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德国资讯 > 德国人养花都有哪些

德国人养花都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3-05-10 16:36:13

1. 关于德国人爱鲜花的资料

德国人爱花,可与丹麦人媲美。

不仅仅是德国人,几乎所有的欧洲人都喜欢在窗外种种花、或是放一些观叶盆景。窗上挂着白色的蕾丝窗帘,你可以透过蕾丝看到屋内的风景:修剪很好的观叶植物和各种应季盆花。这对路人来说,是很养眼的。

很多人喜欢在户外开辟出一块小地,种种花,或是摆上几盆盆栽,也是非常惬意的一种享受。

我也想让路人路过我家时有同样的感觉,于是在三楼的阳台上放了个大的木制花盆,里面种的是红艳艳的天竺葵。

玄关前的阳台也并排放了三个木制盆栽,同样种了鲜艳的天竺葵,还有常春藤。

天竺葵非常抗寒,只需要定期修剪一下,或是浇浇水就可以了。不费事,不娇气,非常适合种植在户外,但却能给您带来一年的好心情。

屋内的窗边放盆开着小白花的植物,与窗外的天竺葵交相辉映,非常具有立体的美感。

2. 德国人养花的风俗,泰国人和象的风俗,威尼斯的小艇和非洲人与彩色

德国人养花的特点,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

泰国是产象大国,一向被称为“象之国”。在泰国的密林间,经常有象群出没。泰国人与象关系密切,相处和谐。大象受到人们的尊重和关爱,而象也给人们多种帮助,尤其是在重体力劳动方面。

在泰国,白象被视为象征国运昌盛的国宝。泰国政府规定,白象是王室财产,任何人发现白象,必须献给王室(可获报酬)。白象生活在皇宫中,被当作神兽,受到极佳的待遇。公元15世纪时,暹缅两国曾为两头白象而发生战争,白象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泰国民间有一种传说,认为人从象腹下穿过可走好运;孕妇走过象腹,会生产顺利。因而,有人专门将饲养的象带到街上,供人们穿过象腹,以获取收入。

在泰国素辇府,每年11月下旬举行富有特色的传统宗教节日——象节。节日活动由检阅战象开始。人们给挑选出来的最美丽最威风最矫健的大象披上盖布、彩带,挂上小铃铛,然后装扮一新的大象,傲然阔步行进在会场上。最后是表演节目。有“跑象拾物”:在跑道每隔10米处放一些小物件,如香蕉、瓶子、火柴盒等,最远处放一面小旗。参赛的象在起点站好,一声令下,个个向前奔跑,用长鼻子将小物件一个一个依次检回到起点,最后先将小旗捡回的就是优胜者;“象步跨入”:自告奋勇者成排卧在草地上,中间留一定距离,象要从一个一个人的身上跨过去,而卧地者则安然无损;“大象足球赛”:开场后,大象在驯象师的指挥下,用脚和鼻子截球、传球,动作灵活有趣,常常引起观众的热烈掌声和笑声;“人象拔河赛”:一只块头最大的象可和多达百名的人进行拔河比赛。还有一个节目是古代象阵表演。

在泰国北部南邦以北大约54公里的邦拉村,有一座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驯象学校。“学生”是从幼龄开始,4-5岁的小象入学接受训练,大约10岁左右“毕业”,开始终生的艰苦劳作。16—42岁年龄段是最有工作能力的年富力强时期,到60岁“退休”,有的象可活到100岁。

象校“学生”从开始就有两个终生陪伴的驯象师:脖上驯象师和脚旁驯象师。学习生活第一阶段,是让小象认识驯象师,熟悉他们发出的各种号令、指挥动作。先驯练走(循迹前进)、停、抬前腿、跪前腿、起立、四脚放平、卧倒,教它们帮助脖上驯象师上下。经过一段驯练和一起生活,“学生”们熟悉了驯象师的声音、命令指挥动作及他们的身体气味后,如果有陌生人去牵时,它们就会大声吼叫,不跟生人走。接着是“捡拾物品课”、“方向课”。前者是驯练“学生”用鼻子拾取物品,后者是驯练它们按脖上驯象师的指挥,找准各种不同的方向及转身。

