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德国资讯 > 为什么在德国很多作家写浮士德

为什么在德国很多作家写浮士德

发布时间:2023-03-18 06:42:31

① 为什么说《浮士德》是欧洲与世界文学史上最具价值和最富有影响的作品之一(二)

旷世杰作

《浮士德》是歌德最主要的代表作,该书是欧洲资产阶级上升时期从文艺复兴到19世纪初期300年间文化发展的生动缩影,它与荷马的史诗吵扮、但丁的《神曲》以及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并称为欧洲文学的四大名着,既是启蒙主义文学的压卷之作,也是欧洲与世界文学史上最具价值和最富有影响的作品之一。

《浮士德》是歌德以毕生精力创造出的融诗的巨大力量与哲学思想的无限深度为一体的杰作。浮士德这个名字在欧洲可以说是家喻户晓。据说他是一个游方学者,精通星象、算命术和点金术,德国民间有许多关于浮士德的传说。这些传说的核心是:浮士德同魔鬼订了契约,借助魔法追求各种知识和生活享乐,约期满后,魔鬼把他的灵魂带走。歌德从根本上改造了这个传说,对这个素材进行了全面深入的挖掘和发挥,前后用了将近60年的时间,写成了诗体悲剧《浮士德》。

《浮士德》是用多种诗体的韵文写成的,共两部。剧中的浮士德是整个人类的代表,是全人类的导师。他所追求的是人类发展的前景。浮士德所经历的发展过程,主要可以分成五个阶段的悲剧:第一部分写知识悲剧和爱情悲剧;第二部分写政治悲剧、美的悲剧和事业悲剧。

在第一部的“天上序幕”中,魔鬼靡菲斯特和天帝打赌:他认为浮士德无限追求,永不满足,他可以引诱浮士德走上魔路。天帝认为人在努力追求的时候总是难免迷误,但好人在黑暗中终会找到光明大道。天帝接受魔鬼的打赌:他认为人的精神容易萎靡,贪求安逸,魔鬼能起刺激作用,而这一赌赛,魔鬼终会失败服输。

悲剧一开始,年已半百的浮士德整天呆在书斋中研究学问。但他越来越认识到知识贫乏,他有了“拨开一切知识迷雾”的冲动,却不知向何处寻求,因此痛苦异常,甚至想饮毒自杀。这就是所谓知识悲剧。魔鬼靡菲斯特乘虚而入,他与浮士德订契约:他充任浮士德的仆人,尽其所能满足浮士德的一切需要,但是,在浮士德表示满足的一瞬间,奴役宴桥便解除,浮士德的灵魂便永远为魔鬼所有。

靡菲斯特带浮士德来到魔女的丹房,浮士德喝药酒后返老还童。浮士德对少女甘泪卿一见钟情,靡菲斯特帮助他获得了爱情。结果使甘泪卿因用药过量而毒死了母亲,她的哥哥为了阻止他们幽会而死在浮士德剑下,甘泪卿神经错乱杀死亲子。这场爱情以悲剧告终。

第二部开始写浮士德来到宫廷,想帮助皇帝改良社会。然而宫廷腐化,皇帝只求享乐,浮士德无法从根本上拯救这个王朝,改变这个社会。这就是“政治悲剧”。

皇帝知道浮士德擅长魔术,就让他召来希腊美女海伦。浮士德借助魔法召来了海伦和帕里斯,并被海伦的美所打动、征服。然而海伦与帕里斯的爱恋使浮士德情不自禁用魔术钥匙触到帕里斯身上,结果一阵轰鸣之后,一切都消失了,浮士德也晕倒在地。

靡菲斯特把浮士德背回书斋。浮士德从前的助教瓦格纳制造出的人造人“霍蒙苦鲁斯”看出浮士德对海伦的梦想,于是带浮士德和靡菲斯特找到了海伦。浮士德和海伦结婚,并生一子——欧福良。但欧福良一出生就不断跳跃,无休止地向上发展,结果坠地而死。海伦作为古典美的象征,浮士德与之结合并以失败告终,这就是美的悲剧。

最后,浮士德借助魔鬼的帮助得到一块封地,浮士德开始改造自然的创造性事业。为了实现他建立乌托邦式人间乐园的决心,他吩咐靡菲斯特用各种方法招募工人。这时的浮士德已经100岁高龄,双目失明。他听到铁锹和铁铲的声音,以为在开挖壕沟,实际上是魔鬼在为他掘墓。他在怀着“自由人民生活在自由的土地上”的美好憧憬中找到了人类的未来和前途,感到了满足。

