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德国资讯 > 德国的教育和中国的教育有什么区别

德国的教育和中国的教育有什么区别

发布时间:2023-06-06 07:16:53

⑴ 德国的教育体系和中国有什么区别

德国管家提醒您:
德国教育制度下的大学学历一直是全世界公认的含金量高的教育代表。德国的许多大学都有百年以上的历史,德国的科研水平在世界上一直处于领先地位,近年来,去德国留学日益受中国学生青睐,据统计,近两年,共有22828名中国学生在德国高校注册入学,这一注册人数还正呈上升趋势。
下面我们来简单的了解一下中德教育的不同。
德国长期以来所实行的学位德国教育体制不同于中国和其他欧美国家。德国高校的学位没有学士和硕士之分,学生们经过长期的学习获得名为Diplom的学位,在国际上通常被人们认证为硕士学位。这样本硕连读的学制极大保证了学生的学术水平和动手能力,让德国的毕业生在全世界都有着很强的竞争力。

⑵ 德国的教育方式与咱们的有什么不同

转眼间,来德国已经两年了。记得刚来德国的时候,一点德语都不懂,和同学们都是用英语交流,其实那个时候最惊讶的还不是德国大街上人少或老师的上课方式,而是这边课堂上举手都是只举一个手指头,拍手时都是敲桌子,所以每天都会看到一个奇怪的“壮举“,全班都一脸严肃的敲桌子。后来慢慢开始听得懂课后,就发现德国这边的教育方式和国内很不一样,从教学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教学方式上多种多样,比较多采用的方式是关于一个题目分小组进行讨论,然后分小组到台前来演讲,或是关于一个题目提出同意或反对意见,两边进行辩论。在另一些学科,比如德语、历史,老师习惯就一个题目给出不同的说法,同学们下座位轮流看,然后站到你最满意的句子或说法后,然后说出理由。( 这就是在波茨坦席勒文理高级中学里小班的好处,每个人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意见)。由此可见,在德国的学校,平时上课的成绩是很重要的,占到总成绩的一半,部分理科甚至占到70%。咱们中国学生的通病是口语表达问题,可能是胆怯,怕闹笑话,当然本身的德语水平也不如人家其它的德国同学,很多时候不知道该怎么表达。我认为,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有几个: 首先要大胆,这里的德国学生,尤其是文理高级中学的学生素质普遍比较高,他们理解你是一个外国人,是不会特别取笑你的; 然后就是上课前做充足准备,来回答老师上一节课留的问题,或提前询问老师下节的授课内容或课程安排; 最后的方法是学期开始或学期中间向老师要一个演讲题目,演讲也是德国教育或西方教育很重要的一个方面,随着年级的升高,演讲的部分在分数里占的比例就会越来越大,到大学更是,这就很好的锻炼了你的自学和自己找资料的能力,一个你可能完全不了解的题目,要自己上网,查书,先看中文再看德文慢慢弄懂,再给同学们很好的不乏味地表达出来。一个小的建议,最好在学期开始或中间要求演讲,因为到了学期末各科考试时,你没有时间准备,而老师也不好安排时间。还有就是上课内容的不同: 这边每个学校都有一个图书室,每个学期发课本,不需要自己买,课本大多很厚,印刷精良,学期结束再还回去,供下一届学生使用,所以大多时候课本不是最重要的,老师会发上课需要的材料来讲,所以同一所学校,不同老师的授课内容也都是不同的,遵循一个大概的教学大纲就可以了。很多同学在中国习惯预习,在这边你想预习都不知道该预习什么,可能今天老师在车上看了份报纸的内容不错,那今天上课就讨论这个内容。考试,尤其是文科,普遍是给一篇文章来发表评论。国内语文考试总强调作文占“半壁河山“,这边“整个江山“都占了。所以你即使在国内学过德语,来这边也都要有一段很长的适应时间,要想尽快提高自己的听力和口语表达能力的最好办法就是多看电视,而且效果真的不错。德国电视没有字幕,开始可以先买DVD,有德语字幕,先看一遍中文的再看德文的,就会很好理解,之后再看德语电视,对发音、口语表达、听力都很有帮助。总之,来到一个陌生的国家学习是件很不容易的事情,还要面对一门全新的语言,不过不要着急,只要努力一切都会改变的。

