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德国资讯 > 德国的灾难状态代表什么

德国的灾难状态代表什么

发布时间:2023-05-30 12:55:08

❶ 二战德军为什么要杀犹太人 – 铁血网

50年来,人们对希特勒为何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屠杀600万犹太人这一历史悬念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与分析。现在欧洲颇见流行的观点有二:一是“目的论”;二是“机能论。”然而,从他们分持的这两种观点的实质内容来看,在历史逻辑上似乎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又存在与史实明显相悖的现象。



“目的论”者认为,希特勒杀害犹太人是出于争霸世界的目的,这是一种按常规逻辑的推论。果真如此的话,那么,希特勒为什么不反对其他反抗其争霸世界的民族实行像对待犹太人那样的灭绝政策呢?稍有历史知识的人都清楚,二占期间,欧洲各国人民包括德国人民在内,为了反对希特勒争霸世界的企图及其法西斯暴行,进行了英勇不屈的半争。欧洲各国民族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已经构成了希特勒横行的严重障碍。但是纳粹党徒们自始至终却没有像对待犹太人那样来对待这些欧洲当地民族,也就是说,希特勒自始至终没有对这些当地民族采取种族灭绝政策和暴行。人们不禁要问,希特勒为了实现自己的罪恶目的,为什么只对犹太人采取了这一惨绝人寰的暴行,反而对有碍于其目的实现的其它民族“网开一面”呢?显然,“目的论”者的推论忽略了这一史实的特定逻辑性。

“机能论”者认为,数百万犹太人惨遭杀害是法西斯在战事失利之际一种报复心理及补偿心理驱使的行为。这种推论更显得乏力。二战史实显示,纳粹德国在战事上的真正失利,应当以1943年2月2日结束的斯大林格勒会战为标志。客观地说,在此以前,德军在
军事
上一直处于进攻态势,纳粹德国领导集团内部在战略思考上甚至连战事失利的预感都不存在。但是,法西斯在战事失利以前的时间里,早就开始了屠杀犹太人的罪恶。1939年9月,二战爆发不久,德国法西斯占领波兰后,残酷杀害了无数手无寸铁的无辜平民,其中绝大多数是波兰籍犹太人。1941年6月23日,“旺湖会议”通过“最终解决犹太人问题”的决议之时,纳粹德国在欧洲战场上,军事实力仍处于优势。这史实无可辩驳地告诉人们,希特勒屠杀数百万犹太人是一场蓄谋已久的逐步升级的暴行。

实事求是地讲,不论是“目的论”还是“机能论”,均未跳出通常人们在社会历史领域探讨历史事件的一般思维框架的束缚。人们在考察人的行为或历史事件、探索其产生的原因时,往往首先考察其动机如何。至于为什么产生如此这般的动机,而不产生如此那般的动机则探究得不够。“目的论数哗兆”或者“机能论”,虽然它们的具体内容各异,但就二者的实质而言都可归到“动机论”之列。其实,寻得动机只是认识人的行为或历史事件的入门。若能以此为契机,深入研究,就不仅能挖掘到真正的原因,甚至有可能证实自己原先发现的动机是否确切,从而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的看法。实践告诉我们,人的动机在很大的程度上还不是产生行为的原因,动机只是原因到行为的中介,原因是复杂的。任何事物的产生、发展和消失,都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都有其深刻的背景和现实原因。人的行为、历史事芦好件也莫不如此。人的行为具有目的性,但这不等于说目的性就一定是构成行为的原因,最多也只能权当原因的某一要素,甚至有的情形其目的就是其行为本身。就其全部内容而言,原因无一不是深沉的。希特勒杀害600多万犹太人,其目的显而易见,那就是要灭绝犹太民族,究其原因的话,那就是必须回答他为什么要灭绝犹太人。



从史料上分析来看,纳粹德国迫害犹太人的暴行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互相联系而又逐步升级。

第一阶段:自1933年1月30日希特勒上台到1938年11月9日上演“砸玻璃之夜”丑剧的前夕为止。这一阶段,纳粹德国反犹的核心是从限制到剥夺犹太人的公民权利,从形式上讲,基本上保持着“君子动口不动手薯租”的“温和”状态,实质却是为他们为最终消灭犹太人扫清经济上和政治上的障碍。

1933年1月30日,希特勒当选为德国总理,此后,就开始了他疯狂迫害犹太人的行动,从此,灾难就降临到犹太人头上。最初,纳粹德国采取抑制犹太人的措施。主要是禁止犹太人当公务员、法官、律师、医生等;不许犹太人进入公共娱乐场所;不向犹太人商店购买商品。这一政策的实施,限制了犹太人在经济、政治、社会生活等诸多方面的权利,使德籍犹太人的社会地位降为“次等公民”。

1935年9月15日,纳粹党在纽伦堡召开了代表大会,这次大会使抑制犹太人的政策进一步升级。希特勒在会上宣布了剥夺犹太人公民权新法律,使犹太人再次由“次等公民”降为无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国家居民”,从此失去了作为公民应有的权利和一切法律保障。接着,纳粹德国根据这个新法律,强行把这些“国家居民”驱赶出境,移民到其他国家和地区,从而完成了从限制到剥夺犹太人权利的升级。

第二阶段:自1938年11月9日的“砸玻璃之夜”至1942年1月20日的“旺湖会议”为止。这一阶段,纳粹德国反犹的核心是从基本人权上剥夺犹太人作为人的生存权利,形式上完成了对犹太人从财到命、从灵到肉的浩劫的一切准备,即守成了由“文”到“武”的浩劫的过渡,最后剩下的只是最终从肉到体上消灭犹太人了。

1938年11月9日,经过希特勒及戈培尔等人的精心策划,由纳粹领导集团的导演和怂恿,爆发了史称“砸玻璃之夜”(又译“水晶之夜”)的反犹惨案。这天晚上,德国各地以及奥地利的法西斯分子走上街头,挥舞棍棒,对犹太人的住宅、商店、教堂进行疯狂地打、砸、抢、烧,公然迫害和凌辱犹太人。在这一惨案中,据统计有36名犹太人被杀害,36名重伤,267座教堂被焚毁,7500余家犹太人商店被捣,3万余名犹太男子在家中被捕,押往达豪、布痕瓦尔德和萨克森豪森集中营,嗣后均被害或折磨致死。经济损失仅砸玻璃一项就高达600万马克之巨。

丑剧发生后的第3天,纳粉德国的多名部长在戈林的召集下,召开了一个专门研究犹太人的会议,策划着剥夺犹太人作为人应有的尊严和权利。迫使犹太人把焚毁的教堂清除干净,修成停车场供德国使用;强制每个犹太人佩带一个具有侮辱性质的标记;强迫受迫害的犹太人向纳粹赔偿10亿马克。正如有的史学家所说:“这次暴行和接着根据其目标所采取的措施使得没有任何组织的犹太人的生活陷入了绝境。”

1939年9月,纳粹德国侵占波兰,大肆杀害犹太人,从此,开始了大规模实施杀害犹太民族的行动计划。次年春天,纳粹德国领导集团在积极策划对犹太民族的种族屠杀时,把这项罪恶的任务交由党卫队的保安处和秘密警察的特别行动队执行。

1943年6月23日,苏德战争爆发。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进入了最艰难的岁月,同时,希特勒掳杀犹太人的罪行进一步加剧。跟在进攻部队后面的党卫队和特别行动队采用了世界上最野蛮最残忍的手段来消灭犹太人。这些被害的犹太人全是在毫无防范的情形下遭杀害的。据一名叫莱斯基的党卫队高级军官、俄罗斯中部警察指挥官后来证实:“令人吃惊的事实是,他们毫无准备,完全被打个措手不及。先前制造的说法是犹太人正阴谋独霸世界,有高度的组织。此事证明这全是谎言。没有一个民族对自己的灾难竟如此不加防范。什么准备也没有,绝对没有。”灭绝行动按原计划例行公事式地从容进行,到了一处,他们“立即从当地居民中得到拉比和知识分子的名字,召他们来,命令他们去召集当地所有的犹太人来登记、注册,以便于重新安置。犹太人居民对纳粹的计划一无所知,往往信以为真。”证词中所说到的“重新安置”就是指残杀、活埋和押送集中营。这名指挥官还叙述了其中的惨景。由于当时苏联的传播媒体根据《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规定,没的报道纳粹的反犹罪行,使得大多数的苏籍犹太人根本没有意识到死神已经临头,而未采取任何防范措施,束手待毙。在整个欧洲战区,一场对犹太人的掳杀性浩劫全面拉开了。

第三阶段:自1942年1月20日,臭名昭着的“旺湖会议”开始至二战反法西斯战争使纳粹德国的覆灭为止。这个阶段,纳粹德国反犹的核心是“最终解决”犹太人,形式是彻底的残暴、骇人听闻的残杀,实质就是最终实现灭绝犹太人。

1942年1月2日,在纳粹秘密警察头子海德里希的主持下,召集了包括盖世太保头子缪勒在内的14个部门的高级官员,在旺湖(又译万湖)旁边的一座别墅里开会,研究布置大规模系统屠杀犹太人的计划,会议通过了“最终解决”的办法是把犹太人运到东方劳动,“其中大部分毫无疑问是将通过自然减少的方式消灭”,“对于最后留存的抵抗最强的那部分人,必须以相应的方式处置”。说穿了,“最终解决”的办法,一是把犹太人毒死或折磨致死,二是酷刑处死,一句话就是最终消灭。

“旺湖会议”后,纳粹德国全面实施了大规模灭绝犹太人的措施。根据当时负责搜捕和消灭犹太人的党卫队一级突击队长艾希曼1944年8月的一次谈话证实,那时死于灭绝营的人数有400多万,被用其他方式杀死的人数有200万。其中除了极少数其他民族的反法西斯人士外,绝大多数是犹太人。

