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二战后期苏联是如何对待德国人民的呢
对于俄国人,或者说苏联人,我们有很多印象,比如说战斗民族,英勇善战;比如说极为抗冻;比如说粗鲁残暴;比如说不守信用、言而无信;比如极度贪婪。无论是好的印象或坏的印象,苏联从未给人“以德报怨”的概念,他们也从未这么做过。
苏联士兵抢夺自行车
被苏联有掠夺的德国苏占区,在1946年的生产力比之前下降了3/4。东德居民的生活水平也因此急剧下降。苏联对德国的掠夺,不仅仅是因为战争的赔偿,还有镌刻在其基因上的贪婪。
例如,苏联红军进军东北后,面对东北的大批工厂,虽然这些工厂设备对苏联完全无用,但苏联人毫不犹豫的将其运往西伯利亚,宁愿看着其生锈腐烂,也不愿意留给中国。在东北,苏联更是将奸淫掳掠的事儿做了个遍。
❷ 二战时苏联是如何反攻德国并打败德国的
1942年11月19日上午,瓦图京和罗科索夫斯基从北边发动进攻。第2天,在由于浓雾而推迟了几个小时后,叶廖缅科从南边发动进攻。11月23日,他们已在卡拉契附近会师,合围了德军第6集团军,还有第4装甲集团军的一个军。
斯大林立即指示华西列夫斯基集中力量开始实施土星作战计划,这是对被围困在斯大林格勒的敌人再加上一层合围圈的大胆攻势。这样,在苏联军队掌握了罗斯托夫以后,在高加索的德军的退路就被封堵了。
在南边,德国人匆忙重新组织他们的力量,建立了顿河集团军群,由陆军元帅曼施泰因指挥。他一直打到接近鲍卢斯防线25英里的地方。但鲍卢斯没有突围与他会师。12月24日,斯大林批准了一次反攻,把曼斯泰因赶回到科捷尔尼科沃,并且更向南赶了60英里。曼施泰因放弃了给鲍卢斯解围的努力。他集中力量防守罗斯托夫与塔曼之间的空隙,以便让高加索和库班的德军部队能够撤退。
在西边,土星作战计划因曼施泰因的进攻而作了修改,现取名为小土星作战计划,取得了成功,5天内前进了150英里。
在北边,朱可夫协调指挥的进攻迫使德国人退出了维亚泽马突出部,并把封锁列宁格勒的敌军打开了一个7英里宽的缺口。
1943年1月31日,德军南部集团军群投降。2月2日,北部集团也投降。
❸ 二战结束后,苏军是怎么对待德军俘虏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规模在历史上是空前的。也正因为如此双方阵营大战,出动的兵力很多。在东线,欧洲战场,苏德之间的战役。往往在10万到百万人以上,这么大规模的战争。积累下来的战俘肯定是不少的。
我相信作为军人而言,这比直接屠杀他们还要残忍。这是对德国精锐之师的尊严的侮辱。
❹ 在二战时期,苏联的军民是如何熬过德军的长期围困的
德军虽然没能如希特勒所愿,短时期内攻占列宁格勒,但是德军也切断了列宁格勒对外的陆路交通,将列宁格勒三面包围,开始了将近900天的残酷封锁。列宁格勒只剩下东北部的拉多加湖还可以与外界保持水上和空中的联系。列宁格勒之所以能够在德军的重重围攻下坚持下去,多亏了一个人和一个湖。
