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德国资讯 > 为什么俄国皇帝大多数都是德国人

为什么俄国皇帝大多数都是德国人

发布时间:2023-05-15 15:35:28

A. 俄罗斯女人不香俄国历代沙皇,怎么都娶了德意志公主

欧洲政治版图中,现有的44个国家中有12个保留了君主制(包括国王、大公等)。

但如果将时间前推100余年,20世纪初的欧洲更是王权遍地,90%以上的国家实行君主制。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火摧毁了包括俄罗斯、德国等国的君主王座,他们的后裔成为流亡贵族。

圣以撒大教堂的婚礼

2021年10月1日,曾统治俄罗斯近3个世纪的罗曼诺夫家族再度吸引了媒体的目光。家族继承人乔治迎娶意大利女子丽贝卡。

但如果让时间回流,在1917年被赶下皇位前,掌握实权的罗曼诺夫王朝统治者对意游稿大利女人或许不会感兴趣。

俄国沙皇们

从1762年来自德意志的彼得三世成为俄国沙皇,至1917年沙皇制取消,罗曼诺夫家族(及支系)共有8位君主(7男1女)统治过沙俄。7位男沙皇中有6位均迎娶德意志的公主为皇后,另外一位也是拥有德意志血统的丹麦公主。

而这期间唯一的女沙皇——叶卡捷琳娜二世本人,就是一位德意志的公主。

强大的俄国君主为何都倾心于德意志小国的公主?这些来自德意志的贵族女性又给俄国政治带来了哪些影响呢?

公元3世纪,强盛一时的罗马帝国一分为二,西罗马帝国最终在476年亡于日耳曼等蛮族的入侵,而东罗马帝国在动荡的 历史 中暂时延续了下来。

罗马帝国分裂,引来了许多“继承者”

公元961年,东法兰克(日耳曼人建立)国王奥托一世占领罗马。次年,在教皇主持下他加冕为帝,神圣罗马帝国建立。

奥托一世及其继承者宣称自己的冠冕来自罗马帝国,作为西罗马帝国的法理继承者是名副其实的皇帝(emperor),而不是英法那样低一等级的国王(king)。

德意志是神圣罗马帝国(紫色)主体

神圣罗马帝国建立后,自12世纪起就有大量德意志人向东迁徙,与东欧的斯拉夫人发生联系。德意志文化渗透到斯拉夫文化中,地理位置方便了德意志文化的传播,这种距离上的优势是英法等国不具备的。

1240年,蒙古大军侵入东欧,东斯拉夫人被蒙古人征服并分化成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三大支系。

俄罗斯人的精神基因中渗透进了蒙古人对扩张领土的执念,随着蒙古人实力的衰减,以莫斯科公国为代表的俄罗斯邦国开始积攒力量意图崛起。

1453年,奥斯曼帝国占姿磨虚领了君士坦丁堡,延续千年的东罗马帝国宣告灭亡。被看作东正教核心、有“第二罗马”之称的君士坦丁堡落入穆斯林手中,这给了基督教世界极大的震撼。

君士坦丁堡沦陷

1472年,东罗马末代皇帝的侄女(一说侄孙女)索菲亚·帕列奥罗格在其教父——教皇保罗二世的安排下,嫁给了统治莫斯科大公国的伊凡三世。虽然东罗马帝国已灭亡,但其在基督(东正)教世界的 历史 地位依然被欧洲国家承认。

1480年,伊凡三世击败蒙古人取得了国家的独立。但西欧国家仍将迹燃莫斯科大公国看作是蒙古人的继承者是“野蛮的化身”。索菲亚与伊凡三世的结合,弱化了俄罗斯人在西欧人眼中的“野蛮形象”。

索菲亚

东罗马灭亡后,神圣罗马帝国成为距离莫斯科最近的欧洲“帝国”。在封建秩序下,神圣罗马帝国试图在欧洲构建自己的“天朝体系”,帝国皇帝把莫斯科看做“蛮邦”希望他们能够归化。

1479年,神罗皇帝弗里德里希三世派人出使莫斯科公国。希望莫斯科接受皇帝的册封。

伊凡三世认为弗里德里希三世不应该把手伸到莫斯科。但神圣罗马帝国的政治影响巨大,在拒绝接受册封的同时,伊凡三世还是尽可能强化与神罗的外交联系。

另一方面,索菲亚为莫斯科公国带来了东罗马帝国的血统,莫斯科大公借此构建自己的正统地位,莫斯科取代君士坦丁堡成为“第三罗马”的思想被不断宣扬。

伊凡三世(黄袍者)

1547年,索菲亚的孙子——素有“雷帝”之称的伊凡四世将莫斯科大公国改名为俄罗斯,自己的封号也由大公升级为沙皇。沙皇一词来源于罗马皇帝的称号“凯撒”,伊凡四世借此表明自己的强大的实力和正统的地位。

作为俄国的第一位沙皇,伊凡四世的感情史也不平凡。根据东正教教规,信徒一生中最多只能有三段婚姻。但根据史料记载,伊凡四世有8位妻子(其中2位待考)。

伊凡四世

除了这一堆妻子,伊凡四世还曾写信给英格兰女王伊丽莎白一世,希望迎娶女王的亲戚玛丽·黑斯廷斯。后来,伊凡四世干脆写信向英格兰女王“吐露心意”,但女王以冷漠作回应,此事最终不了了之。