⑶ 德国和中国的教育有什么不同

每当提到德国人,总是给人留下了“做事认真、讲究秩序、待人诚恳、注重礼仪、守时”等等诸如此类的沉稳印象。德国人的做事风格和人格品质一直为全世界人民所欣赏。而这份严谨认真的背后,是他们对自己和对别人发自内心的尊重,也是来自于健全的人格以及对自我价值的确认。作为一个重视理论和规矩的国家,德国懂得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强调顺从孩子的天性,主张给予孩子自由空间,让他们快乐成长。而恰恰是这一种对孩子的“放任”让这个国家,凭8200万人口基数就包揽了全球一半的诺贝尔奖;也造就了23000多个世纪知名名牌,让“德国制造”成为世界品质的代名词。

作为早教发源地,德国早教方式有着与别国有着完全不同的教育理念。英、美、法等一众崇尚早教的国家多年以来一直在探索和学习德式早教的优点。我们可以从BBunion国际早教中心的教学理念中窥探一二。

BBunion作为国内德式早教的代表,拥有遍及世界的婴幼儿教育专家组成的独立教研团队。

他们将原汁原味的德式早教与在世界政治、艺术、科学和思想等各大领域取得瞩目成就的犹太人教育思维组合在一起,结合中国社会发展需求,打造出了更适合中国宝宝的德式风格早教,多年来得到了无数国内家庭父母的认可。

尤其在宝宝0-3岁这一大脑感官潜能开发与性格培养的黄金阶段,BBunion有着独特的科学引导方式与特色,我们可以通过其早教课程主力培养的方向与教育理念,深挖隐藏在德式早教之中的奥秘。

BBunion通过深入用户分析 总结当代中国儿童成长特点 以德国先进教育学理论为指导 结合犹太教育模式的智慧精髓 将各项用户数据进行汇总绘制出符合儿童性格发展与能力培养的素养地图帮助孩子通过专业早教获得适应未来发展的能力。

l 教的是父母,影响的是孩子

追溯到早教的源头,我们发现“早教”的最初目的是通过专业人士的示范,向父母们展示幼儿教育的方法和工具,从而激活家庭教育。

时至今日,德国等学前教育机构也一直处于其政府家庭部治下,而非教育部。换而言之,在德国,家庭教育才是早期教育的主宰,所谓早教,教的也从来不是孩子,而是父母。

l 玩的是快乐成长,游戏才是重点

我们反对过早的开发孩子智力,认为“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反而能保护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德国孩子在童年时期以游戏体验为主导,他们的任务只有一个,就是快乐成长。

l 乐的是家校结合,培养孩子的情商

多元化的社会实践活动,深化学校教育、家庭教育,提升孩子的适应力、竞争力,帮助孩子成长。

德式教育理念也越来越深入人心,作为德式代表BBunion也获得了社会各界及宝宝家长的好评,2018年成功入驻北京国贸商场,奠定了德式早教的标杆地位。

⑷ 德国教育与中国教育的对比

中国的教育注重速成和批量生产,而且重大学、轻职业培训,重理论、轻实践,严进宽出。应该是因为教育资源不能够满足人民对于高等教育的需求。也有“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传统观念。相对而言,德国的教育是实用和踏实研究。
德国的大学是申请的,根据大学专业的申请人数排队。天赋人权,人人都有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但是在中学阶段要选择向大学教育发展的方向。德国大学一般不限制学习的年限,但是限制考试不及格的次数。毕业的难度很大,属于宽进严出。你可以在图书馆和课堂学习一辈子,可以不毕业,但是学习一辈子的话,真正的知识和研究成果积累。。。所以出思想家、哲学家、军事家等成就人士。
职业教育比较贴近实践,不少德国人不愿意选择宽进严出的大学,而是比较实用和快速的职业教育。德国的职业培训世界闻名。高级蓝领的收入经常高于白领。

