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腓特烈一世的生平经历是怎么样的
腓特烈一世,在公元1152—1190年间,曾任德意志王国的国王兼任神圣罗马帝国皇帝,1155年正式加冕。
腓特烈一世出身于霍恩斯陶芬家族,约建于11世纪,王室中屡有成员成为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其父是康拉德三世之兄腓特烈,其母是威尔夫家族中人称“傲慢者”的亨利之姊。腓特烈于公元1123年登基,成为德意志国王。他致力于国内和平,将巴伐利亚授封给威尔夫家族的亨利(狮子),转而对统治意大利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他率兵越过阿尔卑斯山,统一了意大利,并使意大利在他的统治下恢复了正常秩序。意大利人称他为“红胡子”国王。除了威尼斯和西西里王国以外,整个意大利都承认腓特烈皇帝的宗主权。为了借助德国力量,摧毁布里西亚的阿诺德领导的罗马共和运动,教皇对腓特烈也十分友好。一些比较小的城市如伦巴第自治市,对他更是倍加尊重,称他为“这些小城市抵抗米兰侵略的支持者”。意大利南方贵族甚至还劝腓特烈一世去攻打西西里王国。后来,意大利各层人物才逐渐认识到:这位来自德意志的国王,并非为了意大利的稳定发展而来。他对意大利的关心是基于他自己的利益,有些时候是和以往一百多年来意大利的发展背道而驰的。
当腓特烈一世为加冕来到意大利时,他拒绝替罗马教皇牵马捉蹬,这种拒绝实际上是对教皇至高权力的一种挑战。这标志着教廷和帝国之间的新的决战已经开始了。1158年,在龙卡利亚会议上,按照宫廷法学家的解释,皇帝的权利与市民的自治毁桥启权似乎是相互抵触的,让人不能不为罗马乃至意大利的前途担心。公元1162年,米兰的毁灭使当时本已具有反叛情绪的各种势力结成了伦消圆巴第联盟。联盟中的大多数自治市放弃了各自的分歧,决定联合起来对抗腓特烈一世,为保卫他们的自由而共同努力。联盟得到了教皇亚历山大三世、西西里的威廉和威尼斯人民的支持,一座以教皇名字纤如命名的城市——亚历山大里亚在意大利西北部建立起来了。这标志着意大利政治生活中最活跃的力量开始团结起来,共同对抗来自德国统治的危险。很快,腓特烈一世的德国骑士们便在雷那诺被联盟军打败了。这种形势下,他不得不承认教皇的权利。一年以后(公元1176年),这位罗马皇帝腓特烈终于跪在威尼斯的圣马可教堂,接受了教皇的和平之吻。此时,腓特烈在国内已收回了反王势力亨利手中的萨克森、巴伐利亚两处公爵领地,德国国内尚属稳定。
公元1183年,腓特烈在康斯坦次(今德国西南部)同伦巴第等各城市议和。实际上,罗马皇帝腓特烈在意大利的宗主权得到了承认,托斯卡纳地区各市除外。其他自治市都具有相应的自主权,即在各自城内有权处理自己的事务。
当时,诺曼底的康斯坦丝是西西里公主,而且是西西里王国的推定继承人(在更有继承权利的人出生之前被人认可的继承人)。腓特烈从罗马教皇和各自治市那里受到的屈辱,在这次似乎得到了一些补偿。他封儿子亨利六世为意大利国王,希望利用这一机会促成与西西里王国的联姻,扩大势力范围。教皇乌尔班三世联合北德意志的反王派势力反对此举。公元1184年,“红胡子”腓特烈为了给亨利与康斯坦丝举行婚礼,再次来到意大利。这是腓特烈第六次远征意大利,也是最后一次。随着这位罗马皇帝权力的增长,反对霍恩斯陶芬王室统治的力量也日益增强。
公元1189年,腓特烈一世充当第三次十字军东侵的急先锋,在小亚细亚的伊考尼昂大获全胜。翌年,他溺死在萨莱夫河。
⑵ 求有关奥托一世、腓特烈一世、腓特烈二世的相关资料
奥托大帝(一世)(912~973)
Otto I the Great
