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德国资讯 > 德国选举执政党需要多少支持率

德国选举执政党需要多少支持率

发布时间:2023-03-18 21:24:13

㈠ 谁能给我简单清楚的描述一下德国的选举制度啊~~

根据德国《选举法》规定,凡年满18周岁的具有德国国籍的公民都有选举权,每位选民拥有两张选票。第一票用于选出选民所在选区的议员候选人,并根据简单多数原则,由获得选票最多的人当选。选民的第二票用于选举政党。各党获得第二票的多少将决定其在联邦议院中拥有席位的比例,对该党能否上台执政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㈡ 德国政府组阁变局甚多对政治有什么影响

在大选结束两个月后,德国的政府组阁却依然迟迟不见进展。11月27日,德国总理、基督教民主联盟(基民盟)领导人安格拉·默克尔表示,她愿意与目前担任反对党的中左的社会民主党(社民党)展开"严肃"对话,以组建一个"稳定的政府"。此次德国政府组阁存在哪些变局?原因何在?对于欧洲一体化进程有何影响?

马克龙和默克尔

法国《欧洲时报》21日,因组阁谈判破裂,德国总理默克尔政治生涯遭遇重挫,法国媒体表示,法国总统马克龙将失去一位必不可少的伙伴,其一系列振兴欧洲的计划,都离不开与德国的对话。德国政治危机影响的将是整个欧洲。而法国《世界报》网也发表社论称,德国政坛的危机将会使整个欧洲遭殃。

对于德国自身而言,大家更关注是否会重新大选。首先,9月份大选时较高的投票率以及选民稳定、严谨的态度决定了即使重新大选,其基本格局不会发生太大变化。其次,通过德国宪法《基本法》的相关规定可以看到,重新举行选举的过程漫长而繁琐;最后,此次的组阁失败以及各政党背后各有想法也为此平添了些许不确定性。这一系列因素决定,未来是否重新大选、结果又将如何,仍是个问号。

四、总结

此次德国政府组阁搁浅,无论是对德国自身还是对整个欧洲的政治经济都产生了很大影响。特别是一旦重新大选,不管最后结果怎么样,对于整个欧洲的信心都会带来极大的伤害。目前,默克尔已表达出与社民党展开"严肃"对话的意愿,期待这场变局能以喜剧收场。

国家的政权应该是能够维持下去的。

㈢ 德国的两票选举制度

根据《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基本法》即德国宪法的规定,国家的立法机构为联邦议会和联邦参议院,前者由全体德国选民直接选举产生,后者由德国各联邦州政府成员组成,代表各州的意志和利益。在选举产生的联邦议会中,拥有议员席数超过50%的政党即成为执政党,如果单个政党的议员席数不足50%,也可以和其他政党联合执政,只要联盟各政党的议员席数总和超过50%即可。目前执政的基督教民主联盟(基督教社会联盟)和社会民主党即为联合执政形式,由于两党是德国最大的两个政党,该联合执政形式也被称为“大联合政府”。

在联邦议会的直接选举中,德国实行“两票制”:选民的第一票是投给本选区以个人名义参选的候选人,第二票则是投给政党。第一票计票制度采用相对多数代表制,当选人不一定需要获得选区的过半数票,只要在各位候选人中获得的票数最多就能当选;第二票计票制度采用比例代表制,各州分别统计各政党所得的第二票票数,按照法律规定的比例原则分配各政党的议席。

德国选举制度中有一条重要规定,被称为5%条款,即只有在政党投票(即第二票)中获得至少5%选票,并获得至少3个选区议席的政党才能正式进入议会。未达到分配议席条件的政党和虽获得3个以上直选议席但未达到5%政党选票的政党,其议员只能以个人名义参加议会活动,不能组织议会党团。此举是有鉴于魏玛共和国时期的教训,当时由于不限制小党派进入议会,导致后来希特勒依靠小党派的人数优势,上台执政,篡夺了政权。

德国的两票制实际上是以比例代表制为主,以多数代表制为辅的选举制度,选票的计算和各政党的议席数须以第二票为基础。这种制度决定了很多情况下都会出现执政联盟,因为单一政党在目前形势下基本不可能获得议会过半的席次。