最主要的课程是劳动技能驯练,包括拖拉和搬运木材。驯象师首先将钢链的一端系在象身上的勒具上,另一端系在一截树段上,让它们拖着走。接下来是驯练象用鼻子和牙搬运和码放木材。与此同时,还驯练它们脚下躲避的工夫,以防万一树段从堆上滚下时被打伤。

最后的课程最轻松,“学生”们不干活,只听“音乐”,就是驯象师敲打物件,拨弄弦子,用各种声音刺激它们敏锐的耳鼓。还让它们熟悉汽车以及森林交通工具的声音,目的是使在寂静山林中生活惯了的象,听到各种声音时不致受惊吓。

“学员”的来源,一是驯养象生的小象,二是捕捉野象。每年旱季末,开始捕捉野象。这也要借助驯象。象夫骑驯象到野象经常出没的地方,缓缓地走着,野象把驯象当成领袖,跟着走进早已设好的栅门,当聪明的野象发觉“上当”要退回来时,为时已晚,结果被逼到院子里。捕到的野象经过挑选,将不合格的放回山林,将合格的小象圈养几年,去掉野性,变得温顺后,就可教它们工作了。

象的出生率很低,母象怀孕期长达21—23个月,而且每胎只产一只。所以,人们在开发利用象的智慧和劳力的同时,必须确保野象的生存空间和环境,切实保护它们免遭偷猎及其他残害。泰国政府早在1921年就颁布了《野象保护法》,至今认识到这个问题重要性的人越来越多。

威尼斯的小艇叫贡都拉(音译),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最早的贡都拉漆成五颜六色。从1562年起,贡都拉改漆黑色,直到现在。小艇的外形像新月,又像一张弓、一种乐器,给人以美好的联想。划船的船夫穿着统一的制服,戴着黄色的帽子,上面有一根红色的飘带,十分引人注目。
非洲人和彩色是因为非洲太热了,脸又是黑的,很容易烤糊了,所以弄点彩色防止脸晒坏了.

3. 了解德国民俗风情养花…

德国人养花的方式很特别,不同于我们酷爱盆栽,喜欢在室内把简单的花卉“收拾”的极为“靓丽”。德国人更喜欢把花都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

德国人酷爱大自然,传统式的二三层小楼散落在山坡、田野、林间或河边,楼前房后都配有别致的小花园。

在德国几乎家家都有盆花,有的家庭还有室内花坛,栽种着木本和草本的各种花卉,就是阳台、宅边也被充分利用种上了花草。

 

德国家家户户的窗前门外都栽种着各种花草(尤其是小城市),到春夏季节花团锦簇、姹紫嫣红,仿佛进入汇成了一片花的海洋。

 

但鲜花店的生意却丝毫不受影响,德国每年消费的鲜花数量,在欧洲排名第一。

 

城市、乡村、小镇、弄堂、小巷都会随时发现花店,鲜花常年盛开。在书店也有许多介绍花草种类的图书。

在春夏之季,蓝天、白云、绿草地,鲜花到处盛开,自然环境非常优美,但德国人仍然在自己的院落种花种草,把自己的小家和周围大环境绿化、美化起来。

 

养花已经成为德国人的一种生活方式和生活习俗,爱花源于他们对美的追求,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德国人对于名贵的花卉并不是很狂热。也许就是简单的一些小花,但当全城的窗台上都种上了同一种小花时,那种别样的魅力豪不逊于那些世界闻名的名贵花卉。

4. 人人为我 ,我为人人 。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为什么说这种境界是“耐人寻味的

耐人饥腊败寻味指意味深长,值得仔局岁细体会琢磨。在文中德国人养花,自己的花是给点人看的,自己又看别人的烂颤花,就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

