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德国资讯 > 如何看待德国历史上的统一与分裂

如何看待德国历史上的统一与分裂

发布时间:2022-02-15 00:22:55

① 德国在二战后如何从分裂走向统一呢

从根本原因上来看:
造成分裂是因为以苏维埃为首的共产主义阵营和以英美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两大国际势力的较量。战败的德国一分为二(波茨坦协议),各自成为东方社会主义和西方民主的模版。
统一的前提是两大阵营根本对立的结束和对话的开始(始于勃兰特总理的缓和政策)。此后,华沙条约各国的自主意识增长、苏联的历史反省(戈尔巴乔夫、叶利钦)、东德内部的民主运动、统一总理科尔明见卓识,对历史时机的正确把握、以及欧共体的积极支持等,使柏林墙(1961-1989)终于轰然倒塌,德国自此走出分裂的阴影。
补充:世界大国的说法对德国来说不很贴切,还是称为世界强国之一吧。(德国是G8成员国) 战后,德国渐渐发展成为世界世界强国,在政治上她不仅是欧洲德法轴心的支柱,而且在世界上有较大影响和较好的形象;在经济上,德国无论就技术含量而言,还是在销售额方面都已经连续五年蝉联全球最大出口国。

② 有谁能告诉我德国的分裂和统一过程

之前的2战不多说了……
苏联红军攻克柏林,根据雅尔塔条约,德国被分为东德和西德,柏林墙就此诞生它划了一道弧形并向左右两边延伸将整个柏林隔成两半。东德有苏联掌管实行社会主义制度,西德有美英掌管实行资本主义。一直到1990年苏联解体前德国才在1990年10月3日,两德实现统一。统一后的德国称为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继续沿用原西德的国旗、国微和国歌。德国分裂了41年之久,统一后的德国出现在欧洲中心地带,是除俄罗斯外欧洲人口最多的国家,面积仅次于西班牙和法国,国民生产总值接近英法的总和,成为欧洲名列前茅的经济大国,现在德国工业发达、科技领先,拥有雄厚的资金和巨大的发展潜力,就拿汽车来说,宝马,奔驰,大众,奥迪,保时捷
除此像宾力(宝马),劳斯莱斯(大众),迈巴赫(奔驰)这样的世界名车都已经被德国人收购了!

③ 法国和德国,为啥一个走向了统一,一个走向了分裂

公元843年,法兰克王国在经历过内战之后分裂成了三个部分,是为西法兰克王国、中法兰克王国和东法兰克王国。

在经过了漫长的时间过后,西法兰克王国逐渐转化为了法兰西王国,即如今法国的雏形;而东法兰克王国则转化为了神圣罗马帝国,即如今德国的前身。虽然二者皆为法兰克王国的直系分支,但在中世纪时期,两个国家却走上了完全不同的道路。


第一位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奥托一世

十几年后,也就是公元987年,统治西法兰克王国的加洛林王朝因君主没有子嗣能够继承王位,因此王权便落到了雨果·卡佩的头上,卡佩王朝和法兰西王国的历史也由此开始。从公元10世纪末期开始,西法兰克王国和东法兰克王国就正式宣布分道扬镳,二者开始寻求符合自己需求的新的发展道路。

④ 德国统一和分裂

1、德国统一使一个四分五裂的德意志民族团结了起来,停止了相互之间的争斗,实现了政治、经济、军事、社会的一体化,从来促进了整个德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加快了德国走向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步伐。

2、德国的统一改变了欧洲的传统政治格局,在欧洲近代以来,欧洲大陆的传统政治强国是法国、俄国和奥地利。德国的统一改变了这一格局,德国统一使一个强大的德意志国家出现在中欧平原之上,大大削弱了法国对欧洲的影响力和俄罗对中西欧的危胁,更进一步使奥地利退出了欧洲争霸的舞台,便整个欧洲大陆的面貌为之改变,对后代欧洲历史的进程起到了重大的影响。

3、德国的统一在经济上有机会超过英法成为欧洲经济实力最强大的国家之一,在西方世界长期保持第二的位置,战后虽被日本超越,但是德国在西欧一直持第一经济强国的地位。德国的经济强大,促进了整个欧洲经济的发展,对于欧洲进一步的经济一体化和欧洲保持世界经济政治舞台上的主角地位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⑤ 德国为什么会长期处于分裂