追述历史,是为了说明问题。上述史实表明:①在希特勒独裁统治的12年多的时间里,他所推行的一系列反犹灭犹政策,都是旨在剥夺犹太人的生存权和发展权,直至肉体上灭绝他们。所有这些,只是形式和程度上的差异,而不存在实质性的区别。当一个人被剥夺了作为人的各项生存权利时,从肉体上消灭就只剩下时间的问题了。所以,完全可以这么说,希特勒的杀机贯穿了其反犹灭犹的逐渐升级的三个阶段之中。如果硬要加以区别的话,那么,第一阶段可谓是为杀机作各项准备;第二阶段则是显露杀机;第三阶段应该定性为全面实施杀机。“旺湖会议后,纳粹屠杀数百万犹太人只能看作是希特勒“最终解决”犹太人问题的最终一步。实际上,种族报复、种族仇杀早就开始了。②希特勒的杀机是针对灭绝整个犹太民族的,而对其他民族从未开启此杀机。这绝不是他的仁慈。这里面深藏着希特勒制造这个历史之谜的特定逻辑性,这就成了我们解开这个历史悬案的契机。



希特勒是个极端的种族主义者和反犹主义者。他在《我的奋斗》中写道:“雅利安人的最大对立面就是犹太人。”他把犹太人看作是世界的敌人,一切邪恶事物的根源,一切灾祸的根子,人类生活秩序的破坏者。这些观点成了希特勒后来屠杀数百万犹太人,企图灭绝犹太人的理论依据。究其原因大致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加以透视:

1、历史的原由。在历史上,欧洲人对犹太人持有成见。为了阐明问题,有必要对犹太民族的历史作一个简单的机关的回顾。犹太人的远祖是古代闪族的支脉希伯莱人,公元前,他们的祖先曾聚居生活在阿拉伯马勒斯坦土地上。公元1世纪,罗马帝国攻占巴基斯坦后,犹太人举行过多次大规模反抗罗马占领者的起义,但都遭到了罗马统治者的血腥镇压。到公元135年的犹太人起义再义惨遭失败为止,在这1个多世纪的时间里,罗马统治者屠杀了百万犹太人,最后把还把余者全部赶出马勒斯坦土地,使他们流散到西欧完全处于落后的小生产的农牧社会,土地被人们视为最珍贵的财富,商业则是人们鄙视的行业。犹太人逃往西欧后,当地的封建主们非常歧视他们,不许他们占有土地,只许他们经营商业。不知是历史过错教育了他们,还是生死磨难砥砺了他们,或者说这本来就是历史赋予的机遇,总之,由这一切所构成的历史集合体,铸就了犹太人的特质,使得他们聪明起来,坚强起来。他们不仅在困境中顽强地繁衍生息,而且逐渐地富有了。

公元13至15世纪,欧洲开始进入资本主义社会,当地新兴资产阶级同那些经商致富的新兴的犹太人资本家们,产生了利益冲突,噩运再次降临到犹太人的头上。现实利益的冲突加上宗教信仰的差异,大批犹太人被迫流往东欧及美洲各国,开始了历史上的犹太人第二次逃亡。不幸的是,这种反对犹太人的意识,居然演变成了一种文化沉淀,在某些国家和地区一直“遗传”到现代。尤其是进入本世纪后的德及奥民族,反犹情绪与日俱增,希特勒及其追随者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2、宗教的情结。基督教是世界上流传最广、信教人数最多的宗教。在欧洲,特别是西欧,人们普遍信仰基督耶稣。虽说基督教的经典《圣经》之一的《旧约全书》,原是犹太教的经典,两教之间有着密切的历史渊源,但基督教教义认为,是耶稣的12门徒之一的犹大为了30块银币而出卖了上帝之子,是犹太人将耶稣钉死在十字架上,这就造成了基督徒们在情感上对犹太人的仇视。所以说信奉基督教的欧洲人在宗教感情上是很难接纳犹太人。这种宗教感情的社会化,又逐渐衍化成一种大众化的厌恶犹太人的社会心态。同样,这种社会心态也作为一种文化沉淀。世代“遗传”,并随着岁月的推移,逐渐与社会经济政治相结合,使之成为一种随时可以被利用的社会政治的潜在力量。当这种潜在的东西某个(些)政治野心家利用时,就会像火山一样喷发,成为一种疯狂的社会驱动力。

应该看到,当时的德及奥民族的内部,民族主义思潮盛行,原有的宗教情绪在现实利益冲突的激化下,使人们本来已有的反犹情绪更加激烈,从而加剧了对犹太人的仇视。在这种社会氛围的熏陶下,希特勒的“仇犹反犹”观点逐步形成,并迅速成为了这股社会情绪的主导,一方面,当时德及奥民族仇犹反犹的社会情绪极大地刺激着他的政治野心,使其民族主义思想恶性膨胀,为其日后仇犹反犹灭犹政策和措施制造社会价值取向,培植政治力量。

3、现实的需要。本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爆发了世界性经济危机,严重打击了德国,使其工业生产倒退到了上世纪末的水平,国力渐衰。深刻的经济危机不仅激化了国内的阶级矛盾,而且刺激了垄断资产阶级对外扩张的野心。“德意志民族必须从掠夺的土地和生产空间中寻找出路”,希特勒的这一争霸世界的主张,得到了德国垄断资产阶级的拥护和支持。然而,实施建立一个德意志民族的日耳曼帝国的罪恶计划需要巨额资金提供财力保证。在国力衰落的情况下,把手伸向富有的犹太人成为了他们的理所当然。

另外,居住在欧洲各地的犹太人,较之于其他民族而言,不仅富有,而且素质也要高些。面对这样一个民族,希特勒及其党徒们,既感到仇恨,又觉得胆怯。在他们的心中,犹太人这个特殊的社会群体,是他们实现“第三帝国”美梦的严重威胁。这些,无疑加剧了希特勒对犹太人的仇恨和政治嫉恨。加上当时德国社会政治生活完全处在一种极端疯狂的症状之中,使希特勒的仇犹反犹观点不仅有了适当的社会环境,且得以迅速疯狂起来。

4、狂暴的病态心理。希特勒是奥地利海关一个小官吏的私生子,从小缺少良好的教育,青少年时代整天流浪于维也纳和慕尼黑街头,铸就了他既自私又狂妄的性格。正如他小时的一位班主任老师后来回忆所说的那样:“希特勒缺乏自制力,至少被大家认为性格执拗,刚愎自用,自以为是和脾气暴躁。”加上他患有痉挛性的神经质,发起癫狂来甚至会趴在地上啃地毯边。从有关史料上可以看出,狂暴是希特勒性格的典型特征。例如,1942年的一天,纳粹德国武装部队外科医师扎尔·伯罗赫奉命去晋见希特勒,希特勒的爱犬就猛扑这位医师,吓得他魂不附体,医师被迫与它细声细语地说话,很快它就平静地趴在医师身边,把前肢搁在医师膝盖上,两眼温顺地看着他,并与他逗笑。希特勒见此情景暴跳如雷:“它是完全忠于我的惟一生物,可你把它骗去了,我要杀死它。”声音越来越高,简直到了嘶叫的地步,恕吼着威胁要监禁医生,类似这样的事,时有发生,狂暴如嫉恨,又造就了他的狠毒和残忍,希特勒是一个有严重病态心理的政治狂人。

上述四大原因,如果孤立地看其中任何一个原因,都很难构成对犹太人的灭绝性仇杀。只有把这四大原因融合为一体时,才能产生确定性的使犹太民族在劫难逃的社会效应,而希特勒则是把这四大原因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魁首。

首先,纳粹党打着当时在德国流行的民族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块招牌,宣扬德意志民族是优秀民族,把犹太民族视为劣等民族。为了蛊惑人心,欺骗德国广大民众,希特勒对这种种族歧视理论从两个方面进行了周密的包装。一是按照他自己的社会逻辑,怕断章取义地摘取前人论述人口问题中的某些词句,拼凑成一个种族优劣的理论,为把犹太人打入劣等人种制造理论依据。二是利用早就深植于德及奥人心中的反犹意识和宗教情结,大肆鼓吹“犹太瘟疫”的谬论。经过希特勒的蓄意“嫁接”,使得这个理论再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种族歧视了。他利用历史的宗教的因素,为其灭绝犹太人而创设了广泛的社会基础,使得这一理论更加具有普遍的煽动性。希特勒一上台,之所以能够顺利推行一整套疯狂迫害犹太人的反犹灭犹政策,无疑得益于他这个荒谬绝伦的理论。其次,纳粹党还利用当时德国国内广大群众痛恨凡尔赛和约的心理,煽动复仇主义情绪,并把这种情绪转移到犹太人身上。

在这四大原因中,现实的需要是最直接的要素,其它两方面的原因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如果没有历史的原因和宗教的情结作为先导性条件,那么,即使现实再需要,也很难想象会达到如此疯狂和残忍的程度。只有当这四方面的原因聚合为一体时,才产生了那可怕可憎的充满血腥的驱动力。

任何历史事件都是社会各种相关因素合力作用的产物,或者说是时事造就的。二战期间,600万犹太人惨遭杀害,希特勒当属罪魁。希特勒对犹太人特有的种族仇恨和政治嫉恨,是政治狂人病态心理的一种特殊反映。导致希特勒严重病态心理的“菌种”就是来自历史成见和宗教情结,恰好又得到了当时德国社会环境的孕育。确切地说,希特勒的严重病态心理与当时德国社会政治生活的疯狂病态是相辅相成的。一方面,疯狂的病态心理正是历史成见、宗教情结和现实需要三大原因的粘合剂;另一方面,这三大原因的聚合又把希特勒疯狂病态的心理推向了极端,从而引发了那场人类历史的大悲剧。

二战胜利结束已经整整半个世纪了。人们在分析研究这场犹太人遭受灭绝性大惨案时,应当从中吸取以下教训:①民族之间的恩恩怨怨应该断然了结。宽容地审视过去,坦荡地迎接未来,祖辈的恩怨,后代不宜相继。②宗教必须与政治相分离。宗教不得干预政治生活,政治生活也不得利用宗教情绪。宗教活动应该置于法度制约之下,使宗教信仰成为信教群众的个人私事。③国家生活必须民主化、法制化,构建起防范任何形式专断与独裁的政治运行机制,使民众关心国家事务,且又不狂热和盲从。

