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德国资讯 > 德国人如何修复事故车

德国人如何修复事故车

发布时间:2023-03-05 01:03:06

㈠ 德国两辆列车相撞是怎么回事

德国两辆列车相撞,这是怎么回事?按理说在两条不停轨道上的列车相撞的几率不会很大,为什么这两辆列车就相撞了呢?事故原因是什么呢?造成多少人受伤?

当地时间12月5日,德国北威州一客运列车当天与一货运列车相撞,造成至少50人受伤。

据德国当地官员称,一辆客运列车在德国西部北威州梅尔布施镇(Meerbusch)与一辆货运列车相撞,造成数十人受伤。救援人员已经到达现场,一些人仍然被困。

报道称,这起事件发生在当地时间周二(12月5日)下午8点左右,梅尔布施镇消防部门表示,大量紧急救援服务已经启动,附近城镇的消防员也已到达。当地警方称,可能有50人受伤,但具体细节尚未公布。

报道说,救援行动在周二晚上8点50分进行,但由于架空线路被损坏,消防人员目前还无法救出一些受困乘客。

另据新华社引述德国媒体报道称,该事故造成至少20人受伤。

严谨技术难防人为疏忽:德国磁悬浮列车发生严重撞车事故

“磁悬浮”几乎成了目前德国最揪心的字眼:9月22日,德国磁悬浮列车试车事故酿成23人死亡的悲剧;而巧合的是,在事故发生前一周,磁悬浮技术持有者刚刚向德国政府发出最后通牒—如果计划中的慕尼黑磁悬浮项目无法在18个月内获得德国政府的最终批准,他们将考虑向中国出售磁悬浮技术。

磁悬浮,近年来也一直是中国国内的热门话题。因为,这项令世人惊奇的专利,1934年诞生于德国,但是,其投入商业运营的第一列磁悬浮列车,却诞生在69年后,即2003年的中国。

德国磁悬浮试验事故的发生,会让德国的磁悬浮列车再次成为泡影吗?中国正在实施中的上海至杭州磁悬浮列车计划会受此影响吗?德国人会把磁悬浮技术卖给中国吗?当然,问题还有,中国一定会买磁悬浮技术吗?

埃姆斯兰惨剧—世界上第一例磁悬浮列车致人死亡事故

2006年9月19日至9月22日的柏林,正在举行一场两年一度的德国2006年交通博览会(InnoTrans 2006)。该博览会一直被认为是世界交通行业的盛会,有来自90个国家的六万多名专家和专业人员参观,比2004年增加了40%。

今年的博览会第一次引进了隧道专题,Herrenknecht 公司展出了用于中国的世界上最大的隧道钻机模型,最大直径逾15米,给地下铁路和各种隧道建设带来了更加先进强大的装备;GE集团也为展会带来了关系到列车运行安全的微波系统。 在人们高度关注磁悬浮列车发展的今天,Siemens集团的世界上最快(350 km/h) 的火车牵引车技术和样车同样也受到专家的围观。

但就在展会的最后一天,即2006年9月22日9点30分,德国西北部的埃姆斯兰试车场,一列磁悬浮列车在试车过程中,以每小时200公里的行驶速度,撞上了一台服务修理机车,磁悬浮列车上23人当场殒命,10人受重伤。

这是磁悬浮列车迄今发生的第一起致人死亡的事故,也是德国自1998年以来伤亡最惨重的列车事故。埃姆斯兰和整个德国沉浸在一片震惊和哀痛中,默克尔总理中断手上的工作前往事发现场,德国交通部长蒂芬泽也中断了对中国的访问。德国立即组织了埃姆斯兰撞车事故调查。调查大约要持续6-8周的时间。

在事故发生前,上海磁悬浮项目总指挥吴祥明正在德国参加2006年交通博览会。事故发生后,他立即前往出事地点了解事故原因。他的身份无疑令他成为最为关注此事的人之一。

据相关资料显示,吴祥明1938年出生于苏州,是同济大学博士生导师。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工程管理的研究与实践,曾参与和主持上海宝钢一期、外滩和人民广场综合改造、浦东国际机场、磁悬浮上海示范运营线等工程的规划与建设。现任上海市磁悬浮快速列车工程指挥部总指挥、国家磁悬浮交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国家“863”高速磁悬浮技术研究重大专项总体组组长。

事故引发激烈争辩——会扰乱决策者们的视听吗?

