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有关柏林墙
(引自网络)
柏林墙
Berlin Wall/Berliner Mauer
环绕西柏林的一道围墙。东德政府根据人民议院1961年8月12日通过的法令,于8月12~13日夜间修筑。目的是制止东德居民包括熟练技工大量流入西德。原为铁蒺藜围成的路障,后改筑成两米高、顶上拉着带刺铁丝网的混凝土墙。在正式的交叉路口和沿线的观察塔楼上设置警卫。1970年,虽然东西德之间关系有所改善,东德政府还是把柏林墙加高到3米以阻止居民逃向西方。到 1980年,围墙、电网和堡垒总长达1369千米。除筑墙外还严格限制西柏林与东德之间的人口流动。后根据东、西德政府 1971年12月20日签署的协议,限制略有放宽。1989年下半年,东欧各国政局剧变。民主德国在向德国西部移民浪潮的冲击下,于同年 11 月9日,将存在28年零3个月的柏林墙推倒,促进了德国的统一。
在欧洲土地上,尚有过一道修筑最为坚固但又最为短命的长城——这便是德国境内的“柏林墙”。柏林墙与朝鲜半岛上的“三八”水泥墙一样,均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产物,又都为水泥所筑,可称得上是欧亚大陆上的两条“姊妹墙”。
柏林墙(Berliner Mauer),正式名称为反法西斯防卫墙(antifaschistischer Schutzwall),是德国首都柏林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简称民主德国或东德)在己方领土上建立的围墙,目的是隔离西德(含东德的首都西柏林)和西德(简称联邦德国或西德),从而阻隔东西柏林之间市民的往来。柏林墙的建立,是二战以后德国分裂和冷战的重要标志性建筑。1961年建造,1990年拆除,两德重归统一。柏林墙的建立,是德国历史上难以抹去的一道伤疤,这个民族那是最大的悲哀,莫过于再次分裂。
背景
柏林墙一段二次大战以后,德国和柏林被苏联,美国,英国和法国分成四区。1949年,苏联占领区包括东柏林在内成立德意志民主共和国,首都定在东柏林,而美英法占领区则成立德意志联邦共和国,首都设在波恩。美英法苏的占领协定保证联邦德国和西柏林之间的空中走廊。西柏林在联邦德国法律和西柏林基本法都规定是联邦德国的领土,然而,美英法三国认为规定和现状相抵触而推迟实施,所以西柏林一直都不是西德的领土,直至冷战结束、两德统一。
最初柏林市民是能在各区之间自由活动的,但随着冷战紧张气氛的提升,1952年东西柏林的边界开始关闭。1949年到1961年大约有250万东德人逃入西柏林。
历史
柏林墙在1961年8月13日开始建造,一开始只是铁丝网,后来被大量换成真正的墙。东德称此围墙为“反法西斯防卫墙”,但多数西方国家认为建围墙的真正目的是不让东德人逃入西柏林。
柏林墙有超过155公里长,约3~4米高,主要可分为:
第零层防线: 302座了望台
第一层防线: 约3.5米高、光滑、淡色的水泥墙,有的地方附铁丝围拦和警报器
第二层防线: 钢制拒马
第三层防线: 2米高的铁丝围拦
第四层防线: 音响警报缆
第五层防线: 铁丝网(通电的)
第六层防线: 碉堡(共22个)
第七层防线: 用来引导(滑)警犬的缆线(共600只警犬)
第八层防线: 6~15米宽的无草皮空地,可以留下逃亡者的脚印,埋有地雷
第九层防线: 3~5米深的反车辆壕沟
第十层防线: 5米高的路灯
第十一层防线: 武装警卫(共14000人)
第十二层防线: 2米高的通电铁丝网,附警报器
第十三层防线: 空地
第十四层防线: 第二道水泥墙,3.5~4.2米高、15厘米厚,可以抵挡装甲车辆的撞击
第十五层防线: 有些地方需要游过施普雷河(Spree)
1987年6月12日,罗纳德·里根访问西柏林时,在勃兰登堡门的柏林墙前发表演说:“戈尔巴乔夫先生,请推倒这堵墙!”在该墙建立后,有人采用跳楼、挖地道、游泳等方式翻越柏林墙,共有5043人成功地逃入西柏林,3221人被逮捕,239人死亡,260人受伤。
最令人心痛的是,1961年,一位东德青年在翻越柏林墙时,被东德军队残忍打死,年仅十七岁!!!!他成为柏林墙下第一位罹难者也是最年轻的一位牺牲者!!