5. 五年级下册第二十五课的读后感,二百五十字左右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一文主要讲述了德国人一种特别的养花方式.德国人养的花朵都朝外开,在屋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可是走到街道上,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在屋子里,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走在街上,自己又看别人的花.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成为一种颇耐人寻味的境界.
学习了这篇文章,我了解了德国人的养花方式,同时也对他们这种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思想境界感到钦佩.我们的社会,我们的时代,需要的就是这种“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崇高境界.“我为人人”是说每个人心中要有他人,要为大家做好事.如果大家都这么做,必然会换来“人人为我”的结果.所以,我认为要实现“人人为我”,必须先做到“我为人人”.
在我们生活中有许多这样的事例:当一场大雪过后,你第一个拿起扫帚,走出家门清扫门前的积雪,方便大家行走,大家也会清扫积雪,一起清扫出一条干净的街道;当你做值日时,把每个角落都认认真真的打扫干净,那么轮到别人值日的时候,人家也会把每个角落打扫干净;你把课外书带到班上让别人看,别人也会带来课外书让你看.别人表演节目时,你送上热烈的掌声,你表演节目的时候,别人也会送上热烈的掌声……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中德国人的思想境界值得我们学习,如果我们每个人把“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精神都落实到实际行动上,在生活小事中从我做起,这样,我们的生活必将团结安康,我们的社会一定会和谐美好!
希望你自己写啦,自己写的才属于你的,就算写得再差也不怕,努力过,不后悔啊.考试没得上网抄得

6. 语文五年级下册课时新体第25验答案是什么

《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教后记

名家名篇,短小而精悍,博大而精深。名篇课文的教学,历来都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情。解读过多过细,小学生难以接受;草率了没派嫌事,又有亵渎之嫌。近日教学羡明季羡林先生的文章《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感受颇多。

季羡林先生的散文淳朴恬澹,于天然本色中见“繁定绚丽之美”,总在不经意间,“创造出令人难记忘、发人兴思的艺术境界”。他的文章意蕴丰富而深远,大气磅礴,意味隽永。《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这篇短文选自《再返哥廷根》,文章讲述了季老先生在阔别哥廷根三十五年后,重返哥廷根的所见所闻和所思所感。

早在1935年,25岁的季羡林先生带着祖国的期望和自己的宏图大志远赴德国,求学于歌廷根大学。他在哥廷根大学留学十载,1945年才回归祖国。三十五年后,1980年当他再次踏上这第二故乡的土地,感慨万千。后来,季老先生写下了《再返哥廷根》一组散文。

《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是一篇五百字的美文,篇幅不长,却包容了一个相当广阔的世界:德国的人情风俗,作者的求学经历,德国人独特的养花方式,以及奇花共赏的奇情异景,再加上作者独特而精深的思想感悟,创造出一个浪漫温馨的美好世界。走进文本,就仿佛走入一个崭新的世界:这是一个花的世界,一个美的世界,一个充满温情的世界,一个意蕴深远、耐人寻味的世界。季羡林先生从德国人独特的养花方式中,领悟到一种至高无上的人生境界: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这是一篇十分经典的美文,语言朴素而洗练,含蓄而蕴籍,既有娓娓动听的故事,又有色彩瑰丽的描写,既有淡远幽芳的抒情,又有恰如其分的议论,既充满着异国他乡的奇情异彩,又渗透着作为一个中国人的感悟与思考,令人耳目一新,发人深省。