❷ 德国人为什么要杀害犹太人

二战是金融危机引起的。确切的说是犹太人要负大半的责任。犹太人移民欧洲几百年,基本掌握了欧洲的经济命脉和众多的银行。

德国也有大量的犹太人,甚至德国中央银行都是由犹太人掌控。德国一战失败不是战争打输了,是因为部队在国外打仗而犹太人在家里搞政变,推翻了德皇。

然后,犹太人建立了“魏玛政权”,国家资本主义,也就是说德国的钱全在犹太人手里。犹太人在德国的职业基本都是大商人 教授 高官等上流社会。当德国人民默默的偿还战争赔偿的时候,犹太人没有任何损失。他们享受一切,这加深了德国人对犹太人的仇恨。

真正激化矛盾的是金融危机。金融危机的爆发是在英国的犹太人和英国政府策划的。

德国的犹太人害怕自己的利益受到损失,做了一件不可饶恕的事,德国中央银行宣布德国马克无限度贬值。一瞬间德国人民几十年的劳动积蓄全部化为乌有。。然后国内犹太商人都大量囤积物资。高价出售。德国人集体被洗劫了一遍。。

所以,希特勒上台后第一件事就是杀犹太人。

(2)德国的灾难状态代表什么扩展阅读:

作为当时逃离奥斯威辛仅有的5名犹太人之一,弗尔巴与其同伴维兹勒于1944年首次向盟军领导人披露了奥斯威辛集中营中的真相,让毒气室和焚尸炉等骇人听闻的纳粹杀人机器第一次为外界所知晓。

迈阿密犹太人大屠杀纪念馆,一名女子凝神参观记录大屠杀惨状的铜像。虽然盟军方面对纳粹屠杀犹太人已经有所耳闻,但在解放奥斯维辛集中营之前他们还不知道这部杀人机器的规模到底有多大。

有一个数据说二战期间纳粹屠杀的犹太人有586万人,其中战场上杀害的占不到二百万。总之,如果不是采取隔离区+集中营+毒气室这种有组织的杀人策略,被杀害的犹太人数量不会这么多。

参考资料:网络——犹太人大屠杀

❸ 军事 | 西西里岛大撤退:意军甘当俘虏,德军上演“ ”敦刻尔克”

