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德国资讯 > 德国人在青岛哪里演习

德国人在青岛哪里演习

发布时间:2023-03-30 13:48:39

A. 青岛栈桥的历史

青岛栈桥有着一百多年的历史。1891年,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在山东巡抚张曜的陪同下来当时的胶澳视察,回京后果断向清廷提议应在青岛口一带设防。同年6月14日,内阁明发上谕:“拟在胶州、烟台各海口添筑炮台,着照所请。”同时要求登州镇总兵衙门由登州(今蓬莱)移居青岛口。随后登州镇总兵章高元在青岛口建总兵衙门,是为青岛建置的由来 。
青岛栈桥始建于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1892年清政府派登州总兵章高元带四营官兵驻扎青岛,为便于部队军需物资的运输,建了两座码头,其中一座就是栈桥,1893年竣工,长200米,宽10米,石基灰面,桥面两侧装有铁护栏。
光绪二十年(1894年5月29日),直隶总督李鸿章奏折:“登州总兵章高元,承办各台基址已具,道员龚照玙又于青岛前建设大铁码头一座,现拟于铁码头后建造水雷营,紧扼口门现办亩孝烟台、胶州两海口防务,事同一律,宜各设水雷兵营,各制下雷轮船一艘。”
从李鸿章的奏折可知,在青岛的军事防御设施不是孤立进行的,而是晚清中国北方海防系统的一部分。而在胶澳建造的每座建筑也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大铁码头就是专供“下雷轮船”装卸水雷、上煤运械而建造的海军专用码头。栈桥是青岛最早的军事专用人工码头建筑 。该码头原称谓很多,有海军栈桥、前海栈桥、南海栈桥、李鸿章栈桥、大码头等。另一座位于总兵衙门前方的“衙门桥”长100米,宽6米,亦称“蜗牛桥”。这两座码头都是中国工程师自己设计的,是青岛最早的码头。
青岛栈桥是当时惟一的一条海上“军火供给线”,也就是说,谁控制了栈桥,谁就控制了胶州湾。1897年,德军以演习为名,从栈桥所在的青岛湾登陆,武力占领了青岛,栈桥成为德军侵占青岛的见证。德国侵占青岛后,清政府被迫与德国签订《胶澳租借条约》后,当局开始进行新的城市规划,许多物资由海上运来。为了方便运输,德国人又对栈桥进行了改造,在桥面上铺设轨道,上面山李可以跑轱辘马(专门装货物的车子)。
1901年5月,将原桥北端改为石基,水泥铺面,铁护栏改为铁索护栏,在南端钢制桥架上铺设木板,并建轻便铁轨,将桥身延长到350米,仍为军用码头。1901年10月7日,小港码头建成,运输物资均由小港码头承担,栈桥的运输功能也慢慢减弱。1904年大港第一码头建成后,栈桥逐渐失去它作为码头的历史使命,开始向游人开放。1905年前后,商货运输移至青岛大港,栈桥遂成为船舶检疫、引水专用码头。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1914年8月27日,日本第二舰队到达青岛海域,封锁了青岛海面。日军从陆路和水路进攻青岛。当时水路方面是从崂山湾完成登陆,不过最终占领青岛后,日军也效仿德军在栈桥上举行了阅兵仪式以此证明其对青岛享有“充分主权” 。
1922年12月,青岛被中国北洋政府收回后,中国水兵在此阅兵,以显示中国主权的收回。
1931年9月,青岛市政当局出25.8万元,由德国信利洋行承包扩建,桥身加长到440米。将原桥的钢木结构部分改建为钢筋混凝土,34排桩通透结构,桥面铺以水泥,同时将桥面高度提高了0.5米。在栈桥北端沿海建了栈桥公园,种植树木花卉。桥南端增建了箭头型的防浪堤,并在防浪堤上修建了具有民族风格的回澜阁。1933年4月,整个工程竣工。从此,栈桥成为青岛的重要标志性建筑物和着名风景游览点 。
1937年7月7日,日本制造卢沟桥事变,全面侵华战争开始。1938年1月10日,大批日军从沙子口登陆再次占领青岛,次日一拨日军又开始从栈桥登陆 。一个时期,栈桥作为军用码头,不准中国人进入 。
新中国逗耐迟成立后,人民政府多次拨款对栈桥进行维修,1985年青岛市又对栈桥进行了大规模的全面整修,将桥南端通透部分拆除重建,由34排桩改为16排桩,并新建眺望台1座,同时将桥入口处的6根挡车石柱拆除,两侧围以铁索护栏,12对欧式桥灯相峙而立,外铺花岗岩石台阶。1998年底至1999年6月,市政府再次拨款对栈桥进行了大规模整修,桥身按抗风浪50年一遇标准、回澜阁基础按百年一遇标准加固。栈桥北段拆除重建,侧墙采用浆砌蘑菇石镶面,整个桥面用机刨花岗岩板铺装。此次维修既达到防风浪、防腐蚀,保持原有的风韵的要求,又与两侧护岸设施相匹配,增加了美观效果 。
2013年5月26日下午,青岛遭暴雨袭击,全市平均降水量26毫米。5月27日清晨青岛栈桥中段东侧出现了一处30多米长的坍塌 。2013年11月2日,山东省青岛栈桥的桥身部分实现合龙 。2014年4月25日,经过11个月的加固维修,栈桥重新运行开放 。
经过数次重修和改建,现桥身长401.45米,其中引桥长236.1米,孔桥149.7米,回澜阁处三角形桥头长15.65米。栈桥南端的双层飞檐八角亭阁——“回澜阁”,阁顶覆以黄色琉璃瓦,周围有24根圆形亭柱,阁占地151平方米,总建筑面340平方米,阁内为两层圆环形亭堂,中央有34级螺旋式阶梯,登楼远眺,前海景色尽收眼底,即为青岛十景之一“飞阁回澜” 。

B. 旧相册——青岛老十景之二琴屿飘灯

琴屿飘灯,为青岛老十景之一。1936年,当时的青岛市政府曾对青岛的旅游景点组织过评选,由此便产生着名的青岛十景,分别为:飞阁回澜、穹台窥象、汇滨垂钓、琴屿飘灯、丹邱春赏、湛山清梵、东园花海、燕岛秋潮、会崎松月和登瀛梨雪。青岛十景,成为当时游旅观光的导向,至今仍有着深远的影响。

      琴屿飘灯,便是与栈桥回澜阁同处青岛湾中、南北遥遥相对的小青岛。小青岛,原名“青岛”,别名琴岛、琴屿等,海拔17米,面积0.024平方公里,北距海岸720米,东距陆地370余米,有长长的防波堤与陆地相接。小青岛的“青岛”之名最早见于明代,清干隆《即墨县志》即已有“青岛”的记载,因岛上汪信“山岩耸秀,林木蓊郁”,故得“青岛”之名。

      小青岛的“琴屿”之名,来自其形状。屿,即为小岛,因岛的形状如同一把古琴,故又有“琴岛”之称。又说,小青岛离岸很近,海浪抚岸,有琴瑟之声,故称琴岛。小青岛,在很早以前是陆地的一部分,但在海浪长年累月的冲蚀雕凿下,渐与陆地分离,始成今日之形状。

      小青岛很小,但其名气很大,因为“青岛”这座城市就是因其而命名。青岛的一些地名均是以“青岛”命名,如青岛湾、青岛口、青岛村、青岛河等。而青岛村前,小青岛所在的海湾几百年前就是渔港和停泊商船之地,更是一处避风的天然良港。海水涨潮时,海船可自青岛湾驶入天后宫一侧的青岛河,由此也催生了后来神明的“青岛口”的发展。

