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宝马汽车的缺陷是什么
宝马汽车的缺点在于,宝马的合资车显得不够上档次,所以很多消费者不选择合资车,通常都会选择进口车来购买,因为大部分型号的宝马车都是进口的,这样多数的宝马车是通过进口方式卖给消费者的,所以消费者通常要支付更高的购置税以及保险费,另外宝马车由于是进口车,所以在汽车的保养时也会比合资车或者是国产车保养要贵一些,所以在购买宝马车到时候要充分考虑到这些问题。
另外一点就是宝马车的内部配置,通常低配的车型的配置让你无法接受,因为买了一辆宝马车里面什么都没有,在使用起来的时候感觉功能特别落后,但是配置高的车型,价格又贵高的离谱,清腊也同样是让你无法接受的,答笑滑所以宝马车的低配车型和高配车型简直是让人又爱又恨,爱的是它的品牌让人喜欢,恨的是它的价格由于是进口车让人难以接受,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购买一辆汽车,也是家庭中的一个大件商品,所以在选择宝马车的时候要综合考虑很多方面的问题,因为毕竟我们不是土豪,升陆我们不可能一掷千金的消费,所以我们在选择购买宝马的这个品牌,肯定会选择性价比更高的型号。
另外一点也是很多欧美汽车共同存在的缺点,那就是很多车在行驶几千公里后,开始出现各种的异响,而且很难找出异响的根源,这也是很多选购宝马车的车主最头疼的问题,所以宝马车的缺点主要在于价格高和小毛病多。
2. 为什么很多人都会认为开宝马车的女人不是小三就是二奶呢
题目应该是开宝马的年轻漂亮女人吧,因为这种情况在现实确定蛮多的,所以给人直观想法就是这种情况,第二种是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想想自己都买不起宝马,这女的这么年轻凭自己能力能买到宝马吗?自然会往别处想
前天晚上,那位女家长开着宝马车来接我们去五星级酒店喝酒。崭新的宝马车,车价在100万元左右。宝马车以一个优美的右转弧线停留在我们面前,车头流光溢彩,握着方向盘的老板娘珠光宝气,笑盈盈地看着我们。 老板是我的老相识,四十多岁的人,显得憨厚年轻。 为了女儿读书的衡贺物事情,老板请我帮忙。老板的大女儿不消停,这学期本应读高拍派三,却早恋了,陷入一段恋情中难以自拔,连书都不想读了,每天不说话,很自闭,和父母说话也没个好声气。我三言两语做通了老板女儿的思想工作,老板女儿表示愿意来校读完高中。老板夫妇高兴,请我们一干人喝酒。 觥筹交错,酒过三巡,气氛愈加浓烈,各人捉对喝酒。老板娘喝了咐液两杯红酒,来到我面前,看着我,突然泪如泉涌,悄无声息,脸都花了。 我想起从前有个叫马诺的女人说“宁可坐在宝马车里哭,也不坐在脚踏车后面笑”。这里有个潜台词:马诺年轻,姿色也不错。马诺敢这么说,是因为她觉得自己有资本。但是我相信,一旦马诺生过孩子,上了三十五岁,她就会认为自己不值得坐在宝马车里哭,而更愿意坐在脚踏车后面笑了。 欲望指向了无数的女人,而爱情只指向一个女人,爱情是欲望唯一的制约因素。欲望从来都是爱情的天敌,而金钱是欲望的帮凶,所以说金钱是爱情的天敌也是对的。 有钱的富男人,有大把的金钱可供包养年轻貌美的小三,随心所欲,指望他们在花花世接口前对爱情忠贞,对家庭忠诚,实在太有难度了。 没钱的穷男人,心疼钱,也没有那么多闲钱可花在女人身上,没有条件为所欲为;现在娶个老婆殊为不易,穷男人出轨的代价也太高,考虑到这一点,穷男人即便在出轨时也会谨小慎微、遮遮掩掩,不会像有钱人这么高调夸张、不惧怕妻子知情。 一句话,相对于妻子而言,男人还是穷一点比较好,爱情相对有保障,家庭也相对稳定。 做富人的老婆,迟早是要付出代价的—— 老板娘不算丑,年轻的时候也是个美人坯子。只是生过三个孩子,年龄快到40岁,最美的身材也变形了,最美的容貌也看厌了。老板娘其实不显老,身材却显得臃肿,对于见多了识广了年轻女人曼妙身材的老板来说,夫人的这种身材确实是不堪入目了。