斯大林格勒崩溃后,汉斯·瓦伦丁·胡贝开始在乌克兰重建第14装甲军,稍后来到法国接收军属单位。当时,第16装甲师正在法国马耶讷(Mayenne)重建,伤愈归队的西肯纽斯于3月5日就任师长,该师以幸存的东线老兵为基础,接收了第890掷弹兵团和第7集团军的若干部队,补充了大批“ ”俄罗斯志愿者”,新的坦克、大炮和半履带车等装备也陆续运达。 希特勒的盟友意大利在二战中的表现可谓惨淡,曾有盟军高级将领开玩笑说,如果说对德作战可在6个月内结束,那么对付德意联军也许只要3个月就够了。此言虽然夸张,但对意军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调侃和轻蔑尽在其中。 希特勒对盟友的战斗力心知肚明,他也估计到,一旦墨索里尼政权垮台,意大利就有可能倒向盟军。在最高统帅部作战部长约德尔的支持下,希特勒命令已从突尼斯抽身的隆美尔筹建下辖14个师的B集团军群,准备在必要时占领意大利北部。奇怪的是,这个计划是背着南线总司令凯塞林进行的,当然后者通过渠道还是获悉了该计划的内容。凯塞林头脑清楚,手腕灵活,他只是不动声色地与意方周旋,商谈继续增派德军进驻意大利的事宜。5月22日,在充分顾及意大利人自尊的情况下,他成功说服了意军接受胡贝的第搏卜冲14装甲军进驻,此外意方也同意再接受5个德国师的援助。 5月23日,胡贝在前往意大利的途中顺访第16装甲师,参加了纪念三年前的斯托讷之战的活动。西肯纽斯盛情款待了老师长,借机提出回归第14装甲军建制的请求。胡贝满口答应,作为希特勒信任和尊敬的将领,他提出的请求很快获得批准。25日,齐装满员的第16装甲师开始向意大利北部调动,6月初抵达锡耶纳(Siena)一带。 意大利的形状在地图上颇似一只靴子,而距本土仅2英里的西西里岛,就像是靴子脚趾部位旁的一只撒了气的足球。西西里岛的历史基本上就是一部军事征服史,无论是古希腊人、腓尼基人和迦太基人,还是罗马人、诺曼人和西班牙人,都曾在这座炎热又充满敌意的火山岛上留下过血腥的足迹。 在1943年7月的炎炎烈日下,英美盟军又将在这里展开到此刻为止规模最大的一次两栖登陆战。盟军登陆西西里岛的战役代号为“ ”爱斯基摩基歼人行动”(Operation Husky),以夺取西西里岛、登陆意大利本土和迫使其退出轴心国为目标。盟军计划投入9个师,包括蒙哥马利第8集团军的115000名英军和巴顿第7集团军的66000名美军;另外,约有3200艘舰只在4000架战机的支援下展开登陆作战。 西西里岛战役中,盟军第15集团军群推进与胡贝第14装甲军撤退路线示意图(1943年7月24日至8月16日) 驻岛德军起初只有“ ”赫尔曼·戈林”装甲师和第15装甲掷弹兵师等约3万人,后来又弊橘增援了第29装甲掷弹兵师和第1伞兵师。意军可能多达315000人(也有一说是只有20万人),统归意军第6集团军指挥,还有相当数量的飞机和战舰。纸面上看起来西西里岛守军的兵力相当雄厚,但意军不仅装备差,训练水平也很低下,士气更是低落。 研究西西里岛战史的美军少校巴恩哈特(Barton V. Barnhart)曾指出: “ ”……对意军士兵来说,防御西西里就意味着捍卫法西斯,而他们很少有人真愿意这么做。他们相信‘正确的’一方是盟军,而不是法西斯或者德国那一方,他们甚至把进攻自己的敌人视为朋友,因此有意寻找停止射击的最佳时机。不过,由于盟友德国人和同胞中的一小部分法西斯分子坚持战斗,所以多数意军还是挣扎了一小段时间。他们认为西西里岛早已无可救药,所以觉得为一个自己并不相信的原因去苦战或死去,实在是荒唐。大多数意军在战斗中不是简单地弃守阵地或躲起来,就是任由盟军俘虏自己。” 曾有美军老兵在回忆录里称从未见过像意大利那样的军队,“ ”当了俘虏却兴高采烈地连唱带跳还拉琴”。 7月10日,盟军西西里岛登陆战拉开帷幕,登陆本身基本未遇认真抵抗,由于意军随意放弃阵地逃跑,头几天的战事显得极为顺利。盟军登陆后,胡贝奉命将第14装甲军军部迁至与西西里岛隔着墨西拿海峡相望的雷焦卡拉布里亚(Reggio di Calabria)。胡贝此时并不知道戈林、凯塞林和隆美尔正在较劲——戈林试图让空军将领施塔赫尔(Rainer Stahel)出任驻岛德军总指挥,理由是驻岛部队主要来自空军,但这个提议遭到了隆美尔的反对。 隆美尔强力推荐他所中意的胡贝,竭力说服希特勒相信胡贝就是那个能扭转局势的人。凯塞林对希特勒最后选择胡贝有些不快,倒不是他怀疑这位大名鼎鼎的东线将军的能力,而是出于他个人与隆美尔的恩恩怨怨。 在北非的岁月,凯塞林与隆美尔经常意见相左。凯塞林天性乐观,有时对危在旦夕的局势也持有一种令人恼火的乐观。而隆美尔经常越过指挥层级,无视凯塞林的地位。在决定西西里岛德军总指挥一事上,隆美尔推荐的人选自然会令凯塞林心中存疑。他觉得隆美尔推荐胡贝并非出于真心,而是认为后者肯定会一败涂地,等灾难出现或局势大乱时再由他隆美尔出马收拾,这样才符合他一贯的英雄形象。 姑且不论凯塞林是否真有此想法,也不管隆美尔是否真有私心,胡贝到任后没过几天就令人刮目相看——胡贝丝毫没有隆美尔的悲观情绪和独立王国作风,他与助手们更没有那种完全不顾现实的疯狂。凯塞林觉得胡贝非常清楚西西里岛的局势,明白自己能做些什么和做不到什么。凯塞林战后承认,他的南线总司令部与胡贝合作得非常好,这位独臂将军确是当时的最佳人选。 摄于1943年夏的西西里岛战役期间,胡贝当时统领所有德军地面部队和高射炮部队。图中他正与下属交谈,此战之后他获得了“ ”西西里将军”的称号 7月15日,胡贝将军部迁至西西里岛,随即与意军第6集团军指挥官古佐尼(Alfredo Guzzoni)建立起良好的关系。希特勒曾密令胡贝,在不声张且符合外交礼仪的前提下,与驻第6集团军的德国联络官森格尔将军密切配合,把全岛的防务和地面作战接管过来。 胡贝刚到西西里岛,就令盟军感受到了他的存在——曾一度势如破竹的蒙哥马利集团军,在114号公路上的卡塔尼亚(Catania)遭到了强力抵抗,进攻受挫后陷入僵局;沿东海岸前进的英军和加拿大军队,也在胡贝装甲军的层层阻击下于19日止住了前进的脚步。当日,蒙哥马利放下自尊和傲慢,向盟军统帅亚历山大建议把主攻方向调整到巴顿集团军一侧。 盟军将领们此刻已认识到,快速夺取西西里岛的机会已在胡贝装甲军的顽强抵抗下溜走了。在岛西作战的巴顿原本扮演着辅攻角色,变成主攻后他重新调配兵力,于22日夺取了巴勒莫 (Palermo)。次日,美军开始按计划沿西西里岛北部的海岸公路向东推进,而蒙哥马利集团军此刻还在东海岸与对手僵持不下。 摄于1943年7月11日西西里岛的戈拉(Gela)港,英美盟军已开始登陆,图为美军驱逐舰“ ”罗恩”(Robert Rowan)号被Ju-88轰炸机命中后爆炸的情形 胡贝清楚自己的任务是延迟阻击对手,随着巴顿的快速推进,他把部队重组为三个战斗群,预备在圣斯特凡诺(San Stefano)防线坚守若干时日:左路为“ ”赫尔曼·戈林”装甲师和第1伞兵师,面对英军第13军和第30军;中路为第15装甲掷弹兵师,该师左翼面对加拿大第1师,右翼面对美军第45和第1步兵师;右路是意大利第12军。另外,第29装甲掷弹兵师已抢占了113号海岸公路上的要地。这种兵力配置使盟军基本上无法包围对手。 摄于1943年夏的西西里岛战役期间,德军正在海岸进行顽强抵抗 就在岛上激烈厮杀的同时,意大利政局果然出现了希特勒预感的重大变化——墨索里尼倒台了。虽然此事对岛上的实际作战影响不大,但希特勒认为必须在适当的时候把德军全部撤出。 7月26日,大本营指示凯塞林准备实施撤离西西里岛的计划。由于在圣斯特凡诺拖住了盟军,胡贝得以从容地部署称作“ ”埃特纳(Etna)”的下一道防线。其实这只是胡贝为撤退而设计的5条防线中的第1条,“ ”埃特纳”之后还有“ ”托托里奇(Tortorici)”与第一、第二和第三阶段等四条防线,中间更有多处过渡阵地。这些防线沿着大体上呈楔形的东北西西里岛而建,每条防线渐次减少防御正面,最后汇聚于楔形的底部墨西拿。胡贝要求部队在每条防线固守一天,夜间可放弃阵地撤向下一防线。这种精密的安排使德军每步后撤都能释出约8000到10000人,最后一道防线上的部队就可以到集结地点等候撤离。 事实证明,胡贝之所以能面对几十万盟军坚守38天(7月10日至8月17日),除了德军战斗力强悍、地形利于防御等因素外,应该说,他设计的防御体系和对战场局势的准确把握也是重要原因。 一路基本未遇重大挫折的巴顿集团军,在胡贝的首条防线就栽了大跟头。有着“ ”大红1师”称号的美军第1步兵师,再加上第9步兵师的2个团,整整5个团的美军被罗德(Eberhard Rodt)少将的第15装甲掷弹兵师死死拖住1周之久。罗德特在苦战中曾几度请求胡贝批准撤退,但后者认为时机未到,命令罗德特严防死守。到8月初罗德特获准撤退时,不可一世的第1步兵师在这里丢下了1600具尸体,40%的士兵失去了战斗力,甚至都没有力气追赶撤退中的德军。 艾森豪威尔的代表卢卡斯少将曾说,这绝对是“ ”自一战以来美军经历过的最惨烈的一次战斗”。巴顿和布莱德雷对第1步兵师也极为恼火,解除了师长艾伦(Terry Allen)少将的职务,罗斯福总统的长子小罗斯福(Theodor Roosevelt, Jr.)准将也遭解职。巴顿集团军在向墨西拿推进的过程中,也在胡贝的每道防线前都留下了不菲的“ ”买路钱”。 摄于1943年7月的西西里岛战役期间,凯塞林(前左) 与胡贝(前右)正在前线视察 在岛上的战斗如火如荼进行的同时,胡贝也在另一个战场上在争分夺秒。根据凯塞林的指示,他召集各部进行了周密细致的撤退准备,命令墨西拿海峡指挥官贝德(Ernst Guenther Baade)上校和海峡水上运输部队指挥官利本施泰因(Gustov von Liebenstein)上校负责撤退的具体事宜。 这两位精明能干的军官是整个撤退中极关键的人物。利本施泰因首先将现有船只整合成效率极高的渡运船队,将每日渡运人员、补给和装备的能力提高了整整10倍。其次,他把主要路线从3条增加到5条,不管是从墨西拿这边,还是从意大利本土那边,都各有12个渡运点。他还在上下船地带准备了高效率的装卸设施和道路网。胡贝对利本施泰因的工作成效很满意,相信很快就可以高效地把大批部队和装备渡过海峡。利本施泰因声称能在20分钟里把12辆大卡车装载的物资全部运送上船,能做到每24小时撤出12500人,并且还可以运出所有装备。 据说,撤退正式开始后,曾有一天装卸码头出现了难得的清净,利本施泰因对胡贝开玩笑地抱怨说:“ ”您没交给我足够多的部队和物资让我的系统充分发挥威力!”胡贝交给贝德上校的首要任务是防止盟军空袭部队集结地和海上运输线,为此赋予他一切必要的权力,帮助他重组和加强岸防炮兵与高射炮部队。除了部署150门既可防空、又能遏制盟军舰载炮的大口径火炮外,贝德在意大利本土一侧还布置了82门重型和60门轻型高射炮,在墨西拿一侧安排了41门重型和52门轻型高射炮。此外,贝德的任务还包括为部队提供各种工具和给养,在此方面其工作也同样高效出色,甚至还在本土一侧准备了充足的食物、白兰地和香烟。 这两位军官的出色工作,使胡贝能有机会把部队撤出西西里岛,当然前提条件是盟军不能过快地穿越他所建立的5道防线,对手的空军和海军也不能完全封锁海峡。幸运的是这些坏情形都没有出现。希特勒曾电令胡贝,为免动摇军心,禁止他事先通报撤退计划。胡贝对此不以为然,他认为预先通告不仅不会造成无心恋战,反而有利于提升士气。8月2日,他把撤退计划和相关准备通告了部队,果然如他所料,官兵们一扫之前对重蹈斯大林格勒或突尼斯桥头堡覆辙的忧虑。 在三军十分卖命的情况下,各道防线的抵抗更加顽强坚决,自始至终都没有出现混乱和溃退。8月4日,胡贝更是置希特勒的命令不顾,自作主张地把所有非战斗人员提前撤离了西西里岛。 历史学家布鲁门森(Martin Blumenson)曾在《巴顿战时文件》中这样写道:“ ”胡贝在那一天 (8月2日)完成了详细的撤退计划,计划准备得非常仔细,精确的防线、明确的渡运日程和准确的部队运动方案都列得清清楚楚。他需要5个夜晚把所有轴心国部队撤离西西里岛。他面临的挑战是,他能阻止盟军干扰他的撤退计划吗?他能避免出现乱哄哄的溃逃吗?把部队撤到(墨西拿的)角落里当然有助于撤退,因为随着防御正面的缩短,胡贝能不断地把部队抽出来送到渡口上船。地形对防御方来说真是再好不过了。” 正如巴顿后来了解到的那样,胡贝主持的撤退确实堪称杰作。8月11日晚上,他下令撤退开始,各阶段防线上的德军开始交替掩护后撤。到16日清晨时,除最后一道防线上的后卫外,所有部队连同装备和重武器都渡过了海峡。许多高级军官曾认定的一团糟的撤退变成了井然有序、令人震惊的成功。17日清晨6点35分,胡贝随最后一支部队离开了墨西拿,抵达对岸后致电凯塞林:“ ”撤退已全面完成。” 撤退过程中,盟军空军曾进行了强度极大的轰炸,但仅有一名德军士兵在空袭中丧生,这不能不说是一大奇迹。令人印象极深的是,胡贝除了撤出4万德军和7万意军外,还带走了1万辆各型车辆、47辆坦克、200门大炮、1000吨弹药、1000吨汽油,以及1.5万吨以上的各种装备。这些兵力和装备在1个月后成为德军防御意大利南部的主干力量。 关于西西里岛大撤退,美国海军历史学家莫里森(Samuel Eliot Morison)曾做过如下精当的评价:“ ”(西西里岛)战役的最后一章从未得到过应得的关注;这里既有资料不足的原因,也有盟军方面根本无人介意的因素。轴心国军队横渡墨西拿海峡、撤出西西里岛的行动,是一次与敦刻尔克、瓜达卡纳尔(Guadalc *** )和吉斯卡(Kiska)大撤退同等量级的、杰出的海上大撤退。” 虽然有一种逃亡叫胜利大逃亡,有一种撤退叫全身而退,但希特勒的字典里并没有逃亡和撤退这两个词的存身之处。胡贝主持的完美撤退没有得到感激和赏识,此刻的希特勒仍然不能理解成功救出行将覆灭的数万军队是件多么巨大的成就。不过,1943年的盛夏,德军在库尔斯克会战中新败,墨索里尼政权被推翻,再加上盟军对德国本土的持续轰炸,整个德国都正处于士气颓丧的状态。胡贝成功地把西西里岛的潜在灾难转化成一场胜利大撤退,在某种程度上确实提升了德国的信心与士气。 胡贝完成撤退后,其第14装甲军所属的第16装甲师被调至萨勒诺湾驻防,“ ”赫尔曼·戈林”装甲师则被派往那不勒斯(Naples)湾,这两支部队将在反击盟军的“ ”萨勒诺登陆战”中发挥关键作用。不过,在“ ”萨勒诺登陆战”打响之前,胡贝已在德国休假,他的装甲军交给了另一位装甲名将巴尔克。胡贝虽未参与萨勒诺登陆反击战,但也没有被闲置——10月29日,他从原第3装甲军军长、老上级麦肯森手中接过了第1装甲集团军指挥官的职务。胡贝没用多长时间就证明了自己指挥大兵团作战的能力。

