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德国资讯 > 德国有哪些着名的燃料电池公司

德国有哪些着名的燃料电池公司

发布时间:2023-05-29 02:37:05

㈠ (7分)德国克莱斯公司成功研制了利用甲醇车载制氢氧燃料电池工艺,其原理如右图所示,请观察此图回答:

(1) BC D (2分)源旁
(2)CO 2 (g)+ 3H 2 (g)= H 2 O(g)+CH 3 OH(g)△H=-49.47kJ/mol(2分)
(3)雹陪橡氧气或空气 1分 CH 3 OH+H 2 O-6e =CO 2 +6H 2分乱塌

㈡ 燃料电池的现状

在中国的尘兄态燃料电池研究始于1958年,原电子工业部天津电源研究所最早开展了MCFC的研究。70年代在航天事业的推动下,中国燃料电池的研究曾呈现出第一次高潮。其间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制成功的两种类型的碱性石棉膜型氢氧燃料电池系统(千瓦级AFC)均通过了例行的航天环境模拟试验。1990年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承担了中科院PEMFC的研究任务,1993年开始进行直接甲醇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DMFC)的研究。电力工业部哈尔滨电站成套设备研究所于1991年研制出由7个单电池组成的MCFC原理性电池。“八五”期间,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化工冶金研究所、清华大学等国内十几个单位进行了与SOFC的有关研究。到90年代中期,由于国家科技部与中科院将燃料电池技术列入"九五"科技攻关计划的推动,中国进入了燃料电池研究的第二个高潮。在中国科学工作者在燃料电池基础研究和单项技术方面取得了不少进展,积累了一定经验。但是,由于多年来在燃料电池研究方面投入资金数量很少,就燃料电池技术的总体水平来看,与发达国家尚有较大差距。我国有关部门和专家对燃料电池十分重视,1996年和1998年两次在香山科学会议上对中国燃料电池技术的发展进行了专题讨论,强调了自主研究与开发燃料电池系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近几年中国加强了在PEMFC方面的研究力度。 2000年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与中科院电工研究所已完成30kW车用用燃料电池的全部试验工作。北京富原公司也宣布,2001年将提供40kW的中巴燃料电池,并接受订货。科技部副部长徐冠华在EVS16届大会上宣布,中国将在2000年装出首台燃料电池电动车。此前参与燃料电池研究的有关概况如下:
1:PEMFC的研究状况
中国最早开展PEMFC研制工作的是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该所于1990年在中科院扶持下开始研究PEMFC,工作主要集中在催化剂、电极的制备工艺和甲醇外重整器的研制已制造出100WPEMFC样机。1994年又率先开展直接甲醇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研究工作。该所与美国CaseWesternReserve大学和俄罗斯氢能与等离子体研究所等建立了长期协作关系。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所于1993年开展了PEMFC的研究,在电极工艺和电池结构方面做了许多工作,现已研制成工作面积为140cm2的单体电池,其输出功率达0.35W/cm2。
复旦大学在90年代初开始研制直接甲醇PEMFC,主要研究聚苯并咪唑膜的制备和电极制备工艺。厦门大学与香港大学和美国的CaseWesternReserve大学合作开展了直接甲醇PEMFC的研究。
1994年,上海大学与北京石油大学合作研究PEMFC(“八五”攻关项目),主要研究催化剂、电极、电极膜集合体的制备工艺。
北京理工大学于1995年在兵器工业部资尘宴助下开始了PEMFC的派源研究,单体电池的电流密度为150mA/cm2。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于1994年开始研究PEMFC,主营使用计算传热和计算流体力学方法对各种供气、增湿、排热和排水方案进行比较,提出改进的传热和传质方案。
天津电源研究所1997年开始PEMFC的研究,拟从国外引进1.5kW的电池,在解析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开展研究。
1995年北京富原公司与加拿大新能源公司合作进行PEMFC的研制与开发,5kW的PEMFC样机现已研制成功并开始接受订货。
2:MCFC的研究简况
在中国开展MCFC研究的单位不太多。哈尔滨电源成套设备研究所在80年代后期曾研究过MCFC,90年代初停止了这方面的研究工作。
1993年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在中国科学院的资助下开始了MCFC的研究,自制LiAlO2微粉,用冷滚压法和带铸法制备出MCFC用的隔膜,组装了单体电池,其性能已达到国际80年代初的水平。
90年代初,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也开始了MCFC的研究,在LiAlO2微粉的制备方法研究和利用金属间化合物作MCFC的阳极材料等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
北京科技大学于90年代初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的资助下开展了MCFC的研究,主要研究电极材料与电解质的相互作用,提出了用金属间化合物作电极材料以降低它的溶解。
3:SOFC的研究简况
最早开展SOFC研究的是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他们在1971年就开展了SOFC的研究,主要侧重于SOFC电极材料和电解质材料的研究。80年代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的资助下又开始了SOFC的研究,系统研究了流延法制备氧化锆膜材料、阴极和阳极材料、单体SOFC结构等,已初步掌握了湿化学法制备稳定的氧化锆纳米粉和致密陶瓷的技术。吉林大学于1989年在吉林省青年科学基金资助下开始对SOFC的电解质、阳极和阴极材料等进行研究组装成单体电池,通过了吉林省科委的鉴定。1995年获吉林省计委和国家计委450万元人民币的资助,先后研究了电极、电解质、密封和联结材料等,单体电池开路电压达1.18V,电流密度400mA/cm2,4个单体电池串联的电池组能使收音机和录音机正常工作。
1991年中国科学院化工冶金研究所在中国科学院资助下开展了SOFC的研究,从研制材料着手制成了管式和平板式的单体电池,功率密度达0.09W/cm2~0.12W/cm2,电流密度为150mA/cm2~180mA/cm2,工作电压为0.60V~0.65V。1994年该所从俄罗斯科学院乌拉尔分院电化学研究所引进了20W~30W块状叠层式SOFC电池组,电池寿命达1200h。他们在分析俄罗斯叠层式结构、美国Westinghouse的管式结构和德国Siemens板式结构的基础上,设计了六面体式新型结构,该结构吸收了管式不密封的优点,电池间组合采用金属毡柔性联结,并可用常规陶瓷制备工艺制作。
