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德国资讯 > 德国为什么实施药品效益评价政策

德国为什么实施药品效益评价政策

发布时间:2023-05-24 01:43:02

❶ 德国的药品比中国的好吗

是的,就现在而言是的。首先,药品企业愿意大资金投入药品研发,其次,注重专业人员培养,再次,完善的药品专利保护,再次,充分的临床试验论证,最后,严格的药品上市审核。
而我们的药企则把资金投入到药品招标,公关经费里了。

❷ 药物经济学评价的核心内容

药物经济学是一项为决策者提供实证分析的评价技术。国际上许多国家都用药物经济学来制定药品价格和医疗保险报销价格及新药研发,但我国却起步晚、发展慢,原因是制度、体制、研究方法及人员短缺等因素制约,因此,建议我国政府,提高政策引领、完善制度保障、健全药物评审评价机制、规范技术支撑和培养研究型人才,使药物经济学在医药领域里发挥应有的作用。
药物经济学是用经济学的理论与方法研究药物资源的合理配置告模和利用效率,并以有限的药物资源实现人类健康状况最大限度改善的科学。是一项为决策者提供实证分析的新兴学科。药物经济学评价是其主要研究的内容,其的主要评价方法有:成本最小化分析法(CMA)、成本效果分析法(CEA)、成本效用分析法(CUA)和成本效益分析法(CBA)。我国药物经济学的研究与应用才刚刚起步,大多数研究尚处于学术研讨阶段,其根本原因是政策引导乏力、制度保障缺位、体制机制环境缺失、研究方法、评价标准不够完善及研究人员短缺等因素,如此障碍使药物经济学处于发展的瓶颈。
1.我国药物经济学存在的问题
1.1政策引导乏力
药物经济学已被众多国家运用于控制药品费用控制的工具与手段。世
界经合组织(OECD)中约三分之一的国家都已利用药物经济学评价来制定药品价格和医疗保险报销价格,如澳大利亚就强制规定药品注册申请时提交药物经济学评价数据, 加拿大将药物经济学评价作为医疗保险赔付的依据, 日本的药物经济学评价不仅用于袜没缓企业申察伍报新药和药品定价,还用于新药研发方案的设计和制定营销策略。但在我国, 药物经济学评价在宏观药品政策中的应用甚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首次提出:“对新药和专利药品逐步实行定价前药物经济性评价制度”。在《改革药品和医疗服务价格形成机制的意见》中指出“对可替代药品和创新药品定价逐步引入药物经济学评价方法,促进不同种类药品保持合理比价关系”。《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管理办法(暂行)》提出,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原则上3年调整一次。在三年调整基本药物目录时要根据“已上市药品循证医学、药物经济学评价”,这仅仅说明,药物经济学评价已列入药物相关政策制定的参考因素,至于在国家宏观药品政策中如何具体应用药物经济学评价,还缺乏明确的制度保障和严格的技术标准,还没有具体的政策去引导药物经济学在相关政策里进行有效应用,特别是在临床用药、新药研发及药品价格制定方面的具体应用。

❸ 二战后德国宏观政策调控的具体措施。。。比较详细

(一).稳定的国际国内形势
从国际形势上看,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除美国外,二战各参战国经济都受到严重破坏,西欧各国普遍衰落。各个国家都急需要很长一段时间进行国内经济建设,均无暇再次发动大规模的世界大战。再加上要求和平、反对战争的呼声日益高涨,因此世界暂时处于相对和平稳定时期,安定的国际环境给正处于急需进行国内经济建设的各个国家得以喘息的机会。
从国内形势上看,满目疮痍的国土、濒临崩溃的经济、困苦的生活环境使得德国人民要求进行经济建设。同时联邦德国人民也充分认识到法西斯主义的危害,政府不断推行政治改革,建立民主国家,推行比较广泛的福利政策,防止人民极端贫困,同时基本上清除法西斯主义,社会形势比较稳定。
(二).实行国民经济非军事化
战后联邦德国受美英法苏的牵制,不能在国际社会上扮演重要角色,因此只能尽全力进行经济建设。而且战前德国作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而联邦德国又集中了战前德国70%的设备能力和62.4%的工业产值,实行国民经济非军事化,可以集中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经济建设,以恢复和发展生产力。
(三).马歇尔计划的援助
美国为了遏制苏联,实施了国务卿马歇尔提出的对欧洲的经济援助计划,即所谓的“马歇尔计划”。以扶持和控制西欧国家。马歇尔计划于1947年7月正式启动,并整整持续了4个财政年度之久。在此期间,联邦德国等西欧国家通过参加经合组织接受了美国包括金融、技术、设备等各种形式的援助合计130亿美元。美国还针对西德的军事基地、军工厂在没有被摧毁的前提下,保留了之前的厂房和足够雄厚的工业基础,为西德经济发展奠定基础。
(四).政府实行切实可行的经济政策
政府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政策,对市场经济进行宏观调控,适时地进行了经济改革,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联邦德国政府通过建立国有经济,制订法令政策,调节国民经济等方面,对经济进行有效的宏观管理,并强调经济按市场规律运转,这有力地推动了经济的发展,建立了一个比较符合国情并行之有效的社会市场经济。
(五).强盛的科学技术与教育
德国作为第二次科技革命的主要国家,科技发达,技术先进。战后,联邦德国政府为促进经济发展,鼓励企业与技术部门合作,有效的将技术转化为生产力。同时,联邦德国有较强的教育基础,政府非常重视对职工的技能培训和业余教育,人民教育素质普遍较高。据统计,1950年,联邦德国在校大学生为10万,平均每一万人中就有20个大学生,而到1970年,在校大学生为41万,平均一万人中就有68个大学生。强大的科技和高等的教育促进了西德经济发展。
(六).积极的外交政策
作为法西斯主义罪魁祸首,战后西德积极改善与周边国家的关系,以诚恳的态度恳求受害国人民的原谅,1970年12月7日,联邦德国总理威利·勃兰特在华沙犹太隔离区起义纪念碑前下跪,“华沙之跪”是战后联邦德国与东欧诸国改善关系的重要里程碑。此后,西德积极的融入世界,最终于1973年9月加入联合国。外交的大发展为联邦德国经济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七).国民的辛勤劳动
联邦德国经济的发展与国民的辛勤劳动势不可分开的。联邦德国人民的敬业精神也极大的促进了经济的崛起。据统计,1955年,联邦德国男子平均每周工作长达50小时,比英国工人多3小时,而平均工资实际上直到1956年才到战前1938年的水平,正是联邦德国人民的辛勤劳动和无私的奉献精神才创造经济发展的奇迹。
三. 联邦德国经济取得的成就
1950—1960年,联邦德国国民经济劳动生产率年平均增长5.3%,人民生活水平显着提高。50年代联邦德国经济发展进入繁荣时期,60年代西德已经超过英法,成为欧洲头号资本主义强国,世界第三大经济体。自此后,两德统一,国内经济政治继续发展,外交繁荣,德国再度成为世界强国,展现大国崛起。