1598年,统治沙俄的留里克王朝绝嗣。国家随即在权力斗争和波兰入侵下陷入混乱。直到1613年,罗曼诺夫家族重新收拢权力。

这个家族(及其分支)将带领俄国跻身世界强国之林,沙皇的后宫也将成为德意志女人的天下。

波兰入侵俄国

在罗曼诺夫王朝统治前期,沙皇们依然是从本国王公大臣的女儿中挑选妻子,事情在18世纪初发生了改变。

1696年,经过多年政治斗争的彼得一世掌握了俄国的最高权力。彼时的西欧在经过文艺复兴洗礼后,经济文化愈发繁荣。

起源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

地中海沿岸的意大利等地虽然政治上陷入分裂,但千百年的文化积累使当地具有较高发展水平。大西洋沿岸的西葡英法等国也把握住大航海时代的机遇,通过对新大陆的殖民和对新航路贸易的掌控后来者居上。

相比之下,地处东欧腹地的俄国还是一个地理闭塞、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波雅尔贵族在地方上拥有巨大权力,沙皇对土地的控制受到贵族掣肘。农奴制也让农业生产毫无生气,庞大的国土与落后的官员制度无法协调,行政效率极其低下。

彼得一世决定效法西欧,推行改革。1697年,彼得一世派遣使团出使西欧各国。沙皇本人隐藏身份,跟随使团游历了荷兰、德意志和英格兰。

彼得一世

彼得设立元老院、推行行省制、完善官员体系。原有旧贵族的权利被大大削弱,土地的管理权被集中起来,职业官僚取代了世袭贵族在官员队伍中的一部分位置,中央集权得到加强,俄国的经济 社会 和文化面貌也为之一新。凭借对俄国的贡献,彼得一世被加尊“大帝”称号。

在俄国贵族婚姻制度上,彼得也把西欧通行的贵族通婚制度照搬过来。即贵族只能与贵族通婚,这样才能保证血脉的纯正。

彼得一世认为贵族通婚应该成为俄国贵族伦理道德的一部分,这样可以让俄国的贵族在精神上与西欧国家更加贴近,有利于为俄国去除“野蛮”的标签。

俄国在西欧国家眼中仍十分落后

除了文化元素,贵族通婚还能给沙皇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有了贵族通婚制,俄国贵族就不能像以前那样随意挑选伴侣,普通俄国女性生下的孩子也不具备继承权。这就提升了俄国贵族家庭绝嗣的风险,而贵族一旦绝嗣,他的封地就会落到沙皇手中。

再次,站在西欧式“伦理制高点”的沙皇能够以“不合规制”为由,利用贵族通婚制的“最终解释权”加强对俄国贵族的控制。

彼得大帝本人不想被贵族通婚制束缚,早在1689年,17岁的彼得就迎娶了比自己大3岁的洛普希娜。

洛普希娜并不是贵族,她的父亲曾是彼得一世父亲的宫廷事务官,这段婚姻在1698年以两人离婚而告终。洛普希娜不会想到,她将是俄国 历史 上最后一位本族本土的皇后。

洛普希娜

与洛普希娜离婚后,彼得于1700年发起了大北方战争,旨在从瑞典手中夺取波罗的海出海口。不久后俄国便在这里营建新都圣彼得堡,为俄国打开了一扇西方化的窗口。

战争中,一个名为玛尔塔(日后的俄国女皇叶卡捷琳娜一世)的立陶宛农家女孩被俄军俘获,她成为彼得大帝的御用厨娘之一。玛尔塔很快得到了彼得的欢心,并在不久后成为皇后。

叶卡捷琳娜一世

虽然自己不遵守规定,但彼得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与西方国家的公主通婚。在彼时的西欧,贵族通婚已成常态,这也是封建贵族们积累财富、强化实力的重要手段。贵族通婚制要求贵族等级匹配,能配得上俄国皇室的必须是外国的公主。

但英法等国的公主对远嫁俄国这种“蛮邦”并无兴趣,而俄国则把突破点放在了邻近的神圣罗马帝国(德意志)身上。因为在英法等国不断强化中央集权的同时,神圣罗马帝国却陷入了权力分散的困境。

早在中世纪时,神罗皇帝为远征意大利,亟需德意志诸侯们为他提供资金和兵员支持。而皇帝一般会给予诸侯们一些特权作为回报。

内部分裂的神圣罗马帝国(红圈)

所谓特权,即皇帝不在国内时诸侯们可以在自己的领地上修建宫殿。名为供奉皇帝,而诸侯们借此在封地内成为了“土皇帝”。到18世纪时,随着皇帝对地方控制力日益削弱。

除了普鲁士、奥地利两大强邦(王国级)外,依据封建等级排序,神罗陷入分裂,领土上存在大量选帝侯国、大公国、侯国、伯国以及上百个骑士领地。可谓是邦国林立、公主遍地。

对于俄国皇室来说,德意志就是自己突破“贵族通婚制”限制的一把钥匙。一方面,德意志遍地的邦国产生了数量庞大的公主群体。

按照通婚原则,德意志境内的选帝侯国、王国、大公国贵族女性都可成为沙皇的结婚人选,这让沙皇的婚姻等同于“自由恋爱”。

另一方面,德意志邦国大都国小民寡,德意志中央集权也不像英法那般强大,公主嫁到俄国后,背后不会有强大的“娘家势力”,有利于沙皇的“乾纲独断”。

俄国的皇宫——冬宫

最后,随着俄国的扩张,波罗的海等德意志人的聚居区成为帝国领土。德意志的文化对俄国的影响日益增强,这种文化吸引力也提升了沙皇对德意志公主的认可。

1709年,彼得大帝的长子阿列克谢在德意志的德累斯顿完成学业的同时,结识了夏洛特·克里斯汀。夏洛特是神圣罗马帝国一个邦国的公主,而她的姐姐是当时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后伊丽莎白。

