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德国资讯 > 一战德国首都是哪个城市

一战德国首都是哪个城市

发布时间:2023-04-23 12:25:02

Ⅰ 一战后德国为什么会被分为两部分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作为战败国,被当时国际两大阵营的老大——美国和前苏联接管,从中修起一面柏林墙,把德国分成了东德和西德,美国控制的是西德。不过90年以后柏林墙被推倒,东德西德又合并,于是成为现在的德国。
虽然合并,但是东西德经济差距还是不小,每年前西德要补助给前东德500亿欧元左右的资金。

1945年5月8日希特勒无条件投降。根据《克里米亚声明》和《波茨坦协定》规定,战败的德国应该成为一个统一、独立、爱好和平与民主的国家,在这样的国家没有出现以前,德国暂由苏联、美国、英国和法国四国分区占领,首都柏林也由四国分区管制。

由于东西方盟国的立场、目的和利益不同,对各项协议都作了有利于自己的解释,就德国的统一和柏林问题等,四国及其占领区的各派政治力量展开了激烈复杂的斗争。1948年6月,美、英、法三国占领区合并,并于1949年5月23日单独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简称联邦德国或西德,9月20日阿登纳组成第一届联邦政府;同年10月7日,苏联占领区也宣告成立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简称民主德国或东德。自此,统一的德意志国家一分为二,在世界舞台上同时出现两个德国。两个德国均是主权国家,都获得了许多国家的承认,并与之建立了外交关系;1973年又同时被接纳为联合国的成员国;双方又都参加了不同性质的军事、政治、经济集团。近年来,两国之间的关系已有所改善,1972年签订了《关系基础条约》,各自承认对方为主权国家,相互建立正常的睦邻关系,互设常驻代表机构;两国领导人进行互访,就两国关系和国际问题交换意见。两个德国要不要统一,在什么基础上实现统一,应由两国人民自己决定。
“西柏林问题”是怎么回事?

柏林原称“大柏林市”,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为德国的首都。战后,根据有关国际协定,柏林同整个德国一样被苏、美、英、法四国分区占领,初期还设有统一的反法西斯市政府。1948年,美、英、法占领区合并,成立了“三联占区”;同年,苏联占领的东部地区成立了大柏林临时民主政府;1949年,西方三国又在西部搞市议会选举,组成西柏林市政府。至此,一个完整的柏林分裂成东、西柏林两部分。西柏林座落在民主德国境内,成了“孤岛城市”;东柏林为德意志民主共和国首都。

西柏林面积为480平方公里,占整个柏林的54%,1981年有人口190万,是全柏林人口的62%。西柏林是一个不独立立的特殊政治单位。它远距离联邦德国,最近距离也有180公里。它与西德的交通联系,有航空线三条(称为空中走廊)、铁路三条、公路三条和二条水路。它虽然在司法、经济、财政、货币和社会制度等方面同联邦德国一体化,西德在国际组织和国际会议中可代表西柏林的利益,但不是西德的组成部分;尽管它也成立了市政府,但仍处于西方三国军事占领之下,美、英、法三国还是西柏林的最高当局。四国的军事车辆仍可以在整个柏林市巡逻。

由于苏、美、英、法四国及两个德国的立场、利益不同,东西方就有关西柏林的主权及其重大问题展开了激烈斗争,两个柏林也同两个德国一样在六十年代初以前关系非常紧张,特别是1961年8月民主德国在西柏林周围修筑“柏林墙”后,柏林的紧张局势达到了顶峰。后来随着两个德国关系的不断改善,特别是1971年9月四国签订了“四方协定”后,柏林局势有所缓和。但由于各方对关协定条文均作有利于自己的解释,因此,双方围绕柏林的地位等问题仍不时发生争执
参考资料:http://..com/question/4800292.html

Ⅱ 两德统一前后过程——西德主导,但仍迁都东德柏林,原因是什么

德国作为世界大战的主要参与者之一,在战败后受到了严重的惩罚,损失了很多的钱财和土地!我们今天一起来聊聊两德为什迁都东德柏林!