德意志国王,神圣罗马帝国皇帝 。萨克森王朝的国王亨利一世之子。生于912年11月23日,卒于973年5月7日。早年参加父王的一些战役 。930 年同英王爱德华之女伊迪丝结婚。936年8月7日在亚琛由德意 志公爵们推选为国王 。他即位后坚决维护自己对公爵们的宗主权 。和首939 年他的弟弟亨利举行叛乱,并得到法王路易四世的支持。奥托一世早耐使亨利降服。947年亨利获得巴伐利亚公爵领地 。奥托 一世把德国其他的公爵领地也封给自己的亲属 。950 年波希米亚公爵博莱斯拉夫向他称臣纳贡。奥托一世抵制法国对洛林的主权要求,甚至把自己的影响扩展到勃艮第 。951年他进军意大利 ,取得伦巴第国王的称号。954年马扎尔人侵入德国,次年8月奥托将马扎尔人彻底击败,随后发动一系列战役 ,到960 年已经征服易北河中游和奥得河中游之间的斯拉夫人。961年5月奥托一世6岁的儿子加冕为德意志国王 ,称奥托二世 。然后,他应教皇约翰十二世之请再次去意大利 。962 年2月2日奥托一世到达罗马,加冕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11天后缔结“奥托特权协定”,该协定调整了皇帝与教皇之间的关系,确定并扩大了教皇的世俗权力 。965 年奥托一世推选约翰十三世为教皇,但是约翰已被罗马人赶走。奥托一世第三次进军意大利,在966~972年期间,他陆棚春征服罗马,甚至攻入拜占廷。他返回德国后,于973年3月23日在奎德林堡召开宫廷大会。
德国历史:红胡子腓特烈一世
http://de.vechina.com 文国德语学习网
红胡子腓特烈一世FriedrichⅠBarbarossa(1123-1190),德意志(1152-1190),神圣罗马帝国皇帝(1155-1190)。
敌人逼你,你没有一次用自己的力量消灭枷锁……于是就把法兰克人召来;简直是在祈求,那里还有什么荣誉——腓特烈一世讥讽罗马人;你必须为其他人作出榜样,使动摇的帝国通过你而得到康复——腓特烈一世劝说"狮子"亨利参加远征;正义的维护者,法律的爱好者——同时代人对腓特烈一世的评价。
他生活在一个动荡的时代,德意志内部为了争夺国王的位置,连年厮杀不休,而国王与教皇之间为了争夺主教叙任权等权力,也斗了数百年难见分晓。这是一个尚武的时代,而他正是这个时代典型的尚武帝王,一生醉心于金戈铁马的生活。
他的正式称谓是霍亨斯陶芬的德意志国王腓特烈一世,绰号为红胡子,因为他有一脸鲜红色的胡子。但在意大利人看来,此绰号的含义是这个入侵者在意大利残杀无辜,意大利人的鲜血染红了他的胡子,在意大利语中,红胡子的译音为巴巴多萨。因此,他也常被称为巴巴多萨。他是希特勒最崇拜的人物,希特勒将他入侵苏联的计划定名为"巴巴罗萨"计划。
他的父亲、霍亨斯陶芬家族的士瓦本公爵康拉德三世1138年凭借武力加政治手段当选为德意志国王,他的母亲是韦尔夫家族的成员。在这个时代,德意志王侯中以霍亨斯陶芬和韦尔夫家族的势力最为强大,融合了两家血统的腓特烈就成为德意志最灼手可热的人物。1147年父亲去世,他继任士瓦本公爵,1152年3月,当选为德意志国王。
自奥托大帝开始,每个德意志国王要获得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冠都必须亲自进军意大利由教皇加冕。但当时教权和王权的争夺非常激烈,集中体现在主教叙任权的争夺上。他的前辈亨利四世曾因与教皇的纷争被开除教籍,为了恢复教籍,他跪在卡诺莎城堡的雪地中三天三夜向教皇哀求,才得以恢复教籍,但当他收拾好旧河山之后又重新进军罗马,罢黜了教皇,报了旧仇。红胡子腓特烈也许已经认识到了他与教皇的纷争不可避免,为了巩固后方,他于1150年让实力雄厚的萨克森公爵"狮子"亨利放手侵占易北河以东的斯拉夫人土地,并给予其主教任命权,还把巴伐利亚领地归还于给他,条件是他必须在军事上给予支援。1156年,又将类似权力给予奥地利边地侯巴奔堡家族,并晋升其为公爵,奥地利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就发端于此。