我能想象得到,老板夜晚上床的时候,一定特别讨厌挨近老婆的身体,甚至会产生想逃离的感觉。的确,吃过山珍海味、珍禽异兽的男人,怎么咽得下隔夜的粗茶淡饭? 老板浓眉大眼,比他的夫人还显得年轻。我注意到老板整晚很少正眼看他的夫人。我去老板的大店里看过,前台一色的美女,好生令人羡慕。 ——在肉体感觉上,男人会产生奇怪的变异:一个男人,在风月场所越是厮混得多,就越了解女人肉体上的巨大差异,也越具有内在的 *** 标准和参照系,越不愿意约束和亏待自己,越难以在一个女人身上吊死,所谓的食髓知味。 欲望总是越来越放纵,越来越指向尽可能多的女人,并且不愿意受到爱情的制约和束缚。 在风月场所厮混久了的男人,还吃得惯、吃得下人老珠黄的老婆这盘千篇一律的菜吗?吃不下了。在老婆面前,他们的欲望受到决定性的抑制,根本就不愿意也懒得触碰老婆的身体,更多的时候就像是例行公事,敷衍了事,算是对老婆有个基本的交代。如果对老婆的身体产生厌恶情绪,那么夜晚对老板来说,几乎是难以忍受的折磨,所以,他们更愿意在外面喝酒打牌泡妞消磨时间和精力,然后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家里沉沉入睡…… 可以想见,老板娘饱尝了被冷落的滋味,这种滋味是宝马车难以弥补的。没有宝马车,骑脚踏车也可以;但没有丈夫的关爱,对于一个女人来说,却意味着彻底的空虚和寂寞。 如果只是看见宝马车的车标,你是难以了解富人的内心世界的。宝马车小小的空间,容纳不了更为深奥和游移不定的现实生活。 这不是歧视富人,现实就是如此。拜金的年代,田舍郎多收了三五斗,都要换婆姨,何况是大富之家?如果有人统计一下,就会发现富人二婚的概率会很高;至于包养小三,虽说不好统计,但是富人对此应该心知肚明。 ——所以,每次回想起马诺的那句话,我就想笑。
开宝马 坐宾士,不是没道理的
因为3系是宝马轿车中最便宜的,能消费得起的人多,有钱的话谁会喜欢买3系,肯定5系,7系呀
应为谁都知道开宝马最少20万以上才买得到
因为德国人骨子里面很倔强的 做生意也是 宝马主打就是操控 运动 其他地方就不敢恭维了 可以说 白玩以内的宝马 舒适度没有40万日系和美系来的好(当然,目前百万级的宝马美国也就买40多,) 而宾士主打的就是舒适 商务 不过也不一定啦 现在开豪车的不管什么品牌 暴发户都很多啊 以前说开沃尔沃的都是斯文人 低调的 现在品牌度起来了 暴发户一堆一堆的去买
公元1世纪中期,基督教在亚历山大港扎根并传播。与其他宗教不同,基督教试图使异教徒皈依,威胁到当时流行的传统宗教,引来了对基督徒的迫害,在公元303年戴克里先的大清洗中达到顶峰,但基督教最终获胜。因此,埃及的传统宗教逐渐没落。尽管埃及人仍然说他们的语言,但随着神庙祭司的减少,能读懂象形文字的人越来越少。而神庙有时也会改建为教堂或遗弃于沙漠。
公元395年,罗马帝国被分成东西两部分,埃及属东罗马帝国,继续归“新罗马”的皇帝管辖。640年,埃及被阿拉伯人占领,随之开始阿拉伯化。至12世纪,已普遍使用阿拉伯语,皈依伊斯兰教,延绵数千年的古埃及文明被阿拉伯文明取代。
自己的文明都没有了,所以古埃及算灭亡了。
开宝马车的男人都是有钱人,至于钱怎么赚的,那就难说了。
古埃及从公元前11世纪开始,断断续续被亚述、巴比伦、波斯、马其顿、罗马帝国、波斯征服。到公元7世纪中期,阿拉伯人入侵,成为阿拉伯帝国的一部分,之后逐渐阿拉伯化。如今的埃及阿拉伯人并不是古埃及人,文化也完全不同。
3. 在德国本国,奔驰宝马是不是高档车。有钱人才买的起
在德国本国,奔驰、宝马汽车不只是高档车,他们的产品线很长,从豪华轿车、越野车、到微型经济型轿车、大中小型客车、大型货车、特种车(如:工程用车、急救车、运钞车)等一应俱全。
单说各型轿车的价位高中低档将市场分得很细,完全可以满足各类消费水平人士的需求.即使是打工族,也可以买到合适自己的奔驰、宝马汽车.只是各自要盘算一下,利用率、停车费用等开销是否划算.因为在德国,公共交通也非常发达,而且非常经济.