阿列克谢与夏洛特在1711年完婚,夏洛特成为俄国 历史 上首位德意志出身的皇储妃。只可惜夏洛特在1715年去世,阿列克谢皇储也因与父亲反目,3年后死在了彼得保罗要塞。

父子反目

彼得大帝去世后,俄国的皇位在罗曼诺夫家族内几经流转,由于罗曼诺夫家族直系绝嗣。

1762年,彼得大帝的外孙——彼得三世继承了俄国皇位。彼得三世的父亲是一位德意志公爵,彼得三世本人自小生活在德意志,几乎不会说俄语。

彼得三世

彼得仅仅在位185天,便因不顾及俄国贵族利益而被推翻。彼得三世的妻子叶卡捷琳娜成为俄国新的统治者,即叶卡捷琳娜二世。

叶卡捷琳娜也是德意志人,出身于萨克森的安哈尔特家族。因其父拥有“亲王”封爵,叶卡捷琳娜出生就自带贵族身份。

但由于领地狭小,收入无法供养家人,叶卡捷琳娜的父亲只得去另一个德意志邦国普鲁士的军队中服役。虽然叶卡捷琳娜是德意志人,但她在位期间,俄国实力不断增强,成为欧洲的主要政治力量,叶卡捷琳娜二世被俄国人奉为“大帝”。

叶卡捷琳娜二世

俄国人对叶卡捷琳娜二世的德意志身份并不在意,只要她讲俄语、信东正教、将俄国利益放在首位,那么她就是俄国人。

叶卡捷琳娜二世去世后,其后的4位沙皇都迎娶了来自德意志的公主。俄国皇室的德意志血统比例不断升高。而随着德意志各邦国政治力量的变化,沙皇的迎娶对象也在不断调整。

1801年至1855年,叶卡捷琳娜大帝的两位孙子亚历山大一世与尼古拉一世先后成为俄国沙皇。二人的妻子都来自不断崛起的普鲁士,这也反映了19世纪上半叶俄国争取普鲁士的外交方针。

尼古拉一世与皇后(普鲁士的夏洛特)

德意志的女人们也积极融入俄国生活,为俄国的发展做出了一定贡献。例如亚历山大二世(1855-1881年在位)的皇后,来自德意志黑森的玛丽亚就是俄国红十字会的创始人。

当然,并不是说沙皇对俄罗斯的女性失去了兴趣,毕竟除了皇后外,宫廷里的女官大都是俄罗斯人。亚历山大二世就爱上了妻子身边的女官多尔戈鲁科娃,二人育有2子2女。

1880年玛丽亚皇后去世后,亚历山大二世随即与多尔戈鲁科娃结婚。但1年后亚历山大二世被刺杀,多尔戈鲁科娃“情妇转正”的身份让俄国皇室难堪。在皇室要求下,多尔戈鲁科娃带孩子搬到巴黎,直到1922年在那里去世。

亚历山大二世与多尔戈鲁科娃

1871年,普鲁士通过3次“王朝战争”统一了德意志。曾经虚弱的德意志崛起成欧陆强权。

整个19世纪上半叶,主导俄国后宫的是2位来自普鲁士的公主,政治联姻让俄德之间有了天然的亲近感。俄国沙皇还联系德奥两国君主组建“三皇同盟”,借此维持君主专政体制。

由于俄德两国在地理上接壤,东欧形成了俄德两强并立的局面。且德国统一后境内仍保有一些小邦国。出于政治合作的考量和君主制国家的传统,俄国皇室和德意志贵族间的通婚仍在继续。

俄国沙皇尼古拉二世与德国皇帝威廉二世

亚历山大二世去世后,其子亚历山大三世即位。新沙皇的妻子是来自丹麦的达格玛公主,一举打破了德意志公主们对俄国后宫长达1个多世纪的“垄断”。

这种情况也并不让人意外。首先,俄国皇室并没有明文规定必须娶德意志公主;其次,1871年德意志帝国成立,曾经一盘散沙的德意志消失了;最后,达格玛公主的祖父和外祖父都是德意志贵族,所以亚历山大三世勉强也算“德意志女婿”。

亚历山大与达格玛

1884年,亚历山大三世的弟弟与一位来自德意志黑森的公主举行婚礼。婚礼上,新娘12岁的妹妹阿莉克丝与16岁的俄国皇储尼古拉(即后来的尼古拉二世)一见钟情。

2人在1894年举行大婚,阿莉克丝把名字改为俄式的亚历山德拉·费奥多萝芙娜同时皈依了东正教。

由于现实利益冲突,俄德两国最终走向对立。1914年一战爆发,俄德两国在东欧大打出手,拥有德国血统的亚历山德拉皇后饱受俄国民众质疑。

俄国宫廷和军队中还有大量波罗的海德意志人,这些德裔的俄军将领在前线表现不佳,亚历山德拉皇后也同他们一起被打上了“德国奸细”的标签。

一战局势

严谨来说,经过长期与德意志女性的通婚,刨除掉俄语与东正教信仰,从血统上来说俄国的沙皇自己就是“德国人”。

历史 没有给罗曼诺夫家族更多的机会,对德作战中俄军节节败退,伤亡和被俘人数超过300万。而俄国国内物资短缺、物价攀升,人们对腐败无能的沙皇政府失望透顶。

1917年3月8日(儒略历2月23日),俄国首都彼得格勒发生暴动。沙皇被迫退位,王朝在二月革命中被推翻。俄国内战爆发后,沙皇一家又被苏俄红军转移到乌拉尔山以东的叶卡捷琳堡。1918年7月16日,沙皇一家7口在伊帕切夫别墅被集体枪决。

