩子们还要到“社会大家庭”里训练各种技能:如到超市和菜市场,学习如何用钱、怎样买东西;到花圃认识花草树木,学种植物;参观图书馆,学会借书、还书;坐有轨电车,学会记住回家的路线;甚至看马戏、儿童歌剧和魔术等都列为“必修课”。此外,老师还特别注重唤起孩子的环保意识。带孩子去森林漫步,接触大自然;到垃圾处理厂参观,参与分拣垃圾,懂得减少垃圾的意义等。

一到节日,孩子们也会大展身手:南瓜节时跟老师们一起做南瓜汤;狂欢节时穿好玩的衣服和成人一起游行;万圣节时做鬼脸、扮僵尸到大街上吓唬路人;圣诞节时和家人一同装饰圣诞树;圣马丁节时要跟老师一起糊纸灯,纪念这位骑士圣人;复活节则要做彩蛋,等待复活节兔子带来的惊喜;母亲节、父亲节要制作卡片,慰问自己的爸爸妈妈。

⑶ 德国幼儿园为何看似什么都没教,但孩子自己就学会了

德国幼儿园,就是一所森林游乐场

在德国柏林北部的Pankgrafen森林幼儿园,不管天气如何,每天都有21个孩子准时来上学。

即便是零下28度的天气,孩子们也会在户外度过一天。他们很少感冒,因为父母和老师给他们穿好了合适的衣服。

上学时,考试都是要排名次的,据说现在不让排名次了,但前段时间听一个朋友说起自己孩子上小学的情况——班主任会经常在家长群里表扬某些同学表现得好,而这给其他的家长带来了压力。

家长的压力,最后都会转化到孩子身上去。

学校里的竞争从未消失过,只是换汤不换药而已。

意思是,你越想赢别人,就越会去注重怎样赢得竞争本身,而忽略了自身能力的发展。

相反,如果你不去管别人做得怎么样,只专注于自己,则能够最大程度地发展自己的能力。这个时候,你自然能够赢过别人。

一个六岁的孩子,他怎么好意思去跟三岁的孩子比呢?真实的社会,有接受帮助,有提供帮助,有合作混龄环境最核心的好处,还在于它的真实性。

⑷ 德国学前教育的特点

(1)以游戏为主的课程设置

德国以高度自治而闻名,学前教育的课程也充分体现了这个特点,课程设置不仅没有全国统一的标准,甚至州一级也没有统一标准,而是以地方或幼儿园为单位,由幼儿园举办者自行决定。德国的幼儿园课程内容多以游戏为主,多自由活动少集体活动。

幼儿园阶段没有读、写、算等基础知识的教育。幼儿园的课程有八大方面分别是:体验教育、生活教育、动作教育、语言教育、实际生活与家政教育、图像与劳作性教育、事实与环境教育、韵律与音乐教育。德国强调生活体验,让幼儿自主活动和学习,注重儿童独立意识的培养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

(2)混龄编班

不按照年龄而强调异质分组,强调尊重不同年龄儿童的相似性和相异性。混龄编班具备按龄分班所不具备的优势,一方面在儿童互动交往过程中,有利于培养年龄大的儿童的领导力,以及交流沟通能力,既锻炼思维,也可以增强自信心。

另一方面,年龄较小儿童一般都喜欢跟年龄大的儿童玩耍,混龄编班不仅可以满足对玩伴的需要,同时可以向年长儿童学习更多的东西,而且如何与年长儿童交流、怎么融入都是年幼儿童需要克服的问题。混龄教育体现了自由发展和自我教育的特点,有助于引起3—6岁儿童对未来小学生活的憧憬,幼小衔接自然发生。

(3)融合教育

“融合教育”主要是为身心障碍儿童提供的教育。旨在普通班中进行特殊教育,使特殊儿童和普通儿童共同生活和学习,让特殊儿童享有和正常儿童同样的权利,充分体现了人性化特点,也是国际教育的发展趋势。每个儿童都有发展的潜力。