于是浮士德倒地死亡,魔鬼靡菲斯特想收其灵魂。这时,天使下凡,带走了浮士德的灵魂,说:“凡是自强不息者,到头我辈均能救。”全剧以“永恒之女性,带领我们走”结束。在魔鬼的帮助下,浮士德经历了一番对人生意义和宇宙奥秘的探寻过程,最终他认识到生命的根本意义和最高目的。《浮士德》构思宏伟,内容复杂,结构庞大,风格多变,熔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于一炉,将真实的描写与奔放的想象、当代的生活与古代的神话传说杂糅一处,善于运升祥灶用矛盾对比之法安排场面、配置人物、时庄时谐、有讽有颂、形式多样、色彩斑驳,达到了极高的艺术境界。

② 为什么说《浮士德》是欧洲与世界文学史上最具价值和最富有影响的作品之一(一)

约翰·沃尔夫冈·歌德JohannWolfgangvonGoethe(德国1749年-1832年)

在德国文化领域中,没有比歌德更真实、更伟大、更不朽的人了。别的民族和时代可能有过或将有更伟大的诗人,但歌行销数德对于德国文化,好比太阳对于大地,尽管天狼星具有比太阳更多的光和热,然而照熟大地上葡萄的是太阳,而不是天狼星。如果有什么能称为哲学史诗的话,那么这一术语只能运用于歌德的《浮士德》。把哲学家的深谋远虑同杰出诗人的才能联结在一起的辉煌智慧,在这部史诗中为我们提供了崭新的知识源泉。——德国文艺批评家弗朗茨·谢林歌德是一个巨人。他不仅仅是一个文学家,也是一个思想家,他在自然科学、艺术等众多领域都有所造诣。他对于德国、甚至整个欧洲档首的影响都是极为深刻的。斗禅梅林说:“现代的空气里充满了许多新生的萌芽,这都是他那仁慈的手大把大把撒出去的种子萌发出来的。许许多多的人也许连歌德的名字也不知道,可是却感受到了他的精神气息。这样他就永垂不朽,在那个他肉眼从未见过的崭新的世界里他也将永远活下去。”歌德是德国文学的巅峰,在德国文学史上,恐怕没有人比他享有更高的荣誉了。而他的作品不仅在德语文学,而且在世界文学中也占有重要地位。

③ 歌德《浮士德》的思想意义是什么,以及浮士德是怎样的形象

歌德以深刻的辩证法意识揭示了浮士德人格中岩旁的两种矛盾冲突的因素,即“肯定”和“善”的因素同“否定”和“恶”的因素之间的复杂关系及其发展历程,更以乐观主义的态度表现了浮士德永不满足,不断地克服障碍、超越自我,“不断地向最高的存在奋勇”前进的可贵精神。

歌德笔做枣简下的浮士德,是个深居学术象牙塔中,终至垂垂老矣的人物。面对即将朽坏的身躯,浮士德有非常多的懊丧,他觉得他的人生彷佛还没有开始就要结束了,他花了一生的时间研究学问,却对人生体验品嚐太浅,却对知识有说不出的厌倦。

(3)为什么在德国很多作家写浮士德扩展阅读

创作背景:

近代欧洲社会在思想上回归古希腊审美观思潮的力量强大,在经历了中世纪的黑暗和文艺复兴之后,人们都向往古希腊那种阳光明媚的生活。也就是那种重视现世享受,重视享乐的精神生活。温克尔曼旗帜鲜明地提出:“我们变得伟大,如果可能的话,伟大得无可比拟的唯一方式,就是模仿古代人。”

而歌德在浮士德中极力将理性主义和古希腊的这种感性主义结合在一起,诞下浮士德和海伦新生的儿子“欧福良”这个人物,以及欧纯裤福良这个人物的消逝,无疑是希望把近代科学理性和古希腊审美的感性结合在一起,创造出一个符合当时社会环境的完美的审美观念。

④ 《浮士德》这本书是德语文学巅峰之作,主要写的是一个什么故事

歌德用64年的时间,完成了这部诗剧,故事一开始,上清返明帝和魔鬼打赌。魔鬼认为人类很容易屈服于欲望,而上帝认为人类可以用理性战胜欲望。于是,魔鬼找到了故事中的主人公浮士德,一个50多岁的老单身汉,他一生都在学习知识,却从未体验过人生,和浮士德打赌,他会满足浮士德所有的欲望,只要浮士德说他世芹满意,魔鬼就会带走浮士德的灵魂。