      明万历六年(公元前578年),即墨知县许铤上疏朝庭开放海上运输,获准在县境内开放青岛、女姑、金家等海口,青岛口成为有一定规模的商贸口岸。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清政府为加强胶澳海上防务,将登州总兵衙门移置青岛口,并调四营兵力约2000人移驻胶澳,青岛的建置由此而始。

      1897年,垂涎胶澳战略地位的德国人,以演习为名从青岛湾登陆,迫使清政府签订了《胶澳租借条约》,青岛口沦为德国殖民地,被命名为“青岛”。而青岛湾中的“青岛”,德国人称“阿克那岛”,青岛人则开始称其为“小青岛”。1900年德国人在岛上修建了灯塔,高15.5米,呈八角形,通体用白色大理石砌筑,塔内装有水晶棱镜镶成的反射镜,并以牛眼形旋转式闪光灯发光,海上射程12海里,为进出青岛湾、胶州湾的船舶导航。

      1914年8月20日,日本对德宣战,小青岛被日本人占领,改名为“加滕岛”。1915年7月,日本人将战争中被毁坏灯塔重建,高12米。1922年中国政府收回青岛,小青岛于20世纪30年代初被辟为“小青岛公园”。园内设茶厅、花圃、石凳、石椅,并辟建道路,修筑游艇码头。

      1938年1月10日,日军在青岛山东头登陆,青岛再次沦为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地。小青岛也随之成为日军的军事基地。1941年,日军在小青岛上修筑了长377米、宽8米的防波堤坝与陆地相连,从此小青岛成为陆连岛。小青岛的东侧,遂成为日军军舰的停泊地。

    自抗战胜利到解放后小青岛一直由部队驻守,直至1988年6月,小青岛再次辟为“小青岛公园”,并正式对游客开放。小青岛,以青岛的着名地标和青岛的象征之一,现次成为青岛的旅游热点。

      小游陵告青岛之美,夜晚尤胜白天,每当夜幕低垂,岛影朦胧,而灯塔远射的灯光时明时暗,与海面上的波光交相辉映,绘出一幅瑰丽的夜色画卷,这就是人们为之陶醉的“琴屿飘灯”。

      沿莱阳路上的海军博物馆和鲁迅公园之间的琴屿路西行约千米,便可到达小青岛公园。沿途的红礁石和美丽的浪花,吸引着一拨拨拍婚纱照的人们来到这里。

      这条长377米、宽8米的防波堤将小青岛与陆地连接到一起了。特殊的防浪造型削除了风浪对湾内的影响,任凭外面波浪涛天,湾内依然风平浪静。

      小青岛公园入口右侧是海军博物馆,走在防波堤上便可清晰地看到海军博物馆室外展区停放的鱼雷、飞机、舰炮和水面上的各种舰艇。

      101鞍山舰,是我国于20世纪50年代自苏联引进的07型驱逐舰,1969年5月,改装成导弹驱逐舰。于1992年4月24日退役,它曾是中国海军最大的水面战斗舰;531“鹰潭舰”,是参加过1988年保卫南沙的“3.14海战”的功勋舰,是我国首条安装防空导弹的护卫舰,满载排水量1,924吨,最高航速26节,装备海红旗-61型舰空导弹,最大射程在11KM左右,1994年光荣退役;105济南舰是我国自行设计、制造的第一艘导弹驱逐舰,同时也是一艘试验舰。在服役的36年里,先后完成了舰体强度、航速、稳定性验证,还对某型反潜导弹、舰炮进行了多次极限射击,共进行试验2000多项,取得各项数据300多万个,被誉为“海军装备的开路先锋”。

      防波堤西端的蘑菇亭,这里是北眺小青岛,东瞰海军博物馆和回望鲁迅公园海滨的最佳之处。

      《琴女》青铜雕塑,位于小青岛广场中央,高2.8米,1989年11月落成。琴女,全身裸露,身姿曼妙、婉约清丽,手持中国古老乐器箜篌,踮脚眺望着大海,美妙的乐曲声似乎在人们耳边回荡。传说中,琴女是一位仙女,她爱上了青岛渔村里的一个小伙子,每天傍晚,琴女都会站在海边抚琴,等待出海的丈夫平安归来。

      贝壳亭,亦称海韵亭,位于小青岛的西南角,美丽的造型吸引着游人前来。驻足亭中,可观海听涛,可静坐遐思。

      过贝壳亭转而北行,便是小青岛的西岸。这里是观赏老青岛西部风光和拍摄落日的好地方,每当黄昏来临,这里都会聚集着大量的摄影爱好者。

      落日,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线,也是一幅充满诗情画意的长卷。夕阳时分,虽然已近黄昏,但瑰丽的晚霞依然使人喜爱,最美不过夕阳红,温馨又从容,夕阳是晚开的花,夕阳是陈年的酒……

      走至小青岛北端,又是一条长长的挡浪坝,直插海中。这条挡浪坝使小青岛东部的海湾更加平静无浪,成为地地道道的避风港。走上仅容一人的坝顶,四面的风光尽收眼底。

      青岛湾畔,自西陵峡路转向太平路,近处的青岛海关、海上皇宫、青岛栈桥、山东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大楼、青岛百盛商厦、栈桥王子饭店、天后宫、太平路小学、德人监狱一 一在目。

      远处的天主教堂、江苏路基督教堂、沂水路的胶澳总督府旧址依稀可辨。信号山顶上的三个不同高度的红色圆顶蘑菇楼,似乎就近在眼前。而身后就是绿树成荫的小青岛山和高耸在山顶的白色灯塔。

      鱼雷洞库,位于小青岛的东北侧。1941年,日军打通山体,设立了鱼雷军火库,并在洞外铺设窄轨铁道,以供鱼雷运输。

      小青岛不大,简单绕山体走一圈十分钟足够。但若是细细品味,就不一样了。小青岛是青岛历史的见证者与守望者,是青岛这座城市名称的赋予者。小青岛是美丽的,站在小青岛上看青岛,看到的是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一个正在迅速发展和崛起的大青岛。