⑸ 中国和德国的大学教育有哪些不同大家对此有什么看法

一、中德教育的比较:
第一,毕业率.德国大学普遍毕业率较低.象TU-DARMSTADT,很多专业每年百分之五十的毕业率是很正常的.我的理解,他主要难在KLAUSUR(闭卷考试),大部分考试还是有规律可寻的,但每个专业总有几门所谓杀手课.很多人考3次都不过,只能被开除.另外的德国的教授并不象中国教授那样通情面.不过就是不过,真是一点办法都没有.中国的大学毕业率是很高的,一个班最多也就几个拿不到毕业证,因为考试要求松.学生很容易通过.当然这就涉及到另一个问题,中国学生是通过高考上的大学,寒窗苦读12年.这个关卡是很难的(当然现在容易些了).上了大学再要求很紧,学生肯定疯掉了.德国学生是通过ABITUR(高中毕业考试)拿成绩自己申请大学,这个难度要比中国的小.要知道德国学生大学以前和中国学生从学习负担上真是没法比.
第二,学分制.中国大学学分制的改革是个非常有意义的话题.由于他的变化会让大学发生方方面面的改变.德国大学实行完全学分制,就是你修够了你学科内的学分就毕业,你如果有能量,一学期就可以考完所有考试,如果你不想学,一年不考试也没人管你.所以德国大学没有4年本科3年硕士之说.只有一个规定学期数.很多学生在大学呆了10年也没毕业,学校也不管.当然,现在德国教育体制也在变革.对于长期呆在大学的学生采取高收费的措施.中国大学具我所知基本还是模拟学分制,就是必须4年毕业,这里的学分其实已经失去他原有的意义了.
第三,学习模式.德国大学的教育是多样化的,比如我的专业,并不只有VORLESUNG(大堂课)这么简单.象涉及机械,力学方面的有UEBUNG(练习课),而他的老师是高年级的学生.练习课成绩带入最后的考试成绩.而TUTOR(练习课助教)自己也有金钱或成绩得到.这样的方法调动了各个方面的积极性.督促了学习,加强了各年级学生的交流,非常值得借鉴.团体化协作也是非常重要的,除了上面的两种课,基本上每个专业都会有SEMINAR(讨论课).对于一个题目,助教往往强调要分组,几个人合作,最终只看小组成绩.如去年我们几个做一个挖掘机前的抓斗的任务.一个人做一部分.谁撤后腿都不行.最后说一句,德国人的团体协作能力很强.而个人却很一般.而中国学生一般来说个人能力很强,但总喜欢单枪匹马.这估计和咱们的性格以及教育有关吧.
第四,学生工会组织,和中国区别很大,德国的学生会组织很强大,而且完全独立于校方.举个例子,黑森州大学从07年冬开始收学费,其实不多,一学期500欧元,相当于5000人民币吧,现在中国大学也差不多了,中国学生会能干什么?可德国大学生不愿意了,我们大学的学生会天天组织学生游行,甚至拉拢教授们一起出来,很多老师挺身出来为学生说话,说自己当年如果收学费就完成不了学业,现在也当不成老师.结果这个学费只交了一年.就停了,到现在黑森州大学还是免费大学教育. 而中国大学的学生会是建立在大学之下的,受校领导控制.实话是说,不知道他为学生做什么了.
第五,学校设施.区别最大的是住宿,德国大学没有住校一说,一般学校只提供部分出租房,价格比一般房屋便宜些但有限,更多的学生自己租房子.这其实是一笔很大的费用.而中国大学是由学校提供宿舍,价格相当便宜.
第六,学生优惠措施.这一点在德国有明显体现,学生待遇体现在各个方面,举两个方面.比如我凭借学生证就可以免费乘坐除ICE,IC(指特快列车)之外的任何交通工具,火车,汽车都可以,面积是将近整个一个黑森州.南北差不多200公里.东西差不多100公里.而德国的车票是很贵的.这就免除了一项大负担.另外,学生的税卡是一级的,就是怎么打都免税.要知道德国的税收是很高的.至于中国的学生待遇,除了那个一年两次的半价火车票.真不知道其他的了.
二、大学教育目的