华南理工大学于1992年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汕头大学李嘉诚科研基金、广东佛山基金共一百多万元的资助下开始了SOFC的研究,组装的管状单体电池,用甲烷直接作燃料,最大输出功率为4mW/cm2,电流密度为17mA/cm2,连续运转140h,电池性能无明显衰减。 发达国家都将大型燃料电池的开发作为重点研究项目,企业界也纷纷斥以巨资,从事燃料电池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已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使得燃料电池即将取代传统发电机及内燃机而广泛应用于发电及汽车上。值得注意的是这种重要的新型发电方式可以大大降低空气污染及解决电力供应、电网调峰问题,2MW、4.5MW、11MW成套燃料电池发电设备已进入商业化生产,各等级的燃料电池发电厂相继在一些发达国家建成。燃料电池的发展创新将如百年前内燃机技术突破取代人力造成工业革命,也像电脑的发明普及取代人力的运算绘图及文书处理的电脑革命,又如网络通讯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生活习惯的信息革命。燃料电池的高效率、无污染、建设周期短、易维护以及低成本的潜能将引爆21世纪新能源与环保的绿色革命。如今,在北美、日本和欧洲,燃料电池发电正以急起直追的势头快步进入工业化规模应用的阶段,将成为21世纪继火电、水电、核电后的第四代发电方式。燃料电池技术在国外的迅猛发展必须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它已是能源、电力行业不得不正视的课题。
磷酸型燃料电池(PAFC)
受1973年世界性石油危机以及美国PAFC研发的影响,日本决定开发各种类型的燃料电池,PAFC作为大型节能发电技术由新能源产业技术开发机构(NEDO)进行开发。自1981年起,进行了1000kW现场型PAFC发电装置的研究和开发。1986年又开展了200kW现场性发电装置的开发,以适用于边远地区或商业用的PAFC发电装置。 富士电机公司是日本最大的PAFC电池堆供应商。截至1992年,该公司已向国内外供应了17套PAFC示范装置,富士电机在1997年3月完成了分散型5MW设备的运行研究。作为现场用设备已有50kW、100kW及500kW总计88种设备投入使用。下表所示为富士电机公司已交货的发电装置运行情况,到1998年止有的已超过了目标寿命4万小时。
东芝公司从70年代后半期开始,以分散型燃料电池为中心进行开发以后,将分散电源用11MW机以及200kW机形成了系列化。11MW机是世界上最大的燃料电池发电设备,从1989年开始在东京电力公司五井火电站内建造,1991年3月初发电成功后,直到1996年5月进行了5年多现场试验,累计运行时间超过2万小时,在额定运行情况下实现发电效率43.6%。在小型现场燃料电池领域,1990年东芝和美国IFC公司为使现场用燃料电池商业化,成立了ONSI公司,以后开始向全世界销售现场型200kW设备"PC25"系列。PC25系列燃料电池从1991年末运行,到1998年4月,共向世界销售了174台。其中安装在美国某公司的一台机和安装在日本大阪梅田中心的大阪煤气公司2号机,累计运行时间相继突破了4万小时。从燃料电池的寿命和可靠性方面来看,累计运行时间4万h是燃料电池的长远目标。东芝ONSI已完成了正式商用机PC25C型的开发,早已投放市场。PC25C型作为21世纪新能源先锋获得日本通商产业大奖。从燃料电池商业化出发,该设备被评价为具有高先进性、可靠性以及优越的环境性设备。它的制造成本是$3000/kW,将推出的商业化PC25D型设备成本会降至$1500/kW,体积比PC25C型减少1/4,质量仅为14t。2001年,在中国就将迎来第一座PC25C型燃料电池电站,它主要由日本的MITI(NEDO)资助的,这将是我国第一座燃料电池发电站。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
着名的加拿大Ballard公司在PEMFC技术上全球领先,它的应用领域从交通工具到固定电站,其子公司BallardGenerationSystem被认为在开发、生产和市场化零排放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上处于世界领先地位。BallardGenerationSystem最初产品是250kW燃料电池电站,其基本构件是Ballard燃料电池,利用氢气(由甲醇、天然气或石油得到)、氧气(由空气得到)不燃烧地发电。Ballard公司正和世界许多着名公司合作以使BallardFuelCell商业化。BallardFuelCell已经用于固定发电厂:由BallardGenerationSystem,GPUInternationalInc.,AlstomSA和EBARA公司共同组建了BallardGenerationSystem,共同开发千瓦级以下的燃料电池发电厂。经过5年的开发,第一座250kW发电厂于1997年8月成功发电,1999年9月送至IndianaCinergy,经过周密测试、评估,并提高了设计的性能、降低了成本,这导致了第二座电厂的诞生,它安装在柏林,250kW输出功率,也是在欧洲的第一次测试。很快Ballard公司的第三座250kW电厂也在2000年9月安装在瑞士进行现场测试,紧接着,在2000年10月通过它的伙伴EBARABallard将第四座燃料电池电厂安装在日本的NTT公司,向亚洲开拓了市场。在不同地区进行的测试将大大促进燃料电池电站的商业化。第一个早期商业化电厂将在2001年底面市。下图是安装在美国Cinergy的Ballard燃料电池装置,正在测试。
图是安装在柏林的250kW PEMFC燃料电池电站:
在美国,PlugPower公司是最大的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开发公司,他们的目标是开发、制造适合于居民和汽车用经济型燃料电池系统。1997年,PlugPower模块第一个成功地将汽油转变为电力。PlugPower公司开发出它的专利产品PlugPower7000居民家用分散型电源系统。商业产品在2001年初推出。家用燃料电池的推出将使核电站、燃气发电站面临挑战,为了推广这种产品,1999年2月,PlugPower公司和GEMicroGen成立了合资公司,产品改称GEHomeGen7000,由GEMicroGen公司负责全球推广。此产品将提供7kW的持续电力。GE/Plug公司宣称其2001年初售价为$1500/kW。他们预计5年后,大量生产的燃料电池售价将降至$500/kW。假设有20万户家庭各安装一个7kW的家用燃料电池发电装置,其总和将接近一个核电机组的容量,这种分散型发电系统可用于尖峰用电的供给,又因分散式系统设计增加了电力的稳定性,即使少数出现了故障,但整个发电系统依然能正常运转。 在Ballard公司的带动下,许多汽车制造商参加了燃料电池车辆的研制,例如:Chrysler(克莱斯勒)、Ford(福特)、GM(通用)、Honda(本田)、Nissan(尼桑)、VolkswagenAG(大众)和Volvo(富豪)等,它们许多正在使用的燃料电池都是由Ballard公司生产的,同时,它们也将大量的资金投入到燃料电池的研制当中,克莱斯勒公司给Ballard公司注入4亿5千万加元用于开发燃料电池汽车,大大的促进了PEMFC的发展。1997年,Toyota公司就制成了一辆RAV4型带有甲醇重整器的跑车,它由一个25kW的燃料电池和辅助干电池一起提供了全部50kW的能量,最高时速可以达到125km/h,行程可达500km。这些大的汽车公司均有燃料电池开发计划,虽然燃料电池汽车商业化的时机还未成熟,但几家公司已确定了开始批量生产的时间表,Daimler-Benz公司宣布,到2004年将年产40000辆燃料电池汽车。因而未来十年,极有可能达到100000辆燃料电池汽车。
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MCFC)
50年代初,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MCFC)由于其可以作为大规模民用发电装置的前景而引起了世界范围的重视。在这之后,MCFC发展的非常快,它在电池材料、工艺、结构等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改进,但电池的工作寿命并不理想。到了80年代,它已被作为第二代燃料电池,而成为实现兆瓦级商品化燃料电池电站的主要研究目标,研制速度日益加快。MCFC的主要研制者集中在美国、日本和西欧等国家。预计2002年将商品化生产。
美国能源部(DOE)2000年已拨给固定式燃料电池电站的研究费用4420万美元,而其中的2/3将用于MCFC的开发,1/3用于SOFC的开发。美国的MCFC技术开发一直主要由两大公司承担,ERC(EnergyResearchCorporation)(现为FuelCellEnergyInc.)和M-CPower公司。他们通过不同的方法建造MCFC堆。两家公司都到了现场示范阶段:ERC1996年已进行了一套设于加州圣克拉拉的2MW的MCFC电站的实证试验,正在寻找3MW装置试验的地点。ERC的MCFC燃料电池在电池内部进行无燃气的改质,而不需要单独设置的改质器。根据试验结果,ERC对电池进行了重新设计,将电池改成250kW单电池堆,而非原来的125kW堆,这样可将3MW的MCFC安装在0.1英亩的场地上,从而降低投资费用。ERC预计将以$1200/kW的设备费用提供3MW的装置。这与小型燃气涡轮发电装置设备费用$1000/kW接近。但小型燃气发电效率仅为30%,并且有废气排放和噪声问题。与此同时,美国M-CPower公司已在加州圣迭戈的海军航空站进行了250kW装置的试验,计划在同一地点试验改进75kW装置。M-CPower公司正在研制500kW模块,计划2002年开始生产。