C. 德国侵占中国青岛的历史

在事件发生的前一天,即1897年11月13日,平日常驻上海吴淞口的德国远东舰队就出现在青岛南面的外海。在此前的11月7日,德皇威廉(Kaiser Wilhelm II 1859-1941)就“决定立刻动手”对巨野教案的发生给予中国报复。是日深夜,他电令远东舰队司令海军少将迪特里希(Otto von Diederichs 1843-1918)作好准备。10日,德舰启航向胶州湾进发。
迪特里希(旧译 棣利斯或棣利司)率领的这支船队由五艘军舰组成,4300吨的“威廉王妃”号(S.M.S. Prinzess Wilhelm)、5200吨的“鸬鹚”号(S.M.S. Cormoran)、7650吨的旗舰“皇帝”号(S.M.S. Kaiser)和并未参加实际行动的“伊伦娜”号(S.M.S. Irene 4300吨)、“阿克纳”号(S.M.S. Arcona 2370吨)。
实际上,在13日下午4点德国舰队一出现,就被驻防清军的了望哨发现。此时的章高元(1841-1913)据说正在和属下打麻将,得到信报他曾命人前往德舰询问前来的目的。迪特里希委派副官Amon上尉带领两名军官和翻译上岸拜会章高元,在得到“借地演习,进行临时休整,很快就会离开”的答复是后,章才如释重负。为了表示友好,并尽地主之谊,章表示要在衙门设宴招待迪特里希,但被德方婉言谢绝。由于此前,每逢冬季常有俄国舰队前来暂泊,而且德国一直对华“友好”,又在“三国干涉还辽”事件中,表现出异乎寻常的“公正”,大概诸多的因素蒙蔽了曾参加过甲午战争的章高元,他的懈怠与麻痹大意,直接导致了次日他与德军的对峙与博弈,满盘皆输……
过程
德国舰队在入夜后有了充足的时间来进行占领前的部署。“皇帝”号和“威廉王妃”号留在小青岛附近的外锚地,准备在遇到抵抗时炮击沿岸的总兵衙门、兵营和炮台。而“鸬鹚”号在乘机驶入胶州湾,系泊在马蹄礁附近,准备伺机占领位于小鲍岛军火库和军械库,并从背后进行迂回包抄。
1897年11月14日,依照旧历是光绪二十三年十月廿日。黎明时分,“鸬鹚”号放下几艘小船,船上所载的100余名德国士兵,趁着未散的晨雾,一举占领了清军后海营房和不远处火药库。在得到“鸬鹚”号得手的消息后,迪特里希命令舰队实施登陆。就在720名德军士兵在栈桥西侧登陆的同时,恰逢驻防清军在进行早操。两军相遇,出现了令人不可思议的一幕,出操的绿营兵们对全副武装的德军没有丝毫的戒备,竞相跟德国人打招呼,还有人因能说两句德语而沾沾自喜……
德军登陆后,立即按照预先部署的计划,分兵抢占制高点和沿海炮台,并包围总兵衙门和各处营房,并切断各营之间的联系。此时章高元的反应,由于没有官方的详载,以致众说纷纭。上午11时左右,德军向清军发出照会,限其于下午3时前全部撤退至女姑口和崂山以外,只能携带步枪,以48小时为限,过此即当敌军处理。此时,在众人的影响下章曾考虑抵抗,但却发现枪里没有子弹,而军火库已早被德军控制。无奈章高元曾亲自面见迪特里希,称“未奉本国公文,碍难撤离”。但迪特里希坚持下午3点钟德军必须接管防务。章高元急电山东巡抚李秉衡(1830-1900)和北洋大臣王文韶(1830-1908),说:“元欲战恐开兵端,欲退恐忝职守,再四思维,惟有暂将队伍拔出青岛附近,后撤至四方村一带……。”
结果

胶州湾
中午12时30分,章高元的总兵旗从衙门前的竿头落下。下午2时30分,停泊在青岛湾海面的德舰鸣放了21响礼炮,庆祝在这一次占领行动中的胜利。半小时后,随着对德国皇帝的三声万岁(乌拉),德国海军的三色战旗升起。而章高元也在此时退至四方村。
迪特里希在衙门大堂内宣布占领胶州湾及附近一切海岛与陆地,并称倘有中国人敢滋事端,定加严惩。新的临时政府也同时成立。随后,德军还派遣了一支分遣队,前往最近的即墨县城,但在德国人达到之前,驻守的清军就望风而逃了。随后,这支部队继续向胶州前进,追击溃退的清军。

D. 参观青岛德国监狱的启示

2015年X月X日对我来说是个不平凡的日子,我被一组组残忍的照片所震撼,为一个个鲜活的生命而感动。

2015年的春天我来到青岛,在这个美丽的海滨城市,不仅见到了她的美丽同时也看到了她血淋淋屈辱的历史。当天下午我来到青岛德国监狱旧址(现为博物馆)参观,这已被当地政府认定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走进博物馆一张张古老的照片和历史资料迎面而来,讲述着自1900年以来在这里发生的一切。第一个部分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德国占领青岛期间,德国人在青岛实施着他们的殖民统治。青岛作为德国的一块海外飞地由德国海军直接管辖,先后修建各处殖民与办公建筑(其中包括众所周知的胶济铁路),这所监狱也是在此期间修建的,其目的是为了关押在华的外国人。因而当时的监狱环境还算不错,有完善的供暖设施。德国人在华期间实施的是军官制,但就像现在的德国公司一样,他们用严谨的制度来约束这块土地上的人们,其中甚至包括养狗以及溜狗时的注意事项。这使我们不难看出德国工业取得大幅发展的原因。第二部分讲述的是日军占领期间,其惨无人道的禽兽行径。他们把青岛作为控制整个山东乃至华中腹地的踏板,丧心病狂的实施着“三光政策”。他们建立了一种层层管理的体制,派遣大量特务与汉奸一起对当地人民实施高压管理。为了镇压中国人民他们把这座原来的德国监狱改造成他们的人间炼狱,老虎凳、烙铁、水牢所有我们在老电影中看到的东西在这里都可以见到。原来只关押两个人的房间当时最多竟关了十几个人,原来的采暖设施当时就是个摆设,据讲解员说被关进水牢的人根本活不过三天。其中有几张照片,直到现在我回想起来都会不由得愤怒的颤抖。刚刚出生的婴儿还带着襁褓中的稚嫩,却被人挖出了内脏,以供食用;一个个被残。杀的生命,即使死去也得不到安息,他们的尸体还被暴晒于烈日下;一颗颗被斩首的头颅就像灯笼一样被高高挂起。看着这一张张照片,想象当时那恐怖的生活,我为日本人的兽行而愤怒,为当时中国的嬴弱而不甘,为现在强盛的祖国而自豪。

中国人民历经苦难,挺起了坚强的脊梁,在伟大的中国人民面前没有什么是不可战胜的。每一位中国人都应该牢记那段屈辱的历史,奋发图强,因为只有强盛的祖国作为后盾,我们才不会被任何人所欺侮。同时我们也要在苦难中总结经验,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变得更强!

E. 青岛栈桥导游词

各位团友:

大家好!我们今天游览的第一站是栈桥。栈桥是青岛的象征,是青岛人的骄傲。它位于青岛湾,全长440米,宽8米。20世纪30年代栈桥曾被誉为青岛市内十景之首、青岛二十四景之一,不少文人墨客都曾写下赞美它的诗词,国内外的重要宾客、知名人士来青岛观光时,都要登临栈桥,欣赏海滨风光。驰名中外的青岛啤酒商标便是以栈桥为图案设计而成的。

现在我把栈桥给大家做一下介绍:

[栈桥概况]

栈桥有着一百多年的历史,她既目睹了青岛的屈辱岁月,也见证了青岛的建设与发展。1891年清政府下诏书在青岛(时称胶澳)建置。1892年清政府派登州总兵章高元带四营官兵驻扎青岛,为便于部队军需物资的运输,建了两座码头,其中一座就是现今的栈桥,长200米,宽10米。该码头原称谓很多,有海军栈桥、前海栈桥、南海栈桥、李鸿章栈桥、大码头等。另一座位于总兵衙门前方的“衙门桥”长100米,宽6米,亦称“蜗牛桥”。这两座码头都芦郑是中国工程师自己设计的,是青岛最早的码头。

栈桥是当时惟一的一条海上“军火供给线”,也就是说,谁控制了栈桥,谁就控制了胶州湾。1897年,德军以演习为名,从栈桥所在的青岛湾登陆,武力占领了青岛,栈桥成为德军侵占青岛的见证。德帝国主义侵占青岛后,于1901年5月将原桥北端改为石基,水泥铺面,在南端钢制桥架上铺设木板,并建轻便铁轨,将桥身延长到350米,仍为军用码头。1904年大港第一码头建成后,栈桥逐渐失去它作为码头的历史使命,开始向游人开放。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从崂山仰口登陆占领青岛后,仍然在这座桥上举行阅兵陪含颂式,以此证明其对青岛享有“充分主权”。