❹ 药物经济学评价要解决的问题包括哪些请举例说明。

药物经济学评价要解决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药物治疗效果评价:药物经济学评价需要考虑药物治疗效果对于患者和社会的实际意义,以及药物治疗效果与成本之间的关系。例如,在评估一种新药物的疗效时,需要对其困缺治疗效果、安全性和副作用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并与已有的治疗方法进行比较,以确定它是否具有优势和经济性。

2、药物费用效益评价:药物经济学评价需要考虑药物费用和效益之间的平衡关系,并根据不同的疾病类型和临床实践推算出最佳的药物使用方案。例如,在评估一种新药物的经济性时,需要考虑其疗效、治疗时间、剂量等因素,以及患者支付能力和医保政策等因素,最终确定是否值得投入使用。

以下是药物经济学的就业前景:

1、医药企业:药物经济学人才可以在医药企业从事新药评价、市场调研、生产管理和质量控制等工作,为企业提供专业的经济分析和管理支持。

2、医疗机构:药物经济学人才可以在医疗机构从事临床治疗指南的制定、医疗资源配置、医院药品采购和管理等工作,为医疗机构提供优化医疗服务的解决方案。

3、政府部门:药物经济学人才可以在卫生计生委、食品药品监管局等政府部门从事政策研究、规划编制、法规制定和监管管理等工作,为国家药品管理和卫生医疗政策的制定提供专业的经济分析和管理支持。

4、学术机构:药物经济学人才可以在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等学术机构从事教学、研究和咨询等工作,为推动药物经济学学科发展和应用提供智力支持和技术支持。

总之,药物经济学专业人才的市场需求越来越大,其就业前景也越来越广泛。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药物经济学人才需要具备医学和经济学等多方郑稿面的知识背景和实践经验,才能更好地适应未来药品研发、销售、使用和管理等汪丛辩领域的发展变化。

❺ 德国医疗保险制度优点

德国实行的是社会市场经济制度,在保证市场自由竞争的同时,又采取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校正由于市场自由竞争导致的社会收入分配的差距,使竞争和经济增长的好处让全体人民都能享受。其中建立比较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覆盖全体公民,使所有最低收入和无收入的人,都可以从国家那里得到住房和货币收入,保持一定的生活水平,实现社会公平。
德国社会保险制度的管理体制
德国实行的社会保障体系,是由社会保险制度,以及以普通税收收入为来源的社会福利和社会救助制度构成,如养老保险、失业保险、事故保险、医疗保险、护理保险、社会救济、住宅补助、子女补助和教育补助等,不同层次的社会保障项目几乎覆盖了所有的社会成员。德国社会保险制度又分为法定保险和自愿保险,法定保险的保费由雇主和雇员共同承担,自愿保险的保费完全由投保人个人承担。
德国社会保险的管理层次:
一是联邦政府部门。
管理德国社会保险的联邦政府部门主要有三个,即德国联邦卫生部、劳动社会事务部和劳动(就业)部。其中:卫生部负责医疗和护理保险,职责包括医疗保险政策的制定和业务协调。主要制定公共医疗保险的范围、缴费、服务标准、药品报销目录等政策。劳动社会事务部负责养老和事故保险的政策制定和业务协调。另外还有一个德国联邦劳动(就业)部负责失业保险。每个部都下设专门的管理办公室或执行委员会负责具体社会保险的业务管理。各州(有的几个州合起来只设一个局)、地方政府也设立相应的局(或办公室)负责执行。
由于公共社会保险法规政策是全国统一制定,联邦政府管理机构比较精干有效。
二是经办正嫌晌执行机构即公共保险公司和私人保险公司。
德国医疗、护理保险的公共医疗保险公司基本按行业设置,1990年德国有1200个公共医疗保险公司,现有400家公共医疗保险公司。全国有90%以上的人在公共医疗保险公司投保。政府规定在保费收入中提取5%作为机构人员经费。由于保险公司多,势必增加管理成本。法定保险的缴费和服务标准已经有法律规定,保险公司不能变动。
德国养老保险是由国家养老保险局承办。德国有23个州级的养老保险局,承办法定的工人养老保险,而海员、铁路职工、矿工和农民的养老保险分别由按行业分别设置保险机构承办,联邦养老保险局则承办政府职员的养老保险。
德国事故保险由行业保险合作社承办。人身事故保险分为法定保险和一般保险,法定保险的参加者为农民和海员。
德国失业保险由联邦劳动(就业)部负责,失业保险实行全国统筹,收不抵支时,由联邦劳动(就业)部向联邦政府申请,大区和基层劳动局执行。联邦劳动(就业)部下设10个州(大区)一级的劳动局;州劳动局下设181个市一级劳动局。劳动局不仅负责失业保险金的收取和发放,还负责失业者的职业介绍和职业培训,以及劳动市场的调查,参与劳动市场政策的制定等。
德国各种社会保险金统一由雇主交给雇员参保的医疗保险公司,由医疗保险公司按社会保险金的种类,分别转给其它险种的保险经办机构,联邦劳动(就业)部需支付医疗保险公司代办业务费,2000年预计支出12亿马克。
德国社会保险制度的启示
——建立德国统一的社会保障法律体系。
德国社会保障的法律统一由联邦议会立法。德国社会保险体系一般由法定保险、补充保险或个人储蓄保险组成,以法定社会保险为主。法定社会保险的对象为企业的职员或举锋工人,所有的企业员工(除雇主外)都必须无条件参加,具有强制性。借鉴德国的经验,我国社会保障的法律规定全国要统一,由全国人大通过后实施。企事业单位和个人都具有缴纳社会保险费(税)的义务,以及享受社会保障的权利,使全国企事业单位和个人社会保障缴费比例和待遇水平均衡发展。
——建立起各负其责的社会保险管理者中体制。
德国目前已建立了立法、决策、管理、预算编制和具体执行的各负其责又互相制约的社会保险管理体制。联邦议会负责社会保险的立法,政府部门监督执行,各自的社会保险公司(均为自治性的公共团体)具体负责管理和提供服务。其中政府部门中,财政部门负责全德国的社会保险预算的编制,联邦劳动(就业)部和劳动社会事务部负责社会保险的决策和管理办法。由于社会保险的具体事务是由各个社会保险公司负责,按照社会保险制度的市场运转机制进行运作,而政府各部门就可以专职于宏观决策,如社会保险的政策、预算的制定、社会保险制度运转的预测和监督,以确保参保人的权利不受侵犯,实现社会公平。这种管理体系是与德国实行的社会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
——社会保险社会化管理程度较高。
各个具体负责管理和提供服务的社会保险公司,在征缴社会保险费的同时,必须提供优质和方便的社会保险服务,否则参保人会转到提供服务比较好的社会保险公司参保。由于社会保险具有“大数”法则,参保人数不足就会影响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的正常运转,甚至倒闭。因此各个具体负责管理和提供服务的社会保险公司存在着互相竞争的格局,具有社会化管理程度高的特点。
——社会保险资金运作模式的改革。
德国社会保险目前仍是实行现收现付制的基金筹集模式,在人口老龄化高峰期就会出现基金收支缺口大,威胁社会保险体系的运转。这个问题对于其他也是实行同一种模式的国家也会出现。为此,我国目前养老保险制度也需要及早采取应策,如可实行部分积累制的资金运作方式并逐步过渡到完全积累模式。在实行部分积累制的资金运作方式时,一是将现行的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的制度模式分解为两个层次的养老保险制度,即社会统筹部分由省级统筹,按现行的基础养老金办法运作;个人帐户部分则实行强制性的个人储蓄帐户,逐步提高个人的缴费比例,由社保经办机构负责管理,使个人帐户的基金积累实帐化。二是要重视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和商业保险,建立多层次的养老保险体系。在改革过程中要妥善处理好养老保险隐性负债问题,避免养老保险制度可能出现的支付危机。
——完善社会保障的基础性工作。
德国每个参保人员都有一个社会保障号码,通过保障号码可以查到参保人的所有资料。计算机全国联网,信息系统比较完善。当前,我国社会保障要加强基础工作建设,一是要建立起包括城乡各类企业事业单位和行政单位职工在内的统一的职工养老保险制度。二是要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险费征缴系统,实行全额收缴,社会化发放。三是要提高统筹层次,如实行省级统筹,要清理、规范统筹项目和计发标准,避免各地之间社会保险待遇水平出现大的差距。四是要建立各级财政与税务、社保经办机构、开户银行之间,以及各自内部的社保信息联网系统,实行计算机管理,准确掌握保障对象的基本情况和动态变化情况,达到信息共享。
德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启示:——社会保险资金运作模式的改革。
德国社会保险目前仍是实行现收现付制的基金筹集模式,在人口老龄化高峰期就会出现基金收支缺口大,威胁社会保险体系的运转。这个问题对于其他也是实行同一种模式的国家也会出现。为此,我国目前养老保险制度也需要及早采取应策,如可实行部分积累制的资金运作方式并逐步过渡到完全积累模式。在实行部分积累制的资金运作方式时,一是将现行的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的制度模式分解为两个层次的养老保险制度,即社会统筹部分由省级统筹,按现行的基础养老金办法运作;个人帐户部分则实行强制性的个人储蓄帐户,逐步提高个人的缴费比例,由社保经办机构负责管理,使个人帐户的基金积累实帐化。二是要重视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和商业保险,建立多层次的养老保险体系。在改革过程中要妥善处理好养老保险隐性负债问题,避免养老保险制度可能出现的支付危机。
——完善社会保障的基础性工作。
德国每个参保人员都有一个社会保障号码,通过保障号码可以查到参保人的所有资料。计算机全国联网,信息系统比较完善。当前,我国社会保障要加强基础工作建设,一是要建立起包括城乡各类企业事业单位和行政单位职工在内的统一的职工养老保险制度。二是要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险费征缴系统,实行全额收缴,社会化发放。三是要提高统筹层次,如实行省级统筹,要清理、规范统筹项目和计发标准,避免各地之间社会保险待遇水平出现大的差距。四是要建立各级财政与税务、社保经办机构、开户银行之间,以及各自内部的社保信息联网系统,实行计算机管理,准确掌握保障对象的基本情况和动态变化情况,达到信息共享。

