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德国资讯 > 德国如何评价教师的

德国如何评价教师的

发布时间:2023-05-13 02:18:58

㈠ 德国教师教育的特点及启示

德国是世界上最早创立师范 教育 的国家之一,教师教育制度十分完善。2000年,德国教师教育委员会发布的《德国教师教育展望》 报告 认为:在培训期限、场地和行政管理的精干性等方面与外国相比,德国具有最高档次的教师教育制度。目前,我国师范教育正处于向教师教育全面转轨的关键时期。因此,探讨和解读德国教师教育的特点,具有启示作用和现实意义。

一、德国教师教育的三个阶段

德国教师培养的全过程包括三个阶段:修业阶段、实习阶段和职后培训阶段。三个阶段相辅相成,融为一体。

1.修业阶段

修业阶段,即大学的理论学习阶段,重在学习作为教师必须具备的基础知识,包括学科知识和教育理论知识。

(1)课程设置。德国师范生在修业阶段主要进行理论学习,必须学习两门执教学科和相关的学科教学论,同时必须学习包括教育科学和社会科学方面的课程,其中教育科学要占总课时的25%。

卡塞尔大学规定,拟从事中等教育工作的学生要学习两门学科,且两者须为相近学科。该校师范生所学的教育类课程主要包括教育基本理论、欧洲教育史、课程开发论、教学论、执教学科的 教学 方法 、心理学等,还包括一些相关的社会科学学科,如社会学、哲学等。

(2)教育见习。教育见习一般安排在第三个学期,为期5-8周。教育见习主要是听老师讲课,看老师如何组织教学,如何批改作业,如何管理学生等,了解学校教育运行的全过程,不上讲台讲课(德国有关法律规定,获得实习教师资格后才能上课)。

师范生达到相应条件后,可申请参加第一次国家教师资格考试。考试内容主要由 毕业 论文、120分钟的书面考试、80分钟的口试(试讲)、短期见习等四方面构成。第一次考试合格者,才能转入第二阶段学习,同时取得国家见习公务员资格。

2.实习阶段

教育实习阶段,重在培养作为教师应具备的执教能力。第一次考试合格取得实习教师资格者,方能进入专门的教师培训机构学习,这类机构统称为研修班。

1990 年以前,教育实习时间各州不尽相同。最短16个月,最长2.5年,一般为1.5年。从1990年开始,联邦政府根据州 文化 教育部长会议决定规定各州教师实习阶段期限统一为2年。第一年为引导和试教阶段。从实习开始4周以后,才在老师的指导下试教。通常上午见习或试教,下午在研修班学习讨论。到第二学期甚至第二年,才开始独立承担一个班的教学。第二年的后半年,则专心准备第二次国家考试。

每年的2-5月是德国各州进行第二次国家教师资格考试的时期。考试内容包括:①面对评委和考试委员会,上两节公开课;②在4小时内,当场撰写一篇有关教育理论的 文章 ;③参加包括主修专业、辅修专业以及政治法则的3次口头考试。据德国近年来的统计,只有80%的实习教师能够通过第二次考试。第二次考试合格者,就成为正式教师,同时成为国家正式公务员,享受良好的待遇。德国教师的报酬比雇员的平均工资高1.5-2倍。

3.职后培训阶段

职后培训的目的是使教师拥有适应社会急剧变化的能力,负担起教育改革和革新的任务。当前,德国教师的继续教育主要有以下两种方式。

(1)自主学习。在职教师培训的主要目的是使教师了解教育科学与专业科学的新发展、新成果;扩充教师有关教育工作的心理、社会、政治等方面的知识;使教师重新认识在不断变化的社会中所承担的任务和角色。在德国,政府和各种教育团体经常举办这种在职教育。教师在周末、下午或晚上均可自主参加培训。

(2)派出培训。经校方许可,教师到师资培训机构学习培训,获取另一种或更高级的资格。它主要包括另一种学科任教资格;另一种学校类型的任教资格;在实习教师研修班的任教资格;校长、督学任用资格等。