德意志分裂,主要是因为:地理位置和国际环境、民族构成、历史上的迁移和战争、众多邦国之间的矛盾、以及欧洲封建制度。

一、从地理及国际环境说起。1、地理上德意志王国处于欧洲中部,位于波德平原上,其东西南边都没有天然的分界线,没有明显的标志,如某条大河,某座山。国际惯例是,国家之间分界多以河流,山脉,湖泊,海洋为标志。又以我国为例,东到大海;东北是鸭绿江,黑龙江,厄尔古纳河;西北是阿尔泰山脉,帕米尔高原;西南是喜马拉雅山脉,这样,在一个几乎封闭的环境中,再加上民族没有强烈的扩张性,中华的主体基本上就定住了。德国没有这样的地理条件,疆域想要固定是不容易的。
2、再说国际环境上。德意志具有很大的扩张性,总是试图殖民。最开始已经说过了,德意志周围的国家很多。德意志要扩张,主要是向东方扩张,必然会引起其他国家的反对,东边的斯拉夫国家,西边的法国。德意志没统一时各个公国都要扩张,而且如普鲁士和奥地利的实力都很强,如果统一之后再扩张,对欧洲其他国家是严重的打击,因而,欧洲各国都强烈反对德意志统一,一开始就从经济,政治,军事各方面阻止德意志统一的进程,造成德意志各邦国之间的矛盾,最明显的是普奥矛盾。所以,我们可以看到,今天的德国中没有奥地利在,也知道希特勒在大战之前要吞并奥地利的原因了。

二、民族构成。德国从来是说自己是纯粹的德意志民族。实际上世界上没有一个民族是纯粹的。德意志民族的祖先是古代日耳曼民族,日耳曼人在公元前1世纪已经遍布多瑙河以北和莱茵河以东的广大地区。分布在这里的日耳曼人大致有五支:
a,温底尔人,居住在现在德国的西北部,说哥特语。包括哥特人,斯基台人,勃艮人,鲁吉人,汪达尔人,巴斯泰尔人。
b,印盖窝内人,他们是最早进入大日耳曼尼亚德日耳曼支。居住在今德国北部日德兰半岛和北海沿岸,包括弗里斯人(包括着名条顿人和基姆布利人),乔克人,萨克森人,盎格鲁人,米特人和舍鲁斯奇人。
c,伊斯泰窝内人,居住在莱茵河下游右岸到威悉河。包括巴达维人,布鲁克泰人,哈马维人,卡腾人,哈图阿里人,马西佩特人,马昔人,邓克泰人,苏刚布利人以及 后来起巨大作用的法兰克人。
d,厄尔米诺内人,居住在易北河畔。包括苏维汇人,马克曼尼人,夸地人,赫蒙杜利人,塞姆诺人,以及伦巴德人。这是德意志人的重要组成部分。
e,佩夫金人,居住在易北河地区东面,现已绝迹。
不是所有的日耳曼种族都成了德意志人,构成早期德意志人的主要是法兰克人,阿勒曼尼人,弗里森人,萨克森人,士瓦本人,图林根人,阿尔卑斯山北的巴伐利亚人,后来才融入了普鲁士人,和奥地利人。德意志的统一是由普鲁士完成的,普鲁士不是纯粹的日耳曼人。德意志根本就不是单一民族。德意志人同其他欧洲民族一样,是不同种族的混合体。就算是希特勒正吹嘘纯粹的“德意志人”的同时,德国国内也有犹太人以及其他民族的后裔。德意志民族的形成是很复杂的,民族思维也不是完全统一的。尼采说:“德意志人的灵魂首先是多重性的,多源头的,混合重叠的,而不是实实在在建立起来的,这是由于它的起源:德意志民族是多种族民的最特殊混合体……”在中世纪,直到俾斯麦统一之前,德意志民族实际上也是不完全统一的,民族之中的各种族都有自己的邦国,种族邦国之间也仅仅是邦联关系,松散,各邦国与欧洲其他国家有着不同的关系,国际地位也不尽相同。民族成分的复杂,是德意志统一的一个重要阻碍。

