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历史上的‘绥靖政策’是怎么回事
绥靖政策(policy of appeasement),也称姑息政策。一种对侵略不加抵制,姑息纵容,退让屈服,以牺牲别国为代价,同侵略者勾结和妥协的政策。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这一政策最积极的推行者是英国、法国、美国等国。20世纪30年代前,绥靖政策主要表现为扶植战败的德国、支持日本充当防范苏联的屏障和镇压人民革命的打手。这从凡尔赛体系、华盛顿体系中可以窥见端倪。在道威斯计划、杨格计销神划、洛迦诺公约中则更具体化了。“绥靖”一词,来源于《三国志·吴志·陆逊传》,意思是“安抚平定”,到了现代,作为政策,它成为一种姑息养奸的做法。 绥靖政策 1。定义:英法美等绥靖主义者,不惜以牺牲弱小国家利益为代价, 来维护自身的利益(也有恐战情绪),求得一时苟安,谋求同侵略者妥协,妄图将“祸水东引”至苏联,坐收渔利。 2。实质:牺牲弱小国家,维护自身利益。 3。推向顶峰:“慕尼黑阴谋” 3。最大后果:加速了二战的全面爆发,可谓二战爆发的催化剂。 4。直接后果: (1)弱小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被出卖,从而助长法西斯侵略气焰 (2)严重削弱了反法西斯力量,给世界带来更大灾难 (3)西方亏段亏大国的“自保政策”最终也损害了自身利益,以至于自食其果 (4) 使中欧国家对英法缺乏信任,有的投入了法西斯的怀抱 (5)提高了希特勒的声望 (6)加剧了苏联对英法的不信任,使其转向德国,签订互燃洞不侵犯条约,使希特勒有恃无恐,加速了二战 的爆发。 (7)英法是主要的推行者。
② 西方国家为什么推行绥靖政策造成了什么影响
1、维护一战后建立的凡扰氏尔赛-华盛顿体系,英美是该体系的利益既得者,不愿意改变或冲破这一体系。
2、希望德意法西斯将战火烧到社会主义苏联,借助法西斯势力打击社会主义政权
3、30年代经济危机对各国打击严重,英美不愿意爆发战争,和平主义浪潮在英美高层占主导地位,产生了对战争恐惧的思缓辩散想
影响:事实上加速了二战的爆发,德国与苏联签订互不侵犯条约事实上标志着绥靖政策的破产,德国闪击波兰说明该政策彻底灶码失败。纵容了法西斯侵略,给各国带来灾难。
③ 绥靖政策的原因 绥靖政策与二战有什么关系
绥靖政策原因一:英法等国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损失惨重,经济发展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经济呈现出萧条的景象,在经济萧条的影响之下,英法等国家不得不将发展经济作为自己的首要的目标,一切其他的目标都要服从国内经济发展这样一个大的主题,不能干扰这一主题,于是在面对着德意日的侵略扩张采取了绥靖政策。绥靖政策原因二:英法等国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掀起了反战高潮,人民看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对自己生活的影响,反对任何形式的战争,所以英法政府不得不调整自己的外交政策,不想在短时间内出现任何的战争,所以才会使得英法等国家的政府积极的推行绥靖政策。绥靖政策原因三: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出现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通过法国在欧洲大陆的势力开始增长,英国为了保证自己的霸权地位,抑制法国在欧洲大陆的势力发展,于是积极的扶植德国,实行亲德反法的政策,同时英法两国希望将德国这股祸水引到苏联那里,希望借助德国消灭刚刚成立的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在这样的经济背景之下英国积极的推行绥靖政策。总而言之,英法美的绥靖政策是从自身的利益需求出发而推行的,他们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惜牺牲别的国家的利益。
④ 为什么英法在德国突袭波兰之后才放弃绥靖政策
就你的问题补充作如下回答:
1.波兰在欧洲,离英法两国很近,尤其是法国,就在德国边上,一旦波兰沦陷,德国必定扩张侵略法国,法国如果攻破,那英伦海峡也顺理成章的突破,接着英国就over了。两国反抗出于自身的利益。
2.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英国的工业水平大不如从前,法国在第一次都没什么名气,德国则是后起之秀,吵胡科技水平不容小小视,加上有希特勒这个狂热分子,如果在加上一些科技武器,那他们就完了!不反抗还咋班呀~!