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

❻ 德国十九世纪末推行世界政策的目的以及原因

目的:德国资本灶简主义较英国、法国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如圆起步较晚,因此到19世纪末德国资本主义起步并亟待市场、原料时,供其选择的余地已经被挤得很小了,所以他们才要求“阳光下的土地”,根本上就是为了发展资本主义。
原因:晚起步的德国发展资本主义市场、原料等等之需和早先资本主义国家的排渣辩塌挤、周转余地狭小的矛盾。

❼ 1929-1933年经济危机打击下的美国日本德国的经济政策并说明其实施这些不同政策的原因

择:美国实施罗斯福新政,德、日建立法西斯专政。

原因:美国:①没有封建社会的历史,具有典型的资产阶级的民主传统。②美国资本主义经济实力强,国家干预经济可行。③美国虽有阶级矛盾,但左右两翼的力量不足以危及到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④罗斯福的个人作用体现旁哗了当时时势的需要。

德国:①德国具有浓厚的封建军国主义历史。②德国经济危机后,垄断资产阶级唯一的办法依靠军事化复苏。③德国整个社会不满一战后的失败,对《凡尔赛和约》不满,希特勒借助了“民族主义”和复仇心理。④德国阶级矛盾尖锐,革命迫在眉睫,纳粹党正好充当垄断资本家镇压革命、发动战争的工具。⑤希特勒的个人作用适应德国当时社会的“土毕启核壤”。

日本:①日本具有浓厚封建军国主义历史,标榜“武士道精神”。②日本早已对中国、朝鲜、东南亚实施过侵略扩张,为转嫁国内危机,借经济危机之机,在更大范围内扩大战争。③日本的阶级矛盾尖锐,利用法西斯力量镇压革命是日本垄断资产阶级的愿望。④以军部为首的法西斯势力左右手掘了日本社会。

❽ № 帮帮忙,

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的影响及其应对措施

[摘要] 绿色贸易壁垒又称环境壁垒,是指进口国政府以保护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和人类健康为由,以限制进口保护贸易为目的,通过颁布复杂多样的环保法规、条例,建立严格的环境技术标准和产品包装要求,建立繁琐的检验认证和审批制度,以及征收环境进口税方式对进口产品设置的贸易障碍。与传统的非关税壁垒相比,绿色贸易壁垒具有名义上的合理性、形式上的合法性、保护内容的广泛性、保护方式的隐蔽性和实施效果的歧视性等特征。本文分析了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的影响,作者还提出了应对绿色贸易壁垒的措施建议。

(正文)绿色贸易壁垒又称环境壁垒,是指进口国政府以保护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和人类健康为由,以限制进口保护贸易为目的,通过颁布复杂多样的环保法规、条例,建立严格的环境技术标准和产品包装要求,建立繁琐的检验认证和审批制度,以及征收环境进口税方式对进口产品设置的贸易障碍。与传统的非关税壁垒相比,绿色贸易壁垒具有名义上的合理性、形式上的合法性、保护内容的广泛性、保护方式的隐蔽性和实施效果的歧视性等特征。

绿色贸易壁垒作为一种非关税壁垒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90年代开始兴起,最典型的是1991年美国禁止进口墨西哥的陆仔金枪鱼及其制品,其理由是为了保护海豚的生存。日本、欧洲等发达国家也纷纷效仿,绿色贸易壁垒开始流行。绿色贸易壁垒的兴起有其深刻的背景,其实质上是发达国家借环境保护之名,依赖其技术和环保水平,通过立法手段,制定严格的强制性的技术、环境标准,以行其贸易保护之实,将发展中国家的一些商品拒之门外。