1989年11月9日,新东德政府开始计划放松对东德人民的旅游限制,但由于当时东德的中央政治局委员君特·沙博夫斯基(Günter Schabowski)对上级命令的误解,错误地宣布柏林墙即将开放,导致数以万计的市民走上街头,拆毁围墙。此事件也成为“柏林墙倒塌”,虽然围墙不是自己结构倒塌,而是尔后被拆除。柏林墙的倒塌被历史学家认为是东西方冷战终结的开始,也是东西柏林和东西德统一的标志。1990年10月3日,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东德)加入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德国和柏林完成统一。
今天,在柏林仍保留有一小段围墙的遗迹以作为纪念和历史见证,不断吸引着大量游客前来参观。
㈡ 避孕药的发明人是谁
20世纪40年代,美国化学家Russel Marker认为合成性激素可以由植物的根部提取的甾体(类固醇)合成,他在墨西哥发现一种叫Dioscorea Mexicana的野生山芋可产生天然的孕激素。科学家的竞争促使第一个口服避孕药的出现。到了1944年,德国科学家Bickenbach和Paulikovics研究使用孕激素抑制排卵的方法。 1950年,71岁的Margaret Sanger,美国计划生育联合会组建人,面见了生物学家Gregory Pincus,并拿出了5万美元(也有说法是并非Margaret本人拿出的这笔巨额资助,而是另一个女性)资助他的研究工作。Pincus第一次研发测试了激素荷尔蒙避孕。世界在这个支点上开始慢慢移动了。1951年,Carl Djerassi教授,1923年出生的着名科学家,除去别的成绩,他因为合成了可的松(糖皮质激素)而在避孕药历史上扮演了关键人物。1951年他合成了第一个合成孕激素炔诺酮—第一种口服避孕药中的关键成分。1956年,Gregory Pincus与他的同事Min Chuh Chang博士、哈佛大学的妇科学家John Rock,在波多黎各和海地的6万名女性中,进行了第一次长期临床试验,雌激素和孕激素这两种性激素被制成小剂量药片,显然,它们能够防止怀孕。 接着就到了另一个重要时期:20世纪60年代,那是避孕和女权争取地位且广泛推广的热情年代。60年代是多姿多彩有声有色的。Beatles结束了贝多芬们的时代。“Make Love, Not War”这个口号在迷你裙中间流行。东德和美国都推出了第一种避孕药片。历史上第一次,大多数国家的女人们可以控制她们的生育,选择何时当妈妈。以前,在穷人生活里,生孩子是凭运气的,婴儿的死亡率很高,但是在中产、富有人群中,关于生育的知识开始依靠口耳相传的方式得到普及。所以,避孕药的出现,是一次普及性的女性革命。 1960年,美国公司Searle推出了Enovid,是世界上最早一款获得批准上市的避孕药。在随后的两年中,美国女性发现她们可以不再担心怀孕而享受性爱本身。这也必然引起了男性人群的注意。在14年中,1000万美国女性服用避孕药。关于婚外恋及性的争论也就此开始引爆。 1961年,柏林墙将德国分为两半。前苏联宇航员Yuri Gagarin在地球外盘旋。德国先灵公司在澳洲和德国上市Anovlar—欧洲第一款避孕药诞生。40年后,200位着名历史学家公认:避孕药的影响力甚至大于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和原子弹。 避孕药引起的争议在欧洲还没有熄火。医生们只给已婚妇女开避孕药方,为了“经期的问题”。在1968年6月,Konbret杂志刊登了一个清单,写上了能够给单身女性提供避孕服务的医生名址,可谓冲出了层层包围。避孕药开始成为女性独立的一个标志。“选择自由”的观点随之诞生。到了20世纪70年代,避孕药不再引起太大争议了。全球超过5000万女性服用避孕药。
㈢ 布鲁塞尔的旅游
布鲁塞尔是欧洲有名的旅游城市,素有“小巴黎”之美誉。城中有众多的名胜古迹和博物馆,城外有茂密的森林、波光潋滟的小湖和碧草如茵的草地。其中给游人印象最深的是布鲁塞尔的“三大件”:第一公民小于廉、原子球塔和滑铁卢古战场。景观:滑铁卢古战场,布鲁塞尔原子塔,尿尿小童,布鲁塞尔广场,Victor Horta博物馆。
坐落在市中心的大广场,建于公元12世纪,整个广场呈长方形,四周哥特式建筑物形似燃烧的火焰,市政厅的尖塔高达85米,塔顶塑有一尊5米高的布鲁塞尔城守护神的塑像,厅内天花板上绘制的图案美妙绝伦,并藏有历史名人的巨幅肖像画以及着名画家鲁本斯的巨幅油画。附近是购物街及餐厅,欧洲最古老的购物街Galeries St. Hubert也在此地。
在大广场北面竖立着世界着名的“尿尿小童”的铜像,铜像高半米左右,是个光身叉腰撒尿的儿童,形象逼真。据说500多年前,这位名叫于连的小男孩一泡尿浇灭了进犯者的导火索,拯救了全市居民,故立此像来纪念他。广场旁的国王之家(Maison Roi)收藏有数百件来自各地的尿尿小童的服装,值得一看。