稳固了后方之后,红胡子开始寻求加冕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1153年发动了第一次远征意大利。在进军途中,他接到了教皇尤金三世的求救信,原来是教士阿诺德领导人民夺取了城市政权,选举了罗马元老院成员和执政官,主张教会放弃领地过使徒的简朴生活。这真是天赐的机会,腓特烈加速进军镇压了这次起义,以拯救者的身份进入罗马城。
但新任教皇哈德良四世是个不懂变通的倔老头,他在为腓特烈加冕时,坚持要腓特烈按照惯例为教皇牵马、扶镫,激怒了腓特烈,结果使庆典会场变成了战场,近千人被杀。但不管如何狼狈,腓特烈已通过加冕获得了"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称号(在他之前的德皇,一直只称为"罗马帝国皇帝",从他开始又冠上"神圣"二字)。
此后,腓特烈开始致力于控制意大利各城邦。意大利是当时沟通西欧和东方的拜占廷、阿拉伯的媒介,商品经济十分发达,另一方面,意大利政治上四分五裂,各城邦各自为政,这种情况无疑容易刺激侵略者的野心。1154年,腓特烈曾召开隆卡利亚会议,重申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对意大利拥有主权,包括任命官员、征收税收等权力。但腓特烈每年从意大利掠取了大量财富(远超过在德意志的收入),引起了北意大利城邦的不满,便组织起以米兰为首的反德皇的城邦集团。
以我们现在的观点,红胡子的意大利战争无疑属于侵略行为,但当时德国和意大利民族国家尚未形成,"神圣罗马帝国"界限未清,腓特烈并不认为自己是侵略者,相反认为自己是在镇压统治下的反叛势力。
于是,红胡子腓特烈于1158年和1160年两次进军意大利,分别被称为他的第二次、第三次意大利战役,均获得胜利,迫使北意大利城邦同盟屈服,但后一次进行得异常艰苦,新任教 皇亚历山大三世加入到他的敌对阵营,宣布将他革出教门(绝罚)。经过两年的围攻才拿下了米兰。红胡子无情地摧毁了米兰城,并宣布亚历山大三世为伪教皇。
腓特烈对意大利的暴行引起越来越多的反对者。1167年,意大利各主要城邦(包括威尼斯、维罗纳等)组成"伦巴第同盟",共同支持米兰反对腓特烈,并取得了教皇和拜占廷帝国的支持。同年,腓特烈发动第四次意大利战役,一开始进展顺利,攻占罗马,教皇仓皇出逃,腓特烈在罗马第二次加冕为皇帝。但北意大利城邦市民奋起反抗,加上瘟疫流行,腓特烈军中死了两千多骑士,腓特烈身陷重围,被迫化装成一个农民狼狈逃脱。腓特烈在意大利第一次惨遭败绩。
心有不甘的腓特烈于1174年第五次入侵意大利,北意大利各城邦严阵以待,加入"伦巴第同盟"的城市增加到22个(意大利各城邦之间以及它们与教皇之间如此团结还是第一次,由此也可见腓特烈的影响),一开始试图以和谈解决,但伦巴第同盟要求教皇参加和谈遭到腓特烈反对。1176年,双方会战于米兰附近的林雅诺,这是中世纪有名的战役之一。腓特烈大军歼灭性的打击,本人也身受重伤,不得不投降。
1177年,腓特烈被迫与教皇亚历山大三世签订威尼斯和约,归还教产,同时承诺不再干涉教皇国的内部事务,还跪在亚历山大三世的脚下吻他的脚。1183年,与伦巴第同盟签订康斯坦茨和约,腓特烈归还了一切掠夺的土地,放弃在各城市任命自己官吏的权利,,废除隆卡利亚会议的一切决议……腓特烈保留了形式上的最高任职权,并规定伦巴第同盟在皇帝出巡时必须接待和配合,算是保留了一点脸面。
腓特烈发动的意大利战争以失败而告终,但他1186年第六次南下意大利却取得了另一种形式的胜利。这一次,他到米兰为他的儿子(后来的亨利六世)与西西里王国女继承人康斯坦丝举行婚礼,并让新任教皇乌尔邦三世为新婚夫妇加冕为意大利国王和王后,实际上为他的后继者控制意大利埋下了伏笔。
红胡子腓特烈由于将主要精力放在意大利,使德意志各诸侯获得了良好的发展机会,如前所述,他给予了"狮子"亨利等邦君以诸多特权,他在位时期也是德国由君主专制向封建制转化的一个关键时期。不过,后来"狮子"亨利因为没有尽到配合腓特烈入侵意大利的义务,被腓特烈没收领地,并被迫流亡英国。在这方面,腓特烈主要是根据自己的利益行事,并没有长远的一贯的策略。