一、绿色贸易壁垒的主要制度安排

在新的一轮贸易保护主义运动中,发达国家利耐扰用自身的技术优势,先后出台了各种环保法规、标准、绿色标志等创新的制度安排,以期达到抑制负外部性的输入和保护国内经济的目的。

1.环境附加税和市场准入制度。发达国家保护环境、限制进口最早的手段是采用环境附加税,即对一些污染环境、影响生态的进口产品征收进口附加税,或者限制、禁止进口,甚至实行贸易制裁。例如美国对原油和某些进口石油化工制品课征的进口附加税的税率比国内同类产品高出3.5美分/桶。1994年,美国环保署规定在美国九大城市出售的汽油中含有昌悉旦的硫、苯等有害物质必须低于一定水平,国内生产商可逐步达到有关标准,而进口汽油必须在1995年1月1日生效起立即达到,否则禁止进口。

2.产品加工标准制度。产品的标准、法规是指针对有形产品在使用时能成功满足用户需要的程度作出的强制性规范,政府、各标准组织、行会及其他机构都可以制定。发达国家往往拥有较高的技术水平,而以环境保护为目的的环保技术标准都是根据发达国家的生产和技术水平制定的,但靠发展中国家的技术力量很难达到这些严格的环保标准,这就导致了发展中国家的产品被排斥在发达国家市场之外。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标准化组织实施了《国际环境监察标准制度》,要求企业产品达到ISO9000系列质量标准体系,1995年开始又推行了ISO14000环境管理系统,要求产品从生产前到制造、销售、使用以及最后的处理都要达到规定的技术标准。而其他的国际性组织如IEC、ITU等亦在大力推行产品品质方面统一规范,各国在对产品规范进行讨价还价的过程中,仍会自觉不自觉地阻碍贸易的发展。

3.环境标志制度。环境标志制度也称绿色标志、生态标志,是由政府部门或公共、私人团体依据一定的环境标准颁发的图形标签,印制或粘贴在合格的商品及包装上,用以表明该产品不仅质量、功能符合要求,而且从生产到使用以及处理全过程都符合环境保护要求,对环境和人类健康无害或危害极少,有利于资源的再生产和利用。自德国于1978年第一个实施环境标志制度(“蓝天使”计划)以来,环境标志制度发展极为迅速,目前世界上已有50多个国家和地区实施这一制度,如加拿大的“环境选择方案”,日本的“生态标志”,欧盟的“欧洲环境标志”等。环境标志目前正朝着世界各国相互承认、彼此协调的方向发展。

进口产品取得了环境标志意味着取得了进入实施环境标志制度国家市场的“通行证”。环境标志制度作为一种激励机制,有利于环境成本内化,规范市场秩序,保护本国市场及环境。但由于环境标志认证程序复杂、手续繁琐、标准严格,增加了外国厂商的生产成本和交易成本,成为其他国家产品进入一国市场的环境壁垒。

4.绿色包装和标签制度。绿色包装是指能节约资源、减少废弃物、用后易于回收再利用,易于自然分解、不污染环境的包装。这类产品在发达国家已广泛流行,简化包装、可再生回收再循环包装、多功能包装、以纸代塑料包装已悄然兴起。发达国家纷纷制定各种法规,以规范包装材料市场。德国于1992年公布《德国包装废弃物处理法令》,日本于1991年、1992年发布并强制推行《回收条例》、《废弃物清除条例修正案》,美国也规定了废弃物处理的各项程序。这些“绿色包装”法规有利于环境保护,但同时大大增加了出口商的成本,也为这些国家制造“绿色壁垒”提供了借口。

现有规范对商品标签也有细致的规定。例如,美国1993年修订的新《标签法》规定食品包装必须标注所含成分及其对照标准的百分含量,美国食品计划药品管理局(FDI)则要求大部分食品标明至少14种营养成分的含量。这些规定对于在此领域领先的美国制造商每年要多支出10.5亿美元,发展中国家的成本负担就更为严重,对缺乏检验设备的国家而言,这些规范无疑就成为禁止进口的壁垒。

5.绿色补贴制度。为了保护环境和资源,各国政府采取干预政策,将环境和资源成本内在化。发达国家将严重污染的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以降低环境成本,造成发展中国家环境成本上升。而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大多无力承担环境治理的费用,政府有时不得不给予一定的环境补贴。这一政策又被发达国家认为有违关贸总协定和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定,因而限制其产品的进口。

6.绿色卫生检疫制度。关贸总协定通过的《卫生与动植物卫生措施协议》规定各成员国政府有权采取措施,保护人类与动植物的健康,使人、畜免遭污染物、毒素、添加剂的影响,确保人类健康免遭进口动植物携带疾病而造成的伤害。为保护国内消费者的利益,满足对此商品健康、安全等隐性需求,各国海关、商检机构都制定了不同的卫生检疫制度,对进口商品的品质进行检测和鉴定。大多数发达国家对食品、药品的进口制定了严格的标准:如食品的安全卫生指标、农药残留、放射性残留、重金属含量、细菌含量等指标的要求极为苛刻。发展中国家由于受到生产水平和生产条件的限制,许多产品达不到标准,则其出口发达国家的农产品、食品、药品受到极大的限制。

二、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的影响分析

1.影响我国的出口市场。目前中国主要贸易伙伴有美国、日本、欧盟、韩国、东南亚以及中国的香港和台湾地区,与他们的贸易额占中国进出口总额的85%以上。而这些国家和地区大多数是世界贸易组织“贸易与环境委员会成员”,也是绿色贸易保护主义最为盛行的地区。由于我国长期忽视环保产业的发展,出口产品很难在短时间内达到发达国家制定的环境标准。如果发达国家凭借自身在环保方面的优势,制定对发展中国家过于苛刻的环境标准,并通过世界贸易组织将贸易与环保紧密挂钩,这将使我国的外贸出口市场面临缩小的可能,对我国的外贸出口造成十分不利的影响。

2.削弱我国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一些发达国家对我国出口货物征收绿色关税和反补贴税,将使我国出口产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丧失竞争优势。此外,绿色贸易壁垒的制定实施必然会涉及到产品从生产到销售、使用乃至报废各个环节的监督和检测。它要求将环境科学、生态科学的原理运用到产品生产、加工、储藏、运输、销售、使用和报废处理等全过程中去,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无公害、无污染环境管理体系。为达到发达国家的环境标准,今后我国出口产品在流通过程中,不得不增加有关环境保护的检验、测试、认证和鉴定等手续及其相关费用。产品的外观装演、出口检验和广告等也将作大幅度的调整。这样,我国出口产品的各种中间费用和附加费用将大幅增加,使产品的出口成本大为增加,进而削弱我国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同时,也使我国出口产品的生产企业和外贸企业的经济效益下降。