在苏德战场当中,德国士兵因为严寒天气而导致的伤亡,早已经超过战损,这就是得德军之前的优势渐渐的消失。摒弃了闪击战的德军被苏联活活的拖死在莫斯科郊外,也自此拉开了德国失败的序幕。要知道当时德国因为缺乏石油,导致后期好多喷气式飞机无法大编队起飞,这样越打越处于劣势,最终惨遭失败。
❺ 在莫斯科会站中苏联是如何击退德军的
1941年10月上旬,德军知道列宁格勒是攻不下的。于是,集中了100多万人、1700多辆坦克和1900门大炮,在空军掩护下,又对莫斯科发动了猛攻。
斯大林又一次将这场关系苏联生死存亡大战的指挥棒交给了朱可夫。
1941年10月30日,德军发起了对莫斯科的总攻,企图通过占领苏联的心脏而使这个社会主义国家一举崩溃。
在莫斯科会战最激烈的日子里,朱可夫的严厉粗暴几乎达到了无法让人容忍的程度。
与此同时,莫斯科几十万居民不分昼夜地构筑保卫首都的防御工事。他们用双手挖出了300万多立方米土壤,建立起了一个颇为壮观的环形防御圈。
这种军民同仇敌汽的团结精神,是苏军取得莫斯科保卫战胜利的鼓舞力量和坚强支柱。
11月上半月,苏德军队双方都作了新的调整和补充,莫斯科附近一场更大规模的生死决斗即将开始。
11月15日清晨,德军从北面、南面、西面对莫斯科发起了猛攻。
德军人数虽多,可战线拉得过长(长达1000公里),两翼的突击部队相距200公里,兵力分散。而苏军则比较集中,可以集中局部地区的优势兵力打击敌人。
1941年12月6日早晨,朱可夫的西方方面军从莫斯科南、北两面开始了反攻,几乎在同一时期,友邻方面军积极配合,苏德双方展开了大规模的战斗。经过10天的激烈较量,使已经削弱和极度疲惫的德军遭受了重大损失,在苏军压力下节节后退。
希特勒得知德军撤退的消息后大发雷霆,歇斯底里地禁止前线部队继续后退,并答应补充部队。
然而在苏军英勇无畏的进攻下,到12月底,德军已经山穷水尽、走投无路了。
德军在莫斯科战役中的失败,是德国法西斯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所遭到的第一次大失败,它打破了希特勒“闪电战”不可战胜的神话,大大鼓舞了世界反法西斯主义的斗争。
❻ 苏联是如何反攻德国的
1942年,苏军向德国发动总反攻,但是由于没有足够的预备队和炮兵支援,苏军又受到了一些挫折。在南部、苏军在塞云斯托波尔,哈尔科夫等地遭到失败。5月,苏军在刻赤、哈尔科夫相继兵败,7月塞瓦斯托波尔失守,苏军损失惨重。
1942年8月23日,德国人开始对斯大林格勒进行最后阶段的进攻。8月底,苏军已经撤退到斯大林格勒防御区的中心。为了加强斯大林格勒大会战的指挥,斯大林把朱可夫从西线调开,同时任命他为副最高统帅。
9月3日,希特勒的一个坦克兵团冲到了斯大林格勒郊区,当华西列夫斯基向斯大林报告形势时,斯大林打断他的话:“你们怎么不懂得,如果我们放弃了斯大林格勒,我们的南部同中部的联系就将被切断,我们还能保持住南部地区?在那里的人员是否懂得,这不仅是斯大林格勒的灾难,而且还会失去一条水路干线,不久还将失去石油!”