日本对MCFC的研究,自1981年"月光计划"时开始,1991年后转为重点,每年在燃料电池上的费用为12-15亿美元,1990年政府追加2亿美元,专门用于MCFC的研究。电池堆的功率1984年为1kW,1986年为10kW。日本同时研究内部转化和外部转化技术,1991年,30kW级间接内部转化MCFC试运转。1992年50-100kW级试运转。1994年,分别由日立和石川岛播磨重工完成两个100kW、电极面积1m2,加压外重整MCFC。另外由中部电力公司制造的1MW外重整MCFC正在川越火力发电厂安装,预计以天然气为燃料时,热电效率大于45%,运行寿命大于5000h。由三菱电机与美国ERC合作研制的内重整30kWMCFC已运行了10000h。三洋公司也研制了30kW内重整MCFC。石川岛播磨重工有世界上最大面积的MCFC燃料电池堆,试验寿命已达13000h。日本为了促进MCFC的开发研究,于1987年成立了MCFC研究协会,负责燃料电池堆运转、电厂外围设备和系统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它已联合了14个单位成为日本研究开发主力。
欧洲早在1989年就制定了1个Joule计划,目标是建立环境污染小、可分散安装、功率为200MW的"第二代"电厂,包括MCFC、SOFC和PEMFC三种类型,它将任务分配到各国。进行MCFC研究的主要有荷兰、意大利、德国、丹麦和西班牙。荷兰对MCFC的研究从1986年已经开始,1989年已研制了1kW级电池堆,1992年对10kW级外部转化型与1kW级内部转化型电池堆进行试验,1995年对煤制气与天然气为燃料的2个250kW系统进行试运转。意大利于1986年开始执行MCFC国家研究计划,1992-1994年研制50-100kW电池堆,意大利Ansodo与IFC签定了有关MCFC技术的协议,已安装一套单电池(面积1m2)自动化生产设备,年生产能力为2-3MW,可扩大到6-9MW。德国MBB公司于1992年完成10kW级外部转化技术的研究开发,在ERC协助下,于1992年-1994年进行了100kW级与250kW级电池堆的制造与运转试验。现在MBB公司拥有世界上最大的280kW电池组体。
资料表明,MCFC与其他燃料电池比有着独特优点:
a.发电效率高比PAFC的发电效率还高;
b.不需要昂贵的白金作催化剂,制造成本低;
c.可以用CO作燃料;
d.由于MCFC工作温度600-1000℃,排出的气体可用来取暖,也可与汽轮机联合发电。若热电联产,效率可提高到80%;
e.中小规模经济性与几种发电方式比较,当负载指数大于45%时,MCFC发电系统成本最低。与PAFC相比,虽然MCFC起始投资高,但PAFC的燃料费远比MCFC高。当发电系统为中小规模分散型时,MCFC的经济性更为突出;
f.MCFC的结构比PAFC简单。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
SOFC由用氧化钇稳定氧化锆(YSZ)那样的陶瓷给氧离子通电的电解质和由多孔质给电子通电的燃料和空气极构成。空气中的氧在空气极/电解质界面被氧化,在空气燃料之间氧的分差作用下,在电解质中向燃料极侧移动,在燃料极电解质界面和燃料中的氢或一氧化碳反应,生成水蒸气或二氧化碳,放出电子。电子通过外部回路,再次返回空气极,此时产生电能。
SOFC的特点如下:
由于是高温动作(600-1000℃),通过设置底面循环,可以获得超过60%效率的高效发电。
由于氧离子是在电解质中移动,所以也可以用CO、煤气化的气体作为燃料。
由于电池本体的构成材料全部是固体,所以没有电解质的蒸发、流淌。另外,燃料极空气极也没有腐蚀。l动作温度高,可以进行甲烷等内部改质。
与其他燃料电池比,发电系统简单,可以期望从容量比较小的设备发展到大规模设备,具有广泛用途。
在固定电站领域,SOFC明显比PEMFC有优势。SOFC很少需要对燃料处理,内部重整、内部热集成、内部集合管使系统设计更为简单,而且,SOFC与燃气轮机及其他设备也很容易进行高效热电联产。下图为西门子-西屋公司开发出的世界第一台SOFC和燃气轮机混合发电站,它于2000年5月安装在美国加州大学,功率220kW,发电效率58%。未来的SOFC/燃气轮机发电效率将达到60-70%。
被称为第三代燃料电池的SOFC正在积极的研制和开发中,它是正在兴起的新型发电方式之一。美国是世界上最早研究SOFC的国家,而美国的西屋电气公司所起的作用尤为重要,现已成为在SOFC研究方面最有权威的机构。 早在1962年,西屋电气公司就以甲烷为燃料,在SOFC试验装置上获得电流,并指出烃类燃料在SOFC内必须完成燃料的催化转化与电化学反应两个基础过程,为SOFC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此后10年间,该公司与OCR机构协作,连接400个小圆筒型ZrO2-CaO电解质,试制100W电池,但此形式不便供大规模发电装置应用。80年代后,为了开辟新能源,缓解石油资源紧缺而带来的能源危机,SOFC研究得到蓬勃发展。西屋电气公司将电化学气相沉积技术应用于SOFC的电解质及电极薄膜制备过程,使电解质层厚度减至微米级,电池性能得到明显提高,从而揭开了SOFC的研究崭新的一页。80年代中后期,它开始向研究大功率SOFC电池堆发展。1986年,400W管式SOFC电池组在田纳西州运行成功。
燃料电池
另外,美国的其它一些部门在SOFC方面也有一定的实力。位于匹兹堡的PPMF是SOFC技术商业化的重要生产基地,这里拥有完整的SOFC电池构件加工、电池装配和电池质量检测等设备,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SOFC技术研究开发中心。1990年,该中心为美国DOE制造了20kW级SOFC装置,该装置采用管道煤气为燃料,已连续运行了1700多小时。与此同时,该中心还为日本东京和大阪煤气公司、关西电力公司提供了两套25kW级SOFC试验装置,其中一套为热电联产装置。另外美国阿尔贡国家实验室也研究开发了叠层波纹板式SOFC电池堆,并开发出适合于这种结构材料成型的浇注法和压延法。使电池能量密度得到显着提高,是比较有前途的SOFC结构。 在日本,SOFC研究是“月光计划”的一部分。早在1972年,电子综合技术研究所就开始研究SOFC技术,后来加入"月光计划"研究与开发行列,1986年研究出500W圆管式SOFC电池堆,并组成1.2kW发电装置。东京电力公司与三菱重工从1986年12月开始研制圆管式SOFC装置,获得了输出功率为35W的单电池,当电流密度为200mA/cm2时,电池电压为0.78V,燃料利用率达到58%。1987年7月,电源开发公司与这两家公司合作,开发出1kW圆管式SOFC电池堆,并连续试运行达1000h,最大输出功率为1.3kW。关西电力公司、东京煤气公司与大阪煤气公司等机构则从美国西屋电气公司引进3kW及2.5kW圆管式SOFC电池堆进行试验,取得了满意的结果。从1989年起,东京煤气公司还着手开发大面积平板式SOFC装置,1992年6月完成了100W平板式SOFC装置,该电池的有效面积达400cm2。现Fuji与Sanyo公司开发的平板式SOFC功率已达到千瓦级。另外,中部电力公司与三菱重工合作,从1990年起对叠层波纹板式SOFC系统进行研究和综合评价,研制出406W试验装置,该装置的单电池有效面积达到131cm2。
在欧洲早在70年代,联邦德国海德堡中央研究所就研究出圆管式或半圆管式电解质结构的SOFC发电装置,单电池运行性能良好。80年代后期,在美国和日本的影响下,欧共体积极推动欧洲的SOFC的商业化发展。德国的Siemens、DomierGmbH及ABB研究公司致力于开发千瓦级平板式SOFC发电装置。Siemens公司还与荷兰能源中心(ECN)合作开发开板式SOFC单电池,有效电极面积为67cm2。ABB研究公司于1993年研制出改良型平板式千瓦级SOFC发电装置,这种电池为金属双极性结构,在800℃下进行了实验,效果良好。现正考虑将其制成25~100kW级SOFC发电系统,供家庭或商业应用。