我们应该激发他们的潜能,提高他们的能力,让残障儿童也像正常儿童一样,得到社会的关注与关爱,可以正常生活,而不是将他们隔离开来,这就是融合教育的教育理念。融合教育可以使残障儿童接触到不同的人,使他们学习用不同的方式与人交往,提高交际能力,充分体验世界的多样性。

(4)德国幼儿园的孩子怎么上学扩展阅读

德国的学前教育机构具有多样化的特点,机构名目繁多,形式各异,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六种。

(1)传统幼儿园:它们有的叫儿童活动场所,有的叫儿童之家。这类幼儿园相对独立,也最为普及,是为3—6岁幼儿提供保育和教育的主要机构。幼儿园又分为三种:公立幼儿园,接受政府补助;私立幼儿园,接受政府补助,但其教育理念及师资聘任不接受政府监控;独立幼儿园,不接受政府补助,主要依靠家长缴费。

(2)幼儿俱乐部或游戏所、儿童店:幼儿俱乐部主要由教会和福利机构开办,而儿童店则是20世纪60年代学生运动的产物,重视从小培养儿童的集体和社会观念。这类幼儿教育机构的开办者主要是大学生中做父母的人。

(3)学校附设的幼儿园和学前班:主要招收那些已经达到6周岁或将达到6周岁但未达到入学标准的儿童,为顺利进入小学做好准备。学校也有附设的学前班,大多都与小学连在一起。

(4)特殊幼儿园:招收对象主要为各种有残障的幼儿,根据幼儿不同的情况分类,接受与之适应的教育,使幼儿的能力得到充分发展,使之更好地融入社会。

(5)托儿所:这是对双职工子女开办的全日制保教机构,主要是对3—6岁的幼儿实行保育。幼儿教师或保育员须经过培训。

(6)白天的母亲:主要是一些年轻妇女在照顾自己小孩的同时也帮忙照顾临近的其他小孩,为那些工作忙而无暇照顾孩子的父母提供便利,不过政府提供的经费占比较少。

⑸ 德国幼儿园与中国幼儿园的教育方式有什么区别

在当今的国际社会中,诺贝尔奖可以说是最权威的科学奖项之一了,很难有人想到,这项国际权威奖项,单单是德国人就拥有将近一半。虽然的德国本身的科技产品技术含量非常高,但这么高的获奖率,着实是惊呆了不少人。