华西列夫斯基回答说:“斯大林格勒城下一切还能作战的力量,我们都调集到危险地段上去了,我想,捍卫住城市还有可能。”
但斯大林不放心,他立即口授命令给朱可夫:“……敌人可能在今天或明天就把斯大林格勒拿下来。请您要求斯大林格勒以北和西北各部队的司令立即对敌人发动突击,支援斯大林格勒人……”
随后几天,朱可夫从北面组织了几次攻击。但是由于没有得到炮兵和空军的有力增援,这几次攻击没有取得明显效果。
9月10日,朱可夫用电话向斯大林报告说:“以斯大林格勒方面军现有的兵力,我们不能够突破敌人的走廊并与东南方面军的部队在市区会师。德军由于从斯大林格勒附近新近调来的部队,敌人的防御正面相当强大了。以现在的兵力和部署继续冲击是没有用的,而且部队必然要遭受重大的损失。
斯大林听完后,要朱可夫和华西列夫斯基回莫斯科。9月12日,他们一起去见斯大林。“要消除敌人的走廊并与东南方面军会师,斯大林格勒方面军需要些什么?”斯大林问道。“至少还需要一个精锐的诸兵种合成集团军、一个坦克军、3个坦克旅和400门以上榴弹炮。此外,在作战过程中必须补充集中至少一个空军集团军。”朱可夫回答说,华西列夫斯基同意他的估计。
斯大林听完后,拿出最高统帅部预备队配置图,默默地研究着。朱可夫和华西列夫斯基从桌子旁走开,两个轻声交换意见,认为显然得另找别的解决办法。
“还有什么解决办法?”斯大林突然问,从地图上抬起头来。
朱可夫非常吃惊,想不到斯大林有这么好的听力。他们回到桌子旁,扼要地谈了大规模作战的计划。斯大林让他们回到总参谋部、制定一个计划,第二天晚上9点向他汇报。
第二天整天,朱可夫和华西列夫斯基坐在地图前,同总参谋部人员商量并制订出初步计划。晚上,他们来到斯大林的办公室。斯大林同他们打招呼时气愤地骂了一通丘吉尔,然后他又平静地说:“好吧,你们的意见是什么?由谁谈?”朱可夫和华西列夫斯基向斯大林汇报了大反攻的计划。取名“天王星计划”,计划由两支主力装甲部队采用钳形攻势向前突击,瓦图京的西南方面军的罗科索夫斯基的顿河方面军在北,叶廖缅科的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在南。
就在朱可夫和华西列夫斯基向斯大林汇报这一大胆而果敢的构想时,斯大林格勒已进入残酷的巷战。德国军队攻进了城里,守城部队工人并肩战斗拼死抵抗。在这以后的两个多月的时间里,日日夜夜都在进行空前激烈的搏斗。最初,德国军队在西南方向的进攻速度是每昼夜前进几十公里,后来是几公里,9月是几百米,到了10月,这样的前进速度也没有了。从10月14日至11月19日,战斗就在房屋进行。
尽管德国在斯大林格勒投入了22个师的兵力,还有几乎相同数量的盟军一起行动,但德国国防军的战争机器却在原地空转。
在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进入白热化状态的时候,大反攻的准备工作正在紧锣密鼓的进行。根据这一计划的设想,在大约60天的时间里,在斯大林格勒顿河地区集中了100万军队,13500门火炮和迫击炮,300多组火箭炮,110架飞机。这是又一次前所未有的壮举,是计划和组织工作的出色成就,每一阶段都是在斯大林积极直接指挥下由朱可夫和华西列夫斯基贯彻执行。
11月19日上午,瓦图京和罗科索夫斯基从北边发动进攻。第二天,在由于浓雾而推迟了几个小时后,叶廖缅科从南边发动进攻。11月23日,他们已在卡拉契附近会师,合围了德军第6集团军,还有第4装甲集团军的一个军。
