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德国资讯 > 德国战列舰怎么沉的

德国战列舰怎么沉的

发布时间:2023-04-01 14:24:00

‘壹’ 二战揭秘:德国巨舰“俾斯麦号”是怎么被击沉的

欧根亲王号
是重巡洋舰
没有被严重损伤过
战后在哥本哈根被英国接收
其后被美国拿走成为实验品
俾斯麦被击沉的主要原因是中了鱼雷
开始是被打坏了锅炉
后来则是受到航母的追杀
被打坏了舵
后被众多英舰攻击沉没
在沉没前,“俾斯麦”号抵挡住了90发左右英国战列舰主炮炮弹和310发左右其它炮弹的直接命中(只有四发击穿其主装甲带),同时承受了6-8枚各型鱼雷的打击。再加上自行打开通海阀两小时后沉没。其强大的威力和防护性能给英国人留下了深刻印象,被丘吉尔誉为“造舰史上的杰作”。
官方很多都是这么写的

‘贰’ 英国胡德号战列巡洋舰是如何被击沉的揭秘胡德号沉没细节

将英国着名战舰胡德号战列巡洋舰击沉的罪魁祸首就是德国激薯拍的“脾斯麦”号战列舰。脾斯麦号战列舰曾是德国制造的最大型战列舰,是第三帝国的骄傲。50000吨的满载排水量和8门381毫米舰炮的强悍火力使的脾斯麦号战列舰有着傲视群雄的能力。自从1939年脾斯麦号下水后,它就成为了欧洲各个海权强国的关注对象。1941年5月,“莱茵演习”行动开启,脾斯麦号战列舰带领着欧根亲王号重型巡洋舰突入的大西洋,压制盟军海上运输。获取情报之后,英军便派出胡德号战列巡洋舰与威尔士亲王号战列舰进行围追堵截。

5月24日的丹麦海峡,英国“胡德”号战列巡洋舰和“威尔士亲王”号战列舰组成的截击舰队与德军编队发生接触,一场恶战由此展开……

“胡德”号战列巡洋舰建造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满载排水量48000吨,配备8门381毫米主炮,是当时英国最好、世界最强大的战舰之一。入役后,“胡德”号成为英国皇家海军的象征与骄傲,多年以来屡屡作为展示英国国威的礼仪舰巡游世界各国。在英国海军士兵的心目中,她有着一个骄傲的昵称——“全能的胡德(TheMightyHood)”。在拦截德国舰队的这次任务中,坐镇“胡德”号的是英国海军中将兰斯洛特·霍兰。此外,编队中“威尔士亲王”号战列舰拥有44000吨排水量和10门356毫米主炮,整体而言略占上风。

最开始,“俾斯麦”号上的德军指挥官君特·吕特晏斯海军上将对英国分舰队的存在一无所知,直到对方已经极为接近、战斗一触即发时,他才如梦方醒。德国人第一次察觉到敌舰队的踪迹是在5时25分,当时是“欧根亲王”号的声呐接收到了左舷方向传来的螺旋桨噪声,只比英国了望员看到德国舰队早5分钟。12分钟以后,德国了望员看到一个桅顶,并认为它属于一艘英国巡洋舰,几分钟后他们又看到距离第一个桅顶不远的另一个桅顶。这两艘船似乎在以与“俾斯麦”号和“欧根亲王”号相近的速度航行,不过吕特晏斯舰队的航向是220度,而敌舰的估计航向是240度。这些明羡新来的家伙是巡洋舰吗?还是更大的舰船?

在“胡德”号上,了望员们瞪大了眼睛辨认德国军舰的细节。随着距离逐渐缩短,地平线上呈现出的桅杆和上层建筑的部分越来越多。不过和吕特晏斯不同的是,英国指挥官们毫不怀疑正在逼近的对方舰船的身份。

一发现德国舰队,霍兰就下令将航向从240度改为280度,让他的舰手并队直冲敌舰队而去。这使英国舰队的轮廓变得尽可能的小,从而增加敌人的命中难度。等到距离拉得足够近,霍兰将会让他的舰队转向,使所有主炮都能开火。届时英国军舰将会作为更大的目标呈现在敌人面前,但另一方面,“胡德”号甲板装甲薄弱的缺点在距离缩短后将会被很大程度掩盖。此时,吕特晏斯想避免战斗,因此将自己的航向从220度改成265度。

在这一阶段,双方都犯了错误。霍兰以为德国分舰队中的第一艘船才是最危险的敌人——“俾斯麦”号。不过,在“威尔士亲王”号上,舰员们正确识别出两艘德国军舰的身份,但霍兰还是把攻击的矛头指向“欧根亲王”号。

德国人这边还在为识别敌舰伤脑筋,因为以大角度接近的它们呈现出难以辨识的轮廓。例如,在“欧根亲王”号的射击控制中心,雅斯佩尔(Jasper)中校认为这两艘敌舰都是巡洋舰。

主炮开火的时间正在快速逼近。此时,霍兰的舰队是在迎风航行,舰首激起的水沫不断被海风吹到前部炮塔测距仪的镜头上。如此一来,所有的炮火都不得不依靠主射击指挥仪上性能较差的测距仪来引导。这是一个令人恼火的情况,鉴于敌人的炮火可能会非常准确,这就更令人担忧了。“威尔士亲王”号舰炮的已知问题也带来不确定性。制造商维克斯-阿姆斯特朗公司的民间技术人员不得不守在炮位附近,准备解决战斗中可能发生的任何技术问题。

对英国军舰而言,她们的接敌航线和阵型也很不利。因为霍兰一心想尽快接近敌人,这就意味着从德方瞄准具中观察,这两艘船相互之间挨得比较近。因此德国人可以比较轻松地改换射击目标,不必浪费太多时间就能测准距离和方向。

留在“胡德”号舰桥之上,信号员特德·布里格斯坚定地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任务上。“我的情绪混杂了期待、狂热的兴奋和恐惧,”他回忆说。“我相信船上没有一个人不认为,‘俾斯麦’和‘欧根亲王’根本对付不了我们强大的‘胡德’。”

时间是5时53分,“胡德”号的速度是28节,司令舰桥楼下的水兵报告:双方的距离已经接近到霍兰打算发起战斗的程度。舰队司令再一次用他的望远镜看了看德国舰队,然后说:执行!”

“开火,”克尔舰长下令。

一秒钟以后,舰桥里响起第一枪炮长的口令:“放!”

“胡德”号的前主炮用一声巨响发了言,线状无烟火药造成的巨大黑色烟云扫过舰桥,4发各重800多千克的弹丸开始了飞向预定目标的23000米航程。

“胡德”号主炮开火,“威尔士亲王”号的主炮几乎是紧跟着射击,德国人的所有疑虑都烟消云散。炮口的巨大火光和超长的射击距离足以说明问题。“真该死!”在“欧根亲王”号上,意识到自己错误的雅斯佩尔大叫。“任何巡洋舰上都不会装那种炮。它们是战列舰。”

但是,吕特晏斯犹豫不决,“俾斯麦”号的舰炮保持着沉默。时间一秒一秒过去,那一刻仿佛永远不会结束。舰桥里一片寂静,只听得到船头劈波斩浪的哗哗水声和桅杆与张线间或尖利、或低沉的风声。“炮弹掠过我们头顶时,”当时守在损管中心里,通过一个进风口听到炮弹呼啸的轮机兵约瑟夫·施塔茨(JosefStatz)回忆说,“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那声音就像鞭子一样抽得我全身发抖。那是一种无法形容的声音”。

落在“欧根亲王”号周围的炮弹激起的水柱清楚地证明,“胡德”号的炮火准头不差。不久“威尔士亲王”号的炮弹接踵而至,落点也离“俾斯麦”号很近。随着水柱塌落,炮弹爆炸的声音传到了德国士兵们的耳朵里。

此时此刻,英国军舰射击时的轰鸣追上炮弹,响彻德国舰队上空。在远方的地平线上,可以看到英国人的炮口又冒出新的火光。吕特晏斯还在犹豫。他曾经下过命令,要避免与敌主力军舰的一切接触。但此时他却突然发现,自己陷入了一场与两艘英国战列舰或战列巡洋舰的战斗。他该战斗还是该逃跑呢?