3.影响双边或多边贸易关系,引发贸易摩擦。近年来,发达国家以保护环境为名经常采取单方面的贸易措施,限制外国商品的进口,由此引发双边或多边贸易摩擦日益增多。当前世界经济区域化和集团化趋势的不断加强,像欧盟和北美自由贸易区这一类区域性经济组织的成员基本上都是发达国家,他们的环保水平和环境标准大致接近,个别成员国存在的差距也在趋于协调一致。因此,发达国家可以通过区域自由化贸易的形式,以低于区域环境标准为由,将来自区域以外的产品包括中国的产品排斥在巨大的区域市场之外。随着世界经济区域化和集团化趋势的不断加强,中国将不可避免地与其他发达国家或区域性经济组织因为环境问题产生双边或多边的贸易摩擦,影响双边或多边贸易关系,不利于我国外贸的稳定发展。

4.加剧污染产品和污染产业向我国转移。由于我国环境保护标准低而数目少,环境保护和管理体系不健全,环境保护门槛较低,在发达国家纷纷推行绿色贸易壁垒并日益提高其环境标准的情况下,必然会造成低标准的产品大量涌入我国,洋垃圾进口事件的屡屡发生便是很好的例证。同时,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时期,需要大量的建设资金,大量外资的流入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我国建设资金的不足。但是,在外商投资建设项目中,我国缺乏对环境因素的评估,对环境影响的评估制度没有得到真正的实施。一些外商投资者为了获取可观的经济利益和逃避本国高额的成本内部化和绿色贸易管制,将一些污染密集型企业转移到我国境内生产,这在化工、造纸、印染、电镀、农药等行业尤为明显。污染产品和污染产业向我国的转移,一方面损害了我国消费者的利益,另一方面,对我国的环境造成更为严重的破坏。
三、应对绿色贸易壁垒的措施建议

1.积极应对,破除壁垒。

(1)依据原则,积极抗辩。国内立法的单边措施能否用于限制国际贸易,依据多边环境条约而采取的贸易措施是否与WTO的自由贸易原则相违背,都是尚存争议的问题。一些国家运用WTO争端解决程序,积极斗争反抗绿色壁垒,取得良好的效果。因此我国在面对无理的绿色贸易壁垒时,应沉着应战、据理力争。对发达国家违反非歧视原则,对我国出口产品规定的高于其本国产品的环境标准而设置的绿色壁垒,我国可根据双边或多边贸易协定所确定的国民待遇原则和最惠国待遇原则提出抗辩,充分利用环境条约协议对发展中国家的特殊照顾原则,通过采取双边磋商、谈判解决。

(2)加强国际合作。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应与其他发展中国家保持密切联系,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在国际事务中代表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增强发展中国家利益集团的相对力量和合力。积极参与有关国际环保条约的制定,加强在环境与贸易领域的国际合作,努力寻求发展中国家在环境与贸易中应有的优惠待遇,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并通过多边合作,根据“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力争让发达国家承担历史责任,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治理环境污染的技术和资金援助。

2.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环保意识。保护环境是目前世界发展的大趋势。随着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兴起和日渐深入人心,人们的环保意识和绿色经济意识不断提高,人们对产品的环保要求越来越高,绿色产品将是未来商品生产的主流。在贸易领域,将环保措施纳入国际贸易的规则和目标,日趋得到广大消费者的支持和认同,绿色产品在国际贸易商品结构中的比重将日益增大。绿色壁垒作为国际贸易非关税壁垒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在国际贸易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此,我们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要通过多种途径和形式,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增强企业和消费者的环保意识,推行绿色生产和生活方式,使绿色经济意识融入每一个人的生产、生活中。建立绿色贸易制度,把绿色贸易思想作为开展国际、国内贸易的一个基本思想和基本原则,顺应世界绿色潮流。

3.大力推行环境标准制度和环境认证制度。ISO14000体系是国际标准化组织颁布的关于环境管理的标准体系,该体系由国际标准化组织的专门机构----环境管理技术委员会(TC207)负责起草制定。截至2000年3月,正式颁布的标准有15个,内容包括环境方针、计划、实施与运行、检查与纠正、管理评审等,对产品设计、原材料选用、生产过程、废物排放等全过程都提出了指导性的环保要求,其目的是为了规范企业等组织在生产、服务和活动过程中的环保行为。ISO14000系列标准主要是参照发达国家的环保经验而制定的,目前已得到世界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认同,效力十分广泛。因此,获得ISO14000认证就等于取得了进入国际市场的“绿色通行证”。ISO14000认证不仅可以使产品冲破绿色贸易壁垒,还可以为企业树立良好的绿色形象,从而极大地提高企业的整体竞争力。

我国1996年开始推行ISO14000体系认证的试点工作,1997年5月成立了中国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指导委员会,负责统一指导我国企业的认证工作。截至20O0年10月23日,我国已有410家企业通过了认证,但相对于发达国家来说,无论是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存在很大的差距,我们必须奋起直追。

4.调整贸易结构和产业结构。在绿色贸易制度安排下,随着环境或绿色产品的损益外部性的内部化,出口产业和产品的比较成本优势将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一些污染严重、环保技术落后,从而环境成本高昂的产业,如小五金、小化工等,其比较成本优势将弱化以至消失。而一些少污染以至无污染的高新技术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和绿色环保产业的比较成本优势将得到强化。因此,应根据这种比较成本优势的变化来调整产业和产品结构。发展绿色环保产业将是我国未来经济结构调整的重点。1992年,全球环保贸易额为2560亿美元,1994年为4080亿美元,2000年则突破6000亿美元。绿色环保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新世纪的支柱产业之一,中国作为经济与贸易大国,必须抓住绿色环保时代的经济发展机遇,适时调整我国贸易与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绿色环保产业。

5.通过政策导向推动企业进行清洁生产。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通过政策导向,推动企业进行清洁生产,具体措施有:(1)采取排污收费、排污许可权交易、环境税收等手段,提高环境成本约束力并逐步使环境成本内部化。(2)大力推行环境资源和对资源进行补偿的税收政策,对严重浪费资源、污染严重的企业,要采取收取资源税的税收措施;对节约资源、污染少的企业,可适当减免资源税。(3)对运用清洁生产工艺生产的产品和少污染、无污染的产品要以经济政策进行扶持,如通过政府的采购政策,采购环境行为良好的企业的产品。(4)通过信贷政策导向,使环境行为良好的企业更容易获得信贷。(5)通过减免税优惠政策,促使企业进行清洁生产。

6.严禁国外污染产品和产业流入我国。发达国家在设置绿色贸易壁垒的同时,正将污染产品和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我国对此应提高警惕,加强对进口商品的审查、检测和管理,坚决杜绝受污染商品和危险、有毒的废旧物质的进口,以保证我国居民的身体健康和生态环境免遭破坏。同时,要在扩大对外开放,引进外资的同时,着眼于长远利益,对外商投资建设项目进行严格审批,严禁外商在我国投资兴建污染大、难治理的农药、化工、印染、造纸、电镀等企业。对于现有外资企业的污染问题要限期治理,必须达到我国现有的环境标准,否则令其关闭处理。