布鲁塞尔公园是布鲁塞尔市民最喜爱的休憩场所。市区的圣米歇尔教堂及王宫建筑在布鲁塞尔公园的附近,驻有皇家卫队。另外,着名景点有位于布鲁塞尔西北部的原子能博物馆和南郊的滑铁卢古战场。
布鲁塞尔地处北部佛兰芒语区和南部法语区交接地带,市区街道和公共广告均使用这两种文字,社交以法语为主。布鲁塞尔是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和欧洲联盟的总部所在地。布鲁塞尔拥有全欧洲最精美的建筑和博物馆,摩天大楼和中世纪古建筑相得益彰。整座城市以皇宫为中,沿“小环”(PetitRing)而建,游览以步行为佳。 布鲁塞尔的建筑物,从带有浓郁中世纪风格的大广场到充满后现代艺术意味的欧盟建筑群,包含了多种元素和文化符号。
布鲁塞尔最着名的建筑包括布鲁塞尔大广场及在广场中心的布鲁塞尔市政厅(1988年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圣弥额尔圣古都勒主教座堂、以巨大的玻璃温室着称的拉肯皇家城堡等。布鲁塞尔的另一个地标性建筑就是布鲁塞尔王宫。
原子球塔位于海塞尔公园内,是布鲁塞尔举办1958年世界博览会时建造的一座金属结构的纪念性建筑物。这座建筑物是由9个直径18米的铝质大圆球组成,每个圆球代表一个原子,各球之间由空心钢管连接,圆球与连接圆球的钢管构成一个正方体图案。这个正方体相当于放大了1650亿倍的α铁的正方体晶体结构。原子球塔旁边是迷你欧洲公园,其集中了欧洲着名建筑物的1/25的缩微复制品。
布鲁塞尔另一个标志性景观,就是小于廉尿童雕像,被誉为“布鲁塞尔第一公民”塑像,这座铜像是游客的必游之地。
布鲁塞尔的其它着名景点还包括纪念比利时独立50周年的五十周年纪念公园,圣心圣殿,布鲁塞尔证券交易所,布鲁塞尔司法宫以及为欧盟组织建造的一系列建筑物。
布鲁塞尔的文化设施包括布鲁塞尔剧院、有着悠久历史的皇家铸币局剧院(La Monnaie)等。此外也有各式各样的博物馆,包括收藏有大量鲁本斯作品的比利时皇家美术博物馆、皇家武装力量与军事史博物馆和比利时漫画艺术中心等。
五十周年纪念公园的凯旋门
布鲁塞尔的城市中心的建筑风格以佛拉芒特色为主,另外新艺术运动的代表建筑师维克多·奥塔设计的建筑也是城市的特色之一。作为新艺术运动的发源地之一,布鲁塞尔的许多建筑带有新艺术风格,其中Schaerbeek、Etterbeek、Ixelles和Saint-Gilles等区的建筑尤其值得一看。新艺术风格的另一典型代表就是建筑师约瑟夫·霍夫曼设计的斯托克雷特宫。
布鲁塞尔也是许多伟大艺术家活跃的舞台。着名的比利时超现实主义画家雷尼·马格利特就曾在这里求学。这座城市也诞生了许多着名的连载漫画作品,例如《丁丁历险记》、《幸运的路克》、《Gaston》、《Cubitus》和《Marsupilami》等。城市建筑的外墙和地铁站内有很多画满了漫画中的人物。而集中了众多漫画艺术的比利时漫画博物馆本身就是维克多·霍塔设计的新艺术风格建筑。
可以容纳5万名观众的博杜安国王体育场是比利时最大的体育场,可以用来举办体育竞赛和演唱会等。此前该球场名为“海塞尔体育场”,但在1985年的海塞尔惨案之后,该体育场进入了一段低谷期。随后球场被改建和更名为体育场。
小于廉撒尿雕像
全球最着名的可爱小孩之一——尿尿小童是来到布鲁塞尔的游客必定要拜访的人物。他的塑像以青铜制成,高60厘米,建于1619年,树立于布鲁塞尔市中心区恒温街(Rudel’Etuve)及橡树街(RuedeChene)转角处。
有关这座塑像的传说有多个版本,其中最为人所熟知的是为了纪念一个名叫于廉的小男孩,他的顽皮举动熄灭了要引爆整个市政厅的炸弹。另一个传说,尿尿小童本是古德弗雷德三世公爵(DuckGodfreyⅢ)的化身。1142年,他还是几个月大的婴儿,就被带到兰斯贝克(Ransebeke)战场,摇篮就挂于树枝上,以激励因他父亲之死而沮丧的军队。在军队正准备撤退时,小公爵突然从摇篮中站立起来,并做出后来喷泉塑像的姿势,而这姿势正激发了当时的士气,转败为胜。
由于受欢迎,各方都喜欢送这个小男孩衣服,第一件来自法王路易十五。各国元首出访比利时送他一套本国传统服装已经成为一种惯例。至今他已拥有700多套风格各异的衣服,其中有来自中国的一套解放军军装和一套中式对襟衣裤。这些衣服都在国王大厦(MaisonDuRoi)展出,在某些特别的纪念日他也会穿上应景的服装庆祝一下。
皇家艺术博物馆
着名的皇家艺术博物馆位于大广场区的北方,展出比利时从古到今许多着名画家的作品,如RoberCampin,RogervanderWeyden,PeterBreugheltheElder等。