此时,霍兰为让尾炮塔也能开火,已经左转了20度,因此德国人更容易看清英国军舰的轮廓了。烟囱和上层建筑清晰可见,任何残存的不确定性都被打消。德国人不再犹豫:那就是“胡德”号。很快,他们对另一艘战列舰也进行了足以确定其身份的细致观察。德国人相信她是“英王乔治五世”号,那艘外观与“威尔士亲王”号几乎完全一致的姐妹舰。英军的炮弹在舰队周围纷纷落下时,吕特晏斯还是拿不定主意。他的两艘军舰都比“威尔士亲王”号快,但要甩掉“胡德”号就比较困难。如果他选择逃跑,那么“俾斯麦”号就只有四门主炮可以开火,而敌人却能够使用10门主炮,至少在“威尔士亲王”号尚处于射程内时是如此。逃跑并不是特别有利。但另一种选择就更好吗?吕特晏斯有胆量对抗皇家海军两艘最强大的战舰吗?

“胡德”号的前主炮喷吐火舌,进行第六次齐射,吕特晏斯突然下定决心。“开火,”他对舰长林德曼说,随后又命令将航向从265度改为200度。

在“胡德”号上,一等水兵蒂尔伯恩下士看见橙色的火光冲出“俾斯麦”号的前主炮。他自己操作的舰炮是在左舷,但他仍然能看到那艘德国战列舰深色的身影,以及被炮风吹出的一团巨大黑色烟云。英德两国最大的战舰终于正式开始交手了。

“俾斯麦”号和“欧根亲王”号都朝着“胡德”号倾泻火力,很快,那艘战列巡洋舰就被近得令人不安的炮弹落点上腾起的白色水柱包围了。

“我记得自己怀着恐惧与沉迷参半的心情目睹‘俾斯麦’的炮口喷出四颗闪亮的星星,”特德·布里格斯写道,“并意识到它们就是瞄准我们的炮弹。”

很快,校射平台上有人喊道:“我们打错了船。‘俾斯麦’号是右边那条,不是左边那条!”霍兰克制住了自己,没有因为这个消息而慌乱。“把火力转移到右边的目标,”他用平静的语气说道。但由于命令从指挥官传递到炮手需要经过很多环节,而“胡德”号不久就被击中,这条命令没有及时执行。在“威尔士亲王”号上,起初的误会已经被纠正,她正在对准“俾斯麦”号射击。第六次齐射的落点覆盖了目标,舰员判断敌战列舰至少被一发炮弹命中。

但是,最先遭受严重损伤的是“胡德”号。布里格斯感觉到“船抖了一下”,而遮蔽甲板上的蒂尔伯恩下士和另几个炮手刚接到去灭火的命令,一些弹药就开始爆炸。因此,这些炮手们不得不卧倒在甲板上躲避。紧接着,“胡德”号再度中弹,这次是“欧根亲王”号发射的一发炮弹击中前桅楼,但没有爆炸。不过炮弹动能产生的冲击波将许多水兵从桅杆震落到下面的甲板上。有些人在落地前就已经死了。已经卧倒的蒂尔伯恩感觉自己的腿遭到重重一击,回头一看才惊恐地发现,自己被一具残缺不全的尸体砸中了。

另一具尸体落在罗经观测台外面的露天甲板上。克尔中校命令候补少尉比尔·邓达斯(BillDundas)看看那人是谁。邓达斯透过窗户瞄了一眼,面色顿时变得刷白。他摇了摇头说:“我不知道,长官,是个尉官,但我看不出是谁。他没有手,而且……没有脸。”

此时是6时。在“胡德”号上,霍兰下令:“全队左转20度。”双方的距离已经接近到16000米左右。为避免舰尾的炮塔被上层建筑遮挡无法开火,“胡德”号必须采用与德国舰队平行的航向。在“威尔士亲王”号上,信号士官注意到旗舰桁端升起两面蓝色信号旗,表明霍兰已经下令向左转向20度。舰长利奇上校和他的幕僚欣然接受这个命令。前炮塔中的一门主炮发生了故障,但只要完成这个转向,后炮塔就能够开火,为利奇的舷侧齐射增加4门主炮。

“胡德”号开始转向时,“俾斯麦”号第五次齐射的炮弹可能已经飞到了空中。也许不管有没有这次转向,其中的一发炮弹都能击中这艘战列巡洋舰,但是正因为“胡德”号做了转向,一发炮弹击穿了她的侧面装甲。

“我没有听到任何爆炸声,”布里格斯回忆说,但他确实被冲击波震倒在甲板上。他亲眼看见舰桥两侧像焊炬一样炽烈而壮观的火焰直冲云霄。

我们也许永远无法知道,这发致命的炮弹究竟命中了“胡德”号的什么位置,但随之而来的爆炸似乎引燃了舰尾102毫米副炮的发射药库。线状无烟火药开始爆燃时,几乎立刻产生极高的气压,冲垮了附近的舱壁并涌入相邻隔舱。火焰一路蔓延到轮机舱,顺着通风系统转头向上,形成一条冲天而起的巨大火舌。同样的火焰还向舰尾冲去,到达X炮塔下方存储着近50吨发射药的弹药库。这个弹药库被引爆时,侧面装甲被炸开一个15米宽的大洞,站在“威尔士亲王”号上一门高射炮旁边的舢板军士弗伦奇(French)亲眼看到“胡德”号的X炮塔被炸飞。一眨眼的功夫,火焰就蔓延到Y炮塔,从两个舰尾炮塔到前轮机舱的一段70米长的舰体遭到严重破坏,导致整艘军舰断成两截。

虽然有好几千人参加了这场战斗,但其中只有极少数人真正目睹了这场爆炸,而且他们的体验各不相同。利奇上校形容它“就像一个巨大的喷灯”。另一些观察者则认为它是“一团红白色的闪光,形状像个漏斗”,“像一束红色的亚洲大黄”或“一条由火焰组成的、长长的淡红色舌头”。

虽然爆炸的火焰纵穿全舰,瞬间杀死了所有挡在其行进路线上的人,但“胡德”号司令舰桥上的军官们还是过了几秒才意识到战斗已经结束。“罗经发生故障,”值班军官平静地说道。

“操作机构失灵,长官,”舵手通过传声筒报告。

“切换到应急操舵装置,”舰长下令。

就在此时,整艘军舰开始向左侧倾,起初只有10度,接着就是20度、30度,舰桥上的每个人都意识到她再也无法恢复平衡了。“胡德”号即将倾覆。

“大家始终没有一点恐慌,”布里格斯回忆道。“没有人命令我们弃舰。根本没这个必要。”