尼古拉二世一家

一战结束后,欧洲大陆改天换地,俄国、德国、奥匈帝国皇室均被推翻,皇族们成为流亡贵族。德国在战后保留了资本主义制度,部分皇室成员回到了德国。

威廉二世的儿子(威廉皇储)曾和希特勒有过交集。威廉二世的长孙作为德军的一员,1940年在入侵法国的战斗中阵亡。

德国、奥地利等国的君主虽在一战后被推翻,但家人的生命得以保全,甚至在战后仍有部分家族成员生活在祖国。

但俄国皇室却没有这种待遇,出于消灭敌对势力的需要,苏俄(苏联)政府对前皇室成员十分敌视,除了遭处决的沙皇一家,另有大批贵族被杀,流亡海外的也不被允许回国。

由于亚历山大三世子嗣断绝,1924年,罗曼诺夫家族的族长之位流转到基里尔(亚历山大三世的侄子)手中。俄德流亡皇族还在继续通婚,基里尔的女儿基拉就嫁给了德国末代皇帝威廉二世的次孙(日后德国皇室族长)。

希特勒与威廉皇储交谈

二战后,意大利、罗马尼亚等众多欧洲君主被推翻,他们大都被逐出母国,流亡贵族的队伍日益庞大。流亡在外的俄国皇室依然不受苏联政府欢迎,德国的分裂也让其皇室成员被逐出东德。

苏东剧变后,大部分被推翻的皇室成员被允许回国。俄国皇室虽被允许返回俄罗斯,但经济相对落后的祖国显然无法吸引这些“老贵族”,绝大部分俄国皇室后裔仍居住在其他欧美国家。

曾几何时俄国的沙皇们对英国、荷兰这些国家的虚位君主制嗤之以鼻,而如今英、荷等国的虚君仍安坐在王座上,甚至连德、意、奥等国的君主后裔也保全了家族血脉,而罗曼诺夫家族却在俄国的革命中人丁凋落,只能依靠愈来愈远的支系来延续罗曼诺夫家族的名望。

罗曼诺夫家族族长的传承

如今罗曼诺夫家族的族长(有争议)是基里尔的孙女玛丽亚女大公。在嫁到德国皇室的姑姑的安排下,玛丽亚与一位德国王子结婚,二人的儿子乔治出生后,这段婚姻便宣告结束。

2021年,在经过10年的爱情长跑后,40岁的乔治迎娶39岁的意大利外交官之女丽贝卡。包括意大利、法国(波旁派)、葡萄牙、保加利亚等在内的一众欧洲王室(大部分被废黜)参加了这场婚礼。

俄罗斯国内一时间刮起了恢复沙皇“仪式性地位”的风谈,但大婚带来的皇室热很快就消散了。

罗曼诺夫家族(支系)离开俄国权力中心已100余年,德国公主也不再是沙皇后裔们的首选新娘,但德意志公主留给俄国 历史 的日耳曼印记将永远流传下去。

俄国的6位德意志皇后

B. 英法反对两德统一,德国人宣示的哪句话让苏联支持统一

二战之后德国被分割为两个国家,也就是东德和西德,不过这并不符合全德国人的利益,在1990年,两德实现统一,而有意思的是,当时的两大国,苏联和美国是支持的,英法则是强烈反对,尤其是英国,这是为何?

英法的真实想法是,德国最好再像一百多年前那样分解成一百多个公国,美苏的真实想法是,欧州岂能由你法国一家独大,你法国最好也分解成一百多个公国。感觉欧洲一百年内看不到统一的希望,语言文字文化人种都不一样,我们是同文同种,只是春秋时期领导人不同,周公分封迅速发展的结果,占据了主要的地区。在两德合并的过程中,国外的势力影响只是客观外部因素,最主要原因还是东西德的人民愿意统一合并为一个完整的德国。