斯大林立即指示华西列夫斯基集中力量开始实施土星作战计划,这是对被围困在斯大林格勒的敌人再加上一层合围圈的大胆攻势。这样,在苏联军队掌握了罗斯托夫以后,在高加索的德军的退路就被封堵了。
在南边,德国人匆忙重新组织他们的力量,建立了顿河集团军群,由陆军元帅曼施泰因指挥。他一直打到接近鲍卢斯防线25英里的地方。但鲍卢斯没有突围与他会师。12月24日,斯大林批准了一次反攻,把曼斯泰因赶回到科捷尔尼科沃,并且更向南赶了60英里。曼施泰因放弃了给鲍卢斯解围的努力。他集中力量防守罗斯托夫与塔曼之间的空隙,以便让高加索和库班的德军部队能够撤退。
在西边,土星作战计划国曼施泰因的进攻而作了修改,现取名为小土星作战计划,取得了成功,5天内前进了150英里。
在北边,朱可夫协调指挥的进攻迫使德国人退出了维亚泽马突出部,并把封锁列宁格勒的敌军打开了一个7英里宽的缺口。
1943年1月31日,德军南部集团军群投降。2月2日,北部集团也投降。德军在顿河、伏尔加河、斯大林格勒地域总共损失了约150万人,3500辆坦克,12000门火炮,3000架飞机及大量的其他技术兵器。这些损失对希特勒德国的整个战略地位产生了极大地影响,并彻底动摇了其整个战争机器。
1943年2月4日,罗科索夫斯基和沃罗诺夫奉召从前线回到克里姆林宫。斯大林热情地欢迎他们,祝贺他们所取得的胜利。正如罗科索夫所说,在这种场合,“他确确实实能够以他的热情和关心使人陶醉。”
1943年7月库尔斯克战役彻底摧毁了希特勒的主力,法西斯当局无论采取什么措施也不再能弥补在库尔斯克战役中的损失,从这时起,德国人只能退却。
1943年10月,苏军渡过了第聂伯河。11月6日基辅解放。两天后,日托米尔解放。在北面,9月25日收复了斯摩梭斯克,莫斯科彻底解除了受进攻的威胁。1944年,苏军先后解放了列宁格勒、克里木和敖德萨、明斯克。至此,苏军在斯大林的领导下,收复了被德军占领的所有国土。从1944年7月起。转入外线作战,先后解放保加利亚、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
❼ 开战半年损失兵力400万的苏军,依靠什么对德军开展反击
依靠的东西有很多,至于最后还是成功的把敌军给击退了。在德军毁约后,苏联遭受了来自于德军的大面积的进攻,于是二战规模最大的苏德战争爆发了,加上自己这边没有经验和错误判断,让苏军在半年里面的兵力损失非常的大,直到后来才出现神奇的反转,打出了成功的反击战。
苏联的工业,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因为苏联本身就是以工业强大而出名的,而且他们把工业安建到远东地区,保证不会受到发展骚扰,要是放在西部这边,要是想要有后面的翻盘基本不可能。发达的工业,为苏联的装备提供了保障,才让他们赢得了战争。
❽ 损失兵力超百万的苏军,靠什么对德军展开反击的
1941年6月22日,德军公然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派出550万大军兵分三路向苏联境内展开大规模进攻。震撼世界的苏德战争爆发了。从1941年6月到12月这半年的时间里,由于指挥失误和其他一系列原因,苏军前线部队损伏野肢失惨重,其整体兵力损失超过500万。
然而,正当德军信心满满的准备攻入莫斯科的关键时刻,令希特勒意想不到的一幕出现了:苏军不仅守住了莫斯科,还组织重兵集团在莫斯科城下展开反击,消灭了德军的部分精锐部队,初步扭转了苏军开战初期战场不利的局面。那么,苏军是如何在兵力损失惨重的情况下投入重兵集团对德军展开反击呢?