纠正一下,侵略波兰,英法无路可退,所以放抗,至此,二战全面爆发!不过说开端也可以,就是后果没那么严重。
“绥靖政策的顶峰”:因为绥靖政策是以牺牲小国的利益换取大国的暂时和平,而英法的无耻做法就是把绥靖政策这一残忍的,暂时的和平政策推向顶峰,在这之前,召开升帆拦了慕尼黑会议,会议本生就是推行绥靖政策的,而轿轮侵略捷克斯洛伐克是这一会议的后果,所以这样称。
PS:你问的绥靖政策和二战的开端是不同的概念,绥靖政策是眼睁睁的看着小国的利益受侵害,而二战开始则有国家反抗了,两者是不同的!
亏他张伯伦还敢说英国和平了!!!!!
⑤ 绥靖的事件
绥靖政策在不同的情况下,其内容,形式和手法有所不同。但目的都是为了维护和争夺世界霸权,反对社会主义和人民革命。30年代,英美法对德意日侵略者姑息、纵容,不惜牺牲他国的领土主权以至本国利益,去满足侵略者的欲望,以图苟安的政策。1931年日本挑起“九·一八事变”之初,美英指望日本北上进攻苏联,对日本侵华不加反对。1932年美国宣布“不承认主义”,反对日本破坏门户开放政策和《九国公约》。同时,美国又把战略物资源源不断地运销日本。美国这种既指责又纵容的两面政策一直延续到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夕。英国则一再偏袒日本。英法操纵国际联盟,拒绝对日经济制裁。1937年7月英日有田——克睁燃莱琪协定,它是慕尼黑政策在远东的重演。绥靖政策在欧洲的推行,以英法对德绥靖为主要内容,以英国为主导。1935年3月,德国撕毁凡尔赛和约,公然扩军备战。英法对此不加制裁,英国反而同德国缔结《英德海军协定》,支持德国的毁约行为。 1935年1月,法国同意大利签定“罗马协定”,怂恿意大利于10月挑起侵略埃塞俄悉扒虚比亚战争。英法操纵国联虽然不得不宣布对意经济制裁,但拒绝实施两项重要措施:禁运石油和封锁苏伊士运河。1936年5月,意大利吞并埃塞俄比亚。
1935年8月通过的美国中立法,在1939年11月作了修改之后是绥靖政策的变种。它的目的在于隔岸观火,从中渔利。
1936年3月,由于英法按兵不动,德国不发一枪一弹,占领莱茵非武装区。8月德意武装干涉西班牙内战,英法则推行不干涉政策,实际上是纵容德意干涉者,结果,西班牙共和国被颠覆,德国借西班牙战场完成了军事实验。1938年3月,英法听任德国吞并奥地利,10月伙同德意把慕尼黑协定强加给捷克斯洛伐克,让德国占领了苏台德地区。慕尼黑阴谋是绥靖政策最丑恶的表现。希特勒得寸进尺,1939年3月,德国占领捷克斯洛伐克,1939年9月1日,此迟德国入侵波兰,英法被迫对德宣战,绥靖政策走向破产。
⑥ 为什么绥靖政策没有用德国没有感恩戴德
原因是多方面的,这里列举几个主要因素:
1、一战德国输得不服:
A)直到战争结束,德国领土都没被入侵,反而占着一部分法国领土,输的时候在表面现象方面仍然占有一定的优势(实际上美国参战后,德国已经完全没希望了);
B)凡尔赛条约整德国太狠了,德国的实际劣势没它赔的那么大,以至于福煦说这根本就是一份停战协定,过不了多久还会再打;
C)一战当中德国陆军的发挥在各国中属于最好的,失败完全是因为脑袋有病惹了太多对手(虽然历史上德国人没病的时候很少,每次都能准确的找到自己惹不起的对手把自己按在地上摩擦);
2、战争的起因不完全是国际政治因素,还包括转移经济危机引发的国内矛盾,德国的复苏很大程度上是靠军工起来的,但这不是长久之计;
3、不要用正常人的思路来预测疯子的行为,绥靖政策对正常人通常都应该有效,问题是赶上了希特勒:
A)二战其实发动的完全没道理,从波兰战役开始德国就没有过取胜的可能,只是它能造成多大破坏的问题,德国人智商正常的情况下绝对不会发动二战,可问题希特勒疯了;
B)我得出上面的结论,靠的是美英苏与德意日的工业产能比、人口比、石油比,我只能说科技没差距的时候,任何精巧的战术、高超的技术,在超过5倍的绝对数量差距面前都是笑话,德国居然还做着能赢的梦……
C)不要以为美国早期是中立态度,抗战开始阶段陈纳德飞行中队就过来了,那实际上就是美国版的志愿军,当然你要是觉得朝战志愿军真是“志愿人员”我也无话可说;
D)不信你可以想想看,如果我们国家现在想购买一批美国“退役的”F16和F-22并聘用一批美国“退役的”飞行员,你看美国给不给……那就是“陈纳德飞行中队”的本质;
E)从利益分析的角度你也能知道英美跟德国都不可调和,其中美国的战略目标是亚太,二战取胜收获也是亚太(从事后诸葛亮的角度可以知道,这就是美国最想要东西),所以打日本是必然的,而且还需要维持凡尔赛条约得到的利益(美国是那个条约的最大受益国之一,英国也是,德国给掀了这哥俩哪收利益去?);
4、绥靖政策其实还是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德国膨胀了,然后疯了,欢快的走向灭亡——但我不知道这就是英国的本意,还是意外的收获,但英国彻底失去世界霸权这一点,绝对是事与愿违的,好歹是和平衰落,不是西班牙那种灭国衰落。
⑦ 一战时法国拖垮了德国,为什么二战时却被
这都是源于:绥靖政策。绥靖政策是一种对侵略不加抵制,姑息纵容,退让屈服,以牺牲别国为代价,同侵略悉拆滚者勾结和妥协的政策。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这一政策最积极的推行者是英国、法国、美国 等国。20世纪30年代前,绥睁余靖主要表现为扶植战败的德国、支持日本充当防范苏联的屏障和镇压人民革命的打手。对于德国的纳粹化、军国化,一再退让,德国军事飞速发展、疯狂扩张,却视而不见,直到战争打响才开始准备御孙。
⑧ 什么叫绥靖政策,英法对希特勒的侵略为什么采取绥靖
绥靖政策是一种对侵略不加抵制,姑息纵容,退让屈服,,以牺牲别国为代价,同侵略者勾结和妥协的政策。英法可能考虑到战争对于他们来说代价非常大,最真正的原因应该是把战争引向东方苏联。
⑨ 绥靖政策的原因是什么德国意大利日本法西斯的建立时间、人物、政策及影响列举二战重要战役及时间影响
斯大林格勒大会战
斯大林格勒大会战是苏联军队在卫国战争中对德国军队的一次决定性战役。苏军在这场保卫战中所取得的胜利具有巨大的战略意义,不仅扭转了苏德战场的整个形势,而且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根本转折点。
德国法西斯不甘心1942年初在莫斯科战役的失败,于同年7月放弃全面进攻苏联的计划,主攻南线,以占领战略地位十分重要的斯大林格勒为主要作战目标。7月17日,德军开始猛攻斯大林格勒,企图侵占该城,切断伏尔加河,控制高加索地区,然后北攻莫斯科。经过3天激战,德军很快控制了斯大林格勒以南和以北的伏尔加河流域。德军在第6集团军司令保卢斯和第4坦克集团军司令克莱斯特的指挥下,多次向斯大林格勒发动进攻,均因遭到苏军的顽强阻击,一直未能攻下这座城市。在这次战役中,德军先后投入150多万兵力。