磁悬浮,近年来成为德国和中国各级领导、专家和普通百姓都极大关注的一个人们话题。

德国人对磁悬浮的关注,主要是因为磁悬浮是德国人的发明,是他们的骄傲,也是他们的梦想。慕尼黑正在准备修建一条36公里的连接机场和市区的磁悬浮线;中国人对磁悬浮关注,是因为中国拥有世界上第一条用于商业营运的磁悬浮线,并且还将建设一条沪杭磁悬浮线,为了配合2010年上海世博会,这条线已在2006年前立项,按常规应于2007年正式全面动工。

但是现在,因为事故而引起的对于磁悬浮的怀疑,一定程度上扰乱了决策者们的视听,各方面的意见更是纷至沓来:

连日来,德国政界人士纷纷出来表态,主流声音依然是:相信磁悬浮技术,慕尼黑磁悬浮项目不能停。

社民党联邦议员、交通专家卡斯滕森说,此次事故从目前的调查情况看可以认定是人为疏忽造成的,不应该对磁悬浮未来的市场造成影响,包括在慕尼黑和中国的项目,“我希望政界没有人试图利用这一事故怀疑磁悬浮技术。

联邦议院交通委员会主席利波尔德认为,任何交通工具都没有绝对彻底的安全保证。

联盟党议会党团负责交通政策事务的发言人菲舍尔说,磁悬浮撞车事故不会决定磁悬浮的未来,正如1998年德国城际高速列车发生造成101人死亡的事故,但并未断送城际高速列车的未来一样。

德国经济部长格罗斯决定,德国磁悬浮计划将继续下去。

德国交通部长蒂芬泽在表示对磁悬浮安全性关注的同时,他还认为,计划在慕尼黑修建的连接机场和市中心的磁悬浮线路能否成行,将取决于巴伐利亚州是否提高该州投资的份额。他说,如果巴伐利亚大笔扩充投资额的比例,慕尼黑线路的实施是有希望的。

德国联邦政府和巴伐利亚州政府宣布,将共同委托有关方面做出一项独立鉴定。这项鉴定必须明确:在多大程度上,计划中的慕尼黑磁悬浮项目也可能发生此类事故。慕尼黑项目是否上马必须等待独立鉴定结果。

慕尼黑市长伍德26日说,现在反对建设磁悬浮线路的声音更响了。他特别指出,慕尼黑磁悬浮线路在城区有3公里长的地下线路,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缺少防火预案和救援预案。

德国《世界报》报道称,此次事故发生后,远在中国的沪杭磁悬浮计划将变得充满疑问。

《法兰克福汇报》在9月19日报道时称,中国国务院可能将对沪杭磁悬浮项目开绿灯;而埃姆斯兰撞车事故发生后,《法兰克福汇报》认为,这一事故给德国的磁悬浮项目蒙上了阴影。

而外界认为最大的影响力,应该是正在德国参观世界交通博览会,并前往出事地点调查的中国磁悬浮项目总指挥吴祥明,特别是其对此写出的报告,可能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中国高层的决策。

德国公司的最后通牒—18个月后决定是否将磁悬浮技术卖给中国

在德国国内建造一条磁悬浮线路是德国上上下下的一大愿望。2005年11月,德国新政府至少在国内要修建一条磁悬浮线路的决议(或者北威州,或者在巴伐利亚)着实让德国民众激动了一回。计划中的慕尼黑磁悬浮线从慕尼黑火车总站至慕尼黑机场,总长约36公里,德国联邦政府和巴伐利亚州尚未就如何对总额高达18亿欧元的项目融资和资助达成一致。

而近日《德国金融时报》的一条消息语惊四座,报道称在德国蒂森·克虏伯集团中负责磁悬浮技术的董事Olaf Berlien博士在9月16/17日,(即在埃姆斯兰事故发生前一周)威胁德国政府说,如果计划中的慕尼黑磁悬浮项目无法在18个月内获得德国政府的最终批准,该集团将考虑向中国出售磁悬浮技术。至于对华合作的具体形式,除成立一家合资企业外,还可能将该技术卖给中国或在中国的合作伙伴。但他同时表示,尚未就此想法与西门子集团协调(注:修建上海连接浦东机场的磁悬浮线路是由中国与西门子、蒂森以及磁悬浮国际公司组成的财团签约的)。

蒂森·克虏伯集团的这一表态,引发了很大的轰动。或许这一消息对德国和中国高层的决策也会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

磁悬浮与中德合作—一个重要的历史机遇

磁悬浮事故之所以引起各方如此广泛的关注,主要还是因为这一事故所牵涉到的方方面面。

首先是德国本土,在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努力之后,德国慕尼黑唯一能用于商业运营的磁悬浮高速在激烈的争论中再一次陷入僵局,作为磁悬浮发明人的德国,没有真正看到一条属于自己的磁悬浮高速的运营,无论如何都是一个遗憾。而在中国,虽然事故远在德国,但它不由得让人联想到上海浦东国际机场磁悬浮线及刚立项的沪杭磁悬浮线。

更重要的是,中德磁悬浮项目的合作不仅对德国经济具有重要意义,对中国经济和高科技的发展同样具有重要意义。德国无论在制造业还是先进的高科技方面都值得中国学习,双方如果能在磁悬浮这一技术上的合作有所突破,将对中国经济以后的发展带来促进,对德国经济的再次振兴,也将起到积极作用,这大概可以看作是两国的一个重要的历史机遇。