但在二战结束后可就大不相同了,在二战结束之后,反法西斯战胜国一路直攻进其境内,先后进驻到了德国各大城市,这和一战当时的意义性质是完全不同的。

其中在二战时苏联更是一度占据了德国历史上一直以来的首都柏林,柏林一直是德国多年的政治中心,在德国的地位可想而知。而当时的苏联因为先一步的原因,一直牢牢的把控着整个柏林地区。

这也就是两德统一前后过程——西德主导,但仍迁都东德柏林的原因啦!

Ⅲ 1914年那个时候德国的首都是哪还是柏林么

1914年的德国首都的确是柏林:
一百年前,工业巨擘德国的首都柏林本有望成为一座恢弘的世界名城。然而随之而来的是长达几十年的灾难。
请让我说句废话:今天的柏林与一个世纪前处于战争前夜的柏林截然不同。谁说不是呢?这座城市孳生的灾祸,都接连伴随着罪与罚重归故土,摧毁了这座城市过去的泥墙砖瓦。如今,冤魂仍踟蹰不散,但他们往日的栖所已被碾为碎石。柏林咽下了自己当年种下的苦果。
的确,这座城市的印迹和轮廓得以保留,然而当中被柏林墙狠狠的撕成两半。蒂尔加仍旧在柏林市中心卖弄着不修边幅的树荫和林野,散发着迷人的神秘。国会大厦已恢复了当年的光彩。勃兰登堡门顽强的存活了下来,和它一样的还有柏林主教座堂—巨大恢弘的新教教堂,那是遵照德皇威廉二世的命令,于1905年完工的杰作,甚至可以和罗马的圣彼得大教堂相媲美。斯人已逝,他的野心抱负凝结于这座孤零零的建筑,供后人观摩和纪念,而马路对面曾经的皇家宫殿今已夷为凄凄芳草。
柏林沉重的100年就这样离去,在一战后接连不断的灾祸中碾为尘土。菩提树大街一个世纪前是一条优雅的林间大道—如今为堵塞的交通和污染所沦陷。而大波恐怖的游客则招致波茨坦广场如今糟糠糟粕的成了5条马路的交汇路口。