要知道,德国的人口,还不及中国广东省常住人口多。然而就是这么一个“弹丸之国”,以微少的人口,成为了世界强国。

⑹ 德国幼儿园报名时间以及开学时间

7843321十分广泛覆盖

⑺ 德国幼儿教育sklz理论

崇尚自然的德国幼儿教育带给我们的启示
德国的学前教育渊远流长。文艺复兴之前,德国学前幼儿的主要教育形式是家庭教育。被人称为“幼儿教育之父”的德国着名学前教育家福禄贝尔于1837年在家乡附近的勃兰根堡开办了一所学龄前幼儿教育机构,1840年将它正式命名为幼儿园,这成为世界上第一所真正的幼儿教育机构,德国成为幼儿园的发源地。福禄贝尔在教育实践中形成了一套有自己特色的教育理论和方法,促进了德国学前教育事业质的飞跃,同时也对世界学前教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标志着世界幼儿教育进入一个新的阶段。自福禄贝尔之后,学前教育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发展起来,德国对学前儿童的教育越来越重视,也逐渐走上正轨,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色。
综观德国的幼儿教育,笔者认为其中有一个最鲜明的特色值得我们深思和学习,那就是崇尚自然。德国的幼儿教育非常朴实,处处体现着效法自然,尊重幼儿自然成长的内涵。对照我国的学前教育,两百多年前“发现儿童”的教育家卢梭发出的要在“自然中培养自然人”的呼声早已被那些花样翻新的早期教育模式所淹没了。
一、朴实温馨的环境
德国幼儿园一般都很小,从外看很难发现这是一所幼儿园,但推门进去,你会觉得豁然开朗,一个丰富多彩的儿童世界呈现在你面前。德国的幼儿园是温馨、舒适的,没有我们想象中的现代化设施,更没有我们想象中价值不菲的奥尔夫或蒙台梭利的全套教具和特色教室,它的优雅和朴实超出了我们的想象。教室的屋顶上悬挂的是粗麻绳和轻纱做成的帷幔,充满了梦幻色彩。匍匐在地毯上的幼儿仿佛置身于童话世界中,在书中描述的想象世界中漫游着;墙面上是幼儿随意的涂鸦,还有在户外捡来的树枝、干花和枯叶挂在墙面上,记录着幼儿户外生活的快乐和惊喜。也许因为我们看的几所幼儿园都是极具传统的幼儿园吧,教室中的桌椅和教具都是古旧的,可以看到岁月的痕迹,也可以看出这里的教育者正在用自己的双手经营着一段可以留下来的历史。
在我国,一些收费较高的私立幼儿园的环境设施十分豪华,昂贵的木地板,塑胶的活动场地,琳琅满目的玩具,很多幼儿园把这些外在的环境设施视为争创示范先进园的硬指标,这些也是许多家长选择幼儿园的一个衡量标准。诚然,完善的配套设施是必须的,可是我们很少有人去思考:这样豪华的设施对教育幼儿到底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幼儿长大成人要面对各种各样的社会环境,而不是永远呆在宫殿式的房子里。过于现代化的设施也阻碍了幼儿探索大自然的能力和创造力的发展。