三、历史上的迁移和战争。1、迁移。在现在的德国(大日耳曼尼亚)这片土地上,最早迁入的是雅利安人,先是希腊人和拉丁人;然后是以绝种的斯基台人;再后是凯尔特人;接着是日耳曼人;最后是斯拉夫人。这些先后进入波德平原的种族不断的战争和融合。在战争中有的种族迁出,有的灭亡,有的壮大了,更多的是融合了。迁移,融合的结果,是造成了更多的民族,这是第二条“民族构成”的原因。多民族,在生产力极不发达的时代,就是意味着分裂。在罗马帝国崩溃之后, 在日耳曼尼亚这片土地上,随着易北河以东的日耳曼部落西迁,阿兰人(属伊朗高加索语族)和斯拉夫人跟进。其次在莱茵河美茵河和多瑙河之间的这片土地上,此时是阿勒曼尼人诸部落在活动,并于西边的法兰克人争夺。阿勒曼尼人中许多部落是条顿人的后代,他们没有在祖先的土地之外建立自己的王国,而是被当地同化。逐渐形成诸如阿尔萨斯人、士瓦本人、巴伐利亚人等,构成后来南德的居民;最后,在日耳曼人最原始的定居点,美茵河以北,莱茵河与易北河之间的这片土地上,外迁的是少数。这里的部族的融合化和地方语言化进程相当快,逐步形成弗里斯人、萨克森人、法兰克尼亚人、图林根人等构成的中德和北德的居民。可以说,民族大迁移,使日耳曼民人改变,部分与凯尔特-罗马居民和斯拉夫人融合,构成了以后的德意志人。这是德意志人大致的形成。有关民族迁徙的具体内容,可以参看12-13世纪的德文伟大的史诗《尼伯龙根之歌》。
2、战争。说到德国,我们想到的可能是一战,二战。德意志民族似乎是有军国主义传统的。德意志人和德意志国家的出现,同古代日耳曼人有着直接的渊源。战争,是古代日耳曼民族的生存方式之一。小的掠夺战不说,单说最早的大型战争,即日耳曼与罗马的战争。这一部分内容在恺萨的《高卢战记》提过。
公元前一世纪,日耳曼人跨过莱茵河入侵高卢人的地域,后来被罗马帝国征服;
公元前113年左右,条顿人(属于弗里斯人)攻入罗马行省诺里库姆(今天奥地利一带);
公元前103年,基姆布利人(也是属于弗里斯人)和条顿人联合,想进入意大利。但公元前102年,马略的统帅下的罗马军队,在高卢的普罗旺斯的埃克斯歼灭了条顿人,一年后,在意大利北部的维切利歼灭了基姆布利人。
半世纪后,恺萨又击败了日耳曼的苏维汇人、乌西佩特人和邓克泰人,这引起了西欧地区的罗马化。
罗马对日耳曼的征服一直到公元6年,才将大日耳曼尼亚归属罗马帝国,实际上这种归附是松散的。日耳曼人从开始就激烈的反对罗马的统治。
公元9年,罗马征服日耳曼人仅仅3年,发生了条顿堡森林的会战。日耳曼部落在赫尔曼(罗马名是阿米尼乌斯)的统帅下,将罗马军队引入条顿堡森林,予以袭击。四天的激战后,日耳曼人大胜,三个罗马军团,几个辅助大队的15000官兵被全歼!罗马统治者奥古斯都震惊之极,为此几月不理发不刮须。这使得日耳曼尼亚永远的独立于罗马帝国之外,也是德意志国家/民族形成的开始。仅仅是100年左右的时间,我们看日耳曼对罗马的战争极多,极惨烈。这样的战争,最后虽然使日耳曼没有被罗马化,保持了独立性,可是战争带来的是国破家亡。德意志德开始就是如此的惨烈和充满血液。

⑥ 德国在中世纪的时候,面临分裂的同时是如何发展的

常读历史的人一定知道,现代意义上的德意志民族国家曾于中世纪一度经历过数百年的分裂与不安定。而英法两国却在相同时期形成了民族意识,在大多数人的愿望驱使下形成了足够强大的中央力量。中世纪的德意志为什么会一直分裂?它造成的后果又是什么样呢?

一、封建时代西欧各国的不同选择

封建时代的“德国”远不能被视为通常意义上的统一国家,其存在的形式多是分裂林立的:一众蕞尔小邦在一种模糊的认同感下共生,如同众星拱月般环绕在为数不多的大邦周围。尽管德国人也享受到神圣罗马帝国的荫蔽,但这不过是徒有虚名。启蒙时代的伟大思想家伏尔泰就曾说过,所谓的神圣罗马帝国“既不神圣又非罗马,更难称之为帝国!”