Ⅳ 德国从古至今的历史

提问者你好,由于我打的字数超过了字数限制,所以请你告诉我你的邮箱,我会给你发过去的。
德国位于欧洲中部,公元前一直是高寒针叶林地貌,居住者是高大强壮的、高鼻梁金发碧眼的日耳曼人,平均寿命在40岁左右。偶尔会有凯尔特人出现,但是日耳曼人才是原住民。
公元前1世纪末,罗马人开始进入南德和莱茵河流域,扩张的步伐止于公元前27年,“奥古斯都”屋大维手下的将军瓦伦斯率领四个精锐的罗马军团进入了易北河流域,在条顿森林中遭到伏击,全军覆没。不久之后屋大维郁郁而终,罗马人退回了莱茵河左岸,沿河布防,在德国西部和南部留下了不少的罗马式建筑。公元5世纪,蛮族大举入侵,分割占领了西罗马帝国的疆土,建立了蛮族王国,其中最强大的当属法兰克王国。他的疆域南至比利牛斯山脉,西接布列塔尼,北邻丹麦,东至易北河。由于当时易北河以东是非日耳曼人的领土,所以当时的德国属于法兰克王国的管辖。
查理曼大余薯帝死后,法兰克分裂为三部分,东法兰克王国便是今天德国的雏形。10世纪,日耳曼人大举越过易北河,入侵了当时的波兰。在这批征服者当中,条顿骑士团获得了立窝尼亚(今天的爱沙尼亚和立陶宛),并不断骚扰着诺夫哥罗德公国;普鲁士则沿着波罗的海建立政权,阻断了波兰的出海口;还有一部分人从南德出发,进入了波希米亚(今捷克)和潘诺尼亚平原(今天的奥地利境内),为后来的哈布斯堡家族奠定了基础。公元962年,东法兰克王国国王奥托一世正式加冕为罗马帝国皇帝,正式宣告了(神圣)罗马帝国的建立。公元1155年,绰号“巴巴罗萨”的腓特烈一世在罗马帝国的国号中又添加了“神圣”两个字,意味着国号完整了,这个名字——神圣罗马帝国——将会被永远载入德国历史。
随着时间的流逝,公元16世纪,哈布斯堡家族对德国的统治达到了顶峰:查理五世(又称卡洛斯一世),是德意志国王、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虚毁巧理五世(1500—1558年),尼德兰君主(1506—1555年在位),西班牙国王(1516—1556年在位),德意志国王(1519—1556年在位),神圣罗马帝国皇帝(1520—1556年在位),这个处于大航海时代和宗教改革运动启动阶段的帝王,统治的领域包括西班牙、那不勒斯、西西里、撒丁、奥地利、尼德兰、卢森堡、名义上的整个德意志邦联,还有非洲的突尼斯、奥兰等,加上美洲正在不断扩大的、数倍于欧洲本土面积的殖民地。他的帝国被称为“日不落帝国”,这个称号比维多利亚的大英帝国早了三百多年。但与此同时,天主教帝国已受到了严重的威胁:宗教危机。1517年,一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德国修道士将“九十五条论纲”贴到维滕堡教堂的大门上,揭开了风起云涌的欧洲宗教改革的序幕,他就是新教的发起者马丁·路德。此事件发生在卡洛斯“天主教帝国”的土地上,是对卡洛斯的巨大挑战和考验。卡洛斯决心还击,他在1521年召集了沃姆斯宗教会议,把路德押出会场,宣布路德及其追随者差键违法,但路德在同情新教的萨克森选侯庇护之下安然无恙。接着,投向新教的德意志诸侯组成了施马尔卡登联盟,忍无可忍的卡洛斯在1545年召开特伦特公会议,对新教诸侯宣战,但先胜后败,在1555年因斯布鲁斯之战中差点成为阶下囚。对天主教无比虔诚的卡洛斯,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新教之火在他的地盘上越烧越旺。经历了因斯布鲁斯之败后,戎马一生的卡洛斯终于心灰意冷,将德意志交给弟弟斐迪南,将西班牙和尼德兰交给儿子菲利普二世之后,独自回到尤斯特修道院履行与亡妻多年前的约定,安度完了生命最后的日子。
从此,哈布斯堡家族对欧陆的控制逐渐衰弱,普鲁士取代了维也纳方面在德国的统治。1701年1月18日,腓特烈三世在柯尼斯堡加冕成为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一世,并从此展开了普鲁士王国200多年的显赫历史。其子腓特烈二世(即腓特烈大帝)在1740年继承王位,即位7个月之后即进攻西里西亚,从而引发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通过战争,腓特烈二世树立了“军事天才”的个人荣誉,并将普鲁士变为一个军事国家。腓特烈二世同时还从伏尔泰那里接受了启蒙主义思想,改进司法和教育制度,鼓励宗教信仰自由,并扶植科学和艺术的发展。到1786年,腓特烈二世去世时,普鲁士已经成为欧洲强国之一,其行政机构的高效率和廉洁为欧洲之首。腓特烈二世的侄子腓特烈·威廉二世继承王位后,先后购买了安斯巴赫侯国和拜罗伊特侯国,并对波兰进行了第二次和第三次瓜分。 法国大革命后,普鲁士参加反法同盟,但败于法军,被迫在1795年同意法国兼并莱茵河以西的普鲁士领土。其子腓特烈·威廉三世于1806年10月参加反法战争,随即在耶拿败于拿破仑,被迫逃往柯尼斯堡。1807年普鲁士和法国在涅曼河的提尔西特缔结和约,普鲁士割让16万平方公里土地,包括普属波兰的绝大部分领土(第二次、第三次瓜分波兰所得,以及第一次瓜分波兰所得领土的南半部),以及易北河以西的全部领土,并赔款1.3亿法郎。1806年惨败后,普鲁士首相卡尔·施泰因开始推行改革,其措施包括让公民参与政治以唤醒其民族主义情感;释放农奴;实行地方自治;改组中央政府机构等。1809年在柏林创办了腓特烈·威廉大学(即后来的柏林大学),同时格哈德·冯·沙恩霍斯特开始对普鲁士军队进行改革。此后普鲁士的爱国主义情绪高涨。