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德国为什么没空调
1、德国总体温度比较温和,夏天没有那么热,这是没有空调的主要原因;
2、 德国也不是完全没有空调。购物中心这种没什么窗户的大型建筑内部也是有空调的。另外,新建的写字楼之类的现代建筑也都是有空调的。
Ⅱ 希特勒上台后,德国为何突然有钱了钱从哪里来
德国在希特勒上台之前,国内经济萧条,大批民众吃不上饭,古代中国历史告诉我们,一旦底层人民朝不保夕,那么天下就乱了,所以古时候才那么多古代农民会造反,他们失去了生的希望,自然就不会畏惧死了,很多人不过是想在绝望的生活中,争取到一丝希望而已。而现代不少人不理解,为什么希特勒这么一个残忍的人,可以获得全德国人的支持,不是他们天性残忍,喜欢给纳粹卖命,只是生在一个不幸的年代,把希望寄托在纳粹的身上,结果引火烧身。其实希特勒没有人们想象中那么脸谱化,他是个聪明人,比世界上大多数人都要聪明许多,从他拯救德国经济的举措中就可以看出来。
当初希特勒在竞选总理时,就向民众承诺过,自己会恢复德国的经济能力,让所有人都可以工作,不必再为生活所发愁,希特勒不仅是个演说高手,更是一个坚定的执行者,他的话说到了普通民众的心里,他的行为更是让民众看到了希望,从1932年到1934年,仅仅两年的时间,德国的经济就超过了百分之百。可能很多人只看到了二战德国的强大,实际上它也曾参加过一战,只不过在这场世界战争里,德国不仅失败还伤亡惨重,几乎掉出强国行列,直到希特勒上台,才把德国的经济扭转过来。除了以上两种方法,希特勒也争取外界的支持,首先是国际贷款,沙赫凭借德国的国家信用,去华尔街获得快贷款,完了又用这笔钱,去买了军火和技术,中间得来的利润,全部用来扩大德国军工业以及基础设施。
Ⅲ 苏联的冬天很冷,德军在苏联是怎样防冻的
德军的防冻措施其实并没有做好,导致其在进攻莫斯科的路上折戟沉沙了,德国与苏联不同,终年温暖湿润,没有明显的雨季,但是由于苏联维度高,天气寒冷,导致在进攻苏联时失败了。
由于没有正确的应对苏联天气。再加上后勤补给的不到位,导致了德军在进攻苏联的莫斯科时,未能很好的防冻,而这也就导致了德军的坦克被冻在了雪地里无法使用,也间接的导致了战争的失败。
Ⅳ 基辅会战德军俘虏了苏联60多万人,这些俘虏最终的命运如何
基辅会战,是苏德之间爆发的一场着名战役,成了许多国家军事院校教材中最大的包围战,二战时期最着名的战役之一 ,可谓苏军战史上的耻辱,也被苏联高层视为二战中“最无法接受的失败”之一 。
此役, 苏军西南方面军5个集团军,60余万人被德军俘虏,德军由此获得了富饶的乌克兰和顿涅茨盆地 ,南翼不再受到苏军反攻的威胁,再进攻莫斯科就没有了后顾之忧,因此,在战略上德军无疑取得了较大的主动权。
开战初期,德军三大集团军群中的南方集团军群中的3个集团军和2个装甲集群,朝向一望无际的乌克兰原野,以基辅为目标发动了军事打击,对基辅一带的苏军西南方面军成夹击之势,由于2个装甲师顺利在基辅以东210公里的洛赫维察堵上了缺口,顺利会师以护,完成了对苏军西南方面军百万大军的合围。
在苏军被德军合围之前, 西南方面军总司令布琼尼元帅请求撤退,以免被德军分割包围,却遭到最高统帅部的斥责 ,并将布琼尼元帅撤职,任命时任大将日后元帅的铁木辛格负责基辅防务。
苏军西南方面军丧失了最好的突围机会,当莫斯科同意被围的西南方面军第5、第6、第12、第26、第38等5个集团突围撤退时,部队的抵抗顿时崩溃,苏军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混乱状态。
为了解救被围的西南方面军,苏军先后调集几个集团军的兵力进攻外围的德军,遭到德军第17集团军的顽强阻击, 被围城内苏军突围失败,军政要员们抛弃了士兵和百姓乘飞机出逃 ,城内人心涣散,军无斗志,陷入一片混乱,随即德军第6集团军攻占了乌克兰首府基辅。
此役,苏军被歼灭20余万人,仅有1.5万苏军突围成功 ,包括第5集团军司令波塔波夫将军在内的66.5万人被俘,而德军仅付出了15万人伤亡的代价。
莱芜战役中,华东野战军在一天之内,以伤亡6000余人的代价,歼敌第73军和整编第46师两个军共计6万余人;参谋总长陈诚上将闻讯大骂此役被俘的国军总指挥李仙洲中将,“就是放6万头猪,让共军去抓,三天也抓不完!”