㈣ 德国国家民主党的历史发展

德国国家民主党建立于1964年,它的前身是极右翼的德意志帝国党。在1966年至1968年,国家民主党在州议会选举中获得了成功。1968年,他们在巴登符腾堡州获得了9.8%选票。当时该党派成功进入了7个州(黑森、巴伐利亚、下萨克森、莱茵兰-法耳茨、石荷、巴登符腾堡和不来梅)的州议会。
当时国家民主党的重点在巴伐利亚州和巴登-符腾堡州,在黑森和下萨克森也有一定实力。在1969年的德国联邦议会选举中,该党派获得了4.3%的支持率,没有达到独立组成议会党团的5%的门槛。
随后国家民主党渐渐的淡出了德国的政治舞台,在竞选成绩和成员人数方面都风光不再,在它最鼎盛时期曾经拥有近3万名党员。分析人士普遍认为,60年代末经济形势紧张、政治上出现的“大联盟”政府和当时的社会主义运动以及学生运动共同作用造成了右翼党派的短暂“繁荣”。
在上世纪80年代,另外两个极右翼政党共和党(DIE REPUBLIKANER,简称REP)和德国人民联盟(DEUTSCHE VOLKSUNION,简称DVU)建立,国家民主党在其争取的目标群体中遭遇了竞争。国家民主党只在80年代末获得了一次胜利,1988年在巴登符腾堡州州议会选举中获得了2.1%的选票,石荷州获得了1.2%的支持率。整个90年代,该党都在各级选举中默默无闻。
近几年国家民主党重新赢得了一些德国选民支持。在2004年州议会选举中,他们分别在图林根州和萨尔州获得了1.6%及4%的支持率。2004年9月在萨克森举行的选举中,国家民主党获得了9.2%的选票。并且从1968年以来第一次进入州议会,并拥有了12名代表,然而其中4名代表随即选择了退出该党。
2005年的联邦选举中,该党获得了1.6%的支持率。2006年他们在梅克伦堡-前波莫瑞州获得7.3%的支持率,获得了6个议会席位。
在乡镇层面上国家民主党比较活跃。2004年该党有市议员96名。
目前国家民主党选择了与德国人民联盟结盟的战略,比如在2005年的联邦选举和后来的欧洲议会选举中。
而另一支右翼党派德国共和党则始终拒绝与其合作。唯一的一次例外发生在德累斯顿,在当时的地方选举中,国家民主党、德国人民联盟以及部分共和党的成员和德国人党(DEUTSCHE PARTEI,简称DP)结成了选举联盟。