腓特烈据说和蔼可亲、体魄和才智均过人。他不知疲倦的兵戎生活使他成为德国军国主义者眼中的英雄,但在意大利人眼中,他显然是个恶魔。1159年攻打克里马城时,竟以50名克里马成的儿童作为前驱抵挡矢石,此举大大损害了他的英雄形象。不过,1189年,当穆斯林英雄萨拉丁攻陷基督徒手中的耶路撒冷时,他号召欧洲国家进行十字军东征,并以67岁高龄亲自率军远征,使他第一次成为全欧洲人眼中的英雄。但当他在征途中渡过一条叫萨勒夫的小河时溺水身亡。一代战神竟以这种戏剧性的方式结束了他的一生,以致许多德意志人都不愿意相信这个事实,传说他只是在某个地方休息,还会回到他的祖国。
红胡子腓特烈一世与比他稍晚的英国狮心王理查颇为相似,都是一生征战,而其他方面的成就颇少。但由于腓特烈在位时间较长,而且他的征战使德、意的政治格局发生了显着变化,他在本榜中的排名显然要在狮心王之上。
腓特烈二世(Friedrich II,)霍亨斯陶芬王朝的德意志国王(1211年—1250年在位)和神圣罗马帝国皇帝(1220年加冕)。他也是西西里国王(称费德里科一世,1198年起),耶路撒冷国王(1225年—1228年),意大利国王和勃艮第领主。
腓特烈二世的父亲是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亨利六世,母为西西里的康斯坦萨(由诺曼人统治的西西里王国唯一的女继承人)。他出生于意大利安科纳边防区(马克)的耶西(Jesi Mark Ancona),是亨利六世夫妇唯一的孩子。
腓特烈二世异常注重皇帝的威严,留下了大量以罗马皇帝为造型的雕塑,让现代人能猜测他的容貌。在他年轻的时候他的容貌相当地清秀富丽,看上去个性很沉静。但随着年龄地增长,他越来越清瘦,表情越来越严厉,在他老年的雕塑中人们看到的是一位相当严厉的君主,皱着双眉,似乎对整个世界都充满不满和怨恨。
离奇的身世和教皇庇护下的童年
关于康斯坦丝皇后的故事薄伽丘在《名女传》里记载了这样一个传说,有预言称她的婚姻将毁灭西西里,所以威廉二世强迫童年的她发誓永远守住处女之身,发誓不婚。她就这样在修道院里一直呆到三十多岁,在中世纪的人看来她已经是个老太婆了,所以也就慢慢淡忘了一个不幸的预言,但是她还是在34岁的时候嫁给了年轻的亨利六世。
康斯坦丝皇后在婚后一直没有孩子,直到40岁才令人吃惊地怀上了孩子,有些不怀好意的人宣称一个屠夫的儿子将被调换成皇子,这对靠血缘世袭的西西里王室而言是十分危险的流言。1194年12月26日皇后在赶往西西里(皇帝已经于圣诞节加冕成为西西里国王)的途中感到了分娩的阵痛,她在耶西的市集上搭起了帐篷,为了维护孩子正统的继承权力,她允许镇上的女公民观看皇后的分娩,并把赤裸的正滴着乳汁的胸脯给众人看。
腓特烈二世父母的婚姻使他自然成为西西里的继承人。而德意志的王冠他也在例行的“选举”中得到。亨利六世让诸侯在1196年12月选举年幼的腓特烈为德国国王,但同时皇帝企图实现的皇位世袭制度却因教廷的强烈反对而失败了。但当亨利六世患疟疾突然去世时,腓特烈二世还是个孩子,皇帝的遗嘱(有可能是伪造的)为他规划 了“理想的未来”。以帝国对教廷的让步保证腓特烈二世得到巨大的帝国。然而皇帝一死,托孤大臣安魏勒的马克瓦尔特就被康斯坦丝皇太后赶出了西西里。
在康斯坦丝皇太后授意下,年幼的腓特烈二世放弃了德国的王位,她让自己的儿子于1198年5月17日加冕为西西里国王。在丈夫去世一年后,44岁的康斯坦丝太后也走到生命的尽头,她于1198年11月28日去世,她在去世前请求强大的教皇英诺森三世保护这个年幼的国王。因而这位年轻的国王是在教皇的监护下成长起来的,被称做“神父哺育的国王”,德国人则喜欢称他为“阿普利亚的孩子”。