❹ 国家进入灾难状态是什么意思

由某些自然或人为的大灾难导致的紧急状态,是对国家或地区现阶段状况的一种评估

❺ 德国二战失败原因

二战的失败,原因有很多,一方面,德军一开始在西线的战斗打得非常神勇!战无不胜,最突出的例子是隆美尔指挥的第七装甲师,突入之神速,令英法联军吃惊,短短几个星期就从德法边境突入到法国大西洋海岸。打得法军措手不及,这也是隆美尔在之后得到希特勒的信任的重要原因!可是到了后来,英法联军被迫被赶到了敦刻尔克地区,走投无路,四面楚歌!有三十万之众,这时戈林出来“捣乱”,非要让希特勒看看德国空军的神勇,最后,着名的“敦刻尔克”大撤退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顺利实施!导致英法联军保存了实力! 另一方面,德国空军空袭英国也是不明智的选择!希特勒完全可以选择德国海军的潜艇来封锁英国,使之成为一座死岛。然后再养精蓄锐跟苏联打也不迟!但是,之后发生的事大家都知道,英国空军取得了“不列颠空战”的最后胜利!德国空军损失严重! 还有就是“诺曼底”登陆,德国首先在战略上失去了主动权,导致整个大的“战争计划”最后不了了之!德国低估了英国的军事实力和攻打苏联,德国认为英国被逼出欧洲大陆后,再也没有能力来阻挠自己统一欧洲大陆的计划,然而事实并非如此,英国皇家海军从战争一开始就牢牢把住了北海出口,使得德国水面舰只无法通过日德兰半岛,皇家空军也在海峡上空挫败了纳粹空军,而德军就是在这不分胜负的时候贸然去攻打苏联,设想一下,如果德国不入侵苏联,也就不会有苏美英三国联盟,德国也不会在东线损失如此多的人员与装备,如果把东线战场的1094个师调至西线,或是意大利和北非,那么战争的格局会有根本性的改变,即使是美国,与这么一个强大的对手作战也是很费力的 \n\n\n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曾经横扫整个欧洲的纳粹德国最终成为了战败的一方。纳粹德国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其领导人在一些重大问题上的决策失误。 \n\n根据多方面的资料和书籍的参考和多个军事爱好者的朋友的讨论,总结出纳粹德国十个方面的错误抉择 \n\n一。德国因为巴尔干战役耽误了五周左右的宝贵的进攻俄国的时间。被绝大多数参与讨论的和本人认为是德国在二战中的一个最致命的错误。 \n\n二。希特勒顽固奉行不放弃一寸土地的作战方法,也被认为是一个致命错误,虽然这一招曾在莫斯科会战挽救了德国几乎崩溃的东部战线,但是它在整个战争期间给德国军队带来的灭顶的灾难远更比它的积极意义要深重得多。 \n\n三。希特勒在敦克尔克让装甲部队停止前进,事实上放走了30万英国远征军,使英国有力量继续战斗从而改变了整个二战的进程,是一个不可饶恕的错误。 \n\n四。保密与间谍工作的严重失误,德国人的密码被盟国破译,却长期浑然不知,导致德国在战场处处挨打,节节败退。譬如苏联间谍佐尔格等给德国带来的灾难是难以估量的。 \n\n五。西线一直到1944年6月才开辟,而希特勒却长期为一条根本不存在的西线保留了过多的兵力,尤其是早在1941年就在西线保留着50万人,如果能够把这些军队调到苏联前线,在1941年12月,德国人应该已经占领了莫斯科。 \n\n六。第三帝国有一点变态的犹太政策,使德国在欧洲大陆、甚至全世界失去了人心,增加了许多不必要的敌人。 \n\n七。如果德国不发动对苏联的战争,也许它不会失去在欧洲的霸主地位,“俄国是一个永远不要去进攻的国家!” \n\n八。假如德国是和美国结盟,而不是与经济、军事、科技都不发达的日本、意大利结盟,二战会是个什么样子呢?和日本、意大利结盟绝对是个错误。 \n\n九。1942年,德国发动南线攻势后已经重新夺取了苏德战争的主动权,但是在斯大林格勒,为一个事实上已经成为了一个废墟的,军事上,经济上价值不大的城市反复争夺,为了很虚无的政治利益,用他们并不熟悉的战法流干了身上的血。并且在失败后,拒不接受事实,导致33万人的覆灭。 \n\n斯大林格勒的错误其中还包括在战役初期的同时向斯大林格勒和高加索两个方向进攻这样的战略上的错误。 \n\n十。在第三帝国完全处于下风,条件并不成熟的情况,错误地发动“堡垒”战役加速自己的死亡与很麻木、很愚蠢地判断盟国登陆地点选在加莱,而错过了在诺曼底将盟军赶下大海,避免两线作战的最后机会两项并列被人们认为是二战中德国的第十项错误。 \nA4即V2是由德国火箭专家维尔纳.冯.布劳恩为首的小组在波罗的海港口佩内明德研制的A系列远程火箭的一种,是世界上第一种实用的弹道导弹。\"V\"来源于德文Vergeltung,意即报复手段,这是纳粹在遭到盟国集中轰炸后表示要进行报复的意思。V1和V2表示这两种型号仅仅是整个系列的恐怖武器的先驱。 \n\nV2长13.5米,发射全重13吨,能把1吨重的弹头送到322千米以外的距离。火箭由液体火箭发动机推动,燃烧工质为液氧和甲醇。发射时火箭先垂直上升到24-29千米高,然后按照弹上陀螺仪的控制,在喷口燃气舵的作用下以40度的倾角弹道上升,也可由地面控制站向弹上接收机发射无线电指令控制。一分钟后,火箭已飞到48千米的高度,速度已达每小时5796千米。此时,无线电指令控制系统指令关闭发动机,火箭靠惯性继续上升到97千米的高度,然后以每小时大约3542千米的速度大致沿一抛物线自由下落,击中目标。由于当时制导系统的精度所限,误差较大。 \n\n1943年初按盟国情报人员的情报,盟国发现这一计划,并由对佩内明德的空中侦查得到证实。1943年8月17日夜,英国皇家空军对佩内明德进行了一次着名的大规模空袭,毁伤了V2的地面设施。为预防重蹈8月17日灾难,纳粹将V2工厂迁到德国山区的山洞工厂,这个过程耽误了预期的火箭攻势。 \n\n1944年6月13日(诺曼底登陆后六天)V1开始攻击伦敦,9月份第一枚V2落到伦敦。火箭攻击造成了严重的平民伤亡和财产损失。如果在六个月前对登陆部队集结地进行集中攻击而不是伦敦的话,即如艾森豪威尔将军所说,盟国将遭到难以克服的困难。对伦敦的攻击都是在上午7至9时,中午12至2时,下午6至7时交通高峰期进行的,企图吓垮英国的民心士气。可是,对经过1940年空袭的英国人民,在全面胜利已如此接近时,这种新的恐怖算不了什么。在诺曼底前线的英国士兵更尽了最大努力用最快速度向威胁他们家庭的火箭发射地挺进。除了向伦敦发射外,在盟军9月4日占领安特卫普港后,纳粹向安特卫普港进行了大规模导弹攻击。 \n\nV2一共生产了10000余枚,用于实战发射约5000枚。1945年德国投降前夕,布劳恩和400余名火箭专家向美军投降,后到美国,成为美国火箭技术和空间技术的奠基人之一;苏联也缴获了大量V2的成品和部件,并俘虏了一些火箭专家,以此为起点,开始自己的火箭和空间计划。