现代社会大学教育培养目标是以社会为目的。虽然它为适应社会发展培养了大批专业化人才,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生产力发展;但在这同时,它也丧失了自己的个性,沦为社会的婢女。为此,大学教育必须以人的发展为目的,把教书和育人有机结合起来;在给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使他们的道德情操得到陶冶和修养,能够按照人的样子组织世界。这样,大学教育才能从目前唯社会是用的婢女地位中解放出来,才能引导社会文明发展。这样,大学毕业生将不是物的存在,而是人的真正存在;不是单面人,而是内涵丰富的人。他们到了社会上,不仅能够谋生创业,而且完全能够承担起改革社会的重担。
(1)目的之一:对自我的认识。大学教育的重要性并不完全在于学生学会了多少专业知识,掌握了多少技术,更重要在于使学生学会认识自我;
(2)目的之二: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大学生作为有知识、有思想的社会一分子,理应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不仅要关注自己的学业,更应关注他人,关注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发展;
(3)目的之三:对知识的追求与探索。大学是知识经济之根,在知识经济条件下,大学教育的一个最基本目的就是对知识的探索与传播;
(4)目的之四:与自然环境的协调。通过大学教育意在使学生关注自然,关注生命,培养他们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和判断能力,使他们能形成环境道德观,养成关心与爱护环境的素养。
三、大学教育意义
大学教育最独特的功能在于,通过教育和辅导,开启年轻人的思维能力,使他们能够广纳新知,恩维活跃,同时能够利用自己的才智和学识为自己的人生目标服务。不少人似乎都曾对大学教育的必要性心存疑惑。事实上,对许多年轻人来说,在他们需要培养忠诚/敬业等职业精神时,他们被父母送进了大学。而当他们度过快活的大学时光,走出校园时,正值生命的黄金时期,他们这时却很难使自己全心全意地投入工作,结果,大好的时光蹉跎过去,眼睁睁地看着成功的机会与自己擦肩而过。
在某种角度而言,大学教育其实是一种个人力量的投资。年轻人从这种投资中要获取一种知识创造的力量。这种力量包括思考问题的能力与坚定的意志力。判断大学教育是否有其必要性的重要标准,就在于是否获得了这种力量,或者说是否获得了这种能力。任何成功者都具备思考问题的能力。而公司在聘用人的时候会更倾向于寻找怎样的人才呢?美国一些大公司的人事主管,他们当中大多灵敏的回答是;具有正确的思考能力的人。
大学教育最独特的能力,合他们能够广纳新知,思维活跃,同时能够利用自己的才智和学识为自己的人生目标服务。而对年轻人而言,大学教育实现了从一个自我的转变。罗斯金曾对此有一个着名的论断;“教育并不只是教导人知道他们以前求知的事,而是教导人们去做他们以前不会做的事。”“认为教育仅仅是学习知识,”帕卡德教授说,“是一种极其贫乏,没有出息的想法.人们所需要的远远比事实要多,比如勇气.诚实.力量.荣誉感.正义感等等.。”
尽管现在的大学教育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但是不能完全否定大学教育的意义,而且,我更倾向于相信;那些用知识武装起来的人更容易取得成就。我们可以看到,那些在商业上取得巨大成就的人大多数都受过高等教育,他们占据了社会荣誉的最大份额,对整个社会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力。经过训练得技术熟练的双手一样,能够比那些未经训练的蠢钝的人要更清晰而明确地找到自己的道路和发展方向。接受高等教育是必需的,但我们不能更新丧失敬业,忠诚和勤奋这三种优秀的品质,因为它们是我们能够获取成功的前提和基础。