在文章的结构上,季先生首先从人类爱美的天性写起,从宇宙间堪为美之典范的鲜花,写到德国这个爱花的民族。大气磅礴,自然晓畅,浮想联翩,而又结构绵密,紧扣主线。接下来,季先生带我们来枯手到一个奇异的国度——德国,把我们引入德国的普通民居中,把德国人奇特的养花方式展示给我们看,“他们是把花都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的确,从德国居民的家中看,只能看到花朵的背影,满窗的绿色,凌乱的花枝,很难看到鲜花的烂漫。从中国人的视角来看,这么做似乎不可思议,因为我们习惯了孤芳自赏,习惯了关起门来欣赏自己的花。但是,随着镜头逐渐伸展,季先生带我们来到大街上,抬头仰望的时候,眼前的景象豁然开朗,“家家户户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此情此景不能不令人怦然心动,在这片花的海洋中,人们不禁感慨万端,很自然地体验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最后,作者又回到故事中,用总结和回味的语言,再次让读着陷入深深的思考。

读过养花的诗文不少,大多以花反观自己的人生经历,抒发自己的人生际遇。古人从养花中感悟到情感的细腻和精神的高远,曹雪芹从黛玉葬花中表达了对生命的怜悯,老舍从养花中感受到劳动的价值。但国人对花的感情,大多局限于一己之世界,有秉烛夜游式的及时行乐,也有惜香怜玉式的温柔缱绻;有走马观花式的狂放不羁,也有孤芳自赏式的对镜自恋。国人写花,大多都是个体生命状态的自我写照,这与中国文人亘古而来的自恋情结一脉相承,总让人觉得美中不足。而季先生从德国人养花中,看到了德意志民族的大气和风尚,把养花上升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人生境界:当“我”为别人奉献的时候,别人也在为“我”付出;互帮互利,互相赠予,共同营造并享受生活的美丽。这正应了那句国人耳熟能详的歌词:“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会变成美好的人间……”可惜的是我们只将这种爱挂在嘴上,而德国人却不声不响地将其发扬光大。这是一种开放的美学境界,是一种平易而淳厚的民族情感的自然流露,也是是一种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彼此奉献的民族传统。

花朵相似,芬芳不同。心随花动,感慨良多。

在教学这篇文章之前,我揣摩再三,总觉得难以入手。文章的语言之美,意蕴之丰富,让我不敢轻易触及,唯恐亵渎了这道美丽的风景。

思考再三,我还是决定在教学时尽量少讲,把课堂的时空让给学生,启发学生自读自悟,充分感受语言的美,想象文中的情境之美,进而感悟作者的微言大义。

首先是让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初步领略文章大意,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文本的欲望。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去查找资料,各组交流资料。一是有关德国民俗风情的资料,对德意志这个“奇特的民族”有初步的感性认识,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二是查阅作者季羡林先生的资料,了解季先生在德国留学的历史,进而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微妙心理。

接下来,组织学生通读全篇,理清文章思路,明确文章中心,找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个中心句,借以概括全文,把握全篇。然后,再由中心句展开,让学生浏览课文,思考作者是通过哪些内容具体表达这一中心的,并找出文中精彩的词语和句子,交流欣赏。重点理解“莞儿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等词语,感受文章的语言之美。这是对文章中心的展开,由点再回到面,借以对文章进行细致的揣摩和研究。学生在个体研读的基础上,再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加深对课文的认识。

重点感受和理解“看花”一段。教师朗读,学生想象。想象鲜花的美丽,体验美好的情感,加深学生的感悟。在集体讨论的基础上,让学生深入领悟“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思想境界。最后,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结合对课文的理解,写下自己的阅读感悟。小组交流评改,再全班展示。

下课后,总觉得意犹未尽。短短一节课,很难把文章的全部魅力展示给学生,由于朗读指导不到位,渗透在字里行间中的美,蕴含在文章的思想和情感,始终没有能够让学生更加充分地去领略。名篇的教学总是带着缺憾。也许,缺憾也是一种美。毕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不能代替学生去感受和想象。

就我个人而言,在教学方法上许多地方值得商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教学优势,也许大家集思广益,才能真正把名篇教学做得更好。

7. 五年级课文《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为什么说德国人是个奇特的民族

因为德国人都把花放在窗户或阳台上,把自己的花供别人欣赏,而且家家都养花,还美化环境,让他人欣赏自己的老当成果与美丽,是一种很高尚的精神品质。 (小妹妹,这是我自己想的,我也对这课文有点生疏了,希望对你有帮助。)