❻ 二战纳粹帝国

首先希特勒不光是个魔鬼更是个经济沙皇。货币新政策的提出
在巴伐利亚的监狱里,希特勒就指出过:“黄金本位和货币对比是造成德国人民灾难的根源。”1933年1月30日,希特勒被任命为德国总理,离开盈利饱和的本国市场,华尔街资本开始在德国大量投资,希望收回他们在希特勒身上下的本钱。而作为缺乏最起码的经济实力的德国总理的他则利用这些钱重振德国的经济。从1924 年到1931 年,华尔街总共向德国提供了1380亿马克的贷款,而德国在此期间总共仅支付了860亿马克的战争赔款,所以德国实际上是得到了一笔美国资助的520 亿马克的巨额金融资助,整个德国军事工业得以迅猛发展。金融巨头们,除了在纽约商业票据贴现市场上对德国工业提供低息的短期融资,还不惜将大量的黄金储备直接运往德国。而希特勒也实行了金融制度改革,其中最关键的一点就是从德国私有中央银行手中收回了货币发行权。在摆脱了以国债为抵押才能发行货币的低效率高消耗程序之后,在华尔街资本的帮助下,德国的经济疯狂上升。他说:“一个国家并不靠货币的表面价值来维持生活,而是要靠真正的生产,而生产才能使货币获得价值。生产才是货币的真正准备,银行保险箱中存满了黄金并无意义。”
希特勒的货币新政策包括:1.拒绝接受国外借款,以生产为德国货币的基础,而不以黄金为本位。2.用直接易货的方式来进行进出口贸易。3.停止所谓“外汇自由”,即准许在货币方面实行赌博并按照政治情况,把私有的财产由国移到彼国。4.当有了可以工作的人力和物资时,就制造货币,而不向外国借债。
由于当时国际金融主要获利的方式就是向经济困难的国家放债营利,而这种政策就是将德国的经济还款以物品出口为手段,用美英金融大亨们资本扶植起来的德国工业生产出来的产品去赚美英的钱,将振兴德国经济的经济负担巧妙地转嫁到西方各国的身上,而西方各国则因为其拥有利用美英资本建立起的强大武力而无可奈何。经济危机,希特勒废除国际贸易中的黄金和股票兑换,只进行货货交易,所以受金融市场的冲击,非常小。当时欧洲列强都惊呼,德国根本没有收到打击,反而工业生产上升了
(二)重建社会保障体系、落实社会福利政策
希特勒的演讲功力是非常值得称道的,他曾经承诺:“打破《凡尔塞和约》加在德国身上的枷锁,让每个人都有工作,让每家每户都有牛排和面包,让德意志民族重新振兴起来!”,而且他的承诺在第三帝国初期(1933-1938)变成了现实,从而使更多人拥护希特勒。
他的社会福利政策是:1.大力推行社会保险制度,增加和提高国民的社会福利。2.扩大职工的有薪休假制度,纳粹的属下工会劳动阵线,在疗养胜地鲁根岛等地,修建了一批疗养院和旅馆,使工人享有过去只有资产阶级才能享受的休假旅游。仅1937年一年内,全德就约有一千万工人享受到了这项福利。3.通过劳动美化活动来改善工人的劳动条件和劳动环境。
那么德国严重的失业率是怎么挽救的呢?在1933 年德国的失业率高达30%之多,到1938 年竟然出现了劳工紧缺。一时归咎于经济的飞速发展,二是一些希特勒聪明的政策。例如希特勒为了让妇女为男子空出她们的工作岗位,实施了婚姻贷款政策:当两个人结婚,而妻子放弃她的工作岗位时,这对夫妇就能获得1000马克的贷款来购买家具和家庭用品。这项规定不仅导致了工作岗位的大量空出和结婚率的上升,而且还导致了出生率的上升,进而增强德国的军事力量。在纳粹当局的努力下,到1938年,德国失业率降到了1.3%,而同期美国失业率为1.89%,英国为8.1%。
(三)用来恢复经济发展的措施
当时的德国几乎陷于停顿的经济状态,希特勒宣称要尽快让德国经济发动机高速并持续地运转起来,他采取的措施有:
1、积极的财政政策,包括增加税收、扩大国债和实行通货膨胀
1932/1933年度至1938/1939年度,国家税收收入由65.6亿马克骤增到177亿马克,六年中实收税款共增加了600亿马克以上。1932-1939年9月,德国国债由115亿马克上升到371亿马克。帝国银行和几家最大的私人银行是国债的主要持有者。劳动者的小额储蓄存款也被强迫投入公债。帝国银行以国债为担保大量增发银行券,1933-1939年9月,流通中的银行券由26亿马克骤增为110亿马克。
2、大规模的军事采购和订货
932年,德国的军费支出为6.7亿马克,约占当年国家总支出的十分之一或国民收入的1.5%。1933年-1939年秋的六年备战期间,德国全部备战支出在400亿马克以上,约占同一时期国家预算总支出的五分之二或国民收入的10.6%。巨额的军事订货使德国垄断资本集团获得了高额利润。以军火工业康采恩克虏伯公司为例,1932/1933年度至1938/1939年度,公司从国家接受的军事订货总值由930万马克猛升到1.45亿马克,即提高了近15倍。在同一时期,公司的纯利润额则由650万马克上升到1.22亿马克,即提高了近18倍
3、剥夺犹太人资本
希特勒非常方案犹太人,而这个问题也引来了近代及当代无数学者的兴趣,希特勒等人登台以后,大量开展“排犹运动”,帮助“雅利安”财团剥夺犹太人的财产。由于这一“运动”,共计约60-80亿马克的德国犹太资本,通过强力没收或被迫易主的方式,全都转到了“雅利安”财阀和纳粹党魁手中。
4、强制卡特尔化
1933年7月,希特勒政府颁布所谓的“卡特尔条例”,规定帝国经济部有权建立新卡特尔,而一切卡特尔则有权限令局外企业合并起来。任何反对这种规定的局外企业,有关的卡特尔可以拒绝承认它们,从而剥夺它们得到原料和商品供应等权利。这实际上是在经济上宣布了它们的死刑。在这种威胁下,大量中小局外被迫合并如垄断组织,受垄断资本的直接统治。卡特尔的数目迅速增加,1930-1936年,德国已登记的卡特尔总数,由2100个增加到2500个。
5、淘汰中小企业,扩大垄断组织
1937年,希特勒颁布了“股份公司改革法”,规定凡是资本不组10万马克的小股份公司应予淘汰;而新设立的股份公司,资本不得少于50万马克,此外,希特勒政府还强迫封闭大量手工企业和小型零售商号
6、政府全面干预国民经济,推行国民经济军事化
希特勒政府建立了一系列的军事化经济调节机关,另外,1933年7月,在帝国经济部下面还设立了“德国经济总委员会”,它是由垄断寡头直接把持的备战经济总参谋部,拥有很大权力,负责指导国家经济政策和法令的制订工作。有计划的经济使德国的工业发展速度超过了英、法、美。1932-1938年,生铁产量由390万吨上升到1860万吨,钢产量由560万吨上升到2320万吨。1933年-1939年,德国军火生产增长11.5倍。但同时,德国的部门经济却出现了不平衡。在军火工厂加紧制造武器的同时,德国的纺织及制鞋工业的半数设备被闲置起来。在农业方面,帝国粮食局及其下属的数万个基层机构,是希特勒政府干预农业活动的基本工具。不过全部的农业事务,都受到国家的控制。希特勒政府时期的德国粮食产量基本停滞在30年代初期的水平上,1937-1938年,年均粮食进口量与20年代差不多,约在400万吨上下。
7、一方面加强和扩大国家所有制,另一方面将国有财产转到私人垄断资本手中
希特勒政府时期,德国国家所掌握的股份资本绝对和相对额都增长。1932-1939年,“国有的”股份资本额,由29亿马克提高到36亿马克,它在全国股份资本总额中的比重,由13.2%上升到17%。1939年,德国国家垄断资本共计248亿马克,占全国总资本的五分之一。在扩大国有化的同时,希特勒政府还执行了国有财产重新私有化的政策。在1929-1933年经济危机期间,当时的德国政府为挽救一系列垄断资本集团,以优惠价格收购了柏林各大银行的大部分股票和一系列大工业公司的部分股票。随着这些企业的扭亏为盈,希特勒政府把国家持有的巨额股票廉价卖给有关的私人垄断资本集团。在德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同时,垄断企业同政府的结合也加强了。企业主职能与国家官僚职能达到了高度的融合。
8、扩大对外贸易
1932-1938年,德国在保加利亚、希腊、匈牙利、罗马尼亚及南斯拉夫等国的进出口贸易中的比重,分别提高了三分之一至三倍不等。1929-1938年,德国对外投资急剧上升,由12亿美元增加到40亿美元。1933年5月,德、法、比、卢等国钢铁垄断组织又联合成立国际粗钢输出协会,从而恢复了国际钢铁卡特尔。在国际钢铁卡特尔和国际铝卡特尔中,德国垄断组织也分别拥有近五分之一的出口份额或股份额。
9、兴办公共工程
希特勒政府头两年用于兴办公共工程的开支共约50亿马克。其中最大的是建筑公路,主要是高速公路,16.1亿马克,其次是修建公共建筑物与住宅(后来不少成为兵营)约7亿马克,开垦荒地与改良土壤等约7亿马克,整治河道、开凿运河和架设桥梁等3.5 亿马克,修复和更新铁路设备约5亿马克;对参加公共工程的私人发放补助金和减免税金约6-7亿马克。但是纳粹为了宣传自己的成就,被作为元首具有独创性的成就加以庆贺,并说高速公路是元首独自一人发明的,而事实上,修建高速公路的计划早在20年代末就已经拟定好了,只是由于世界经济危机才阻碍了它的实施。
从1932年到1937年,德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增长了102%,国民收入也增加了一倍。这些实在的数据表明:纳粹当局的确在不长的时间里,创造了德国经济复兴的奇迹。

❼ 一战二战为什么德国都失败了

一战德国战败原因: A. 首先,从大的方面讲,德国、奥匈帝国等同盟国敏物消发动的是侵略战争,失道寡助。 B. 其次,一战后期德国尽管在军事上取得了一些战术胜利,但没有达到速胜的目的,战争进入胶着状态,最终变成旷日持久的消耗战,这对资源有限的德国来说是极为不利的。 C. 美国的参战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重大事件,它最终改变了两大对立的军事集团的力量对比和战略形势。尽管美国对参战所作的准备很不充分。美军对于1917 年的战局还不能立即产生明显的影响,但美国深厚的经济实力和众多的人力,使美国成了协约国集团的兵源基地和兵工厂。到1918年,协约国不论是在兵力上还是在经济实力上都占了绝对的优势。
二战德国失败的原因是什么?战争初期,纳粹德国军队的进攻可以用“势如破竹”四个字来形容,无论是闪电击败波兰,还是占领北欧的丹麦,挪威,瑞典。西欧的法国,荷兰,比利时。占领东南欧的希腊,南斯拉夫,捷克,匈牙利等国家也是易如反掌。可从“苏德战争”开始,纳粹德国就开始渐渐地走下坡路了,最后导致灭亡。是因为同时在东西两条战线开战,战线拉得过长,顾此失彼,还是因为在桥知战争初期所取得的那些战果是因为盟国没有防备,给德国打了个措手不及而取得的? 如果当时纳粹德国不与苏联开战,而是与斯大林继续遵守“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全力进攻英国,等打败了英国,修身养息后再进攻苏联,是不是就可以蚂燃取得最后的胜利

❽ 灾难状态什么意思 什么是灾难状态

1、灾难状态是指遇到如地震,火山爆发,海啸和恐怖袭击等之后的紧急,应急状态。

2、其所以列为首位自然灾难。还因为地质地貌灾难群发生性和和特别严重的次生灾难。地震、火山可以引发泥石流、滑坡、崩塌、风暴、洪水、海啸、瘟疫等等次灾难,他们的损失往往大于地震、火山本身带来的损失。由此可知,地质地貌灾难是同一系统的互为因果的灾难,被列为世界首位的自然灾难。地震盯汪是释放能量最大、瞬间破坏最烈的自然灾难。每年平均发生造成损失的地震约1000次,其中里氏7级以上的没晌地震20次左右。20世纪已有260万人死于地震,经济损失数千亿美元,其中死亡万人枯则锋以上的地震27次。

❾ 希特勒为什么战败

问题一:二战德国为什么会战败! 1,德国在不列颠战役初期取得巨大胜利,丘吉尔曾指出,针对皇家空军的空袭如继续,帝国将面临崩溃的边缘,后希特勒为报复英国对柏林的轰炸,下令转为恐怖空袭,对伦敦进行轰炸,这样使英国有了喘息之机,使德国空军始终无法击败英国空军,在美国加入后,以美国强大的工业实力和远离欧洲的地缘优势,盟国空军得到源源不断的补充,而德国陷入苏联战场,工业实力要首先满足苏联战争的需要,空军飞机补充缓慢,自然就不是盟国的对手.
德国虽然占领欧洲大陆,但工厂都已经瘫痪,只有德国本土的工厂还在全力运转,以鲁尔区为最,在战前曾作出统计,美国的工业生产潜力是的国的3倍,再加上德国的装甲生产有希特勒插手,德国的武器种类繁多也给武器的维修,零部件的补充,设备的更换带来困难,加剧了德国的兵力劣势,苏联自始至终始终生产T-34,积蓄多年的装甲兵精锐已在苏联战场上损失过多.
虽然德国控制的人口不少,但希特勒只相信德国日尔曼人可以为他效忠,所以他只征召具有日尔曼血统的人参军,而英国,美国,苏联本来人口就比德国多得多,又全国总动员,美国战争实力的85%,英国的99%,苏联的100%全用来对付德国,德国8000万人怎能敌美国当时的2亿人口和苏联的1.4亿人口?还加上英国的5000万.而德国盟国的军队的战斗力普遍低下,德军吃了他的盟友的很多苦,斯大林格勒就因为罗马尼亚的第3集团军和匈牙利的第7集团军不战而逃,放弃伏尔加河防线,最终导致德第6集团军的被围.
二战初期的德国空军是世界第一,这是英国人承认的,但飞机质量并不先进,英国的喷火式战斗机的性能完全超过同期服役的德国战斗机,这也是英国皇家空军能经受住德国空军的一个因素.到1942年,德国空军袭档的劣势已开始在东西线同时显现,苏联空军开始掌握制空权,美国研制的大批新式战斗机被编入第8航空队进入英国服役,而德国的ME-262则因为希特勒的干预而变成轰炸机,导致德国的军工生产遭到盟国空军的全面破坏,更加剧了德国空军的劣势.
德国海军在初期就十分弱小,根据1935年的英德海军条约,德国海军只允许拥有英国皇家海军的35%的吨位,而希特勒也不注重海军的建设,开战之初,德国只拥有战列舰2艘,袖珍战列舰3艘,巡洋舰5艘,驱逐舰22艘,潜艇57艘,而英国则拥有航空母舰8艘,战列舰12艘,巡洋舰数不详,驱逐舰144艘,牢牢控制大西洋制海权,虽然俾斯麦是西方海军中战列舰的王牌,但单舰的作战实力不能代表全体海军的实力,而且航空母舰的诞生标志着大炮巨舰时代的结束,而德国竟没有1艘航空母舰服役!海军的劣势也是德国失败的原因之一.不可否认,邓尼茨的狼群战术是伟大的发明,但到1943年美国海军和英国海军联手猎杀狼群后拍纤乱德国的狼群就走向穷途末路.
希特勒是一个狂热的民族主义者,出色的演讲家和政治家,经济学家,战略家,但性格怪异,孤僻,刚愎自用,蛮横无理,在胜利时竖桐可以保持克制,但失败时就完全丧失理智,疑心很重.这就是我眼中的希特勒.
当德国的装甲兵生产由古德里安领导后,曾一度将坦克的月产量提高到800辆每月,但当时盟国的空军已占据优势地位,德国的主要工业区完全在盟国空军的空袭范围之内,所以德国工厂被摧毁的速度远在建造速度之上,而且当时德国人力危机也十分严重,大批技术工人和工程师都被强行征兵服役,没有工人的工厂还怎么开工?所以德国的军工生产在二战后期可以说已是瘫痪.