⑹ 德国教育孩子的方式与中国有何不同

德国孩子对于事物的理性反映能力在各国的同龄人当中显得非常突出,一位久居德国的美国教育工作者经过长时间的观察和实践,也对此予以确认。例如面对雨过天晴窗外的迷人景色,正在读书学习的一位德国少女和一位美国学生的反应会截然不同。典型的美国孩子式的作法是:情不自禁地起身跑到外面玩上一会;而德国孩子很可能就会想到:我应该先做完作业再出去玩。热爱玩耍是每个孩子的天性,但为什么德国的孩子会有如此强烈的意识来约束自己,是与他们所受到的教育分不开的。
帮助孩子培养理性的品质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这也像种树一样,需要对其悉心栽培,需要有适宜生长的土壤,在某些时候甚至还需要绑缚以实行限制。德国的孩子在学校里可以有较自由充分的空间来发展自己的兴趣和特长,但在另一方面,他们也有必须严格遵守的准则。如学生不上学?除非不想活!起床太晚,便面临放弃早餐、或是迟到的选择;忘了将脏衣服放进洗衣袋中便意味着得继续穿脏衣服;人人都有记事本。
一、“学生不上学?除非不想活!”
曾有人问过德国的学生关于逃学的问题,那些孩子的回答是:“学生不上学?除非不想活!”在这一点上德国人的看法是一致的:只要有一个孩子不接受教育,社会将来就会多一个祸根。所以万一真有孩子逃学,成年人看到后会对其严厉呵斥,警察会将他扣留,社会、学校和家庭对此的态度非常严格,会令孩子马上返校,而家长还要受到罚款或加税的处分。所有这些都是让孩子意识到,在上不上学的问题上是没有商量的余地的。
德国人的教育也异常关注孩子的文明修养,他们认为孩子在行为举止上遵守规范,不仅可以促进他们具备高雅的趣味,高尚的品德,为其日后的成功打下坚固的基石,也能为全社会创造一种团结合作的美好的人际关系,——这在德国引起了全民的重视,报名参加专门的礼仪讲座、礼仪讲习班的做法已经蔚然成风。
而家长从细微之处起就开始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每个德国孩子在餐桌上都会受到严格的教育,盛入自己盘中的食物一定要吃光,由此孩子树立勤俭节约的观念意识,同时这又是一种磨练。比如德国人在午餐后有吃一些冰淇淋、巧克力和水果的习惯,对孩子来说很具有诱惑力,但这时父母更不会通融,前提是必须先吃完饭菜。
随着父母对正确行为的反复训练和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思想教育,时间一长成为自然,孩子就会把遵守这些规则当作自己的本分。于是无论是成年人还是孩子,都把维护公共纪律,爱护公共环境,在各种场合讲究文明和秩序成为无可置疑的事情。在德国常可以看到人们在耐心地排队等候,或是为他人、为公众着想的举动,全社会形成一种高度自觉、井然有序的文明道德风尚。
二、“是放弃早餐,还是迟到?”
对于孩子的奖惩,,赛里希先生的建议是,“尽管奖与罚都不宜太频繁,但它们确实起着重要的作用。我知道有一些家长常用物质奖赏来激励孩子获得好的成绩,或是以此让孩子做些家务事。但是这样会使孩子前进的动力仅停留在外部奖赏上,而体会不到奋斗与创造的真正喜悦;同时他们也会产生错觉,以为不论主动干点什么都能得到钱的报酬。孩子必须懂得上学读书、品学优良是为他自己,而家务活本身也是每个家庭成员必须履行的职责。当然如果孩子有相当出色的表现,或是作出了如清理花园、油漆房屋等分外的贡献时,也应当享受奖赏的快乐。可以给他们发奖金,也可以带孩子去一个他很向往的地方。
对孩子的惩罚也要讲究原则,否则惩罚不能令孩子心服口服,也就失去了教育的作用。惩罚之前应该先对孩子予以警告,也就失去了教育的作用。在孩子犯错以后就一定要言出必行,而且一定要对他讲清楚家长的要求和实施惩罚的原因,惩罚的开始和结束要明确,不要让家中一整天都弥漫着怨愤的气息。”
他们的孩子菲力克斯曾有几次起床太晚,但随之赛里希夫人一次巧妙的惩罚便纠正了他的错误,她告诉菲力克斯,自己不能开车送他去学校,“我很遗憾,但这得怪你自己,你可以作出选择,是放弃你的早餐,还是想迟到。”明确适当的奖惩原则和方式是让正直、诚实、尽职尽责等观念深入孩子的心灵,让它们确确实实成为他们的行为准则。
三、很遗憾,你还得继续穿脏衣服
在家庭和学校的教育下,在整个社会大环境的熏陶下,无论是父亲忠于职守的敬业精神,母亲一丝不苟的劳动态度,还是老师和社会其他阶层的高度职业道德感,这些都令孩子的责任意识不断增强,并把恪守信条、尽心尽责当作一种荣誉。德国的法律上还有规定,孩子到14岁就要在家里承担一些义务,比如要替全家人擦皮鞋等。这样做不仅是为了培养孩子的劳动能力,也有利于培养孩子的社会义务感。
茨格拉夫人教育孩子的做法很具有典型意义,“必须教育孩子懂得他们不同的一举一动能产生不同的后果,那么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们一定会学得很有责任感的。”一次她的儿子从学校回家晚了半个小时,母亲对此予以了充分的理解,但是她也明确地告诉孩子,“你玩的时间自然也就少了半个小时,这个时间我们可要遵守。”茨格拉夫人认为在生活细节上尤其能够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家庭教育对此采取了很多措施,譬如让孩子自己保管自己的储蓄存折,在锻炼了孩子自我管制的能力以外,也让他们懂得了勤俭。
茨格拉夫人承认,“有时候作父母的内心也会在爱与公平之间摇摆犹豫,但是不能因为孩子的借口而一味地迁就他的喜好,让他逃避责任。于是,如果孩子忘了把自己的脏衣服放进洗衣袋中,这只能意味着他还要继续穿脏衣服;而如果没有按规定整理好他的书柜,那么面对他喜爱的电视节目,我们也只能作出很‘遗憾’的决定。”
四、人人都有自己的记事本
在德国同时还可以看到这样一个现象,人人都有自己的记事本,甚至连家庭主妇和中小学生也不例外,德国人把近期和远期的大大小小的约会,计划,公事私事等生活日程都预先记录在其中,所以有人也把德国称作是记事本的社会,人们在作出决定之前多半会参阅一下自己的记事本。也许有的人认为按部就班的生活太过枯燥呆板,可能还有的人认为没有必要人手一本,但是德国人却认为这不仅可以提高工作和学习的效率,同时更关系到对待生活的严肃态度。
德国人认为与时间形成的散乱的关系反映出其自身的杂乱无序的状态,所以很早就会锻炼孩子过一种有计划的生活,孩子学习分配他的零花钱、支配他的时间,完成他的学习任务,发挥他的兴趣爱好,其间形成一种井然有序的关系。而他们认定,笔记本有助于孩子更加准时、守秩序、爱清洁和准确,同时能对日常生活中的事物采取一种鉴别的态度。
孩子在周密地设计自己时间,同时也就开始了对其自身的周密设计。由此可见德国人帮助孩子确立面对生活的理智观念,并非是要把他们限制在条条框框之中,而是要让他们更充分地发挥自己的天赋才能,达到自我实现的更高境界。