路德与他的九十五条论纲

许多天主教仪式和传统仪式在欧洲范围内被大量废除,软弱的帝国政府与高度自治的领地国家并存,这也长期固定了德国今后发展的雏形。16世纪的宗教改革不仅仅是新教和新思维在欧洲范围内的传播,宗教改革的一大历史功绩,是它在不知不觉中催生了德国的市民阶级的强大。但各邦国间因为信仰不同而产生的敌视,还在不断阻碍着德国的发展。德国的统一还需要有很长的一段路走。

中世纪德国的地方分立状态持续了相当之久,欧洲愈演愈烈的民族国家认同形式最终也是没能蔓延到德意志人的心中。长期以来,学者们过多强调了德国地方力量与中央的分离状态,而忽略了讨论德意志人民曾经选择过的“联合”尝试,这样是有失偏颇的。我们要全面看待德国地方的发育过程:看出德国地方领主们在西欧“权力合并”的潮流下,虽然没有进一步达成统一,但大领主还是吞并了相当数量的小邦国的。这种保守的前进,即将为德国进一步的统一做出自己的贡献。

⑦ 德国为什么要分裂 是怎么分裂

众所周知,二战后联邦德国(指1949—1989年间的西德与1990年后的统一德国)对纳粹德国的罪恶历史作出了彻底的反省,与日本形成了鲜明的对比。1970年联邦总理勃兰特在华沙犹太人纪念碑前下跪认罪的镜头,已成为德国悔过自新的经典象征。但是,除此以外,国内对德国反思历史的情况的了解就很少了。在勃兰特下跪一幕的影响下,人们普遍倾向于过于简单化的结论:二战后,德国人彻底反省了。这一结论虽然没错,但不可忽视的是,二战后联邦德国对纳粹历史的反思还是经历了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的。

一、50年代至60年代中期:沉默与回避阶段
与我们今天的德国形象形成最大反差的要数起联邦建国后15年里的历史态度。在这个阶段的西德,反思与清算纳粹历史只是点滴现象,没有形成规模。相反,我们所看到的更多的是对纳粹历史的无视、沉默与回避。

这里我们应该从1945开始讲起。二战后的德国,满目疮痍、哀鸿遍地。普通的德国人丢魂失魄,流离失所,每日都在为最基本的生存而奔波。对纳粹历史的清算,是西方占领当局的事情。恶贯满盈的纳粹头目在纽伦堡得到了举世瞩目的审判。纳粹官员被驱逐出政府机关。对普通德国人,美军在美占区以表格登记审查的方式进行了的“非纳粹化”措施。但是,因与纳粹政权有关的人数太多,德国民众的抵触情绪强烈,不得不交由德国地方政府设立的特别法院处理。而地方法院也敷衍了事,让无数的纳粹分子过关,“非纳粹化”运动因此半途而废。

1949年联邦德国成立后,也没有积极进行对纳粹历史的清算。相反,1949年12月联邦众议院便通过了赦免纳粹分子一般犯罪行为的法案(1954年,众议院再一次赦免了一批纳粹罪犯)。1951年,又通过了恢复1945年被撤职的原纳粹官员的职位的法律。随着冷战的加剧,西方占领国也失去了彻底清洗纳粹分子的兴趣,他们更关心的是迅速扶持西德成为西方阵营的实力成员。朝鲜战争爆发后,北约鼓励西德总理阿登纳重建军队。为了借助原纳粹高级军官的专业能力,同盟国与西德政府提前释放了曼斯泰因等纳粹高级将领。阿登纳又亲自前往监狱探望其余纳粹将领,而且还邀请曼斯泰因到总理府座谈。阿登纳本人属于保守派,自己也受过纳粹政权的迫害。他主张与西方交战国,特别是与法国和解,也支持与以色列建立友好关系,对犹太人作出赔偿。但他最关心的是如何重建德国,尽快从西方战胜国手里获得西德的国家主权。为此他需要许多专业人才,这些人的纳粹历史对他来说无关紧要。在阿登纳时期,大批的原纳粹高级文武官员因此得以重返政府机关。没有一个纳粹时期的法官受到起诉或丢掉职位。阿登纳总理府国务秘书戈罗布克就是当年纳粹迫害犹太人的《纽伦堡法》的起草者与评论者。因此,人们称这种现象为“戈罗布克现象”。东德因此攻击纳粹主义在西德复辟了。纳粹主义在西德虽然没有复辟,但因冷战的掩护与阿登纳本人的保守倾向,许多罪恶累累的纳粹分子幸运地逃脱了应有的惩罚。

