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战后对待纳粹
纽伦堡军事法庭上的纳粹战犯们纽伦堡审判是1945年11月20日到1946年10月1日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在德国纽伦堡举行的国际战争犯罪审判。
1943年10月30日,苏、美、英三国签署的《莫斯科宣言》规定,战后将把战犯押往犯罪地点,由受害国根据国内法审判。1945年8月8日,苏、美、英、法四国签署的《伦敦协定》和《欧洲国际军事法庭宪章》进一步规定,由四国各指派一名法官和一名预备法官组成国际军事法庭,对无法确定其具体犯罪地点的纳粹德国首要战犯进行统一审判。
1945年10月18日,国际军事法庭第一次审判在柏林举行,自1945年11月20日移至德国纽伦堡城。经过216次开庭,于1946年10月1日结束。法庭对24名被告中的22人作了宣判:判处以下12人绞刑:
赫尔曼•威廉·戈林,纳粹政权第2号人物,航空总监,普鲁士总理,陆军将军,第一任党卫队领袖,秘密警察组建者,德国4年计划全权执行人,“帝国元帅”,希特勒曾经指定的"全权继承人”。
约阿希姆•冯·里宾特洛甫,第二任德国外交部长。
威廉•凯特尔,德国陆军将领,国防军最高统帅部长官。
恩斯特•卡尔滕布隆纳,奥地利党卫队领袖,奥地利公安国务秘书,第二任德国中央保安总局局长。
阿尔弗雷德•罗森堡,“纳粹思想家”,纳粹刊物主编,德国东方占领区事务部长。
汉斯•弗兰克,纳粹党法律事务全国领导人,波兰占领区总督。
威廉•弗利克,内政部长,内阁国防委员会成员,驻波希米亚和摩拉维亚地区“保护长官”。
朱利叶斯•斯特雷切,反犹刊物《前锋报》主编。
阿尔弗雷德•约德尔,德国国防军最高统帅部国防处处长,作战处处长。
弗里茨•绍克尔,冲锋队和党卫军将军,劳工事务全权负责人。
赛伊斯•英夸特,驻奥地利总督,德国驻荷兰占领区长官,希特勒死后任德国外交部长。
马丁•鲍曼,希特勒秘书,希特勒死后任纳粹党党务书记。
判处以下3人无期徒刑:
鲁道夫•沃尔特·理乍得·赫斯,国防委员会成员,纳粹党书记处负责人,希特勒第二继承人。
埃里希•雷德尔,第一任海军总司令,国防委员会成员,海军名义总监。
瓦尔特•冯克,政府新闻总署和宣传部负责人,德国经济部长,战争经济全权委员会负责人,德国国家银行总裁。
判处以下2人20年徒刑:
巴尔杜•冯·席腊赫,全德青年领导人,驻维也纳总督。
阿尔伯特•施佩尔,军备、军需及军火部部长。
判处以下1人15年徒刑:
康斯坦丁•冯•纽赖特,第一任德国外交部部长,国防委员会委员,驻波希米亚—摩拉维亚“保护长官”。
判处以下1人10年徒刑:
卡尔•邓尼茨,潜水艇舰队司令,第二任海军总司令。希特勒临死前指定的继承人,希特勒死后任德国总统兼武装部队最高统帅。
以下3人被宣判无罪,予以释放:
弗兰茨•巴本,第一任德国总理,内阁副总理,驻奥地利、土耳其使节。
耶马尔•沙赫特,国家银行总裁,战争经济全权委员会成员。
汉斯•弗里切,宣传部国内新闻司司长。
以下各组织被宣判为犯罪组织:
德国政治领袖集团;
秘密警察和保安勤务处;
党卫队。
以下各被告组织未被宣判为犯罪组织:
德国内阁;
纳粹党冲锋队;
参谋部;
国防军最高统帅部。
在牢房中打牌的纳粹战犯们宣判完毕,庭长说明,凡有上诉者,可在4天之内向管制委员会呈交“宽恕请求书” 。
之后,庭长又宣布了苏联法官的不同意见。苏联法官、司法少将特尼基钦科认为,不宣告德国内阁、参谋本部及国防军最高统帅部为犯罪组织,判处被告赫斯无期徒刑,宣告被告巴本、沙赫特、弗里切无罪而予以释放都是不正确的,没有根据的。苏联法官在长达30页的意见书中详尽阐述了自己的理由。
1946年10月1日下午,纽伦堡欧洲国际军事法庭闭庭。
被告里宾特洛甫、汉斯•弗兰克、赛伊斯•英夸特、巴尔杜•席腊赫、阿尔伯特•施佩尔、卡尔•邓尼茨等6人先后上诉,要求减刑。被告戈林上诉,要求改绞刑为枪决。所有上诉均被驳回,一律维持法庭原判(值得一提的是被告雷德尔上诉,要求改无期徒刑为枪决,亦被驳回)。
在牢房中聚餐的纳粹战犯们审讯期间,世界公众密切注视着纽伦堡的动向。对德国首要战犯的审判人心大快。
