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为什么德国承认二战罪行就那么彻底,而日本一直都不肯承认二战期间犯下的种种罪行
这个原因很简单:
一、二战之后老美想要整合欧洲,那么他就不希望有纳粹力量出存在,于是乎在对德国纳粹的清算上做的很彻底,基本上整个德国境内的纳粹党全都被犁了一遍,没有什么残余,剩下的德国人在二战时期基本就是属于反战一派,反对希特勒,他们当政之后对于国内下一代的教育就十分到位,与纳粹划清界限并且积极反思德国的罪行。所以德国现在被整个世界所接受。
二、日本就没这么幸运了,事实上最开始老美也是想把日本像德国那样对日本国内的纳粹进行一次大清洗的,但是由于中国国情的剧变外加苏联的威胁,老美出于自身的利益就放过了一些纳粹党转而为他所用,目的就在于对抗当时的共产党政权(比如保留天皇制度,比如某些战犯得到轻判甚至没有审判),这些余孽后来当政日本政府,想让这些武士道的疯子承认自己的罪行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上面这个作风,对于老百姓的思想教育可想而知,所以很多日本人并不觉得二战时期日本做错了,你让他们怎么承认罪行?
B. 犯下的罪行,日本人为什么不敢承认,而德国人却敢承认
二战后,几十年的冷战中,华约、北约的百万大军的东德、西德紧张对峙,德国被一分为二,这里是冷战的前线,德国处于冷战的前线,如果想生存、就必须彻底认罪;日本是冷战的“后院”,在美国的庇护下,纵容下,它不需要做的彻底.....
因为冷战的需要,美国调整了对日政策,由单纯的占领改成扶持日本。由于美国的包庇,日本的很多战犯未受惩罚,甚至当了首相,我指的是安倍晋三的外公,他双手沾满东北劳工的鲜血、731部队的人绝大多数也逃脱了,虽然日本消灭了军国主义,但右翼分子却要保护 昭和天皇 免受追责,东条英机只是他的替罪羊而已……因此,虽然日本反思了战争,甚至在今天的日本教育里不提爱国主义教育,在认罪态度上和德国是有差距,有含糊的地方。
C. 同样是二战战败国,为什么德国就敢承认并且道歉,而日本就不敢
二者出现截然不同的认识和作法原因很多;(1)从德国看,盟军进驻德国,限制主权;索赔斗争坚决;面对强大的军事态势——苏联;为摆脱孤立困境,获得国际社会信任。(2)从日本看,美国限制日本只是局部的,并转而扶植日本;日本对战争性质无正确认识;日本经济得到发展,羽翼丰满,产生大国意识;受害者没有展开索赔斗争。
周边国家的政治氛围和国际地位不同。如果德国不好好反省,欧洲国家就会跳起来一起攻击它,同时德国人不会看不起英法人.
如果日本不反省,就中、韩、朝会攻击它,亚洲其他国家在看笑话,国际上对日本在二战时犯下的战争罪行也不太重视、了解,白人主导的社会只关注欧洲战场,而且西方国家对西化程度高的日本比较认可,日本人又较看不起亚洲人。
这一切都导致了现在的结果。
D. 德国和日本同是二战侵略战败国,德国认错,日本为何不认错
日本文化与德国文化从本质上来说是两种异质文明,借用美国人类学家本尼迪克特在其专着《菊花与刀》一书中的看法,它们分属于“耻辱感文化”和“罪恶感文化”两个范畴。按照本尼迪克特的说法,这两种文化的本质差别在于:“罪恶感文化”依靠启发人的良知,可以通过忏悔和赎罪来减轻人的内心的犯罪感;而“耻辱感文化”则不然,它没有向神坦白的习惯,也没有赎罪的仪式,不能依靠人的良知来赎罪。因此,“罪恶感文化”仅仅依靠人内心的服罪就能行善;而“耻辱感文化”只有通过外部的约束力来行善,它至少要有一个想象的旁观者。这种分析尽管不十分准确、全面,却也提供了人们观察这一问题的一个新视角。