二、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转折与突破阶段
在50与60年代初期的联邦德国,对纳粹历史的深刻反思与清算无从谈起。到60年代中期,情况开始发生根本的变化。此时,西方国家与西德都爆发了大规模的学生运动。他们的共同反对目标是美国的侵越战争以及本国的保守势力。在西德,纳粹德国的历史及其在西德残余势力是西德学生运动攻击的独特目标。当时离二战结束只有二十余年,在政府、军队与教育机构占有要位的保守分子大都有一段不光彩的纳粹历史。这些人相对安稳地度过了50年代。学生运动爆发后,他们的纳粹历史遭到了年轻一代的无情清算。西德对纳粹历史的反思与清算由此正式拉开帷幕。

1968年11月 7日,在大庭广众之下,女记者克拉斯菲尔德给了原纳粹党员与高级官员、西德总理基辛格(非原美国国务卿基辛格)一记响亮的耳光。她说,她是以年轻一代的名义打这个耳光的。在她看来,二战结束后仅20年,一位原纳粹党员与高官竟然能当上联邦总理,这是德国的耻辱。1969年初,联邦总统吕布克因其在纳粹时期在一个曾设计过集中营的建筑公司的工作经历受到舆论的攻击,只得匆匆下台。

1969年秋天,在学生运动的大力推动下,社会民主党联合自由民主党上台执政。社会民主党主席、当年的反法西斯战士勃兰特任联邦总理。勃兰特上任后,对内实行民主自由改革,对外谋求与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和解(“东方政策”)。1970年12月7日,勃兰特在华沙代表联邦德国与波兰政府签订了和平友好条约。就在当天,他吊唁了华沙的犹太人起义纪念碑。就在那里,他作出了本文开头提到的那个举世闻名的谢罪举动。在西德国内,他因此受到了右翼的攻击与非议。但是他伟大的举措感动了世界舆论。1971年底,诺贝尔委员会授予了勃兰特诺贝尔和平奖。他赢得的不仅是个人的荣誉,他也为联邦德国赢得了世界的尊敬。从此以后,世界舆论对德国的态度有了根本的改变。

应该提及的是,西德学生运动对纳粹历史的反思也出现了极左潮流。少数大学生深信“资本主义导致法西斯主义”,组成了所谓的“红军团”,试图以暴力的方式推翻西德的社会制度,因此走上了恐怖主义的歧途。1977年秋天,极左的恐怖主义达到了高峰。在施密特政府的强硬打击下,“红军团”失败并走入低谷。

但是,学生运动引发的对纳粹历史的反思与对原纳粹分子的清洗却在继续进行。1978年,原纳粹海军法官、时任巴登——符登堡州州长的汉斯?费宾格在舆论的压力下被迫下台。他在二战结束的最后日子里还继续判决士兵死刑。而且在战后坚持认为,“如果当年是合法的话,那么现在不可能是非法的”。

1979年,西德各州地方电视台在四个晚上连续转播了美国电视系列片《大屠杀》。电视片中一个受纳粹迫害的犹太人家庭的悲惨命运深深地震撼了观众的心灵。据统计,当时共有仅两千万人收看了该节目。对于只有六千万人口的西德来说,这是一个非常巨大的数字。该节目的成功使得新纳粹分子恼羞成怒,他们试图通过迫害电视设备来进行干扰,但也未成功。

三、80年代:反复与争论阶段
进入80年代以后,联邦德国对纳粹历史的态度又出现了波动。这与在1982年底以科尔为首的保守派的再次上台很有关系。保守派对60年代中期以来左派对纳粹历史以及德国保守传统的批判一直耿耿于怀。科尔上台之后,宣布要实现“政治与道德上的转折”。科尔本人并不想给纳粹历史翻案,但其他保守分子却认为重新评论德国历史的时候来到了。

1983年,西德出现了所谓的“希特勒日记丑闻”。着名的《明星》杂志推出了所谓的“被发现的”“希特勒日记”。德国舆论一片震撼。保守势力欣喜若狂,叫嚣 “应该改写纳粹德国历史了”。但是,“希特勒日记”很快被证实是伪造的。“日记”虽然是假的,但是保守派因此暴露出来的篡改历史的心愿却是真实的。