博物馆分为古典美术馆和现代艺术美术馆。前者展出公元18世纪以前的古典画作,以颜色为分区。蓝区为15-16世纪的作品,其中最着名的就是PeterBreughel的“theFallofIcarus”;棕色区则展出17-18世纪的作品。后者一样以颜色分区。黄区有从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写实主义到象征主义的名作;绿区是以现代美术及雕塑为主,如野兽派、立体派、未来主义、表现主义、超现实主义,着名的超现实主义艺术家达利之“圣安东尼的诱惑”和法兰西斯之“培根的枭与教皇”可为代表。圣米歇尔及圣古都勒大教堂
教堂的历史始于1047年,是在原有的圣米歇尔小教堂基础上建成。1226年开始对教堂进行规模宏大的扩建,一直持续了两个半世纪才完成,从而使大教堂结合了从罗马艺术到哥特艺术兴盛时期多种建筑风格。大教堂内部长110米,宽50米,高26米,宏伟壮观。中殿立柱上装饰着耶稣12门徒的雕像。 漫画博物馆位于一条不起眼的巷子里。GrandMagasinWaucquez为VictorHorta设计的建筑物,本来只是一般的公寓,改装成漫画博物馆,收集了许多欧洲着名漫画家的画册和动画作品。博物馆入口处站着比利时的着名小记者“丁丁”和他那条可爱的小狗。漫画博物馆共有3层。第一层向参观者介绍了漫画是如何产生的。第二层介绍的是从上个世纪初到上个世纪60年代比利时最活跃的漫画家。第三层的名称是“比利时现代漫画博物馆”,上百件展品概括了上个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比利时漫画的发展情况。
布鲁塞尔市政厅
在布鲁塞尔大广场众多建筑物中,最令人注目的是市政厅,这座歌德式建筑物是布鲁塞尔的城市地标。建筑物分两期建造,规模较大的左半部建于1402年,1455年建造右半部时,由PhilipeleBon主持建造了塔楼和96米高的尖塔。塔尖有一座5米高的风向标,是布鲁塞尔守护神圣米歇尔的雕像。传说布鲁塞尔的领主曾因圣米歇尔相救而幸免于难,领主为此授予圣米歇尔布鲁塞尔守护神的称号。市政厅的走廊内布满了壁画。在众多的肖像画中有比利时的君主,有曾经统治过布鲁塞尔的西班牙、荷兰、法国等国的国王,还有拿破仑。 大广场是古代布鲁塞尔市的中心,大文豪雨果称其为“世界上最美丽的广场”。广场呈长方形,长110米,宽68米,地面全用花岗岩铺砌而成。大广场上最醒目的建筑是布鲁塞尔市政厅,它是比利时最典型的哥特式建筑,整个建筑建于三个不同时期,经一再扩建增修,才达到今天这个规模。市政厅对面曾是法国路易十四的行宫,现为国家博物馆。市政厅左侧门上有个天鹅雕像的是天鹅咖啡馆,马克思和恩格斯曾在此共同草拟《共产党宣言》。
环绕广场的其他建筑物多分属各种行会组织,如船夫、裁缝、粉刷匠等等,每个行会建筑的门上的雕塑是本行会的崇敬人物或象征性动物的雕塑。由于修建时期的不同,这些大厦体现出哥特式、巴洛克式、路易十四式等等多种多样的建筑风格。其中正面装饰有19尊历代布拉班特公爵半身雕像的布拉班特公爵大厦最为威严而壮观,这组由六座大厦组成的建筑群建于1698年,是磨房主、木匠等行会所在地,而这里已成为可可和巧克力博物馆。
大广场的历史可追溯至12世纪,是布鲁塞尔第一个贸易市场,第一批木制建筑几乎全部由当时的行会修建,常有菜农、工匠、屠夫及鱼贩光顾。13世纪,第一批室内市场出现,广场开始显现出雏形。15世纪时,在勃艮第公爵的统治下,广场地面经过铺砌,兴建了新的行会大厦和市政厅,广场变得焕然一新。1695年,路易十四的炮火几乎摧毁整个广场,但经过五年的重建,广场看起来更加壮丽,集合了歌德式、文艺复兴时代和路易十四时代的建筑精粹。大广场是比利时许多重大革命事件的历史见证,1830年革命爆发,就是在这个广场发生的。从1971年开始,每隔两年,在8月15日前后的周末,布鲁塞尔广场都会有一项盛大的庆典:铺设花毯。花毯精选根特地区种植的秋海棠,每次以不同主题设计,花卉用量高达80万株。 滑铁卢古战场,位于布鲁塞尔以南18公里索瓦尼森林尽头的滑铁卢小镇附近,1815年6月18日傍晚,威灵顿公爵指挥的英荷联军及普鲁士军队就是在这里围困并最终击败拿破仑,从而结束了这位传奇人物纵横欧洲的历史。
1826年,人们在盟军奥伦治的威廉王子受伤的地点堆成一座小丘,山顶上安放一头长4.5米、高4.45米、重28吨的铁质巨狮,相传此狮是用拿破仑军队丢弃在战场上的枪炮铸成的。沿226级陡峭的石阶来到山顶,当年滑铁卢古战场可一览无余,布鲁塞尔市也历历在目。距滑铁卢纪念碑不远处有一座拿破仑的铜质雕像。为保护历史遗迹,古战场周围禁止耕作,很多农户因而将农舍布置成各种纪念馆供游人参观,比较值得一看的有当年拿破仑的司令部所在地卡佑农庄、全景画馆和蜡人博物馆等。虽然拿破仑是滑铁卢大战的失败者,但在人们的心目中,他绝对是比胜利者更伟大的英雄,很多的纪念馆都是以拿破仑为主角,而对威灵顿公爵只是轻描淡写。每隔5年,当年的战争场面就会在古战场重现一次,2000余名当地人参与演出。 “小欧洲”是布鲁塞尔的欧洲各国着名景观微缩公园的简称,又称“迷你欧洲”,位于布鲁塞尔西北部风景如画的布鲁塞尔公园内。它的南面是着名的“原子球”,北面是为纪念比利时独立100周年所建的着名的“百年宫”,这三大景观呈鼎足之势,交相辉映,相得益彰,令世界各国旅游者神往。“小欧洲”占地25万平方米,里面荟萃了欧洲闻名世界的宫殿、教堂、修道院、古堡、神庙、广场、港口、高塔和名人的故居等300多个名胜古迹,从各个不同的侧面反映了欧洲的历史、文化、艺术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同时也表达了欧洲各国要求加强欧洲联合的愿望。