最后,我们引用德国磁悬浮高速列车国际公司中国(TRI)网页上的黑体字来表达我们的感想:

我们悼念在9月22日惨剧中遇难的受害者。对于遇难者家属,致以我们最深切的同情。

现在最重要的是澄清事故的原因。

资料:德国磁悬浮列车测试事故回放——乘客像炮弹一样从车前窗弹射出去

德国当地时间9月22日上午10时左右,无人驾驶的磁悬浮列车缓缓驶离德国下萨克森州西北部边境小镇拉滕,车上有29名乘客,除2名德国磁悬浮高速列车国际公司的员工外,其他的乘客均是员工的亲朋好友,他们搭车的目的是想亲身体验一下“贴地飞行”的感觉,同时也想进一步了解亲友的工作。

磁悬浮列车行驶在埃姆斯兰县的测试轨道上。在这条建于1984年、长32公里、距地面4米的高架轨道上,磁悬浮列车的时速最高可达450公里。

当地警方发言人说,列车一出站,绝大多数的乘客就涌进无人驾驶室内,想透过开阔的视野直接感受“心跳的速度”。

几名生还者讲述,磁悬浮列车的时速很快就提升到200公里。就在一刹那,驾驶室里所有的乘客惊恐万分地发现:列车正前方的同一轨道上停着一辆轨道维护机车!由于磁悬浮列车是无人驾驶,加上速度如此之快,因此乘客们根本来不及报警,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列车向维护机车狠狠地撞去!

一名目击者称,当两车相撞后,巨大的冲击力将车上的一些乘客像炮弹一样从磁悬浮列车前面的车窗中弹射了出去,抛向了底下5米处的地面,列车残骸上随后发生了两处大火。据当地警方介绍,此次撞击致使23人死亡、10人受重伤。