二、德国教师教育的主要特点

1.注重教师的全程培养

德国教师教育十分注重教师的全程培养,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环节。

第一,教师职业是一项教育人的工作,是一项与人打交道的工作。因此,师范生必须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 人际交往 能力和知识传输能力,三者缺一不可。为此,德国大部分州要求申请入学者必须参加职业性向测试,或者在入学前到中小学见习一段时间,测试申请者具不具备当老师的潜质,有没有可塑性,这是“全程育师” 的首要环节。

第二,德国教师教育的“修业阶段”和“实习阶段”是“全程育师”的中间环节,目的是把热爱教育事业的学生培育成合格的教师,包括从理论到实践;从智力到品性;从知识到能力的全方位培育塑造。在此期间,师范生必须经过两次严格的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反复煅造、磨练,才能成为正式教师。

第三,职后培训是“全程育师”的最后一个环节,事关教师专业水平的可持续发展。在职教师要跟上时代的发展,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停地从时代中吸取营养,学习最新知识。

2.注重教师执教能力的培养

注重教师执教能力的培养,是德国教师教育的显着特点。

第一,教育见习,培养师范生的感性认识。教育见习的主要任务是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听课、评课,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和接触课堂现场的能力。带教老师从中小学选拔,他们具有双重身份,既是中小学的教师,又是大学的讲师。

第二,教育实习时间长、内容具体,着力培养师范生的执教能力。德国各州统一规定师范生教育实习时间为2年。花2年时间培养教师的执教能力,为全世界教师教育树立了一面旗帜,可见德国政府培养教师执教能力的坚定决心。

3.坚持四年一次的教师评价制度

德国政府规定,对中小学教师进行四年一次的综合评价。完全中学、实科中学教师的评价者主要是学校校长,四年一次为每个教师作出翔实的考核报告。国民小学、主体中学教师的评价以督学为主、校长参与配合。对教师的评价客观、公正,必须与教师本人见面并签字存档备查。督学的任务是到校听课,为每个教师建立一份“教师 工作报告 表”。内容分为两部分:一是教师分管的班级及学生情况,所承担的工作量等;二是教师的教学效果与工作态度等。教师的评定结果分为7个等级,1级最好。工作时间不长的教师一般为4-5级,能评上1级的教师较少,必须是教学效果好、科研成果突出者。

三、对我国教师教育的启示

鉴于德国教师培养的特点,提出以下三点建议:①我国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在时机(观念、财力、物力)成熟的时候,把各级各类教师的管理纳入国家公务员序列,进一步提高教师的经济待遇和社会地位,真正使教师成为人人羡慕的理想职业。②引入“全程育师”的教育理念,更加注重教师的职后培训工作。国家应尽快制定中小学教师在职培训的法律、法规,明确教师职后培训的权利和义务。一方面,教育行政机构和学校要积极为教师提供学习进修的机会,并把职后培训与其聘任、提薪和晋级等方面挂钩;另一方面,教师应主动申请培训,正确处理好教学与培训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把教师的在职培训纳入法制化轨道。③凡报考师范类的学生,考前应该进行 面试 和职业性向测试,把那些真正热爱教师职业、愿意为教育事业奉献青春和热血的优秀学生选入师范院校或综合大学的教育学院学习。

我国师范生的教育见习和教育实习与德国相比相差甚远。首先,对教育见习整体重视不够。有的仅仅将教育见习纳入了教学计划,但没有作出具体的检查落实;有的学校内部没有统一要求,有的专业见习,有的专业不见习,存在着可有可无的思想。其次,教育实习的水份很大。虽然对教育实习都作了相应安排,但时间一般只有6-8周(仅仅相当于德国教育见习的时间)。有的学校派了带队老师专门蹲点实习中学;有的学校实行教育实习巡视制,选派相关人员选择有代表性的实习中学巡视一圈。可见,目前我国师范院校对教育实习的检查指导不力,教育实习的水份很大。主要原因有二:一方面,实习中学迫于考试或升学排名的压力,不愿意让实习生多上课。另一方面,实习学生迫于就业压力,实习期间往往是找工作的黄金时间,部分学生不安心教育实习。