德军9月抵达斯大林格勒市郊区和工厂区,但他们遭到工人战斗队的英勇抵抗。10月中旬,在德军的强大攻势下,苏联防御部队几乎被逼到伏尔加河畔。随着冬天的来临,德国军队的供应开始接济不上,他们的坦克在巷战中也没有用武之地。11月19日,苏军西南方面军、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和顿河方面军同时转入反攻,在斯大林格勒地区合围德军22个师33万人,并于12月粉碎了德军的突围企图。
到1943年2月2日,苏军全歼被围德军。斯大毁裂林格勒军民毙敌约23万人,俘虏了德军元帅保卢斯、24名将军及官兵共9.1万人。
斯大林格勒大会战是一次异常激烈和残酷的战役。在这次战役中,斯大林胡余源格勒全城的建筑均毁于战火。
莫斯科和列宁格勒保卫战
莫斯科保卫战
1941年9月30日至10月2日,德国集中77个师约200万兵力,14000多门大炮,1700辆坦克和1400架飞机,向苏联首都莫斯科发动代号为“台风”的“闪击战”,妄图在冬季到来之前攻占莫斯科,打败苏联,以此向全世界显示其“闪击战”的威力和德国武装力量的“不可战胜”。
莫斯科的防御战役在长约1000公里的地带上展开,由于当时苏军在这一地区部署的兵力只及进攻敌军的一半,所以德军曾一度推进到离莫斯科市区仅25公里的地方。苏联军民在莫斯科近郊同德军浴血鏖战。莫斯科的工人和居民组织了几十个工人营和民兵师,数百个打坦克班。全市出动50万人参加修筑防御工裤态事,其中四分之三是妇女。11月7日,在敌军距莫斯科仅70公里的最艰苦的时刻,红场上举行了意义非凡的盛大阅兵式,斯大林发表了鼓舞人心的演说。12月6日,苏军从莫斯科城郊开始反攻,到1942年1月初,迫使德军后撤100公里至250公里,解放了1万多个居民点。为扩大成果,苏联9个方面军从1月8日到4月下半月向敌人发起全线反攻,击溃德军50多个师,击毙击伤德军80多万人,将敌军击退150公里至400公里,解除了对莫斯科的威胁,夺回了60多座城市。
苏军在莫斯科保卫战中的胜利宣告了希特勒“闪击战”的彻底破产,极大地鼓舞了苏联及全世界人民战胜法西斯的信心。
列宁格勒保卫战
1941年7月至9月,希特勒的北方集团军以优势兵力突破苏军抵抗,进抵苏联第二大城市列宁格勒郊外和苏芬界河拉多加湖一带,距市区只有5公里,切断了列宁格勒同苏联内地的联系,妄图迫使列宁格勒不战而降。但列宁格勒人民英勇不屈,不顾敌机的狂轰滥炸,忍饥挨饿,坚持生产,很多工人和居民自动拿起武器到前线作战。从1941年9月8日到1944年1月27日列宁格勒被围困的872天里,苏联政府和人民通过拉多加湖的“生命之路”成功地组织了对城市和军队的供应。列宁格勒前线部队、波罗的海舰队击退了敌人不断的进攻,终于在1944年1月彻底粉碎了德军对列宁格勒的封锁。3月苏军把德军从列宁格勒击退200多公里。
在伟大的列宁格勒保卫战中,共有60多万居民和苏军官兵献出了生命。
诺曼底登陆
诺曼底是法国西北部着名的历史和文化大区,它北临英吉利海峡,与英国遥遥相望,面积约3万平方公里,海岸线全长600公里。连绵数百里的海岸几乎都是悬崖峭壁,盟军的登陆地点选在比较平缓的5个滩头。
诺曼底登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一次历史性的战役。1944年初夏,苏联军队在东线战胜德军已成定局,盟军为履行美、英、苏首脑在1943年11月德黑兰会议上达成的关于在西线开辟欧洲第二战场的协议,决定在法国诺曼底地区登陆,向纳粹德国的军队发起反击。