㈡ 哪些国家汽车工业最发达

德国最发达!!!因为这个国家的人,对于汽车的爱,已经是深入骨髓了。
先说德国人开车的速度。并不是每一辆车在德国的高速公路上都狂飙180的。车况(德国的老爷车,Van,箱式货车并不慢,但是集装箱卡车,Bus常常排成几公里的车队,他们的车速就在100左右,还有大量的拖挂车,轿车后面拖一个小房子啊,或者拖车装货的啊,也是100左右),驾驶员的自身条件(不得不指出女性普遍车速较低,老年人大多数也很慢,全家出游,也就是老婆孩子在车上的车速一般也不快),路况(德国的高速公路十分拥挤,堵车是家常便饭,节假日甚至可能堵上几十公里)。
即便如此,情况允许的话,在德国高速公路上仍有一小半的轿车车速在140以上(限速的公路也是如此),而且跑140的车也就超车的时候占用一下超车道,超车道得保持160以上车速的才有可能比较长时间的占用,当然不时得给车速在180以上的车让道。而且在如此高的车速下,车与车之间的间距十分接近,最壮观的就是上下班时间,车距不过10到20米,而每辆车都以100以上的速度在移动,真正的钢铁洪流。
另外需要指出的是,高速公路是德国车辆行驶最多的,其次是类似于国道的次级公路,但是只有双向两车道,在次级公路上大家一般温柔的跑80-100(夜里就不同了,因为次级公路弯道多,开起来乐趣十足,所以是飙车族的最爱)。而城市之内恐怕是跑得最少的,因为停车困难,车速慢,红绿灯等等原因,大多数德国人在市区之内都情愿选择公共交通工具。
那么,这样的驾驶方式,对车辆有什么要求呢?当车速在140左右,大多数车辆已经切入最高档位(当然了,保时捷这时候可能还是3档,嘿嘿),发动机转速在3000转以上。长时间行驶还要加速超车,对发动机的要求达到了苛刻的地步。这也是为什么在德国日本车卖不动,德国车可以20万公里如此跑下来发动机没问题,二手还能卖,而日本车如此20万公里下来,基本上发动机是完蛋了。至于为什么德国车能抗得住,我们下面会提到。
我记得美国有个长枪协会什么的,会员广泛,每次大选是候选人拉票的重要渠道,也是美国政治家不敢禁枪的主要原因之一。而德国有一个ADAC,全称是“全德汽车俱乐部(Allegemeiner Deutsche Automobil Club)”。这个ADAC可了不得:拥有数十架直升机,数千辆服务车和近万名志愿者以及专职工作人员,只要是和汽车有关的,他全管。成为会员一年要交几十欧元的会费,但是如果你的车在路上遇到任何问题,你马上给ADAC打电话,会立刻得到一名专业技师的帮助,只要是那位技师当场能解决的问题,都不收费,如果不能解决,会免费帮你把车拖到修车场,如果你赶时间,还会免费送你去目的地。而技师当场能解决的问题么,基本上只要不是需要更换零件的都能当场解决(这个和德国技师的培养制度有关,不做赘述)。而发生了事故,如果情况危急你就有机会乘坐ADAC的救护直升机了,不过一般到了这个地步,不死也残了,所以如果没有直升机来救你,说明你没什么问题,呵呵。闲话不说,ADAC的直升机15分钟之内到达全德国任何一个角落,每架直升机只负责半径60公里…德国差不多有中国一个省那么大吧。有人会说,这不就是保险公司么。确实有点像,但是保险公司是赚钱的,这个俱乐部可是为开车人着想的。比如他随时播报全德国的交通状况,节假日大堵车的时候会派出骑摩托车的志愿者给高速公路上被堵车的人们送水,送杂志等等,提供心理关怀,说真的,堵车的时候,能有人来告诉你是因为修路啊还是因为事故堵车的,以及现在的进展如何了,大概还要堵多久,甚至给你递一瓶水,给你的孩子送一本儿童画报…心理关怀真的是堵车的时候最重要的了。有点乱,继续说事故,你发生了事故,那么你可以申请ADAC的法律援助,不用花一分钱律师费,因为ADAC在交通方面的权威地位,对阵保险公司不会让你吃亏。
嗯,ADAC讲到这里,我们又要引申出一个德国车的特点。可维护性和可靠性。所谓可靠性就是一个零件能工作多长时间不出问题,所谓可维护性就是出了问题好不好修,值不值得修。德国人认为,车不是普通消费品,是要去爱护的,所以造车的时候在设计上就是基础牢靠,便于维护。要用一辈子么,不可能每个零件都能挺那么长时间,势必在使用过程中要更换一些,因此情愿设计上煞费苦心,留出余地,并且统一标准,尽量使用标准件,车体一般都是防锈质保10来年奔驰好像是终身,10来年在国内都算报废车了吧?),还有一个行驶质保,就是说,你这个车买了以后出了问题我厂家保证要能给你修好(当然你撞得都不成形了话…理论上也是可以修的,不过估计你的保险公司不愿意)。诸位看官别激动,以为又被老外蒙了,感情人家国外免费修车啊。这可不是免费的,厂家的这个保证是为了让你放心的买这个车,二十年之后,你仍然可以从厂家获得这个车的配件(这一点又是奔驰牛,终身)。所以德国车保值即在于此。
接第一部分的那个日本车熬不过20万公里的话题展开来说。第一,日本车在设计上讲究成本控制,这一点是很要命的。成本控制,集成比分散好。如果要求每个零件都能更换,付出的空间,金钱代价太大,而维持一条老旧的生产线20年就为了给一个型号的车提供备件也是很不划算的,日本人认为车子么,开开到了年头就该换了,给你用可靠性很高的部件,保证10万公里不出问题,然后他的成本也控制住了,不用保留那么多生产线,模具和工人,可以在车型上不断地推陈出新,不断地使用新的工艺新的生产流程,说白了,和美国人一样把车就当消耗品了。
接下来说说德国车子的品牌。奔驰和宝马早已经是威名远扬,大众奥迪也是不甘人后,保时捷就更不用提了。这是德国本土的品牌,其实也是一个三国,奔驰是汽车的老祖宗,又和克莱合并了,无疑是老大。宝马么,虽然不能和奔驰比历史,但是自身的特色鲜明,早早就和奔驰形成了双雄之势。而剩下的Audi,VW和Porsche,那真的是一家人了。当年大众的成立就是Porsche博士建议的,那闻名世界的甲壳虫,后置后驱的保时捷血统…自然也是出自Porsche博士之手。至于现在的大众仍然被保时捷控股的实情,知道的人可能不多。
那么,每个德国公司都有自己的绝活,别人做不到的,这是德国车安身立命之本。
奔驰,机械增压引擎,扎实的车身底盘功底和后轮驱动(奔驰是A级车破了戒,前轮驱动而且刚出来的时候还翻车)。奔驰的机械增压虽不像涡轮增压那样提升数据疯狂,但是可靠性极好,油门响应也好,S600可比760出来的早,可是连宝马都无法超越S600的动力。
宝马,后轮驱动,直列6缸引擎,变速器。后轮驱动的好处就不多说了,难度也不提了,全系列保持后轮驱动的全世界也就是宝马了。六缸引擎除了越野车的,基本上都是V了,只有宝马还在用R的,没别的,纵置直列,后轮驱动,前轮几乎要跑到车子外面去的那种感觉,天生的运动血统,完美的重量配置加上宝马特有的变速器,这一点别的厂家谁也比不了。宝马车的变速器行程短,走位极精准,只可惜国内买得起宝马的均是智障级别,我就没见过谁买手排的。
奥迪,奥迪早期是赛车起家,后期是靠四驱技术。轿车的四轮驱动,奥迪做的很好,当年A4在房车赛上打遍天下无敌手,以至于最后组委会修改规则取消了四轮驱动,可见一斑。而国内某杂志当年为了捧雅阁搞的什么着名车手对比试车,将3.0排量四驱的A4说的还不如雅阁,无稽之谈,不值一驳。
大众么,说起来还真没什么绝活,只是守着中庸之道,在小车里面称王称霸,如果这也算绝活的话。最多从奥迪拿点技术,比如4Motion就明显是偷奥迪的Quaroto。没办法,不能抢自己儿子的饭碗啊。至于抢市场份额,打价格战那种脏活,自然有Skoda和Seat等忠实走狗出马。
保时捷么,后置后驱加上增压,排量在诸多超级跑车中算是最小的了,加上数十年如一的“大眼睛”,不好踩的油门,构成了保时捷的文化,这个超级跑车,我们就不讨论了,毕竟这方面意大利人比较牛。
德国人有个比喻,说汽车工业是德国“最爱的孩子”。此话不假。大众所在的沃尔夫斯堡,属鲁尔工业区,德国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奔驰本部斯图加特,以及其辐射的巴登地区,德国最发达地区之一。慕尼黑的宝马和“阴沟城”的奥迪支撑了拜仁这个德国的“国中之国”,而法兰克福-美因茨的欧宝,也是德国最发达的地区之一。至于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我们这里不讨论了。
最后总结一下。德国车就是德国文化的一部分,德国的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德国车。只有这个真正挚爱着汽车的民族才能够造出最好的汽车,起码,流淌着爱车的血液,爱车爱到骨子里的德国人是这样认为的。至于笔者的看法么,意大利和法国车其实也很有特点,但是都有比较大的缺陷,颇为遗憾。英国车几乎全面被德国接管了,走的路线也是贵族,只是人在屋檐下,以后永无翻身之日了吧。至于日本车和美国车,那是能上台面的东西么?