㈤ 德国政党的社民党

德文:Sozialdemokratische Partei Deutschlands;简写为SPD;简称社民党。是德国现存的最古老政党,也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大的政党之一。始建于1863年,是德国两大社会政党之一。社民党来源于工人运动, 起初更加明确社会主义性质 (现在依然是社会党国际的成员党);最近,在格哈特·施罗德的领导下,在保持致力于社会福利的前提下,它接受了一些新自由主义的思想。社民党现在(2006年)仍然占有8个联邦部长席位及梅科尔内阁副总理的席位。
党内35岁以下成员组织到社会民主党青年团(Jusos:Arbeitsgemeinschaft der Jungsozialistinnen und Jungsozialisten in der SPD)。
社会民主党
主席西格玛尔·加布里尔
建立年期 1863年5月23日
总部 Willy-Brandt-Haus D-10911 Berlin
政治思想 中间路线,社会民主主义
国际组织 社会党国际 SPD在历史上的整和,曾受到德国哲学家马克思的协助,SPD至今仍奉马克思为精神领袖,以马克思的思想主张作为政党政策的蓝本。
在1989年,因为SPD已经从一个工人党派(德文:Arbeiterpartei)转向人民党派(德文:Volkspartei),SPD告别了从1959年一直延用的古特斯贝格宣言(Godersberger Programm),取而代之为柏林宣言。入今,SPD为了能更好的强调党派观点,清晰党派政见(特别是和CDU),将于2007年新发布的党派宣言。
至2006年,SPD是德国大联合政府(SPD,CDU,CSU)的一员,三个政党根据联合组阁协议,社民党旗取得8个内阁席。总理施罗德的办公厅主任弗兰克-瓦尔特·施泰因迈尔将出任外交部长,财政部长一职则属于颇受爱戴的前州长皮尔·施泰因布吕克。
SPD把社会正义作为它的一个主要政见。经济应该发展,利益应该公平分配,因此公民才能更好的享受社会福利。同时,SPD认为一个强大而重视社会福利的国家才能保护弱势群体的权利,一个充分满足下一代需要的财政政策也是非常必要。为了能够实现这个目标,为了不同的人群能够获利,SPD提出了新改革议题,如新的富人税政策等。
在社会政治上,SPD致力于民法,开放式社会和公民参政上,它们是自由,正义和团结的基石。
国际政策上,SPD采取了比较积极的欧洲一体化和对外政策。 反社会主义法建立
1863-1914:建立,反社会主义法,SPD没有准确的建党时间,一般认为全德工人联合会(ADAV:德语:Allgemeinen Deutschen Arbeitervereins,建立于1863年5月23日,莱比锡)的建立是SPD成立的标志。有时,1875年5月22日到27日,全德工人协会(ADAV)和社会民主工党(SDAP,Sozialdemokratischen Arbeiterpartei,由奥古斯特·倍倍尔和威廉·李卜克内西(爱森纳赫派)于1869年建立于爱森纳赫)合并成德国社会工人党(SAP,Sozialistischen Arbeiterpartei Deutschlands)也被认为是SPD成立的标志。由于1890年秋天开始实施的反社会主义法,德国社会工人党改名为德国社会民主党(SPD)。一年后,在艾尔福特通过了艾尔福特宣言(德文:Parteitag in Erfurt)。由卡尔·考茨基(Karl Kautsky)和爱德华·伯恩斯坦(Eard Bernstein)撰写的党纲拒绝了改革主义,并且向马克思主义倾斜。
早期的SDP经常站在工会一边,并且和19世纪欧洲大多数社会主义党派和社会主义民主党派一样,墨守成规的引导着马克思主义革命。19世纪末20世纪初,爱德华·伯恩斯坦发表了他的修正主义理论,以反对SPD内部占主流的革命理论。他的修正主义理论一直在SPD内部贯彻,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在本质上,他的理论认为:在德国可以通过一次民主的,合法的选举,进行一次政府更替,从而实现德国的社会主义变革。
这个历史性的社会民主主义变革(遭到帝国总理俾斯麦(Otto von Bismarcks)强烈反对和镇压,见反社会主义法(德文: Sozialistengesetze))导致的了SPD党派结构的高速发展,并拥有极高的工作效率。在此期间,被认为是国家力量带言人的陆军元帅阿尔弗雷德·冯·瓦德西(Alfred Graf von Waldersee)多次要求对社会民主人士进行暴力镇压。但是,庞大的工人阶级在最紧要的关头觉醒,并且使SPD很快成为了德国最大的党派。
虽然在俾斯麦时代SPD被残酷镇压,由于工会的支持,SPD总是能够在帝国议会(德文:Reichstag)内外扩大它们在工人中的影响。1890年,SPD已经占据了27.2%的席位,1912年,提高到了34.8%。1913年倍倍尔死后,弗里德里希·艾伯特(Friedrich Ebert)和胡戈·哈泽(Hugo Haase)共同领导SDP。 1914-1919: 第一次世界大战,十一月革命,SPD的分裂,当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SPD支持 战争公债(德文:Kriegskrediten)的发行。只有卡尔·利布克那西特(Karl Liebknecht,威廉·利布克那西特之子)和奥托·鲁尔(Otto Rühle)两位SPD议员反对1915年的战争公债。在一次反战游行之后,卡尔·利布克那西特在1916年被捕,并判处监禁。但出于不明原因,他在战争结束前被释放。在战争中,很多议员不赞同SPD越来越低贱的姿态,他们在SPD之外另外组建了一个和SPD没有关系的党派USPD。
1916年卡尔·利布克那西特出狱后,他和罗莎·卢森堡(Rosa Luxemburg)一同组织了左派的斯巴达克同盟,他们又称为“国际派“。由于对战争的不安,他们又停止的USPD的活动,建立了SPD左翼。
加入USPD的不但有左派的反修正主义者罗萨·卢森堡,还有《新时代》(Die Neue Zeit)的发行人,卡尔·考茨基,以及修正主义之父,理论家爱德华·伯恩斯坦。从1915年起,一个叫Lensch-Cunow-Hänisch-Gruppe的,和德国-俄国政治评论家亚历山大·巴伏斯(Alexander Parvus)很亲近的组织,取代卡尔·考茨基和爱德华·伯恩斯坦,开始影响反修正主义联盟。他们期待德国能在一战获胜,能够在欧洲实行社会主义制度,解放在沙皇统治下的人民。海恩里希·库诺(Heinrich Cunow,人种学家,SPD党校讲师)在1917年取代了卡尔·考茨基,成为《新时代》的发行人,也成为了后来的《Gölitzer宣言》 和《Heidelberger宣言》的撰写人之一。从1917年开始,当大多社会民主党人开始觉得,战争将以失败告终,该组织的影响力也开始随之开始衰退。
1918年,战争的失败的结局已经注定,在维尔赫尔姆斯哈芬和基尔的水兵开始起义,也就是历史上的德国革命,又称十一月革命。革命使德国皇帝退位,最后逃到了荷兰。在弗里德里希·艾伯特(Friedrich Ebert)领导下的MSPD( Mehrheitssozialdemokratische Partei Deutschlands)为政府更替做好了准备,同时马克思·冯·巴登王子也将政权移交给了社会民主党主席弗里德里希·艾伯特。
斯巴达克联盟和部分USPD支持仿照年前在俄国爆发的十月革命,在德国建立一个苏维埃政权(德语:Räterepublik)。但是革命的士兵和工人并没有过多把俄国的十月革命做为榜样,他们大多都在为结束战争和推翻军政奔走。在此目标下MSPD和USPD再度合并。这个在艾伯特和哈择领导下的,由MSPD和USPD平等组成的革命政府只是一个过渡性的政府,它只是作为不久后举行全民大选最终产生国民议会做准备。
在1918年末,多数社会明主党人和少数时候民主党人开始在联合政府中为军事镇压起义的水兵争论不休。MSPD觉得没有授权的行动是违背工人运动民主原则的,他们尝试建立义务警察系统(德语:Volkswehr)和多数社会民主的自由团体。1919年1月,斯巴达克同盟发动第二股革命浪潮,让它横扫德国。社民党主席弗里德里希·艾伯特聘用自由军团镇压起义。