当然作为帝国的敌人,英诺森三世并没有成为这个可怜皇室遗孤的负责的监护人,幼年的腓特烈二世是在不受重视甚至是歧视和虐待中度过的,他在西西里的首府巴勒莫度过了整个童年,在一个充满阴谋和冷漠的宫廷中,这个儿童虽然戴着王冠其实却是个时时被监视的囚徒。有传说,6岁的他穿着国王的华服用尖利的手指甲不停地划破绸衣和自己幼嫩的皮肤。没有人关心他,有时候连吃饭都成为问题,这个孩子在巴勒莫的街头流浪,依靠富有爱心支持皇帝的家庭的接济。这样的童年是个皇帝不可想象的,但正是这样悲惨坎坷的童年的经历影响了腓特烈二世的一生。他待人平等,可以同马夫平等地交谈问题,他只相信自己,极端地自我,相当地世故。他见多识广,对知识孜孜不倦也是从他童年在市井间的生活开始的。
在他15岁的时候,他的监护人英诺森三世终于做了一件重大的事情,让他结了婚。为他选了一位新娘,比年轻的国王至少大10岁还是个寡妇,阿拉贡的公主康斯坦丝。两人婚后竟然很和谐,重要的是,新娘为他带来了一支军队做为嫁妆,通过这支军队腓特烈二世控制了西西里岛,从而成为掌握实权的国王。
1212年,英诺森三世宣布腓特烈为西西里国王,他这么做是为了惩罚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奥托四世。这一年腓特烈二世18岁。他向教皇做了两项承诺:一,永远不把把西西里的王冠和德意志的皇冠合二为一;二,组织进行第四次十字军东征。教皇满意地认为,他已经完全控制了腓特烈二世。1214年,奥托四世在鲍文思战役中惨败,这使得腓特烈二世确保了神圣罗马帝国的皇位。
西西里和奇妙的十字军东征
一俟腓特烈二世成年,他就显示出一种截然非英诺森三世所想的态度。英诺森三世的继任霍诺留斯三世是一个优柔寡断之人,他使得腓特烈二世能够放手把西西里作为他的政治基地。1220年帝国会议选举腓特烈二世为德意志国王。于是皇帝的地盘把教皇国包围了起来,而这正是历代教皇所极力反对的。总的来说,腓特烈二世对德国的事务反倒不甚关心,他统治的中心是西西里。意大利的城市刚刚依靠伦巴第联盟击退了腓特烈二世的祖父红胡子腓特烈一世,现在他们发现自己正面对一位更恐怖的腓特烈。
1226年,腓特烈二世发给条顿骑士团大团长赫尔曼·冯·萨尔扎一个特许状,准许其征服普鲁士。萨尔扎是腓特烈二世一生中最信赖的顾问之一。
1227年性格倔强的格列高利九世当选为教皇,他的后半生都在与腓特烈二世争斗。他命令腓特烈二世立即率领十字军东征。但是腓特烈二世的十字军遇到了瘟疫,以至很快折返。格列高利九世不相信这是事实,他对腓特烈二世处以绝罚。腓特烈二世只好再次出征耶路撒冷。
腓特烈二世领导的十字军是十字军东征史上绝无仅有的一次。他的行动令东方和西方都大吃一惊,然而却得到了最好的效果。实际上,腓特烈二世避免任何战场上的交锋,他通过谈判手段换回了耶路撒冷。埃及苏丹称赞他为最好的欧洲君主。根据和约,腓特烈二世重建了耶路撒冷王国并自任国王,同时与原国王的女儿结婚。他的这些史无前例的活动成了格列高利九世反对他的借口。格列高利九世谴责腓特烈公然与异教徒签约,并派军队进攻西西里。然而,教皇大大低估了腓特烈二世的力量。腓特烈二世迅即班师回意大利击溃教皇军队。双方于1230年休战,格列高利九世解除了对腓特烈的绝罚。
与教皇的争斗
http://www.soobb.com/Destination_Wiki_25401.html
⑶ 最伟大的德国皇帝
阿道夫·智骏·冯·霍亨索伦(Adolf·jun·von·Hohensollern).德国皇帝 职业:军事家、政治家. 德意志帝国皇帝 普鲁士王国国王 2003年三月一日正式在柏林登基称帝 上台后即发布大量改革措施,加强皇帝集权和军事大规模发展,对外发动两次西里西亚战争,皇帝陛下均御驾亲征。尽显其军事才能,洛伊藤一役更是其军事指挥的超级颠覆杰作。Adolf皇帝还极力改善各国关系,维护了欧洲即世界的和平。被誉为德国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皇帝 。与腓特烈大帝齐名,2013年德国DCTV采访10万个德国民众,“评选最伟大的一百个德国人”皇帝居第三名。
⑷ 巴巴罗莎计划的介绍