8. 德国人为什么要养花

德国人养花的特点,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德国战后民生凋敝,城市满目疮痍。人们只能用大片的植物掩盖城市创伤,也借此来抚慰心灵的创伤。战后重建,经济冲上快速道后,各种社会问题接踵而来。很多人心灵苦闷,无处派遣,于是养花种草就更进一步的传播开来了。这种奇特的现象,造就了德国无论大小城市都有连片的绿茵草地,家家都花草繁盛的景象。初来乍到的外国人看后都惊叹并赞赏不已,但老一辈的德国人都知道,这满目繁盛背后的辛酸与无奈。说到底,深层次讲,是一个倔强民族的社会心理问题。

9. 德国人为什么爱花

因为爱花是德国人的天性,德国人之所以爱花是因为他们有着一种精神,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10. 德国人爱花表现在哪里


在德国家家户户都养花或摆在窗台或装饰房间。即使是二战时期生活再艰难桌子上也摆放一盆鲜花,二战结束在即,德国人的防空洞里都有小小的盆花。足以证明德国人有多么爱花。德国战败后城市满目疮痍,人们只能用植物来装饰城市的创伤,同时也抚慰受伤的心灵。
在德国的市政建设中,环境保护被列为重中之重。为了尽快造就城市高标准的生态环境,德国在旧废料场的清理、垃圾处理以及扩建和新建喊模厅净化设备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投资。环保已成为人们的习惯,并且融入了日常生活。
漫步大街小巷,花花绿绿的垃圾桶映入眼帘。每户德国居民的住宅前面一般都有黄、蓝、黑、绿4只色彩鲜明的垃圾桶,上面贴有简明易懂的垃圾分类图案。其中“黄桶”专门用来装废弃金属郑隐、商品包装盒和塑料,“蓝桶”“吞食”废纸,“黑桶”装普通垃圾,“绿桶”则收集从普通垃圾中新分类出来的茶叶、蛋皮和残羹剩饭等生态垃圾。至于废旧的破玻璃瓶,则要求送往指定的地点,然后认真地按不同的颜色分类投入规定的箱子里。有些大件的旧家电必须送到专收处,再做处理,如此等等。大多数德国人都能一丝不苟地按照规定去做。由于实施多年的垃圾分类回收制度,德国城市的垃圾都能得到及时的科学处理,垃圾污码森染显着降低。
德国很重视对青少年一代进行环境保护的教育,使他们从小就开始树立环境意识。现在,许多中小学生自愿地走上街头,种树栽花植草,清理杂物。全国森林覆盖面积已经占了1/3,其中有11个受到特别保护的“国家公园”。


阅读全文

与德国人养花都有哪些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金华义乌国际商贸城雨伞在哪个区 浏览:756
俄罗斯如何打通飞地立陶宛 浏览:1132
韩国如何应对流感 浏览:915
在德国爱他美白金版卖多少钱 浏览:956
澳大利亚养羊业为什么发达 浏览:1388
如何进入法国高等学府 浏览:1467
巴西龟喂火腿吃什么 浏览:1400
巴西土地面积多少万平方千米 浏览:1262
巴西龟中耳炎初期要用什么药 浏览:1224
国际为什么锌片如此短缺 浏览:1628
巴西是用什么规格的电源 浏览:1449
在中国卖的法国名牌有什么 浏览:1354
在菲律宾投资可用什么样的居留条件 浏览:1263
德国被分裂为哪些国家 浏览:872
澳大利亚跟团签证要什么材料 浏览:1203
德国大鹅节多少钱 浏览:872
去菲律宾过关时会盘问什么 浏览:1195
澳大利亚女王为什么是元首 浏览:1021
有什么免费的韩国小说软件 浏览:753
申请德国学校如何找中介 浏览:6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