上图_ 莫斯科保卫战的空战
苏联本身就是个重工业高度发达的国家,在战争打响后,苏联又把大量的工厂搬迁到内地。这使得苏军的飞机坦克等武器尽管在开战初期损失很大,但远东的工厂仍然可以为苏军提供源源不断的武器支持,不至于让苏军一线官兵赤手空拳和敌人拼杀。有了以上三点原因的支持,苏军就能组织重兵集团在莫斯科城下向德军展开反击,德军第一次尝到了闪电战失败的滋味。
❾ 面对德军超强准备,苏军是如何严阵以待的
德军自1941年6月入侵苏联至1943年初,已经损失了200万以上的兵员。除了历年的征补外,希特勒在1943年1月13日又发布了“防卫第三帝国”的总动员令,其中把男子征召的范围定在16~65岁。这样,德军此刻仍然能在东线保有198个师。虽然素质不如往昔,但是其整体实力仍旧不可轻视。只是军备的生产一直赶不上作战的损耗,从而严重影响了德军的战斗力。例如1943年1月时,东线全部18个装甲师竟然只有495辆坦克可用,其困境可想而知。
与德军形成对照的是,苏军方面自从斯大林格勒大胜后,利用潮水般的猛攻解放了许多城市,并从中获得了大量的武器装备和充足的兵源。同时,苏联庞大的工业能力也源源不断地供给前线军备。更值得注意的是,苏军4-34坦克的出现使德军也渐渐丧失了武器上的优势。这样,德军便陷入了被动的局面。
面对东线的严峻态势,转任南方集团军司令的曼斯坦因,向希特勒提出了两种选择:其一是放弃邓尼茨河附近的土地以引诱苏军深入,待苏军战斗力衰竭后再予以反击;其二是乘苏军尚未完成攻势准备前先行发动洞搭攻击,借助大规模的包围及歼灭战重创苏军。然而,不论是“先攻”或者“后攻”,对曼斯坦因而言,充其量不过是在东线上造成一个和局罢了。
对兼任陆军总司令的希特勒来说,东线的攻守问题不仅仅是个战略问题,更是个重要的政治问题。斯大林格勒大败之后,轴心国之间隐隐产生了一些动摇。希特勒认为,若采取“后攻”,不仅将被迫放弃无数德军用鲜血与生命换来的广大的土地及资源,更会对巴尔干半岛上的轴心国家产生不良的印象。唯有采取主动攻势才能重新巩固“德军无敌”的神话,以加强各盟国的向心力。而且此时土耳其的问题也很棘手,同盟国及轴心国都想争取土耳其加盟,德军势必要在东线有所表现。凡此种种因素,迫使希特勒作出了“先攻”的决定,而库尔斯克战线的突出部分正是攻击的最佳目标。
斯大林格勒惨败之后一直苦恼不已的希特勒决定先发制人,以库尔斯克为突破口,发起新一轮攻势,歼灭苏军主力兵团,保住奥寥尔突出部,为中央集团军群和南方集团军群的进一步东进创造有利条件。希特勒为此将集中50个陆军师,共90万人、2000多辆坦克。如此大规模的军事准备苏军岂会视而不见?他们通过有效的情报侦察,对希特勒的企图了如指掌。统帅部决定后发制人,先在库尔斯克地域以坚强的防御作战拖垮进攻之敌,尔后发起反攻,回兵削掉奥廖尔突出部。他们在该地域投入了中央方面军和沃罗涅日方面军,共130万人,坦克也达近3000辆,另有草原方面军的强大预备队作后援。
1943年4月15日,德军开始拟定第6号作战行动。由中央集团军及南方集团军对库尔斯克一带的突出部分实施南北夹击,企图包围并歼灭其间的大量苏军。依照曼斯坦因的计划,攻势应当在5月初融雪期结束后发动,只要苏军整补还未完成,德军便有可能重演1941年的大胜。但纳磨拿是许多的因素使得攻击发起日一延再延,结果白白地延误了大好战机。