⑺ 德国初等教育制度与中国初等教育制度比较

德国初等教育制度与中国初等教育制度的比较:

第一,两国差别最大的地方是,中国是初中等教育紧,大学松,而德国正好反过来。

1,德国初等教育之后,中学分成了三个方向,其中的Gymnasium(文理中学)是可以再升大学的,其他的就多半向职业教育靠拢了。

2,这些中学和小学的学生们,基本上只上半天课,下午会搞些选修之类的。

3,学科选修的门类要比中国多好多,比如在文理中学毕业的学生,最后要参加一个类似中国的高考abitur,但选择考试的门类余地有很多。

4,德国的大学也有好坏之分,专业也有热门,那怎么决定哪个同学去哪呢,最终的因素依然是abitur的note成绩。成绩差的只能去不好的专业或者等待。

5,只不过德国中学生的压力比中国学生小很多,为啥会这样,

(1)中国人把考大学当成出人头地的唯一方式,但中国教育资源还不多,想上好大学只能玩命拼。

(2)与之相比德国公立大学名额就宽松太多了,只要你成绩别不及格,总会有公立大学能上,且学费很低或全免。

第二,中国职业教育水平不高,体力劳动者价格太低,所以大家都玩命往大学挤。说白了,中国这种变态的应试教育完全是教育投入太少,学生争夺教育资源造成的。要想减轻学生负担,唯有加大投入,可这远远不够。

阅读全文

与德国的教育和中国的教育有什么区别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金华义乌国际商贸城雨伞在哪个区 浏览:756
俄罗斯如何打通飞地立陶宛 浏览:1131
韩国如何应对流感 浏览:915
在德国爱他美白金版卖多少钱 浏览:956
澳大利亚养羊业为什么发达 浏览:1386
如何进入法国高等学府 浏览:1467
巴西龟喂火腿吃什么 浏览:1400
巴西土地面积多少万平方千米 浏览:1262
巴西龟中耳炎初期要用什么药 浏览:1224
国际为什么锌片如此短缺 浏览:1628
巴西是用什么规格的电源 浏览:1449
在中国卖的法国名牌有什么 浏览:1354
在菲律宾投资可用什么样的居留条件 浏览:1263
德国被分裂为哪些国家 浏览:872
澳大利亚跟团签证要什么材料 浏览:1203
德国大鹅节多少钱 浏览:870
去菲律宾过关时会盘问什么 浏览:1194
澳大利亚女王为什么是元首 浏览:1021
有什么免费的韩国小说软件 浏览:753
申请德国学校如何找中介 浏览:6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