一方面我国应尽快制定《教师教育管理条例》等 规章制度 ,对师范生的教育见习和教育实习作出明确的时间、内容规定及其目的要求,做到有章可循。另一方面师范院校与实习中学进行全方位合作,在实习中学中遴选带教老师。带教老师既是中学教师,又是高校讲师,高等院校支付相应的报酬给实习中学和带教老师。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实习中学的积极性,才能激发带教老师的主观能动性。第三,师范院校应划拨教育见习、教育实习专项经费,以保证教育实践活动的正常开展。

我国对中小学教师的评价方法较多,没有统一规范的评价体系,操作起来有很大的主观随意性。如评选“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优秀教育工作者”等等,评价的主要尺度是所教(管)班级年度考试排名或升入高一级学校的升学率。为此,我国应建立健全教育评估机构,由评估机构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科学、规范的中小学教师评价体系。并委托教育评估机构每个学年度,对教师进行一次全面、客观、公正的评价评比。将每位教师的评价结果存入个人档案,并与其晋职、晋级挂钩。引入激励机制,树立典型,树立正确的导向,奖励表彰先进,促进教师队伍的健康发展。另外,我国的督学体系健全,但其主要职责是宏观指导和例行视察,没有像德国督学那样真正地深入课堂,走访家长,对教师作出客观翔实的综合评价。两相对比,差距显而易见。我国注重教育过程的宏观遥控,德国注重教育过程的细微环节。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德国教师教育的三个阶段对教师的培养各有侧重。修业阶段着力培养教师的基本能力;实习阶段着力培养教师的执教能力;职后培训阶段着力培养教师适应社会变化的综合能力。三个阶段相辅相成,融为一体,凸显出三个主要特点:注重教师的全程培养;注重教师执教能力的培养;坚持四年一次的教师评价。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应积极学习德国教师教育的先进 经验 ,引入“全程育师”的教育理念,更加注重教师的职后培训;强化教育实践环节,努力提高教师的执教能力;建立健全教育评估机构,对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进行全面评估。唯有如此,才能推动我国教师教育的全面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祝怀新等。德国教师教育专业化发展探析。比较教育研究,2004(10).

[2]张可创。德国教师教育的改革思潮。外国教育研究,2004(5).

[3]张贵新。对德国教师教育的思考。中小学教师培训,2004(10).

[4]牛道生。德国师范教育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3).

㈡ 在外国是如何评价一个老师的,尤其是一个优秀的老师

这个外国范围太大,应该说每个国家对一个优秀老师的评价此宏都是不一样的森孝册,总体来说,不管哪个慎弯国家对优秀老师的评价都要自身素质高、有爱心、能正确引导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正直。具体到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又有些不同,不能一一列举。

㈢ 德国优秀教师标准

德国学校的评分标准是“5分制”

其中1分是最好的,5分是最差的派裂做
4分及格。

通常,尘衡德国的考试仍然是100分制度。会按照源迹得分再给出一个在“5分制”下的得分。

“5分制”类似于英美的"ABC“评分制度。

㈣ 国外教师教育政策 凸显教师阳光职业(二)

德国:教师职业高门槛高待遇

德国是世界上开展教师教育较早的国家,教师教育制度比较完善与发达。德国教师教育的稳步发展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德国政府对教师教育的高度重视,严把教师质量关。

德国教师教育的政策、法规具体完备,教师教育工作的每个环节都有明确的规定,操作性很强,教育行政部门的职责权限非常明确。

根据德国宪法规定,各州有权颁布专门的法令规定教师的培养和培训。联邦政府则成立了一个由各州文教部长组成的联席会议进行统一协调,以促进各州的教师教育制度趋向统一,并对中小学教师提出总的要求。