㈢ 德国是个怎样奇特的民族

作为一个拥有八千多万人口的德意志民族,其性格也是不可能一致的。德国人有的深沉、内向、稳重,有的开朗、豪爽、风趣……但多年来受到德国文化的不断熏陶塑造,使德国人养成了一些较为共同的特点。
(一)讲究秩序
德意志民族是一个讲究秩序的民族。在德国大到空间、土地、建筑物,小到家庭主妇外出购物都被事先安排得井井有条。维持秩序的标志牌和禁令牌随处可见,事无巨细都有明文规定。如商店的营业时间是有严格规定的,一般店员早7时左右上班,擦拭门窗、整理货物,8时开门营业,中午不休息直到下午6时关门。从星期六下午2时起,各商店停止营业,星期天关门休息。这一营业时间各商店都要严格遵守,不得超时营业。
在德国有着严格的交通法规,路上各种各样的路标清晰醒目。有人说,对于一个外国人,只要识得各种交通标志牌,不用张口说一句德语,即可游遍德国各个城市。这些标志牌已成为维护德国交通秩序的重要手段。德国的公共交通以守时着称,居民只需在家查准时刻表,按时到站上车,不需提前到站候车。汽车即便提前到达,也会等到正点发车。

(二)原则性强

德国人办事认真仔细,责任心极强,对工作不能有一点儿敷衍塞责,如果出现马虎失职,是讲不得半点情面的。他们有一样东西总是随身携带的,那就是记事本。德国人凡事都记录在本上,他们的一个习惯性动作就是伸手掏记事本,一个习惯用语就是:请稍候,让我看看记事本。记事本人人都有,大到公司经理,小到中学生、家庭主妇,人手一本。

在德国办事务必提前预约,方可成行。德国人做事必先制订计划,就是家庭主妇外出购物也都是先列张购物单。和德国人初交,他们给人的印象往往是沉默寡言、不苟言笑,显得呆板而沉重。尤其在公共社交场合,德国人显得非常拘泥形式,不擅长幽默。他们一板一眼、正襟危坐,做事谨慎小心,一切按规矩和制度行事。德国人十分喜爱欢乐场面,也利用一切机会举行娱乐活动,但此时还是给人一种沉重的感觉,缺少真正的放松。德国有句俗话"公务是公务,烧酒归烧酒",私下烟酒不分的朋友,办起公事来却公私分明,不讲一点儿私情。德国人工作起来一丝不苟、不徇私情,就像一部机器,严格而冷峻。