进入公园进“小欧洲”参观是要买门票的,但若持有欧盟、北约或比利时的记者证,不仅可免费入内参观,还可以免费索取有关“小欧洲”好几种语言的各种资料。一进“小欧洲”的大门,便可看到一幢“x”型的独特的高大建筑模型,这就是位于布鲁塞尔舒曼广场附近的欧盟委员会办公大楼的模型。大楼前面有欧盟15国的国旗在迎风飘扬,给你的第一印象是明显的,即欧洲已经开始联合了。再往里走就是欧洲各国的名胜古迹的模型了,每个模型都被道路、河流、绿化植被、山、湖泊等模型隔离开。因为我记不清顺序,更记不住全部300多名胜古迹的名称,在此只能列出一些国家一些古迹的名称。其中有法国巴黎的埃菲尔铁塔、凯旋门、圣心教堂、英国伦敦的大本钟和西敏寺,德国柏林的勃兰登堡门和波恩的贝多芬故居,意大利的比萨斜塔和威尼斯的圣马丁广场,比利时布鲁塞尔的大广场和根特大教堂,西班牙马德里的埃斯科略修道院、斗牛场和圣马丁、皮纳里奥大教堂,荷兰的风车和鹿特丹港,希腊雅典的卫城和神庙等,还有欧洲国家联合研制的阿丽亚娜火箭“空中客车”飞机和欧洲高速火车等,其造型千姿百态,形象逼真,真令人叹为观止。
公园内的真实景物“小欧洲”内的景物只是真实景物的1/25,除埃菲尔铁塔和一些高大建筑比人略高一些外,其中绝大部分景物都比人矮。着名的荷兰风车像一个伸出双臂的历史巨人站立在河边,而在这里却在孩子的胯下;比萨斜塔是一座9层楼高的世界名塔,而在“小欧洲”里只有两米多高;飞机、火车、巨轮和大卡车在这里就像是商店里卖的儿童玩具、人和小汽车比人的小姆头还小。小归小,但却和真景实物一模一样,无论从整体上看,还是从局部上看,都完全一模一样,不仅形似,而且也神似,令人赞叹不已。
为了使一些景观具有真实感并增加它的娱乐性,设计者们在修建小欧洲时还运用了当代科技中的电子、声、光技术,特地请比利时一些游乐场的专家们参加这些影观的设计和施工。整体来看,其效果非常好,因为它不仅使“小欧洲”有了“静中有动”的特点,而且还使参观者兴致盎然,同时也增加了经济效益。只要你按动有关电钮,就会出现以下活动的景面:在西班牙的斗牛场上,一头被激怒的、剽悍公牛会冲向手挥红布的斗牛士,观众欢声雷动:在火箭发射场,阿里亚娜火箭已进入倒记时,突然,火箭尾部喷射出火焰,轰然升空;在货物云集的鹿特丹港,吊车正在忙着装卸货物;在爱尔兰绿草如茵的牧场上,羊群正在低头吃草,突然,一头牧羊犬便冲着你“汪、汪、汪”狂吠;在法国戴高乐机场,“空中客车”正在跑道上滑行;在英国泰晤士河上,一艘豪华游艇在游弋;在德国柏林墙边,大吊车正在吊着一块水泥墙板;在波恩贝多芬故居,里面传出了贝多芬《第九交响曲》中的《欢乐颂》的乐声。特别是在夜幕降临的时候,“小欧洲”内装在各个微型建筑上的几千盏灯齐亮,园内一片辉煌,景色极为壮观。
原子球
为比利时1958年在此地的展览中心举办的布鲁塞尔博览会所设计的标志建筑。设计者希望通过这一巨大的建筑表达微小的原子概念,并显示人类和平利用原子的前景。构思来源于原子结构图,九个巨大的金属圆球由粗大的钢管连接构成一正方体图案。正方体的大小相当于放大了1650亿倍的铁的正方体晶体结果。八个圆球位于正方体的八个角,另一个圆球位于正方体的中心。圆球直径18米,连接各个球间的钢管每根长26米,直径3米。总重2200吨,高102米。可乘电梯到达离地100米高的顶端圆球观赏布鲁塞尔的风景。其他圆球中为各种主题的科技展览厅。分别陈列有太阳能、和平利用原子能、航天技术、天文等方面的展品,以及有关比利时气象事业的发展史、卫星气象、气象雷达、气象通讯方面的图表。
拉肯城堡温室花园
由比利时国王利奥波德二世主持修建,它有一个非常美好的蓝图,他请了他的御用比利时建筑师阿方斯·巴拉特一起来谋划,要建一座比凡尔赛宫的花园还要漂亮的温室花园。这个温室花园全部由玻璃和金属建成,有着明显的古典风格,处处彰显王家的庄重和气派,甚至被誉为欧洲最美的温室花园,据说国王利奥波德二世为他倾注不少心血,屋顶王冠就是由他亲自设计。19世纪欧洲的房屋大多比较阴暗,冬季的照明主要依靠蜡烛,人们向往在冬季也能够享受充足的阳光,为了实现国王梦想的花园,建筑师巴拉特动足了脑筋,工业革命是大批量生产玻璃和钢铁成为可能,故其放弃传统的建筑方法,采用玻璃和金属。再加上灯光及自然光的运用,是温室每一个角落,展现的一览无余。至今保留的植物跟利奥波德二世种植的几乎一模一样。当然还有其最钟爱的山茶花,有100多种,并且都是最大最古老的那种。
㈣ 大型犬的品种名字加图片,谢谢!!