浮士德再次投身政治,帮助国王平定了叛乱,并在海边获得了一块封地,浮士德在这个时候有更高的追求。他开始填海造地,希望建立一个理想的国家,让每个人安居乐业。但是魔鬼阻止了,害了很多人。浮士德悲痛欲绝,双目失明。这时,浮士德已经走到了生命的尽头,魔鬼开始为他建造坟墓,浮士德听到了铲土的声音,误以为是人们自发开垦土地的声音,最后表达了自己的情绪,说自己很满意,魔鬼要带走他的灵魂的时候,天使出现了,天使吧浮士德的灵魂带到天堂,浮士德的故事结束了。

⑤ 为什么说《浮士德》取材于中世纪德国的一个民间传说

《浮士德》取材于中世纪德国的一个民间传说。经考据,浮士德是1480年芹枝空前后生于小城尼特林根的天文学家,同时也是吹搭州牛大王和江湖医生。他死后,民间流传许多关于他的传说。1587年德国出版了《约翰·浮士德的一生》,叙述了他与魔鬼立约、漫游世界、享受人间的欢乐、最后惨死于魔鬼之手的故事。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剧作家马洛(1564~1593)曾写过剧本《浮士德博士的悲剧》,把浮士德写成神权的反叛者,追求神奇认识能力和尘世最高权力的人物。莱辛(1728~1781)等启蒙作家也相继创作了嫌瞎同一题材的作品。

⑥ 浅述《浮士德》

《浮士德》是德国国宝级作家歌德的代表作。他花了将近六十年的时间完成了这部作品。其实从十五世纪以来,在德国就流传着魔术师浮士德将自己的灵魂卖给魔鬼的故事。1587年,德国作家约翰.施皮斯写了《约翰.浮士德博士传》,后来英国作家马洛又写了《浮士德博士的悲剧》,后来德国作家莱兴也写了悲剧《浮士德》。

当然所有写浮士德的小说里,歌德的诗剧《浮士德》是最为出名的。

他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这些故事大约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个是书斋悲剧阶段。最开始浮士德是一个年过半百的博士,他整日在书斋之中,读了大量的书籍,获取了大量知识。但是到头来他发现这些知识毫无用处,他感到很苦恼。决定自杀。是复活节的钟声把他自杀的念头拉了回来。他走入汹涌的人群中,觉得人必须在投身社会中实现自己的价值。浮士德决定要去干一番事业。

而同时上帝和魔鬼靡菲斯特打赌。上帝认为,人虽然会犯错误,但是终究会走向正途。而魔鬼靡菲斯特认为,像浮士德这样的人一定会走向歧途。于是他两打赌,由魔鬼靡菲斯特去引诱浮士德,看他是否会堕落。

就在这个时候,魔鬼靡菲斯特来到了浮士德身边。浮士德和靡菲斯特打赌,浮士德的条件是:"假如有那么一刹那,我对它说:“你真美呀,请停留一下”那时候我就输了“。而靡菲斯特的条件是他将为浮士德服务,如果浮士德在满足中死去,那么灵魂就将去地狱。但是浮士德坚信自己永远不会得到满足。

所以他和靡菲斯特走出了书斋,投身于社会的洪流。首先大门去了地下大学城,一群大学生在吃喝玩乐,浮士德对这种生活感到非常厌恶。要真正的干一番事业,必须回到年轻的时候,一个年过半百德老头也不好撒开膀子开始干。于是靡菲斯特和他一起偷了巫女的药汤,这样浮士德一下子就年轻了三十岁。浮士德得到了新生,从精神到肉体。

第二个是爱情悲剧阶段。年轻的浮士德和靡菲斯特来到了一个小镇。在这里他遇见一个美丽的女子叫玛格丽特,对她一见钟情。立即要求靡菲斯特当天就帮他搞到那个女孩子。最后玛格丽特未婚先孕。她的哥哥反对她和浮士德在一起,最后死于浮士德的剑下。玛格丽特未婚生下了孩子。遭到了舆论压力,她溺死了自己的孩子,被判处死刑。与此同时浮士德正和另外几个女人玩得正欢。当他赶到监狱去救被判处死刑的玛格丽特迟棚局时,玛格丽特拒绝越狱。浮士德认为要成就一番大事业,救不能沉迷儿女私情。要克服“小我”走向“大我”于是他离开。从这里可以看出浮士德是典型的渣男。