由古斯塔夫·诺斯克(Gustav Noske)征召的右派民族主义自由军团在多数社会民主党的支持下,对斯巴达克同盟起义(德文:Spartakusaufstand)和巴伐利亚苏维埃共和(德文:Münchner Räterepublik)进行了血腥的镇压。由此,古斯塔夫·诺斯克也成了魏玛共和的第一任国防部长,同时他也被冠以了“血手“的称号。他应该为众多的,知名的或不知名的,自由军团对革命者的谋杀负责。罗萨·卢森堡和卡尔·利布克那西特在1919年1月15日也未幸免于难。 艾伯特和诺斯克在十一月革命,以及对其的镇压中的觉色,被当时的议会内外的左翼团体和政党的攻击,被职责未“革命的叛徒“。斯巴达克联盟和其他左派革命者联盟在1919年1月1日建立了德国共产党(德语: Kommunistische Partei Deutschlands)。这也是革命社会民主和改革社会民主分道扬镳的标志。 从1919年到1925年,SPD的弗里德里希·艾伯特一直担任年轻的魏玛共和国总理,SPD也主导政府的各个部门。1922年,左派开始崛起,SPD和残余的USPD再一次合并,从那以后,SPD和他们分担了政府部门的主导权,最后在1928年到1930年组成了以海尔曼·米勒(Hermann müller)为首的米勒II内阁大联合政府。奥托·布朗(Otto Braun)在普鲁士从1920到1932也一直担任普鲁士总理。
由于一些工人阶级选民投向了德国共产党,SPD一直试图作为反对党来保持在帝国内部政治的影响以减少选票的流失。SPD的社会基础在魏玛共和国期间以工会组织的专业工人队伍为主。
虽然国家社会主义德意志劳工党(纳粹党,NSDAP)开始逐渐崛起,SPD还是保持了它的选民群体。纳粹党依靠年轻选民甚至非选民赢得了选举,但是SPD并没有太多的反对。由于SPD结构上的症结,它不愿意和被SPD称为社会法西斯的德国共产党(KPD)合作,同时其他边缘化的公民党也不是对抗纳粹的好伙伴。
SPD议会议员采取的妥协政策导致了在布吕宁政府(Regierung Brüning 1930-1932)中一部分年轻党员和SPD左派越来越多的责备。1931年一部分SPD左派再度组成了SAP(Sozialistische Arbeiterpartei Deutschlands)。 在一场被称为普鲁士政变(Preußenschlag)的运动,SPD最后的堡垒也被攻破。SPD在其他所有党派对授权法投了赞成票的的情况下,毅然投出了反对票,捍卫了它作为一个强调民主的党派的荣誉。
在SPD的所有党产被没收以后,相当一部分的党派领袖移居它国。在1933年5月17日SPD的一些SPD议会主要成员在生命威胁下通过了希特勒的外交解释。同年6月21日,SPD收到了希特勒的禁令,7月14日,SPD被禁止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 社民党和新成立的德国共产党(由大部分SPD脱离者组成)成了新的激烈竞争对手, 相当重要的原因是因为德国革命 (参看魏玛共和国)的余热。柏林的普鲁士政府领导人,社会主义者布劳恩,1932年7月20日在军事政变中被驱逐,1933年纳粹党禁止了社民党。社民党引以为豪的是他们是1933年唯一一个在投票中反对授权法的政党。
二战以后社民党重建。在西德, 社民党起初处于在野位置, 但是德国总理维利·勃兰特和赫尔穆特·施密特从1969年直到1982年领导了联邦政府。在1959年的哥德斯堡计划中社民党摒弃了阶级政党和马克思主义原理的概念,继续推行社会福利计划。虽然起初社民党反对西德于1955年加入北约, 不过现在十分强烈的支持德国加强与联盟的关系。
在苏军占领区也就是后来的东德,社民党强迫与德国共产党合并成德国统一社会党。1989年东欧巨变以后,东德的社民党重新回到独立政党状态,两德统一后与西德社民党合并。 在格哈特·施罗德领导下社民党宣称建立一个更好的平台减少失业。SPD以40.9%的支持率成为1998年德国联邦选举最有力的政党。社民党获胜至关重要的力量在于大城市和拥有传统产业的联邦州。通过与绿党组成的联合政府,SPD在1982年选举失利之后16年重新回到执政位置。
1995年11月奥斯卡·拉方丹经过选举成为社民党主席,同时他也是政府内阁成员出任财政部长,1999年3月因与总理理念不合,辞去党内和政府职务。施罗德继拉方丹之后成为党主席。
在2002年9月选举,SPD得到了全国选票的38.5%,以很小的优势战胜CDU/CSU,在绿党的帮助下组成新一届联合政府。2004年欧洲选举对社民党是一场灾难,在全国范围的选举中取得了最坏的成绩:二战以后的最低点21.5%。这一年早期,社民党领导权从总理格哈特·施罗德移交给了弗朗茨·明特菲林,这被广泛认为是要解决党内对联邦政府推行的经济改革的反对。
SPD的成员从很多年前就开始减少。1976年SPD拥有一百万成员,到1998年选举胜利只有77万5千,2003年9月降到了66万3千, 2005年11月只剩下59万1千人。
2005年4月,党主席明特菲林公开反对在德国自由市场经济中的过于牟利,并且要求联邦政府在推进经济正义方面更多干涉。这引起了一场主导全国新闻几个礼拜的辩论,成为了几乎所有主要期刊头版文章的主题,也得到了主要电视新闻几乎每天报道。明特菲林的建议已遭到一些雇员组织和经济学家批评,但是仍然得到公众支持(某些民意测验有75%支持)。
2005年1月,一些SPD成员离开该党成立了劳动和社会公平党 (WASG) 反对SPD的新自由主义倾向。2005年5月,前SPD主席奥斯卡·拉方丹 加入新党。
2005年,一向有“社民党家乡”之称的北威州举行大选,5月22日公布的第一轮选举结果显示,SPD落后主要对手CDU/CSU 7个百分点,失去了长达39年的执政党地位。从而导致施罗德政府建议2005年秋季提前举行联邦国会大选。
2006年4月10日,社民党主席马蒂亚斯·普拉策克因听力严重下降辞职。[1]五月起由临时党大会选出的前副主席库特·贝克继任。 奥古斯特·倍倍尔(August Bebel)
威廉·李卜克内西(Wilhelm Liebknecht)
卡尔·考茨基(Karl Kautsky)
爱德华·伯恩斯坦(Eard Bernstein)
罗莎·卢森堡(Rosa Luxemburg)
[编辑] 两次大战间的社民党领袖
弗里德里希·艾伯特
菲利普·谢德曼
Gustav Bauer
赫尔曼·米勒(Hermann Müller)
[编辑] 社民党主席
奥古斯特·倍倍尔和Paul Singer 1892-1911
奥古斯特·倍倍尔和Hugo Haase 1911-1913
弗里德里希·艾伯特和Hugo Haase 1913-1916
弗里德里希·艾伯特 1916-1917
弗里德里希·艾伯特和菲利普·谢德曼1917-1919
欧托·维尔斯和赫尔曼·米勒1919-1922
Arthur Crispien,欧托·维尔斯和赫尔曼·米勒 1922-1928
Arthur Crispien和欧托·维尔斯 1928-1931
Arthur Crispien,欧托·维尔斯和汉斯·福格尔1931-1933
欧托·维尔斯和Hans Vogel流亡 1933-1939
汉斯·福格尔(Hans Vogel) 流亡 1939-1945
库尔特·舒马赫(Kurt Schumacher) 1946-1952
Erich Ollenhauer 1952-1963
维利·勃兰特(Willy Brandt) 1964-1987
Hans-Jochen Vogel 1987-1991
Björn Engholm 1991-1993
约翰内斯·劳(Johannes Rau) (代理) 1993
鲁道夫·沙尔平(Rudolf Scharping) 1993-1995
奥斯卡·拉方丹(Oskar Lafontaine) 1995-1999
格哈特·施罗德(Gerhard Schröder) 1999-2004
弗朗茨·明特费林(Franz Müntefering) 2004.3.21-2005.11.15
马蒂亚斯·普拉策克(Matthias Platzeck) 2005.11.15-2006.4.10
库特·贝克(Kurt Beck) 2006.4.10-2008.9.7
弗朗茨·明特费林(Franz Müntefering) 2008.10.18-(现任)
西格玛尔·加布里尔(Sigmar Gabriel)2009.11.13-至今 弗里德里希·艾伯特 1918
Philipp Scheidemann 1919
Gustav Bauer 1919-1920
赫尔曼·米勒1920 og 1928-1930
维利·勃兰特1969-1974
赫尔莫特·施密特1974-1982
格哈特·施罗德开始1998 弗里德里希·艾伯特 1919-1925
古斯塔夫·海涅曼 1969-1974
约翰内斯·劳 1999-2004