(三)勤劳整洁

德国人勤奋工作、埋头苦干的精神不仅体现在受雇于人的职员身上,就是高级官员和大企业家也不例外。德国式严格的学校和家庭教育也决定了他们和散漫作风格格不入。有一位美国教师对德国进行长期观察后,在他的调查报告中对美德儿童作了这样的比较:在一个雨过天晴、阳光明媚的日子,一位美国小姑娘会被明媚的阳光所吸引,在外面玩上一会儿再读书;而一位德国小姑娘则会在做完作业之后,再出去玩。先工作,后娱乐,这就是德国教育。平时马路上难得看到闲人,就是娱乐场所,平日也都是冷清清的,只有到了周末,公园、戏院、博物馆、郊外、名胜场所,才挤满游客。人们只有在辛勤劳动之后,才有权力享受生活。德国人具有勤劳整洁的生活习惯,一般人家黎明即起洒扫庭院,起居室整理得井然有序、一尘不染。德国的家庭主妇非常爱干净,她们早晨送走丈夫和孩子之后,便换上工作服,开始一天最有意义的工作:清洁宅院。她们会跪在地上,将每一个旮旯角落都擦洗一新,即使请清洁工和花匠帮忙,主妇们也往往跟班劳动,直干到窗明几净、一尘不染,方心满意足。每一个德国主妇的最大愿望就是创造一个温馨、舒适、美观、清洁的家,所以,走在德国的乡村、城镇,美丽的花园小别墅随处可见。德国人非常看重房子,有世界上最多的城堡,据说目前仍有14000个。
(四)遵纪守法
有一个笑话:在半夜12时开车,看见红灯还停车的,全世界只有德国人。这一方面说明德国人在遵纪守法方面具有很强的自觉性,同时也说明德国是一个执法严格的国家。在德国,人们视遵纪守法为最高伦理原则,人们普遍存在着求稳怕乱、安于现状、自满自足的心理。这一心理的形成是有其一定的历史渊源的。在德国,历次改革或革命可以说都是自上而下进行的。从俾斯麦以"铁血政策"统一德意志到独裁者发动两次世界大战,集权和独裁导致下层百姓普遍存在着一种"顺从精神"或称"臣仆意识"。他们甚至开玩笑说,就是因为他们太守规矩,所以连希特勒这样的大魔头的话都听,谁让希特勒是国家元首呢。还有一则笑话说,世界上最令人烦恼的事情之一就是聘了一个德国人当厨师。因为德国厨师会用电子秤计算精确到克的作料烹饪出世界上最难吃的饭菜。这当然是在调侃德国人,说明他们刻板、不善于变通,既没有法国人的浪漫,又没有中国人的口腹之欲,因此,他们是世界上活得挺累的一群人。在欧洲生活久了的人都说,德国人是欧洲最老实的民族。其实,德国人也是充满了艺术细胞和浪漫气质的,不同的是,法国人善于夸张地表现自己的一切成就,而德国人则喜欢藏而不露,也就是“润物细无声”。

战后德国在西方大国的推动下,民主意识得到了加强。人们主动参与政治生活,自由发表个人见解,那种顺从的臣仆意识虽已被摆脱,但长期历史沿袭下的一些心理仍存在于德国人的性格与意识中。在企业里,下级绝对服从上级,一切按规章办事,缺少灵活性和主动性;职工们以服从为天职,而领导者就以是否服从命令、遵纪守法作为衡量职工好坏的标准。这也是形成德国人拘泥、呆板性格的原因之一。德国人受地形、气候的影响,各个地区的人们在性格上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比如北德人就比较开放,特别是汉堡人地处港口城市,见多识广,但也有些排外,对外地人或外国人显得不那么热情好客。相反,南德人,特别是巴伐利亚人地处内陆山区,思想较为保守,但为人朴质、热情、乐于助人。
(五)遵约守时
西方人一般都讲究遵守时间,德语中有一句话"准时就是帝王的礼貌"。德国人邀请客人,往往提前一周发邀请信或打电话通知被邀请者。如果是打电话,被邀请者可以马上口头作出答复;如果是书面邀请,也可通过电话口头答复。但不管接受与否,回复应尽可能早一点儿,以便主人作准备,迟迟不回复会使主人不知所措。接受邀请之后如中途有变不能如约前往,应早日通知主人,以便主人另作安排。如由于临时的原因,迟到10分钟以上,也应提前打电话通知一声,因为在德国私人宴请的场合,等候迟到客人的时间一般不超过15分钟。赴约赴宴,如遇交通高峰期,一定要提早出门,以免迟到,但早到人家,也欠考虑。德国人如遇正式邀请,往往提前出门,如果到达时间早,便开车转一圈或在附近散散步,到时再进主人家。

