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如何评价德国统一
东西德的融合使德国完成了政治上的统一,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为德国的崛起奠定了基础
B. 从历史到现在大家怎么样看待德国这个国家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德语: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简称德国(两德统一前简称西德或联邦德国),是位于中欧的联邦议会共和制国家,北邻丹麦,西部与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和法国接壤,南邻瑞士和奥地利,东部与捷克和波兰接壤,该国由16个联邦州组成,首都为柏林,领土面积357167平方公里,以温带气候为主,人口约8110万人,是欧洲联盟中人口最多的国家 ,以德意志人为主体民族。
德国人的祖先是古代居住在中欧的日耳曼人。10世纪时日耳曼人建立神圣罗马帝国,后发生分裂。1871年普鲁士王国统一除奥地利帝国以外的日耳曼各邦国建立德意志帝国,曾先后挑起两次世界大战并战败。1945年分裂为东西两部分。1990年10月3日,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简称东德或民主德国)正式加入联邦德国,实现两德统一。目前,德国是欧洲第一大经济体,也是欧盟的创始会员国之一、还是北约、申根公约、八国集团、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重要成员国。
德国是一个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欧洲四大经济体之一,其社会保障制度完善,国民具有极高的生活水平。德国在基础科学与应用研究方面十分发达,以理学、工程技术而闻名的科研机构和发达的职业教育支撑了德国的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以汽车和精密机床为代表的高端制造业,也是德国的重要象征。
C. 你对德国有啥印象 并谈谈德国的历史
我对德国人的印象经历了一下几个过程: 凶残——两次世界大战都是德国惹的祸, 疯狂——德国人打仗很疯狂,现在觉得德国人做什么事都疯狂, 严谨——上面的朋友有提到的,确实德国人认定的事都会认真的去完成, 勇敢——“跪着的人比站着的人要高”这句流传已久的话形象的描述了德国人和日本人对于发动世界大战对世界造成巨大危害危害的态度,德国总理的一跪化解了人们对德国的仇恨, 团结——不可否认,德国是一个民族凝聚力机极强的国家, 综上所述是我对德国人的认识,总体来说德国人是好的,是一个及其认真,勇敢,善良,团结的民族。
D. 评价德国铁血宰相俾斯麦 从他的三次王朝战争统一德国,以及他的内外政策两方面进行评价
如果只从铁与血的角度来评价俾斯麦,那肯定是得不出“公正”的评价的。
我自然不敢声称自己的评价是公正的,何况自己并非这方面的专家。如果要得出一个比较全面的看法,应该考察各派学人对他的解读。
我个人倾向于战后偏自由主义学者的看法。
无疑,俾斯麦是个了不起的政治家,是近代德国真正的奠基人,以致历史学家干脆把第二帝国称为“俾斯麦的帝国”。在我看来,19世纪的政治人物中,能给自己的国家和整个欧洲打上如此深刻烙印的,大概只有拿破仑堪与之相比。
他的外交能力,历史爱好者大概都烂熟于胸,1864-1870年的三次王朝战争体现得淋漓尽致;实际上,早在1863年波兰起义期间,俾斯麦就开始在外交上为普鲁士的统一战争布局。“灵活泼辣的手腕,大胆敢为的气魄”,这些评论很到位。
因此,俾斯麦的遗产首先体现在他的外交思维上。1960-70年代。维利-勃兰特的“新东方政策”,这个提法本身就可见俾斯麦的外交思维的影响。地处中欧的德国必须始终考虑东西两方面的安全角势。这是后来他跟新德皇发生冲突的一个重要原因,他不希望德俄关系破裂。