198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40周年。5月8日是纳粹德国无条件投降40周年纪念日。随着这一历史日子的逼近,欧美各国都在准备隆重的纪念活动。联邦德国也因此再次兴起了反思纳粹历史的高潮。但这次反思却变了调。有人认为,5月8日对于战胜国来说是一个“胜利与解放的日子”,而对于德国人来说,这一天却意味着战败与灾难。难道德国人还能与战胜国一起把它作为“胜利与解放的日子”来庆祝吗?5月初,当时的美国总统里根来到西德,要与西德总理科尔一起在纪念二战结束的同时,表示德美两国人民的和解。科尔为此安排了到比特堡二战德国阵亡士兵墓地吊唁。但媒体很快披露,该墓地还埋葬着几十个纳粹党核心组织“武装党卫队”成员。犹太人组织因此呼吁里根与科尔放弃该吊唁计划。但科尔还是坚持与里根一起去了比特堡。联邦德国与纳粹历史一刀两断的光辉形象被抹上了一层阴影。

5月8日,联邦德国在众议院举行庄严的二战结束40周年的纪念活动。面对西德舆论中对这一历史日子的性质的疑惑,联邦总统魏茨泽克在演讲中旗帜鲜明地指出,“5月8日”,对于德国人来说首先是一个值得纪念的“解放之日”,因为它把所有德国人都从纳粹的暴力统治中解放出来了。德国人不应该把战争结束时自己承受的灾难与这个日子,而应该与1933年1月30日,即希特勒上台的日子联系在一起。德国人不应该记恨于当年的战胜国,而应该把自己的不幸遭遇归结于罪恶的纳粹统治。魏茨泽克的精彩演讲不仅赢得了德国众议院的热烈掌声,澄清了德国公众的历史疑惑,而且受到了西方舆论的一片赞赏,除去了德国国际形象上的阴影。

但是,西德对纳粹历史的争论并没有因此终结。1986年又出现了所谓的“历史学家争论”。这场争论源于右翼历史学家诺尔特。他在一篇报刊文章中抱怨,纳粹德国已经灭亡40年了,但这段历史却仍然不能“过去”。他认为,纳粹德国对犹太人的大屠杀在世界历史上不是独一无二的,其他国家也发生过的类似的大屠杀事件。而且,希特勒对犹太人的大屠杀很有可能是对斯大林“大清洗”以及一种“亚洲式的酷刑”的回应,犹如一种正当防卫。对诺尔特的进攻,着名社会学家哈贝马斯与左翼历史学家一起作出了及时而有力的回击。他们认为,之所以说纳粹对犹太人的大屠杀是世界历史上独一无二的,是因为纳粹国家利用现代工厂化的方式对一个种族不分男女老少地进行了整体性灭绝性大屠杀,而且这种罪行又发生在属于欧洲文明国家的德国。如果有意寻找,总能找到一个与其他国家的大屠杀的“可比性”。但这种“可比性”并不能自然而然地成为德国人降低自我道德标准的理由。关键要看德国人是否因此沾沾自喜、如释重负,是否愿意把自己与落后国家一样看待,逃避良心的谴责。至于诺尔特的第二个观点,则完全属于无稽之谈,是挖空心思为希特勒开脱罪责。

四、90年代以来:深入与多面化阶段。
1990年10月,分裂40年之久的东西德国统一了。统一德国沿袭了原西德的国名,也继承了其反思纳粹历史的优良传统。统一后,对纳粹历史的反思与清算更加深入了。在以前,清算纳粹历史的矛头主要对准前纳粹政权的重要人物与机构组织或者联邦德国政界的重要人物的纳粹历史。而现在,进入批判视野的是纳粹时期的普通人物与组织。

90年代初期,美国历史学家格德哈根出版了其题为《希特勒心甘情愿的侩子手——大屠杀中的普通德国人》的博士论文。在此书中,格德哈根通过对纳粹时期参加大屠杀的德国协助警察的研究,得出了纳粹时期普通德国人都是希特勒屠杀犹太人的自愿帮凶的结论。该书翻译成德文后,在德国引起了轩然大波,引发了所谓的“格德哈根辩论”。在这次辩论中,年轻一代大多支持格德哈根的观点,而他们的父亲一代,即那些已经成为大学教授的60年代的大学生却显得有些落后了,因为他们过于挑剔格德哈根着作的专业缺陷。

随着辩论的深入,纳粹德国军队在二战与大屠杀中的角色也再次进入人们的视野中。在此以前,德国流传着“国防军是干净的” 的粉饰性说法,认为他们只是“服从了命令”,参加了“正常的”战役,没有参加纳粹大屠杀等罪恶行为。对此,属于左翼自由派的德国烟草商富豪林茨玛及其社会研究所组织了一个题为《灭绝战争——国防军的罪行1941—1945》的历史摄影展览,展出了成百上千幅戳穿“国防军是干净的”的谎言。展览在德国各大城市巡回展出,引起巨大震撼。不过,它也引起了极右翼的攻击。他们在其中找出了一些技术错误,试图推翻整个展览的结论,但未能得逞。