基辅会战,苏联军队却被德军抓了66.5万人,成了苏军一场前所未有的噩梦 ,基辅战役被 历史 专家认为是人类 历史 上规模最大的合围战,被很多苏联学者称为“二战中最大的失败”之一,认为是苏联红军有史以来表现最为丢脸的一场战役。
当时德军对于苏军每个俘虏都需甄别身份 ,如果是红军政治委员,就一律就地枪决;如果是共产党员,也执行就地处决;如果是尤太人,也会就地枪决;如果是重伤者,也执行就地处决,德军认为将苏军重伤员带在身边,要为他们提供医药用品,这显然是一种累赘。
除了以上四种执行处决的苏军俘虏以外,轻伤或正常的俘虏,会被集中押送到战俘集中营当劳工, 关于基辅会战被俘的60余万苏军,大都被德军送到了波兰当劳工,其余的被安置在战俘营 ,此时的德军还没有大规模处决战俘的习惯,但在莫斯科会战失败以后,德军对苏军战俘的态度改变很大。
在送往战俘营的路上,其实就是一段非常艰辛的旅程,战俘在路上因体力不支而掉队,缺少食物就意味着死亡,押送德军看谁不顺眼,也会找一个理由将其突突掉。
在卫国战争期间,一共有77名将军被德军俘虏,其中的26人死于战俘营 ,高级将领的死亡率都如此之高,普通的苏军指挥官和士兵的命运就可想而知了。
1991年,苏联曾解密了一份资料,称 在卫国战争期间,苏军一共被俘262万人,最后回来的只有83万,死在德国战俘营里面有179万,战俘的死亡率相当高,达到了惊人的68.8% ,苏军官兵在德国战俘营死去,或是病死,或是饿死,或是被杀死。
除了1944年以后才被德军俘虏的苏军士兵,否则基本是死定了。而1945年之后德军且战且退,并且在苏军攻入境内之后再也没有打赢过一次局部战役,所以这个时候德军抓俘虏的机会少之又少。1944年也差不多。
也就是说,被德军俘虏的苏军,基本是死定了。举个例子,苏军被德军俘虏的将官以上军官总计77人,在战俘营里死了29个。掌握大量情报信息的高级军官尚且如此,普通士兵和中下级军官自然不用多说。苏军被俘人数总计572万,战后活着回国的大概是80万人,幸存率极低。
有一个叫《群星》的4X战略 游戏 ,其中对于异族人口有一种处理方式叫做“强制劳动”,就是几乎不给人提供食物和水,并且强迫其在进行工作。这样做能够生产资源,但是人会死掉。
这个“强制劳动”实际上就是德国人处理战俘的方式。1941-1942年德军俘虏了大量的苏军,这些被俘士兵都会被“强制劳动”,他们会在大约一个月的时间里劳动致死。
很不巧,基辅会战开始于1941年,在这一年被德军俘虏的苏军基本没有在战俘营活下去的可能性。实际上战后从战俘营活着走出来的80万苏军被俘军人大部分都是1944年之后被俘的,因为这个时期德军已经失去了东线战略主动权并转入防守,抓不到什么俘虏,自然不能强制劳动否则俘虏死完了谁去干活呢?