其中最重要的因素便是坦克数量的不足,重坦克更是如此。德军入侵苏联初期虽然在坦克数量上居于劣势,但是仍能靠优秀的乘员以及新式坦克打败苏联。但是随着战局的发展,出现了新的变化:苏军在1941年底又研制出了新型T-34型坦克,这种坦克无论在火力、防护力还是机动力方面都比德国坦克优秀。因此,德军对新型坦克的需求已是迫在眉睫。
为此,德军也研制开发了新型豹式坦克以及虎式坦克。其中虎式坦克是搭载88毫米反坦克炮的重装甲坦克,深得希特勒的厚游消爱。希特勒甚至认为一个虎式坦克营即抵得一个坦克师的战斗力,因此坚持要等到拥有足够的数量时才能发动攻击。然而此时虎式和豹式坦克的月产量不过各只有25辆而已。
不过这种窘状很快便得到改善,1943年2月,德军“装甲部队之父”古德里安将军出任德军装甲兵总监,肩负起重建装甲部队的任务。另外,修贝亚接任军需部长,统一并强化了德国的军需生产。由于这两人不断努力,德军装甲部队又渐渐恢复了元气。
另外,1943年5月,北非的25万轴心军向英美盟军投降,这对希特勒而言无疑又是一个沉重的打击。而且,在扫清非洲障碍后,英美联军极可能在近期内进攻意大利,这也是个潜在的威胁。在东部前线,越来越多的情报显示出苏军已经加强了库尔斯克一带的兵力。德军的攻势越往后延,苏军的防御工事就越坚固。况且此时苏联正以每月近千辆的速度生产T-34型坦克。德军担任北面主攻的第9军团指挥官摩德尔不得不一再请求增加部队,以面对越来越强的苏军。
这许多因素使得希特勒一再延后攻击发起日,直到7月初,德军才算完成攻击准备,而曼斯坦因原本计划的时机早已不存在了。
与德军一筹莫展的境况相比,苏军也强不到哪儿去。在红军最高指挥部内,斯大林和以朱可夫为首的将军们也面临着“先攻”或“后攻”的抉择。然而他们借助于“露西”间谍网的帮助,准确而迅速地作出了决定。
“露西”是鲁道夫·李斯特的匿名。他在第一次大战时即加入德军,但他却是个彻底反纳粹的人。纳粹兴起后,李斯特偷偷组织了10名反纳粹的军官,这10人都留在战后的国防军中,其中5人升至将官。8人任职于国防军最高司令部,另2人任职于德国空军。李斯特本人则住在瑞士,随时将手下得到的情报传到苏联,这些情报后来果然起到了重大的作用,连李斯特自己也始料不及。
早在1943年4月,“露西”即对红军提出了警告:德军将在泥泞期结束后立即发动夏季攻势,而库尔斯克的突出部正是德军的攻击目标。由于情报周全,再加上希特勒一再延后开战日期,苏军遂得以从容布置防御阵地,静待着德军的攻击。
对垒双方都深谙空中支援之道,为此都投下了血本。德国空军集结了2000余架飞机,占苏德战场的70%。其中13个大队专门从本土和法国、挪威调来,这当中不乏能征善战的精锐之师,包括曾击落近千架敌机的第3战斗联队、第52战斗联队,以及俯冲轰炸航空兵主力——曾在波兰参与维卢尼大屠杀、在海上击沉苏联“玛拉塔”号战列舰的第2俯冲轰炸联队。苏军的投入也并不逊色,他们投入了中央方面军空军第16集团军、沃罗涅日方面军空军第2集团军、西南方面军空军第17集团军和远程航空兵主力兵团,共有飞机3100架,兵力数量远远优于德军。苏军的主力战斗机是雅克-3、雅克-9和拉-5,性能与德国最新型的Me-109G和FW-190A大体相当,特别是拉-5H型属最新改进型,首次投入战场。该型飞机发动机1850马力,比一般战斗机高出80马力,机动性好,坚固耐用。
苏军在库尔斯克一带共集结了130万名士兵、超过2万门的火炮和3500辆坦克,它们分属北边洛克索夫斯基指挥的中央方面军以及南边瓦图丁指挥的佛洛尼兹方面军。另外它的北面有帕波夫指挥的白扬斯克方面军,南边是马林诺夫斯基的西南方面军。其后的预备队则是可涅夫指挥的斯帝普方面军。这些兵力合在一起,总数超过200万,坦克更多达5000辆。