1922年,青岛被中国北洋政府收回后,中国水兵在此阅兵。

1931年,南京国民政府出巨资由德国信利洋行承包重建,桥身加长到440米。桥南端增建了箭头型的防浪堤, 并在防浪堤上修建了具有民族风格的回澜阁。整个工程至1933年4月竣工。 栈桥从此成为青岛第一景。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多次拨款对栈桥进行维修,1985年青岛市又对栈桥进行了大规模的全面整修,两侧围以铁索护栏,12对欧式桥灯相峙而立,外铺花岗岩石台阶。1998年底至1999年6月,市政府再次拨款对栈桥进行了大规模整修,此次维修既达到防风浪、防腐蚀,保持原有的风韵的要求,又与两侧护岸设施相匹配,增加了美观效果,使整个桥体焕发了青春。

2001年包括栈桥在内的海滨风景区,被国家旅游局评为首批AAAA级风景区。

各位团友,我们现在站在栈桥桥头,前面这片水域被称为青岛湾。远处看,栈桥像一条彩虹横卧在大海之中,尽头的“回澜阁”仿佛飘浮在大海之上,有“长虹远引”、“飞阁回澜”之美称。

要领略栈桥的魅力,最好是沿着这条通往海中的桥走进去。走进去,仿佛将自己置身于大海环绕之中,可充分感受海的气息,体验海的浩淼,增强对大海的立体感受。碧波拍打着桥面,白云漂浮在蓝天,海鸥在海天间飞翔,游船在海浪中穿梭,这种美妙的感受,您能只能在此时此地才能充分体味。大家在行进中可以看到岸边绿树掩映、楼台辉映的美景,那又是一幅充满浪漫欧陆风情的城市画卷,正如康有为先生所描写的:“碧海蓝天,红瓦绿树”,梁实秋的“观壮阔波澜,当大王之雄风”。

[回澜阁]

各位团友,现在我们来到了回澜阁,“回澜阁”匾额上的3个字最初是由原青岛市市长沈鸿烈题写的,这个匾额在日本第二次占领青岛期间被掠往日本老档,放在日本东京陆军博物馆内展出,以显示其侵华战争的“功绩”。现在“回澜阁”三字为着名书法家舒同所写。

此阁为二层八角凉亭,亭子由彩色琉璃瓦覆盖,24根红漆柱子支撑,阁心有螺旋形楼梯,楼上四周为玻璃窗,有“一窗一景,一景一画”之说。我们可以凭窗眺望,全方位地看到美丽的青岛湾和周围的各个景点以及着名建筑。

[栈桥周边景点]

与栈桥在一条南北直线上的这条路是中山路,它是青岛市一条老商业街,有着100多年的历史。德国占领青岛后,为了在后海修建深水码头,于1899年开辟了一条南北连接的道路,这便是中山路的雏形。德县路以南是德国人居住区,命名为“斐迭里街”,德县路以北是中国人居住区,称为大马路,1922年,两条路合并在一起,命名为山东路。1929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又改名为中山路。中山路全长1300多米,63座建筑,160多家商场,同时它还是国家确定的全国100个文明示范点之一。目前中山路也是老市区最繁华的地方之一。这样看来,栈桥成了大海与街市的过渡。它将大海和陆地紧密地连接在一起。

中山路上那座最高的建筑是“百盛商厦”。1998年9月开业。它是国务院批准的首批全国18家合资零售企业之一,由青岛第一百货公司与马来西亚的金狮集团合资兴建,总投资7.8亿元人民币,地下5层,地上49层,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商场面积5万平方米。在当时被称为齐鲁商业第一楼。

栈桥西边这个沙滩是第六海水浴场,它是市区浴场中最小的一个,与繁华的中山路相邻而且周围环境十分优美,有很多人到此游泳。

我们看到的那座玻璃幕墙楼是山东省国际贸易大厦,它于1991年1月份动工,同年12月份封顶,施工过程中运用新技术、新材料创造了4.5天建一层楼的当时的全国最高纪录,它共有39层,地下3层,地上36层,高118.5米,是20世纪90年代齐鲁第一高楼。

接下来我们看到的那座高大的建筑是青岛海关大楼,海关大楼始建于1992年10月,共26层,地上24层,地下2层,139.9米高,青岛海关虽然以青岛命名,但却是山东口岸进出境监督的总管理机关,下辖济南、淄博、潍坊、烟台、威海等十多个海关,是中国北方的三大海关之一,而且自1997年开始连续五年监管的进出口货运量名列全国第一。

海关大楼前面那座造型奇特的建筑是海上皇宫,海上皇宫是一座集游览、娱乐、演出、餐饮于一体的旅游场所,投资一亿多人民币,整座建筑是由几个四分之一的圆体组成的,共6层,地下一层,地上5层,整体用108根柱子支撑,建筑面积1.1万平方米,它以一流的环境,五星级的服务,被列为青岛餐饮特一级店。

回澜阁对面那座小岛是小青岛。小青岛位于胶州湾入海口北侧的青岛湾内,美景天成。其海拔仅为17.2米,面积也只有0.012平方公里。该岛小巧如螺,山岩峻秀,林木葱茏,因此得名小青岛。清干隆十六年(1751年)的《灵山卫志》载:“小青岛在淮子口对岸,入海者必由之道”。因该岛形如古琴,水如弦,风吹波音铮铮如琴声,故又被人们称为“琴岛”。德国占领青岛时,将小青岛命名为“阿克那岛”,1914年日本取代德国占领青岛后,将该岛改为“加藤岛”。青岛回归后,胶澳督办公署将其命名为小青岛,并于20世纪30年代初开辟为“小青岛公园”,设有茶厅、花圃、石凳、石椅、辟建了道路,修筑了游艇码头,游人可乘船前往。日本二次侵占青岛后,成为日军驻地,此后一直被作为军用。

1988年夏,小青岛经重新规划建设成为前海一处旅游景点。如今的小青岛,遍植黑松、樱花、碧桃、石榴、木槿、紫薇等花木。婀娜的琴女雕塑,别致的花廊、水榭为小青岛平添几许妩媚。

我们眼前的拦海大堤是20世纪40年代日本人修筑的,长720米,将小青岛与海岸连接。大家往上看,小青岛最高处有一座白色灯塔,它于1900年由德国人建造,是青岛市重点保护文物,高15.5米,呈八角形,塔内装有水晶棱镜镶成的反射镜,并以牛眼形旋转式闪光灯发光,1997年更换为西班牙制造的航标灯,原灯送到秦皇岛航标博物馆收藏。这座灯塔海上射程15海里,是海上过往船只进出胶州湾的重要航标。它与栈桥一起,被视为青岛市的主要标志。每当夜晚降临,岛上灯塔红光闪烁,飘浮于海面波涌之上,引人入胜,勾勒出青岛一大胜景——“琴屿飘灯”。因此有“茫茫海湾有红灯,时明时灭自从容,翠岛白塔沐夜色,琴屿飘灯传美名。”之说。

在小青岛南面还有一座岛,那就是薛家岛。薛家岛原来是一座荒僻的小岛,在明朝初年,岛上渔村里有一姓薛的人家出了一员大将叫薛禄,从此逐渐发展成为规模较大的渔村,改名为薛家村,此后小岛又改名为薛家岛。该岛又名“凤凰岛”,因其形状如飞凤,而得名。它的面积为27平方公里,海岸线长达38公里,有青岛最优美的沙滩之一—“金沙滩”。

大家看到小青岛东面停泊着许多军舰,这是中国海军博物馆;往北边看,靠近海岸的那座古典建筑是天后宫,远处楼群中那两座高高耸立的塔楼,就是天主教堂。

栈桥以东、太平路北沿,有一座栈桥宾馆,原是德国青岛大饭店附属的旅馆部,由德国建筑师保尔·弗里德里希设计,为典型德国古典式建筑。而原德国大饭店的主要建筑于1993年拆毁,在原址上盖起了泛海名人大酒店。