1.藏獒
藏獒(英语:Tibetan Mastiff),又名西藏獒犬,属獒犬类,是一种体型较大性格凶猛的犬。其毛色多为铁包金、黄色、黑色(黑色并不是纯黑,而是在胸部、四肢略有白毛)等,原产于青藏高原。
它气质刚强,尊贵而高傲,力量强大,动作敏捷矫健,耐力较差,幼犬在成年以前记忆力较差。本品种的典型特征是警觉性高,领地意识极强,对主人极为忠诚,在领地内对陌生人有强烈敌意,善于保护主人及其财物。
藏獒有忠心护主的天性,不仅是游牧民族的最佳保护犬,同时也被认定是国王、部落首长的最佳护卫犬。
(4)迷你世界如何制作德国柏林墙扩展阅读
大型犬
按照狗的身高和体重来分类,可以分为超大型犬、大型犬、中型犬和小型犬。大型犬通常指体高在61厘米以上,体重30公斤以上的犬类。
常见品种有:大白熊犬、圣伯纳犬、古英国牧羊犬、苏格兰牧羊犬、金毛寻回犬、拉布拉多猎犬和阿拉斯加雪橇犬 西伯利亚雪橇犬 美国斗牛犬等。作为户外的大型犬它们具备有力、专注、充满魅力、强壮、和精力充沛的特质,而且可以在恶劣的环境下工作。
(4)迷你世界如何制作德国柏林墙扩展阅读:网络——大型犬
㈤ 柏林墙是什么
柏林墙的正式名称叫"反法西斯防卫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和东西方冷战关系的产物。
1945年5月8日,纳粹德国投降。战败的德国不仅丧失了战前和战争期间吞并的别国领土,而且根据1945年美、英、苏三国克里米亚声明和波茨坦协定,东普鲁士和奥得--尼斯河以东的约11.4万平方公里的德国领土分别割让给了苏联和波兰,其余的德国领土和首都大柏林市则由美苏英法4国分区占领,建立4个占领区,并由4国组成“盟国管制委员会”,接管德国的最高权力。
尽管在战后关于德国的国际文书中,有关各国都表示要保持德国的统一,使德国在清除纳粹和军国主义之后成为一个和平民主的国家,但是,由于东西方盟国的立场不同,目的和利益迥异,对各项协议都作有利于自已的解释。于是围绕着实施波茨坦协定、恢复德国统一以及西柏林问题,4大国及其占领区内的各派政治力量展开了尖锐复杂的斗争。
随着东西方冷战的加剧,美苏由战时的盟友变为竞争对手,苏联占领区和西方占领区各自走上了不同的发展道路,德国的分裂也一步步成为现实。
1947年至1949年期间,美、英、法先后将其在德国西部的占领区合并,召开西占区立宪议会,制定临时宪法,实行货币改革,用西马克取代原来的帝国马克。1949年5月10日,西占区立宪议会决定以波恩为首都建立联邦国家,5月23日通过《基本法》,即临时宪法,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成立。
在苏联占领下的德国东部5个州,1946年4月举行了乡镇、区州的选举,建立了相应的各级议会和政府,由德国共产党和社会民主党合并而成的德国统一社会党在各级政权机构中居主导地位。
1949年10月7日,苏占区的德国人民委员会宣布成立德意志民主共和国。至此,在德国土地上形成了两个德意志国家。
分裂后的德国,处在东西方政治、军事较量的漩涡之中,成为在欧洲相互对峙的两大军事集团的前沿。1954年10月,联邦德国同美、英、法等西方国家签署了巴黎协定,翌年该协定生效,西德结束被占领状态,成为主权国家并加入了北约。几天之后,5月14日,以苏联为盟主、包括民主德国在内的东方军事集团--华沙条约组织也宣告成立。在此后的长时期中,德国的分裂被视为战后欧洲秩序的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在此情况下,原德国首都柏林的东半部苏占区和西半部美英法占区形成了两套体制:两个市政府,两套警察体系,两种货币。1948年12月又出现了两个市议会。美、英、法管制下的西柏林得到马歇尔计划中的巨额援款,迅速得到恢复和发展,被建成西方世界的“橱窗”。但它地处东德的腹地,象个孤岛。
1945年到1961年间,每年约有数十万民主德国公民通过柏林逃往联邦德国,使民德蒙受巨大损失。
柏林墙的建立
1961年8月13日凌晨2时,一道道耀眼的探照灯刺破夜空,宣告了柏林市28年东西分隔的开始。星期天,当柏林人一觉醒来时,发现一道40公里长的带刺铁丝网沿着苏联占领区界限被匆匆布下。民主德国人民议院发布命令,用铁丝网封锁西柏林,后改为混凝土墙,建成举世瞩目的"柏林墙",切断了东西柏林间的自由往来。