第三个是政治悲剧阶段。靡菲斯特把浮士德带到一个小国。这个小国一片混乱。浮士德决定大干一场,在魔鬼靡菲斯特的帮助下,他解决了这个国家的财政危机。但是这个国家的国王整日只知道寻欢作乐,还提出要见古希腊美女海伦的荒唐要求。浮士德和魔鬼靡菲斯特只好弄来了海伦的幻影。但是当浮士德看见海伦和帕里森调情时,妒火中烧,拿起钥匙打帕里森,结果引发爆炸,幻境也没了。浮士德自己也昏倒在地。不知道很多人看到这里时,是不是觉得情节有些滑稽可笑。

第四个是艺术悲剧阶段。被魔鬼靡菲斯特背回来的浮士德,深情恍惚。他的学生瓦格纳看出浮士德是对希腊美女海伦念念不忘。于是帮助浮士德去了古希腊。浮士德和海伦结合了,他们还生了一个孩子,叫欧福良码让。这个儿子呢?和浮士德一样有着那种永不满足的性格,最后在一次独立战争中因为跳得太高被天火所击。海伦悲痛欲绝,在浮士德的怀里消失了。浮士德也重新回到了现实中。

第五个是事业悲剧阶段。从虚幻世界回来后的浮士德,因为帮助皇帝评定叛乱而获得了一份海边封地。浮士德想移山造海,创造一个人间乐园。但这是浮士德已经年过半百,而且双目失明。当魔鬼带着一群小弟来给浮士德挖掘坟墓的时候,浮士德听见那挖土声以为是人们来移山造海来了。他满足的说道:“你真美呀,请停留一下。”按照打赌条件,浮士德输了。他的灵和滚魂将去地狱。但是光明女神却将他的灵魂带去了天堂。

故事到这里就结束了。但是这部书被称为欧洲四大名着之一。固然它有着它独特的艺术价值和影响。

⑦ 《浮士德》的编写背景是怎样的

浮士德又称浮士塔斯、浮士德博士,是德国中世纪民间传说中的人物。

据说浮士德冒充学者、魔术师、星相家和算命者到处漫游,自夸精通炼金术。他曾把自己的灵魂出卖给魔鬼,以换取知识和权力,晚年生活贫困。

在德国民间故事《浮士德博士的一生》(1587年)中,第一次完整地记载了浮士德与魔鬼靡非斯特之间的联盟。可是,直到德国诗人歌德的诗剧《浮士德》出版后,浮士德的形象才为世界所熟知。据说作者于袜念1770年开始创作这部诗剧,最后在1832年才完成,前后耗中好者费了62年的光阴。当歌德完成《浮士德》后不久便去世了,所以这一部作品可视为歌德的最后巨作,事实上也是歌德最着名、最重要的一部作品。

马克思、思格斯、列宁等人都对这部伟大的作品给予非常高的评价。这部作品也因此跟荷马史诗、但丁的《神曲》和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并列称为欧洲文学的四大古典卖薯名着。

⑧ 为什么说《浮士德》是欧洲与世界文学史上最具价值和最富有影响的作品之一(四)

“人”的主题

《浮士德》追求中所涉及的社会现实只是一个方面,其中还有另一个重要内容即“人”的主题。浮士德不断追求的动因不是来自社会矛盾的召唤,也不是有些文章认为的来自魔鬼的诱惑,而是来自浮士德内心的不平衡,是他的内心痛苦促使他不断追求。他的痛苦不是源自他对外界与物质的不满足,而是源自他对自身状况的不满足,他想改变自己生存方式中的各种缺憾,追求更符合人性、更为理想与健全的人格。只有从“人”的主题看《浮士德》,才能还《浮士德》以完整性;只有从“人”的主题入手,才是找到了打开《浮士德》的钥匙。

浮士德的每一次追求都是不了了之的,因为他不是为了寻求社会矛盾的解决,而是追求一种健全而完美的人格。他否定了不完美人格的各个阶段,最后找到了最健全、最完美人格状态的生存方式。“人”的主题,是18世纪德国美学所探讨的主题,也体现了歌德本人的美学思想。如果说现实的内容在《乎皮浮士德》中是零散的、被分割的,那么“人”的主题则是一贯的、整体性的,这才是《浮士德》作为一个整体的统一所在。它也极符合歌德本人的创作思想。歌德曾指出,“艺术家应该通过整体向世界说话”,而这一整体“他在自然中是找不到的,而是他自己心灵的产物”。根据这段话,我们认为浮士德的活动可以被划分,现实可以被分割和组合,但歌德要表达的思想应该是统一的,浮士德形象应该是作为一个完整的形象出现的。这是符合歌德对人的看法的。他曾说:“人是一个整体,一个多方面的内在联系着的能力的统一体。艺术作品必须向人的这个整体说话,必须适应人的这种丰富的统一体,这种单一的杂多。岁扮差”如果我们仍然说,浮士德是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代表,应该说,这只说出了浮士德形象的象征意义。其本来意义,即对完美人性、理想人格的追求,如果回到《浮士德》本文的话,将会更为清晰地展示出来。