二、林间幼儿园
在上世纪90年代,德国出现了一种叫做“林间幼儿园”的托幼方式,这里没有房屋、围墙,教师在树林里对幼儿进行没有教室的幼儿教育。他们组织幼儿在草地上散步、观察动植物,在这些直接投入大自然怀抱的野外活动中拓展幼儿的独创性和运动能力。“英国庭园”是慕尼黑的一所自然公园,后来被开辟成了慕尼黑林间幼儿园,园内有成片的白桦林和灌木丛,草地上有清澈的溪流,在这里入托的15个l岁半以上的幼儿每天上午9时来这里集合。他们或分成几个小组做游戏,或个人自由活动,做手工、捡树枝、玩石子、堆泥沙。有喜欢爬树、赛跑的幼儿,也有乐于观察蚂蚁、蜗牛的昆虫迷。教师除了在规定的时间教唱歌以及随时解答幼儿游戏中的各种“为什么”之外,更多的精力则放在了安全保护工作上。午饭如同郊游时的野餐,大家席地而坐,摆上自带或教师帮助准备的食品,饭后下午2时左右,结束一天的活动。
首创这个林间幼儿园的赫本黛拉女士对幼儿园的未来充满信心:幼儿在林子里跑来跑去非常开心,既提高了他们的运动能力,又可以激发他们的创造力。没有过多的管束也就不存在压抑心理,所以他们当中从未发生过吵架、打斗的事,也很少生病。赫本黛拉给幼儿定了三条必须遵守的纪律:不准吃木耳等野生果菜;不准拿着棍棒跑跳;听到哨声要马上向哨音方向集合。
我国的幼儿园,大多数都是铁将军把门。在我国日益城镇化的今天,幼儿已经很少有机会能够接触到泥土、昆虫这些来自大自然的事物,甚至他们每天的户外活动时间都被压缩的少得可怜。在幼儿园我们看到的是这样一种景象:能不让幼儿出去就尽量不出去,就算是出去了,教师的组织、管理也要占据大部分时间,很少能看到让幼儿自由自在地想怎么玩就怎么玩。一些幼儿为了想获得片刻的自由而寻找各种借口逃避呆在牢笼似的教室里,比如经常在上课时间要求上厕所等。对于铁将军把门、限制幼儿户外活动的时间,管理者和教师们有充分的理由:基于安全的考虑。诚然,让幼儿在户外自由地活动肯定要比让他们呆在教室里排排座要难管理得多,也产生了一些安全隐患,但是如果仅仅因为怕出事故就剥夺幼儿的活动权,限制幼儿的发展空间,这样做是不是有些本末倒置,得不偿失呢?
三、混龄编班
德国幼儿园一般都是混龄编班,每个班有16个左右幼儿,幼儿在类似有兄弟姐妹的家庭环境中相互交往。幼儿园通常由O.6岁不同年龄段的幼儿混合组成一个个小组(类似于一个个班级),幼儿园充满着家庭般的温馨。德国幼教工作者主张把幼儿看作一个人,一个有着自己独特背景又要面向未来的人,一个需要与同伴、成人、社区交往的人,一个生活在真实而自然的社会环境中的人。幼儿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在幼儿园里需要面对各种年龄的同伴,面对各种成人,做他感兴趣的事情。
我国的幼儿园都是小、中、大班泾渭分明,当然这样编班有利于管理是无可置疑的,但是如果从幼儿的角度来考虑,德国幼儿园的这种混龄编班的方式是很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混龄教育有利于幼儿的全面发展,尤其是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由于我国实行独生子女政策,大多数幼儿在家里没有兄弟姐妹,他们缺乏和不同年龄段幼儿交往的体验,致使家庭缺乏的不同年龄段同伴交往在幼儿园并不能得到必要的补偿,这可以说是一种教育的缺失。当然混龄教育对师资的要求较高,这也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问题,笔者认为我国的幼儿园不一定非要混龄编班,可以考虑多设计一些混龄活动,以帮助幼儿获得异龄同伴交往的经验。
四、随心所欲的幼儿
德国的幼儿园像家庭一般温馨,幼儿可以自由地选择自己的学习方式,他们可以看书,可以参与教师组织的集体活动,可以独立玩玩具,当然也可以选择独处。事实上每间教室都有一个独立的小空间提供给幼儿,幼儿叫它“安静角”。安静角里一般有一个柔软的垫子,上边有很多布质的柔软的娃娃和公仔,有趣的靠垫,有的还有个小沙发,不想参加团体活动的幼儿可以到这个角落,静静地坐着,淘气的幼儿也可以在这里翻跟头发泄多余的精力。安静角的设计说明德国幼儿教育正视了幼儿的正常心理需求,幼儿也有独处的需要。同时这种设计也为教师了解幼儿提供了可观察的表征。当一个幼儿频频走进安静角时,其实他已经用行为发出了呼声,他需要心理帮助了。
德国幼教工作者认为对幼儿来讲最重要的是玩,通过玩来教他们。教师只是一个观察者、帮助者,要充分发挥幼儿的天性。这一点在德国幼儿园的实践中表现得尤为彻底。德国幼儿园是以小组和个别活动为主的,至于进行什么活动,幼儿自己决定,可以画画、听故事、去娃娃家、到户外玩。对于午餐和午睡,教师也很尊重幼儿的意愿。比如,桃园幼儿园提供三个午餐时间:中午12:00、下午l:00、下午2:00,由幼儿自己决定何时用餐。另外,幼儿园提供专门的地方供幼儿睡觉,每人一块海绵睡垫,若幼儿躺下去20~30分钟仍未睡着,他就可以起来出去玩。
这是德国的幼儿教育给我震撼最大的一个特点,由此可以看出他们是真正把幼儿当成是独立、完整的人。回首看看我国的幼儿园又是怎样的一幅场景:“小嘴巴,闭起来,小眼睛,向前看。”类似这样的规则不停地在提醒幼儿要中规中矩,不能乱吵乱动。幼儿想要上厕所必须向教师报告,得到允许后才能去,有的被教师认为是调皮捣蛋的幼儿即使再三要求去上厕所也得不到允许。总之在幼儿园里,幼儿只能做教师允许的事情。教师有一种权威,幼儿被告诉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如果有谁违反了教师的要求,就要被批评,就得不到小红花。试想想,如果一个正常的成人被要求这样做,那他会怎样?因为在我们教育者的头脑里还存在着那根深蒂固的观念:他们只是幼儿,是未成年的小大人。我们不懂得像尊重我们身边的成年人一样去尊重他们。
总之,德国的幼儿教育给我们一个强烈的感觉就是:温馨,祥和,动静有度,没有虚荣,顺从自然。无疑,这种感觉给我们带来了许许多多的思考……