柏林墙于1964年建成。1975年对柏林墙的最后一次工程竣工。柏林墙全长169.5公里,其中包括水泥板墙104.5公里、水泥墙10公里、铁丝网55公里。墙高约3.6米。沿墙修建了253个了望塔、136个碉堡、270个警犬桩、108公里长的防汽车和坦克的壕沟。此外,还有一接触使会发出信号的铁栅栏119.5公里和供边防军士兵巡逻用的巡逻道119.5公里。柏林墙设有7个过境站,供墙两边的人员来往之用。
总共有5千人越过柏林墙逃出,至少255人在越境时死亡,其中的171人是在试图越过市中心的混凝土墙时丧生的。
柏林及其混凝土屏障也成了冷战及东西德间谍战的最前沿。克格勃和中央情报局在两边分别设有大规模的谍报机构相互对敌,苏联就在连接波茨坦与西柏林的格利尼克桥(Glienicke)上与西方交换被俘间谍。
1961年10月27到28日间,美苏两军就美方进入苏占区权力一事发生争执,双方坦克在弗里德里希大街的查利检查哨正面对峙了16小时之久,这可能是东西方关系中最敏感危险的一幕。
柏林墙的推倒
柏林墙自建立之日起就一直受到西方的强烈反对和指责,边境事件层出不穷。西方常以“违反人权”为由,要求拆除柏林墙。民主德国领导人昂纳克就此指出,他不反对拆除,但这必须是在导致建墙的因素消失之后。进入80年代后,随着东西方关系的缓和及两德关系的改善,柏林墙一带的紧张气氛大为缓解,埋在两德边界上的自动射击装置和地雷被拆除,往来人员明显增多。
1989年,波兰和匈牙利刮起了"改革"和"自由化"的旋风, 民主德国的莱比锡等地也爆发了要求"自由化"的群众游行。民德执政的统一社会党内部斗争激烈,昂纳克被迫辞职。在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影响下,新上任的民德领导人克伦茨作出了突破性的决定—开放柏林墙关卡。
1989年11月9日,在宣布民德公民可以自由穿越柏林墙的那个晚上,约10万人象潮水一般从柏林墙的东边涌向西边,所有的护栏全部被挪走,28年的人为阻隔就这样消失了。
1990年6月13日,民德政府开始拆除全部柏林墙。 1990年10月3日两德实现统一,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以德国分裂为基础、苏美分治为特征的“雅尔塔格局”彻底完结。
㈥ 世界排名前十位的猛犬是哪些
1.屋脊云颠 猛犬霸主 中国藏獒
名副其实的神犬,感觉有种霸道,神秘的气质,独自咬毙几只狼已经不算新闻,搏杀豹子的故事也广泛流传,因为它是世界上唯一敢与猛兽搏杀,所以成了世界上公认的猛犬之王。只是现在脱离了青藏,真正的藏獒已经越来越少,国宝,需要保护啊。(藏獒,传说天狗吃月中天狗的化身。是世界上唯一敢与猛兽拼搏的犬类,本人前几年在重庆就看过很多关于藏獒的新闻,一重庆富商被歹徒绑架,就是自己养了10年的藏獒追兇数十里将其救出,当时震惊中国,也震惊了我呢。一只藏獒可以咬死几只狼,赶走三只猎豹。听说,纯种藏獒是世界上最笨的狗,从睁眼的时候起,一辈子就认一个主人,确实笨的很凶残,笨的很可爱.
2 俄罗斯高加索
高加索犬有一双深凹的黑眼睛,视力却极好,黑鼻子凸起,鼻孔很开阔,被毛特别厚密,强健的前肢又直又长,大脚脚趾间有毛,起到隔离和保护脚趾的作用,强健的脚爪可以使其在不平的地面上站稳,臀部稍高于背部,尾巴被又多又长的毛覆盖。这是世界上体形最大的猛犬,比臧獒还大一个量级,中国有一只叫伊多拉的高加索,体重高达150公斤。原产地:俄罗斯,高加索共和国。起源时期:中世纪。起初用途:家畜看护犬。现在用途:家畜看护犬,保安。寿命:9-11年。体高范围:64-72厘米。体重范围:45-70千克。
3 意大利纽波利顿
纽伯利顿是一种表情严肃、强壮有力、外观漂亮的猛犬。它肌肉饱满的身体几乎呈直角型,它有着硕大的头颅、满是褶皱的脸,面部的皱纹一直延伸到下巴继而垂到脖子形成非常明显的嗉袋。头盖骨宽且平坦,鼻子大。牙齿为剪状或水平咬合。耳朵一般依据打斗的传统都要裁掉,尾巴也要断掉1/3,但是有时候也不用裁耳。
短、粗的体毛密实平滑。大多数毛色为蓝色,黑色为第二种常见的颜色。巧克力的颜色非常罕见。毛色一般为全色或斑纹。(此犬相当执着,只要陷入撕咬状态就会不死不休。直到自己死去或对手死去。喜欢吃被自己咬死的对手,包括人。我不喜欢这狗,因为在重庆的时候听一些老人说,那时候国民party经常会放这种狗咬Communistparty的地下工作人员。)
4 巴西非勒
巴西非勒,是珍惜的巴西追踪犬,这一强壮有力的獒由西班牙和葡萄牙獒及大猎犬培育而来,用于看守家畜和比赛。巴西非勒结实魁伟,有令人害怕的外表,是一个凶猛的品种,与它的主人亲密,但对陌生人很警觉。它的大猎犬的血统很明显地体现在它地长长地口鼻,下垂的皮肤,超强的追踪能力。当它发现猎物时,不是攻击,而是困住猎物直到猎人赶到。