有趣的是,在德国本国,有很多奔驰汽车是用来当出租车使用的,而很多宝马汽车又是用来作警车使用的.
所以在德国本国,奔驰宝马不只是高档车。打工族一样能买得起.
4. 卖一辆宝马车德国人赚多少钱
2020年疫情爆发期间,全球车厂几乎都停工了,一般我们认为停工就代表着损失,有的车厂会卖一辆车就亏一辆,不可思议吧?根据德国杜伊斯堡-埃森大学汽车研究中心的研究数据显示,相比2019年,大众从2020年开始至今弯中知营收下降28%,每卖一辆大众汽车就代表他们亏了490美金,约亏3390元人民币,而梅赛德斯奔驰每卖一辆就要亏4947元人民币,最惨的就是宝马车厂,卖一辆就要赔9137元人民币。
那么,有没有德国车厂在疫情环境下还能赚钱的呢?答案是保时捷,每卖一辆车就赚11800美培弯金,相当于81637元人民币。而日系品牌最挣钱的丰田车企,虽然整体销售下降29% 但其每辆车还可以赚4452元人民币左右;全宇宙汽车股价最高的特斯拉,每卖一辆就会赚入3500美金,相当于24214元人民币,所以,这个研究数据对消费者的意义,就是保时捷的订价策略很成功埋消。
5. 德国人有什么国民特性
德国人的国民特性主要有:
一、守纪律 讲整洁
德国人非常注重规则和纪律,干什么都十分认真。凡是有明文规定的,德国人都会自觉遵守;凡是明确禁止的,德国人绝不会去碰它。在一些人的眼中,许多情况下,德国人近乎呆板,缺乏灵活性,甚至有点儿不通人情。但细细想来,这种"不灵活"甚为有益。没有纪律,何来秩序?没有规矩,何有认真?
德国人很讲究清洁和整齐,不仅注意保持自己生活的小环境的清洁和整齐,而且也十分重视大环境的清洁和整齐。在德国,无论是公园、街道,还是影剧院或者其它公共场合,到处都收拾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德国人也很重视服装穿戴。工作时就穿工作服,下班回到家里虽可以穿得随便些,但只要有客来访或外出活动,就一定会穿戴得整洁。看戏、听歌剧时,女士要穿长裙,男士要穿礼服,至少要穿深色的服装。参加社会活动或正式宴会更是如此。
二、守时间 喜清静
德国人非常守时,约定好的时间,无特殊情况,绝不轻易变动。德国人应邀到别人家做客或者是外出拜访朋友,都会按点到达,不会让主人浪费时间干等或者不得不提前招待客人。否则的话,就是不礼貌,如有特殊原因无法准时赴约时,都会向朋友表示歉意,并请求原谅。
德国人多喜欢清静的生活,除特殊场合外,不大喜欢喧闹。比方说,许多人虽在城里上班,但却把家安在乡村或者城市附近的小镇,图的就是一个清静。就是那些住在城里的人,也十分注意住宅周围的无噪音。例如,晚上8时至第二天早晨8时不可以演奏乐器、大声喧哗。如果晚上要搞聚会活动,事先要向邻居讲明情况,请求他们谅解,并尽可能安排在周末,尽可能不大声喧闹。否则,受干扰的邻居会十分恼怒,可能会当面提出抗议,个别人甚至会请警察出面干预。
三、待人诚恳 注重礼仪
通常来讲,同德国人打交道没有太多的麻烦。多数情况下,他们都比较干脆。凡是他们能办的,他们都会马上告诉你"可以办"。凡是他们办不到的,他们也会明确告诉你"不行",很少摆架子,或者给人以模棱两可的答复。当然,人际关系和努力的程度对办事也绝非没有影响。