他奋力走向通往右舷露天桥楼的门,看见航海长约翰·沃兰德(JohnWarrand)中校挡住了自己的去路。沃兰德向旁边挪了一步,朝布里格斯和蔼地一笑,让他走了过去。这个笑容将永远铭刻在布里格斯的记忆中。

在遮蔽甲板上,蒂尔伯恩下士感觉到军舰在剧烈颤抖,看到舰桥和B炮塔之间燃起熊熊大火。他目睹自己的一个战友仰天倒下,死了。蒂尔伯恩的目光扫过甲板时,又看到另一个被弹片划开肚子的水兵正用怀疑的眼神注视着自己的肠子掉在甲板上。这幅场景实在令人无法接受,蒂尔伯恩不得不蹒跚地走向舷边呕吐。他扒住舷边时,意识到海面不在他以往记忆中该在的位置。深色的浪涛正在快速向他接近。他好不容易在海浪涌上甲板之前丢掉自己的钢盔。接着蒂尔伯恩就到了水面以下,他试图往上游,却发现一根天线的电线缠住了自己的脚,正在将他向下拖拽。凭着事后连自己都感到惊讶的镇定,蒂尔伯恩拔出小刀割断电线,不过在此过程中,他已经被拖到水下很深的地方了。

布里格斯在通往露天桥楼的门口犹豫了一会。他瞥了一眼舰桥,看到霍兰坐在座椅里蜷缩成一团,顺从地接受了降临到所有人头上的厄运。这位吃了败仗的舰队司令是布里格斯在船上看到的最后一个人,随后他就被冰冷的海水包围,扯向冒着气泡的海洋深处。与此同时,比尔·邓达斯踩着倾斜的甲板,挣扎着爬到左舷的一个舷窗前。他成功地打碎了玻璃,刚爬出半个身子,海水就涌进船舱将他淹没。

在“威尔士亲王”号上,军官们快速发出一连串命令,以免与正在沉没的旗舰相撞。先前“威尔士亲王”号已经开始向左转向,但此时不得不操纵舵机急速右转。

在目睹“胡德”号毁灭的德国人眼里,这幅景象既壮观又恐怖。在海图室里,诺伊恩多夫(Neuendorff)少校听到施奈德高喊“夹中!”,就箭步冲到左舷的观察窗前。有人嚷嚷说“胡德”号着火了,片刻之后就发生了令人眩目的爆炸。诺伊恩多夫的助手和他站在一起:

起初我们什么都没看到,但稍后我们看到的景象在最狂野的想象中都不可能出现。“胡德”号突然断成两截,成千上万吨钢铁被抛向空中。一千多人死于非命。虽然距离还有18000米左右,但是“胡德”号上迸出的火球仍然像是触手可及。因为感觉实在太近,我忍不住闭上双眼,但是在一两秒钟之后,好奇心又促使我重新睁眼。我感觉就像身处飓风之中。我身上的每一根神经都能感受到爆炸的气浪。如果我能许一个愿望,那我只愿自己的孩子不会有这种体验。

射击指挥仪前的米伦海姆-雷希贝格在耳机里听到说话的人越来越多,最后都无法听清大家说出的单词了。显然是发生了什么大事。他把监视任务交给一个部下,自己跑到左舷的观察窗前。目睹的一切让他深深震惊:

我还在[将射击指挥仪]转向“胡德”号时,听到有人喊,“她爆炸了!”“她”——那只可能是“胡德”号!接下来看到的景象是我永生难忘的。起初我根本看不到“胡德”号;她所在的位置只有一根直冲云霄的黑色烟柱。渐渐地,在烟柱底部,我辨认出了这艘战列巡洋舰的船头,它向上翘起一定角度,这是这艘船已经断成两截的确凿证明。接着我看到了令我难以置信的事:她的前主炮冒出一道橙色的火光!虽然“胡德”号的战斗历程已经结束,但她还是打出了最后一次齐射。那艘船上的人令我深感敬佩。

“胡德”号的这最后一次齐射或许并非舰员有意而为。看起来更有可能是电击发系统发生某种短路,导致主炮进行了最后一次射击。另一种可以自圆其说的解释是:米伦海姆-雷希贝格看到的其实根本不是炮口闪光,而是“胡德”号前部弹药库爆炸造成的火光。爆炸产生的火焰水平冲向舰首。在装甲甲板的约束下,它向前冲破一个又一个隔舱的舱壁,每一次都会被阻挡零点几秒时间。由此造成的延时使后部和前部弹药库的爆炸稍微错开了一点时间。这点时间足够让这位德国上尉挪到左舷的观察窗前看到爆炸。

在漆黑的水下奋力求生的布里格斯耳边回荡着金属断裂的刺耳噪声、涌向海面的汩汩气泡声和心脏在胸腔中搏动的声音。他试图游泳,但是沉没的“胡德”号造成的吸力将他不停地向下拽。他回忆道:

恐慌消失了。我意识到,这就是我的结局了。但我还不打算轻易放弃。我知道在我头顶上是罗经观测台的天花板,我必须设法绕开它。我成功地避免了被钢质立柱砸昏,但是我在逃生之路上还没有任何进展。吸力正在把我向下拉拽。每过一秒,我的耳鼓受到的压力都在增加,而恐慌又以最严重的程度回来了。我要死了。我疯狂地挣扎,想把自己弄到水面上去。但是我哪儿都没去成。虽然当时的感觉像是永恒,但其实我在水下的时间充其量也就是一分钟而已。我的肺感觉要爆炸了。我知道自己必须呼吸。我张开双唇,结果吞了满满一口海水。我的舌头都被顶到喉咙口了。我到不了水面了。我要死了。随着体力越来越弱,求生的意志也离我而去。挣扎又有什么用呢?恐慌的情绪开始淡去。我以前听人说过,淹死是种好死法。我不再努力向上游了。海水就像一个安宁的摇篮。我在它的摇晃中逐渐入睡。我根本做不了什么——晚安,妈妈。我现在就这么躺下了……我准备去见上帝了。就在我幸福地迎接死亡时,身下突然传来一阵冲击,把我像香槟酒瓶的软木塞一样弹射到水面上。我不会死了。我不会死了。我一边踩水,一边大口大口地呼吸着空气。我还活着。我还活着。

蒂尔伯恩下士和邓达斯候补少尉也被一股神秘的力量弹射到水面上,根据事后的推测,那力量可能来自一台爆炸的锅炉。他们在水面上挣扎时,看到“胡德”号的艏楼消失在水下,仿佛是池塘里的一件玩具。这艘战列巡洋舰的另两个部分——舯部和艉部——已经开始奔向海底。从沉没的军舰上发出的隆隆声和嘶嘶声逐渐淡去;火焰就像被施了魔法一样瞬间熄灭。不久以后,“胡德”号曾在的位置就只剩下一团已经开始消散的黑云和一大片混杂着残骸碎片的黑色油污。