浮士德出场时是一位老博士,他已精通了当时的哲学、法学、医学和神学四大学科。学识渊博,声望在所有的博士、硕士、法律家和教士之上,可谓功成名就,老博士应当心满意足。可事实恰恰相反,浮士德出场,时值深夜,他中宵倚案、烦恼齐天。他不是对家庭不幸和自然灾祸的烦恼,他的烦恼是他灵魂痛苦的外显。精神劳动这一生存方式的种种缺憾造成了学人理性发达,而感性生活贫乏,使学人遭受了全面人性被片面化的痛苦。浮士德的诸多痛苦是从事精神劳动的人与生俱来的,是知识分子普遍存在的,不能超脱的深层苦难。浮士德的痛苦与追求,常有精神劳动者的普遍特征,甚至扩展为即使对全人类也具有普遍意义。难怪郭沫若先生慧眼独具,称《浮士德》是一部关于人类灵魂的历史。(易晓明)

歌德代表着德国资产阶级古典文学的高峰,是公认的世界文学巨匠之一,也是力图像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知名人物那样争取成为多面手的最后一个欧洲人。他是一个伟大的诗人,他的诗歌影响了整个19世纪和20世纪初期的德语诗歌,同时他在小说、戏剧、文艺理论、哲学、历史学、造型艺术以及自然科学等领域都很有成就。他把一向地位不高的德国文学推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峰,并获得了不朽的世界性声誉。

1749年8月28日歌德出生于美因河畔的法兰克福,他的父亲是一位热爱艺术、学识渊博的人,担任皇家参议。他的母亲精明活泼、富于幻想,歌德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他很早就学习英语、法语以及希腊、拉丁等古代语言。

1765年,歌德到莱比锡大学学习法律,并开始早期的诗歌和戏剧创作。1770年,歌德到斯特拉斯堡大学继续求学,期间认识了狂飙突进运动纲领的制定者赫尔德尔,受其影响投入到狂飙突进运动中。1771年,他回到法兰克福任律师。这个时期,他写了历史剧《葛兹·冯·伯利欣根》(1773年)和书信体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1774年),并开始创作《浮士德》。1775年深秋,歌德作为一位诗人受魏玛公爵的邀请来到魏玛做客,后来充任枢密院顾问、大臣、首相,一住就是50年。魏玛是一个小国,只有6万人口。歌德在魏玛受到了极大的尊重,享有丰厚的待遇,住房、别墅、高薪。后来,歌德的一些朋友也来到魏玛,剧作家席勒在魏玛当了教授,很快魏玛就成为文艺家的乐园,对德国、欧洲影响巨大,在当时,魏玛成了德国的精神文化中心。今天,魏玛已是德意志民缺瞎族的文化圣地。没有歌德也可以说就没有以后的魏玛。当时歌德肩负重任,十分辛苦,枢密院只有4个人,他管军政、外交、财政,也管修路、水利,还管采矿,为民做了不少实事。他的哲学、自然科学思想不少来自于他的实践,他后来的作品《浮士德》如此丰富的内容也与这些实践有关,实践也给他的文学创作提供了许多有价值的资料。由于实际工作,歌德对自然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开始研究自然。

1786年,歌德到意大利旅行了一年零九个月。在罗马,他结识了一些德国艺术家、考古学家和作家,并陶醉于希腊罗马的古典艺术世界中。意大利让歌德恢复了创作活力,他写了诗体剧《伊菲革涅亚在陶洛斯》和悲剧《哀格蒙特》。

1788年6月,歌德应召从意大利回到魏玛。他辞去了许多宫廷职务,而只限于领导魏玛剧院并兼管矿业。这时期他的思想矛盾更加尖锐、突出。由于对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不理解,他写了一些剧本讽刺法国大革命,如《市民将军》(1793年)、《激动的人们》(1794年)。

1794年,歌德与席勒订交,开始了两位伟大作家携手合作的光辉的10年。歌德曾不无自豪地说:“德国拥有这样两个人,应该感到满足了。”他们共同主办了魏玛的剧院,主编文艺杂志,合写了一批诗歌和谣曲。在此期间,歌德还完成了他的几部重要作品,如《威廉·迈斯特的学习时代》(1795年-1796年)、《赫尔窦绿苔》(1797年)、《浮士德》第一部(1808年)等。