德国占领青岛期间,德国皇帝威廉二世的弟弟海因里希亲王多次来过青岛,并曾下榻于这座饭店,因而当时俗称“亨利亲王大饭店”或“亨利王子饭店”。当时的德国墨克连堡亲王、清朝邮部大臣盛宣怀也曾在此住过。1922年8月,孙中山到北京与袁世凯会晤,在返回上海的途中,于9月28日抵达德国统治下的青岛,曾下榻于此饭店。

各位游客,栈桥的游览即将结束,相信栈桥美丽的景色定会使你有一个美好的回忆。

F. 有没有青岛栈桥直到石老人景区的沿线介绍

我把我的导游词给你吧

小青岛
现在我们来到的就是小青岛。小青岛位于胶州湾入海口北侧的青岛湾内,海拔仅为17.2米,面积也只有0.012平方公里。该岛小巧如螺,山岩俊秀,林木葱茏,因此得名小青岛。德国占领青岛时,将小青岛命名为和雹“阿克那岛”,日本占领青岛时将它命名为“加腾岛”。20世纪30年代初开辟为“小青岛公园”。
大家看我们眼前的拦海大堤,是20世纪40年代日本占领青岛时修筑的,长720米,将小青岛与海岸连接。岛上最高处有一座白色灯塔,是1900年(光绪二十六年)德国人修造的。塔身全部由大理石构筑而成,塔高15.5米,呈八角形唤旁帆,塔内装有反射镜,并以牛眼形旋转式反光灯发光。1997年更换为西班牙制造的航标灯,原灯送到秦皇岛航标博物馆收藏。这座灯塔海上射程15海里,是海上过往船只进了胶州湾的重要航标。每当夜晚降临,岛上灯塔红光闪烁,勾勒出青岛一大胜景——“琴屿飘灯”。
小青岛又名“琴岛”,因为从高处俯看,形状非常像一把古琴卧在海面上。大家看眼前的这座雕塑,一位年轻女子手抚竖琴眺望大海,她就是“琴女”。
关于“琴女”,还有一个凄美的故事。传说在很久以前,天上有一位会弹琴的仙女,看上了岛上一位青年渔民,就偷偷下凡与他结为夫妻。每天早上丈夫出海捕鱼她就在家中织网,傍晚时分,她就站在海边弹琴,让丈夫寻着琴声归航。玉皇大帝知道后大为震怒,让海龙王兴风作浪,将小伙子的般掀翻了。琴女一直在海边弹着琴等丈夫归来,一等就是几十年,头发白了,眼睛也瞎了,丈夫再也没有音讯。人们为纪念琴女便塑造了这座雕像。
站在小青岛上看青岛,碧海蓝天相辉映,半城绿树半城楼,唯美绝伦。
前人写了一首描绘小青岛风情的诗,1949年后,被多种旅游类书刊收录:“领略青山不在多,水中一岛小如螺,云鬟别有飘萧态,似向风情浴晚波”。

栈桥
各位朋友们,都说天安门是北京的象征,外滩是上海的象征,栈桥就是我们青岛的象征,是青岛人的骄傲。它位于青岛湾,全长440米,宽8米,由海岸前伸入海,20世纪30年代,栈桥“回澜阁”曾以“飞阁回澜”这个名字名列青岛十大景观之首。驰名中外的青岛啤酒的商标便是以栈桥为图案设计的。
栈桥有着100多年的历史,她身上既刻录了青岛的屈辱岁月,也记载了1949年后青岛的建设与发展。1891年,青岛(胶澳)建置。1892年,清政府委派登州镇总兵章高元带官兵驻扎青岛,为了装卸军用物资和供北洋舰队的舰艇停泊,建了两座码头,其中一座就是现在的栈桥。原栈桥长200米,宽10米,是中国工程师自己设计的,也是青岛港最早的码头建设。栈桥是当时唯一的一条海上“军火供给线”,也就是说,谁控制了栈桥,谁就控制了胶州湾。
1897年,德国以演习为名,从栈桥所在的青岛湾登陆,武力占领青岛,栈桥成为德军侵占青岛的见证。德军占领后,重修栈桥,但仍为军用码头。1904年,大港第一码头建成后,栈桥逐渐失去它作为码头的历史使命,开始向游人开放。1931年,南京国民政府出巨资重建栈桥,桥身加长到440米,桥南端修建了半圆形的防浪堤,上面修建了具有民族风格的回澜阁,栈桥从此成为中国第一景。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多次拨款修栈桥。1985,1998年都对栈桥进行了大规模整修。2001年,包括栈桥内的海滨风景区,被国家旅游局评为首批AAAA级风景区。
从栈桥桥头往回走,看到的是一幅充满浪漫欧陆风情的城市画卷。正如康有为先生描写的“红瓦绿树,碧海蓝天”,梁实秋的“观壮阔波澜,当大王之雄风”。
回澜阁
远处的“回澜阁”三个字由着名的书法家舒同所写。最初由原青岛市长沈鸿烈题写,被日本二次占领青岛期间掠往日本,放在日本东京陆军博物馆内展出,以显示侵华战争的“功绩”。此阁为二层八角凉亭,亭子由彩色琉璃瓦覆盖,阁上四周为玻璃窗,有“一窗一景,一景一画”之说。
栈桥周边景点
回头看与栈桥呈一条直线就是中山路,是青岛市的一条老商业街,有100多年的历史。1929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称为中山路。全长1300多米。曾经与北京的王府井大街,上海的南京路并称中国十大商业街。正在规划重建中,预计抽奖6个亿。中山路上那座最高的建筑就是“百盛商厦”。1998年9月开业启高。是国务院首批全国18家合资零售企业之一。同青岛第一百货公司与马来西亚金狮集团合资兴建,投资7.8亿元。商场面积5万平方米,当时称为“齐鲁商业第一楼”。栈桥西边这片沙滩是市内面积最小的第六海水浴场。因为在市中心,周围环境优美,也有很多人到此游泳。右边的山东省国际贸易大厦是20世纪90年代课是鲁第一高楼。1991年1月动工,12月封顶,运用新技术,新材料,创造了4.5天建一层的当时全国最快记录。旁边那座蓝色玻璃墙的高楼是青岛海关大楼。虽然以青岛命名,但却是山东口岸进出境监督的总管理机关,下辖济南,淄博,烟台,威海等十多个海关,是中国北方的三大海关之一。大楼建于1992年,自1997年开始连续多年监管的进出口货运量名列全国第一。再看海面上那个徒刑奇特的建筑叫做海上皇宫。整座建筑由几个四分之一的圆体组成,是青岛餐饮特一级店。远远看上去宛如一颗悬浮于海面的明珠。远处这个小岛叫做“薛家岛”。原来是一个荒僻的小岛。明朝初年,岛上渔村里有一姓薛的人家出了一员大将叫薛禄,从此逐渐发展成为规模较大的渔村,改名为薛家村,之后又改名薛家岛。面积27平方公里,海岸线长38公里在,有青岛最长的沙滩——“金沙滩”。我们左后方是泛海名人大酒店,典型德国古典式建筑,原德国青岛大饭店旅游部。1993年建成,德皇帝威廉二杨的弟弟亨利亲王多次下踏于此。当时俗称“亨利亲王大饭店”。
八大峡:东邻栈桥和太平路,北临贵州路,区内有八条路以我国着名的八个峡谷命名,故称“八大峡”(三门峡,刘家峡,青铜峡,龙羊峡,明月峡,红山峡,瞿塘峡,西陵峡)。西陵峡是浏览八大峡的主要通道。八大峡原为团岛湾内两大礁石区。后筑堤填海成陆,占地56公顷。1985年起开发,20世纪90年代初建成新式建筑楼群。与老城区相比,八大峡充满了一派现代气息。
中苑海上广场:由山东中苑集团公司投资兴建,1996年建造,为大型现代化综合旅游项目。中苑国际旅游港,由两层总长2285米环形观光栈桥和万吨级多用途码头组成,是国内最大的旅游客运专用码头。
“中苑号”游乐船,长120米,共6层,由俄罗斯的一艘大型无动力海上浮动兵营发行装修而成,是一座功能齐全的“海上酒店”。
沿双层栈桥走向海洋深处,在未来二期建设规划中要建一座金碧辉煌的宫殿——中苑海上卫星观光塔。是一座科技,餐饮住宿,休闲娱乐,观光购物于一体的青岛 樗性建筑之一。