C. 为什么叶卡捷琳娜当了俄国的沙皇而不是她丈夫她明明是个德国人

叶卡捷琳娜一世皈依东正教前的名字是玛尔塔。北方战争中,在马里恩波尔附近成为俄军的俘虏,不久为彼得一世所宠。1729年4月21日,在德国安哈尔特——采尔布斯特的什切青城堡里,一个瘦弱的女婴槐颤塌呱呱坠地了。父母为她取的名字叫索菲亚·奥古斯特-腓特烈西亚。作为一个德国没落贵族的女儿,由于她母亲重男轻女和家境不富裕的原因,她的童年并不幸福。但她聪明绝伦,美丽端庄,加之从小就博览群书,勤奋好学,功于心计,擅长外交,很讨人喜欢。一次极偶然的机会,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二世选定她来做一笔政治交易,通过她完成普鲁士铅圆与俄罗斯的政治联姻。于是她在多事的母亲的陪伴下风雨兼程地抵达了俄罗斯。在蜚短流长、寻欢作乐、争名夺利、欺蒙暗算、玩弄阴谋的俄罗斯皇宫里,她以自己的美貌、智慧和心计排除万难,一跃而成为俄罗斯的大公夫人。从此,她就改名叫叶卡捷琳娜·阿列克寒耶芙娜了。她凭借意志和情夫这两个法宝在通往帝座的道路上奋力攀援。她努力学习东正教教义和俄罗斯的风俗习惯,掌握和洞悉了宫廷内幕和俄罗斯历史。尽管在她的血管里没有一滴俄国人的血,但她却成功地把自己打扮成俄罗斯的化身洞喊,赢得了宫廷上下和百姓们的推崇。33岁那年,她利用情夫、禁卫军军官5个兄弟的力量发动了一场顺应潮流的宫廷政变,并通过这批支持者杀死了他的丈夫彼得三世,不仅登上了女皇的宝座,而且江山越坐越稳。丈夫死后,得到近卫军的支持,于1725年加冕成为俄罗斯帝国女皇。但是不太参与国政,实权被缅希科夫掌握。按彼得大帝遗嘱建立俄罗斯科学院(1726年),创立最高枢密院。临死前数日,在传位给彼得二世的遗诏上签名。

D. 德皇俄皇英王关系是什么

德皇俄皇英王关系是以兄弟相称。搏销俄罗斯皇帝尼古拉一世和英国国王威廉一世是表兄弟关系。俄罗斯皇室与德国国王威廉一世是拿培表兄关系。他们的外祖母都是维多利亚女王。欧洲王室之间流行通婚,尤其欧洲祖母英国维多利亚女王的后代。与各国的王室成员进行联姻,使得各国王室都有着复杂的亲戚关系。

英德矛盾激化

二十世纪初,由于英德矛盾激化,威廉企图拉拢尼古拉,建立反英同盟。尼古拉开始同意了,同德国签订反英同盟条约,但这意味着加剧了同英法矛盾。当时沙皇政府因国内革命高涨和对日战争失利处于困境,急需英法贷款。1907年英俄协定签订。1914年德国首先挑起战争消银唯,一战爆发。三个表亲兄弟为了各自国家利益一起卷入战争。

E. 看了历史才知道,俄罗斯和德国在欧洲的关系真心暧昧

俄国与德国、法国关系好那是哪年的黄历了
历史上英国法国有过还不死不休的岁月呢
国际关系从来都是“瞬息万变”
日俄战争阻止了沙俄南下保住大清(日、英、M国当时共同的目的,日更怕的是沙俄侵略大清与朝鲜后以朝鲜为踏板进攻霓虹,此时日英M穿一条裤子,俄法德穿一条裤子形成了两大派的对垒,M国最后出面宣布了霓虹取得了日俄战争的胜利,令沙俄不敢再次派兵攻打霓虹,此战除了秋山好古东乡平八郎打得漂亮外,完完全全是一场霓虹的“外交胜利”)…… 但数十年后却成了霓虹侵华的踏板(此战日军更是横扫英军,在太平洋与M国一决雌雄,霓虹的德国形成了轴心国的核心,反而M英苏中四国联手形成了“四警察”+法国(“联合国”的前身))
再说说中俄之间,从大清康熙到八国联军侵华,沙俄都是最狼心野心最残忍好杀的邪恶邻居,数百年里不断侵略我国土地诸多地区的人都被彻底“杀光”了,也是八国联军时期最臭名昭着的侵略者(林则徐死前‘终为中国患者,其俄罗斯乎’),沙俄本是欧洲小国,它的崛起是建立在对我国的侵略与虐杀的基础之上…… 二战时期,我国和苏联走同一条路线,称苏联为老大哥,但很快中苏就出现了裂痕,苏联为了崛起将美军诱到朝鲜挑起了朝鲜战争(抗美援朝),让我国派兵苏联军队却退出了战场(此战坑惨了我国),之后越南战争可以说是我国保护了越南,但之后苏联引诱越南攻打我国挑起了“中越战争”,苏联还挑起了“中印战争”…… 为了报复苏联这一系列的所作所为,在阿富汗战争中我国联手M国坑了苏联十年(1979年~1989年),这次报复给予了苏联重创是造成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之一…… …… 之后中俄重新建交,中M关系现在反而越来越差
“外交”是非常非常重要的手段,但是不要无脑的亲近哪国或仇恨哪国,万事应以“本国利益为上”的“外交原则”,不要轻易让本国命运交给外国,但是千万别轻视“外交”的“巨大作用”…… 无论是近代的“日俄战争”,“一战”、“二战”、还有春秋战争时期的“秦的远交近攻灭六国”等,“外交”都左右着“郭嘉命运”
一味儿的“亲俄仇M”反而“十分危险”,“俄国”不是一个“可靠的‘盟友’”
毛泽东、邓小平等人都可以在与霓虹、M国大战之后立刻“建交”,只要符合本国利益就是正确的决策
俄国不可信,那么M国、英国、法国、德国、霓虹等就可信吗?只能说,不要从一个极端走到另一个极端
我国身为大国时间太久了,已经忘记了春秋战国时期郭与郭之间的复杂关系(百国争霸),那么看看欧洲的历史,刚结盟立刻就背后下刀子,刚打完仗立刻就秀哥儿俩好
“居安思危”,“外交友谊”“谨防盟友”“与敌人结友”“与敌人作战”要同时抓,瞬息万变,不要贪图“安逸”,贪图享乐的一方必定付出惨重的代价这才是“历史”
德国是强国,但也是小国,长年与英、法、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等争锋
沙俄是一个“侵略成性”的“郭嘉”,与德、法这种强国联手本就是十分正常的事实,今日友军,明日死敌,正是它们的关系