进入19世纪以后,年过半百的歌德面对时代的巨变显示出了虚怀若谷和自强不息的可贵精神。他对新兴科学和诸如开凿苏伊士运河、巴拿马运河等宏伟工程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对圣西门和傅立叶的空想社会主义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对当时大量传入欧洲的东方文化,包括中国的文学作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提出了“世界文学的时代已快来临”的着名预见。

1805年席勒逝世后,歌德的主要着作《威廉·迈斯特的漫游时代》和《浮士德》第二部都未能继续下去。歌德创作了长篇小说《亲和力》(1809年),并写了自传《诗与真》的前三卷(1811年-1814年,最后一卷于1831年完成)。

19世纪初期的欧洲动荡不安。拿破仑被打垮,欧洲建立了封建的神圣同盟;而资本主义在英、法两国进一步发展,这加剧了它们国内的阶级矛盾。歌德密切注视着时代的变化,思考人类的现状与未来。同时,他还非常注意科学技术的发展,并加紧了自己的自然科学研究。1819年歌德出版了他晚年诗歌中最丰富的收获——《西东合集》,除此之外他还写了《意大利游记》(1829年)和《出征法国记》等作品。从1824年开始,歌德主要致力于两部作品的写作:《威廉·迈斯特的漫游时代》(1829年)和《浮士德》第二部(1831年脱稿)。

1832年3月22日歌德逝世,享年83岁。从其开始创作之时起,他一直都是欧洲文坛的风云人物,可以这么说,自从有了歌德,有了他的作品,整个德语文学才真正开始有了同世界文学抗争的底气。这位全欧最有智慧、最德高望重的伟人将与他的作品一起永远光耀后人。

歌德是德国最着名的诗人,最早而且长期使歌德享有国际声誉的是一部不满150页的书信体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1772年5月至9月,歌德在韦茨拉尔帝国高等法学院实习,在一次舞会上与友人克斯特纳的未婚妻夏洛蒂·布甫相遇,对她产生了没有结果的爱情。这促使歌德写下了杰作《少年维特之烦恼》。维特是一个热爱自然,追求个性和情感的自由,反对封建习俗的束缚,憎恶官僚贵族的青年。但他无法改变现实对个性发展的压抑,在生活中处处碰壁,最终陷入了无法自拔的痛苦境地。维特的死就是他对他所处的社会的反抗。整部小说情感细腻、凄婉,语言真切动人,因此被称为“抒情的散文诗式的小说”。

“狂飙突进运动”发生在德国18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中叶,是德国资产阶级的第一次带有全德性质的文学运动,是德国启蒙运动的继续和发展。在狂飙运动衰竭之后,德国文学进入了古典时期。德国的两位杰出的文学家歌德和席勒在青年时代都经历了狂飙突进运动,之后又一起成为古典时期的代表人物。

席勒是德国着名的诗人、剧作家。他创作于狂飙突进期间的代表作《阴谋与爱情》是一部具有反封建的现实意义的经典剧作。剧本通过一个无辜的平民少女路易丝和贵族青年菲迪南的爱情悲剧,深刻揭露了德国宫廷的黑暗和丑恶,猛烈抨击了封建贵族的荒淫无耻、专横残暴以及他们对权势的争夺,同时热情地赞扬和歌颂了市民阶层的道德和尊严。恩格斯曾将这部剧作称为“德国第一部有政治倾向性的戏剧”。

⑨ 《浮士德》的作者是谁写于几几年为何要写

《浮士德》的作者: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
写作年份 :
初稿浮士德(Urfaust)1768-1775年
浮士德片段(Fragment)1788-1790年
浮士德悲剧第一部(Faust Ⅰ) 1773-1808年
浮士德悲剧第二部(Faust Ⅱ) 1825-1832年
由于《浮士德》要概括的是一个很长的历史时代,作品不能不借助许多象征性或譬喻性的形象。例如绝代美女海伦象征着古希腊艺术之美,浮士德追求这种古典美的失败,意味着他想通过艺术实现改造社会的理想的失败。又如浮士德和海伦新生的儿子欧福良的无限追求象征着浪漫主义文学,作者通过欧福良的早逝,以纪念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拜伦。又如笑中,浮士德的学生瓦格纳,是脱离实际的、只会啃书本的经院式的知识分子,这个形象体现了封建的、中世纪的意识形态的陈腐。
《浮士德》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作者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以及他自己的生活体验。作者认为,人的思想郑升衫发展是一个新陈代谢的过程。他说,蛇是经常通过蜕皮成长的。人也是通过不断的毁灭获得不断的新生。因此有了他笔下主人公的无数次失败。歌德认为,一个人不经历官喊腔能的享受,他的精神发展是不完全的。因此有了浮士德跟葛丽卿之间的爱情,并让他们发生肉体关系。但他只给了浮士德一个夜晚的欢情。因为作者认为,家庭是事业的障碍,所以他不让主人公跟任何人成婚。