但是战斗还没有结束。“威尔士亲王”号的第六次齐射夹中“俾斯麦”号时,利奇舰长注意到这艘德国战列舰中弹了。他还有机会为英国扳回这一局。但是接下来,“俾斯麦”号瞄准“威尔士亲王”号的第一次齐射就命中目标。一发炮弹撞进舰桥,然而利奇很走运,因为这是一发哑弹,它径直穿透舰桥,从“威尔士亲王”号的另一侧穿出,然后一头栽进水里。但是,38厘米炮弹即使没有爆炸,仍然能够带来浩劫。刚才利奇身边还围着一群尽职工作的下属。转瞬间,他就发现自己身处一片充满烟雾、尖叫、鲜血和断肢残臂的屠场。这位晕头转向的上校挣扎着站稳脚跟时,看见只有信号军士还站在自己身旁。其他所有人都倒在地上,除一人外全部身亡。

这还仅仅是开始。炮弹一发接一发地命中这艘英国战列舰。雷达系统和光学仪器都被打坏,一些小艇和船舱也被摧毁。一架“海象”式飞机刚要起飞引导炮火,就被弹片打得千疮百孔,机组成员不得不迅速弃机。“威尔士亲王”号也进行还击,但她的好几门主炮都出了故障。虽然民间技术人员付出很大努力,但舰炮出问题的速度超过了他们的修理能力。最终利奇下达撤退的命令。如果这场不公平的对决继续下去,结果显然不会对他有利。此时更明智的做法是挽救他的军舰。

交战双方的距离迅速拉大,最后在这片海域只剩下了残骸、油污和三个人。其中两个人是蒂尔伯恩和邓达斯。第三个是特德·布里格斯。他在“胡德”号上服役的童年梦想变成了一场噩梦,并将在他的余生中一直萦绕心头。

‘叁’ 巨舰“提尔皮茨”号是怎样沉没的

1944年十一月十二日,英国空军出动轰炸机携带专门设计用来对付大型军舰的5.5吨的“高脚柜”超空凯察级炸弹。两枚“高脚柜”直接命中“提尔皮茨”号的舰体,四枚近失弹在船体附近爆炸,左舷水下部分被一枚近失的“高脚柜”撕开一个长度接近七十米的大口子孙物,舰体持续倾斜,C炮塔的弹药库发生爆炸,九时五十分左右终于翻沉在林根峡湾哈依岛南斗茄侧海域里,除去事后从船体内被营救出来水兵以外,一共有九百零二人死亡。至此,为了击沉这艘纳粹德国海军的超级军舰,英国人出动了超过六百架次的飞机以及袖珍潜艇。

‘肆’ 纳粹德国沙恩霍斯特号战列舰沉没的原因是什么

16时47分英军“约克公爵”号战列舰首先开炮,德国人完全被打懵了,他们的军舰在排水量、火力和装甲上均逊于英国人的战列舰,唯一的生还希望便是利用速度优势逃生。占了先手的英国人成功地打哑了“沙恩”的两座主炮塔,使其火力锐减了三分之二,然而“沙恩”的水下舰体和动力系统仍然完好无损,正在一点点地逃出英国人的火力范围,英国人对此也是无可奈何。然而忽然间德舰减速了,原来是“约克公爵”号最后一轮齐射中的一枚炮弹击穿水平装甲后在“沙”舰的锅炉舱爆炸,导致蒸汽轮机减速,德舰上的轮机长马上带领手下投入了疯狂的维修作业中去,他们知道他们的奋战决定着整艘船的命运。而命运一定要掌握在自己手里!最终他们只用了30分钟就完成了初步的紧急维修。然而命运女神最终还是没有青睐他们,“沙”舰在最后一道栅栏前绊倒了。在德舰减速的这一段时间里,英国人的驱逐舰逼近了上来,发射了12枚鱼雷,摧毁了“沙”舰的水下防御系统,并使她开始右倾下沉,贝知道这艘战舰大限已到,向总部发出诀别电报:“我舰将战至最后一弹。‘沙恩霍斯特’永远向前!”随后的结局不可避免,整整13艘英国军舰团团包围了她,将她送入了海底。
就算是终结时刻即将到来,德国人还是没有放弃,在甲板上水兵们依旧在忘我地搬运炮弹(从前部弹药舱运到后部弹药舱)此情此景让英军指挥官也深为动容。直到最后一刻,仍有两门火炮在开火。英军指挥官弗雷泽后来对部下说到:“先生们,我们赢得了这场海战的胜利。如有一天你们能够指挥一艘军舰,参加一场实力如此悬殊的战斗,我希望在场诸君能像‘沙恩霍斯特’那样轰轰烈烈地作战!” 这一战不仅宣告了希特勒控制大西洋迷梦的破灭,也代表着德国水面舰艇部队从此一蹶不振,此后他们不得不更多的依赖潜艇来执行破交作战。从技术上来说,也宣告着大舰巨炮时代中战列巡洋舰这一舰种的灭亡和全面防护理论的消亡。取而代之的是快速战列舰和重点防护理论。 但这一切的一切,都已不再重要,2000多名德国水兵葬身冰海,这是一座没有鲜花的坟墓。唯一留下的只有对荣誉和勇气的赞美,但这是某种永恒的东西,一个传奇,一个悲壮的传奇!

‘伍’ 二战揭秘:德国巨舰“俾斯麦号”是怎么被击沉的

俾斯麦号战列舰(英文:KM Bismarck battleship[1] ),是纳粹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由汉斯·布洛姆造船厂建造的,以德国首相俾斯麦的名字命名的一艘王牌战列舰。
该舰始建于1936年7月,1939年2月下水,1940年逗裤弯8月建成服役,是当时吨位最大的战列舰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德国所建造的最强的战舰。
1941年5月26日,俾斯麦号再遭皇家方舟号航空母舰的“剑鱼”式鱼雷轰炸机空袭,被3枚鱼雷击中,其中1枚击中舰尾,沉重的结构受到损坏后向下压迫到舵机,导致俾斯麦号的舵角卡死在15度。这使俾斯麦号已无法回避英纯毕国舰队的攻击(在海流和风的影响下,俾斯麦只能向北北西方向前进,而这是英军的包围网中央),速度再度降低,而且很难控制航向。
1941年5月27日晨,英军的主力追击舰队赶到,包括英王乔治五世号与罗德尼号战列舰及巡洋舰、驱逐舰,用炮弹、鱼雷轮番对操纵失灵的“俾斯麦”号进行轮番攻击。于八点左右俾斯麦号进入战列舰主炮射程,两舰迅速接近,并用其16英寸及14英寸主炮轰击俾斯麦号。俾斯麦,前后火控站先后被击破,甚至在前20分钟内舰艏的两门主炮就先后报废。事实上,从战斗开始,到战斗结束,俾斯麦号一直只攻击罗德尼号,但是14.96英寸炮无法贯穿“BIG SEVEN”中以惊世骇俗防护能力着称的纳尔逊级战列舰罗德尼号。俾斯麦号中弹26枚,加上至少1枚鱼雷。最后的一枚16英寸炮弹是在极近的距离发射的(大约3,000码)。但直到10时25分俾斯麦号仍然没有沉没,甚至引擎尚在运转。在没有希望的情况下,德国人试图自沉军舰以避免被俘获。英国多塞特郡号重巡洋舰随后在近距离发射了3枚鱼雷,全部命中。10时36分,俾斯麦号终于沉没于布雷斯特以西400海里水域。“永不沉没的战舰”沉没了,大西洋海成为它的水下坟墓 。英军指挥官托维上将在战斗后说:“就像一战时的德意志帝国海军一样,俾斯麦号进行了一次最勇敢的战斗,抵抗着数倍于己的敌人,以至于山闷在她沉没时她的旗帜还在飞扬。”