㈢ 德国有哪些世界级企业

部分德国的世界级企业

1、戴姆勒股份公司

戴姆勒股份公司(Daimler AG),总部位于德国斯图加特,是全球最大的商用车制造商,全球第一大豪华车生产商、第二大卡车生产商。公司旗下包括梅赛德斯-奔驰汽车、梅赛德斯-奔驰轻型商用车、戴姆勒载重车和戴姆勒金融服务等四大业务单元。

㈣ 从first到only,旧王能否成为新王

奔驰试水电动化15年


作者 | 马 赫

编辑 | Jane

出品 | 帮宁工作室(gbngzs)


2021年7月22日,戴姆勒集团宣布,梅赛德斯-奔驰战略更新,从“电动为先”向“全面电动”转型。


作为一家成立135年的 汽车 公司,奔驰很早就意识到向电动化转型的重要性。

长期以来,奔驰在新能源技术开发上采用多路线同时 探索 的策略,包括纯电动、插电混合动力、氢燃料电池、生物燃料等技术路线轮番登场。这样的 探索 方式投入不菲,但相比之下更稳妥,即使某种路线不成功,还可以立即进行战略重心转移。

量产纯电动 汽车 试水从smart品牌开始。电池容量的限制、不够完善的充电网络、长时间的充电,这些都使得为城市出行而设计的smart,成为电动化尝试的首选。空答



马斯克和比亚迪

2006年,第一代smart fortwo纯电版车型发布,这可以看作是奔驰在电动车量产化道路上的真正尝试。彼时,电动smart使用钠镍电池,NEDC续航里程只有115公里,大部分作为企业、政府机构公务车辆使用。以今天的眼光看来,第一代电动smart fortwo或许有些简陋,但15年前的电动化尝试,则体现出奔驰的勇气与决心。


对电动车技术的重视,促使戴姆勒集团开始与其他电动 汽车 制造商合作。



2007年,特斯拉创始人埃隆·马斯克(Elon Musk)前往斯图加特,与戴姆勒集团管理层进行接触。几个月后,他向戴姆勒集团展示了由特斯拉改装的纯电动版smart。2009年,特斯拉成为戴姆勒集团供应商之一,为新一代纯电动smart提供动力电池和电驱系统。这笔价值4000万美元的供应合同,对当时处境艰难的特斯拉堪称雪中送炭。

同年5月,戴姆勒集团以5000万美元收购特斯拉9.1%股权,获得特斯拉董事会一个席位。在2009年7月的联合战略项目中,这笔投资中的40%被转让给阿布扎比投资机构Aabar。随着特斯拉于2010年6月上市,戴姆勒集团对该公司持股比例稀释至3.9%。