问题二:德国元首希特勒战败后真的自杀了吗 是的。
1945年4月12日,美国总统罗斯福逝世。希特勒得知此消息后,顿然又生出战争会出现转折的希望,而且这种充满希望的气氛一直持续至4月20日希特勒的生日那天。4月22日,柏林已被苏联红军包围了四分之三,这时希特勒才大梦初醒。
他悲鸣道:“战争打败了,我将留在柏林,只要时刻一到,我就用手枪结束我的生命。”但同时他也痛骂国人:“武装部队抛弃了我,我的将军们全是草包,我的命令没有得到执行,一切全都完了,德国没能完成我给整个民族提出的任务。”4月27日,整个柏林完全被苏军包围起来。4月28日,希特勒的战时盟友意大利的墨索里尼被游击队抓获枪决。同一天,希特勒又获悉,他的副手希姆莱企图同西方列强进行谈判;至此,希特勒完全泄气,感到自己的未日已经来临。他开始口授他的政治遗嘱,但他仍然要痛骂犹太人,要求后继者“必须竭尽全力恪守种族法律,无情地抵抗世界各民族的毒害者国际犹太集团。”
1945年4月28日午夜前不久,希特勒和他的情妇爱娃・布劳恩正式结为夫妇,接受洗礼。4月29日,苏联坦克向火车站附近的动物园推进。4月30日,苏军经过激战,终于攻占了国会大厦。此时希特勒的总理府已在炮火的射程之内。下午3点30分,希特勒回到地下室的避弹房间,开枪自杀。爱娃・布劳恩则与此同时吞下了毒药。两人的尸体被侍从用军毯包上,抬至总理府的花园里,浇上汽油,在熊熊大火中化为灰烬,骨灰被埋进一个炮弹坑。

问题三:希特勒因为什么战败…在那里战败的…对手是谁…详细 1945年,希特勒在柏林一个地下室自杀 1945年4月30日。 当苏联红军在一片废墟中包围了柏林,在斯大林的指挥下将红旗插上德国帝国大厦以迎接5月的太阳时,阿道夫・希特勒还躲在他的总理府地下室里。整整一个星期的时间,他时而对自己将领的背叛感到歇斯底里的愤怒,时而异想天开地想象着纳粹取得的胜利。只有区区15人还留在元首的身边。 4月29日 03∶30几个星期以来都处于狂躁和歇斯底里的状态。希特勒与爱娃・布劳恩结婚了――这是在众叛亲离之后仍对他忠诚的回报――就在执行了她叛逃的姐夫(妹夫)的死刑的几个小时之后。喝完一两杯香槟,希特勒把他的手指按在了他最后的遗嘱上。他说德国在1939年没有想到要发动战争,是那些“犹太裔的,或是为犹太利益工作”的国际政客挑起的战争。他将留在德国与他的人民共生死,坚持到面对斯大林军队“盲目指挥”的最后一刻,并坚信他们是自寻死路。 接着,他下令将戈林和希姆莱开除党籍。罪名是“不可饶恕地让国家和整个民族蒙羞”,秘密与敌军勾结,试图背叛和夺取政权。在错综复杂的感伤下,他将他的画遗留给了林茨以建起一座艺术画廊,并称爱娃・布劳恩为一个“因多年真挚的友谊,自愿来到这个被包围的城市,与我患难与共的女人”。 04:00签署完这些文件,希特勒开始就寝。约瑟夫・戈培尔,纳粹的宣传头目还醒着。他退回到自己的房间,在希特勒的遗嘱上加了一条,说第一次“我必须无条件地拒绝执行元首的命令”,他的妻子和孩子也一致同意了。出于一种“人道主义和忠诚”,他说如果他们顺从元首离去,他余下的一生都将背负可耻的叛徒和市井恶棍的罪名。 12:00地下室里召开了一个由希特勒、鲍曼、戈培尔和其他7人参加的会议。俄国军队迅速地逼近;会议达成一致,由3名军官杀出重围,冲破温克将军的封锁,希特勒寄希望由此可以坐船顺哈佛尔河逃到万湖半岛。随后传来了意大利法西斯头子墨索里尼的死讯。希特勒给他的宠物阿尔萨辛、布隆迪服下了氰化物,让他的秘书吞下毒药,以免被俘虏。 02:304月30日。希特勒在地下室外面和他的女人告别。他的目光看起来既空洞又呆滞;他的秘书认为那是由帕金森病所致。他僵硬地沿着过道行走,静静地和每个人握手道别。沉默突然被打破,舞会开始,一直持续到凌晨。鲍曼仍在进行他的计划,向邓尼茨发了一封电报,命令他“立刻对所有背叛者行刑,格杀勿论”。并加了一句:“元首还活着,并将保卫柏林。” 15:00希特勒开始用午餐――一些意大利面条和沙拉。之前他已经命令司机取了200公升(44加仑)的汽油到花园。吃完午饭,希特勒和大家又做了一轮道别,之后和爱娃・布劳恩回房换了西服。突然一声枪响:人们发现希特勒倒在了沙发上的血泊之中,太阳穴被击中。爱娃・布劳恩也有一支枪,但她是服毒自杀的。苏军轰炸之后,发现这些尸体,堆积在户外,浇上汽油捆进口袋焚烧,这趟搬运足足用飞机运了4趟。第二天,为防其他人逃跑,剩下的戈培尔的6个孩子被强行注射致死,行刑前被告知那是治病的药剂;他们的父母上楼后在花园里被党卫队成员秘密枪杀了。他们的尸体也被焚烧了。

问题四:一站战败德国,为什么希特勒一上台,又会变的那么强? 因为希特勒是一名极为杰出的演讲家、史上最幸运的超级投机分子,他的演讲天赋使他能够很好的调动国内民众的 *** ,其实希特勒上台后德国并未立即变得极为强盛,当然他作为一名史上最幸运的超级投机分子还是有一定远见的。德国之所以在二战时强极一时,主要有两点:
【从政治的角度他能打90分,种族清洗和歧视是他唯一的败笔,但同时不失为增加日耳曼民族凝聚力的好方法】
1.作为投机分子的希特勒虽然是一个军事 *** ,但他比任何一名其他国家的高级军事统帅、军事家(我是指有权决定是否更改国家军备的人)都早得意识到坦克的重要性和作用,正是因为他的支持,德国才有了二战时横扫整个欧洲战场的强大的坦克集群部队和恐怖的坦克闪击战术,并且坦克集群作战也成为了德国在二战初期作战的独特亮点(二战初,德国以外的国家坦克仅是步兵作战的辅助工具且没有相对成熟的熟悉坦克集群配合作战的驾驶员和相应战术,另外机枪也是德国先注意到的),总而言之是希特勒使德国的军事在一战之后二战之前就远比其他国家领先得多。二战时其实德国也没表面上那么强大,不过希特勒这位投机分子好几次在危机时刻投机成功才使其一胜再胜(我也搞不明白,我都怀疑那时的希特勒是不是和幸运女神有一腿,居然那么走运,赌什么对什么,太厉害了)。
2.希特勒其无比高超的演讲天赋使他所领导的德国在各处都占尽先机,一战战败的德国被欧洲各国严格制约在军事上的发展,在二战正式爆发之前德国甚至于不被允许制造坦克,其坦克兵演练用得“坦克”只是用木板装在普通车辆上做成好像坦克外貌的假坦克,不过希特勒通过与其他国家的私下谈判以部分坦克研发过程中开发出的坦克技术共享为代价,令其可以在国外偷偷研发和制造坦克,二战临近时希特勒更大展其语言天赋,通过种种阴谋手段兵不血刃令多个国家将捷克斯洛伐克(国家)出卖给了德国,至此德国才正式崛起(捷克斯洛伐克在当时拥有先进的轻、中型坦克制造技术和大量成熟的流水线坦克制造工厂全部落入德国之手,德国彻底摆脱了一战战败受各国制约严重缺少成熟的流水线坦克制造工厂和工厂内熟练工的尴尬局面),之后二战刚开始也是希特勒再次大展其谈判演讲的无上本领令欧洲各国没有及时对其进行联合打压,致使各国醒悟之时已是亡羊补牢为时已晚再也遏制不住其发展之势。
【本人总结一下,希特勒一上台,德国会变的那么强主要就是因为以上两点,无需多说。不过请注意德国横扫欧洲其实也没表面上那么强,只是其先进的军事理念打了别人个措手不及,而且欧洲面积实在不大,所以没来得及等大家反应过来就被德国灭了,一旦和国土巨大的苏联交手,苏联巨大的战略回转余地,使苏联有了足够的适应时间组起新式坦克部队再加上巨大的数量,即使质量稍差也把德国精锐的尖刀活活磨钝了,拖垮了】