也许是受欧洲外交的“大国平衡”原则的惯性作用,德国刚统一时,俾斯麦说,“德国已经饱了”,它不谋求进一步的扩张。1878年的柏林会议上,他自称在巴尔干的问题上充当各方“忠实的掮客”。不幸的是,这次会议上他深深地伤害了俄国。
在1870年后的二十年间,他对外政策的焦点在于阻止法俄接近,在他这是个“噩梦般的联盟”。为此他细心地编织着一个复杂的条约体系,这个体系最后在1887年的再保险条约中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剑桥近代史说,俾斯麦是个有高度责任感的政治家。是的,他十分看重德国在欧洲的安全地位。然而,在他下野后,这种小心翼翼的外交思维已经不能满足新一代德国领导人的口味了,他们开始追求“世界政策”。
对于法国的领土要求,历史学家评论说,这可能是他在德国统一期间犯下的唯一错误。当然,他须面对民族主义的压力(他自己也始终在利用这种情感)和军方的要求。但是,用伍德罗-威尔逊的话来说,这一兼并使得世界和平不稳定长达50年。据称他本来是可以放弃这么做的,而且曾长期持反对立场。这一举措使得德国在对外政策上打上了一个死结。这个死结,如果他的继承者能继续他的政策,或可小心地避免其不良后果。但是,他下台两年后,法俄之间就缔结了军事同盟。
俾斯麦曾在圣彼得堡做过外交官,他深知这个落后但辽阔的帝国所具有的恐怖能量。因此俄国在他的外交布局中非常重要。但是,他的继承人很快就放弃了前首相的见解。
在国内政策方面,也许俾斯麦留下的痕迹更为深刻。
一个研究俾斯麦时代的第二帝国的人,肯定都应了解这些关键性事件:
1. 经济方面的保护关税政策;
2. 政治方面 A. 反社会民主党立法;
B. 文化斗争
3.社会保险立法以及福利国家的雏形。
俾斯麦的帝国在经济上实际上处于一个慢性萧条的时代,这是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普遍情况(1873-1895年)。由于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德国的农业状况不佳,为了保护农业市场、也为了给国内工业部门提供壁垒,德国在1879年改变自由贸易政策,实行保护关税;这个政策既有经济后果,也有政治和外交效应;在国内,它缔造出着名的“钢铁和黑麦的同盟”——历史学家们认为这是德国保守主义乃至后来的法西斯主义真正的社会根基;在国际上,它进一步恶化了德俄关系,因为俄国对输往德国的农产品的出口依赖较严重。
李工真教授说,俾斯麦是个“保守的政治强人”,这一点在他的内政和社会政策方面体现得最为明显。俾斯麦是出身容克贵族阶层的政治家,是在普鲁士威权主义和国家主义传统的浸染中成长起来的人,在他身上,家长制的色彩很是浓重。反社会民主党的立法和社会保险立法是很明显的表征。这两项政策互为表里。社会民主党是新兴工人阶级的政党,它的民主和革命倾向,让俾斯麦深感不安,他对霍亨左伦王朝的“责任感”驱使他打压这场政治-社会运动;另一方面,为了平息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化带来的政治和社会诉求,他于1880年代率先创设了覆盖面较广的社会保险制度。他希望用这块蛋糕来瓦解工人阶级的政治运动。然而,社会保险延续了下来,社会民主党却没有因此销声匿迹,它的势力越来越大;1890年,当俾斯麦要求延长针对社会民主党的特别法时,国会拒绝了他的要求。这是他下台的重要原因之一。
DTV版德国史作者说,此时的俾斯麦已经远离了他的时代和他的国民,他难以对现代民主运动作出有效的让步,他认为人民生活安逸后便不能有过分的政治要求。
当然,社会保险政策在普鲁士的政治传统中有着深厚的根基,这个国家一直有强势介入社会经济生活的传统,俾斯麦的社会保险看来是这个传统合乎逻辑的推论,而他对社会民主党的政策,也可认为是普鲁士威权国家的推论。