在电动车技术方面,戴姆勒集团与特斯拉持续着合作关系。戴姆勒集团向特斯拉提供 汽车 生产技术支持和零部件供应,特斯拉则为奔驰B级电动版提供电池与电驱系统。

2014年6月,由戴姆勒集团和特斯拉合作开发的电动版奔驰B级上市销售。同年10月,戴姆勒集团卖出其持有的全部特斯拉尺薯股票,市值7.8亿美元,但对外宣布,双方仍保持合作关系。根据戴姆勒集团的判断,未来几年,奔驰品牌发展重点将是插电式混合动力技术。

2018年12月,特斯拉市值达到632亿美元,戴姆勒集团为629亿美元,这是特斯拉市值首次超过戴姆勒集团。接下来几年,特斯拉股价一路飙升,至2021年8月,特斯拉市值为6921亿美元,而戴姆勒集团市值为956亿美元。


2014年,戴姆勒与比亚迪合作的首款车型腾势300


2019年,基于比亚迪唐EV的腾势X


另一家与戴姆勒集团在电动车领域合作的 汽车 制造商是比亚迪。

2010年,戴姆勒集团与比亚迪合资,创立电动车品牌腾势DENZA。其创建初衷是,利用戴姆勒集团造车经验和比亚迪的电动技术优势。

2014年,基于奔驰B级平台的首款量产车型腾势300上市,但销量表现一直不愠不火。2018年,奔驰将腾势车型纳入自己的销售渠道。2019年,融入更多戴姆勒风格的腾势X发布,该车基于比亚迪唐EV打造,有纯电和插电混合动力两个版本。腾势X的出现,未能在销量上做出突破。目前,在戴姆勒和比亚迪重点发力自有电动品牌的背景下,腾势地位显得有些尴尬。

2010戴姆勒TecDay展示的电动化车型


除与电动 汽车 制造商合作外,戴姆勒集团对电动车开发也在同步斗困慧进行。2010年,奔驰举办TecDay技术展示日活动,向世界展示新smart fortwo电动版、A级E-CELL电动版、B级F-CELL燃料电池版、Vito E-CELL电动轻型货车和SLS AMG E-CELL电动跑车。

TecDay的另一个重点是E-Drive模块化系统,不同车型可以使用相同的电池与电驱系统,可缩短电动车型开发时间并节约成本。比如,A级E-CELL纯电动车与B级F-CELL燃料电池车型使用了相同的电机。

戴姆勒集团宣布,已经为电池动力车型申请600多项专利,其中,230多项涉及锂离子技术。除此之外,戴姆勒集团还与其他 汽车 制造商和能源供应商合作,推进充电设施接口标准化。

2016戴姆勒TecDay展示的电动化车型


2016年6月,戴姆勒集团再次举办TecDay技术展示日,这次展示了包括乘用车、商用车在内的多款电动化车型。虽然技术路线各不相同,但全都围绕电动化概念展开。


根据戴姆勒集团计划,2017-2018年期间,拟在新能源技术开发上投资超过70亿欧元, 将smart打造成全系车型电动化制造商。戴姆勒集团的另一项重要任务是,为纯电动 汽车 开发专用模块化架构,纯电动平台首款目标的第一个模型将在十年结束前投放市场。

戴姆勒集团强调,由于各款车型的客户需求不同,会据此为特定车型指定适合的动力技术方案。亦因此,在动力系统方面,戴姆勒集团选择多种技术共存,包括48V轻混系统辅助的汽油及柴油机、插电式混合动力、纯电动或氢燃料电池。

研发负责人韦伯(Thomas Weber)表示:“我们将逐步实现所有奔驰乘用车车型系列的电气化。“

对于此时的戴姆勒集团而言,多种技术并存确实是这家大型 汽车 制造商向电动化转型过程的必经之路。毕竟在一段时间内,戴姆勒集团仍需要燃油车型丰厚的销售收入,以维持公司发展,承担高昂的研发费用,并为电动化起步时期的市场亏损埋单。

EQS的转折

2016年9月,巴黎车展上,梅赛德斯-奔驰推出全新电动子品牌EQ。EQ是“Electric Intelligence”的缩写,灵感源于梅赛德斯-奔驰“Emotion and Intelligence”的品牌价值观。

新品牌标志设计体现了定位——电源插头造型的字母E,电源开关符号造型的字母Q,时刻提醒着外界,这是个电动品牌。

EQ品牌涵盖产品和服务,包括电动车辆、充电桩设施、充电服务、家用光伏和能源存储单元等方面。

2016年9月,Generation EQ于巴黎车展进行全球首发


随着新品牌发布,第一款被冠以EQ之名的纯电动概念车Generation EQ,在巴黎车展完成全球首发。其量产版本EQC于2019年上市销售。

“电力驱动就是未来趋势,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正在大规模投资电动车和电池技术——包括家用和工业级能源存储。有了EQ,我们又前进了一步。通过这个品牌,我们将梅赛德斯-奔驰和智能电动出行技术紧密相连。”时任梅赛德斯-奔驰 汽车 销售负责人的康林松(Ola Källenius)说。

除EQ品牌和Generation EQ概念车外,戴姆勒集团同时发布CASE全新战略。戴姆勒集团将重点发力智能互联(Connected)、自动驾驶(Autonomous)、共享出行(Shared & Services)和电动化(Electric)。


2018年9月4日,量产版梅赛德斯-奔驰EQC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发布。相比之前已有车型的纯电动版,EQC是奔驰首款独立车系的纯电动车。2019年11月,国产EQC上市销售,EQC 400 4MATIC售价为57.98万元。半年后,奔驰推出价格门槛更低的3504MATIC,售价49.98万元。

EQC是传统 汽车 制造商向电动化转型过程中的典型产品,它保留了燃油车的一些特性。EQC首先是一辆奔驰,然后才是一辆电动车。

通过EQC,奔驰也在 探索 市场反映,得到的答案是,他们可以再大胆些。对电动车,消费者有种购买新潮电子产品的 探索 感,这个市场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明显高于燃油车市场。只要技术够前卫,产品本身有瑕疵也显得不那么重要。

继首款纯电动车EQC外,此后发布的EQA、EQV和EQB,都基于燃油车平台开发。但这并不意味着奔驰坚持要沿用燃油车平台,因为真正电动化转型产品还在后面。纯电动平台EVA的出现,证明了奔驰向电动化全面转型的决心,即将上市的EQS和即将发布的EQE都源自于此。


梅赛德斯-奔驰电动旗舰车型EQS

从一开发,EQS的定位就非常明确——它不是S级的电动版,而是一辆完全从零开发的大型电动豪华车。由于其纯电动车的身份,开发理念有了根本变化。

纯电动架构为EQS造型带来颠覆性变化。对于一辆车长超过5.2米的大型豪华车,弓形线条使它看起来非常前卫,而且紧凑有力。尽量减少的接缝和无缝过渡设计,为EQS创造了平滑舒缓的表面。