希特勒压根就没打算让战俘活下来,所以,基辅会战后的苏联战俘,绝大多数都死了——要么被杀死,要么被臭名昭着的“饥饿计划”所活活饿死。
基辅会战,是苏联 历史 上所经历的最大一次惨败。投入的全部6个集团军中,有43个师几乎全军覆没,死伤超过70万人,被俘虏的高达66.5万人(其中包括部分平民),只有1.5万人成功突围。
被俘虏的60多万人,其确切下落无人知晓,但通过分析就会发现,这些人终究难逃一死。
在1941年巴巴罗萨行动开始之前,德国国防军就下达命令,中止了德国军事刑法和《海牙公约》。也就是说,在即将进行的战役中,被俘的苏联囚犯将无法获得国际规则的保护。
1941年3月,希特勒发布了后来被称为“通识令”的文件,清楚地说明: 与苏联的战争将是前所未有的意识形态和种族差异的战争,应当毫不留情 。
从一开始,德国就预料到会有大量俘虏。他们认为在巴巴罗萨行动开始的前四个月,将会有200 300万苏联俘虏。这么多的战俘,不可能全部送到战俘营,集中营也不行。一来路途遥远,运输能力不行;二来这么多人,吃饭都是问题。
怎么办呢?只能就地解决了。
为此,德国国防军制定了一个对待苏联红军的计划——能杀的在战场上就尽量杀掉,以免给部队造成负担,不方便杀的,才送到战俘营和集中营。
于是,在基辅战场上,举白旗是没用的,小规模的投降也是完全被忽略的。只有人数太多,实在杀不过来也埋不完的,才能活下来,成为真正的战俘。
但活下来也是暂时的,等待他们的最终还是死亡。比如:
集中营的可怕可见一斑,凡是进去的,基本上无法活着出来。当然,战俘营也好不到哪里去,例如:
也不要以为苏联军官的待遇会好多少,因为德国人才不管你是士兵还是长官,只要官不是很大,那么处决起来也是一视同仁。
比如Stalag VII-A战俘营,在5年战争期间,关押了约800名苏联军官。他们遭受的虐待,与其他所有苏联士兵一样,没有特殊。到战争结束时,只有27人幸存了下来,死亡率高达97%。
整个德国军队,从上而下根本就没有文明战争的意识,也几乎没有反对的声音——谁敢反对就处理谁!更为重要的是,德军的将领们,也试图通过与希特勒统一思想,来证明自己的价值。
在1940年12月,希特勒于打算进攻苏联的时候,负责入侵计划的高级官员对这场战争的发展,进行了详尽研究。
战争后勤方面的结论,主要有3个:
简单来说,就是德国要赢得战争,要么饿死德国人,要么饿死苏联人,没有其他办法。
在这个背景之下,赫伯特·贝克(Herbert Backe)和希姆勒制定了一个“饥饿计划”—— 通过饿死2000 3000万苏联人,来攫取苏联的粮食,满足德军的战争需求 。
这其中,希特勒尤其点到了一个国家,那就是被称作“欧洲粮仓”的乌克兰。而乌克兰的首府——基辅,则必然会首当其冲。
在战争之前,基辅人口数量为81.5万,但到了1943年10月,基辅只剩下29.5万人。虽然有很多乌克兰人在战争开始前就已经逃离,但仍旧有约10万人被饿死。他们要么死于饥饿,要么死于因饥饿造成的疾病。
平民尚且如此,战俘就更加歹命了。
因为当地缺少关押场所,大部分战俘都只能随着德国部队行进,这显然会影响行军速度。
于是,德军除了使用暴力逼迫战俘急行军之外,还通过减少战俘的口粮,来进一步淘汰弱者。
大部分战俘每天只能摄入300到700大卡的热量,这只有正常摄入量的1/3到1/10。对于忍不住饥饿,从途中经过的田地里找吃的俘虏,德国士兵会立即枪毙,毫不犹豫。因为这些土地里的粮食,是留给德国人的。
战俘所能吃到的,是德国人特别定制的口粮——用麦麸皮、菜渣、稻草、树叶等制成的战俘餐,面粉的含量只有10%。就这种根本算不上食物的东西,还都是限量,想填饱肚子是绝无可能的。
有的战俘实在是饿得受不了,就吃草、吃野花,吃任何能咽得下去的东西。因为长期营养不良,没有饿死的俘虏,很多也被疾病夺去了生命。而为了食物自相残杀的,也不在少数。
强迫劳动就能幸免?不存在在整个二战期间,有大约140万苏联俘虏被德国强迫劳动,他们的死亡率大概有30%,远低于集中营和战俘营的死亡比例。这是不是说基辅会战的苏联俘虏,很多还是能活下来?
我认为这种可能是不存在的。
原因在于,直到1942年,希特勒才下令优待战俘。当然这个优待不是给饭吃,而是留个性命,强迫劳动。
据统计,到1942年底,被强迫劳动的苏联战俘只有15万人。这其中绝大部分是1942年俘虏的苏联士兵,而基辅会战的俘虏,基本上没人能熬到那个时候。
所以说,基辅会战后的苏联战俘,最终基本上没有生存的可能,他们要么被处死,要么饿死或病死,因为希特勒压根就没打算让他们活下来。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基辅投降的苏联红军,并非贪生怕死之辈。他们在完全被包围,并且弹尽粮绝的情况下,不得不投降。只是他们没有想到,即使投降了,等待他们的,同样还是死亡……
德国人对虐待苏联战俘是心知肚明,所以在二战后期,甚至是签署投降书之后,东线的德军还在垂死挣扎,为的是不向苏联投降。而盟军的答复是,如果不想被苏联俘虏,那么就赶紧投降!