以上是俾斯麦对工人阶级的政策。同样重要的是,他对19世纪后期德国资产阶级的政治走向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
关于德国的统一,一个广泛认可的看法是,俾斯麦是1848年革命遗嘱的执行人,但他只完成遗嘱中的一个任务:统一;另一个任务,自由,他没有完成,也不可能完成。公民社会、责任制议会民主制政府、更为广泛的公民权利,这些诉求跟普鲁士的王权、官僚制度和它的军队是矛盾的,而俾斯麦就是后者最出色的代理人。
历史学上常说,德国自上而下的统一方式和俾斯麦当政,注定了德国自由主义的悲剧。正因为俾斯麦和它的普鲁士官僚国家干得太出色了(以泼辣的手腕实现了他们的统一理想),1848年的自由派最后都改弦易辙,为俾斯麦的现实主义政治(Realpolitik)摇旗呐喊,放弃了最初的自由和民主追求,曾几何时,这些自由派还把普鲁士容克视为德国的反动堡垒,但如今,恰恰是这个反动集团实现了他们在1848年没有实现的目标。他们现在几乎感激涕零了。历史学家特奥多尔-蒙森晚年说,俾斯麦砸碎了德国自由主义的脊梁骨。
从长期来看,1862-1866年的宪法斗争对德国后来的政治造成了不好的影响。俾斯麦以违反宪法的方式推行他的军事改革,然而,在萨多瓦战役之后,当初的反对派议员(民族自由派)慷慨大度地与俾斯麦达成了谅解。既然目标达到了,手段又有什么要紧的呢?这个事件无疑有助于不讲原则的政治现实主义在德国占据上风。
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后来的三个法西斯国家,都在首先国家统一和现代化的进程中涌现了出色的政治家:在德国是俾斯麦,在意大利有加富尔,在日本有明治时期的出色人物。但这些人大约都逃不出“保守的政治强人”的本色。
当然,俾斯麦还是以自己独特的方式为德国后来的民主化作出了贡献。第二帝国实行成年男子普选,这在全欧洲都是非常少见的;尽管选举方式很复杂,选举产生的立法机构权力也很有限,但这毕竟是民主制的重要实践和课堂。和法国一样,德国的普选制是在专制色彩浓厚的体制下确立起来的。同样,他的福利国家政策也在德国一直延续下来,即使纳粹时期也没有根本的变动。今日的社会国家(Sozialstaat),应该说受惠于俾斯麦。
对国家主义、强权主义者来说,俾斯麦无疑是个值得推崇的人物,对内励精图治,对外纵横捭阖,手法高超,算计精明。
在我看来,能力超强的政治家,往往伴随着国民政治能力的缺失。拿破仑就是一个先例,数千万人的性命都系于他一个人。如果要我选择,我更希望看到独立、自由、自强、自治乃至强悍的人民,而不是俾斯麦和拿破仑式的政治天才。
E. 德意志第三帝国:世界历史上唯一一个没有君主,却被称为帝国的国家-趣历史网
德意志第三帝国,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往下看。
关于帝国的概念,笔者在前面写的多篇文章都有讲到,分为狭义概念和广义概念,本篇文章就不再赘述了,总之简单来说就是国力足够强大的国家,而且不一定是君主制国家,都可以叫做帝国。
事实上,能够叫得上帝国的国家,当然就是以君主为最高统治者的君主制国家,而且国力当然是足够强大的,比如大英帝国、西班牙帝国、法兰西帝国等,除了那些正式国号带帝国二字的弱小国家,典型例子是大韩帝国,与之相对的正式国号带帝国二字的强大国家有俄罗斯帝国。
现在要介绍的这个国家,是世界历史上唯一一个没有君主,却被称为帝国的国家,当然这个国家的国力肯定是足够强大的,极盛时期还差点统一欧洲大陆。
这个国家就是德意志第三帝国。
德意志第三帝国(纳粹德国)的结局相信众所周知。公元1945年4月30日,德意志第三帝国因为在二战中败局已定,元首兼总理希特勒自杀,同年5月8日被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所灭。
至此,国祚12年(公元1933年至公元1945年)的世界历史上唯一一个没有君主,却被称为帝国的国家德意志第三帝国,即纳粹德国退出历史舞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F. 你如何评价德国这个国家