通过大量的空气动力学优化,EQS风阻系数Cd达到0.20,创造量产车新低。极低风阻使EQS更节能外,行驶中的风噪水平也进一步降低

内饰方面,奔驰首次推出MBUX Hyperscreen贯穿式屏幕,驾驶者前方是一块完整的曲面玻璃,三块显示屏内嵌在其中,呈现出强烈的科幻感


WLTP工况下,EQS最大续航里程达到770km。在400V直流快充条件下,仅需31分钟,便可从10%电量充至80%。


掌握关键技术控制权

在电动化研发上,戴姆勒集团坚持要掌握对电动车关键技术的控制权。其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是电池。

2009年3月,戴姆勒集团与德国着名化工与能源公司Evonik Instries共同出资,成立Deutsche ACCUMOTIVE。2014年,戴姆勒集团加大投入,将Deutsche ACCUMOTIVE收为全资子公司。在大型传统 汽车 制造商中,戴姆勒集团第一个拥有了自主电池生产能力。


戴姆勒位于德国卡门茨的电池工厂


2016年3月,戴姆勒集团投资5亿欧元,在德国卡门茨(Kamenz)建设一座电池工厂。7个月后,戴姆勒集团再次投入5亿欧元,地点还是在卡门茨,建设第二座电池工厂。戴姆勒集团对电池产能的渴望可见一斑。位于卡门茨的这两座电池工厂,由Deutsche ACCUMOTIVE管理,分别于2017年和2018年建成投产。

2017年2月,戴姆勒集团开始对位于斯图加特的温特图海姆(Untertürkheim)工厂进行电动化改造。一直以来,这里是梅赛德斯-奔驰最主要发动机工厂之一。经过改造,温特图海姆工厂具备生产电池包、电机和电驱系统的能力。

2018年,位于德国卡门茨的电池PACK第二工厂投入运营。该工厂生产的电池用于奔驰和smart两个品牌。

2019年4月,戴姆勒集团收购美国电池材料专业公司Sila Nano部分股权。戴姆勒集团看中的是,Sila Nano所掌握的使用硅基复合材料取代石墨电极的技术。这项技术一旦成熟,电池能量密度和安全性将得到显着提升。


目前,戴姆勒集团在欧洲、亚洲、北美洲均进行了电池生产布局。生产基地包括北京、德国卡门茨、德国斯图加特、美国塔斯卡卢萨(Tuscaloosa)、泰国曼谷和波兰亚沃尔(Jawor)。

戴姆勒集团并不生产电芯,而是从LG、宁德时代和孚能等供应商处采购,再组装成电池模组和电池包。戴姆勒集团也曾 探索 过自产电芯,2014年通过收购Li-Tec公司,拥有电芯制造能力。但经过市场状况与成本评估,于2015年停止自产电芯计划,后Li-Tec业务为电芯技术研究。

在电芯供应商选择上,戴姆勒集团强调本土化,这有利于保障稳定供应。为在中国市场有所作为,与中国本土电池制造商进行合作成为必要一步。


梅赛德斯-奔驰首席运营官马库斯·谢弗(Markus Schäfer)与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


2018年5月,戴姆勒集团与宁德时代签约,为在中国动生产的电动车型提供电芯。宁德时代与宝马集团合作关系紧密,在动力电池领域已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受到戴姆勒集团青睐并不令人意外。

当年12月,戴姆勒集团与孚能 科技 签订电芯供货协议,供货期为2021年-2027年。期间,孚能将向戴姆勒集团提供总容量140GWh的电芯。



2020年7月,戴姆勒集团宣布与孚能 科技 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并收购其3%的股份。来自戴姆勒集团的电芯订单,为孚能的产能扩张计划提供了有力保障。

为满足梅赛德斯-奔驰德国工厂需求,孚能正在德国中东部小城比特费尔德-沃尔芬(Bitterfeld-Wolfen)建设电池工厂。此举可创造超过2000个新工作岗位。这里曾是德国光伏产业中心,2018年随着德国光伏产业没落而沉寂,如今又将因戴姆勒集团与孚能在锂电池领域的合作而再次热闹起来。

此外,为向奔驰位于美国的电池工厂供货,孚能将在美国建设新工厂。作为戴姆勒集团的战略合作伙伴,孚能会在早期阶段参与新一代奔驰EQ车型项目。

2021年7月,孚能宣布增选梅赛德斯-奔驰首席运营官马库斯·谢弗(Markus Schäfer) 为监事,这也是一年前,戴姆勒集团收购其股份时获得的相应权益。

从first到only


2021年7月22日,梅赛德斯-奔驰宣布新战略,自“电动为先electric-first”升级为“全面电动electric-only”。从first到only,虽只一字之差,却代表着这个 汽车 发明者的颠覆性转型。

奔驰的新目标是——在条件允许的市场,2030年前实现全面纯电动化,加速推进零排放及软件驱动。2022年,梅赛德斯-奔驰将向所有细分市场提供纯电车型。2025年起,所有新发布车型架构均为纯电平台,所有奔驰品牌车型都将提供纯电版。


为推动这一战略转型,梅赛德斯-奔驰在技术、生产、人力及成本这四个方面做出详细计划。其中,技术计划包括纯电平台、内部整合、电池和充电网络。

2025年,奔驰将发布3个纯电车型架构平台,分别是——用于中大型乘用车,强调可扩展模块化系统的MB.EA。性能电动车专属的AMG.EA。应用于MPV及轻型商务车的VAN.EA。

重组动力总成业务。将目前分属不同部门的规划、研发、采购和生产整合为一个业务部门。戴姆勒集团将自主研发电机技术,并为此收购了英国电机公司YASA。YASA除掌握轴向磁通电机技术外,在开发高性能电机方面经验丰富,包括法拉利、迈凯伦、科尼赛克等超级跑车制造商都选择使用其产品。此外,奔驰将在电动车技术方面与中国企业进一步合作。

为满足未来更大电池需求,除目前投产及规划中的9座电池工厂外,奔驰计划与全球合作伙伴再建8座电芯工厂。标准化电池设计有利于适配更多车型。在电池阳极材料、固态电池技术上的投入,有望提升电池能量密度、缩短充电时间,并提升安全性。

充电网络布局方面,除提升充电便利性和过程体验外,奔驰将继续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其目标是,到2025年,在中国、欧洲和北美拥有超过3万个充电桩,包括超过1万个高功率充电桩。