F. 比利时独立后,国王却是德国人,这是为什么呢

国王的权力是非常大的,正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就是这个道理。尤其是在历史上,基本上都是家天下,皇帝死了,儿子接班。所以在历史上很多人挤破了闹到也希望能够夺取政权。

然而在欧洲却有另一番景象。很多国家的统治者竟然都不是自己本民族本国家的人,说起来确实有点奇怪。

就像我们今天说的比利时。比利时独立后,本国竟然选不出国王,反而是向欧洲各地的王公贵族发出了邀请函,最后选择了一位德国人,他就是利奥波德一世。

比利时独立后,为什么国王却是外国人呢?

其实说来话长了,比利时在历史上大部分时间里都属于其他国家的附庸,曾先后被罗马人、高卢人日耳曼人所统治。后来,奥地利强大的时候,比利时又归奥地利的哈布斯堡家族统治。

尤其是联姻,使得很过王国之间有着数不清的关系,欧洲人是讲究血统的,如果没有高贵的血统,基本上是当不了国王的。

在欧洲,除了国王和贵族外,宗教的势力非常大,神权凌驾于一切,教皇甚至某种程度上还高于国王。宗教高于民族,宗教高于国家,外国人来本国当国王,完全不是问题。

也正是有了以上的基础,比利时才有可能从外国请来一个国王。然而请谁呢?就不是自己说了算了。本来比利时和法国离得近,也挺有渊源的,所以想请一位法国人,但被英国人拒绝了。

最后比利时左看右看,选择了这位德国人。

第一,利奥波德王子是有巨大光环的,他是英国前任驸马,萨克森-科堡-哥达公爵恩斯特一世的弟弟。同时他的姐姐还嫁给了爱德华,人家的姑娘可是后来大名鼎鼎的维多利亚女王。

可以说,利奥波德与英国有着扯不清的联系,很亲密。这样一来,一旦比利时受到外来威胁,英国肯定不能坐视不管。

第二,利奥波德王子属于德国人,算是中立的,选择他的话,基本上没有人会反对的。顺便说一下,在当时以及后来,欧洲数个国家的国王都和德国人有着巨大的关系。

G. 为什么俄罗斯沙皇都是德国人

俄罗斯沙皇只有一个德国人,即叶卡特琳娜。

当彼得大帝打败了瑞典,夺取了波罗的海沿岸广大地区之后,他的野心就更加膨胀了,甚至,他还企图获得整个海域的控制权。然而,由于当时波罗的海沿岸最大的国家却是德国,而俄国一时间又战胜不了德国,于是乎,彼得大帝就想到了“和亲”,把自己的大女儿嫁给了一位德国的亲王。

而在彼得大帝死后,就由他小女儿做了俄国的沙皇。然而,他的小女儿一生竟然没有生孩子。于是乎,他的小女儿就去德国将自己的亲外甥领养了过来,并取名彼得三世。而彼得三世从德国过来做皇太子的时候,也把他的未婚妻索菲亚给从德国带了过来,另取了一个俄国名字叫叶卡特琳娜。

当1761年底,她的婆婆——女沙皇去世了。他的丈夫就成为了新的沙皇。而她也随之成为了皇后。但是,叶卡特琳娜开始秘密策划,想着要把自己的老公搞掉,由自己继承沙皇。

她先是对内串通了两名近卫军的高级军官,对外买通了一名英国大使,随后,就发动了一起宫廷政变,将自己的丈夫给杀死了。然后,自己堂而皇之的登上了俄国沙皇的宝座。

(7)为什么俄国皇帝大多数都是德国人扩展阅读:

卡捷琳娜主张开明专制、倡导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在其统治期间,俄罗斯帝国向南、向西扩张,从奥斯曼帝国和波兰立陶宛联邦手中将新俄罗斯、克里米亚、北高加索、右岸乌克兰、白俄罗斯、立陶宛和库尔兰在内的大片领土纳入囊中。