❾ 世界医药产业发展有哪些阶段和特点

世界医药发展史



制药工业开始于19世纪中叶,从医疗事业的边缘进入了医疗事业的核心,并成为全球的工业行业。制药工业获得了现今显着的地位,政府一方面支持药品的研究开发,以提高人类寿命,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预防疾病;同时,也强化了监管,包括其安全性和药效。政府还要采取措施平息民众对于制药企业通过新药产品和促销得到高额回报的怨言。医疗体制改革在全球都在展开。

医药行业面临的挑战是科学家、工业界、政府相关部门、医生、病人在新药从实验室走向实际使用的过程中复杂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作为政府批准部门也处于两难的境地,如果不批准,很多人的心血将白费,如果批准,可能在上市后带来一系列的不良反应,甚至诉讼。最近发生的COX-2抑制剂事件、抗抑郁药物自杀倾向不良反应等就是很好的例证。而对于FDA的职员审查近5万页的注册资料又谈何容易。

制药界面临同样的困难,投资者需要及早的投资回报,高的投资回报率,希望制药企业研制和上市所谓“重磅炸弹”药品,但是,实际上,药品开发难度越来越大,新药往往后继无产品,随着FDA等药品监管部门的谨慎态度和病人对于不良反应的自觉认识提高,对于制药企业开发HIV/爱滋病、疟疾等预防药物,病人反应是不能治根,价格昂贵。Harris
Poll咨询公司最近的民意调查发现人们对于制药企业的满意度从1997那的79%降到2004年的44%,下降幅度之大达到35%。其实中国的病人和消费者对于制药企业和保健品行业,包括卫生部门的支持率可能也在下降。只是缺乏统计数据。这可能是公众的道德标准和制药企业作为企业要最大化盈利之间的矛盾。

1870-1930

在这个阶段,早期的药剂师在实验室开始成批生产当时常用的药品,如吗啡、奎宁、马钱子碱等;同时在1880年,当时的染料企业和化工厂开始建立实验室研究和开发新的药物。例如,默克制药公司开始时就是1668年在德国Darmstadt建立的一个小药房,它开始批发药品始于1840年代。在1830年代到1890年代从药房成长为药品批量生产商的类似的企业还有德国先令制药公司、瑞士的霍夫曼-拉-罗氏制药公司、英国的威康制药公司(Burroughs
Wellcome)、法国的Etienne
Poulene制药公司、美国的亚培制药公司、史克制药公司、礼来制药公司、普强制药公司和派德药厂(Parke-Davis)等。有的现今的制药企业过去是化工厂和染料厂,如德国的阿克发公司、拜尔公司、赫斯特公司;瑞士的汽巴制药公司、嘉基制药公司和山道士制药公司;英国的卜内门公司,以及美国的辉瑞制药公司。19世纪末,这些企业开始兼并成真正的制药企业,其科学基础是药物化学和药理学。合成化学和药理学的应用,特别是对化合物适应症的研究,使得制药行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制药行业应该说始于德国,但是,现在领先的是美国和英国。在19世纪末,有的染料工业和化学工业合并成为制药工业,并有科学家开始研究药物的构效理论,新生的制药企业研究方向是鉴别和制备合成药物,研究其在治疗方面的作用。制药企业在德国开始和学术界合作,如同现在在欧美一样。当时的研究用染料、免疫抗体、及其他生理活性物质,以了解它们对于致病菌的作用,1906年Paul
Ehrlich发现有的合成化合物可以选择性的杀死寄生虫、病菌和其他致病菌,从而导致了大规模的工业研究,延续至今。19世纪初,化学家已经能够从植物中提取和浓缩有效成分,用于治疗目的。如吗啡和奎宁,20世纪初则可以用类似的方法,从动物体内提取有效成分,如肾上腺素,应该说,这是第一个用于治疗目的的激素。当时,人们已经学会从焦炭中提取染料,并且通过染色,杀死细菌,这已经可以从显微镜的观察得到证实。化学家很快地对于这些染料进行了结构改进,包括其副产物,使新的化合物更有效果。合成化学在这时候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很多产品至今仍然得到广泛的应用,如泰诺、百服宁、白加黑等药品中使用的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它是N-乙酰苯胺和非那西丁的活性代谢产物。另一个例子是拜尔公司化学家Felix
Hoffmann从柳酸合成了阿司匹林,阿司匹林仍然是产量最大的药物之一。19世纪后期,疫苗也得到了应用,包括卡介苗疫苗和白喉疫苗。

构效理论开始研究时就使用了动物和人做疫苗、抗毒素、抗体试验,试验中利用了当时在染料方面的化学知识和分子结构方面的知识。构效理论使Ehrlich合成了梅毒治疗药物Salvarsan(洒尔弗散),它被认为是第一个通过系统方法合成的药物。

1909年美国化学学会成立了制药化学分会,反应了当时对于在制药行业化学家和化学科学的重视。1906年公布的美国食品药品法也促使制药企业雇佣更多的化学家以精确的分析药品。当时,美国的化学家没有自由合成新的化合物,药厂也仅仅生产简单的化合物药品。德国的化学家处于垄断的地位。第一次世界大战使德国的技术没有办法到达美国,促使美国开始重视自己开发生产阿司匹林、洒尔弗散、弗罗那(Veronal)等药物,弗罗那可以在战争中用于治疗受伤人员的伤痛。1920年该分会更名为药物分会,1927年又更名为制药分会,该名沿用至今。

过去,处方可以申请专利,但是实际上,处方没有办法保护,因为在法规中要求说明书和标签中要有处方组份说明。根据法规,药品管理部门有权要求产品退出市场和广告限制。

在1930年代前,大部分药品销售不需要处方,一半的药品是由药剂师配制的,有时医生自己也为病人配药,制药企业也提供医生常用的一些处方药物,处方由医生提供。这和中国长期以来的情况一样。由于当时在欧美医生的力量很强,药厂仅生产一些通用的药品,如治疗疼痛、感染、心脏病等的药物。虽然,用化学合成研究得到的药物治疗疾病已经很令人鼓舞,但是,当时可以使用的仅仅是维生素和胰岛素等少量化合物。药物化学的发展是随着医药科学、药品市场的发展而壮大的。

20世纪30年代到60年代是制药行业的黄金时代

之所以说20世纪30年代到60年代是制药行业的黄金时代是因为在这段时间发明了大量的药物,包括合成维生素,磺胺类药物,抗生素,激素(甲状腺素,催产素可的松类药物等),抗精神病药物,抗组胺药物,新的疫苗等。其中,有很多是全新的药物种类。在这期间,婴儿的死亡率下降了50%以