5 法国波尔多(跟一个世界着名的酒店同名,搞不懂)
别名法国獒犬(French Mastiff)、波尔多牛头犬(Bordeaux Bulldog)。关于它的起源有很多说法,有人认为它是古希腊罗马獒犬的后代,也有人认为是西班牙某种獒犬的子孙。法国獒犬是身材短小、矮胖的獒犬,力气非常大的犬种。它的巨大而沉重的脑袋(可能是世界上所有犬类中最大的头),宽阔的额头,布满皱褶的脸,是判别这一犬种的重要特征。下颚突出,非常有力。上唇悬垂两侧包裹下颚。鼻孔张开。吻部长度约占头长的三分之一,呈黑色或红色。颈部的皮肤松弛,形成明显的喉部的垂肉。耳朵长在头后方垂下。身体厚实短小,背部较平,腹部略收。前腿粗壮笔直,后肢非常有力。尾巴根部粗,尾尖较细。皮很厚,皮毛短而柔软,颜色不同程度的褐色(红褐色到浅黄色),脸上有红色或黑色斑块。白色斑纹有时出现在足部、胸部,但其他部位出现白色被认为是缺点。
6.阿根廷杜高
杜高是在南美培育的少数犬品种之一,20世纪20年代,一个阿根廷的育种者,安东尼奥.瑞斯.马丁那兹博士,为了狩猎美洲豹和美洲狮的猎犬育成了该品种。起初培育这一凶猛且给人印象深刻的品种是为了成群的狩猎。马丁那兹博士用西班牙斗犬,西班牙獒,大丹犬,一种古老的公牛梗犬,牛头犬和拳师犬育成了强壮有力的杜高。杜高有非常强的耐力,其白色的被毛反射而不是吸收热量。
斗犬活动仍然流行于南美的许多地方和世界各地,对于斗犬的组织者和爱好者,杜高非常有吸引力。(此犬虽然体型不大,但是独自可以猎杀一头野猪,5只就可以猎杀黑熊。黑熊我们都知道, 是世界上的猛兽之一。所以,短小精悍形容杜高犬再贴切不过了)
7.中亚牧羊犬.
中亚牧羊犬可能是亚洲獒的后代。这种勇猛无畏的牧羊犬几百年或是几千年来一直被用作羊群的守卫犬。它是现在普及的大型的高加索牧羊犬的近亲。中亚的通常都是剪耳的,在它们的发源地需要断尾,这是因为它们要保护当地人的家畜,为此,它们经常要和其他的掠食动物打斗。没有剪耳的耳朵或是未断尾的尾巴很可能会被撕裂,甚至会产生非常巨大的影响,经过裁剪的耳朵可以防止失血,从而保住性命。狗在耳朵上至少会有一条很粗的静脉血管,一只被撕裂的耳朵对狗的生命是一个极大的威胁,因为这可能会导致大量血。
8.西班牙加纳利犬.
加纳利犬是一种由斗犬发展而来的犬种。它的祖先可能包括当地濒临灭绝的巴迪诺马杰咯犬,以及引进的英国獒的后代。到20世纪60年代为止,这一品种濒临灭绝,但后来被美国兽医大学卡欧斯莫塞克(CarlSemencic)博士挽救。精力充沛,具备典型的猛犬特征。兴奋度高,容易激动。态度积极,有忠诚之心。看上去平静,注意力集中,尤其是当进行护卫和驱赶牛群时。神经平衡,有足够的自制力。叫声严肃深沉。在家里举止优雅有绅士风度,对主人非常忠心,对生人怀疑。表情自信、高贵而有些冷漠。发现可疑情况时,表情坚定而专注。
加纳利犬可以适合城市生活,耐炎热,被毛不用经常梳理,不能和其它犬和睦相处,且不容易被训练
9.怪异杀手牛头梗.
牛头梗,英文名BullTerrier,体高:48-56厘米,体重:18-22公斤左右.原产地英国,起源于十九世纪。此犬因体型不同分为标准型和迷你型两种.是人们用斗牛犬与老式英国梗犬交配、混血而培育成的战斗犬。牛头梗具有圆而有力的身体,厚实的胸颈,背部短直,头部比例略长没有明显鼻梁,吻部强壮有力,耳朵小呈尖型,眼睛呈三角形眼球为黑色或棕色。
牛头梗性情急躁,具有强烈的争斗性,在犬类中从不让步,甚至伤害其它犬类。但牛头梗相对人来说性格还是比较温顺、聪明听话,对主人忠心而且服从性强,对儿童特别和善友好,亲切耐心,如照顾得当,可成为忠实的家庭守卫犬。
10.无声斗犬日本土佐
日本土佐是日本的原始打斗犬种,它是于本世纪初在四国岛上高知县的土佐地区发展起来的。这一品种融合了日本国本地犬、圣伯那、马士提夫、大丹、寻血、英国指示犬、德国指示犬和英国斗牛犬、牛头更的血统。在其发源地日本,土佐是用来打斗的犬种,甚至直到今天,日本还有土佐的打斗锦标赛。这些土佐的打斗比赛是经过严格的草案审议的,与日本的传统搏击项目---相扑非常相似。安静,即使在生气和打斗时也不爱吠叫。以有耐心、镇静和勇敢着称。还很聪明,好干净。对家人和孩子很柔顺,也能与客人友好相处。但骨子里有强悍本性,是天生的斗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