崇尚自然的德国幼儿教育
http://gongyi.sina.com.cn 2012年07月11日 新浪公益
应德国多那斯贝格德中友协的邀请,我和广州市几所省一级幼儿园的园长和老师一行十几人进行了为期13天的教育考察活动。我们考察的区域是莱茵兰—法尔茨州,位于德国的西南部,靠近法国边境,那里有闻名世界的古堡之路和葡萄之路,大森林风景区也在相去不远的地方。依傍着如此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幼儿教育也呈现出崇尚自然的特点。当然,这里说到的自然不仅仅是贴近自然,还包括效法自然、尊重孩子自然成长的内涵。德国的幼儿教育非常朴实,绝少人为斧劈的成分,这着实让我们这些来自中国的幼儿教育工作者震惊,因为我们的早期教育早已淹没在花样翻新的早期“拓潜”的声浪之中了。
我们在德国停留了13天,不敢说已经深入地了解了德国的教育,但我们看到了很多有趣的片断,通过这些片断也许可以捕捉到德国幼儿教育的一些玄机,也可以让我们反思一下我国幼儿教育中值得斟酌的地方。
片断一:幼儿园的环境语言
德国的幼儿园是温馨、舒适的,没有我们想象中的现代化的设施,更没有我们想象中价值不菲的奥尔夫或蒙台梭利的全套教具和特色教室,德国幼儿园的优雅和朴实超出了我们的想象。教室的屋顶上悬挂的是粗麻绳和轻纱做成的帷幔,充满了梦幻色彩;匍匐在地毯上的孩子们仿佛置身于童话世界中,在书中描述的想象世界中漫游着;墙面上是孩子们随意的涂鸦,还有在户外捡来的树枝、干花和枯叶,枯叶和花朵安静地挂在墙面上,记录着孩子们户外生活的快乐和惊喜。也许因为我们看的几所幼儿园都是极具传统的幼儿园吧,教室中的桌椅和教具都是古旧的,可以看到岁月的痕迹,也可以看出这里的教育者正在用自己的双手经营着一段可以留下来的历史。
片断二:森林之游
波兰登附近的礼等幼儿园是一所有100多名孩子的幼儿园。他们非常重视孩子意志力的培养,这也是德国早期教育中非常鲜明的一个特点。礼等幼儿园有个持续很多年的 “森林游”的传统,每个月的第二周他们都组织孩子步行到森林中去活动。这一天孩子们要在森林里吃,在森林里玩。这一活动的关键是风雨无阻,四季不断,下雨下雪依然按计划行事。园长认为恶劣的天气更能锻炼孩子的意志力,还能够增强孩子们的体魄和适应能力。当然,孩子们也非常喜欢享受这样的活动,在自然中纵情奔跑本来就是孩子的天性嘛。也许是因为如此持续不断的训练吧,该所幼儿园的孩子独立,不娇气,守承诺,能很好地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片断三:“我想安静一会儿”
德国的幼儿园像家庭一般温馨,孩子们可以自由地选择自己的学习方式,他们可以看书,可以参与老师组织的集体活动,可以独立玩玩具,当然也可以选择独处。事实上每间教室都有一个独立的小空间提供给孩子们,孩子们叫它 “安静角”。安静角里一般有一个柔软的垫子,上边有很多布质的柔软的娃娃和公仔,有趣的靠垫,有的还有个小沙发,不想参加团体活动的孩子可以到这个角落,静静地坐着,淘气的男孩子也可以在这里翻跟头发泄多余的精力。安静角的设计说明德国幼儿教育正视了孩子的正常心理需求,孩子也有独处的需要。同时这种设计也为老师了解孩子提供了可观察的表征。当一个孩子频频走进安静角时,其实他已经用行为发出了呼声,他需要心理帮助了。而从积极的角度来看,独处是想象的放飞,享受独处的孩子肯定有一个细腻的心灵。