“巴巴罗莎”的意思是“红胡子”。“红如闭穗胡子”是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腓特烈一世的绰号,腓特烈态帆是崇尚扩张侵略的家伙,他曾六次入侵意大利,并指挥十字军东侵。纳粹德国于1940年12月策划了进攻苏联的绝密计划,代号为“巴巴罗莎计划”。该计划要求德军在占领西欧后,以《苏德互不侵犯条件》为掩护,组织强大兵力挥师向东,击破苏联,在阿尔汉格尔斯克——阿斯特拉罕一线以西,建立属于德国的总督区,为德意志民族获取更大的生存空间,而那些低等种族要被彻底消灭或驱逐到更东部的地区。1941年6月22日,德军实施了该计划,并在战争初期获得明斯克渣卜、斯摩棱斯克、基辅等战役的重大胜利,消灭苏联红军250多万人,但在莫斯科战役中遭到惨败,巴巴罗莎计划未能完全达到预期目标。
⑸ 历史上有红胡子巴巴罗萨这个人吗
红胡子腓特烈一世(1123—1190),德意志国王(1152—1190在位),神圣罗马帝国皇帝(1155—1190在位)霍亨斯陶芬王朝的德意志国王(1152年—1190年在位)和神圣罗马帝国皇帝(1155年加冕)。他也是德意志的士瓦本公爵(称腓特烈三世,1147年起)和意大利国王(1154年—1186年)。他的父亲是士瓦本公爵腓特烈二世,母亲是巴伐利亚的朱迪丝(属韦尔夫家族)。按亲属关系,他是皇帝康拉德三世的侄子。他生活在一个动荡的时代,德意志内部为了争夺国王的位置,连年厮杀不休,而国王与教 皇之间为了争夺主教叙任权等权力,也斗了数百年难见分晓。这是一个尚武的时代,而他正是这个时代典型的尚武帝王,一生醉心于金戈铁马的生活。
他绰号为红胡子,因为他有一脸鲜红色的胡子。但在意大利人看来,此绰号的含义是这个入侵者在意大利残杀无辜,意大利的鲜血染红了他的胡子,在意大利语中,红胡子的译音为巴巴多萨。因此,他也常被称为巴巴多萨。他是希特勒最崇拜的人物,希特勒将他入侵苏联的计划定名为“巴巴罗萨”计划
他的叔父、霍亨斯陶芬家族的士瓦本公爵康拉德三世1138年凭借武力加政治手段当选为德意志国王,他的母亲是韦尔夫家族的成员。在这个时代,德意志王侯中以霍亨斯陶芬和韦尔夫家族的势力最为强大,拥有这两个家族血脉的腓特烈无疑是最灼手可热的人物。1147年父亲去世,他继任士瓦本公爵,1152年3月,当选为德意志国王。
自奥托大帝开始,每个德意志国王要获得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冠都必须亲自进军意大利由教皇加冕。但当时教权和王权的争夺非常激烈,集中体现在主教叙任权的争夺上。他的前辈亨利四世与教皇的纷争。红胡子腓特烈也许已经认识到了他与教 皇的纷争不可避免,为了巩固后方,他于1150年让实力雄厚的萨克森公爵“狮子”亨利放手侵占易北河以东的斯拉夫人土地,并给予其主教任命权,还把巴伐利亚领地归还于给他,条件是他必须在军事上给予支援。1156年,又将类似权力给予奥地利边地侯巴奔堡家族,并晋升其为公爵,奥地利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就发端于此。
3入侵意大利
腓特烈一世对意大利的强烈兴趣使意大利事务成为他生命中最主要的部分。为了征服伦巴第诸城市,使这些富饶的地区成为帝国的税收来源,腓特烈一世长期执行侵略意大利的政策。此后,红胡子开始致力于控制意大利各城邦。意大利是当时沟通西欧和东方的拜占廷、阿拉伯的媒介,商品经济十分发达,另一方面,意大利政治上四分五裂,各城邦各自为政,这种情况无疑容易刺激侵略者的野心。他对意大利进行过颂睁喊5次军事入侵(1154年,1158年,1163年,1166年和1174年)。
稳固了后方之后,红胡子开始寻求加冕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1153年发动了第一次远征意大利。在进军途中,他接到了教皇野野尤金三世的求救信,原来是教士阿诺德领导人民夺取了城市政权,选举了罗马元老院成员和执政官,主张教会放弃领地过使徒的简朴生活。这真是天赐的机会,腓特烈加速进军镇压了这次起义,以拯救者的身份进入罗马城。