6月6日凌晨,以美国为主的盟军在艾森豪威尔将军的指挥下,以2万多空降伞兵为先导,近16万部队在空军的掩护下,从朴茨茅斯启航,横渡英吉利海峡,一举突破了德军防线———“大西洋壁垒”,置德军于腹背受敌的境地。这次登陆作战,盟军出动1200艘战舰、1万架飞机、4126艘登陆艇、804艘运输舰、数以百计的坦克和15.6万名官兵(7.3万名美军,8.3万名英国和加拿大军),分五路向诺曼底海滩发起猛烈的攻击并开始登陆。登陆的海滩从奥恩河的河口湾延伸到科唐坦半岛东南部。12日,盟军的登陆点已连成一片。7月5日,盟军在诺曼底的登陆人员已达100万。7月24日战役结束时,盟军共投入288万人,5300多艘战舰和13700多架战机。德军投入的兵力达51万人。战役中,盟军共消灭德军11.4万人,击毁坦克2117辆,飞机245架。盟军方面有12.2万将士献身疆场。此后,盟军继续向欧洲腹地推进,在3个月的时间里相继解放了法国和比利时等国,并攻入德国本土。盟军的胜利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加速了法西斯德国的灭亡。这场战役也被称为“霸王”战役。诺曼底登陆规模之大、战斗之残酷都是人类战争史上罕见的。
西西里岛登陆战
西西里岛是地中海最大的岛屿,位于亚平宁半岛和北非之间,是意大利南部的重要屏障。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英盟军为保证地中海海运安全并最终战胜意大利,于1943年7月至8月间在此进行了大规模的登陆战役,成功夺取西西里岛。
1943年5月,盟军在把德意军队逐出非洲大陆后,将意大利西西里岛定为下一个进攻目标。1943年夏,盟军在北非沿海港口集中了大量兵力,准备在西西里岛登陆。这次作战的代号为“哈斯基”,由亚历山大将军指挥的第15集团军群负责实施。该集团军群下辖蒙哥马利指挥的英军第8集团军和巴顿指挥的美军第7集团军,共有13个师和3个独立旅,总兵力达47.8万人,拥有作战飞机4000余架,各种战斗舰艇和辅助船只约3200艘。
为保证西西里岛登陆战的胜利,盟军在战役前曾实施代号为“肉馅”的误导行动,发出盟军将在撒丁岛和希腊登陆的错误信息,致使希特勒下令分散了西西里岛上的德军兵力。
1943年7月9日深夜,盟军按计划以空降登陆打响了西西里岛登陆战役。10日凌晨,盟军在恶劣天气的掩护下,在西西里岛强行登陆。面对盟军的突然袭击,德意军队猝不及防,海岸防线很快被摧毁。战役进行到第3天,英军便占领了西西里岛的东南部。7月22日,美军又攻克西西里岛首府巴勒摩。8月5日,英军占领卡塔尼亚。8月17日,盟军先后进入西西里岛东北角通向大陆的咽喉重镇墨西拿,随即占领全岛。至此,西西里岛登陆战役以盟军获胜宣告结束。
在这场战役中,德意军共投入兵力约27万人,总计损失近17万人,盟军损失3万余人。西西里岛战役是盟军在欧洲战场上进行的一次重要战役。战役的胜利为盟军打开了直接进攻意大利的大门,也加深了墨索里尼政权所面临的危机,为最终迫使意大利投降创造了条件。
攻克柏林
第二次世界大战进行到1945年3月底,德国法西斯已处在最终灭亡的前夕。除了日本,德国在世界上已没有任何盟国。面对国内经济完全破产、人民反战情绪日益高涨及军事上接连失败的严酷现实,德国法西斯政权已是四面楚歌,摇摇欲坠。
与此同时,苏联军队在东欧各国反法西斯力量的配合下,通过匈牙利战役、维斯瓦—奥得河战役、西里西亚战役以及东波莫瑞战役,消灭了德军的大量有生力量,解放了波兰、匈牙利、奥地利东部及维也纳、捷克斯洛伐克的部分地区,攻占了德国东部地区,为攻克柏林创造了条件。