苏军把这项行动取名为“库图佐夫作战”。苏军在德军可能进攻的方向,以层层的地雷、铁丝网、碉堡及战壕构成一个巨大的防御阵地。据估计,平均每公里正面埋下了1500枚以上的反坦克地雷以及无数的人员杀伤雷。其密度是莫斯科防御战的6倍,斯大林格勒会战的4倍。
与此同时,苏军一道道的壕沟及反坦克阵地也布满了库尔斯克地区。光是中央方面军即挖了大约54公里的战壕。每个阵地有3~5门重型反坦克炮、2~5门迫击炮,并有交通壕互相连结。苏军将许多反坦克炮放在改装的农舍中,前线的坦克也开进坦克壕中,仅露出炮塔射击。这种阵地战准备的规模之大,也是历次战争中罕见的。
为了防御德国空军的攻击,苏军在库尔斯克突出部内集结了9个防炮师、40个防空团、17个防空营,甚至还有10列防空装甲列车。
在苏军做好了充分准备的同时,德军至7月初也已完成所有的攻势准备:担任北面夹击任务的是克鲁格指挥的中央集团军,下辖第2装甲军团及第9军团,担任主攻的第9军团由摩德尔指挥,辖有6个装甲师、1个机械化师及十多个步兵师。大约有960辆坦克、2400门火炮,第2装甲军团则防守奥廖尔突出部以掩护第9军的侧翼。
伴着俄罗斯平原的暖风阵阵吹来,数千辆坦克和数千架飞机齐聚库尔斯克地域,一场规模空前的空地大血战即将拉开帷幕。
北线的战斗首先在空中打响。还在双方筹备战事阶段,双方空军就竞相以对方航空兵为主要目标展开了一场对攻战,目的都是为即将打响的大决战作准备。
1943年5月6日,苏联空军首先发起空中进攻战役,连续4天猛烈地轰炸库尔斯克及其毗邻地区的德军26个机场,出动飞机总数高达1392架次,在机场上击毁德机373架,击伤51架,令惯于突击敌方机场的德国空军饱尝了被别人攻击之苦。5月8日开始,苏军又进行了第二次空中进攻战役,继续猛轰德军机场,出动规模竟达到了3360架次。在突击机场的同时,苏联空军还对战区内和敌纵深交通线、仓库、通信指挥中心施加了猛烈打击。
德军也出动大批飞机对苏军机场和铁路线进行突然轰炸。6月2日,德军287架轰炸机在战斗机掩护下,分多批扑向库尔斯克铁路枢纽,苏军起飞386架歼击机拦截,经过数小时空中对攻,一举击落德军第一梯队轰炸机58架。但德军后续梯队的160架轰炸机乘机突入了库尔斯克,对铁路枢纽投下了数十吨炸弹,致使苏军铁路运输中断了12小时。此役德军总共损失飞机145架,苏军损失则少得多。
苏军这两次空中进攻战役,使德军航空力量受到一定程度的削弱,改善了空中力量对比,为即将打响的大决战创造了良好条件。
在库尔斯克南,德军的实力也不弱。在那里,主攻的第4装甲军团由霍斯指挥,辖有5个装甲师、1个机机械化师及5个步兵师。右侧是肯夫指挥的肯夫军团,包含3个装甲师及3个步兵师,士兵总数也有20万之众,拥有坦克1500辆。
加上全线的防御及支援兵力,德军在库尔斯克一共投入了90万名士兵、2700辆坦克、2000多架飞机以及1万门火炮。其全部兵力占德军总兵力的1/3强。
当大进攻进入倒计时阶段时,双方的空军都加紧展开了侦察工作。7月2日,希特勒在东普鲁士的总统大本营中召见德军的高级将领及主要的前线指挥官。由于德军攻势延后,侦察得到的种种迹象都显示苏军已经增强了兵力,德军已经不可能再有奇袭的优势。曼斯坦因最初原本倾向“后攻”方案,后来虽然勉强同意采取“先攻”,但拖到此时,情势已经改观了。在一番分析比较后,希特勒最后下令:7月5日凌晨3时30分展开强击。