片断四:圣诞市场的童话角
我们去德国的时候是圣诞节前夕,按德国的习惯圣诞节前四周就开始庆祝了,所以我们有机会看到小镇中的圣诞市场。圣诞市场开幕式是很隆重的,一般要请社区名流前来捧场,社区的艺术团体也会现场表演,一派其乐陶陶、歌舞升平的景象。有一天,我们的德国朋友带着我们穿过如织的行人来到一个古老的楼宇下,打开门,里边是灰暗的,几盏蜡烛在静谧的空气中摇曳着,关上门,喧闹远远地被抛开了。再来看看室内,有很多人坐在随意摆放的椅子上,有孩子,有大人,还有被大人抱在怀里的小婴儿,所有人好像都在等待着什么。随着一阵衣服的窸窣声,一个抱着吉他、穿着黑色披风的女郎走了出来,孩子们一阵兴奋。女郎轻轻拨弄着琴弦唱了起来,孩子们目不转睛地看着她,听她边说边唱讲述着基督诞生的故事,而整个走廊都弥漫着神秘祥和的气氛。出来的时候,德国朋友告诉我们,德国的社区活动中总是有这样的安排,在圣诞市场为孩子安排讲述童话的地方,给孩子们提供精神享受的机会,而文化也是在这种似乎很不经意的安排中传递给了孩子。
片断五:艺术家的孩子们
德国朴实的小镇中生活着很多 “世外高人”,他们享誉海内外,却把自己的家安在这些远离喧嚣的地方。我们拜访的艺术家中有一对这样的 “神仙伴侣”——雕塑家龙普夫夫妇。龙普夫夫妇的作品是非常贴近孩子的,天马行空,意象飞扬。看着他们的作品,再看看平和甚至有些羞涩的老人,你会惊叹人的精神世界的神奇。龙普夫作品中有几个标志性的设计,一个是梳着长辫子的鸡,形态各异,成为小镇标志。还有就是小老鼠,点缀在他们的大作品的旁边,是德国的孩子们最喜欢的。当大人们欣赏辉煌大作时,孩子们会蹲在旁边抚摸那些小巧可爱的老鼠。据我们的德国朋友介绍,很多闻名世界的城市雕塑都出自龙普夫夫妇的手。龙普夫先生的庭院四处摆放他们的作品,有高耸的,也有玲珑的。而他们居室的墙面上却挂满了孩子们的作品,有笨拙的涂鸦,有趣稚的描摹,真实地再现了孩子们成长过程中歪歪扭扭的脚印。当问起他的孩子们时,他平静地告诉我们,他的孩子们并没有从事艺术行业,但到现在都热爱艺术,语调中完全没有子承父业的期待,也没有孩子未从父业的遗憾,其心态的通达令我们欣赏和佩服。
事实上,德国的幼儿教育给我们一个强烈的感觉就是:温馨,祥和,动静有度;没有虚荣,顺从自然。无疑,这种感觉给我们带来了许许多多的思考……
作者:刘培英
来源:广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从崇尚自然到实物教授
上传: 柳国金 更新时间:2012-1-15 ■李海莎(杭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
——浅论西方儿童美术教育中的写生画教学