但新任教 皇哈德良四世是个不懂变通的倔老头,他在为腓特烈加冕时,坚持要腓特烈按照惯例为教皇牵马、扶镫,激怒了腓特烈,结果使庆典会场变成了战场,近千人被杀。但不管过程如何狼狈,腓特烈已通过加冕获得了“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称号(在他之前的德皇,一直只称为“罗马帝国皇帝”,从他开始又冠上“神圣”二字)。
1154年,红胡子曾召开隆卡利亚会议,重申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对意大利拥有主权,包括任命官员、征收早扰税收等权力。但腓特烈每年从意大利掠取了大量财富(远超过在德意志的收入),引起了北意大利城邦的不满,便组织起以米兰为首的反德皇的城邦集团。
红胡子腓特烈于1158年和1160年两次进军意大利,分别被称为他的第二次、第三次意大利战役,均获得胜利,迫使北意大利城邦同盟屈服,但后一次进行得异常艰苦,新任教皇亚历山大三世加入到他的敌对阵营,宣布将他革出教门(绝罚)。经过两年的围攻才拿下了米兰。红胡子无情地摧毁了米兰城,并宣布亚历山大三世为伪教皇。
1158年腓特烈一世颁布所谓伦加利亚敕令,强行将伦巴第地区诸城市置于皇帝任命的市长管辖之下。这些城市中最强大的一个,米兰,拒绝服从命令,结果引起1158年腓特烈一世的入侵。日耳曼骑兵将米兰几乎彻底破坏。德国骑士的暴行使这些城市团结起来,他们与教皇联合,在1167年组成了伦巴第联盟。1176年,伦巴第联盟彻底打败了腓特烈一世,迫使他在1183年的康斯坦茨和约中取消了伦加利亚敕令的一切决定。
不过腓特烈一世的意大利政策也取得了一定成效。通过安排儿子亨利与西西里王国的继承人康斯坦西娅结婚,霍亨斯陶芬王朝取得了对西西里的统治权。然而,正是西西里领地成为后来霍亨斯陶芬王朝与教皇残酷争斗的根源,这场争斗最终使霍亨斯陶芬家族被斩尽杀绝。
以我们现在的观点,红胡子的意大利战争无疑属于侵略行为,但当时德国和意大利民族国家尚未形成,“神圣罗马帝国”界限未清,红胡子并不认为自己是侵略者,相反认为自己是在镇压统治下的反叛势力。
虽然腓特烈一世和他的帝国威名赫赫,但在业已形成诸侯割据的德意志,他的中央集权政策仍然受到强有力的挑战。他的主要敌人和竞争对手是萨克森公爵狮子亨利,亨利并在1156年兼领了巴伐利亚。1174年,由于狮子亨利拒绝参加对意大利的军事行动,腓特烈一世向亨利进攻并将之打败。亨利的大部分土地都被剥夺,只保住了不伦瑞克和吕讷堡。但腓特烈一世并未将狮子亨利被没收的领地划入王室领地,而是将它们分给了其他公爵。从此这就在德意志成为一种惯例,即被没收的公爵领地只能短期为皇帝所拥有。
4发起十字军东征
他还发起第三次十字军东征。西欧主要国家的君主,英国狮心理查一世和法王腓力二世,也都率军参战。但腓特烈一世于小亚细亚渡河时溺死,德意志军大部分回国;英、法两国君主因领地争执,矛盾重重,明争暗斗。在十字军攻陷沿海要塞阿克后,腓力二世即率军回国。理查一世无力夺取耶路撒冷,在得到萨拉丁允许基督徒往“圣城”巡礼的诺言后,匆匆回师。
5死因
因为过河时没有卸下盔甲而淹死。死后经由装满醋的木桶运至圣城耶路撒冷,又称之为“装在木桶里的皇帝”。
⑹ 为什么德国入侵苏联的计划要叫“巴巴罗萨计划”,“巴巴罗萨”有什么含义呢
巴巴罗萨计划是德国在二战期间入侵苏联的行动代号,它于1940年8月底制定完毕,原名为“奥托计划”,后于1940年12月改为“巴巴罗萨”。
巴巴罗萨即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腓特烈一世。腓特烈一世被认为是中世纪德国最成功的统治者之一。在其执政期间,神圣罗马帝国的国力达到顶峰,成为欧洲最强大的国家。1189年,腓特烈一世与狮心王理查一世和腓力二世·卡佩一起领导了第三次十字军东征。然而未能到达圣地。德国将二战中入侵苏联的作战计划最终定名为“巴巴罗萨”,多少也有希望完成腓特烈一世东征未尽事业的含义。
⑺ 腓特烈一世为什么被称为六次征讨意大利的“红胡子”