进入90年代以后,联邦德国对纳粹历史的反思形式也逐渐多样化了,影视媒体的作用越来越大。如前所述,早在70年代末,美国电视系列剧《大屠杀》就为西德社会反思纳粹历史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90年代,美国影片《辛德勒的名单》也在德国引起很大反响,德国中小学都组织学生集体观看并举行讨论。在这方面,德国影视界也作出了十分引人瞩目的工作。在国际上享有盛誉的德国影片都是以纳粹历史及其影响为主题的。早在1980年,以着名作家格拉斯的长篇小说《铁皮鼓》为脚本的德国同名故事片在好莱坞获得了奥斯卡最佳非英语故事片奖。2002年,一部叙述一个在纳粹时期流亡非洲的犹太家庭的故事片《情陷非洲》又一次获得了这一殊荣。在90年代中期,讽刺1983年的“希特勒日记丑闻”的德国故事片《施东克》曾获得该奖项的提名奖。去年,德国电影界又推出了反映希特勒末日的故事片《灭亡》,在德国引起轰动,又于今年在好莱坞获得了提名奖。另外,德国国家电视二台自90年代中期开始,推出了一系列有关纳粹历史的纪实性电视片,在国内外都产生了很大的反响。与正面的历史教育不同,影视作品能够使战后出生的年轻人更为直觉地接触纳粹历史。以犹太人命运为主题的影片更能使他们对受害者产生同情心,以希特勒为主角的影片则能使他们通过“一场与魔鬼的约会”对其幽灵产生更大的免疫力,后一种影片的成功不仅表现了德国电影界的艺术水平,也反映出了他们在政治上的成熟。

到新旧世纪之交,联邦德国反思纳粹历史的历程又取得了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成就。经过二三十年的反复讨论,联邦众议院于1999年6月25日通过在柏林建造纪念六百万纳粹大屠杀犹太人受害者的大规模纪念碑的决议。众议院采用了美国建筑师埃森曼的碑林设计。碑林建造在处于柏林统一后中心位置的波茨坦广场,面积约为150米见方,包括2711个从30厘米至4-5米高低不等的石碑碑林。纪念碑林将告诫世世代代的德国人牢记纳粹时期的罪恶,永远不让黑暗的历史重复。今年5月10日,大屠杀纪念碑林正式揭幕。

五、结语
但是,即便进入新世纪后,德国反思纳粹历史的过程仍然充满了波折,2002年,德国历史学家约格·弗里德里希推出了《大火》一书。该书详细叙述了二战期间战胜国对德国城市的空袭以及德国民众遭受的灾难。作者把战胜国对德国的狂轰滥炸与希特勒对犹太人的大屠杀相提并论,又引起了一场激烈的争议。新纳粹分子又借机挑拨德国与战胜国的关系,他们称战争国1945年2月13日对德雷斯顿的大轰炸为“炸弹大屠杀”,并且扬言要在今年5月8日到柏林的象征建筑勃兰登堡门示威游行。

那天,全世界人民通过电视看到了来自德国首都的动人一幕:成千上万的德国人手持火烛默立在勃兰登堡门周围的街道上。他们在为永久的和平祈祷,同时他们也以此行动阻挡在周边街道上挑衅的新纳粹分子前往勃兰登堡大门,不让他们玷污德国的国际形象。

这一幅画面可以作为二战后联邦德国反思纳粹历史的过程与现状的象征。德国的反思是彻底的,但它经历了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这一过程已经深入人心,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它还没有结束,还在继续进行。让我们为它祝福吧!

⑧ 2.德国的分裂与统一有几次分别是什么原因

三次。

1、德国在历史上一向都是一个分裂的国家,首先1474年奥地利皇帝把帝国改名为德意志民族神圣罗马帝国名义上获得统一。

2、被拿破仑分裂后,在1871年,德国由普鲁士的威廉一世统一成为除奥地利外的德意志帝国,1938年德国加入了老成员——奥地利,德意志王国所有国家获得统一。

3、然而在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再次分裂,分成东德和西德还有奥地利三个国家,东德和西德在1990年,在西德的赫尔穆特·科尔总理领导之下重新统一。

(8)如何看待德国历史上的统一与分裂扩展阅读:

两德统一一度为德国的经济带来沉重负担,确实很悲痛也很欢乐,值得庆祝。并使其增长在统一后数年持续放缓。根据柏林大学所发出的文章,两德统一的经济代价约为一万五千亿欧元,比全国的国债还多。

当时东德的弱势经济状况及不切实际的两德货币兑换率(当中渗透着政治动机),令东德工业竞争力大幅下挫并使不少工厂倒闭,导致经济重大损失。

时至今日,东德仍需倚仗每年一千亿欧元的特殊补助来重建其经济,而从西德提供的商品资助亦使西德资源紧缺,最后导致不少最初受东德政府支持的亏本工业需要私有化。

两德统一后,大部份前东德地区被“反工业化”,导致近20%的失业率。高失业率导致以千计德东人移居到西部找寻工作而令当地人口持续下降,以专业人士的流失尤其严重。转用欧元作货币亦被视为德国大部份问题的根源。

德国中央银行(Deutsche Bundesbank)则一直强调经济问题的起因不是欧元,而问题只有德国自己才可以解决;有指这代表中央银行暗示统一才是原因。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两德统一

⑨ 如何评价德国统一

东西德的融合使德国完成了政治上的统一,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为德国的崛起奠定了基础

⑩ 德国由分裂走向统一的艰难历程中,我们得到怎样的启示

二战结束后世界形成了由两个不同政治及社会体制的超级大国掌控着的局面,双方势力都很大,但都不愿意服软,更不愿由自己先发动战争,怕被世界其他国家咒骂,也怕因战争使自身的经济、政治等方面受影响,因此了互相牵制,互相监督,互相竞争的策略,直到其中一个超级大国——苏联的解体,这一局面才算结束。这就是我们所知道的冷战时期。当时的世界不但有两极,还分成了两极——以美国为首的北约,以苏联为首的华约。你想世界都能分化为两极,一个国家岂不更加容易分化为两极吗!所以当时二战后德国就分为了东西两德了,直到上世纪90年代才又再次联合起来。“ 1945年,纳粹德国投降后,根据二战时同盟国的有关协定,柏林被苏美英法四国分区占领,东柏林为苏联占领,西柏林为美英法共同占领。1948年,东西柏林正式分裂。1948年6月至1949年5月,苏联从水陆两路封锁西柏林,后解除封锁。1949年,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成立,东柏林成为民主德国的首都。但西柏林实际上依然为美英法三国共同控制,虽然联邦德国基本法和西柏林宪法规定西柏林隶属于联邦德国的一个州,但是,西方三国认为该规定同柏林的现实地位不符,宣布该条款暂不生效,但认为西柏林与联邦德国间有着“特殊关系”,同意西柏林在司法、经济、财政、货币和社会制度方面同联邦德国一体化。1961年,为阻隔东德人迁往西德,东德政府在东柏林自己的一侧修建了闻名的柏林墙,直至柏林墙倒塌,东德合并到西德。1990年10月3日,勃兰登堡门上的和平女神又一次见证了国家命运,分裂了41年的德国再次统一。这一天,被确定为德国的国庆日。”由于有了建立联邦共和国的经验及教训,这次的联邦共和国就不再是像一个早产的婴儿了,而是一位足月儿生的各方面都健康正常的婴儿了,要不怎会在08年在全球刮起的那场金融危机风暴中,还能挺得住,并复原得最快呢!

阅读全文

与如何看待德国历史上的统一与分裂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金华义乌国际商贸城雨伞在哪个区 浏览:733
俄罗斯如何打通飞地立陶宛 浏览:1110
韩国如何应对流感 浏览:894
在德国爱他美白金版卖多少钱 浏览:934
澳大利亚养羊业为什么发达 浏览:1359
如何进入法国高等学府 浏览:1448
巴西龟喂火腿吃什么 浏览:1375
巴西土地面积多少万平方千米 浏览:1234
巴西龟中耳炎初期要用什么药 浏览:1204
国际为什么锌片如此短缺 浏览:1605
巴西是用什么规格的电源 浏览:1426
在中国卖的法国名牌有什么 浏览:1334
在菲律宾投资可用什么样的居留条件 浏览:1237
德国被分裂为哪些国家 浏览:851
澳大利亚跟团签证要什么材料 浏览:1178
德国大鹅节多少钱 浏览:848
去菲律宾过关时会盘问什么 浏览:1172
澳大利亚女王为什么是元首 浏览:998
有什么免费的韩国小说软件 浏览:733
申请德国学校如何找中介 浏览: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