与“饥饿计划”类似,盟军也对战后的德国发起了类似的行动,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这就是报应。
青岩来答
被德军俘虏的苏联军官
基辅会战是苏联在卫国战争初期遭受的最严重的打击。在此次战役中,德军几乎将整个苏联红军西南方面军全部吃掉,仅有小股“幸运儿”在德军包围圈关闭前,得以突围。(比如谢苗·布琼尼元帅、铁木辛哥元帅及政治委员赫鲁晓夫。)
在长达一个月的基辅会战中,西南方面军所属的第5、第21、第26、第37集团军几乎被全歼,第38、第40集团军也只剩残部,红军百万精锐阵亡或失踪的超过10万人,弹尽粮绝后向德军投降的则超过65万人。苏军西南方面军司令员基尔波诺斯、参谋长图皮科夫、政委布尔米什坚科以及司令部内的大部分军官都在突围中牺牲,包括第5集团军司令波塔波夫在内的1万名红军军官被德军俘虏。
德国军人正在驱赶犹太百姓
当德军占领基辅市中心后,首先对居住在此的犹太人开始清理。9月29日,德军张贴出2000张布告,要求所有的犹太人到梅尔尼科夫大街与捷格加廖夫斯卡娅大街的交叉路口集合。第二天一早,有数万人到达指定地点。德军要求他们沿梅尔尼科夫大街一直走到基辅市郊的巴比亚尔峡谷。临近峡谷时,所有人被要求脱下衣服叠好并将身上的贵重物品分类摆放,然后他们被分成几队驱赶至峡谷内,而峡谷上方则安排有2台机枪。仅9月29日、30日两天,德军就在那里屠杀了33771名犹太人。他们的尸体被埋在峡谷内一个直径60米、深3米的大坑内。
即将被处决的苏军俘虏
在接下来的2年时间里,每周二和周五德军都会将苏军战俘带到这里进行屠杀。从1941年9月29日至1943年9月29日整整2年时间里,巴比亚尔峡谷都被德军当做刑场使用。据史学家统计,德军在巴比亚尔峡谷共处决了苏军俘虏在15万—22万之间。
英国战俘与德国看守在战俘营里的合影
对于具有劳动能力的苏军战俘,德军则将其投入到大大小小的战俘营与劳动营当中。比如在沃尔夫斯堡附近建立的战俘营当中就关押了1万名英国战俘与2万名苏联战俘。在德国看守眼里盟军战俘与德国人处于平等地位,这些人一般都能按照国际公约有着较好的待遇。
侥幸存活的苏军战俘
而苏联战俘则被隔离在一个单独的区域进行关押,不被允许与盟军战俘见面。他们每天都会被迫进行高强度的劳动,而吃的食物则都是一些腐败的薯仔和发霉的面包。假如苏军战俘内有人没有按时按量完成劳动定额,或者是生病难以继续工作,那么迎接他们就只有死亡。据同一战俘营内的英国战俘乔.帕尔特回忆:在劳动营中,德军看守对于苏军战俘的态度非常差,供应给苏联营地的面粉和食物里混杂着垃圾和稻草。苏联战俘被迫在冬季穿着单薄的衣物在户外进行劳动,最多时苏军战俘一天会有近百人死亡。
据统计,生活在德军战俘营中的苏联军人共有456万人,而回到国内的只有184万人,死于集中营内的有将近250万—300万人。
滞留在法国中转营内的苏联公民
二战结束后,苏联归国被俘人员的命运一直是颇有争议的话题,比较着名的就是所谓斯大林说过的那句话“苏联没有战俘,只有叛徒”。随着二战资料的逐渐解密,苏联归国战俘问题的真相才渐渐浮出水面。1945年战争结束之际,苏联政府与盟军达成协议,要求被关押在德国集中营、战俘营、劳动营、惩戒营里的500万“东方劳工”全部归国,其中也包括180万苏军战俘。
大部分苏军战俘在经过过境检查点和内务人民委员部的仔细甄别后,被直接补入后备部队,而剩余的人则被分配到煤炭、冶金、林业等单位工作。
总的来说,只要苏军战俘在被俘期间没有参加俄罗斯解放军或主动为德国情报机关工作,返回苏联后,不但不会被追究责任,反而能得到国家很好的照顾。