和西方许多国家相似,德国人比较注意礼仪。两人相遇时,不管认识不认识,也不管在路上,或者办公室、宾馆、电梯等地方,都相互打招呼,问声"您好"。餐馆吃饭时,也要向已就坐的顾客点头问候,真的是"斯文对斯文,礼多人不怪"。朋友见面以握手为礼,告别时亦如此。十分要好的、长时间未见的朋友相见或长期分开时可以相互拥抱。正式场合,仍有男子对女子行吻手礼,但多做个吻手的样子,不必非要吻到手背上。
6. 德国汽车文化:BBA车主的气质
我就是个选硬件产品包括汽车、3G产品等还停留在只会选颜色和外形设计的“外貌协会”,就不谈技术、不分析性能、也不关注销量了;我大概从另外一个角度聊一聊这个方向的汽车文化。
关于BBA德国人之前有种说法:说30岁开宝马,40岁开奥迪,50岁开奔驰。
我一直认为,每个人选车都会或多或少代入他自己的气质。
第一先说说:宝马
年轻的时候特别喜欢宝马觉得我要买车的话,肯定是宝马,没有任何其他车能看在眼里。那个时候确实喜欢,我的2个个人最高230-240时速的记录都是宝马创造的,车操控性确实不错!你抓着宝马的方向盘,就会想着速度再速度,过弯、甚至幻想能漂移!但是你开奔驰(非跑车)的时候,不知道为什么,不知不觉就能把速度控制住——这个问题后面奔驰的篇幅再细说。
所以宝马抓的是年轻人飞扬的心,动感、操控,放飞自己选宝马。之后随着年纪的逐渐增大,听到看到了很多宝马的负面,逐渐对宝马有所保留。
德国人甚至有把BMW说成:Bayernisch Mist Wagen,意思是“巴伐利亚屎样的车”。
有关宝马的笑话也层出不穷:什么宝马生产汽车其实可以把转向灯钱省下来,反正他们(车主)也不用。 之类。。。。
看到某些宝马车主的形象,也从内心里面不知不觉想把他们和自己分隔开来,再后来遇见/看见街上各种宝马的这种超车变道别车逆行,这种印象就越来越深刻,深刻到不知不觉会形成偏见,以至于看见一辆正常行驶的宝马车从身旁驶过,都会下意识的等着看他是否马上就会违章。
第二来说奥迪
不知道什么原因,我从来没有喜欢过奥迪,到现在也是。不知道是不是国内的官车的印象——那种死板腐朽的气质给了我一个刻板负面印象。其实,奥迪从A1,A3,A4到A6都开过,但是从来没有给我一种喜爱的感觉(当然也没有特别反感,都是不错的车,大面上都无可挑剔,你还要啥自行车?)就是心里面从来没有考虑过,如果要买辆车,会选择奥迪。硬要我选的话,我情愿开大众。
唯一例外的是,当我第一次开A1的时候,觉得这个车太可爱了,一给油就蹦蹦跳跳的串出去,加速极快,在当时的山地小城里来去像风一样自由;当时有那么一刹那曾经想过将来要不要买部这样的车,但也仅仅是想想,现实生活中,可能没有买A1的需求,除非哪天特别闲了要个市区会友好停车的买菜car!喜欢这种车型类似是当年还有个smart梦,后来开途歌共享车实现了,就不怎么想了,毕竟开了才发现很糙,也就短距离开开就好,环线和高速都不敢上,飘和晃,买菜都费劲,太小;然后到现在1500的押金还没有要回来。A1就没有这样的缺点。
忘记说了, 欧洲奥迪车主的名声也不太好,有评论说:“奥迪车主是狂妄自大的,虽然还比不上宝马车主,但也差不多,宝马车主只不过比他们再年轻一点。”
第三聊聊奔驰:
忘记了是什么时候,什么场景,当时可能是他们要选车正聊吧,我就问欧洲的朋友,问他们买车的时候为什么不选奔驰?然后德国人对视一眼笑着回答说:我们还没那么老吧?!