德国地理上在欧洲中心 德国的风格让人看起来很实 很少有虚的一面 我认为实事求是最能反映德国性格 我认为德国在欧洲中心 气候条件非常好 让德国人格变得相对完善 相对优秀
G. 德国的历史是什么样子的
德国历史概述: 德意志(Deutsch)这个词大约见于公元8世纪,开始仅指在法兰克帝国东部地区使用的一种属于日尔曼语族的方言。卡尔大帝(德语:Karl der Groe,即法语的查理曼大帝:Charlemagne)死后,帝国分裂,其中东法兰克和西法兰克的界限大约相当于罗曼语族和日尔曼语族的界限。东部帝国的居民后来才逐渐产生休戚相关的感觉,德意志这个词的含义由语言扩展到说此语言的人,最后才用以称呼它们居住的地区——德意志国(Deutschland)。公元920年,日尔曼人的东法兰克王国改称为“德意志王国”(拉丁文 Regnum Teutonicum),开始了所谓“德国”的历史。 与中国这样的统一与中央集权的多民族国家不同,对于历史上长期处于民族融合和政治分裂过程中的德意志地区来说,民族、国土、国家常常是相互分离的。从德意志历史整体考察,只有1871年俾斯麦统一德国后,Deutschland这个词才包含了同一的国土和国家政权的含义,因此,准确地说,只有这之后的历史才可以称为“德国史”,之前的历史只是德意志地区和德意志各民族的历史。 [编辑]历史分期 [编辑]史前时期 公元前后,在多瑙河和莱茵河流域,已定居着许多日耳曼部落,这些部落同企图征服此地的罗马帝国不断发生冲突。公元9年的日耳曼各部族在条顿堡森林之战中战胜了当时强盛的罗马帝国。在这次战役中,日耳曼部落伏击并消灭了三个罗马军团。此后,罗马人再也没有真正尝试过把它们帝国的东部边界推进过莱茵河。 自407年开始的一段时期中,各莱茵河沿岸的日耳曼部落渡过莱茵河并在今天的法国和西班牙的部分地区建立了一系列短命的王国。476年,日耳曼人与罗马帝国的下层人民联合,推翻了显赫的罗马帝国。 [编辑]德意志立国时期 5世纪末,延续了几个世纪的法兰克王国建立,其中包括莫洛温王朝和卡洛林王朝的辉煌时期。在查理曼大帝(800年加冕)的治下,王国几乎拓展到了今天的法国和德国的绝大部分地区,称为查理曼帝国。查理曼大帝去世后,帝国很快走向分裂。公元843年,法兰克王国的疆域按照凡尔登条约分成三部分,西边的部分即莱茵河左岸的西法兰克王国就成为后来法国的基础;而东边的部分即莱茵河右岸操德语的东法兰克王国成为后来的德意志王国的基础,成为未来的神圣罗马帝国,也是今天德国的雏形;中间的部分成为了后来法德争斗的根源。 公元919年,萨克森公爵亨利一世当选为东法兰克王国的国王,建立了萨克森王朝,正式创立德意志国家。萨克森王国的地域大致位于今荷兰、德国西部、瑞士和奥地利。严格意义上的德意志历史的就此开始。 [编辑]神圣罗马帝国 公元962年,德意志国王、萨克森王朝的奥托一世在罗马由教皇约翰十二世加冕称帝(962~973在位),成为罗马的监护人和罗马天主教世界的最高统治者。从1157年起,帝国被称为神圣罗马帝国。 [编辑]资本主义发展和宗教改革 [编辑]德国统一 [编辑]魏玛共和国 (1919–1933) 战后的魏玛共和国是在德国的土地上建立一个和平、自由、民主的政权的一次努力。但是,魏玛政府自一开始就注定了困于经济问题和本身魏玛宪法固有的缺陷。 开始的几年,魏玛共和国不得不忙于处理左翼和右翼相继发动的叛乱和1923年的严重的通货膨胀。接下来,由于德国与战时敌人们的关系逐渐缓和和赔偿债务的放宽,情况有了些好转。盟国一定程度上恢复了秩序和繁荣,这种繁荣一直延续到1930年来临的大萧条之前。 此后,经济的衰退,加上对1923年超速通货膨胀的记忆和凡尔赛条约严酷的条款引发的民族主义反对声音,从内外两方面断送了魏玛政府。阿道夫·希特勒和他的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NSDAP,简称纳粹)利用了这一现实和不断增长的失业率。