基辅战役是二战时期规模最大的一场歼灭战,在基辅战役爆发前,德军已经通过闪击战摧毁了苏联的边境防线,上百万的苏联军队战死和被俘。基辅是苏联南方的重要城市,苏联为了保住基辅这个战略要地,在基辅一带集结了50多万军队,德国想要顺利进攻莫斯科,就必须要先消灭基辅的苏军集团。苏德战争爆发的第三个月,德军包围了基辅城,苏联先后派出了数十万大军解救被围困的部队,双方共投入一百多万军队围绕着基辅城展开了激战。
由于基辅战役时期苏联军队的士气低下,参战的85万苏联军队中,除了几个高级指挥官带着少量的部队逃跑外,大部分苏联士兵都放下武器成为了俘虏。根据德国的统计,基辅战役期间德军俘虏了超过65万苏联军队,占到了苏联军队参战人数的80%以上。德军将战俘中的犹太人和重伤员处决,剩余的苏联战俘大部分都被德军关押到了集中营里面,他们的日子过得十分凄惨,每天都要进行劳动,很多人都被德国人虐待而死。
由于苏德战争前期德军抓到的战俘实在太多,德军为了防止苏联攻击战俘营救走战俘,将战俘转移到了东欧国家关押。在战俘转移的路上,很多战俘都因为身体原因被杀死,还有一部分战俘因为想要逃跑被枪决。莫斯科保卫战结束后,苏德战争开始陷入持久战,德国为了弥补劳动力的不足,开始强迫战俘进行生产劳动。虽然进行生产劳动累死了不少战俘,但是如果战俘们不能进行生产劳动,那么德国恐怕早就把他们都处决掉了。
根据德国方面的资料统计,苏德战争期间共有接近600万苏联人成为俘虏,其中只有180多万人回到苏联,百分之七十左右的人都死在了战俘营里面。基辅战役时期的战俘,是最早进入集中营的苏联战俘,他们的死亡率肯定要比战争后期被俘虏的战俘更高。由于苏联军队投降的人数非常多,斯大林颁布了:没有战俘,只有叛徒的命令。这意味着如果一名苏联士兵在战争中被俘虏,那么他的家人也会受到调查。
在斯大林的儿子雅科夫被俘虏后,斯大林的儿媳妇被抓进了监狱调查,斯大林的儿媳妇尚且不能例外,其他苏联战俘的家人肯定也免不了被牵连入狱。当然斯大林的这一命令也是无奈之举,毕竟苏联在战争前期投降的士兵太多了,如果苏联优待投降士兵的家属,肯定会引起更多的士兵投降。受到这一命令的影响,即使是一些历经千辛万苦回到苏联的战俘,也会受到苏联的调查审问。
在苏德战争期间,有10个苏联战俘偷了一架轰炸机逃回苏联,结果这些人刚下飞机就被逮捕,一直到了1957年才被取消叛徒的罪名。苏德战争结束后,回到苏联的100多万战俘也都被特工部门调查,其中有20多万人被流放和枪决。从这些情况来看,在基辅战役中投降的65万苏联士兵,真正能够活下来的人不会超过15万,他们的结局大多都十分凄惨,只有极少数人恢复了正常生活。
基辅会战是苏德战争中,德国最出色的一场战役,这是一个巨大的包围战。
那么,1941年的基辅会战后,德国人优待俘虏了吗?
(一)俘虏当中,一部分人直接被枪毙,哪有有优待。
优待俘虏,对二战中的德国和日本而言,简直就是个笑话。
特别是日本人,更是不顾所谓的“日内瓦协定”, 制造了南京大屠杀与菲律宾死亡行军(丹巴行军),这就是着名的残杀俘虏的行为。
而德国,也绝对不是善茬,在俘虏了66万军队后,第一件事,就是把其中的犹太人找出来,进行枪毙。
之后,对于重伤员,德国人绝对不救的,大多被枪毙。对于红军的政治委员,以及苏共党员,也统统被送去见了马克思。
把一大批人处理完后,德国人押着俘虏上路了。
(二)在路上,试图逃跑的,跟不上队伍的,不听话的,统统枪毙。
在德军看来,俘虏虽然还是个人,但已经失去了做人的权利,被德国人各种收拾。
途中,对俘虏提供的食物有限,如果跟不上队伍了,枪毙。
如果轻伤变成了重伤,枪毙。如果试图逃跑,那更不用说,立即枪毙。
从基辅到了乌曼,苏联俘虏也就少了很多。
(三)战俘营当劳工,随时面临生命危险。
在战俘营当劳工,那是要出力气干活的,必须是吃得差,还要干得多,还不能得病,否则,小命不保。
一句话,战俘营哪有好日子过?