例:上流社会的约会

上周某天,我们应邀到一个德国最大船舶公司总裁家里去晚宴。请柬上写着,晚宴时间为晚上7点15分。我觉得奇怪,为什么不是7点或7点半。最后我们得出的结论是,主人要看7点钟的新闻节目,其次是,请客人务必准时。
当晚7点10分,我们就已经提前到达主人的郊外别墅了,只见大门外停着几部漂亮的轿车,里面坐着人,还有车陆续不断地到来。为什么都不下车啊?哦!客人不敢提前入内。准7点15分,所有车门都打开了,男男女女一个个穿得时髦笔挺,但毫无珠光宝气,说明主人所结交的朋友都有品味。我们是第一对进去的,主人夫妇还在花园里,听到铃声才来到大门口迎接,客人鱼贯而入。在五分钟之内,竟然所有的客人都已到齐,比开国典礼还准时。令我惊讶的是,除我们俩以外,大部分都是主人几十年的老朋友。这么老的朋友还需要提前两个月下请帖,岂不太过分了。不!这就是德国上流社会的生活礼节,要有多冷就多冷。
(六)不尚虚文
德国人讲求踏实,万事都从诚实可靠着眼,拿他们的房屋建筑为例,虽然在式样上并不美观,但朴实无华,整齐大方。每一种材料,如玻璃、锁、铰链、开关、灯罩、窗帘、衣架等等,纵然是极微末的,也都坚牢稳固,毫不马虎。他们宁可失之笨重,极不愿敷衍潦草。在德国,任何一座建筑、一件家具、一项设备,似乎都为百年大计打算,讲究内在质量。因战争而破坏的东西,修复的时候都要恢复原样,这并不是为守旧,而是表示德国的东西坚牢可靠、不易损坏的优点。就如同德国人办事一样注重脚踏实地、绝不夸夸其谈。

在待人接物方面,他们严肃拘谨,但态度诚实可靠。如果在路上你遇到不相识的德国人要想和他聊天,谈笑风生,似乎不大可能,但你如果向他问路,那么他便会不厌其烦地来帮助你,他自己不知道,会替你去请教别人,或者陪你走上一大段路,非让你弄明白不可。有一个德国汽车司机,因把雇主送错了地方,发现后就立即开回去,向雇主道歉,并重新把他送到要去的地方,而且免收后一段路程的车资。
国外流行的自助餐,也是德国人所发明的。在德国,那种自助餐小店特别多,顾客自己拿盘,拿叉;有些店根本不备刀叉碗盘,给你一张纸,就用纸裹着食品吃,或者用竹签串着吃,没有人来侍候你,收费也特别便宜。
德国人的旅游方法也与别国的旅游者不同。例如美国人,他们每到一个大都市,乘车周游一次,就向旅馆要一张“标贴”粘在皮箱外面,第二天即去另一都市。就这样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地跑上十几个城市,回到家里指着皮箱上贴满的标签夸耀说:“我已环游了世界。”但德国人则不同,德国人的旅行是选择一个目的地,或为深山,或在海滨,然后带着帐篷和干粮跑到那里,住上几天,静静地领略大自然的美景,或者在当地博物馆里,“泡”上几天,研究考察一番。他们认为这才是真正的旅行。

例:一张德国餐厅的罚单

06年我们有机会德国考察,到达港口城市汉堡之时,我们习惯先去餐馆,公派的驻地同事免不了要为我们接风洗尘。走进餐馆,我们一行穿过桌多人少的中餐馆大厅,心里犯疑惑:这样冷清清的场面,饭店能开下去吗?更可笑的是一对用餐情侣的桌子上,只摆有一个碟子,里面只放着两种菜,两罐啤酒,如此简单,是否影响他们的甜蜜聚会?如果是男士买单,是否太小气,他不怕女友跑掉吗?另外一桌是几位白人老太太在悠闲地用餐,每道菜上桌后,服务生很快给她们分掉,然后被她们吃光。
我们不再过多注意她们,而是盼着自己的大餐快点上来。驻地的同事看到大家饥饿的样子,就多点了些菜,大家也不推让,大有“宰”驻地同事的意思。餐馆客人不多,上菜很快,我们的桌子很快被碟碗堆满,看来,今天我们是这里的大富豪了。狼吞虎咽之后,想到后面还有活动,就不再恋酒菜,这一餐很快就结束了。结果还有三分之一没有吃掉,剩在桌面上。结完账,个个剔着牙,歪歪扭扭地出了餐馆大门。

出门没走几步,餐馆里有人在叫我们。不知是怎么回事:是否谁的东西落下了?我们都好奇,回头去看看。原来是那几个白人老太太,在和饭店老板叽哩呱啦说着什么,好像是针对我们的。看到我们都围来了,老太太改说英文,我们就都能听懂了,她在说我们剩的菜太多,太浪费了。我们觉得好笑,这老太太多管闲事!“我们花钱吃饭买单,剩多少,关你老太太什么事?”有个同事当时站出来,想和老太太练练口语。听到同事这样一说,老太太更生气了,为首的老太太立马掏出手机,拨打着什么电话。一会儿,一个穿制服的人开车来了,称是社会保障机构的工作人员。问完情况后,这位工作人员居然拿出罚单,开出50马克的罚款。这下我们都不吭气了,同事的脸不知道扭到哪里去了,也不敢再练口语了。驻地的同事只好拿出50马克,并一再说:“对不起!”这位工作人员收下马克,郑重地对我们说:“需要吃多少,就点多少!钱是你自己的,但资源是全社会的,世界上有很多人还缺少资源,你们不能够也没有理由浪费!”我们脸都红了。但我们在心里却都认同这句话。一个富有的国家里,人们还有这种意识。我们得好好反思:我们是个资源不是很丰富的国家,而且人口众多,平时请客吃饭,剩下的总是很多,主人怕客人吃不好丢面子,担心被客人看成小气鬼,就点很多的菜,反正都有剩,你不会怪我不大方吧。事实上,我们真的需要改变我们的一些习惯了,并且还要树立“大社会”的意识,再也不能“穷大方”了。那天,驻地的同事把罚单复印后,给每人一张做纪念,我们都愿意接受并决心保存着。还有人要回去后再复印一些送给别人,自己的一张就贴在家里的墙壁上,以便时常提醒自己
(七)绝对遵守条条框框