1812年冬,拿破仑军队自俄国败退,普鲁士遂于次年再度参加反法同盟,于1813年3月17日对法国宣战,10月24日,普、奥、俄三国联军在布吕歇尔和格奈森瑙指挥下在莱比锡大败法军。1815年普军在滑铁卢再度击败法军。根据维也纳会议的领土调整,普鲁士疆域自默麦尔河延至莱茵河,成为德意志邦联内德语居民占优势的唯一强国,以及欧洲列强之一。1834年普鲁士在德意志地区建立了德意志关税同盟,除奥地利和汉堡外,全部德意志邦国都加入该同盟。1848年欧洲革命期间,普王腓特烈·威廉四世宣布成立“自由派政府”。召开制宪会议,并拒绝接受德意志邦联议会奉上的“德意志皇帝”称号。但1848年欧洲革命结束后,腓特烈·威廉四世即回归专制统治。1857年 腓特烈·威廉四世患上精神病,以其弟威廉担任摄政王。1861年腓特烈·威廉四世逝世,摄政王即位,称威廉一世。 1862年他因军事改革所需预算及税收问题与国会发生冲突,本拟退位,但在前驻法大使俾斯麦的建议下收回成命。俾斯麦表示支持军事改革,并称若任命他担任首相,他将不惜一切强行推行陆军改革和新兵役制度。1862年9月22日,威廉一世任命俾斯麦担任首相,从此向德意志第二帝国过渡。
1871年1月18日,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称帝,帝国建立(另有记在是1870年9月2日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在法国凡尔赛宫称帝,建立德意志帝国,史称德意志第二帝国)。4月16日,召开制宪会议,通过了德意志帝国宪法,即:1871年宪法。宪法第五条规定:“帝国立法权由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行使之。帝国法律应取得两个议会必要的多数同意”。第十一条规定:“联邦的主席职位属于普鲁士王国,普鲁士享有德意志皇帝的尊称。皇帝在国际关系上为帝国的代表,以帝国名义宣战,同外国缔结同盟及条约,委派并接受使节。以帝国名义宣战,必须取得联邦议会的同意,除非联邦的领域已遭受攻击……”。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德国1871年宪法确立的是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政体。因为宪法规定立法权属于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正常的情况下,皇帝以帝国的名义对外宣战,必须征得联邦议会的同意,皇帝的权力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但是,由于宪法同时又赋予了皇帝极大的权力,如:规定帝国皇帝有宣战、媾和、缔约、召集和解散联邦议会,任免官吏等权力,帝国宰相只对皇帝负责,皇帝有对宰相的任免权。十九世纪末,帝国权倾朝野,名重一时的“铁血宰相”俾斯麦,就因为新继位的皇帝威廉二世不能忍受他功高震主,他不得不乖乖辞职,含泪引退,隐居于汉堡附近的弗里德里希斯鲁庄园直至去世。于是威廉二世开始图谋建立大日耳曼帝国:威廉二世推行世界政策,作风与俾斯麦的大陆政策完全不同。世界政策即是建立强大的军队和殖民帝国,此导致与英国关系恶化。1890年7月英德签定赫尔果兰—桑给巴尔条约,解决了英德殖民地之争的问题,暂时改善两国关系。威廉二世早在19世纪末积极扩军,尤其是海军,介入外国殖民地事务,引起了英国的关注。1895英国进攻德兰士瓦,威廉二世作出抗议,最后英国行动失败,威廉二世祝贺德兰士瓦,结果英国派舰艇到北海和英吉利海峡示威。1897年德国占领中国山东半岛。1898年英德签定秘密协定,瓜分葡属非洲,以防德国干预即将进行的第二次波耳战争,而德国亦答应不再支持波耳人。1899年乘美西战争的机会,出资购买关岛、加罗林群岛和帕劳。然而当时德国的殖民地面积远远不及英法两国,而且多是资源贫乏的土地,威廉二世不甘这些收获,便与英法两国直接竞争。德国决定建造一支仅次于英国的舰队,这无疑会引起英国的不满,威胁英国的海上霸权,使英德关系恶化。1903年得到巴格达铁路建筑权后,推出3B计划,连接柏林和巴格达,中途经君士坦丁堡,以把德国势力渗入鄂图曼帝国。英国提出要德国把连接波斯湾沿岸铁路最后一段建筑权让给英国,但德国拒绝。于是英印总督在英军舰队护航下,在波斯湾进行一次示威性航行,使英德关系越来越紧张。1905年在摩洛哥与法国发生争执,引发第一次摩洛哥危机,威廉二世出透摩洛哥并表示会保护摩洛哥的独立及其领土的完整,最后摩洛哥独立。1911年引发第二次摩洛哥危机,德国派出舰艇往摩洛哥,英国介入,最后德国获得部份刚果领土,并承认法国为摩洛哥的保护国。1914年6月28日发生萨拉热窝事件,德国向奥国表示无条件支持,结果俄国向奥国宣战,德国向俄国宣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不久后,德国是以速战速决方式击败法俄两国,可是战事持续,由于德国没有作打长期战争的准备,1915年粮食出现短缺,主要是英国封锁所造成,许多粮食无法入口至德国,在6月政府实施面包配额管制。1916年至1917年情况更严重,面包严重短缺,城里出现抢粮、抢店、示威的情况,许多农家不再带作物去市集,以免被抢去,约70万人在大战期间活活饿死,战后营养不良现象普遍,许多年轻人因营养不足而被认为无法胜任工作。不单粮食出现短缺,军需也一样,所有弹药在1914年10月用尽,工厂人手不足,唯有靠女性填补。1918年革命推翻了第二帝国,魏玛共和国建立了。