但是,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对少数首要纳粹分子的无罪开释或重罪轻判,受到了人民群众的反对和世界舆论的指责。柏林25万工人举行罢工抗议。汉堡几千市民集会,要求国际军事法庭将沙赫特等人判死刑。法共《人道报》认为,“释放巴本等人等于邀请希特勒匪徒重新开始活动”。法国抵抗运动中的犹太人联盟致函国际法庭,抗议释放沙赫特等3人。奥地利政府要求纽伦堡国际法庭将开释的巴本、沙赫特及判处20年徒刑的席腊赫引渡给该国,以便对这些侵略奥地利的战犯重新审判。
三被告在得知获释时没有任何人比他们本人更觉吃惊。他们不敢离狱。沙赫特说:“余深惧德国民众……实觉无处容身”,要求暂时“准许留狱”,巴本欲往法国,但法国拒绝为其办理过境手续。
纽伦堡审判是历史上第一次对侵略战争的组织者、阴谋者、煽动者和计划执行者进行的国际审判,开了将战犯押上国际法庭接受法律惩处的先河。这次对战犯的指控是以指导战争行为的公认的国际法和国际惯例为依据的,它作为国际刑法史上第一案例将永载史册。
纽伦堡审判虽然清算了纳粹体制,达到了暂时的目的,但纽伦堡法庭最理想的目标———使战争成为非法,为审判侵略战争提供一个国际法庭———引起了持续到今天的争论。然而,无论如何,纽伦堡是国际关系法上的一个里程碑,它为当代世界留下了一套处理战争问题的行为准则。
1946年10月16日凌晨,在纽伦堡监狱,开始对被判处绞刑的纳粹战犯执行处决。戈林在行刑前两小时瞒过看守,吞服氰化钾自杀身亡。被判处绞刑的战犯马丁•鲍曼是缺席审判,“需追捕归案后处决”(事实上,鲍曼已于1945年4月底至5月初死于柏林战役)。其余判刑战犯皆投狱服刑。
美国军事法庭在纽伦堡城对在纳粹德国政治、经济和军事机构与组织中身居要职的177名被告进行了12项后续审判,即:1医生审判(针对在战俘和集中营囚犯身上做医学试验)。2米尔希审判(针对E•米尔希元帅)。3法官审判(针对利用法律迫害犹太人和纳粹党反对派的高级司法官员)。4波尔审判(针对党卫军集中营管理机构的领导人H•von•波尔)。5弗里克审判(针对大量使用外国强制性劳工的F•弗里克总裁和他的康采恩)。6法本公司审判(针对法本公司在占领区的活动)。7杀害人质审判(针对在东南欧反游击战中杀害人质的将军)。8种族和移民局审判(针对党卫军的种族计划)。9党卫军特别行动部队审判(针对奥伦多尔夫及其他特别行动部队的指挥官)。10克虏伯审判(针对克虏伯康采恩及其领导人)。�11威廉大街审判(针对外交部高级官员及几个政府部长的破坏和平罪)。12国防军最高统帅部审判(针对最高统帅部的高级军官)。后续审判判处24人死刑(其中12人被执行),释放35人,其余被判有期徒刑。但到1956年即全部被释放。
纽伦堡审判根据下述4条罪行起诉和定罪:①策划、准备、发动或进行战争罪。②参与实施战争的共同计划罪。以上两条罪行合起来被称为破坏和平罪。③战争罪(指违反战争法规或战争惯例)。④违反人道罪(指对平民的屠杀、灭绝和奴役等)。纽伦堡审判为以后对破坏和平罪的审判奠定了基础,标志着国际法的重大发展。
❷ 现在的德国军人是怎么看待纳粹德国军队的
二战后德国政府对纳粹的清算是非常彻底的,国内一些网站“德粉”对纳粹德军的吹捧、颂扬在西德是违法的。正常的德国人是不会对纳粹党这个令自己国家民族陷入覆灭深渊的团体抱有多少好感的!
❸ 谁知道有关战后德国对纳粹暴政和战争责任的反思的文献书籍或者是关于德国的书籍,谢谢
二战后德国的这种书籍并不多,大部分都是当年纳粹的政要或者将军元帅写的回忆录,而且里面的忏悔思想并不多,但也没有再宣扬纳粹思想,只是回忆自己的一生。
❹ 二战后,欧洲人如何看待德国人
二战后,德国做的很好,他们承认国家中那些纳粹、那些败类,他们为此感到羞耻,这种认识也成为了他们整个民族的观念,而且,他们虔诚的向受害国赔罪,赔款!所以我们都知道现在的德国是个友好,热爱和平的德国,而反观日本,其政府对其丑陋的历史遮遮掩掩,欲盖弥彰,拒不承认战争责任,更谈不上赔款,影响了中日两国人民的交流,隔阂与分歧也越来越大,越来越多,这种不了解和不信任加深了相互之间的仇视。
❺ 二战后法国民间对纳粹与德国人的看法急求!!!