小鱼山
我们接下来要浏览小鱼山公园,小鱼山海拔并不高,只有61米,但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前临大海,背倚青岛老城区,因此被誉为是观赏青岛近海全貌的最佳制高点。德军侵占青岛时(1897年),发现了这一地理优势,便在山头号修建了坚固的炮台,这座糇台在日德青岛之战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成为德军最后一个挂白旗的炮垒。
小鱼山位于莱阳路东端的鱼山路上,是岛城十大山头园林公园之一。这里曾是会前村渔民晒渔网、晾鱼干的地方。小鱼山原是一座无名的山头,因山前的路是根据山东东阿县一座佛教名山“鱼山”命名的,小鱼山因此路而得名。小鱼山公园占地2.5公顷,于1985年正式对外开放,成为青岛的十大景点之一。
我们从小鱼山的大门拾阶而上,看到的这个亭子是一个挑檐式的六角亭,因在亭内可以看到碧荡漾的汇泉湾,故得名“碧波亭”。它的匾额“碧波”二字是由着称的国画艺术大师吴作人书写的。站在这里,大家看远处的山头上有三栋红色蘑菇楼宛如三柄熊熊煅烧的火炬,那就是信号山公园。在半山腰绿树丛中的那栋别具特色的建筑是青岛迎宾馆,原是“德国总督府官邸”,俗称“提督楼”。它是德国威廉时代的典型建筑式样与青年风格派手法相结合的德式建筑,被中外友人赞誉为世界珍贵的建筑“标本”,我们稍后会详细介绍。大家看右下方有两栋民族式建筑,一座形如城楼,一座貌似宫殿,那里原是青岛海产博物馆,现在是青岛海底世界。
接下来看到的这座三层的八角阁叫“览潮阁”,“览潮阁”匾额的三个字也是由吴作人题写的,阁高18米,登阁远眺,可以充分领略青岛红瓦绿树,碧海蓝天的独特风貌。在览潮阁上观赏海月,也别有一番情趣,尤其是到了农历中秋时节,一轮明月跃然星空,使人顿生“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之感,这也是青岛十大景观之一“鱼山海月”。大家再看这个览潮阁的装饰图案,都是鱼。在我国古代,大部分建筑都以龙凤为装饰,这里也体现了小鱼山的特色。
现在看到的这个白色雪花石浮雕是小鱼山的山标,它由现代的“小”,“山”字和古老的象形文字“鱼”字组成,周围是黑色的大理石线刻文字壁画,突出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渔猎的生活场景。
来到小鱼山不仅可以看到青岛风貌,釉彩壁画也是一绝。我们看到的这幅是釉上彩壁画“八仙过海”,它是由中央工艺美 院(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79级物艺系的师生共同创作,画稿曾获得全国美展一等奖。
转过弯来看到的这幅釉下彩壁画是“蒲松龄宇宙”,作品描绘了蒲松龄故居及“画皮”,“崂山道士”,“促织”,“席方平”等聊斋故事情节,还为小鱼山添了几分神秘色彩。
现在,我们所在的这座亭子叫“拥翠亭”,在这可以看到远近葱郁的山峦风光而得名。亭子的匾额也是由吴作人题写的。
大家再看,山下这一片沙滩是第一海水浴场,它是青岛市区面积最大最热闹的一处沙滩。浴场座汇泉王朝大酒店,是青岛第一家合资饭店,由香港严正声明酒店管理集团管理,是一家五星级酒店。酒店后面是天泰体育场和汇泉广场。旁边那个公园是青岛最大的综合性公园中山公园。建有高塔的那座山是太平山,海拔116米。此塔是中国奥运观光塔,也是青岛广播电视塔。塔高232米,是青岛建置百年的新标志之一。
到这里大家就把青岛老城区的全貌尽收眼底了,接下来的自由活动时间,您可以免费登上览潮阁,看看如画的前海湾,感受青岛的凉爽海风。

信号山
我们一央浏览的信号山以前是专为进出青岛港口的船只传递信号的地方。
信号山海拔98米,是市内较高的一座山。原名为大石头山,因山上多花岗岩巨石而得名。青岛港建成后,山上建有信旗台,故得名“信号山”,又称“挂旗山”。它面临大海,背依市区,是观赏青岛近海全貌的最佳至高点。
1897年,德国侵占青岛时,首先强占了信号山,以此作为制高点,把枪口对准清政府的总兵衙门,迫使清军撤离。后来,在山上建了青岛最早的一座无线电台,设立了指挥船舶进出胶州湾信号导向台。因此,德国胶澳总督将该山命名“齐格纳山”。(德语“信号”的意思)。日军侵占青岛后,更名“神尾山”。后来先进导航技术的运用,取代了信号导向旗,信号山结束了信号导航的历史使命。1987年建成信号山公园,1989年建了旋转观景楼。
南门是信号山的主大门,是一溜登高的台阶。拾阶而上,可以看到反映古代和现代传递信号活动的壁画和建碑记。
从北门进入来到的是一块平地,恰似舰船上宽广的平台,叫“赏涛台”。路上会经过一座石拱桥,叫“连心天桥”,又称为“吉祥桥”。现在看到的是五龙潭。水潭中有四条黑龙拱卫着金光闪闪的一条金龙。关于五龙潭还有一个神话故事。更巧的是,信号山下刚好有五条路,都以龙字命名。分别是龙山路,伏龙路,龙华路,龙口路,龙江路。沿路还有四座小木屋,人们把这些充满野趣的小木屋进行包装,分别是俄罗斯木屋,格林小木屋,福楼拜小木屋和莎士比亚小木屋。
这里有一道红色的门是“龙门”,穿过龙门就是信号山的主体建筑。三个不同高度的红色圆顶蘑菇楼,象征着我国古代用于传递信号的三支红色火炬。中间这座最高的蘑菇楼,共6层,高20米,可以登到5层,上面设有旋转观景台。可以透过28块玻璃眺望岛城的风光。
旁边的长廊叫“六曲长廊”,陈列着46个现在仍在使用的舰船信号旗图样。信号山位于市中心,不仅是浏览的好去处,也是市民采艾挹露,登高望远的好地方。采艾挹露是胶东的习俗。每年端午节黎明前,市民纷纷登上信号山,采艾蒿,接取露水,以求消灾祁福,保佑平安,并且还有很多百姓端午在六窗上插艾蒿。
好了朋友们,我们从南门上山,一直登到最高的蘑菇楼,旋转时间为10分钟,大家可以把青岛近海景观一览无遗。下山时岔路很多,请大家一定按原路返回,一小时后在车上集合。