上,儿童因为感染而死亡的病例下降了90%。很多过去无法治疗的疾病,如肺结核、白喉、肺炎都可以得到治愈,这在人类历史上也是破天荒的第一次。

当然,在另一方面,战争也加速了药物的研究开发,有的与战争相关的项目得到了政府的资助,如抗疟疾药物治疗,可的松(可以使飞机上的人员在高空时没有暂时性眩晕现象),特别是青霉素。有11家美国药厂参与了青霉素的开发工作,这项工作由战时生产部直接领导。二次大战后,美国成为了世界制药工业的领导,到1940年代末,美国生产世界几乎一半的药品,在药品国际贸易中占1/3强。

由于在药品研发、市场的投资增加,美国、欧洲、日本的制药企业得到了迅速的壮大。研究开发和学术界的合作也加强了。药物发明的方法也有很大的改变,如在抗生素开发中,制药厂等筛选了成千上万的土壤样本,寻找抗菌剂。这个时期典型的化合物有:默克制药公司的链霉素,力达制药公司的金霉素,培达公司的氯霉素,亚培制药公司和礼来制药公司的红霉素,辉瑞制药公司的四环素等,从这些药品市场的利润回报,促使制药企业更重视科研工作,并开始建立专门的科研园区。

这个时期的特点是制药企业从研究天然物质发现新药,转向天然物质修饰,到合成化学合成全新化合物,从筛选化合物中得到新药。顺应这个历程,分析化学和仪器分析技术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因为要测定化合物、甾体激素、抗生素的化学结构。其中包:X-衍射技术,紫外光谱技术和红外光谱技术,从使用烧瓶、试管的湿法化学时代逐步向使用微量样本和分子模型的干法化学时代发展。这些技术的发展使化学家可以更科学的解释构效理论,了解化学结构和生物活性之间的关系。这导致了新一代的抗精神病药物、催眠药物、抗抑郁药物和抗组胺药物的产生。

在这个时期,药物安全性受到重视。1937年发生的磺胺药导致100多人,多数是儿童死亡事件使美国药品管理部门意识到药品安全性在法规上的缺失。当时,S.E.Massengill公司的科学家使用带一点甜味的二乙醇制备磺胺药糖浆,尽管标准中有外观、味道、气味等指标,但是没有经过动物试验,也没有对照已经发表的关于溶剂的文献资料,结果导致惨剧发生。这也很快使得1938年的食品药品化妆品法得到通过。其中主要的修改是药品管理部门批准新药的责任。要求官员审查临床前试验数据和临床试验数据,有权要求申请者增加试验项目,有权拒绝批准上市。

美国当时在药物安全性方面属于世界上比较先进的,因为德国作为战败国,在1950年代仍然适用新药战时禁令,英国到1956年才有药品法(TSA),政府才比较重视药品管理,如测试和生产的标准。类似的OTC法规出台,使得病人比较容易得到一般性的治疗药物,即自我治疗药物,但是,也使得处方药物的利润增加。逐步出现所谓“研究开发型制药企业”。

在临床试验中,开始要求双方对照试验,由于需要临床试验数据,药物的使用范围得到控制,防止了药物的滥用,尽管药物滥用问题至今在西方国家也没有得到解决,美国每年的药物滥用数量达到数千万次。

尽管政府部门加强了药物安全性监管,但是事实上,药物的临床试验责任仍然由制药企业负责,而不是政府或第三方。临床试验数据使得制药企业了解市场的目标受众,有利于药品的销售。由于制药企业的目标受众不是病人,而是医生,医生开处方,药房发药,所以病人仍然在盲目地吃药。世界

各国都有这种情况。最近的华盛顿邮报称美国有1510万人滥用药物,医生中有4%没有受到药物方面的培训。

二次大战以后的一段时间,欧洲社会民主党的理念使欧洲的福利国家理念深入人心,医疗也成为一种福利,美国则实施医疗保险制度,从而使民众对于药品价格持莫不关心的态度,包括医生和病人。

对制药行业的重新评估,法规修正和制药行业增长(1960-1980)

这个时期其实最重要的是药品生产GMP的公布和将验证放入GMP法规的要求中,使得药品生产更加规范。

这个时期制药工业受到科学、医学、政治、市场等多方面的撞击,新化合物的发现和早期试验使得一批新产品问世,而且,在科学上已经有可能选择性的阻滞生理过程,治疗疾病。特别在心血管药物方面出现了60年代以普奈洛尔为代表的倍他阻滞剂,70年代-80年代以卡托普利为代表的ACE抑制剂和以硝苯吡啶为代表的钙拮抗剂,以及一些降脂药物;不良反应比较少的新安眠药、抗抑郁药物、抗组胺药物;以布洛芬为代表的非甾体解热镇痛药;口服避孕药;抗癌药物;以多巴胺为代表的治疗帕金森氏症药物;治疗哮喘的药物等。美国FDA强化了对于临床试验的管理,而相对美国,欧洲政府对于药物临床试验的管理比较松,要求医生监督病人用药后不良反应的情况。所以,欧洲的新药上市速度比美国快,但是,欧洲药物不良反应的情况也比美国严重。如由于美国FDA没有批准反应停,在美国就没有造成严重不良反应。美国的制药企业在这种情况下,开始多种经营,如涉足香料、化妆品及其他消费品行业。

这个时期,在科学上理论设计(rational
design)比较有所发展,因为和一些疾病相关的酶、激素、神经传递物质的受体和底物的知识已经成为研究人体生物化学过程和生理过程的基础知识;同时期的科学发现还涉及阻滞目标分子的功能。天然资源的研究方面包括微生物产生的具有生物化学作用的物质。分子结构改变,即所谓me-too化合物的合成成为这个时期的特点。分子结构修饰的典型是卡托普利,代谢产物的典型是抗组胺药特非那定。

1960-1970时代在仪器分析方面的突破有核磁共振谱,高效液相色谱,它们对于药物发明也有很大的贡献。计算机的发明也使复杂计算变得简单。例如,傅立叶变换的计算。数据库的建立也使得生产、临床试验、分析等对照品数据贮存,并可以进行结果的比较和分析。

因为使用了新的仪器设备和计算机,药品管理部门也制定了相应的法规。

在这个时期,药品价格也提到了议事日程上,因为原料价格和成品药品价格差距很大。这个提案是由参议员Estes
Kefauver提出的。几乎在同时,1961年欧洲传出了反应停(沙利度胺)事件,全球,包括欧洲、南美洲、亚洲有约10000儿童畸胎,原因是临床试验不适当及药品审查不严。该产品是德国Gruenenthal制药厂生产的。尽管1964年修改了1961年联邦新药审批办法,最后的德国法规到1976年才实施,对新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都加强了控制。英国为了应对类似危机,卫生部在1963年成立了药物安全委员会(CSD)。它和政府密切配合,但是,不是一个立法机关,在临床试验前和临床试验中也不管理医生和制药界的行为。在1968年制定的药品法中,规定了由药品安全委员会控制