参与俄普奥三次瓜分波兰,对土耳其作战取得黑海沿岸地区,并吞并了克里米亚汗国,不断扩张领土,使俄罗斯的疆域达到鼎盛。1796年,因中风去世。

H. 出身德国的俄国女皇 概括简短可以嘛

Екатерина II 叶卡捷琳娜二世(1729—1796年),俄国女皇(1762—1796年在位)
假如我能够活到二百岁,全欧洲都将匍匐在我的脚下——-叶卡捷琳娜二世
如果我们不同意减少残酷性和改善人们不可忍受的的生活状况,那么尽管我们反对,他们自己迟早也会这么做的。——叶卡捷琳娜二世
治理俄罗斯这样幅员辽阔的国家,只能用专制君主制,舍此皆为下策。——-叶卡捷琳娜二世
叶卡捷琳娜原名索非亚,出身于一个德国小公爵家庭,自小曾随其母游历过欧洲许多城市,并到过不少德国诸侯的宫廷,但她命运的转折发生在1744年,这一年俄国女皇叶丽萨维塔为她的继承人彼得(即后来的彼得三世)挑选妻子,叶卡捷琳娜作为候选人被邀请到俄国宫廷之中。
当叶卡捷琳娜与其母的马车奔驰在东欧平原的驿道上时,可能对未来充满了期望,当从小熟悉宫廷倾轧的她,对未来将要面对的复杂的宫廷生活显然也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到莫斯科之后,叶卡捷琳娜很快就被定为皇储的配偶,但接下来的18年对她来说并不轻松。叶丽萨维塔女皇对她时冷时热,使她更加痛苦的是她的丈夫彼得是个身体嬴弱,意志薄弱而又怪戾的人,宠爱自己的情妇,经常羞辱叶卡捷琳娜。在这期间,叶卡捷琳娜自称“无时没有书本,无时没有痛苦,但永远没有快乐”,在书本中积累知识,同时偷偷组织了一个小团体,以她的情夫格里哥利??奥尔洛夫五兄弟为首的近卫军青年军官,成为支持她的铁腕力量。
1762年,女皇叶丽萨维塔去世,正在怀孕的叶卡捷琳娜不敢轻举妄动,眼睁睁地看着她的丈夫兼死敌彼得登上了皇位,成为沙皇彼得三世。彼得三世上台之后一系列令人目瞪口呆的行动,终于将自己逼上了绝路。他下令在“七年战争”中形势大好,胜利在望的俄罗斯军队停止战斗,退出所占的普鲁士土地,与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二世签订和约,只因他是腓特烈二世的崇拜者,还准备“亲自率领一部分军队,听从腓特烈二世的指挥”。在国内,他要俄罗斯人改信路德教,宣布信东正教的人为异教徒,没收东正教会的财产。结果,自然是人心思变。在奥尔洛夫兄弟和哥萨克首领拉祖莫夫斯基的帮助下,叶卡捷琳娜发动政变,成功夺取皇位,囚禁了彼得三世,几天后,彼得三世神秘死亡。经过18年的忍辱负重,叶卡捷琳娜终于等来了这一天,成为世界上幅员最大帝国的主人。
叶卡捷琳娜二世最大的成就在俄国的领土扩张上,这也是她对历史的主要影响。包括三次瓜分波兰,两次对土耳其的战争和一次对瑞典的战争。
在波兰问题上,叶卡捷琳娜采用循序渐进的策略,首先在1763年操纵波兰选王会议,将她的情夫波尼亚托夫斯基扶上波兰王位。1772年,俄国与普鲁士、奥地利第一次瓜分波兰,得到了白俄罗斯和拉脱维亚的一部分。波兰爱国人士进行了灭亡前的反抗,1791年,爱国党通过了《五三宪法》,宣布废除自由选王制和自由否决权,结果遭到俄普两国的联合打压。叶卡捷琳娜的军队攻占华沙,宣布《五三宪法》无效,并与普鲁士一起签订了第二次瓜分波兰的协议,得到西乌克兰、白俄罗斯和立陶宛的一部分。在叶卡捷琳娜军队的刺刀下,1793年波兰的最后一次议会以“沉默表示同意”的形式通过了这个被宰割的协约。叶卡捷琳娜本来可能想为她的情夫保留一个傀儡王国,但1794年波兰救亡起义风起云涌,在联合普奥两国镇压了波兰起义后,为免夜长梦多,决定第三次瓜分波兰,使这个国家彻底从地图上消失。三次瓜分波兰,贪婪的北极熊共分得46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
彼得大帝在位时期没能完成打通黑海出海口的愿望,土耳其始终是沙俄的头号假想敌。但叶卡捷琳娜时代对土耳其的战争进行得出人意料的顺利。1768年,在俄国挑逗下,土耳其对俄宣战,本来被认为是一场势均力敌的较量,却呈现出俄国一边倒的优势,在多瑙河、克里木、高加索和爱琴海四条战线大获全胜,在1774年的和约中,土耳其除了割地赔款之外,还被迫承认克里木汗国独立(后为俄国吞并),并承认俄国商船可以自由出入黑海的出海口。