Ⅳ 德国首都柏林为何那么靠近东部边境线,是什么历史原因造成的

说起德国首都柏林,相信很多人都不会陌生了。从地图上看德国首都柏林,相信心细的朋友们会发现德国的首都柏林非常靠近德国的东部边境线,将首都设置在边境线附近会不会非常不合理呢?会不会太偏了呢?那么为何会是这样的呢?下面小编就来给大家讲一下是怎么回事吧。

事实上,因为德国丢了很多地方,两次全欧大战争的失败,使的德国首都柏林的位置,从原本的中间位置变成了一座边陲城市。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战场是欧洲,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战场依旧是欧洲(但是对比第一次战争,东洋各国和非洲的战斗更激烈了很多)。

这些地区是传统德语区,比如东普鲁士的柯尼斯堡(今俄语城市加里宁格勒,属俄罗斯的飞地)就是德国哲学家康德的籍贯地,德国数学历史上着名的七桥数学问题就发生在这个城市。所以,一百年前德国首都柏林并不靠近边境,德国首都在柏林,有历史传承的原因,也有德国为振兴相对落后的前东德地区的考量。其实世界上首都靠近边陲的国家还不少,比韩国首都汉城(首尔)也叫天子守国门。

阅读全文

与一战德国首都是哪个城市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金华义乌国际商贸城雨伞在哪个区 浏览:733
俄罗斯如何打通飞地立陶宛 浏览:1109
韩国如何应对流感 浏览:894
在德国爱他美白金版卖多少钱 浏览:934
澳大利亚养羊业为什么发达 浏览:1358
如何进入法国高等学府 浏览:1448
巴西龟喂火腿吃什么 浏览:1374
巴西土地面积多少万平方千米 浏览:1234
巴西龟中耳炎初期要用什么药 浏览:1204
国际为什么锌片如此短缺 浏览:1605
巴西是用什么规格的电源 浏览:1424
在中国卖的法国名牌有什么 浏览:1334
在菲律宾投资可用什么样的居留条件 浏览:1235
德国被分裂为哪些国家 浏览:851
澳大利亚跟团签证要什么材料 浏览:1177
德国大鹅节多少钱 浏览:848
去菲律宾过关时会盘问什么 浏览:1171
澳大利亚女王为什么是元首 浏览:997
有什么免费的韩国小说软件 浏览:733
申请德国学校如何找中介 浏览: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