1945年3月东波美拉尼亚战役结束后,苏军集结了250万兵力、4万多门火炮和迫击炮、6000多辆坦克和自行火炮及7500架作战飞机,完成了柏林战役的准备工作。德军此时虽然已成强弩之末,但希特勒仍然企图负隅顽抗。他集中了近100万兵力,组织起近20万人的守备队,在柏林以东设立了三道防线,并环绕柏林城筑起了三层防御圈,准备与苏军最后一搏。
4月16日,苏军从奥得河、尼斯河同时向柏林发起攻击。经过4个昼夜的激战,苏军突破了德军的三道防线,逼近柏林防御圈。4月25日,苏军形成了对柏林的包围,并与英美联军在易北河会师。4月27日,苏军攻进柏林市。4月30日,苏军攻占了象征着德国最高权力机构的国会大厦。5月2日下午3时,德军停止抵抗,柏林战役宣告结束。苏军在此次战役中共歼灭和俘虏德军40多万。5月8日午夜,德军统帅部的代表在柏林正式签署德军无条件投降书。投降书从5月9日零时开始生效。欧洲战争至此落下帷幕。
阿莱曼战役
阿莱曼位于埃及北部,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北非地区的主战场。1942年10月底至11月初,英国军队在此给德意法西斯军队以沉重打击,史称阿莱曼战役。这次战役以英军胜利告终,扭转了北非战争的格局,成为法西斯军队在北非覆灭的开端。
1940年7月,意大利乘英法在西欧失败之机从埃塞俄比亚进犯东非英军。1941年1月,英军对意军发动进攻,收复了东非的失地,并在北非重创意军,俘敌13万。2月,德国隆美尔将军率德国非洲军团进入北非地区增援意大利军队。在德意联军的攻势下,英军开始从利比亚败退。1942年7月,德意联军自利比亚突入埃及,进抵距开罗只有350公里的阿莱曼地区。但由于盟军控制了地中海的制空、制海权,驻北非德军因兵力及装备补给不足而无力继续向前推进,被迫转入战略防御。
与此同时,英国在美国的支援下不断加强其在北非的军事力量,积极备战。经过周密的准备,英军第8集团军司令蒙哥马利决定于10月下旬发动代号为“捷足”的反攻,在突破德意军的防御地域后,迅速向西挺进,占领利比亚昔兰尼加和的黎波里塔尼亚全境,配合即将在北非登陆的英美联军,将德意军全部逐出北非。
1942年10月,德意军队在北非共驻军12个师,10万余人。他们防守在阿莱曼西南从地中海沿岸至卡塔拉盆地之间的地带。而英军此时在北非已拥有11个师和4个独立旅,总兵力达23万。
10月23日夜,英军向德意军阵地南北两翼发起进攻。25日,英军在战线北部突破敌军防御阵地。28日,英军调集主力在北部战线继续猛攻,迫使南线德军增援。德军北上增援后,英军立即集中兵力于11月2日凌晨在南线发动代号为“增压”的战斗,攻击德意军结合部,并突破敌方防区,向西挺进。11月4日,隆美尔在战局不利的情况下命令向西撤退,4个师的意大利军队随即向英军投降。
至此,阿莱曼战役以英军的胜利宣告结束。在这场战役中,双方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英军阵亡将士达7000多人,而德意军伤亡及被俘人数近6万。
阿莱曼战役是北非战局的转折点
⑩ 谁来告诉我二战西方绥靖政策到底是为了什么
二战前整个欧洲就只有德国进行了备战,不是同盟国绥靖,而是德国太跳。
英法当时刚打过一战,大伤元气激敏,而且从一战开始战争形式就已经变了,大国之间只要开战就是总体战,打到一方灭国为止中间不能停,所以没什么事犯不上动刀动枪。
而且当时俄国发生了革命,成为全世界无产阶级的祖国,向全世界输出革命。这种形势对英法来说都很麻稿铅液烦,第一要务是要键物稳住国内,真是没心思舞刀弄枪。
结果最后被德国以有心算无心,前期吃了大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