‘陆’ 俾斯麦号是怎么沉的

一直以来,对俾斯麦号到底是如何沉没的存在争议。英国人认为,俾斯麦是被其重巡多特塞郡号发射的鱼雷击沉的;德国人则认为,军舰是由于军舰已经丧失战斗力,为了避免更多的炮击和伤亡,由大副厄尔下令自行凿沉的。在俾斯麦成立60周年之际,参战双方的部分老兵和科考队重走当年俾斯麦的灭亡之路,来到当年的沉船地点对军舰残骸进行实地勘察。经过对残骸的细致考察发现,当年鱼雷炸开的舱壁很平整,钢板并没有凹,没有被击穿,也没有裂开,看起来完整无缺,有油槽,水槽的舱壁就像缓冲区,挡备滚旅住了鱼雷的冲击。俾斯麦的装甲舱壁用来抵挡鱼雷,它也成功的办到了。薄薄的槽壁裂开,不过里面的舱壁很完整,军舰的核心并没有被击穿。核心没有进水,鱼雷是无法在最后几分钟让军舰沉没的。事实的鉴识证据支持了德国人的说法,也解释了老兵们为什仿凳么能生还。当时的战斗应该是这样,托费中将不断缩短距离,直到最后几乎是发射平射炮。讽刺的是,平射炮使得炮弹几乎不管用,因为弹道太平,炮弹在水面歪弹,或者无法深入击穿俾斯麦的下层舰壳,炮弹把上层甲板打成马蜂窝,造成大量人员伤亡,不过没有击穿装甲核心,没有击沉它,只有击伤它。备慧为了避免被炮击而亡,船员自己凿沉了军舰,据幸存老兵卡尔、华特回忆,最后一战中,大家都知道的弃船命令已下达。200人不断推挤穿过左舷后甲板门,其中包括下令弃船的大副厄尔,可是一枚炮弹击穿左舷装甲在他们之间爆炸,几乎炸死了所有人,考察人员也在左舷找到了老兵所说的那个炮弹打出弹孔,证实了这个说法。

‘柒’ 德国提尔比茨号战列舰是怎么被击沉的

英国皇家空军进行了三次行动攻击提尔皮茨。第一次是“扫雷器”行动。1944年9月15日,皇家红军第617中队和第9中队的兰卡斯特式飞机,每架携带5吨巴恩斯沃里斯型高脚柜炸弹,以及5000磅实验性“乔尼沃克”水下水雷,从苏联阿尔汉格斯附近的Yagodnik临时空军基地起飞袭击提尔皮茨。轰炸时,尽管提尔皮茨被烟幕弹的烟幕保护,但仍然遭受了一发由第九中队的投掷炸弹并使其丧失了出航的能力,北极航线暂时远离了提尔皮茨的威胁。德国报告称:“这(指‘扫雷器’行动)最终让海军总司令确定提尔皮茨不可能再修复并出海行动。”但当时盟军并不知道这个情况,并认为提尔皮茨仍可能修复,于是决定继续进行攻击行动。
到了10月,由于提尔皮茨不再认为是主力舰,她移动到更南部的Tromsø,作为浮动火炮阵地并等待盟军进攻挪威。但与此同时,提尔皮茨也已经进入了驻扎苏格兰的皇家空军的航程以内。
10月28日,“扫除”行动展开。兰卡斯特式飞机群由苏格兰Lossiemouth起飞,携带高脚柜炸弹袭击提尔皮茨。当轰炸机群到达预定位置后,乌云掩盖了提尔皮茨,这次轰炸仅有一发炸弹炸中了提尔皮茨的传动轴旁边的海上,其他炸弹全部脱靶。
1944年11月12日,皇家空军第617中队以及第九中队的兰卡斯特式轰炸机携带高脚柜炸弹,由苏格兰起飞,开始他们的第三次行动——“问答集行动”,这一次德军没有使用烟幕弹,并且提尔皮茨在这次行动中沉没,彻底终结了她的战舰生涯。战斗中三发高脚柜炸弹命中提尔皮茨,一发擦炮塔防盾而过,没有造成致命伤,但另外两枚炸弹洞穿提尔皮茨的装甲并造成了一个两百英寸的大洞。随后炸弹爆炸引发在舰内大火引爆了弹药库并炸断了C号炮塔。提尔皮茨在遭受这三发炸弹攻击后迅速倾覆,船上的1700人当中有接近1000人阵亡。
纳粹空军没能及时截击皇家空军的轰炸机(部分报道称一架轰炸机被德国空军击落,但英国资料则称飞机是被防空炮火击落)轰炸所用的兰卡斯特B.1特别型轰炸机撤除了部分装甲和一门航炮,使得其更容易被战斗机击落。在轰炸机起飞前,英国飞行员得到指示可能会遭受截击,同时在提尔皮茨向空军求救时,纳粹空军回应“飞机已经全部起飞”,提尔皮茨所在地的防空系统不够充分,当地的德国飞行员也没有得到充分的训练以操控新式的福克·沃夫 190(focke-wulf 190)飞机。提尔皮茨所在地的空军指挥长官海因里希·艾勒在战舰沉没后被送到军事法院,指控其应该为提尔皮茨的沉没负主要责任。最后德国军事法院判决艾勒三年有期徒刑并解除指挥职。

‘捌’ “俾斯麦”号战列舰是怎样被击沉的

根据已知资料显示, 英军的强大山碧炮火并不能使“俾斯麦”号致命, 很可能是德国水兵不愿意将舰艇交给英国人, 以至于自己凿沉了“俾斯麦”号。消息一经公布,立刻遭到了英国历史学 家们的强烈反对。但从“俾斯麦”号来看, 除舰宴兆身和上层结构遭到严重破坏外,残骸保 存之完好大大超出了先前的预料。其实英国人在很早的时候就已经提出 了“俾斯麦自沉说”。最新解密的英军情 报显示,当时英军就认为,德军自爆“俾 斯麦”号就算没有直接使该舰沉没,也最 起码大大加速了 “俾斯麦”号沉没的速度。 只是英国人的爱国主义才使这种说法尘封 了半个多世纪。

俾斯麦号战列舰,是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由汉斯·布洛姆造船厂建造的,以前德国首相俾斯麦的名字命名的一艘王牌战列舰。该舰始建于1936年7月,1939年2月下水,1940年8月建成服役,是当时吨位最大的战列舰之一。

奥托·冯·俾斯麦(Otto Von Bismarck)(1815年4月1日—1898年7月30日),普鲁士宰相兼外交大臣,是德国近代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和外交家,被称为“铁血首相”。俾斯麦是德国近代史上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作为普鲁士德国容克资产阶级的最着名的政治家和外交家,他是自上而下统一德国(剔除奥地利)的代表人物。俾斯麦号战列舰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

俾斯麦号战列舰(Bismarck battleship)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纳粹德国海军主力水面作战舰艇之一,是俾斯麦级战列舰的一号舰,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德国所建造的火力最强的战列舰。

俾斯麦号的战绩是在建成后第一次出海作战中于1941年5月24日的丹麦海峡海战中于开战后6分钟内击中了英国海军的精神象征,一战时服役到现在的胡德号的弹药库,导致其殉爆沉没。