问题五:纳粹德国战败后希特勒是自杀还是逃亡 应该是乘坐绝密飞行器逃走了,可能是飞碟。纳粹的科学家研制了许多划时代的飞行器,德国战败后盟军收获非常大,美国到现在仍然使用着盟军清理收缴的当时第三帝国研制各种飞行器的图纸,根据图纸照猫画虎的生产出合适自己的军用飞行器。比方美国的B2隐形轰炸机,也是出自第三帝国的绝密飞行图纸,美国的全球鹰无人侦察机也是根据纳粹空军BF190诸多型号的其中一种飞机参考设计。既然盟军通过第三帝国研制的诸多飞行器用作自己的军事装备,第三帝国元首的座驾不可能比他们差,况且盟军攻克柏林后没有找到希特勒自杀的蛛丝马迹,目前仅存世界希特勒遗骸根据DNA分析,结果是女性!这就更加验证我的看法。

问题六:二战德国为什么战败?日本投降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德国战败
一、 战前思想准备不足
在战争之初,希特勒认为战争很快就会结束(由于初期闪击战的成功),为使飞机产量增加,以至下令禁止研制四发远程轰炸机,致使在不列颠空战,及后期东线的苏联战争中,德军轰炸机航程过短,无法飞到英,苏后方,对两国的军工业实行轰炸,使两国在战争时的武器产量更为巨大。
二、多个战场同时作战 , 战线拉的过长
西欧战场:德国在1939年闪击波兰后,接着横扫了丹麦,比利时,荷兰,挪威等欧洲国家,然后绕过马奇诺防线占领了法国,基本控制了整个欧洲大陆,在战争初期德军创造了不可战胜的神话。
西线:不列颠战役是人类战争史上首次空战战争,证明了战略性的大规模空袭将直接影响战争的进程,显示出制空权在现代化战争中的重要地位,并证明了防空的战略意义。由于不列颠战役的胜利,英国得以保存下来,而英国的坚持抗战,把德军拖入了致命的长期持久战,而且成为日后英美反攻欧洲大陆的跳板,使德军陷入了两面作战的困境。
北非地中海战场:北非的意大利军队节节败退之时,果断将隆美尔将军的非洲军团送上前线,却未能将英国插到非洲军团补给线的马耳它攻陷,使非洲军团的补给产生问题,并且由于拨给北非的兵力过少。直接导致了隆美尔不到5万人的军队与蒙哥马利将近20万军队的遭遇,导致北非战线失败。
苏德战场:在北非与西线的战争未结束的情况下,急于执行巴巴罗萨的对苏联入侵计划,导致战线拉长,兵力不足,军备供应不上。 更没有预料到苏联严寒的冬季。
三、决策失误
在一些重大问题上的决策失误,也是失败的一个主要原因,决策失误的地方很多,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指挥不当
敦刻尔克战役中,希特勒在敦刻尔克让装甲部队停止前进,事实上放走了约34万英国远征军,其中英军约21.5万人,法军约9万人,比利时军约3.3万人 ,使英国有力量继续战斗从而改变了整个二战的进程,是一个不可饶恕的错误。
苏德战争中,德军在占领明斯克后,(本来就因为在巴尔干战役中耽误了五周左右进攻俄国的宝贵时间)这时德军又犯了一个可能是事关全局的错误。德军分调部分进攻莫斯科的中央集团军主力进攻南方的基辅,以占领苏联的粮仓――乌克兰。基辅战役从盛夏打到秋初,德军虽然在南方和北方取得重大胜利,但在北路列宁格勒却没有完全得手,而中路却错过了进攻莫斯科的最好时机,也错过了一举击溃苏联的最佳机会。这是第一个错,在古德里安及冯包克元帅把部队调整好准备攻打斯大林格勒时,希特勒却要他们拿下乌克兰的油田,至使攻打斯大林格勒时拖后了两个月而进入雨季使部队进攻速度减缓,使得苏军赢得了时间,最后在斯大林格勒准备完毕,最终导致战略的失败而至使东线战败。 在德军几乎占领了整个欧洲时,德军发动了对英国的空中轰炸,英国皇家空军在接连不断的轰炸中损失殆尽。但英国空军也不时抓住机会对柏林实施轰炸,虽然英国空军的轰炸行动对德国造成的损失微不足道,但却在一次偶然的行动中挽救了皇家空军。在一次夜袭行动中,英国空军轰炸了柏林市中心,而这次轰炸恰是苏联官员访问柏林的期间,希特勒大为恼火,发誓要十倍,上百倍的奉还,命令空军停止对英国空军基地的轰炸,改而轰炸伦敦等英国城市,虽然德国飞行员并不愿意改变计划,因为他们清楚不久之后就能成功消灭英国空军,但希特勒此时的面子胜于一切。然而德国空军虽然给了英国造成了巨大的财产损失,但却给了英国空军以喘气的机会。英国空军得以壮大,在德军后来的行动中,德国空军损失严重,不得不放弃对英国的轰炸。
2、 用人不当
敦克尔克一役,希特勒过分信任戈林的承诺,起初并未将地面部队用于进攻英法残部。......>>

问题七: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为什么会战败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曾经横扫整个欧洲的纳粹德国最终成为了战败的一方。纳粹德国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其领导人在一些重大问题上的决策失误。
作为一个军事爱好者,怀着对这个问题的浓厚兴趣,我查阅了大量的资料与书籍,进行了深入而细致的思考,总结出了希特勒(或者纳粹德国)在二战中的十多个方面的失误,然后在二战专业论坛帝国师论坛,向众多志同道合的专家或二战军事爱好者进行了请教或共同的探讨。本文是根据最终的得票数统计,总结出来了二战中纳粹德国的十大错误:
一、德国因为巴尔干战役耽误了五周左右的宝贵的进攻俄国的时间。被绝大多数参与讨论者认为是德国在二战中的一个最致命的错误。
二、希特勒顽固奉行不放弃一寸土地的作战方法,也被认为是一个致命错误,虽然这一招曾在莫斯科会战挽救了德国几乎崩溃的东部战线,但是它在整个战争期间给德国军队带来的灭顶的灾难远更比它的积极意义要深重得多。
三、希特勒在敦克尔克让装甲部队停止前进,事实上放走了30万英国远征军,使英国有力量继续战斗从而改变了整个二战的进程,是一个不可饶恕的错误。
四、保密与间谍工作的严重失误,德国人的密码被盟国破译,却长期浑然不知,导致德国在战场处处挨打,节节败退。譬如苏联间谍佐尔格等给德国带来的灾难是难以估量的。
五、西线一直到1944年6月才开辟,而希特勒却长期为一条根本不存在的西线保留了过多的兵力,尤其是早在1941年就在西线保留着50万人,如果能够把这些军队调到苏联前线,在1941年12月,德国人应该已经占领了莫斯科。
六、第三帝国有一点变态的犹太政策,使德国在欧洲大陆、甚至全世界失去了人心,增加了许多不必要的敌人。
七、如果德国不发动对苏联的战争,也许它不会失去在欧洲的霸主地位,“俄国是一个永远不要去进攻的国家!”
八、假如德国是和美国结盟,而不是与经济、军事、科技都不发达的日本、意大利结盟,二战会是个什么样子呢?和日本、意大利结盟绝对是个错误。
九、1942年,德国发动南线攻势后已经重新夺取了苏德战争的主动权,但是在斯大林格勒,为一个事实上已经成为了一个废墟的,军事上,经济上价值不大的城市反复争夺,为了很虚无的政治利益,用他们并不熟悉的战法流干了身上的血。并且在失败后,拒不接受事实,导致33万人的覆灭。
斯大林格勒的错误其中还包括在战役初期的同时向斯大林格勒和高加索两个方向进攻这样的战略上的错误。
十、在第三帝国完全处于下风,条件并不成熟的情况,错误地发动“堡垒”战役加速自己的死亡与很麻木、很愚蠢地判断盟国登陆地点选在加莱,而错过了在诺曼底将盟军赶下大海,避免两线作战的最后机会两项并列被人们认为是二战中德国的第十项错误。

问题八:二战希特勒失败的原因 希特勒的败势出现我认为首先是出在法国战场,敦刻尔克大撤退为英国日后反击积蓄了力量。而不列颠空战在最关键的时刻放弃了对军事目标的轰炸改为对民用目标也是一大败笔。而西线英国还未歼灭就迫不及待的发动对苏联的战争。开始进展很顺利,但是分兵多路使三股攻势在列宁格勒,莫斯科,斯大林格勒被阻止,损失惨重,而库尔斯克战役的失败更是导致了德国彻底丧失战略主动权。美国的参战给了风雨飘摇的第三帝国以灭顶之灾。北非战场因阿拉曼战役而一蹶不振,卡萨布兰卡登陆以及随后的突尼斯战役使德国军队总共逃出了600多人。诺曼底登陆之后德国彻底丧失了取胜希望。写了这么多字,希望你能接受!

阅读全文

与德国的灾难状态代表什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金华义乌国际商贸城雨伞在哪个区 浏览:732
俄罗斯如何打通飞地立陶宛 浏览:1108
韩国如何应对流感 浏览:893
在德国爱他美白金版卖多少钱 浏览:933
澳大利亚养羊业为什么发达 浏览:1356
如何进入法国高等学府 浏览:1447
巴西龟喂火腿吃什么 浏览:1373
巴西土地面积多少万平方千米 浏览:1233
巴西龟中耳炎初期要用什么药 浏览:1202
国际为什么锌片如此短缺 浏览:1604
巴西是用什么规格的电源 浏览:1423
在中国卖的法国名牌有什么 浏览:1333
在菲律宾投资可用什么样的居留条件 浏览:1233
德国被分裂为哪些国家 浏览:848
澳大利亚跟团签证要什么材料 浏览:1176
德国大鹅节多少钱 浏览:847
去菲律宾过关时会盘问什么 浏览:1170
澳大利亚女王为什么是元首 浏览:996
有什么免费的韩国小说软件 浏览:732
申请德国学校如何找中介 浏览: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