Vision EQXX概念车预告图


奔驰新技术路线改革成果,将在明年发布的Vision EQXX概念车上集中体现。实际续航里程超过1000公里,每百公里电耗低于10千瓦时。现在,包括梅赛德斯-奔驰F1动力系统(HPP)专家在内的团队正为此努力,这些技术成果或将应用于全新电动架构平台。

生产网络方面,由于柔性生产的早期投入和MO360数字化生产体系的构建,戴姆勒集团现已具备纯电动车型量产能力。明年,将共有8款梅赛德斯-奔驰电动车型在位于3大洲的7座工厂生产。

人力方面,内燃机向电动化转型已启动。具体方案包括——再培训计划、提前退休、离职买断等。2020年,约有2万名在德员工接受了电动化培训。除人员削减和转型外,戴姆勒集团还将为推动MB.OS操作系统开发,新增约3000名软件工程师。

财务目标方面,虽然电动化脚步需要更加提前,但戴姆勒集团仍坚持原有利润目标。为抵消电动化带来的财务影响,戴姆勒集团将提升迈巴赫、AMG等高端电动车型比例,以增加单车净收入。此外,数字化服务收入增长也将做出贡献。

新平台和电池技术的突破,将提升标准化水平,并降低成本。2026年,用于内燃机及插电混动技术的投资,将较2019年下降80%。


戴姆勒董事会主席康林松(Ola Källenius)说:“电动化转型正在加速,特别是梅赛德斯-奔驰所在的豪华车市场。行业拐点正在临近,随着全球在2030年前实现纯电动转型,我们也将做好准备。”


从2006年的电动smart fortwo,到2021年的电动旗舰EQS,15年间,戴姆勒集团的电动化战略不断更新,2021年开始聚焦全面电动。显然,目前在电动化方面取得的成果,并不能让戴姆勒集团感到满意。2022年-2030年,戴姆勒集团在纯电动车型方面的投资将超过400亿欧元。

2021年,梅赛德斯-奔驰品牌诞生135周年之际, 汽车 发明者决心再次发明电动车。

㈤ 德国威能的发展历程是怎样的

1、1874年约翰.威能在德国remscheid创建威能公司
2、1894年闭合系统的燃气热水器问世
3、1924年家庭中央供暖锅炉问世
4、1967年壁挂式燃气采暖热水两用主机问世
5、1974年推出了电子控制的燃气壁挂炉
6、1994年在中国内地引进代表欧洲供热工业水平的燃气壁挂炉
7、1995冷凝壁挂炉主机上市
8、1999年燃气壁挂炉产品正式进入中国市场
9、2004年燃料电池技术用于供暖、发电、生活热水领域成为欧洲工业标准
10、2006年冷凝壁挂炉与落地式采暖炉进入中国市场
11、2007年威能无锡工厂投产,全国官方售后电话开启
12、2010年地源热泵产品亮相上海世博会德国会展中心
13、2013年推迟“家用能源变革”项目,同年获得中国“壁挂炉产品十大品牌”荣誉
14、2014年威能全球通庆祝“德国威能”成立140周年,同年入驻天猫商城
15、2015年威能中国总部成立,同年获得中国“壁挂炉产品十大品牌”荣誉、第十二届精瑞奖“十大领先品牌”称号
16、2016年冷凝壁挂炉ECO TEC PRO 全新上市

㈥ 德国着名制造企业有哪些,除了像西门子,宝马

1、EnBW-Energie Baden Utilities 巴登能源

2 、Volkswagen Group Consumer Durables 大众汽车

3 、BASF Group Chemicals 巴萨夫(世界第一化工企业)

4、 Commerzbank Banking 商行

5 、Celesio Health Care Equipment & Services 塞拉热窝 医疗器械

6 、Merck Drugs & Biotechnology 默克 医药 生物科技

7 、 Allianz Worldwide Insurance 安联保险

8、adidas-Salomon Household & Personal Procts 阿迪达斯

9 、Porsche Consumer Durables 保时捷汽车

10 、AXA Konzern Insurance AXA 保险

11 、Beiersdorf Household & Personal Procts 拜耶多夫 家居

12 、Altana Drugs & Biotechnology 阿而塔那 医药 生物科技

13、T-Mobile (世界上最大的移动通信商)、Schering Group Drugs & Biotechnology 雪橍医药生物科技

14 、Hannover Re Insurance 汉诺威再保险

15、 Linde Chemicals 林德化工

16 、Bankgesellschaft Berlin Banking 柏林社会银行

17 、BHW Holding Banking BHW 控股银行

18 、DaimlerChrysler C 奔驰,,宝马,,奥迪等等

㈦ 除了“三电”,舍弗勒还计划深入氢燃料电池领域 | 2021上海车展

作为电驱动领域的资深玩家,德国零部件供应商巨头舍弗勒(Schaeffler)在面对唤段 汽车 行业电动化转型时显得更从容。

舍弗勒在2021上海车展上展示了全面的产品及系统解决方案,可满足各类电气化应用需求,涵盖48V轻混、插电混动及纯电动。除此以外。目前舍弗勒的电气化解决方案已经拓展到了电机领域,新的电机产品首次亮相上海车展。

据介绍,新的电机系列产品实现了电压等级从48V至800V、和判誉功率等级从15kW到300kW及以上、冷却方式从水冷到油冷等全方面覆盖,具有高效能的特点,可用于混动模块、专用混动变速箱和电驱动桥等系统中。目前,舍弗勒已经在乘用车及商用车领域获得了一系列电机量产订单,最早将于今年投入量产。

除了“传统”的电动化之外,氢能源则成为了 汽车 行业几乎公认的最佳能源形式。在该领域领域,舍弗勒开发了氢燃料电池金属双极板,并在国内展会首次展出。金属双极板生产所需的成型、焊接、涂层和密封等全部关键工艺均可由舍弗勒自身完成。此外,舍弗勒在氢燃料电池领域还可提供电子控制系统、特种气膜轴承、智能热管理模块以及氢气循环模块等产品。

不仅如此,本届车展上,舍弗勒与重塑股份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氢燃料电池领域展开合作。

根据协议,双方将在具有行业战略意义的金属双极板、热管理系统等氢燃料电池关键技术领域展开合作,通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与业务创新,积极拓展双方在氢燃料电池 汽车 领域的业务。

“舍弗勒看好氢能技术在中国的发展,尤其在 汽车 行业面临转型升级之际,氢能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未来,舍弗勒将加快在氢能行业的产品开发和产业化能力建设。”舍弗勒大中华区 汽车 科技 事业部总裁杨汉兵表示。