英国皇家海军因此派遣了大量军舰前往拦截俾斯麦号,3日后,1941年5月27日被以“英王乔治五世”号、“罗德尼号”战列舰和“胜利号”、“皇家方舟号航空母舰”为首的60余艘英国皇家海军的各型军舰及数型飞机围攻后,因抗损性差,开晌唯租战15分钟后主炮塔被击毁两座,30分钟后炮塔全部哑火。英国军舰对其进行了几小时炮轰后,俾斯麦号带着德国海军的希望沉没于大西洋底。

‘玖’ 二战期间,战舰俾斯麦号是怎么沉没的

二战期间,德国战舰俾斯麦号被认为是当时最具杀伤力的海上死神,也是最安全的“永不沉没”号。然而它在正式服役不到两个星期后即沉入海中,关于它的沉没原因以及那场激烈的海战至今还吸引着很多人的好奇心。在俾斯麦号战舰沉入大西洋后的第61个年头,曾拍摄《泰坦尼克号》电影的詹姆斯·卡麦隆导演将使用先进的深海探测仪器,重新探访俾斯麦号,并最终解开它沉没的谜团。

那是1941年,正值二战,世界上装备最精良的战舰俾斯麦号——大多数军事专家都这么认为——从挪威的卑尔根港驶向远海时暴露了目标。英国当时最大的战舰胡德号加入了追击的行列,但却在随后发生的战斗中被俾斯麦号击沉。英国决意报复,派遣罗德尼号和乔治五世号战舰,随同100艘其它舰船向俾斯麦号进发。近2,000英里的追击后,舰队在法国布雷斯特以西400英里处赶上了它。俾斯麦号在强大的炮火攻击下沉入海底,只有一百名海员获救。“我希望战争永远消失,”一位在英军的炮火中幸存下来的德国老兵曾经感慨地说,“对我来讲,俾斯麦号就是死神的象征。”61年后,几位幸存下来的二战老兵又聚在一起。是时间,使他们化敌为友。提起当年的那段往事,这些髦耋老人唏嘘不已。

“俾斯麦号是当时最先进的船。第一次登上俾斯麦号的时候,我想,这艘船绝对安全。没有人相信它会沉没。”俾斯麦号在德国汉堡秘密建成,于1939年下水。它是希特勒极度自大的表现,是一架屠杀机器。它的身长达830英尺(约252米),几乎和泰坦尼克号相当,而且还要宽出30英尺(约9米)。它的装甲极厚,重量几乎是泰坦尼克号的两倍。尽管块头很大,但在15万马力引擎的推动下,俾斯麦号的航速可达32节(时速59.2公里)。每个炮管口径15英寸,重25万磅,能摧毁15英里以外的船只。侧面装甲厚13英寸(约33厘米),可以抵御鱼雷和最大口径炮弹的袭击。当时德国海军赋予俾斯麦号的任务是,搜寻并摧毁向英国运送食物和补给的北大西洋护航舰队,以迫使英国投降。

1941年5月24日,俾斯麦号驶出丹麦海峡,即与英国战舰胡德号和威尔士亲王号相遇。胡德号和俾斯麦号全速驶向对方,胡德号首先开火,俾斯麦号进行还击。胡德号的弹药库中弹,船尾被炸开并因此沉没。船上1415人中只有3人幸存。随后威尔士亲王号也受到重创而被迫撤退。“小时候我们就接受了这样的教育,说英国人是我们的敌人。虽然我没见过他们。胡德号沉没的时候,我们的船上欢声雷动。看着那些飘在大洋中的海员,不知他们有多少人能幸存下来。但是我们中不少人都意识到,他们像我们一样,也是人。真不明白他们为什么就成了我们的敌人。”

那个早上,俾斯麦号上的卡尔和沃尔特和其他德国海军士兵感到了胜利的喜悦。他们炸沉了强大的胡德号,重创了威尔士亲王号。他们是祖国的英雄,俾斯麦号是不可战胜的。胡德号沉没的消息在英国引起了强烈的震动。胡德号几乎就是友爱之船,它是皇家海军的象征。这象征轻而易举就被摧毁,无疑在关键时刻对英国人的士气造成了致命的打击。首相邱吉尔深思熟虑之后,集结各处的海上力量,将矛头一起指向俾斯麦号,准备将它摧毁。

1941年5月26日,俾斯麦号在海上遇到了风暴。它在狂暴的海洋中穿行,目标是法国海岸的安全地点。但英国人的进攻也开始了。5架鱼雷轰炸机穿越风暴向俾斯麦号发起猛攻,一颗鱼雷命中方向舵,俾斯麦号兜起了圈子。英军舰队围拢过来,准备实施摧毁。“我当时在无线电室,听说许多战舰开过来,我们陷入了包围之中。”1941年5月27日清晨,俾斯麦号上的德国水兵准备迎战。

8点47分,英军海军上将约翰·托维命令罗德尼号和乔治五世号战舰向俾斯麦号开火,一时炮弹齐发。不久另外三艘战舰也加入了战斗。一发发炮弹从俾斯麦号的上层船体和海员中穿过。英军的轰炸持续了一个半小时,共向俾斯麦号投掷了2,876发炮弹。俾斯麦号上烈火熊熊,浓烟滚滚,却依然在海面上挣扎。托维命令多塞特郡号巡洋舰发射鱼雷。他们共发射了3颗,5分钟后即上午10点40分,俾斯麦号坠入了深渊。

61年后的2002年5月27号上午10点40分,科学探险小队乘坐凯尔迪什号俄罗斯海洋研究船来到了沉船地点。詹姆斯·柯麦隆率领的这支小队共有32人,由科学家、历史学家以及俾斯麦号幸存者组成。凯尔迪什号携带了两个深潜器:“和平1号”和“和平2号”,它们都可以潜入两万英尺(约6100米)的深水。

在来到德国基尔之前,科学家们已经进行了一年的准备。5天前,和当年的俾斯麦号一样,探险队乘坐研究船,沿基尔运河航行。5月28日凌晨5点45分,探险小队的两架载人探测器开始向着3英里深的海底自由下落。下降过程需要花上3个小时,自由下落16,000英尺,才能抵达海底。当年,同样的旅程,俾斯麦号只花了10分钟。在浮力和水压的作用下,俾斯麦号船尾断裂脱落,船体俯冲而下,像一颗35,000吨重的钢铁炮弹,径直冲向海洋深处。

俾斯麦号在海底撞出一个大坑,残渣碎屑四处纷飞,形成了巨大的烟云。它撞上了海底火山的侧面,并沿着山体下滑,在海底的湿泥中拖出一道深槽。船体推挤着前方的海床,以排山倒海之势一头扎入海泥之中,沿斜坡下滑了三分之二英里。强大的海流撕落了这艘旗舰的船桥。在船体的猛推下它翻了个身,倒立起来,就像一幢4层楼高的建筑从天而降。

詹姆斯小组根据建造设计图制作了俾斯麦号每处甲板的详细图表。德国老兵卡尔的岗位在秘密通信室:“我每天的任务就是对来自外面的任何通信和情报进行分析,书写海军总部和总指挥之间的基本通信。副官的舱室在隔壁,他会口述命令和其它信息让我处理。比如希特勒5月15日登船的时候,他就告诉我希特勒将在何时、何处登船。下面的事情我们一点都不知道。我们都很天真,从来不问,他们也从来不告诉我们。”