㈥ 希特勒是怎么上台的为什么当时的德国人忠于希特勒

让很多人意外的是,希特勒的上台是合法的。他取得权力都是按照法律步骤取得的。但是,要说是当时的全部德国人都忠于希特勒,那就太过分了。

有人对理性的德国人会选择希特勒当德国的领导人,感到不可思议。但是,我们从一个小故事就可以解释这一切是怎么发生的。

等到兴登堡一死,希特勒马上就利用他手中的权力,修改了法律。总理和总统的职务合二为一,总统的职衔取消。希特勒接管国家元首和武装部队总司令的权力。他的头衔是元首兼国家总理。他命令,军队全体官兵不再向宪法效忠,而是向他个人效忠。

这样,希特勒成为德国的独裁者。可是,他成为独裁者的道路都是合乎德国宪法的。他虽然只拥有37%的支持率,但是,他的对手四分五裂,他的上司兴登堡年老昏聩无能,使得他最终掌握了德国的国家权力。

㈦ 德国现在国情

(原文太长,未转载完,详细见下面网址)

德国国家概况
-----------------------------------------------------------------

(版权所有,引用时请在显要位置注明转自外交部网站)

【国名】德意志联邦共和国(The Federal Republic of Germany,Die 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

【面积】357093平方公里(2006年12月31日)。

【人口】8221.8万(2007年12月31日)。主要是德意志人,有少数丹麦人,索布族人,弗里斯兰人和吉普赛人。有725.6万外籍人,占人口总数的8.8%。通用德语。约5300万人信奉基督教,其中2600万人信奉罗马天主教,2600万人信奉基督教新教,90万人信奉东正教。

【首都】柏林(Berlin),人口340.5万(2007年12月31日),年平均气温约8.6℃。

【国家元首】联邦总统霍斯特•克勒(Horst Köhler),2004年7月1日就任,任期5年。

【重要节日】新年:1月1日;复活节:在3月21日或该日后月圆以后的第一个星期日(3月21日至4月25日间);五一国际劳动节:5月1日;德国统一日(国庆节):10月3日;圣诞节:12月25、26日。

【简况】位于欧洲中部。东邻波兰、捷克,南毗奥地利、瑞士,西界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法国,北接丹麦,濒临北海和波罗的海。海岸线长2389公里。西北部海洋性气候较明显,往东、南部逐渐向大陆性气候过渡。平均气温1月-5~1℃,7月14~19℃。