在当下的儿童美术教育中,随着简笔画教学受到不断批判的同时,写生画教学的方式逐渐受到师生和家长的青睐,儿童写生画的教学范围也越来越广,不再是我们所理解的传统意义上的写生画教学。
“写生”一词,早在我国五代时期便已出现,而西方直到19世纪60年代印象派时期才广为人知。中国传统的写生画和西方的写生画两者有着本质的区别:西方的写生画是画家带着绘画工具对着实物进行描绘;而我国传统的写生则是画家在饱览大自然美景之后,凭情感、记忆作画。直到20世纪初,一批海外负笈留学的艺术家们才将西方以实物作为描绘对象的写生画教学方法引进国内。笔者将从西方艺术教育发展史的角度,分为室内写生和室外写生来谈谈当下儿童写生画的教学。
大自然教会孩子如何观察事物
“在无休止的模仿过程中,所有的孩子都在努力画画,我会让爱弥儿努力学习这种艺术;但不是为了艺术而学习,而是为了训练其手的精确性和灵巧性……所以我特别注意不给他请一位绘画老师,因为这种老师只会教他模仿复制品和临摹画作。自然应该是他唯一的老师,真实事物是他唯一的范本。他的眼睛所看到的应该是真实的事物,而不是在纸张上模仿的这些事物的形式。让他面对房屋画房屋,面对树木画树木,面对人物画人物;久而久之,他就会养成自己观察事物的习惯,并且注意仔细观察事物的外观,而不是为了原则进行错误的和约定俗成的模仿。”这是卢梭在《爱弥儿》中说的一段话,我们从中可以看到他倡导儿童观察自然的绘画教学方式,自然应该是最好的老师。18世纪的人们非常崇尚自然,认为自然界的事物和规律都是善良的,它给人类提供了无穷无尽的美好事物,人的发展应该顺应自然。无疑卢梭的教育思想也受到当时这一思想的影响。
20世纪达尔文进化论、心理学的发展使得教育研究者们把研究的关注点落在了儿童身上。20世纪初以霍尔的儿童研究为始展开了一些儿童研究运动,如手工训练运动及自然研究运动。在自然研究运动中,研究者们提出了“学习自然,而不是书本”的箴言,让儿童通过自然观察获得知识。
在20世纪中后期,弗兰西斯·韦兰·帕克和杜威所创办的学校中都开展了早期的写生画教学。在他的自然教学课堂上,孩子们在教师的带领下一边观察一边画画,通过这种方法,把科学观察活动和语言、艺术的学习结合起来。由此可见,帕克十分提倡儿童自身的体验,通过体验来表达感受。在杜威的实验学校艺术教学中,孩子们大量接触各种类型原材料,他们在使这些原材料按照自己的设计意图,形成各种形状的过程中获得满足。这些形状在一定的指导下逐渐变成具有更深刻的意义和艺术性的作品。
几何教学开拓静物写生
裴斯泰洛奇是19世纪初重要的教育实践家和理论家。他非常赞同卢梭的教育思想,即崇尚自然,认为自然是最好的老师。但他倡导的实物教授法并非是卢梭所说的“面对房屋画房屋,面对树木画树木”。他认为线条、角度、曲线才是绘画艺术的基础,绘画艺术的学习始于几何体的学习,再把自然中的植物、动物及人物的形态,用分解为各种几何体叠加的方式,迅速、准确地描述下来。这样的艺术教学使儿童在面对描绘实物对象时变得更容易些。裴斯泰洛奇的几何教授法教授的是描述自然的法则,并不是自然本身。但是无疑,裴斯泰洛奇的几何教学方法为后来几何静物的发明做了一个铺垫。
福禄贝尔发明了“恩物与作业”的实物教授法及开展了幼儿园的运动,他的“恩物与作业”是指对儿童有启发作用的教具,与绘画教学并没有直接的关系。但是19世纪中后期,玛丽·达纳·希克斯将福禄贝尔的“恩物与作业”与艺术活动结合在一起,创造出了立方体、球体、柱体和椎体等静物教学,静物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了解一切可视实物的典型结构,静物写生画教学的研发并延续到了现代的美术教学中。