药品新产品进入市场。

尽管沙利度胺没有对美国造成伤害,但是,Kefauver等仍然提出提案,要求国会研究通过新法规,交叉批准药品专利、药品价格限制、药品促销等,以降低药品价格;法规还应该涉及药品安全性和有效性的标准。1962年国会通过了FDA食品药品化妆品法的Kefauver-Harris补充法规。要求用定量的方法评价药品的使用,FDA可以用新法规延期或不批准NDA新药申请。制药企业则因此投入大量资金进行临床前试验和临床试验。试验病例数从原来的10例-100例增加到上千例以上。大型制药企业在此时,抱怨新药上市数量快速减少。有的制药企业改变业务领域,转行到诸如医疗器械、诊断试剂、光学仪器、化妆品、食品,甚至家用日常用品领域。美国制药企业开始强化海外药品销售以及国际间科研合作,如与欧洲、南美和亚洲的合作。

市场竞争和企业兼并及生物技术等高新技术时期,1980-现在

过去20年,制药工业又有一系列新产品带给市场,包括中枢神经系统药物,抗病毒和逆转录病毒感染的药物(特别是治疗HIV和爱滋病的药物),治疗癌症的药物等,在这个时期,生物技术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如干扰素、白间素、促红细胞生长素、单克隆抗体药物等,可以模拟或支持人体免疫系统,过去从动物身体提取的胰岛素已经可以用基因修饰的微生物中获得高纯度产品。

在科研方面有很多新方法产生,如计算机化学,组合化学,用生物技术高速化合物筛选方法等,已经改变了传统的药物研究,很多制药企业都有自己的化合物数据库。由于新药物预测很困难,政府也通过法规控制进入制药行业,所以新的制药企业很少,而生物技术,作为一种新的技术,已经成为制药行业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们致力于结合生物学、遗传学、基因组等新技术,根据最近的统计资料,近年上市的新药中超过30%是生物技术产品,在开发中的新药项目有50%是生物技术产品,而且,经过1999-2002年的新经济浪潮低谷后,生物技术企业已经进行了重新洗牌,有的生物技术企业已经成为新的巨人,如安进公司,Genentech公司等。在生物技术领域美国仍然处于领先地位,欧洲正在计划增加研究开发投资。一些欧洲企业和美国制药企业建立合资企业,或者在北美成立研究开发机构。新药的开发尽管有很多手段,但是仍然在很大程度上依靠运气,所以可以说,新产品的产生是理论研究和运气的结合,现今仍然没有改变。

很多化合物的发现是先合成一系列可能有用的化合物,然后进行快速筛选,如物理分析,生物分析方法等,快速分析在体内的代谢过程,是否和标的物结合和反应,毒性反应等。在这方面,制药企业已经投资了很多钱,但是其功效仍然众说纷纭。

另一个很大的发现是遗传工程师已经可以用DNA重组的方法制备目标微生物,可以产生所需要的化合物分子。这个方法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今后的发展方向可能包括用工程细胞进行基因修复。
在政策面上,1980年美国高等法院裁定遗传技术得到的微生物可以申请专利;国会通过了Bayh-Dole法案,允许联邦资金资助的受益人也可以得到专利保护;同时,允许生物技术企业融资,典型的例子是第一家上市的生物技术企业Genentech公司在上市2分钟,股票就从35美元彪升到89元,可见当时市场对于生物技术企业的期望。
在这期间,有数以千计的生物技术企业获得融资,包括上市、风险基金,历史上从来没有的现象包括终生科学家进入董事会,投资者深信生物技术企业承诺的将来的销售和利润,一些没有经过测试的化合物都申请了专利。生物技术企业声称其产品可以治疗现在的技术无法治疗的诸如癌症、糖尿病、爱滋病等疾病。生物技术企业不断有关闭,又有新企业诞生,2005年的今天,美国仍然有生物技术企业1500家。

欧洲在这方面仍然比较保守,生物技术企业诞生主要在1990年代中叶,至今欧洲仍然落后于美国,但是,在努力之中。

这时期的另一个特点是2000年起,很多所谓重磅炸弹式的产品专利到期,仿制药制药企业开始乘机发展,其中包括跨国制药企业,如诺华制药公司,它在大规模收购仿制药企业;包括印度的制药企业,已经走向世界,虽然道路并不平坦。2005-2008年还有350亿美元商品名市场将换手,因为专利到期。美国2004年版桔皮书中收载的医药产品有10375个,其中7602个有仿制药。

这个时期也是企业兼并的时代,1994年美国家用产品公司加入惠氏制药公司;1995年葛兰素制药公司收购威康制药公司,法玛西亚制药公司和普强制药公司合并;1996年诺华制药公司成立,原来是汽巴制药公司和山道士制药公司;1999年成立安万特制药公司,由赫斯特制药公司和罗纳普朗制药公司组成;2000年,辉瑞制药公司收购瓦纳兰百特制药公司,2003年又收购法玛西亚制药公司;2004年安万特制药公司和赛诺菲制药公司合并。世界前10位制药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已经达到47%,而辉瑞制药公司接近10%。说明制药行业的垄断性。但是,大企业也面临很大的挑战,可能,传统制药企业的黄金时代已经不会再来了。

制药行业的将来

制药企业和生物技术企业将加强合作和并购。

社会效益和企业利益仍然会有冲突,政府将协调这些问题。包括药价控制,鼓励使用仿制药,加强药物不良反应监管,防止药品滥用等。医疗体制改革仍然将继续进行。

生物技术企业逐渐成熟,有的生物技术企业已经具备自我融资能力,以后部分生物技术企业将和跨国制药企业在同样的起跑线上竞争。

制药企业将更加专业化,致力于专门的治疗领域或适应症。

研究开发的难度增加,临床试验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将显得尤为重要,不然将遭遇诉讼。GMP和财务管理的法规符合性将受到企业的重视,管理部门如FDA、EMEA及SEC(美国证券委员会)将强化监管和管理,处罚力度也会加强。

阅读全文

与德国为什么实施药品效益评价政策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金华义乌国际商贸城雨伞在哪个区 浏览:756
俄罗斯如何打通飞地立陶宛 浏览:1132
韩国如何应对流感 浏览:915
在德国爱他美白金版卖多少钱 浏览:956
澳大利亚养羊业为什么发达 浏览:1387
如何进入法国高等学府 浏览:1467
巴西龟喂火腿吃什么 浏览:1400
巴西土地面积多少万平方千米 浏览:1262
巴西龟中耳炎初期要用什么药 浏览:1224
国际为什么锌片如此短缺 浏览:1628
巴西是用什么规格的电源 浏览:1449
在中国卖的法国名牌有什么 浏览:1354
在菲律宾投资可用什么样的居留条件 浏览:1263
德国被分裂为哪些国家 浏览:872
澳大利亚跟团签证要什么材料 浏览:1203
德国大鹅节多少钱 浏览:872
去菲律宾过关时会盘问什么 浏览:1195
澳大利亚女王为什么是元首 浏览:1021
有什么免费的韩国小说软件 浏览:753
申请德国学校如何找中介 浏览:6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