年轻人怎么会喜欢开这样一辆车,哪怕是奔驰。。。
传统来说的话,奔驰的车主大多都是年纪偏大的比较稳重的人选择,他们不嫌弃当时的奔驰丑。。
若干年后同样的场景,我和朋友聊起来的时候,也有人给我推荐奔驰,我回了同样一句话。朋友补充说其实现在奔驰也有很多新的车型非常年轻运动,那一刻我明白了,大多数人可能和我一样,也只是个外貌协会,最后还是要好看,要符合自己的气质。
套用一句话就是:这种车的性能啊指标呀再好又怎么样?最后还不都是看脸。
哪怕从这么一辆车上下来,大多数人会判断是个50-60以上胡子花白的老爷爷。有统计说明:德国的退休人员最喜爱的车,奔驰永远在前三。BTW, 德国现在退休年纪在67了。
在中国,别人更会觉得你是司机。有朋友早期公司买的奔驰E和S,但是他们自己开,结合他们的长相和气质,被我们暗地里笑话了很久。
奔驰把当年的老头车形象改良了,大量的年轻运动车型出来了后,打造Lifestyle: Fashion, Events and Culture. 试想这样的车谁不爱呢,才更符合某些人眼中“20出头霸道总裁爱上我”的戏码。
德国人也有吐槽开奔驰车的市侩们:他们傲慢、严肃、不喜欢运动、不注重环境,实际上也没有积极的品质。毕竟,他们比大多数人都有钱。
总体来说,奔驰的车主的气质普遍上要超越宝马,如果真要说争光的话,奔驰的那批素质车主反而是给车争光的,反而提升了汽车品牌的品味。直到有一天,我在国内一线城市某商厦的地下停车场遇见一辆飞驰而来拐弯还不减速的奔驰车,一个年轻小伙子开的车,一看就是激情万丈的那种风格——你不是应该买宝马嘛?当时心下哀叹,奔驰这个牌子或者说风格可能就要被这帮人砸了。
最后: 读过一篇东西,说的是英国在2018年的一份调查,选英国最糟糕的汽车车主,指出宝马司机对英国街道最危险,紧随其后的是奥迪和奔驰车主。也就是说BBA这哥几个都半斤八两。根据这项研究,拥有宝马420D车主被判道路交通罪的比例最高,为17.1%。排在第二位的是奥迪A5的司机15.5%,排在第三位的是奔驰C220的车主,14.8%。相比之下,对日产迈卡、现代i10和沃克斯豪尔Agila车型的驾驶员判刑最少。
7. 慕尼黑的宝马世界怎么样,值得体验吗
宝马世界位于德国慕尼黑奥林匹克公园1号,是一个极具现代化、科技化的新车交易中心,同时它也是集艺术、节能、生活为一体的综合性建筑。这里就是宝马的总部了,里面展示了从经典到概念车的所有车型,满足了爱车人士的极大的好奇心,就连院长这个平时不怎逗或么研究车的人来说都被这些华丽的宝马车吸引着,实在是太震撼了,科技感十足,从外观到功能,再到那漂亮的发动机,全都自带着小傲娇。整座建筑与这些宝马车互相抢着风头,那迷人的棚顶曲线设计的极为巧妙,全靠设计师灵活聪明的大脑以及顶尖的技术。你是不是没有看到什么空调之类的装置,没有,根本就是看不到,院长告诉你,其实那些装置都被宝马研究人员做成“隐形”的了。秘密就在这玻璃幕墙中,里面的钢管中有水流动,热水或者冷水都可以为整栋建筑降温或者升温,非常高科技,人们为了美观,总能想出妙招。
宝马的内部座椅非常舒适,符合人体力学,空间也足够大,真的是很舒适,当然价格也是很爽的。
宝马世界里除了车展还有一个活动大厅,里面会定时举办一些活动,让宝马世界不仅有华丽的外表,更有深厚的内涵。如果你逛累了,还可以去这里的咖啡厅坐下来休息一下,喝杯咖啡,非常的惬意,更能从透明的玻璃俯瞰整个汽车展厅。人来人往的,好不热闹。
8. 德国人到底严谨到什么程度
1.西门子手机为什么在中国“混”不下去了
说实话,西门子手机做不下去,跟德国的严谨作风有直接的关系,也没有好好考察中国的市场行情,中国的消费者大多处在“有钱没文化”的水平。(也许有的人不愿意了,要骂人了,先不要急,接着往下看)去年我在本地最大的手机维修公司干了几个月,摩托和诺记的接待台各自都有5,6个还是人满为患,还得排队叫号。(可想而知“有钱没文化”的占了绝大多数)西门子只有一个接待台还门可罗雀,而且来修西门子的基本上都是西门子找人代工的几款型号的机子。(不明白西门子为什么要出那几款机子,在砸自己的牌子啊)
先说一下摩托的机子吧,摩托还真是了解中国的消费行情,我是摸清了摩托手机的规律,摩托每新研发推出一种手机,(注意这里用的“种”不是“型号”)先不把所有的功能都做上去,推出一款“型号”新机型上市,等卖的差不多的时候,价钱跌下来了,把这款机型拿回来,在软件上增加一两种功能,又当作新型号的机子推向市场,如此往复,大家都是知道的,新机上市时的价格是利润最高的。他们研发出来一款新机型,可以当作4,5款机子来卖。当年最具代表性的是“V998,V998+,V998++”。这是只在软件动脑筋的,现在这两年行不通了,摩托又开始在硬件上作手脚了,新推出的机型先不把所有的外围硬件放上去,如蓝牙,红外,存储卡之类,后面再慢慢加,用的都是一种主板。如此这般,摩托的研发部门每研发一种机型,就等于别人研发4,5款,可想而知摩托在中国多赚多少钱。(证明:我前一阵帮朋友把他的V303用软件升到V600,除了硬件有些不同,软件,操作界面都是一样的,当时两款机子相差好几百块钱呢。还有E398和E1也是同样的道理,我也帮朋友升过,还有很多机型就不灰涣芯倭恕#?