公元962年建立德意志民族的神圣罗马帝国。1871年建立统一的德意志帝国。1914年挑起第一次世界大战。1919年建立魏玛共和国。1939年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后被美、英、法、苏四国占领。1949年5月23日西部颁布《基本法》,建立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同年10月7日东部成立德意志民主共和国。1990年10月3日,民主德国正式加入联邦德国,德国实现统一。

【政治】2008年,德国内政形势总体稳定中孕育变革。大联合政府尚能维持合作大局,继续以“小步走”方式推进各项改革。主要措施包括:从2009年起提前实施医疗保险费免税方案,降低个人所得税,落实家庭与养老政策领域改革,进行铁路和育儿补贴改革,修改《中小企业减负法》,通过关于扩大联邦刑警局反恐权限的法律草案,召开“教育峰会”,确定至2015年将教育和科研投入提升至GDP10%等。德社会总体形势良好,但不稳定因素增多,劳资矛盾较前突出,极右势力活动不断,排外暴力事件屡有发生。

2008年政党格局稳中有变。联合执政的联盟党和社民党着眼总统选举和联邦大选作出人事部署。左翼党一举进入西部三个州议会,自民党和绿党支持率均保持在10%上下,大党对小党的结盟需求明显上升。

2008年上半年德出口强劲,一季度GDP环比增长1.4%。此后,在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下,德金融市场和高度外向型的实体经济遭受严重冲击。股市大幅震荡,DAX指数连续下挫,出口下滑,工业品海外订单减少,汽车、机械制造、化工等支柱产业损失尤为惨重。二、三季度GDP分别环比下降0.4%和0.5%,标志着德经济正式步入衰退。为稳定市场,避免经济全面衰退,德政府于10月、11月相继推出5000亿欧元救市计划和320亿欧元刺激经济增长方案。

【宪法】《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基本法》于1949年5月23日生效。基本法确定了德国五项基本制度:共和制、民主制、联邦制、法制国家和社会福利制度。1956、1968年曾作过较大修改。1990年8月两德统一条约对《基本法》某些条款又作了适应性修订,10月3日起适用于全德国。2006年,德国通过了联邦制改革法案,采取“以权力换权力”的办法,重新调整和明确了联邦与各联邦州的管辖权限,将部分立法权下放到联邦州,同时减少主要代表各州利益的联邦参议院的立法参与权和审批权,从而提高了政府决策能力和立法效率。

【议会】由联邦议院和联邦参议院组成。联邦议院行使立法权,监督法律的执行,选举联邦总理,参与选举联邦总统和监督联邦政府的工作等。每届任期4年。参加联邦议院的各党议员分别组成议会党团。本届(第16届)联邦议院于2005年10月18日组成,共有612席。各党席位分配为:联盟党(基民盟/基社盟)223席,社民党222席,自民党61席,左翼党53席,联盟90/绿党51席,无党派2席。议长诺贝特•拉默特(Norbert Lammert,基民盟)。

联邦参议院参与联邦立法并对联邦的行政管理施加影响,维护各州的利益。按各州人口比例由各州政府指派3至6名州政府成员组成参议院,共69席。议长由各州州长轮流担任,任期1年,总统因故不能行使职权时代行总统职务。现任议长为彼特•米勒(Peter Müller,基民盟)。

【政府】现政府由联盟党和社民党2005年11月22日组成。基民盟主席默克尔(Angela Merkel)任总理。其他政府主要成员有:副总理兼外交部长施泰因迈尔(Frank-Walter Steinmeier,社民党),总理府部长德梅齐埃(Thomas de Maiziere,基民盟),内政部长朔伊布勒(Wolfgang Schäuble,基民盟),国防部长容(Franz Josef Jung,基民盟),经济和技术部长格洛斯(Michael Glos,基社盟),社会和劳动部长朔尔茨(Olaf Scholz,社民党),财政部长施泰因布吕克(Peer Steinbrück,社民党),司法部长居普里斯(Brigitte Zypries,女,社民党),交通、建筑和城市发展部长蒂芬泽(Wolfgang Tiefensee,社民党),卫生部长施密特(Ulla Schmidt,女,社民党),经济合作和发展部长维克佐雷克-措伊尔(Heidemarie Wieczorek-Zeul,女,社民党),食品、农业和消费者保护部长泽霍费尔(Horst Seehofer,基社盟),教育和研究部长沙万(Annette Schavan,女,基民盟),家庭、老人、妇女和青年部长冯德尔莱恩(Ursula von der Leyen,女,基民盟),环境部长加布里尔(Sigmar Gabriel,社民党)等。

【行政区划】德国行政区划分为联邦、州、市镇三级,共有16个州,13552个市镇。各州的名称是:巴登-符腾堡州、巴伐利亚州、柏林市、勃兰登堡州、不来梅市、汉堡市、黑森州、梅克伦堡-前波莫瑞州、下萨克森州、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莱茵兰-普法耳茨州、萨尔州、萨克森州、萨克森-安哈特州、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州和图林根州。其中柏林、不来梅和汉堡是市州。