德国教师的职前教育分为大学的职前教育阶段与职业准备教育阶段,这两个阶段都由政府负责。根据中小学教育不同阶段、不同类型学校对教师水平的需求,将师范生分为小学和中等教育阶段ⅰ(初中)的基础课教师、中等教育游纳阶段ⅱ(高中)的教师、职业学校的高年镇困级文化课教师、特殊学校教师四大类,进行有针对性的职前培养。师范生必须根据各州教师法对各类型教师不同的标准规定,来制定自己的修业计划。

德国法律规定,中小学教师必须在大学或高等师范学校接受过一定课时的教育科学和学科专业教育,并有过一定年限的执教经历才能取得任职资格。2001年德国联邦政府颁布了《教师论坛建议书》,强调师资专业素质的提升是教育改革成功的关键,建议应该强化教育学科、专门学科以及教育理论和实践经验,强化专业发展机制,以适应时代的需求。2004年,德国文化教育部颁发了德国教师教育新标准的决议,成为全德国师范生实习阶段和职业准备阶段专业要求的基本标准。

此外,近三十年来,德国把教师继续教育的地位与作用提高到历史上从未有过的高度。教师的在职进修被纳入法制化轨道。根据各州的法律规定,中小学教师到退休为止必须参加定期的教师进修活动,包括在职进修提高和留职带薪深造两种,并且教师每年有5个工作日可以带薪脱产进修。教师进修由各州负责进行,州文教部等政府机构是管辖和推进州内教师进修活动的主要部门。

在教师教育管理领域,德国联邦政府负责制定教师培训和工资的框架性规定,各州政府负责教师的录用、安置、工资和督导,掌管教师的培养和进修。教师一般都是各州的公务员,政府对教师的选拔和录用采用国家考试的方式进行。

学生取得完全中学毕业证书后进入师范教育阶段ⅰ,所有师范生必须接受统一规定的6至8学期的大学科学教育(相当于硕士水平),课程包括一门主科和一门或多门副科,以及相应的教学法和教育实习,修完课程后进行第一次“国家考试”,考试内容包括毕业论文、书面考试、试讲和教育实习。第一次考试通过后,由本人向州文教部提交大学毕业文凭以及第一次国家考试的全部材料,申请到有教师培训中心的学校(一般是中学)担任实习教师。实习教师属于见习公务员。实习期为一年半到两年,实习期间,要按州文教部的规定上一定数量的示范课,还要学习与教师职业有关的内容。实习教师在各方面的表现由实习学校的教师培训中心作出评价。这次评价就是第二次教师资格考试,此次考试要求十分严格。据德国近年来的统计,有约20%的实习教师无法通过第二次国家教师资格考试。通过第二次教师资格考试后,政府颁发《教师资格证书》。

国家考试对整个国家的教师教育起到了标准化作用,使得全国的教师教育基本水平大致相同。德国的教师资格证书在欧盟国家通用。

德国教师是国家公务员,享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可以终身任职。在经神旅没济合作和发展组织中,德国教师的工资待遇最高。为提升教师职业的吸引力,德国联邦和各州政府投入大量经费为师范生发放专门补助,同时不断提高教师的福利待遇,加大对教师继续教育的经费投入,教师基本免费参加在职进修,保证教师队伍的质量。

“在现代工业化国家,教师教育的发展是社会持续发展、经济增长取得重大成就的历史标志”。德国政府正是通过建立完善的教师教育法律机制、进行严格的教师教育管理以及加大教师教育经费投入等措施促进教师教育的长足发展。德国的经验表明,推进教师教育发展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政府责任和政府行为,政府在其中起着主导作用,应该树立明确的政府责任观。(皮拥军)

㈤ 德国教师职业道德具体要求

德国教师职业道德具体要求有:

1、应具有健康的体魄,能胜任繁忙的教育和教学任务。

2、具有敬业精神,热爱自己的职业,热爱自己的学生,对他们布满好奇心,与学生相处不会感到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快乐,不把学校作为令人讨厌的不舒适的场所,相反.觉得在学校里很开心,下班后还不想离开。