再说说诺记,诺记使用的手法和摩托的也差不多,代表作就是大名鼎鼎的8210和8250,8210也可以通过软件升级升成8250,(除了早期推出的8210有CPU的限制)但是两款机型当时相差1000多块钱呀。还有一款机型在这得提一下,5510,就是横版的两边的键盘是模仿电脑键盘的布局,这款机子看起来相当可笑,你把电池后盖取下后,可以看见里面包含了一个竖版的3310之类的手机,外面不过是套了个壳子加了个键盘而已,可想而知诺记的研发工程师是多么的“偷工减料”,连重新设计一块主板都懒得设计。还有相当BS一下诺记的88**和89**系列,机子没有什么技术含量,却卖的那么贵,就是抓住了中国某些爆发户的虚荣,爱炫耀的心理,这种机型在国外是根本卖不出去的,在中国却有那么大的市场,还有最近诺记推出的天价手机,10万块呀。这就是为什么我说某些人“有钱没文化”!
再说回西门子,(这里指的不包括西门子代工的几款型号,那算是西门子的策略失误吧)德国人的严谨是出了名的,每推出一款机型都是严格的经过定型,设计,编程,做工,测试等一系列漫长的时间,我还没有发现西门子有象摩托和诺记那样的“系列”机型,这说明了什么?这说明了西门子不会象他们那样蒙骗消费者。(也许有人会指出6688,6688i这个系列,也是靠软件升级。那是有人不了解手机的发展历史,那时候推出6688的手机软件还没有达到那个水平,等达到了,西门子立即推出了6688i,从而造就了一代机王。这和摩托.诺记的明明现在的技术,软件已经相当的成熟,是可以实现的,可是他们就是不给你做上去,到后面再慢慢的加,推出新机型的时候再用是有本质上的区别的)另外再说一下,西门子手机操作软件的开放性是别的牌子不能比的,用户可以通过修改操作系统的软件来为手机增加新的功能,具有代表性的有6688i的显示环境温度,显示来电的所在地,SX1的CPU超频。目前为止我还没有发现别的机型有这样的功能。(也许是我孤陋寡闻,呵呵)
2.--德国人的严谨
德国人的严谨
德国历史上不乏有韬略的政治家,善于思辨的哲学家,才华横溢的艺术家,更不乏奉规章制度为圭臬、生性守时守法尊重权威、善于完成规定动作的平民百姓。约束这些百姓的不光是法律,更是一种自觉的民族性。
从法国初到德国,E先生陪我去办各种手续。穿马路时,正赶上红灯,见左右无车,我便准备穿过马路。E先生伸手把我拦住说:“这儿可不是法国,红灯一亮,就算路上没车,行人也不能过”。打那儿以后,我也和德国人一样,红灯一亮,路面上即使空得像是将有总统车队通过,也老实巴交地站住不动。倒不是怕有什么危险,而是有碍于德国老头老太太们责备的目光。可有一回,红灯亮的时间过长,我等得不耐烦,便穿过马路。走出100米外,回头望去,见那位和我同时等着过马路的德国妇女仍孤零零地站在马路对面,两眼盯着似乎再也不会变绿的红灯。那红绿灯肯定是出了毛病,不知这位老实的德国妇女还要等多久。
德国非常重视环境保护和废品回收。政府鼓励居民把垃圾分类,把废纸、瓶子等与菜叶、果皮等分开,装在不同的垃圾桶里。环保部门还接连不断地在居民的信箱里塞一张垃圾日历,提醒大家哪天回收哪类废品。比如周四回收旧衣服,周五回收旧报纸、杂志等等。德国城市街头有专门回收废瓶子的垃圾箱。三个球形垃圾箱并排站在路边上,棕色、绿色或透明的瓶子应分别扔进三个不同的箱里。尽管不遵守这些规定也不会被罚,可居民们大都很自觉,不嫌麻烦。
德国人按规定行事有时到了不近人情的地步,让人颇为恼火。乘公共汽车就常碰到这种情形。