俾斯麦号上装备了4座口径15英寸的巨炮,由于它们完全靠重力固定,因此当战舰倾覆的时候它们沉入了海底。每座炮的长度都超过了100英尺,重量约为1,900吨。如今,舰炮沉默了,炮管成了海葵的家,防空炮仍然直指天空。

潜水器来到了位于船尾的机库。俾斯麦号上有4架阿拉朵-196型水上飞机,可以借助弹射器起飞。但打开机库的门,里面只剩飞机残骸。在大海战的前一天晚上,舰长曾想把尽可能多的情况和报告通过水上飞机送回基地,船上的人也都把便条或信件交给飞行员,希望带给自己所爱的人。可是起飞弹射器出现了无法解决的故障。所以最后飞行员也没有离开。海战中,机库被直接击中。

潜水小组也看到了位于舰尾最末端的巨炮。在俾斯麦号的最后时刻,卡尔、沃尔特和海因茨就曾躲在它的后面。潜水小组看到英国战舰发出的炮弹大多数击在左舷,所以这一侧的上层甲板受损严重,火焰剥掉了漆面。探测器发现了一个好像是炮弹炸出来的洞。有一种穿甲弹重达一吨,飞行速度是音速的2.5倍。击中目标后,弹头刺穿装甲抛掷出致命的霰弹,并以亚音速抛出被称为“车轮”的装甲碎片。霰弹和碎片会进一步穿透内层的墙壁,释放出更为致命的霰弹。在约百分之一秒后,弹头在船体内部爆炸,有巨大的杀伤力。德军和英军在当时都使用了同一类型的穿甲弹。但真的是英国人的炮火将它击沉的吗?据幸存的德国海员说,俾斯麦号是根据上面的命令自己炸沉的。他们更愿意相信,即使在最后的关头,也能够主宰自己的命运。

“战舰无法再移动,我们将战斗到最后,元首万岁。”这突然的消息震惊了所有的人。舰长林德曼的话也像宣布了死刑。船员们已准备好在黎明前做最后一战。研究人员希望通过分析战斗痕迹,解开历时60多年的谜题。他们将对俾斯麦号进行彻底的损伤检查。在船首,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弹头被发现了。最初胡德号被俾斯麦号击沉时,威尔士亲王号也遭受重创,但在绝望的反击中,炮手给了俾斯麦号关键性的一击。炮弹从左至右穿透舰首,留下一个六英尺宽的豁口。虽然被击中的位置高于吃水线,可汹涌的风暴向俾斯麦号内部灌入了大量海水。另一发炮弹击中了侧舷装甲的下方,海水灌入一个锅炉室,使船体向左倾斜了9度。这样的损伤使得当时的舰长林德曼无法再全速前进,这最终决定了俾斯麦号的命运。

在尾舵的机房里,他们又找到了一个扭转历史的鱼雷弹洞。当时的英国飞行员中有很多之前并没有开过旗鱼飞机,也没有战斗经验。当时天很黑,天气也非常恶劣,他们用了两个小时才找到俾斯麦号,随即从左右两舷展开攻击。他们驾着又旧又慢的飞机在俾斯麦号上空飞行,对抗着防空炮火织成的密集的火力网,竭尽全力组织进攻。一次次贴着海面逼近,紧挨着甲板拉起来,穿过防空火力网,升入云层。他们尽一切可能使鱼雷攻击船体的侧面,如此无畏的攻击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非常罕见。

俾斯麦号成功地躲了无数的鱼雷,只有一枚除外。这唯一的一枚鱼雷居然命中了右舷的方向舵,使俾斯麦号只能在原地打转。这是致命的一击。船员尽最大努力想进行修复,可咆哮的海水一涌而入,把他们推了回来,甚至根本无法了解损伤情况。俾斯麦号的指挥官卢金斯当即拍发了一封简短的电报给德国海军指挥部:“战舰无法再移动,我们将战斗到最后,元首万岁。”这突然的消息震惊了船员和船上的无线电通讯员。电报内容在船员间迅速传播。凌晨,舰长林德曼宣布船员可以到储备库里随意取自己需要的东西,他的话就像宣布了死刑。船员们在黎明前已准备好最后一战。

破晓后,英国海军上将托维首先命令在27,000码外向俾斯麦号开火。然后他不断靠近,直到把距离拉近到3,000码。在这样的距离炮弹几乎是平射的。它们洞穿了炮塔,凿开了上层结构的装甲。显然他们要报复德国人对胡德号所做的一切。托维下令让乔治五世号尽可能靠近俾斯麦号,这样他就可以透过望远镜看到巨大的战舰遭受炮火轰击的场面。

英国炮手的主攻目标是船桥,他们想摧毁战舰的大脑。炮火指挥官施奈德曾在指挥塔内对四门主炮发号施令。但上午9点02分,罗德尼号一发16英寸的炮弹直接命中指挥塔,撕开了甲板,炸开了14英寸厚的装甲防护门。施奈德和其他指挥官立即丧命,俾斯麦号上的火炮就此失控。在英国舰队向俾斯麦号发射的2,876枚炮弹中,有七百多发是可以穿透装甲的14或16英寸炮弹。下潜小组惊讶地发现,在战舰的装甲带上只有4个穿透孔。这意味着七百发炮弹中只有4发穿透。如果是这样,沉船应该另有原因。多塞特郡号上的英国船员声称,在俾斯麦号沉没前几分钟,他们有3发鱼雷击中目标。会是鱼雷吗?

要找到鱼雷弹孔,下潜小组必须检查更下层的船体,但遗憾地是,下层船体出现了很长的裂缝,推测是在降落到海底时受冲击而迸裂的。鱼雷的痕迹已经无从辨别。经过严密的考察和取证,下潜小组发现的所有证据都支持了德国人的说法。虽然英国海军上将托维不断要求拉近和俾斯麦号的距离,直到火炮能够成零角度平射,但由于弹道过平,无法形成致命伤,炮弹也由于水的阻力而无法击中下层船体。炮弹炸毁了船桥,杀死了船员,但没有破坏船体的核心,并未使它沉没,只是在不断的折磨它。为了拯救自己逃出狂轰滥炸,船员们凿沉了自己的船。

当时俾斯麦号的水手卡尔、沃尔特和海因茨知道,他们必须弃船。人们慌张地拥挤着,来到左舷的甲板上。“我跑到左舷甲板上的时候,到处都是火焰和受伤的人。”海因茨在这里遇到他的一个朋友,腿被炸飞了。那个人跟他要最后一支烟,他递过去了,这是他最难忘的一幕。海因茨继续向船尾跑去,和其他20几个幸存者一起穿上救生衣,然后他喊了最后一句口号:德国人民和祖国万岁,随后他们就从甲板上滑进了水里。最初大家都围在他的身边,然后就各自散开了。就像海面上起起伏伏的木塞子。一千多人在冰冷的海水中丧生。

“在英国战舰多塞特郡号上,我们明白了,他们也可以成为我们的朋友。我们得到了最好的待遇,那是你对待朋友,而不是敌人的方式。我们再次向那些失去生命的,那些永远无法回家的人们致敬。60多年来,他们的灵魂沉积在深深的海底,在这里的宁静中安息。战友们,你们没有被忘却,我们会记住你们,即使是在和平年代。”伟大的战舰逝去了,更可怕的武器取代了它们。俾斯麦号现在成为了海洋动物的家园,静静地守卫着海底世界。对于这个世界曾经发生的疯狂,它将时刻提醒人们不要忘记。