六次征讨意大利的“红胡子”
腓特烈的父亲是霍亨斯陶芬家族的士瓦本公爵康拉德三世,他的母亲是韦尔夫家族的成员。在这个时代,德意志王侯中以霍亨斯陶芬和韦尔夫家族的势力最为强大,融合了两家血统的腓特烈于1152年3月,当选为德意志国王。
为了加冕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腓特烈于1153年以拯救者的身份进入罗马城,帮助教皇镇压农民起义。新任教皇哈德良四世在为腓特烈加冕时,坚持要腓特烈按照惯例为教皇牵马、扶镫,这激怒了腓特烈,结果使庆典会场变成了战场,近千人被杀。但不管过程如何残忍,腓特烈已通过加冕获得了“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称号。此后,腓特烈开始致力于控制意大利各城邦。1154年,腓特烈曾召开隆卡利亚会议,重申神圣罗马帝国皇喊返帝对意大利拥有主权,包括任命官员、征收税收等权力。但腓特烈每年从意大利掠取了大量财富,引起了北意大利城邦的不满,他们组织起以米兰为首的反德皇的城邦集团。
于是,红胡子腓特烈于1158年和1160年两次进军意大利,迫使北意大利城邦同盟屈服,但后一次进行得异常艰苦,新任教皇亚历山大三世加入到他的敌对阵营,宣布将他革出教门。经过两年的围攻,腓特烈拿下了米兰,无情地摧毁了米兰城,并宣布亚历山大三世为伪教皇。
1167年,意大利各主要城邦组成“伦巴第同盟”反对腓特烈,并取得了教皇和拜占廷帝国的支持。同年,腓特烈发动第四次意大利战役,他攻占罗马,第二次加冕耐唤为皇帝。但北意大利城邦市民奋起反抗,加上瘟疫流行,腓特烈在意大利第一次惨遭败绩。
心有不甘的腓特烈于1174年第五次入侵意大利,1176年,双方会战于米兰附近的林加诺,这是中世纪有名的战役之一。腓特烈大军被予以毁灭性的打击,本人也身受重伤,不得不投降。
1186年,腓特烈卷土重来,第六次南下意大利,取得了另一种形式的胜利。这一次,他到米兰为他的儿子与西西里王国女继承人康斯坦丝举行婚礼,并让新任教皇乌尔班三世为新婚夫妇加冕为意大利国王和王后,实际上为他的后继者控制意大利埋下了伏笔。
在德意志内部,1174年,由于狮子亨利拒绝参加对意大利的军事行动,腓特烈一世向亨利进攻并将之打败。亨利的大部分土地都被剥夺,并被迫流亡英国。
1189年,当穆斯林英雄萨拉昌渗凯丁攻陷基督徒手中的耶路撒冷时,他号召欧洲国家进行十字军东征,并以67岁高龄亲自率军远征,使他第一次成为全欧洲人眼中的英雄。但当他在征途中渡过一条叫萨勒夫的小河时溺水身亡。
腓特烈被称作战神,一生痴迷于战争,他的精神被德国军国主义继承发扬。
⑻ 红胡子大帝是那个国家的统治者,叫什么
德意志帝国在斯陶芬王朝统治时期,绰号红胡子大帝(barbarossa)即弗里德里希一世(Friedrich I.:1152-1190在位)曾率领第三次十字军东侵。霍亨施陶芬王朝的第二位统治者弗里德里希一世(Friedrich I,1152-90在位)当属执行对外扩张政策最疯狂的一位。他把控制和掠夺意大利作为慧凳帝国国策,先后6次远征意大利,持续用兵唯携近30年之久。1159年,弗里德里希一世围攻意大利的克里马城时,用50名克里马人的血肉之躯遮挡射向德军的箭簇和石块。此战役后,意大利人送其绰号红胡子“巴巴罗萨(Barbarossa)”,意思是意大利人民的鲜血染红了这位德意志皇指碧伏帝的胡子。
⑼ 红胡子(巴巴罗萨)究竟指的是谁
指的雹码是神圣罗马帝国霍亨斯陶芬王朝(1138年-1254年)的皇帝弗里德里希一世(1152-1190在国兆悄王位,1155-1190年在皇帝位)
另外,从时间上可看出这是12世纪的皇帝而非13世纪,而且,“巴巴罗萨计划”在二战中是指1941年6月22日德军闪击进攻苏联的计划
弗里德里希一世在位期间曾多次征战意大利,但是最后仍然没有成功
在晚年时曾经粉碎了萨源猜哪克森公爵的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