⑩ 简析《浮士德》

人为什么活着?这是个千百年来无数人深究的问题。浮士德同样也曾困于这道难题,但他的一生,回答了这个问题。

  《浮士德》是德国剧作家歌德的一部代表作。主人公浮士德是个博士,也是炼金术士。他博览无数,却对人生意义感到迷茫,遂与魔鬼梅菲斯特签订了契约。魔鬼在他这一生中将为他服务,展现人世间一切欲望享乐来诱惑浮士德。而如若浮士德接受诱惑,安于现状,或对某一个瞬间有所留恋,说:停留一下呀,你多么美呀!从而放弃追求,放弃上进。那么他的灵魂将属于魔鬼,来世为魔鬼服务。浮士德基于对自己的能力与思想的深度,答应了这个看似近于死亡之约的协定,开始了他新的一生。梅菲斯特带他来到女巫的居所,给他服下了一种药水。他变得年轻,可以好好活一次了。

浮士德的一生,追求了爱情,追求了配亩档政治,追求了纯粹的美,追求了事业。在这几次追求中,梅菲斯特都不断在诱惑他,但他从未安于现状,每一次的追求所引发的悲剧性的结局,使浮士德不断得到领悟。而浮士德的人格向更高品格的每一次升级,他人性中的善发挥的最强烈的部分,是在他追求爱情,纯粹的美,和事业这几部分之中。

  一、追求爱情

浮士德在开始所追求的爱情,是欲望的支配。格蕾琴是个小市民,但内心纯洁,容貌美丽。浮士德耐举看见从教堂出来的格蕾琴,心生爱慕,便想得到她。梅菲斯特促成了他们。但格蕾琴怀了孕,她的哥哥为了她与浮士德决斗,被梅菲斯特害死。此时的浮士德早已意识到自己对格蕾琴的行为是多么可耻,他纵由了他的欲望,使格蕾琴变成了未婚先孕的少女,她淹死了刚出生的婴儿,被关进了监狱。当浮士德见到她的最后一面时,她痛悔自己的所为,在监狱中虔诚的忏悔,拒绝与浮士德一同逃离。

尽管浮士德使格蕾琴落得这样的下场,但他对她的爱是发自内心的。并非都源于梅菲斯特所勾起的欲望。他对格蕾琴的追求更多是发自爱情,发自内心。但格蕾琴在狱中已是心灰意冷,她的廉耻心不允许跟随浮士德逃离。

对于浮士德的痛心疾首,梅菲斯特作为魔鬼,他并不觉得浮士德的爱有任何真实性。他认为浮士德只是在装腔作势,与格蕾琴之间毫无真心。人类的善与魔鬼的丑恶在这时形成了强烈对比。

  二、追求纯粹的美

在浮士德追求政治时,梅菲斯特将其化装成一个魔术师。他自己害死了弄臣,顶替了弄臣的位置。浮士德向皇帝表演魔术,而皇帝要求他召唤海伦(古希腊的美女)和帕里斯的幽灵。培乱海伦和帕里斯都出现了。浮士德为海伦的美而着迷,在他的眼里,海伦不仅仅是一个美女,她象征着女性的美。在全书中,海伦也是一个象征。她是古典文化的象征。

但在海伦被帕里斯拐走后,浮士德十分恼火,忘记了不能触碰幽灵幻影的禁忌。他陷入了梦境,海伦和帕里斯的幻影也回到了冥界。梅菲斯特救了他,并带他去到了古希腊。浮士德向冥后请求释放海伦到阳间,被释放的海伦在梅菲斯特的促进下与浮士德结合。浮士德与海伦之结合,象征着北方文化与古典文化的结合。他们一个是来自北方,另一个是古希腊闻名的美女。并且海伦是从冥间返阳。他们的孩子名欧福里翁。在一次玩耍中坠崖而死。海伦也随之幻灭。这又是一悲剧性的结局。浮士德失去了海伦,但此时他对美的认识得到了提高,也就是品格的提高。这段剧本的名字为“古典的瓦尔普吉斯之夜”,多少是虚幻与真实的之间。瓦尔普吉斯之夜原指魔鬼和女巫的狂欢节,在此处应是指浮士德与梅菲斯特在古希腊的历程。梅菲斯特追寻他所向往的丑,而浮士德追求的是纯粹的美。二者形成对比。这时,浮士德人性中的善受到美的激发,上升到了一定高度。但他仍没有满足于此,此时他有了新的追求——事业。