此外,城市化、人口增长及气候变化等发展趋势给城市交通出行带来了新的挑战。针对这一挑战,舍弗勒展示了一系列面向智能驾驶及未来城市冲弊交通出行的创新解决方案,如智能线控一体化底盘、智能线控转向角模块、智能后轮转向系统以及电液式助力转向系统等。

舍弗勒线控一体化底盘搭载了基于舍弗勒轮毂驱动的智能线控转向角模块,可搭配不同车身,实现多种车辆概念,满足不同自动驾驶场景需求。针对商用车开发的电液式助力转向系统将传统液压助力转向系统与高度集成的智能驱动模块相结合,在实现传统电控助力转向功能的基础上,又具备了完整的线控转向能力,支持ADAS/AD功能,助力商用车实现自动化。

㈧ 全球生产汽车电池的上市公司都有哪些尽量全面些,谢谢

全球生产汽车电池的上市公司有:

1、002091江苏国泰:锂电池电解液。

主要控股子公司国泰华荣化工新材料有限公司,主要产生产锂电池电解液和硅烷偶联剂,锂电池电解液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30%。占上市公司营业利润的30%,公司有望凭借锂离子动力电池的大规模应用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㈨ 求蓄电池十大名牌排行榜,有哪些比较推荐

蓄电池十大品牌分别是:VARTA(瓦尔塔) 、德尔福、EXIDE(埃克塞德)、GS-YUASA、ROCKET(火箭)、风帆、骆驼、锦湖、AC Delco、博世。我推荐VARTA、德尔福、EXIDE。


1、VARTA(瓦尔塔)

江森自控蓄电池创始于1888年德国的汉诺威市。长久以来VARTA品牌(瓦尔塔蓄电池)系列都是世界各大着名汽车制造商的首选,以其高端的质量与领先的技术提供适合各类型车辆使用的多种规格的蓄电池产品。

7、骆驼

骆驼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先进电池研究、开发、生产、销售的综合性高新技术企业,先进电池涵盖范围如下:铅酸蓄电池,纯铅薄极板电池,动力锂离子电池等。公司产品广泛应用于汽车、农用车、船舶、叉车、高尔夫球车、电动汽车、电动摩托车、电动自行车及工业和各种特殊用途,共计400多个品种与规格。同时公司还经营废旧铅蓄电池回收处理,并生产多种塑胶制品。

8、锦湖

锦湖(国际)能源动力有限公司是全球知名电池制造企业,主要生产汽车、动力
太阳能电池及锂电池高新技术企业。在全球有三个生产基地,六个代表处。产品主要出口欧美及日本。素以质量口碑的锦湖在全球与众多知名蓄电池品牌OEM合作,并为国际知名汽车厂配套。完善的服务已经让锦湖品牌成为车主最信赖的品牌之一。

9、AC Delco

AC德科长期以来都是值得人们信赖的售后服务品牌,提供品种齐全的汽车零部件,以及世界一流的全车系维修保养服务和客户服务。自1999年正式进入中国以来,我们的经销商网络如今已经遍及全国,拥有100多家AC德科维修保养中心,并且致力于发展售后市场。

10、博世

罗伯特·博世蓄电池有限公司是向各汽车制造厂家提供各类汽车零配件的全球领先汽配供应商之一。博世汽配售后市场主要负责全球范围内用于汽车售后市场的博世品牌汽车零配件分销业务。产品包括:发动机管理系统、安全系统、电气装置、燃油喷射技术及检测设备。同时,它也向汽车业主提供快速、优质的售后服务。

㈩ 求德国MTU(摩天宇)涉及的领域

Mtu公司是Benz-Chrisler公司的柴油机推进系统分部,是世界上顶尖的重载柴油机制造公司。其产品广泛应用于铁道车辆、越野车辆、海上舰艇及电站(包括不停顿备用电站)。

Mtu公司的前身早于1883年便开发出了第一台高速汽车内燃机。 1901年设计,制造了世界着名的梅赛德斯(Mercedes)汽车,以后又陆誉好滑续开发了多个高级豪华的车型及发动机,自1909年起由飞机发动机转为制造重载柴油机。 1923年开始生产高性能的柴油机。 现在Mtu公司的主要产品为重载柴油机(单机功率为35至7400千瓦),燃气涡轮发动机、发动机电子管理系统及电子监控系统和重载变速箱。现正开发燃油喷射系统,汽车万向节和袜拆高温燃料电池,高压电解装置等余热能量转化、储存、利用新技术。

电子管理系统

柴油机安装多个传感器连续读取柴油机的各个运转参数:冷却水温、冷却 水位、机油压力、机油温度、增压后空气温度及压力,燃油温度、转速等。 电子管理系统根据上述信息,由在其内部设定的优化程序控制喷油嘴(电子控制喷嘴)的喷油庆腊相位及喷油量,使柴油机在各运转条件下均有最佳的 性能:燃油消耗率、排放水平、起动时的烟度、冷起动性能等。 若柴油机出现故障后,电子管理系统发出警报/自动保护性停机,同时记下故障性质,操作人员可用阅读器插接在电子管理器上,读出故障代码, 找出故障。

电子管理系统的优点:

1.实施最优化喷油,减少油耗,效率倍增。
2.冷启动性能好,启动烟度低。
3.故障代码自动显示,智能化管理,彻底解放电工。
4.发动机寿命延长近一倍。

与德国有哪些着名的燃料电池公司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金华义乌国际商贸城雨伞在哪个区 浏览:732
俄罗斯如何打通飞地立陶宛 浏览:1108
韩国如何应对流感 浏览:893
在德国爱他美白金版卖多少钱 浏览:933
澳大利亚养羊业为什么发达 浏览:1356
如何进入法国高等学府 浏览:1447
巴西龟喂火腿吃什么 浏览:1373
巴西土地面积多少万平方千米 浏览:1233
巴西龟中耳炎初期要用什么药 浏览:1202
国际为什么锌片如此短缺 浏览:1604
巴西是用什么规格的电源 浏览:1423
在中国卖的法国名牌有什么 浏览:1333
在菲律宾投资可用什么样的居留条件 浏览:1233
德国被分裂为哪些国家 浏览:849
澳大利亚跟团签证要什么材料 浏览:1176
德国大鹅节多少钱 浏览:847
去菲律宾过关时会盘问什么 浏览:1170
澳大利亚女王为什么是元首 浏览:996
有什么免费的韩国小说软件 浏览:732
申请德国学校如何找中介 浏览:636
© Arrange www.futurenetexpo.com 2012-2022
温馨提示:资料来源于互联网,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