不过,在解放军的战俘营,国民党人能被当人看,确实被优待,毕竟是一个国家的。
而在国民政府的战俘营,早期的共产党人曾经也受尽了折磨。不过,日本人运气挺好,在1945年投降当了俘虏后,却少受折磨,甚至,岗村宁次都成了蒋介石政府的参谋顾问了。后来,日本的俘虏被大船送回了日本。
言归正传,在德国人的战俘营里,苏联军人的日子是不好过的。
也就是说,三分之二的人,被德国干掉了。但这只是个平均数,作为最早被俘虏的基辅会战的苏联军人,死得一定更多,能活着回来十分之一,都算不错了。
一句话,二战时期的俘虏不好当,特别是当了德国和日本法西斯的俘虏,那就是一种灾难,能活下来绝对算是幸运儿。
都是人,何必呢?
出于种族歧视、复仇等原因,苏德双方对待战俘都非常残忍,关入集中营、拉去矿场农场做苦力都是常事,双方战俘只有极少数能够活着熬到二战结束。
基辅附近近60万苏军被俘后,需徒步穿越卢布内和霍罗尔抵达乌曼地区, 进入到那里的战俘营,总行程约400公里。在日行30~40公里甚至更长距离的行程中,俘虏每人每天仅能获得20克小米和100克面包。
很多人因饥饿和伤兵无法行走,就被德军就地打死扔在路边。
而顺利走到战俘营的六十万战俘,到战争结束也所剩无几。
随着后来俘虏的苏军越来越多,德国才想起来搞俄罗斯解放军,将苏军战俘利用起来打苏联。
1941年9月,基辅城内的军政要员们抛弃了他们的士兵和百姓,自己乘飞机逃出了德军的包围圈。德军第六集团军趁势攻占了基辅,苏军西南方面军共5集团军约66万人被德军俘虏,苏军第5集团军司令波塔波夫也被德军俘虏。德军将这支数量庞大的俘虏转移至400公里外的乌曼地区,沿途肆意处决苏军俘虏,不少苏军俘虏被德军当着苏联居民的面枪决!
德军押着苏联俘虏步行,日行30~40公里,每日给战俘配给100克左右的面包,为了减少粮食消耗,德军故意枪决了不少战俘。史料记载,德军第6 集团军指挥官赖歇瑙元帅曾指令枪毙苏联俘虏以减少粮食供应量。许多战俘被无缘无故枪决,没有任何理由与道理可言,想杀人了,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德军阿布韦尔·劳森上校曾言,当着苏联居民的面肆意枪杀战俘,这有损德意志形象,要求枪决战俘还是隐蔽一点好。
苏军战俘中以下四类人员直接枪决,他们活不过一天:一是红军政委,二是苏共党员,三是犹太人,四是重伤员。处决红军政委、苏共党员目的是瓦解战俘的意志,破坏战俘们的内部组织,让他们彻底放弃反抗。犹太人被德国元首憎恨,因此德军有灭绝犹太人的行动,犹太人遇到德军,万不存一,十死无生。处决重伤员,就是不想消耗医药品,花费大力量治好苏军战俘重伤员,不符合德军利益。
基辅会战中被俘的苏军大部分被送到波兰当劳工,少部分被集中关押在集中营。莫斯科会战前,德军还没有批量屠杀战俘;莫斯科会战失败以后,德军对苏军战俘的态度改变很大,屠杀成为家常便饭。1991年,苏联官方表示在卫国战争期间,苏军一共被俘262万人,最后回来的只有83万,其中死在德国战俘营里面有179万!