‘拾’ 一代名舰“俾斯麦”号战列舰陨落揭秘

说起二战时的海战,德国海军是非常的强大的,有水下着名的“狼群”U型潜艇作战群之外还有水上的战列舰战斗单位。在二战各大海战中,属最有名的就是匹斯麦号战列舰。在作战中盟军战舰宣泄了2000多发炮弹,匹斯麦身中400多发炮弹后陨落。大家一定会觉得很奇怪,为什么俾斯麦面对数量优势的盟军舰队群不早早离开,而是战斗到最后一刻,那么我们就来揭秘俾斯麦号战列舰的陨落。

1941年5月18日,德国海军的骄傲,“俾斯麦”号战列舰与“欧根亲王”号重巡洋舰一同出航,在北大西洋进行交战。5月24日,两艘战舰在丹麦海峡遭遇了由“威尔士亲王”号战列舰与“胡德”号战列巡洋舰组成的舰队,“胡德”号是英国皇家海军的骄傲,也是全世界最大、最出色的战列巡洋舰。在五轮齐射后,“俾斯麦”号战列舰和“欧根亲王”号重巡洋舰继承了“胡德”号战列巡洋舰,随后重创“威尔士亲王”号战列舰,该舰退出战斗。然而,“俾斯麦”搏旅伏号战列舰也被英舰的三发炮弹命中,其中一发来自“威尔士亲王”号的炮弹造成俾斯麦左舷一锅炉被毁,2号发电机舱被水淹没,舰体前倾3度、左倾9度,右侧螺旋桨尖露出水面,航速下降至26节。“俾斯麦”号战列舰的机动性大大下降。

“胡德”号的沉没使大英帝国为之震怒,从悲痛中恢复后,皇家海军迅速地确定了下一场作战的目标——击沉“俾斯麦”号战列舰。“欧根亲王”号继续在大西洋进行作战,而“俾斯麦”号转向前往法国进行修复。1941年5月27日,“乔治五世”号战列舰、“罗德尼”号战列舰、“声望”号战列巡洋舰和“皇家方舟”号航空母舰为主力的舰队追上了“俾斯麦”号战列舰,长达数小时的战斗中,“俾斯麦”号战列舰被英国皇家海军的战列舰和巡洋舰命中400余发各种口径的炮弹和多枚鱼雷,所有主炮均被命中,丧失了还击的能力。最终,吕特晏斯将军下令打开通海阀、弃舰自沉,“俾斯麦”号战列舰的舰员只有一百余人得以幸存。德国海军的骄傲,“俾斯麦”号战列舰消失在数千米深的海水中。在“俾斯麦”号战列舰沉没后,希特勒严令禁止德国海军的大型战舰出海,从此德国海军彻底沦为“存在舰队”镇橡。

事实上,“俾斯麦”号战列舰和整个德国海军的悲惨命运早在30年代就埋下了伏笔。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德国海军的全部军备被《凡尔赛和约》限制在6艘10160吨,装备280毫米主炮的非无基携畏战列舰,6艘轻巡洋舰、12艘驱逐舰和12艘鱼雷艇。同时德国海军不得制造及拥有潜艇,这是基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海军“无限制潜艇战”所造成的破坏的考量。1935年,德国与英国签订了《英德海军协定》,规定德国海军水面舰艇总吨位不得超过英联邦各国海军水面舰艇总吨位的35%,而在水下力量,这一比例为45%,本来这一协定是基于英德两国在1935年较为友好的关系制订的,对于德国来说,在维持对英友好关系的前提下,这样的海军力量已经足以保证德国的安全,但纳粹党挑战世界秩序的目标意味着德国海军未来必将与英国皇家海军兵戎相见。德国海军不得不寻求在《英德海军协定》限制的总吨位内发挥最大的战斗力,但德国海军在舰船设计上并没有多少最新的经验,只能根据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总结的原则、经验和新技术的发展来“闭门造车”。“俾斯麦”级战列舰、“沙恩霍斯特”级袖珍战列舰、“希佩尔海军上将”级重巡洋舰、“德意志”级重巡洋舰等十分“经典”的战舰都是这种情况的产物,这也导致了德国海军战舰设计的畸形。

以“俾斯麦”级战列舰为例,它的装甲防护在1941年是全世界范围内的一流水平,但火力十分贫乏——主炮为8门380毫米舰炮,而英国皇家海军的“乔治五世”级战列舰的10门14英寸(356毫米)主炮,尽管在口径上略逊于“俾斯麦”级战列舰的380毫米主炮,但在火控系统和观瞄系统上优于后者,而且穿甲威力在同等口径的火炮中位居前列,也胜过“俾斯麦”级战列舰,更重要的是,英国皇家海军在战列舰的数量和使用上占有绝对的优势,能够从容地用绝对优势数量的战列舰组成的大舰队击败德国海军。

“后继无人”的德国战争海军在“俾斯麦”号战列舰被击沉后就停止了大型水面舰艇主动出击的战斗行动,德国战争海军的大多数战列舰也因此停泊在港口里,通过其存在,而非舰炮的怒吼,对英国皇家海军形成威胁,但在英国皇家海军占据绝对优势,再加上美国海军在1942年开始越来越多地参与战争的前提下,这反倒变成了作茧自缚,德国战争海军的主力舰把自己困死在港口中,轻型舰艇和潜艇也遭遇越来越沉重的损失。从1942年起,美国的“自由轮”就获得了驱逐舰、巡洋舰、战列舰和反潜机的护航,随着美国造船力量的动员,美国的护航航母也出现在大西洋,水下、水面和空中三位一体的护航力量打断了德国潜艇部队的脊梁,英国皇家海军本就明显的优势更加被美国海军的加入扩大了。最终,在1944年和1945年英国皇家海军的一系列空中打击和海上行动中,德国战争海军最后的战舰和基地也被消灭,德国挑战世界海洋霸主的第二次努力终告失败,其后果是,直到70余年后的今天,德国海军都只是一支守卫近海和内河的水上力量。

阅读全文

与德国战列舰怎么沉的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金华义乌国际商贸城雨伞在哪个区 浏览:756
俄罗斯如何打通飞地立陶宛 浏览:1132
韩国如何应对流感 浏览:915
在德国爱他美白金版卖多少钱 浏览:956
澳大利亚养羊业为什么发达 浏览:1389
如何进入法国高等学府 浏览:1468
巴西龟喂火腿吃什么 浏览:1400
巴西土地面积多少万平方千米 浏览:1262
巴西龟中耳炎初期要用什么药 浏览:1224
国际为什么锌片如此短缺 浏览:1628
巴西是用什么规格的电源 浏览:1449
在中国卖的法国名牌有什么 浏览:1354
在菲律宾投资可用什么样的居留条件 浏览:1263
德国被分裂为哪些国家 浏览:872
澳大利亚跟团签证要什么材料 浏览:1204
德国大鹅节多少钱 浏览:872
去菲律宾过关时会盘问什么 浏览:1195
澳大利亚女王为什么是元首 浏览:1021
有什么免费的韩国小说软件 浏览:753
申请德国学校如何找中介 浏览:6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