3、具有人道主义精神,对学生笑口常开.善于营造一种快乐的气氛,不把教学环境搞得像老鼠看到猫一样使学生害怕。

4、热爱自己的执教学科.因自己的执教学科而感到欢欣鼓舞,了解它的重要性和意义。

5、对自己的执教学科很有自信心,很有把握,了解它的难点、关系、系统、方法等。

6、懂得学习,了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学习方式和风格,不同的学习方式有利于不同的个人进行学习、思考和记忆,懂得如何才能真正有效地帮助学生学习。

7、具有民主精神,不仅熟悉到在教师之间应该讲民主,而且在师生之间也应该讲民主。

8、具有良好师德,具有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德国教师地位:

在德国人眼中,教师职业是一种相当崇高的职业。教师职业是非常受到青睐。每个教师都是国家公务员,只要不犯法就终身不会失业。其经济待遇,无论与欧洲其他国家同行相比,还是同国内其他职业工作者相比,都是比较高的,并超过国内平均水平。

㈥ 德国华人如何看待曹茜

认为曹老师在课堂上的风采专业、认真、热情又美丽大方。

一、简介

曹茜,“一口一心”教育发起人,长期致力于口才与公众表达理论研究与实践。国内资深口才与公众表达实战派教练。中国劳动社会保障部认证国家级培训师,国家高级人力资源管理师,大型国企培训经理,北京市演讲比赛一等奖获得者。

2013年度全国500强讲师。其独创的“彻底消除公众表达紧张”的训练方法独树一帜,效果显着,深受学员好评。

曹茜老师长期担任企业大型活动策划和主持人,主持活动数以百计,形式包括会议、发布会、晚会、行业交流、庆典、节日party等,加之从小持续不断地大型公众发言、演讲、辩论、主持等相关经验的积累且多次获得第一名,因此是名副其实的实战派教练。

二、成就

自2008年来,曹茜老师开设面授课程,学员数以万计。

为党政机关单位、部队系统、国有大中型企业(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中国科学院机关团委、中国共青团团委、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水利设计研究院、国家邮电局、部队机关单位、信利集团、梅兰人寿、天津工业大学等)提供内训服务,并为众多企业老总、中高层等一对一辅导。

㈦ 德国的教授是怎么评出来的

19世纪初的普鲁士到希特勒上台前的德国,是世界上高等教育最为发达的国家。拿破仑战争推平了神圣罗马帝国三百多个小邦国的界域,经过合并和肢解,剩下原来的三分之一左右。屈辱的普鲁士人在具有哲学头脑的国王威廉二世“我们从物质上的损失要从精神上补回来”的感召下,于1810年建立了现代意义上的第一所大学——柏林大学。它和原来的汉诺威名校哥廷根大学奠基了当今西方高校的大多数规则和功能,教授的产生办法可谓其中的经典之一。

德国的教授地位之高,有几个事例为证。

唯物论的创立者费尔巴哈原为柏林大学神学院的教授,可他致力于宣传无神论,还发生带领学生亵渎神灵之事,当教育当局准备驱逐他向国王请示时,威廉二世答复道:既然他已经那么不信神,干脆就把他调到神学院吧。于是他和他的一大堆追随者如愿以偿。柏林大学另有两个教授因为批评当局被驱逐,巴伐利亚的慕尼黑大学聘任了他们,威廉二世认为人才难得,派快马信使请他们回来,而且愿意亲自道歉。两位教授凯旋归来,柏林大学为他们召开了隆重的欢迎会,而且尊国王命令得到翻倍加薪,其他教授跟着沾光。至于教授生日时可以得到国王亲笔签名的贺卡,那已经是常规化的事情了。