土耳其自然不肯善罢甘休,双方都在备战。1787年两国战争再次爆发。这一次,俄军在苏沃洛夫(此君后来在与拿破仑的战争中还要大显身手)率领下赢得更加彻底,着名的伊兹梅尔一战中歼敌2万多。土耳其再次以失败者的身份签订和约,割让南布格河和德涅斯特河之间的土地,并承认克里木纳入俄国版图。曾经不可一世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在沦为任人宰割的西亚病夫的过程中,叶卡捷琳娜是最大的催化剂。
在第二次俄土战争中还有个小插曲,瑞典“演员国王”古斯塔夫想乘机偷袭俄国的波罗的海舰队,结果大败而归。瑞典、波兰和土耳其一直是俄国在欧洲扩张的三个主要对象,在叶卡捷琳娜二世时期取得全胜。
望着大大扩张了的俄国版图,叶卡捷琳娜豪情万丈地说:“假如我能够活到二百岁,全欧洲都将匍匐在我的脚下!”
叶卡捷琳娜早年曾读过许多西欧启蒙思想家的作品,在流行“开明专制”的时代,她也使自己成为这一时髦的追逐者,即位之后与伏尔泰有过密切的书信联系,还曾资助过“网络全书派”的代表人物狄德罗。她兴办各类学校,提倡文学创作,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采取鼓励的政策,取消对贸易的限制等,但在沙皇这个专制主义宝座上坐热之后,她的思想逐渐改变了。
1773年由假扮沙皇彼得三世的普加乔夫领导的农民起义,虽然持续了一年多就被镇压了下去,而且未占领过战略意义重要的大城市,但还是使女皇感受到了巨大的震撼。她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如改“省,州,县”三级制为“省,县”二级制,并给予贵族更多更大的权力,1787年颁布的《俄国贵族、自由和特权诏书》是集中体现,她也因此被称为“贵族女皇”。对此,虽然短期内有利于巩固统治,但从长期来看加剧了贵族农奴主和农奴两个阶级的矛盾对立,农奴所受的剥削和压迫进一步加深。农奴制一直是俄国社会的一大痼疾,叶卡捷琳娜二世加剧了它并将这个棘手的难题推给她的后代去解决。
另一方面,由于给予了贵族更多的自由,使其中的先进分子能够充分接触西欧的自由主义思想,为俄国的现代化打开了一道门缝。俄国推翻沙皇专制和农奴制的第一声呐喊就是从进步贵族中发出的。
叶卡捷琳娜据说很风流,她的情夫之中着名的有格里哥利??奥尔洛夫、波将金、波尼亚托夫斯基,他们在不同时期使叶卡捷琳娜的事业更加辉煌。不过同她之前的三个女沙皇相比,她也许还算不上荒淫无耻。
总而言之,叶卡捷琳娜二世对历史的影响主要还是体现在使国际格局和版图发生的变化。她使波兰消失和土耳其迅速衰落的同时,使俄国更加强大,统治力量进一步逼近欧洲心脏地带,并在即将到来的拿破仑战争时代立于不败之地。
成功贴士:叶卡捷琳娜二世早年失意时期曾对自由、平等、博爱的启蒙思想有过极大的热爱,但当她执掌大权之后,却成了一个维护旧制度和特权阶层的“贵族女皇”。同样的情况出现在她的孙子亚历山大一世以及她同时代的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二世身上。他们都是很有见识的优秀政治家,但他们最终都加强了最有利于自身统治的专制形式,这也许说明了,帝王终究难以成为推动历史前进的主导力量。

I. 汉武帝托孤匈奴人,德国人当俄国大帝,这两件怪事为什么会发生

汉武帝托孤匈奴人,德国人当俄国大帝,这两件怪事会发生的原因在于古代的人的民族认同感比较模糊,他们当时的观念和我们如今的观念有着一定的差别,除此之外,这个匈奴人和德国人本身的能力是得到他人认可的,这是前提。在他们看来,并不是自己国家的人一定是忠于国家之人,而他国的人也并一定是敌人。

其实,类似的事件并不都发生在古代的中国,在外国也有着这样的事件,最为着名的就是俄国女皇叶卡吉琳娜,她虽然并不是俄国人而是德国人,但就是成为了俄国女皇。世界之大,本就无奇不有,很有事情也就不能用常理来推断。

J. 请问有哪些俄罗斯沙皇(包括女皇)具有德意志血统

伊凡六世是俄罗斯帝国历史上第一位具有德国血统的皇帝,他的父亲是德国人。但他在位仅一年即被彼得一世的女儿伊丽莎白.彼得罗夫娜废黜,而伊丽莎白.彼得罗夫娜死后无嗣,来自德国荷尔斯泰因家族的彼得三世登上俄国皇位,他是第一位只会说德语的俄国皇帝。而他也是在位仅一年后就被自己的妻子叶卡捷琳娜杀死,叶卡捷琳娜成为女皇,也就是着名的叶卡捷琳娜大帝,而她也是一位德国人。
在她之后,俄国皇族继承比较连贯和稳定,都由她的子孙即位,所以她之后的历代俄国皇帝都具有德国血统,而且他们之后还继续娶德国贵族女性为妻,致使俄国皇室的德国血统比例不断上升。到了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时期,他本人身上基本已经没有俄罗斯血统了,他和当时的德国皇帝威廉二世是表兄弟,而他的皇后也是德国人。所以在一战爆发时,他本人极不情愿与德国开战;后来随着战争的节节失败,俄国人民对于皇室的怀疑也越来越重,很多俄罗斯族人甚至认为皇后是德国间谍,皇帝根本不关心俄国的胜利。这也间接导致了后来俄国革命时皇室的迅速倒台。因为在很多俄国人眼里,皇室早已不算是俄罗斯人了。
综上所述,俄罗斯帝国罗曼诺夫王朝历史上具有德国血统的皇帝有:伊凡六世,彼得三世,叶卡捷琳娜二世以及她之后的所有俄国皇帝。

阅读全文

与为什么俄国皇帝大多数都是德国人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金华义乌国际商贸城雨伞在哪个区 浏览:756
俄罗斯如何打通飞地立陶宛 浏览:1132
韩国如何应对流感 浏览:915
在德国爱他美白金版卖多少钱 浏览:956
澳大利亚养羊业为什么发达 浏览:1387
如何进入法国高等学府 浏览:1467
巴西龟喂火腿吃什么 浏览:1400
巴西土地面积多少万平方千米 浏览:1262
巴西龟中耳炎初期要用什么药 浏览:1224
国际为什么锌片如此短缺 浏览:1628
巴西是用什么规格的电源 浏览:1449
在中国卖的法国名牌有什么 浏览:1354
在菲律宾投资可用什么样的居留条件 浏览:1263
德国被分裂为哪些国家 浏览:872
澳大利亚跟团签证要什么材料 浏览:1203
德国大鹅节多少钱 浏览:872
去菲律宾过关时会盘问什么 浏览:1195
澳大利亚女王为什么是元首 浏览:1021
有什么免费的韩国小说软件 浏览:753
申请德国学校如何找中介 浏览:6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