  三、追求事业

  梅菲斯特与浮士德回到了本国,浮士德想要为人民作些事情,修建大堤,造福人民。梅菲斯特在皇帝与争夺皇位者的一场战斗中,巧妙的使浮士德立了功,皇帝便封给了浮士德靠海的土地。而此时的浮士德,已经100岁了。

  梅菲斯特在海上偷窃船只,如海盗般抢劫,为浮士德赚取大笔财富。而浮士德对财富不感兴趣,急于建功立业。在他的领土附近有一对老夫妻,住在一间茅屋里。浮士德觉得这对老夫妻居住于此使他的领土并不完美,使那块土地不属于他,便让梅菲斯特催促他们搬走。梅菲斯特烧死了他们,浮士德对此非常愧疚。因为他没有告诉梅菲斯特怎么让他们搬走。他更强烈的憎恶梅菲斯特,更多的是憎恶梅菲斯特的恶。不久浮士德被忧愁(一个幽灵)吹瞎了眼,他把恶鬼们开垦墓道的声音误以为是人民在修筑大堤的声音,喜悦至想象到在大堤修筑好后给人民带来的幸福场面。他十分激动,下意识说出了“停留一下呀,你多么美呀!”这句话。契约生效,浮士德倒地而死。

  但浮士德并没有被梅菲斯特带走。天主让天使们引他飞升,入了天国。

这就是浮士德的一生。读完之后,我不禁思考,又回到开头的那个问题,为什么要活着?浮士德的一生,在现实里根本不存在这样的事情 ,所以这是一个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故事,但并不妨碍我们在现实中去比较和思考。他毫不后悔地与魔鬼签契约,过了十分精彩的一生。在人世间的种种,能够使大多数人沉迷其中的他都体验了一遍。其中伴随着魔鬼的不断诱惑:爱情,政治(权力),事业。而纯粹的美,是个意外的追求。大多数人都没有想到过这一点,所以谓之高品格的精神追求。而在文化与艺术中所存的独特的魅力,就是那股纯粹的美,给人带来美好感受而不能占有之美,如同刘禹锡所说的“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是一种精神层面的认知与追求,这种真正而纯粹的美,令人沉溺。在古典的瓦尔普吉斯之夜中,浮士德认识到了,付诸行动追求了,虽然最终没有逃过悲剧的结局,但他就此理解了美。也就是他的高品格。由此,人性中的善因为理解了美,也上升了。

善也不仅是善良,人类居于万物中,在肉体上看不出什么特别。我们与动物之间的差异就在于,动物的一生只为了生存,从未思考,从无思想。而人类是不同的。思想好比我们的灵魂,一个人因有思想而活的有意义。思想便是人的特别之处,是人性中善的一部分。我们需要思考这个问题——为什么要活着?

  因为追求善与美。

在人生道路上斩破层层荆棘,到最后,找到真正的自己,就是你一生所追求的,想要活成的样子。

阅读全文

与为什么在德国很多作家写浮士德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金华义乌国际商贸城雨伞在哪个区 浏览:733
俄罗斯如何打通飞地立陶宛 浏览:1110
韩国如何应对流感 浏览:894
在德国爱他美白金版卖多少钱 浏览:934
澳大利亚养羊业为什么发达 浏览:1358
如何进入法国高等学府 浏览:1448
巴西龟喂火腿吃什么 浏览:1375
巴西土地面积多少万平方千米 浏览:1234
巴西龟中耳炎初期要用什么药 浏览:1204
国际为什么锌片如此短缺 浏览:1605
巴西是用什么规格的电源 浏览:1426
在中国卖的法国名牌有什么 浏览:1334
在菲律宾投资可用什么样的居留条件 浏览:1235
德国被分裂为哪些国家 浏览:851
澳大利亚跟团签证要什么材料 浏览:1177
德国大鹅节多少钱 浏览:848
去菲律宾过关时会盘问什么 浏览:1171
澳大利亚女王为什么是元首 浏览:997
有什么免费的韩国小说软件 浏览:733
申请德国学校如何找中介 浏览: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