【司法机构】联邦宪法法院是德国宪法机构之一,主要负责解释《基本法》,监督《基本法》的执行,并对是否违宪作出裁定。共有16名法官,由联邦议院和联邦参议院各推选一半,由总统任命,任期12年。正、副院长由联邦议院和联邦参议院轮流推举。现任院长汉斯•约尔根•帕皮尔(Prof.Dr.Hans-Jürgen Papier),2002年4月10日就任。

此外还设有联邦法院(负责民事和刑事案件)、联邦行政法院(负责一般行政司法案件)、联邦财政法院(负责财政案件)、联邦劳工法院(审理劳工案件)、联邦社会法院(审理社会福利纠纷)等。

各级法院相应设有检察机关,但不受法院的管辖,不干预法院的审判工作,其任务主要是领导刑事案件的侦查并提起公诉。检察机关受联邦或州政府司法部门的领导,在行使职权时相对独立。联邦检察院由联邦检察长和若干名联邦检察官组成,现任联邦检察长莫尼卡•哈尔穆斯(Monika Harms,女),2006年6月1日就任。

【政党】德国实行多党制,主要有以下政党:

(1)基督教民主联盟(Christlich-Demokratische Union Deutschlands),简称基民盟(CDU)。主要执政党。1945年6月成立。曾于1949~1969年,1982~1998年执政。现有党员约53.1万人,党主席安格拉•默克尔(Angela Merkel,女)。

(2)基督教社会联盟(Christlich-Soziale Union in Bayern e.V.),简称基社盟(CSU)。主要执政党。1945年10月13日成立。根据与基民盟达成的协议,该党只在巴伐利亚州发展组织并开展活动,在联邦议院与基民盟组成联盟党议会党团。现有党员约16.75万人。党主席霍斯特•泽霍夫(Horst Seehofer)。

(3)德国社会民主党(Sozialdemokratische Partei Deutschlands),简称社民党(SPD)。主要执政党。成立于1863年,是世界上成立最早的工人党之一。1878年,被俾斯麦政府宣布为非法,1890年重新获得合法地位。1933年,社民党被纳粹政权取缔,战后重建。1990年9月,东、西德社民党合并。现有党员约53万,党主席弗朗茨•明特费林(Fanz Münterfering)。

(4)自由民主党(Freie Demokratische Partei),简称自民党(FDP)。最大在野党。成立于1948年12月。现有党员约6.5万人,党主席基多•威斯特威勒(Guido Westerwelle)。

(5)左翼党-民社党(Demokratische Linke-PDS),简称左翼党(Die Linke)。在野党。由民社党和选举抉择-劳动与社会正义党(WASG)于2005年7月合并而成。前者的前身为民主德国统一社会党,后者系从社民党左翼力量分裂出来。现有党员约7.4万人,党主席罗塔尔•毕斯基(Lothar Bisky)和奥斯卡•拉方丹(Oskar Lafontaine)。

(6)联盟90/绿党(Bündnis 90/Die Grünen),简称绿党(Die Grünen)。在野党。德国西部的绿党成立于1980年1月。1993年5月与东部的联盟90/绿党合并。现有党员约4.47万人,党主席克劳迪娅•罗特(Claudia Roth,女)和策姆•奥茨德米尔(Zem Özdemir)。

(7)德国的共产党(Deutsche Kommunistische Partei),1968年成立,前身为1956年被禁止的德国共产党,目前党员约4500多人,党主席海因茨•施蒂尔(Heinz Steher)。

㈧ 德国大选罕见结果:一个没全赢,一个没输透.说明了什么呢

德国大选,选情极其胶着。初步计票结果显示,肖尔茨所在的社民党以25.7%比24.1%的微弱优势战胜联盟党,成为议会第一大党,赢得优先组阁权。

本次德国大选因连续执政16年的默克尔不寻求连任而扑朔迷离、难以预测,这种情况在以“可预期”着称的德国政坛十分罕见。

默克尔之后,其所在的联盟党推出拉舍特逐鹿总理府。尽管默克尔本人在选前多次为拉舍特站台,但遗憾的是,拉舍特最终还是未能扛起大旗,联盟党以1.6%(初步计票结果)的差距败给昔日的执政小伙伴社民党。

紧随社民党、联盟党之后的是绿党,获得14.8%选票。另外,自民党、德国选择党、左翼党分别获得选票11.5%、10.3%、4.9%(以上均为初步计票结果)。

图为2017年德国选民拿到的选票,一票选人,一票选党


第一票投给所在选区内自己中意的候选人,在本选区内得票最多者成为“直选议员”,直接获得联邦议院的一个席位,所以第一票将确定299个席位。

第二票投给自己信任的政党,政党再把议院席位分配给本党议员。

相比之下,第二选票更为重要,因为这张选票影响着每个政党在联邦议院中能获得的席位,及其组建政府的机会。比如说,一个政党赢得了30%的第二选票,它今后便也可以在联邦议院拥有30%的席位。

不过,要进入联邦议院,一个政党必须获得5%以上的第二选票,这是为了避免政党数量过多导致立法僵局。

而如果某个政党通过第一票获得的“直选议席”比例高于其第二票得票比例,就会取得所谓的“超额议席”。为了消除各党之间的不平衡,其他政党也可以按得票比例获得“补偿议席”,最终导致联邦议院总议席数升高。