日本的“耻辱感文化”首先表现为一种“等级制文化”。等级制度充斥着日本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在某种程度上,这与德国是相似的。但在德国,国民服从的是权威和秩序;在日本,国民服从的是特权。日本人对人际关系以及人与国家的关系所抱的整个观念都是建立在对等级制度的信赖之上的。可以说,没有无所不在的等级现象也就没有独特的日本文化。日本人的等级观念根源于家庭伦理中“孝”的观念。“孝”要求家人必须尊从家长的特权,但与中国人所理解的不同,它还要求家人“各守本份”,在社会生活中,它强调人们要处于一种“适当的位置”。各人只能在适合你身份的“位置”内活动,不能超出这一权限,否则就被认为是对“孝”和等级制度的破坏,是绝对不允许的。日本人正是用这样一种等级制度的观点来看待国际关系的。他们认为,当年的侵略战争不过是日本政府想建立一个由日本所领导的国际等级社会,日本的失败说明了他国的“不守本份”,至多是说明了日本建立国际等级秩序的良好愿望在现代的国际关系中是行不通的;从道义上来说,日本没有理由受到谴责,日本也不必为发动了战争而道歉。
日本的“耻辱感文化”的第二个表现,就在于许多日本人的善恶观是模糊不清的。他们认为官能享受并不是一种罪恶,也不把个人的欲望看成是一种邪恶,所有一切官能的享乐,如果都处于一种“适当的位置”的话,即使给别人造成了精神和肉体的伤害,也不应受到责备。在日本人看来,世界并不是善与恶相斗争的战场。日本人的这种善恶观与西方文化截然不同,与中国人的善恶观念也迥然相异。美国历史学家桑索姆在他的《日本:文化简史》一书中写到:“通观日本历史,日本人似乎在某种程度上缺乏辨认恶的能力,或者说他们不想解决这个恶的问题。”由于没有明确的“罪恶感”,“日本政府还坚信对过去的侵略和不人道行为不表示道歉就可以解决问题”,而诸如“日本发动战争并非侵略”,“大东亚战争有助于亚洲的解放”等种种论调,就是这种善恶观的反映。
日本民族对侵略战争反省不彻底,最重要的原因也许在于日本国民心中的神国观念和对天皇超常的忠诚意识。“孝”与“忠”构成了日本“等级制文化”的两大支柱。“忠”是专指天皇而言的。近代日本在推行国家主义和军国主义的教育中,这种对天皇的“忠”得到有意识的培养,它和日本民族固有的神国观念即神道教相结合,便成为一般日本国民一种根深蒂固的思想意识。天皇被看成是隔绝尘世、纯洁无暇的善良的“父亲”,他不必为国务大臣的任何行动负责。战后,虽然天皇头上的神圣光环被打碎了,天皇从神还原为人,但是,对天皇的“忠”这一观念却成了民族的集体无意识而并未有多大触动。即使是那些反对战争的日本人,也未把他们对天皇的崇拜与军国主义的战争政策严格地区别开来,而且根本就不认为天皇应负战争责任。日本政府和天皇利用了日本国民对天皇“忠”的浓烈意识,长期隐瞒天皇的战争罪行。欲仁天皇1945年8月的“终战诏书”只字未提侵略和战败事实,对自己的战争责任更是完全排除,并在此后的几十年里一直拒不公开承认自己的罪行。因此,日本国民不愿承认天皇负有战争责任,认为战争是由军部背着天皇发动的,天皇至多是没有及时阻止战争而已。日本一些反对反省侵略历史的势力正是打着这一招牌的。
E. 在二战以后,德国能够为自己的错误道歉,为何日本却一直死不承认
二战后,德国之所以能够为自己的错误道歉,与国民素质和国家的文明有关。当年,德国发动战争时,人民是不支持的。而日本,他的武士道精神造就了日本人好战的性格。
对于日本的行为,国际社会上是一致谴责的。希望他们能够在大局下认清局势,反省自我,能够像德国一样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F. 与日本相比,为什么德国就能正视自己在二战时犯下的罪行
在二战中,德国是立足于前线的部队,他们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但是日本与美国达成了盟友,所以日本有了依赖就变得肆无忌惮,德国要在反省中自我保护。
首先这与德国人的传统有关,德国的音乐,哲学,教育,思想方面一直都居于世界领先地位,善于学习并且敢于承认错误,况且欧洲国家都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如果德国不承认自己的错误,在欧洲将没有立足之地,德国人的心胸相对于日本而言可以说是很大的了,他们承认自己的罪行也是良心上的谴责,但日本根本就不会正视自己的罪行,世界话语权不大,而且心胸狭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