苏军代理最高指挥官朱可夫及参谋总长瓦西列夫斯基在综合各项侦察情报后,于7月2日对各地守军提出警告。他指出德军可能在7月3日至6日展开攻击,要求各地军队严加戒备。
到了7月4日晚上,苏联中央方面军的侦察部队发现前线的德军工兵正在清除前线的地雷带,便派兵追歼。双方发生小规模的冲突后,苏军带回一名德军俘虏。该俘虏属于德军第6步兵师的工兵营,他透露说:德国将于翌日凌晨3时30分发动攻击,各部队已进入战斗位置等等。有了这些情报后,苏军将领们对战局更加有把握了。
7月5日凌晨3时25分,就在德军准备猛攻之际,一颗颗重型炮弹突然从天而降,砸向德军阵地。紧接着,苏联空军也一齐冲向德军前线机场,只几分钟便炸毁德机60余架。幸亏一些德战斗机部队反应敏捷,紧急升空,遏制了苏机的攻势,停放在各机场上的大批轰炸机才未遭到更大损失。但它们发起进攻的时间却被迫推迟。早上5时30分,稳住阵脚的德军才分别从北面的奥寥尔和南面的别耳哥罗德发起了南北对进攻势,早有防备的苏军地面部队立即展开了顽强阻击。
德国空军为了给接下来的坦克部队前进铺平道路,在南北两路的进攻方向上均投入了大量轰炸机、俯冲轰炸机和强击机。同时还派出大批战斗机为轰炸机和地面部队提供空中掩护。苏联空军也针锋相对,派出大批歼击机争夺制空权,拦截来袭之敌,同时以轰炸机、强击机猛轰敌地面部队。双方在地面战场均投入了上千辆坦克和自行火炮,双方空军均拿出反坦克杀手锏。苏军强击机配备了一种新式反坦克聚能炸弹,它重约2.5公斤,能击穿德军最新型的“虎”式和“豹”式坦克。德军则使用了两种专用反坦克攻击机,一种是改装了的HS-129B2强击机,它发射的穿甲弹由钨合金包覆弹头,能穿透数十毫米厚的坦克装甲;另一种是JU-87G型飞机,摧毁力更大。这两种飞机均在1942年下半年研制成功,属世界第一批专用反坦克攻击机,德军用它们组建了若干个反坦克攻击大队,指望它们能在这次行动中一显身手。
激烈的战斗在空中和地面同时铺开。双方的歼击机与歼击机之间、歼击机与轰炸机之间、轰炸机与坦克之间展开了天昏地暗的大混战。空战、空袭、反空袭交替进行,直杀得库尔斯克地域烈焰翻卷不休,浓烟遮天蔽日。
❿ 苏联军队是怎么耗死强悍的德军的
当纳粹德国于1941年6月22日向苏联发起进攻时,苏军措手不及,势如破竹地迅速攻打到莫斯科城下。在德军入侵时苏军的装备和人数虽然远远超过德军,但武器装备极为劣质。
事实上,在战争爆发两周后,苏军就已经对击败德军不敢再抱任何希望了,在苏军一味溃退的局面被打破了,即使是被重重包围的苏军也被迫死守阵地。到1942年1月,当德军在付出118万伤亡的代价将苏军这些前线部队消灭后才发现——苏联的冬天来了。 寒冷的冬天帮了苏联人的忙,德军的攻势停顿了。此后,处于完全劣势的苏联人发疯般地提高了武器装备的产量。由于金属奇缺,大量的苏联飞机用木头制作机身。
坦克也同飞机类似,内部的部件能减就减。事实证明苏联人的战术是正确有效的。当时苏德战场的特点就是大作战、大损耗,即使是有很多精良的武器,也会损耗惊人。苏军坦克上战场后就得挨德军的炮弹,通常要用3至5辆坦克才能换回德国1辆坦克。这就是苏联人的策略:技术上拼不过你,就与你同归于尽。
最终,苏联人的策略得到了回报——德军不得不与比自己多几倍的苏军坦克、飞机作战,虽然战绩显着,但损耗同样惊人,慢慢地就超出了德军的承受能力。再加上美英这两个强大的敌人,德国在这场战争中已经是失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