到了21世纪的儿童美术教学中,静物写生的范围继而变得更加广泛。几何体写生、花卉写生、蔬菜写生、生活用品写生、人物写生等等开始纳入静物写生的视野。
利用当地自然资源开展教学
儿童室外写生画以绘制大型的实物以及风景为主,培养儿童对大自然美的观察力和感受力,让儿童体会大自然光的变化,对远近的空间距离感能有更真实的体会,使儿童能理解到由于季节、气候、时间的条件不同,大自然中事物变化就会不同。如大自然中的每棵树的形状都是不一样的,树的色彩随着季节、气候、时间的变化而变化。这样真实的感受是室内写生画教学及临摹教学所无法达到的。
儿童室内写生画以绘画小型的实物为主,室内写生的事物不会随季节、气候及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儿童体会不到事物在大自然的变化。但它的裨益也是室外写生画所不能代替的,如室内写生绘画教学可以把螃蟹、龙虾等很生动又很容易受忽视的小事物搬到课堂上。早期的室内写生画教学的范围比较狭隘,表现的内容也比较单一,不太受到儿童的欢迎。但现在的室内写生对象越来越丰富,并且都是儿童生活中经常接触的事物,儿童对学习写生画的热情也不断高涨。
无论是提倡儿童去亲密接触大自然,还是在室内进行写生画教学,都是倡导儿童自身去体验、感受事物。它能让儿童养成仔细观察的好习惯。早在18世纪以前的儿童绘画教学模式就是教授儿童模仿复制品和临摹画作,多个世纪以后的现在,儿童绘画的教学方式仍然以临摹为主,儿童从临摹大师的画作转变成模仿教师的一笔一画。这种绘画方式的持续会让儿童忘了怎样思考、怎样观察,儿童只学会了绘画的法则,呈现的作品往往落于俗套。儿童应该接触大自然,眼睛看到的真实事物才是唯一的范本。
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儿童写生画的教学也有它的局限性,就是对绘画的空间和场地的要求都非常高。据笔者实地调查得知,开展儿童写生教育的现实条件不容乐观,即便是城市中的中小学校都很少有配备专门的绘画教学室,更不用提边远地区的乡村学校。基于儿童写生画的裨益众多,儿童美术教育更要重视它,培养它。城市中的学校应尽可能给儿童提供一个专门的绘画空间或者室外写生的机会。相对偏远的乡村学校,开展室外写生画教学的条件较为优越,更应充分抓住这个时机,利用当地的自然环境,开展室外写生练习,提高学生对自然事物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阅读全文

与德国幼儿园的孩子怎么上学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金华义乌国际商贸城雨伞在哪个区 浏览:733
俄罗斯如何打通飞地立陶宛 浏览:1110
韩国如何应对流感 浏览:894
在德国爱他美白金版卖多少钱 浏览:934
澳大利亚养羊业为什么发达 浏览:1358
如何进入法国高等学府 浏览:1448
巴西龟喂火腿吃什么 浏览:1375
巴西土地面积多少万平方千米 浏览:1234
巴西龟中耳炎初期要用什么药 浏览:1204
国际为什么锌片如此短缺 浏览:1605
巴西是用什么规格的电源 浏览:1426
在中国卖的法国名牌有什么 浏览:1334
在菲律宾投资可用什么样的居留条件 浏览:1237
德国被分裂为哪些国家 浏览:851
澳大利亚跟团签证要什么材料 浏览:1177
德国大鹅节多少钱 浏览:848
去菲律宾过关时会盘问什么 浏览:1171
澳大利亚女王为什么是元首 浏览:997
有什么免费的韩国小说软件 浏览:733
申请德国学校如何找中介 浏览: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