公共汽车上靠门的座位上方一般都有老幼病残优先的标记。但多数情况下,公共汽车里总有许多空座位,这专座似乎也就意义不大了。一次,我和朋友上了车,随便坐在了靠门的位子上。随后上来一位拄着拐杖的老太太,走到我面前,示意我起来让她,并用拐杖指了指座位上方的标记。其实车上没几个人,几乎所有的座位都空着。我以为这么较真儿属于例外,可是随行的朋友说,他也碰上这么一回。德国中小城市公共汽车或有轨电车平日10分钟至15分钟一趟,节假日、周末每半小时才一趟。一次我赶一趟去火车站的有轨电车,待我提着行李气喘吁吁地赶到车门前,司机刚好接到发车信号。任我怎么打手势、拍车门,司机也没开门。我只好再等半小时,结果误了火车。德国的汽车站和火车站常设有自动售票机,上面有纵向的两排按钮,右边一行售成人票,左边一行售儿童票(半价)。旁边一张表格上注明去何处按哪个键。有一回我买票错按了售儿童票的键,票出来后才发现。我忙又再买了张儿童票,心想,两张半价相当于一张全价。待上了火车,检票员来查票时,我掏出这两张票,解释是怎么回事,自以为守法到家了。可检票员不这么看,他一本正经地告诉我,价钱虽然一样,但这仍是两张半价票,而不是一张全价票。所以尽管我付了一张全票的钱,仍不完全合乎规定。但是他并不打算罚我,只要我明白这个理儿。我猛然醒悟:在德国,小猫不能走大洞。
要么说德国人遵纪守法,认真严谨,有耐心,有韧性,要么说他们缺乏灵活性,死心眼儿,过于顺从长官意志。这是一种国民性的正反两面。
2.德国人:让我难忘的细节
文章来源:羊城晚报|时间:2006年01月09日
□梁玉琼
德国人以严谨着称。我有幸在一个德国锅炉工程公司项目部工作了七年多,耳濡目染,捕捉到一些难忘的细节。
知道与不知道
和德国人一起开会、谈话,听到“I don’t know”(我不知道)和“I’ll have to check”(我要先查一下)之类的话频率甚高。说完后,德国人总是掏出一个小笔记本,工工整整地把你的问题抄下来。
对于一个进度很紧的工程项目,这样的回答是最揪心的,中方的工程人员巴不得老外对每个问题都能立即拍板,偏偏“老德”却要“研究研究”。
德国人在什么情况下会说不知道或“I’ll have to check”呢?
一种是问题已经超出他的专业知识范围了,或者是问题涉及到他们分包给第三方完成的工作,或者要套用特定的计算软件对问题进行分析才能得到结果(如分析受力等),德国人会说自己不知道,然后打电话回欧洲去问。
另一种是属于动脑筋和通过简单计算能得出答案的问题,但不属于该工程师的部门责任范围,或者他认为自己不应该自作主张替别人拿主意的,德国人多数会说自己不知道。
材料替代是锅炉工程中经常面临的问题,比如,合同里规定要用美标或德标钢材,现场出现短缺,要用便于采购的国产材料替代,在进度压力下,德国人的技术确认成了卡节骨眼的事儿。
一双双热切的黑眼睛投射在一个焦点上,巴不得那大鼻子下面的嘴唇吐出“OK”来,可偏偏老德不紧不慢地说“I don’t know”。
老德的“I don’t know”一说完,中国人就气不打一处来,有人骂德国人无能,有人甚至质问,难道我们中国人花这么多外汇雇外国人来做现场指导,就为了听这样的话吗?
过了两天,德国人已经把意见整整齐齐地写好,对于国产替换材料,有国产材料和原设计材料的牌号对照,屈服点和抗拉强度的对比,谨慎的德国人总是通过增加截面厚度和加强焊接强度等方式,来降低替换材料时材料差异带来的风险。
德国人并非不知道中国人期望他去说OK,并非不知道施工进度的压力,但是,他们仍旧能冷静地说出他们的意见,不屈服于现实的压力,这就是他们的思想独立与严谨。
老实说,这些“不知道”要比投领导所好,不经调查就拍脑袋说出来的“知道”和“没问题”要踏实得多了。
小政府大公民
每逢开周会,一到下午6点还开不完,罗伯丝先生就会瞄一下手表,然后说:“I have to report to my government now.”(我要向我的政府汇报了)
对于德国人,家里的太太就是政府,她管他的衣食住行。
那么,真正的政府对于普通的德国人来说是管些什么呢?