奇货才能可居。

德国教授这么牛,是人家质量决定的。看看他们的升迁路途,就让人望而生畏,高山仰止。德国评教授的基本程序为:首先选定五名同行专家,因为只有同行才可以对被考察对象的学术成果做出比较准确的评判,防止外行误判;其次,避免同校评委。因为同校者既有可能营私舞弊照顾,也可能因为积怨和过节故意打压报复,影响公平公正;其三是不能有师承关系,以防止荫庇或老师嫉妒学生产生的不正常操作;其四是没有同学关系,其五是没有过科研合作经历,原因也是避免人际以往的情意和怨恨等情绪掺乎其中。

过了这些关依然不是教授,要等有机会去竞聘。因为德国大学的教授不能在原来的工作地方晋升,必须等某大学有高一级的空位时,各校通过考察评估通知已经具有了教授资格的人去竞争。过则留,不过则继续找机会。全国大学形成了流动机制,杀将出来的,那真是人中吕布马中赤兔,想不牛都不行了。

避免人情因素加入评职和流动竞聘,避免了大学评职中营私舞弊的根本弊端,也避免了同事、上下级的矛盾。过不去的心服口服,要过去就得努力。评上教授,可以心安理得享受两个中产阶级的物质待遇,谁也说不出人家什么。仅仅从德国评教授这一环节,我们就理解了西方高等教育发达的原因。

反过来看看我们国家评职称的过程真的是令人汗颜:不投机钻营不行,不请客送礼不行。有副对联为证: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横批:不服不行。

㈧ 一位德国博士这样说过:中国的教师是世界上最能讲的,中国的学生是世界上最能考的。你听后作何感想

有好有坏吧滑闷旁 总觉得他罩行意思里褒贬都有啊...
但如果听到说
中国的教师是信橡世界上最能教的
中国的学生是世界上最能学的
会比较开心一点

㈨ 德国教授岗位体制特点是

一、德国高校教师制度的主要特点
1.高校教师等级森严,教授自主权极大。德国大学实行教授讲座制,通常一个讲座只有一名教授。教授实际上分为等级分明的三级,通常他们在高校中依其工资级别被分别称为C2教授、C3教授和C4教授。[1]教授是各专业的权威,自主权极大。教授其实是一个独立学科或专业的负责人,他不但负责开设各门课程,而且还独自决定讲座内的人、财、物的使用。大学的其他成员——讲师、助教、科学助手、学生以及非科学人员都处在正教授的领导之下,且排除在高校管理的决策过程之外。
2.高校教师的工作任务分工明确。德国高校的人员分为教学科研人员和非教学科研人员。教学科研人员即高校教师,它又分为教授和教授之下的学术中层。教授是德国高校教学科研的核心力量,他们的职责包括组织教学和科研活动,决定科研方向并筹集科研经费,指导博士生和大学毕业生的科学论文,聘用各种教学和科研人员等。学术中层是高校的骨干教师,他们属于教授之下的教学科研人员。他们由不同的被聘资格决定了不同的工作任务,分工非常明确[2](具体见下表)。德国高校学术中层任务分工情况表