基辅会战是苏德战争初期德军取得的一次重大的围歼战胜利,据战后统计苏军共有约65万人在基辅会战中被德军俘虏。按照德军的通常做法,对于被俘苏军中的政治委员,他们一般会马上进行处决,免得这些人成为威胁德军的“定时炸弹”。笔者相信被俘的65万苏军中应该有相当数量的犹太人,这些人一旦被德军确认,那么他们距离见上帝也就不远了。另外,基辅会战被俘苏军中应该有些人可能在苏联农业集体化和大清洗运动中受到了不公正待遇,因此他们对斯大林及苏维埃政权非常不满。现在被俘了,这些人中的一部分便“顺势”加入德军,沦为了侵略者的帮凶。在苏联电影《解放》中就提到过德军从被俘苏军人员中选出一些人员组成了什么“俄罗斯解放军”,指挥这支部队的是苏军叛将弗拉索夫。
不可否认在被俘的苏军人员中确实有一部分人可耻地投靠了侵略者,并且为德军南征北战。这些投降了敌人的“软骨头”最后的结果要么是被苏军打死在战场上,要么就是被自己人俘虏后受到惩罚,没准还会被送去西伯利亚劳改呢。某些被俘后为敌军效力苏军官兵,即使他们能够平安活到战争结束,他们的行为仍然是会被人们唾弃的。
尽管被俘苏军中确实有那么一部分“软骨头”,但笔者坚信不少苏军官兵虽然人被敌人俘虏了,但他们内心深处仍然对祖国、对党和苏维埃政权、对斯大林无比的忠诚,因此他们宁死不向敌人屈服。面对这样的铮铮硬汉,恼羞成怒的德军一般会罚他们到某地做苦工,然后故意用大强度的劳动和劣质的伙食慢慢折磨这些不肯屈服的苏军,很多苏军官兵最后就是这样被德军折磨死的。在将苏军俘虏向后方押送的过程中,德军有时候故意不给俘虏提供食物和水,导致相当一部分苏军俘虏在被押送途中因为实在撑不住而死亡。有部分苏军俘虏由于某些原因可能被德军关进了奥斯维辛集中营或者别的什么集中营,这部分人能够熬到战争结束时还活着就已经是奇迹了。
在基辅会战中虽然被俘但一直坚守信念、始终不向敌人屈服的苏军官兵是值得我们尊敬的英雄,因为他们自始至终没有对不起自己的祖国、没有对不起党,而且始终坚信苏联能够最终取得战争的胜利。他们的事迹也许没有战斗英雄那么辉煌,但他们依然是值得我们敬仰的勇士,我们没有理由把他们遗忘。
德军的问题就是没有对俘虏好好利用,整个卫国战争苏军被俘近600万人,最后活下来的不到200万人。尤其实在卫国战争前期,德军杀过来,收到到乌克兰人等民族的夹道欢迎,尤其很多部队应该是主动投降的,不然也不会有这么多,但德国受到种族主义影响,把主动投降的也算成战俘,直接送战俘营了干活折磨到死。(如果是日军就会把主动投降的改编成伪军),等德国想起组建伪军的时候,德军都大势已去。
Ⅳ 德国人在最困难的时候是怎么生活的,吃的什么喝的什么
欧洲人吃什么穿什么呢?今天的我们,尤其是前几年,因为欧美经济发达,所以代表着先进的标志,各种生活习惯都往欧美人身上靠,吃西餐,穿西式礼服,感觉其实也一般而且还很贵,前几年吃一顿西餐肯定是要比中餐贵很多的,这几年随着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西餐还便宜了一些。筠蛋倒是对西餐感觉一般,我还是喜欢经济实惠的中国小吃,我想如果真的来一场美食较量,中国菜估计只派出四川代表队就可以完胜,因为西方的餐饮文化实在是和经济断层太大了。
即使在最艰难的时候,德国人喝啤酒的习惯还是没有摒弃。在德国啤酒好像是一种仪式性的习俗,很多重要的事情要在啤酒馆进行,很多轻松的事情也可以在啤酒馆慢慢消遣。德国的酒馆常常人满为患,他们站着喝下一扎一扎的啤酒,就着腌渍酸菜或者猪火腿作为下酒菜。估计这味道。。我觉得不行。当然,柏林也有高档餐厅招待那些上层社会的有钱人,里面有来自世界各地的奇馔佳肴,意大利的芦笋,法国的芥兰、波兰的鹅肉……但那和普通人就没有多大关系了。普通人奢侈一点,可以在小酒馆上一些猪蹄髈,还有豌豆或者四季豆,有时候只有一盆浑浊的菜汤,盆底垂头丧气地沉着几片肥肉。有一本小说讲到了当时一个年轻的女秘书多丽丝,她的梦想是吃上一份萝卜牛腿排,再配上一些苹果丁,当然只是想想罢了……
不过和吃的对比起来,对于女秘书来说,穿的似乎更加重要。还是多丽丝,她宁愿放弃梦寐以求的牛排,给自己买一顶最新的时尚的帽子。和今天疯狂的筠蛋一样,当时的女孩对奢侈的衣服和化妆品没有任何抵抗力,漂亮的女秘书喜欢穿一件橙红色的连衣裙,裙子上有花点,戴一双麂皮手套,毛皮大衣是偷来的不过也很美丽,脚上是蜥蜴皮鞋。更奢侈一点的女性,会身穿经洗的巴黎丝衬衣,上面有手工刺绣的花纹,真丝的睡衣,还有鸵鸟皮的鞋子。当然,这样的衣服只有身份高一点或者像多丽丝这样傍上情人的女秘书可以穿得上,大部分普通工人都是穿着制服,颜色灰暗,质量平平。工业文明影响之下城市的花样很少,乡村倒是相比较之下保存了很多地方特色,女子有绣花上衣,花边裙子,丝绸披肩,不过年轻人很少穿,也就是在纪念性的节日场合之下能看到这样的服饰了。
吃的不是那么重要的时候,打扮和衣服就是最绞尽脑汁的事情。看着琳琅满目的商品挑出来自己最喜欢的那么一件(一车),真是美好生活的最大标志。说到这里,亲爱的读者朋友,你们双十一购物车里都有点什么?