法国史学家阿尔弗雷德•格鲁塞曰:“希特勒是德国历史和普鲁士主义的逻辑和必然结果”,这种决定论观点对于经历了长久欧陆争霸的法国民众而言,同样适用于二战。准确地讲,法国人并不认为二战就是“终点”,二战中体现出的意识形态之争、领土民族问题在他们眼中依然存在,这使得法国大众对战后世界、甚至是今天的欧盟依然有一种悲观的忧虑感。
战后法国人民不得不重新考虑如何处理好法德关系,用战争以外的途径解决两国之间的分歧。战后在欧洲掀起了世界和平运动,法国人民表现十分积极。“1947年11月在巴黎和各西方国家首次举行群众性的保卫和平和自由全国大会。”“1949年4月20日至25日,第一届世界保卫和平大会在巴黎-布拉格举行。”这说明法国人民是非常渴望和平的。法国物理学家约里奥·居里及夫人、作家阿拉贡为世界平和做出了巨大贡献。
法国人民的对和平的渴望影响着法国的对德政策。法国一开始对德采取强硬的政策,要求彻底分裂德国,消灭德国有生力量来换取法国的安全。但随着形势的发展,法国逐渐认识到敌对德国,只会激起德国人民的情绪,诱发战争,因此主张和平解决德国问题,对德采取和解政策。法国逐渐认识到实现欧洲一体化是消灭德国军国主义的,实现和平的最佳途径,而实现欧洲一体化就必须改变对德政策,实行对德和解。最后在1963年与德国签订了《法德友好合作条约》,实现了对德和解。
❻ 战后,德国残余纳粹势力得到全面清理,德国人很长一段时间以做为德国人而感到羞愧,他们拼命补偿那些在二
悔改其中有一定原因,倒不如说包容。你可以看看犹太人有多聪明。当时德国大部分财政被犹太人所领导的集团控制,很多人失业。虽然屠杀有些过火,但是的确是民族恩怨。
❼ 德国二战之后是怎样对待奥斯维辛的
--1939年
德国法西斯,建立奥斯维辛集中营
--1945年
苏联军队,解放奥斯维辛集中营
--1947年7月2日
波兰议会通过一项法案,将集中营原址辟为殉难者纪念馆,并在其周围划定一个默哀区
--1970年12月7日,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来到犹太人殉难者纪念碑前献花圈,下跪,并发出祈祷:“上帝饶恕我们吧,愿苦难的灵魂得到安宁。”
--1979年
奥斯威辛集中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1995年1月
在奥斯威辛集中营解放50周年之际,德国总统赫尔佐克访问奥斯威辛时,再次为德国纳粹的侵略暴行向波兰人民请求宽恕。
附录:[奥斯威辛集中营]
奥斯威辛集中营
Konzentrationslager Auschwitz-Birkenau(有译奥斯维辛集中营)
德国纳粹时期建立的劳动营和“灭绝营”之一。
其遗址在距克拉科夫(Krakow)西南60公里的波兰小城Oświęcim。
曾有400多万人在这里惨遭杀害,因此它又被称为“死亡工厂”。
奥斯威辛由三十三个集中营组成,全营分为三大区:
奥斯威辛一号:
最初的集中营,作为整个奥斯威辛地区集中营的管理中心。在这里杀害了大约70,000名波兰知识分子、同性恋者和苏联战俘。德军服务的军用经济企业都位于此。
奥斯威辛二号(比克瑙):
这是一个“灭绝营”,其主要任务是在毒气室进行大规模屠杀,有大约100万犹太人,75,000波兰人、同性恋者和19,000吉普赛人在此遇害。此外它也包括几个较小的集中营:布达的农业营、加悔泽的养禽营、赖斯科的蔬菜营和一些化学实验室。
奥斯威辛三号(莫诺维茨):
IG法本公司的劳动营。亦称伦纳,是建筑和生产人造橡胶和汽油的大型企业。它也包括几个较小的集中营,负责挖煤和生产水泥。
❽ 为什么二战之后德国民众都那么憎恨纳粹
发动二战人之常情,民族灭绝却是丧失了人性。。。法西斯是绝对不正义的,这点中国人也是深有体会的
❾ 二战的问题,德国人是如何看待希特勒的
很多人把成吉思汗当做我们国人的英雄 而德国人怎么看待希特勒的 不言而喻
❿ 67纳粹统治下的德国人,怎么看待纳粹
很多人都是念纳粹的好,因为当时德国社会福利很高就算在二战期间德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是不错的,但是由于战败之后本土被严重毁坏所以感情是很复杂的,如果用一个词总结那就是又爱又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