德国的法律和官方规定如麻,有的还是19世纪留下来的。有一个笑话说,德国人是靠法律活着的,如果没有法律,他们就不知道如何活下去。在中国,每个人都有一种自律,现在国家有了法律,人们却不知道如何工作。中国人都会自圆其说,到头来都圆到一起,交通再乱,也能圆出一个逻辑来。而德国的马路,如果红绿灯失灵了,行人可以在马路前一直等下去,等到修好了再过马路。

例:令人哭笑不得的调查
姐夫的母亲刚过一百周岁,姐夫组织了盛大的庆祝晚会,当晚他还宣读了德国总统和汉堡市长写给她的祝贺信。这并不意味着她有什么功勋或者私人友谊,而是因为在德国,百岁老人已是人瑞,政府已经掌握了全德百岁老人的名单,由专人负责,到时会寄贺信给他们。这虽是轻而易举的事,但说明对人的一种重视和尊重,与会者都很动情。
可是,可笑的事情发生了。姐夫的母亲住在一个豪华的养老院,某晚她不小心从床上滚了下来,为了避免再次发生,姐夫在床边加了一个窄木条。百岁生日过后,国家负责社会福利的官员下来关心人瑞,忽然发现这窄木条,认为这是侵犯人权和人身自由,就和百岁老人进行三小时长谈。
我们都知道,她年迈有时连自己的儿子都不认识了,可是这官员回去写了一份几页关于侵犯人权的报告书,准备起诉姐夫,还又派来了福利医生检查因这窄木条对百岁病人造成的“精神和肉体折磨”,结果又写了七页。姐姐姐夫为此感到哭笑不得。
一个朋友解释说,这是可以理解的。在当前经济情况不好的情况下,三小时谈话,七页报告,加上两页上诉书,都是劳务。他们都是吃国家饭的,总得有所作为。这样吃国家饭到各地没事找事干的人,东德比西德还要多,怪不得国家的行政经费怎么减也减不下去。
(八)性情固执(认真)

德国人性情固执是世界有名的。在德国常常发生汽车对撞事故。这决不是因为没有看见迎面开来的汽车,而是双方的司机都认为自己的驾驶正确而互不相让所造成,他们简直顽固到了玩命的程度。不过德国人干起工作来那种锲而不舍的精神也是惊人的。例如在光学仪器厂做工的职工,为磨光镜片,可以干到死而不悔的程度。另外厂长也多能根据职工的技术付给高工资。这是德国所以能培养出优秀技术人员和熟练工人的原因所在。德国的产品也颇能反映这种德国人的气质。他们进行生产时,绝对没有那种大概或差不多的马虎做法,一定要使产品达到其性能的极限。德国产品中最出色的是汽车、精密仪器、照相机,刃具和钢笔等。这些产品是在全世界享有盛誉的。德国的宗教革命家马丁路德曾经说过一句话:“即使我知道整个世界明天将要毁灭,我今天仍然要种下我的葡萄树”。这句话充分显示了德国人的埋头苦干、不肯苟且的精神。

阅读全文

与德国人如何修复事故车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金华义乌国际商贸城雨伞在哪个区 浏览:758
俄罗斯如何打通飞地立陶宛 浏览:1135
韩国如何应对流感 浏览:917
在德国爱他美白金版卖多少钱 浏览:958
澳大利亚养羊业为什么发达 浏览:1391
如何进入法国高等学府 浏览:1470
巴西龟喂火腿吃什么 浏览:1402
巴西土地面积多少万平方千米 浏览:1264
巴西龟中耳炎初期要用什么药 浏览:1227
国际为什么锌片如此短缺 浏览:1630
巴西是用什么规格的电源 浏览:1453
在中国卖的法国名牌有什么 浏览:1356
在菲律宾投资可用什么样的居留条件 浏览:1265
德国被分裂为哪些国家 浏览:874
澳大利亚跟团签证要什么材料 浏览:1206
德国大鹅节多少钱 浏览:874
去菲律宾过关时会盘问什么 浏览:1197
澳大利亚女王为什么是元首 浏览:1023
有什么免费的韩国小说软件 浏览:755
申请德国学校如何找中介 浏览:6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