Ⅵ 德国人打仗不怕死
当然不是!
前南斯拉夫二战电影《桥》里就有这么一段经典的对白:(考斯被老虎等人押到德军上校霍夫曼博士的办公室,霍夫曼大吃一惊):考斯,这是怎么回事?
考斯:我不来,他们就会杀死我!
霍夫曼:那又怎么样?你不是宣过誓吗?
考斯:屈服吧上校先生,死了也没有用。
德国人打仗怕不怕死由此可见一斑~~
Ⅶ 德国不普及安装空调吗
应该是的,这个德国人喜欢户外以及德国自身建筑得特点很有关系,大多数德国人应该都是不安装空调的,应该是觉得没有必要就没有安装。
Ⅷ 德国有没有大金空调
恐怕没有。德国在商用与工业领域,爱科、罗百特、韦氏都是非常知名的空调品牌,在净化空调领域,德国品牌更是牢牢占据了高端领域。
德国没空调品牌可能是说家用方面的,我国家用机主要是氟机,这方面日本很厉害,像大金、三菱质量都非常好,而我国通过学习吸收日本的技术,加上本来工业制造领域就很强,工业链很完善,所以国内如格力、美的等品牌也发展的很好
Ⅸ 德国适合生活吗
1.吕根岛,海滩与阳光
作为德国最大岛屿的吕根岛,去年的日照时间为2031个小时,约85天,是黑森州迪伦堡市的1.5倍!想象一下,惬意地躺在阳光下,慵懒地看着眼前的海景,再喝上一杯德国啤酒,perfect!
2.柏林,向往的大都市
虽然很多德国人嘴上说不要,但身体还是很诚实的,柏林仍然是多数德国人与外国移民的向往之地。新的统计年鉴中表明,每年约有8.2万个德国人搬去柏林居住。
3.梅前州,“没钱”但有爱情
研究显示,结了婚的人往往生活更健康。而德国最热衷于结婚的地方就是梅克伦堡-前波莫瑞州了,这里每1000个居民就有举办超过6场婚礼,而在结婚并不那么热衷的柏林,1000个居民中仅有3.8场婚礼。想收获爱情?那就来梅前州吧,说不定就找到了另一半。
4.巴伐利亚,财富之地
说完以穷着称的“没钱州”,就要提到德国最多金的地方了。没错,那就是巴伐利亚!在巴伐利亚人们几乎不会为金钱担忧,在这里感到贫穷的人群仅占10%,而在不来梅则为25%。赶紧去巴伐利亚,尽情沉醉在物质世界吧!
5.巴符州,音乐圣地
在巴登-符腾堡州1000个居民中就有25个学音乐的学生,是不来梅的四倍多。生活在巴符州,在家坐着说不定就有免费的音乐可以欣赏,何乐而不为呢?
Ⅹ 英国人、德国人,是否真的穷到“装”不起空调
英国人和德国人并不是因为穷才不装的空调。而是觉得没有必要,所以不装这个空调,英国和德国的地理位置处于地中海,是典型的地中海气候。温度的年较差并不高,所以并不需要装空调来维持基本生活调节温度。只是日常生活中很少出现高温或者是非常低温的情况。所以不愿意装空调。
最后想说的是,英国人和德国人,他们的冬季的平均温度在一般在1.4度和零下7度之间,夏季平均温度为18度至20度之间。试问夏天这个温度还需要开空调吗?不觉得有点多余吗,所以就会看到这两个国家很少有人安装空调,因为根本用不到,自然就没有人用了,不是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