当联邦议院的所有议员都被确定之后,政府的组建就开始了。

按照德国法律,在联邦议院中取得半数以上议席的政党和政党联盟可以组阁,但由于通常没有哪个政党能直接过半,大选结果公布后各个政党就会进行组阁谈判,确定新政府的政策纲领以及内阁职位人选等问题。通常而言,得票最多的政党拥有组阁主动权并产生总理,但历史上也曾出现过得票第二多的政党联合其他党派组阁成功的先例。

组阁确定后,联邦议员正式举行总理选举,总理由总统提名,议员进行投票表决。由于执政联盟拥有过半多数议席,其总理人选通常能通过投票。

本届大选结束之后,新政府将如何配色,我们拭目以待。

㈨ 德国社会民主党的组织关系

公职:邦与联邦层级候选人,由执行委员会提名。
党职:党代表:由400个专区组织按党员人数以比例选举产生。主席、副主席由理事会选出。理事会:由主席、副主席、干事长等所组成。监委会:党代表大会选出。顾问委员会:由监委会成员与党代表大会选出。
德国社会民主党拥有556185名党员(2007年2月28日),从而超过CDU和CSU联盟成为德国最大社会党派。凡14岁以上的德国人,在外国长期旅居的德国人,在德国生活的外国人,只要持相同政见,都可以加入德国社会民主党。43%的社民党党员都在60岁以上,8%为35岁以下的青年,三分之二的党员为男性;将近一半的党员是工人或者公司雇员,12%为家庭妇女(或居家男性),11%为公务员 在格哈特施罗德领导下社民党宣称建立一个更好的平台减少失业。德国社会民主党以40.9%的支持率成为1998年德国联邦选举最有力的政党。社民党获胜至关重要的力量在于大城市和拥有传统产业的联邦州。通过与绿党组成的联合政府,德国社会民主党在1982年选举失利之后16年重新回到执政位置。 1995年11月奥斯卡拉方丹经过选举成为社民党主席,同时他也是政府内阁成员出任财政部长,1999年3月因与总理理念不合,辞去党内和政府职务。施罗德继拉方丹之后成为党主席。在2002年9月选举,德国社会民主党得到了全国选票的38.5%,以很小的优势战胜CDU/CSU,在绿党的帮助下组成新一届联合政府。2004年欧洲选举对社民党是一场灾难,在全国范围的选举中取得了最坏的成绩:二战以后的最低点21.5%。这一年早期,社民党领导权从总理格哈特施罗德移交给了弗朗茨明特菲林,这被广泛认为是要解决党内对联邦政府推行的经济改革的反对。
德国社会民主党的成员从很多年前就开始减少。1976年德国社会民主党拥有一百万成员,到1998年选举胜利只有77万5千,2003年9月降到了66万3千,2005年11月只剩下59万1千人。
2005年4月,党主席明特菲林公开反对在德国自由市场经济中的过于牟利,并且要求联邦政府在推进经济正义方面更多干涉。这引起了一场主导全国新闻几个礼拜的辩论,成为了几乎所有主要期刊头版文章的主题,也得到了主要电视新闻几乎每天报道。明特菲林的建议已遭到一些雇员组织和经济学家批评,但是仍然得到公众支持(某些民意测验有75%支持)。2005年1月,一些德国社会民主党成员离开该党成立了劳动和社会公平党(WASG)反对德国社会民主党的新自由主义倾向。2005年5月,前德国社会民主党主席奥斯卡拉方丹加入新党。
2005年,一向有“社民党家乡”之称的北威州举行大选,5月22日公布的第一轮选举结果显示,德国社会民主党落后主要对手CDU/CSU7个百分点,失去了长达39年的执政党地位。从而导致施罗德政府建议2005年秋季提前举行联邦国会大选。
2006年4月10日,社民党主席马蒂亚斯普拉策克因听力严重下降辞职。五月起由临时党大会选出的前副主席库特贝克继任。 弗里德里希·艾伯特1918
菲利普 沙伊德曼 1919
古斯塔夫 鲍尔 1919-1920
赫尔曼·米勒1928-1930
维利·勃兰特1969-1974
赫尔穆特·施密特1974-1982
格哈德·施罗德1998

阅读全文

与德国选举执政党需要多少支持率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金华义乌国际商贸城雨伞在哪个区 浏览:733
俄罗斯如何打通飞地立陶宛 浏览:1110
韩国如何应对流感 浏览:894
在德国爱他美白金版卖多少钱 浏览:934
澳大利亚养羊业为什么发达 浏览:1358
如何进入法国高等学府 浏览:1448
巴西龟喂火腿吃什么 浏览:1375
巴西土地面积多少万平方千米 浏览:1234
巴西龟中耳炎初期要用什么药 浏览:1204
国际为什么锌片如此短缺 浏览:1605
巴西是用什么规格的电源 浏览:1426
在中国卖的法国名牌有什么 浏览:1334
在菲律宾投资可用什么样的居留条件 浏览:1235
德国被分裂为哪些国家 浏览:851
澳大利亚跟团签证要什么材料 浏览:1177
德国大鹅节多少钱 浏览:848
去菲律宾过关时会盘问什么 浏览:1171
澳大利亚女王为什么是元首 浏览:997
有什么免费的韩国小说软件 浏览:733
申请德国学校如何找中介 浏览: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