3.强调教师的科研能力。在讲座教授的选择与任用上,学术水平是核心内容,《德国史1800-1866》有这样的记载:“在选择教授人选时,起决定作用的不是地区的考虑,不是同事个人的好恶,不是社会交往能力或口才好坏,也不是笔头或教课能力,而是研究工作及其成果的独创性。”
4.教授聘任制度非常严格,最终任命权在州政府。德国高校的教授席位是根据专业需要来设置的,只有当教授因故空出席位时,才需要招聘,一般从校外招聘,而不采取本校成员内部逐步升迁的办法。德国高等学校对教授实行严格的聘任制,申请教授的职位要通过竞争,而且有十分严格的聘任程序。[3]
5.教授终身制,待遇优厚,社会地位高。教授是德国高等教育的核心。根据《德国高校总纲法》教授可以委任为终身的公务员,不得随意解雇,也可以委任为非终身制的公务员。实际上,在德国高校中,教授原则上都是终身的国家公务员,大约只有5%的C2教授是有期限的职位。德国的教授历来拥有令人羡慕的社会地位和稳定而优裕的生活条件。德国高校的正式教师的待遇在社会各职业阶层中处于中上水平。
6.教授的培养过程严格,时间长。在德国,通向教授职位的道路是一条充满竞争和风险的漫漫长路。在正常情况下,要得到教授职位,必须经历多次严格的考试和筛选,必须在大学毕业后再获得博士学位和教授备选资格。据统计,获得博士学位者的年龄平均为32岁,而取得教授备选资格者平均年龄则要达到39.8岁。一般只有当高校教授职位有空缺时,经教授推荐参加教授招聘,才有可能被任命为正式教授。[4]
7.教授在各级教师职务中比例高,并实行强制流动政策。德国高校各级教师职务中,教授的比例很高,一般60%左右,德国实行大学教授强制流动的政策,通过评聘分离,获得教授资格的人不得在授予单位应聘。通过这种政策强制人才流动,保证大学吸收各方学者,汇集了不同学校的长处和特色,避免了“独家单传”的弊病,这样大学水平参差不齐的现象就无从产生。
8.兼职教学专业人员在教师队伍中的比例较高。兼职教学专业人员是德国高等学校教学专业人员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等专科学校,兼职教学专业人员多于全日制教学人员,这说明兼职教师在高等专科学校中具有重要作用。据1991年统计,高等专科学校兼职教师占专业教学人员的60%,大学的兼职教学人员占大学教学专业人员总数的29%。[5]德国高校教师制度保证了高校学术研究、教师队伍的稳定、高质量的教学,主要表现在:(1)高校重视学术研究,从各方面保障学术科研人员的研究条件,处处凸显学术人员的价值,稳定了高质量的教师队伍,保证了学术自由,促进了科学研究。(2)教授公开招聘,程序严格,采取教授强行流动政策,避免了“近亲繁殖”、“学术僵化”。(3)德国高校教师岗位设置、工作分工明确到位,各司其职,教学与科研相结合。(4)教师进入高校任教的门槛很高,学术要求很高。在严格的聘任要求和过程中,还要进一步对教师加以考核,以此保证了高校教师的质量,保证了高等教育的高质量。
德国教师制度在确保其高质量的师资方面做得相当成功,但其漫长的培养过程以及诸多僵化的方面受到社会猛烈地抨击,主要表现为:(1)由于教授的数量很少,普通学生很难有机会与教授直接交流而得到教授的指导。(2)德国高校中的教学科研人员真正开始独立的研究很晚,他们的研究工作受制于他们的教授,还必须承受较大的职业风险。这极不利于高校科学后备人才的迅速成长。(3)德国高校教师职业发展的目标—终身教授,它没有前设职位,只有一系列的资格条件,包括大学授课备选资格。(4)终身制给教师、教授提供了“铁饭碗”和丰厚的薪水,但由于没有配套的评估机制,教师们容易缺乏压力和积极性。

阅读全文

与德国如何评价教师的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金华义乌国际商贸城雨伞在哪个区 浏览:732
俄罗斯如何打通飞地立陶宛 浏览:1108
韩国如何应对流感 浏览:893
在德国爱他美白金版卖多少钱 浏览:933
澳大利亚养羊业为什么发达 浏览:1357
如何进入法国高等学府 浏览:1447
巴西龟喂火腿吃什么 浏览:1373
巴西土地面积多少万平方千米 浏览:1233
巴西龟中耳炎初期要用什么药 浏览:1203
国际为什么锌片如此短缺 浏览:1604
巴西是用什么规格的电源 浏览:1423
在中国卖的法国名牌有什么 浏览:1333
在菲律宾投资可用什么样的居留条件 浏览:1233
德国被分裂为哪些国家 浏览:849
澳大利亚跟团签证要什么材料 浏览:1176
德国大鹅节多少钱 浏览:847
去菲律宾过关时会盘问什么 浏览:1170
澳大利亚女王为什么是元首 浏览:996
有什么免费的韩国小说软件 浏览:732
申请德国学校如何找中介 浏览: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