八大关
现在我们来到的是着名的旅游疗养胜地——八大关。八大关的特色是里面别墅群建筑风格的多样性。据统计,景区里有世界上24个国家建筑风格的建筑,故有“万国建筑博览会”的美誉。游人徜徉于八大关幽静美丽的街道上,仿佛置身于异国他乡,别有一番情趣。
“八大关”这个名字究竟是怎么来的呢?其实这里是由八条纵横交错的路所构成,而第一条路都是我国着名关隘来命名的。像“天下第一关”——山海关、正阳关、紫荆关、宁武关、居庸关、函谷关、武胜关、嘉峪关。后来又增加了两条关路,分别为韶关和临淮关,但仍称之为八大关。这里有一个特点,每一条路上都种有代表性的树列如:山海关(法国梧桐)、正阳关(紫薇)、紫荆关(雪松)、宁武关(海棠)、韶关(碧桃)、临淮关(龙柏)、居庸关(银杏)、函谷关(火炬松)、武胜关(樱花)、嘉峪关(五角枫)。这里号称“十步一林,百步一园”,构成了一个花的世界、绿的花国。
各位朋友,我们现在可以看到周围有许多徒刑别致的建筑,或许大家会问为什么这里会有这么多的建筑物?那是在20年代的时候,一些达官贵人在这里购地建房,还有外国驻青岛的领事馆也在此建造别墅住宅。在这里集中了日式、俄式、丹麦式、匈牙利式、法式入地无门0多个国家的建筑风格。所以说:“游过八大关,就如同初游了欧洲”。
由于这里风格多样的建筑及优美的环境,成为拍摄电影、电视剧的“天然摄影棚”。大家是否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呢?解放后这里曾拍摄过40多部电影,例如《第二次握手》,《宁庆龄和她的姊妹们》等等,所以说您在这里遇到某位着名的赏或艺术家都是常有的事。
花石楼:建于1931年,为一流亡中国的俄罗斯贵族(当时俗称“白俄”)所建,主人的名字叫“涞比池”。它是一座欧洲古堡式建筑,既有希腊和罗马式风格,又有哥特式的特色。主楼由一圆形和一多角形石彻小楼组合而成。圆形小楼共5层,顶楼为观海台,立足于此,可欣赏到海上日出,日落美景。此楼除了用花岗岩,还嵌砌了许多鹅卵石,因此被称为“花石楼”。
花石楼又叫做“蒋公馆”,据说蒋介石曾在此居住。这种说法流传了很长时间,后来经过考证,蒋介石来青岛时,的胸脯在八大关居住过,但并不是在这里,而是在正阳关路的“义聚合钱庄”。不过名称就留下来了。
国民党军统特务头子戴笠多次来青岛,传说他与当时的影星白光也在此居住过。而戴笠就是在此与白光幽会后从青岛乘飞机回南京时撞上山而摔死的。解放后,花石楼归青岛人民政府交际处管理,成为接待中外贵宾的场所。党和国家领导人董必武,陈毅曾在此下踏。陈毅元帅在青岛所做的《初游青岛》这首长诗,就是他第一次来青岛疗养住在花石楼时创作的。1992年被山东省政府列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第二海水浴场:面积不大,环境优美,留下了许多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足迹。1957年毛主席在青岛期间,曾多次来此游泳。浴场西部海滩还有许多礁石,很多新人结婚拍婚纱照外景都选择到八大关,选择到第二海水浴场。有蓝天碧海,让大海见证他们浪漫爱情。这也是青岛的一处独特景观。

海军博物馆
朋友们,如果你想登上导弹驱逐舰,或者体验一下生活在潜艇中的滋味,那么就到青岛的中国海军博物馆吧。
中国海军博物馆位于莱阳路8号,西临青岛湾。1989年筹建,是继北京军事博物馆和航空博物馆之后的又一座专业性军事博物馆,也是我国唯一一座全面反映中国人民海军发展历史的军事博物馆,中国唯一的海军博物馆。设室内展厅、武器装备展区和海上展舰区。正门“中国海军博物馆”七个大字由着名书法家启功先生题写。
室内展厅由中国海军史展室、海军服装展室、礼品展室三部分组成,陈列人民海军各个时期的军服、军衔和友好国家及军队赠送的珍贵礼品;武器装备展区陈列各种退役的海军武器装备,其中有周恩来总理1957年检阅驻青岛海军部队时乘坐的K—185木壳鱼雷快艇,海军司令肖劲光大将的座机等;海上展舰区设在小青岛连陆大堤的海湾内,泊有“长城号”潜艇、“鞍山号”导弹驱逐舰和“鹰浊号”防空导弹护卫舰。鞍山舰是1954年从苏联购进的第一批驱逐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立下过赫赫战功。编入中国,曾多次接受周恩来、刘少奇、叶剑英、邓小平、贺龙、等党和国家及军队领导人的检阅。
1992年7月,海军博物馆被批准为“青岛市旅游涉外定点单位,它总是以独有的庄严感动着每一个人,我们都祈望和平,反对战争,但是我们只有强大,才能维护和平,也让我们在此共同祝愿我们的军队更加强大。

青岛火车站
在全国各地成千上万座火车站中,青岛火车站以独特的造型独树一帜,对于突发性火车往返青岛的旅客来说,火车站也是一道风景线,一下火车就能看到美丽的大海,这样的位置在沿海城市也是不多见的。
青岛火车站位于胶济铁路东端,是青岛市的重要门户,迄今有百年历史。
德国侵占青岛前,为掠夺山东及华北丰富的物产资源,攫取商业利润,规划修筑胶澳通往内地的铁路。1899年,德国筹集资金5300万马克,清政府投资万两白银共同投资成立德华山东铁路公司,修筑东起胶澳西至济南的铁路。1904年建成通车,全长394公里,是贯通山东交通的大动脉。与此同时,德国建造了德国风格的火车站 ,最具特色的是济南火车站和青岛火车站。
火车站由候车大楼和钟楼组成。采取当时德国浒的公共建筑设计手法,高大钟楼彩欧洲哥特式的艺术风格,又用了中国琉璃瓦,这种中西合璧式建筑造型十分罕见。高耸的塔尖,表现了德国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风格。
现在的火车站是2007年才扩建的,外观是保持了原有的风格,2008年6月会建成正式营运。
目前,青岛站有始发列车26对,始发货物列车22对,年发送旅客多万人次,货物260万吨。年运输进款5.7亿元,有联网售票点28处。2002年,荣获青岛市一级信誉企业(AAA)称号,中国消费者协会诚信服务示范单位称号。

石老生态观光园
石老观光园位于石老人国家旅游度假区内,北倚大佛山,南临大海,占地面积80公顷。是由石老人村组织建设的集现代化农业,旅游观光,休闲度假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农业示范园区。它以爱护生命,尊重环境为主题,以传统农技,农俗,农神和景观环境为载体,展示传统文化,创造特色休闲空间。
按照总体规划,石老人农业观光园分为三大部分自然生态景观,农业观光,神话传说。另外,在园区入口处还配备了其他景观区域。项目内容主要有农技、农俗、农产、素质教育、景观、服务设施几大部分。
景区内由于平日自然保护好,原有的森林覆盖了整个高山,再加上最近栽种的树木,形成了独特的自然景观。各种音响遍布在景区各处,行走在景区内,您随时可以欣赏音乐。
大门处,我们可以看到一组雕塑,由三块巨石组成,上面刻有天,地,人图象,还有十二生肖雕塑。进入大门,我们首先看到的是龙凤广场,这里有过去用的打鱼船,辗子,再现了当年石老人村的生活场景。广场内树立了各种神像,广场入口的左侧为神农,广场的西侧为茶圣陆羽,广场北侧为仓颉,广场中央有一组石老人雕塑,以石老人神话故事中的无情山,金银土,伴伴山,龙凤茶,金钩海米等趣味性的传说为主题。
在友凤广场东侧的山坡上有一片果园,这里种有柿子,苹果,桃,樱桃,李子等各种各样的果树,在西侧的山坡上种植有绿色蔬菜,崂山茶,花卉等。
顺着山坡上山,有两个小屋,是文武阁,东面这个为文阁,里面供奉着包公和刘伯温;西边这个为武阁,里面供奉着关羽和岳飞。在山的西坡有一片树林,这里设有连心墙,小木屋,石凳等,旁边的石头上刻有各种喜,福,缘等字,还有红心等图案。
在东坡的山上,我们可以看到有一亭,因可以一览苍天碧海之美景,又能看水托日出之奇观,因此被成为双观亭。
由天街往山上爬,经过298步台阶,150米悬崖峭壁,远处可观看滔滔大海。
由悬栈处顺着长长的阶梯继续往上爬,经历一段心惊肉跳的攀登之后,可到达会仙亭,目前目前是青岛最高的建筑物,亭中的对联充分表达了登亭的心情,“海到天边天作岸水天一色,山登绝顶我为峰天人合一”。
由会仙亭在往上爬,就可到达此山最高峰大佛顶,大佛顶现在在开发中。由大佛顶下来,我们可到云天殿。进到山门,门两侧是哼哈二将。由此向上,是云天殿,殿内中中央供奉的是玉皇大帝,右为王母娘娘,左为太白金星,两边分别有风雨雷电拖塔李天王和福禄喜赤脚大仙。
由天云殿向西去,我们在另一山巅上可看到有一六角亭,此亭有钟,因此成为钟亭,平日这里钟声轰鸣,远山近海皆能听见。