几次去德国出差,让我体会到德国“小政府,大公民”的特点。
地铁站台没人检票,商场不用存包,街道上看不到拖着长扫帚的清洁工,却干干净净。马路上没有汽车喇叭的尖叫,火车站朴素的砖墙上,很少看到少年们涂鸦的发泄。
有一次,我去德国同事家做客,发现他家门把上挂着一块牌子———“今天轮到我家打扫公共卫生”。原来,在德国市镇的小区里,打扫公共地段的任务,就是用这样的吊牌,一家一户地传递下去。
德国的马路可不像中国城市里五步一岗、十步一哨地有交警指挥交通,马路大多数是两车道,一些马路连红绿灯也没有,行人过斑马线,有绝对优先权,这种优先权是完全靠驾车人和行人各自守法自律来保证的。
德国人开车很守规矩,无论开的是奔驰宝马,还是大众,只要前面有斑马线,司机就会提前减速。
有一次,我在斯图加特市结束工作,启程回国,从旅馆拖着一个行李箱出来,要穿过窄窄的斑马线到对面的S-Bahn轻轨站。沉重的行李箱在斑马线上翻倒了,我也被拖得失去重心,跌坐在地上。
说时迟,那时快,一辆白色的宝马车稳稳地在斑马线外刹住了,我捡回一条小命。车主钻出车外,对我又是摇头,又是耸肩。从他的身体语言,我明白到他也受了一场惊。这条斑马线划在马路弯道过去一点的地方,虽然没有形成视觉盲区,但并不容易在远处看清楚,如果不是他那刻板的提前减速,那肯定就是一场血光之灾。
无论富贫
德国人工作中不苟言笑,对陌生人,他们很少“自来熟”,要呆上两三个月,招呼才慢慢变得随和起来。有些德国同事7年下来,称呼我时还总是一丝不苟地加上Mrs。
在德国,他们下班后都赶紧回家,类似东方国家里男人因为应酬客户而半夜归家的事情,很少发生。
那到了中国呢?他们会入乡随俗吗?
会。但是德国人是完全没有功利目的的。大家可以吃饭喝酒,但第二天,事情该怎么样,还得怎么样。
有一次,某位领导要晚上请德国人吃饭,通知是中午时来的,时间很紧,大部分德国人都婉拒了,理由是没有足够的时间跟“政府”请假,有的人则以没有时间回家洗澡换衣服为理由。
我只好向他们解释,为了中德双方的友谊,请你们还是尽量来赴领导的宴吧。
最后,晚宴还是以冷场告终,只有德方项目经理和工地经理“顾全大局”赴宴,其他德国人都心安理得地回家。
我听过很多中国人指责德国人高傲和冷淡,我只能说,他们自己同胞之间,也都是相交淡如水,很少像中国人这样你来我往。
锅炉进入调试阶段了,要进行连续10天的蒸汽冲管,利用高压蒸汽将残留在锅炉管道内的杂物和氧化物冲干净。
黄昏时候,我走在机组旁边的水泥路上。按照安全规范,蒸汽吹管出口有消音器,消音器周围都属于隔离区域,以免蒸汽烫伤。
离开隔离区域约五十米的地方,有一座保安岗亭,保安员忠实地守在岗亭里。我看到德国人卢格西先生慢慢地走到门卫跟前,比比划划,好像要说些什么,然后,他把自己头上的保护耳罩摘下来,挂在保安员的耳朵上。
我的眼热了,这个德国人一直就很同情工地上的工人,每次中午,当他看到工人席地而坐吃盒饭的时候,他总是说,瞧,这些人都营养不良!我给他解释,上海的建筑工地可能是国内管理水平最高的,工人们都有临时工棚,有人管伙食。他说:A happy labour is a good labour.(一个开心的劳工是好劳工)。他和另外几个德国人总是把穿旧的衣服和劳保用品都洗干净,送给与他们素不相识的工人。
类似的细节,还有很多,我接触的都是德国的普通打工仔,他们可能是为了赚一份比国内要丰厚的工资,才不远万里来到中国;他们凭着本分和良心,对待每天的工作。这,就是德国人,能制造出奔驰和宝马汽车的德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