五四广场
五四广场背倚市 政府大楼,南临浮山湾,南北纵长700米,总面积10余公顷。是一处集草坪,喷泉,雕塑于一体的现代化风格的广场。
五四广场因“五四运动”而得名。众所周知,1919年爆发的反帝爱国运动——“五四运动”的导火索是青岛的主权问题。1919年1月,在法国巴黎召开的“和平会议”上,中国作为战胜国出席会议,提出了收回青岛主权等正当要求,却遭到英,法,美 ,日等的拒绝,并强行将青岛主权转交给日本。消息传来,全国震惊。北京学生于5月4日举行游行示威,强烈要求拒绝签约,高呼“誓死力争青岛主权”,“还我山东,还我青岛”等口号。学生的爱国行为得到全国人民的支持,在举国反对声中,中国北洋政府被迫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粉碎了日本企图永久侵占青岛的阴谋。在中国人民的英勇斗争下,终于在1922年12月10日收回了青岛主权。鉴于青岛与“五四运动”这一特殊叛乱,青岛市委,市政府决定将新建广场命名为“五四广场”。
现在我们看到的这个高大,雄伟的火炬形红色雕塑是青岛市新市区的樗性雕塑“五月的风”。它重700吨,高近30米,直径27米。当时是全国钢制雕塑中最重的一人。雕塑突出了青岛作为“五四运动”导火索这一历史背景,深含着催人向上的浓厚意蕴。火红色螺旋向上的钢板结构组合,以简练的手法,简洁的线条和浓厚的质感表现了一股腾空而起的劲风,给人以力量的震撼。它激励人们弘扬“五四”爱国主义精神,奋发图强,迎接新世纪的到来。
眼前的这片海湾叫浮山湾。大家看前方就是奥运帆船比赛基地。总用地面积45公顷,奥帆赛时用地面积约30公顷。整个工程项目包括陆域工程和水工工程两部分,陆域工程主要包括行政与比赛管理中心、运动员中心、媒体中心、后勤保障与功能中心五个建筑单体以及环境等配套工程,水域工程包括主防波堤,次防波堤,突堤码头,奥运纪念墙码头,护岸发行等水工程。其中,奥运纪念墙码头、次防波堤、突堤码头围合的港区面积约15.5公顷,主防波堤与窘态堤码头围合的港池面积约7.5公顷。此外,在赛时还要增设一些临时性的建筑及设施,以更好的满足奥帆赛的需求,如突堤码头上将建临时性的测量大棚,奥运纪念墙码头西侧将建一个浮码头供观众停船区使用。
大家看海面的那个喷泉,是我国第一座海上百米喷泉,喷泉设计采用先进的高压水泵,喷涌的水柱高达百米。因为是从海里直接抽取海水,所在在设计时选择了距岸边160米的距离,主要是防止喷泉的水雾对岸边设施及草坪腐蚀和盐化。
在我们北面的那座高大雄伟的建筑是青岛市政府大楼。楼高53.1米,共15层,总建筑面积71521平方米,坐北朝南,半弧形建筑寓意为拥抱大海,拥抱人民,面向世界。1994年7月开始。中共青岛市委,市政府各部门相继迁入新市政府办公楼。后面为二期工程府新大厦,是以接待重要会议,政府下辖各机关单位办公所用。

G. 德国人在青岛

青岛现在最多的外国人是高丽棒子,青岛是德国殖民地那是一百年前的事了,德国人早撤了,哪有啥聚集地,只剩下八大关,当时的德国建筑群。

H. 德国是什么时候侵占青岛的 德国侵占中国青岛的历史

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11月14日,德国以“巨野教案”为借口侵占青岛,青岛沦为殖民地。

1897年,两名德国传教士在山东曹州府巨野县张家庄因欺压平民被杀,这本是当时在教会和中国民众矛盾不断的大背景下发生的一次偶然事件,却因为德国以此为借口出兵占领胶州湾而被载入史册,这就是“巨野教案”。

1897年11月14日,德国的军舰在清军毫无防备的情况下轻而易举从栈桥登陆,随后迫使清政府签订了《胶澳租借条约》,1891年才开始建置的“年幼”的青岛(当时称胶澳)就这样落入了日耳曼之鹰的爪牙之下,从此揭开了一段影响深远的历史。

(8)德国人在青岛哪里演习扩展阅读:

民国三年(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日本取代德国占领青岛。民国八年(1919年),中国以收回青岛主权为导火索,爆发了“五四运动”,这是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分水岭。

民国十一年(1922年)12月10日,中国北洋政府收回青岛,辟为商端口。民国十八年(1929年)7月,国民政府设青岛特别市,1930年改称青岛市。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1月,日本再次侵占青岛。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9月,国民政府接管青岛,仍为特别市。

I. 德国占领青岛的大致范围是哪里

德国占领青岛时,在青岛规划了欧人居住区,大致范围是市南区西镇至八大关沿海一带,但是其他地域包括大港、太平山、东镇也有涉足。德国人在青岛主要设立了驻军司令部、大港码头、胶济铁路、总督府、兵营、炮台、俱乐部、监狱、发电所、自来水厂、啤酒厂等等。比如,今青岛迪宾馆曾经是总督府,中国海洋大学鱼山校区曾经是兵营,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曾经是陆军医院,儿童公园山顶曾经是炮台和贮水池。

阅读全文

与德国人在青岛哪里演习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金华义乌国际商贸城雨伞在哪个区 浏览:756
俄罗斯如何打通飞地立陶宛 浏览:1132
韩国如何应对流感 浏览:915
在德国爱他美白金版卖多少钱 浏览:956
澳大利亚养羊业为什么发达 浏览:1389
如何进入法国高等学府 浏览:1468
巴西龟喂火腿吃什么 浏览:1400
巴西土地面积多少万平方千米 浏览:1262
巴西龟中耳炎初期要用什么药 浏览:1224
国际为什么锌片如此短缺 浏览:1628
巴西是用什么规格的电源 浏览:1449
在中国卖的法国名牌有什么 浏览:1354
在菲律宾投资可用什么样的居留条件 浏览:1263
德国被分裂为哪些国家 浏览:872
澳大利亚跟团签证要什么材料 浏览:1204
德国大鹅节多少钱 浏览:872
去菲律宾过关时会盘问什么 浏览:1195
澳大利亚女王为什么是元首 浏览:1021
有什么免费的韩国小说软件 浏览:753
申请德国学校如何找中介 浏览:6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