纳粹不断强调民族和种族的问题,并承诺让失业的人重新获得工作,他们把德国的许多问题都归罪于所谓的犹太人的阴谋,甚至宣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失败是由于内部的通敌造成的。 [编辑]纳粹德国 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后,魏玛共和国的政局开始转向法西斯化。以希特勒为领袖的纳粹党在1933年1月30日开始掌握了德国的政权。 希特勒执政后,对内开始实行白色恐怖,残酷镇压异己分子,通过冲锋队、党卫军和国家秘密警察(盖世太保)及其遍布各地的劳动营和集中营实行法西斯专政。希特勒是通过鼓吹强烈的民粹主义上台的,上台后的他开始了对犹太人疯狂的种族压迫。1933年12月 1日通过《保证党和国家统一法》。1934年8月1日通过《德国元首法》等,加强了法西斯独裁统治。希特勒将国家经济纳入战争轨道,加快重整军备的步伐。1935年3月16日,希特勒宣布实施普遍义务兵役制,建立起50万人的军队,次年宣布实行由戈林主持的“四年计划”,工业发展速度超过西方各国。1936年3月7日,希特勒将德军开进莱茵非武装区,7月武装干涉西班牙内战。 11月25日德日缔结《反共产国际公约》,1939年5月22日,德国和意大利于柏林订立同盟条约,至此,三国正式结盟,被称为轴心国。1938年3月德国吞并奥地利,9月,在慕尼黑会议上,希特勒迫使英法签订《慕尼黑协定》。10月,肢解并占领捷克斯洛伐克。 1939年9月1日,德国以闪电战进攻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正式开始,随后迅速占领了挪威、丹麦、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等国。1940年,击败英法联军,并占领了法国。随后占领了南斯拉夫和希腊等国。1941年6月22日,德国开始进攻苏联。1942年冬,斯大林格勒战役开始,德军失利,第二次世界大战发生转折。1944年6月6日,美英联军在法国诺曼底登陆,1945年5月8日宣布无条件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根据雅尔塔协定,苏美英法分区占领德国,柏林作为特殊单位由4国管理。1949年5月,美、英、法3国占领区合并,成立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同年10月,苏联占领区宣布成立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德国分裂为两个国家。 [编辑]冷战时期 1945年5月8日法西斯德国战败后,根据《雅尔塔协定》和《波茨坦协议》,德国除割让给苏联和波兰11.4万平方公里土地外,其余部分及首都柏林由苏、美、英、法分区占领。 1947年1月1日,美占区和英占区组成联合经济区,同年4月法占区也加入该联合经济区。1948年9月由州议会代表组成协商会议。1949年5月8日,协商会议通过《基本法》。5月23日,公布《基本法》,正式成立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简称联邦德国。9月20日,由阿登纳组成第一届联邦政府。联邦德国的议会由联邦议院和联邦参议院组成。联邦的最高司法机构是联邦宪法法院。 1946年4月苏联占领区的德国共产党和德国社会民主党合并,成立德国统一社会党。1947年12月6日,在柏林苏占区召开德国人民第一次代表大会。1949年5月30日德国人民第3次代表大会批准宪法。同年10月7日临时人民议院通过宪法。10月7日,正式成立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简称民主德国。10月10日苏联占领当局将行政职权移交给临时政府。 1948年,柏林危机爆发,年底,柏林正式分裂成为两个城市。1961年,民主德国在东西柏林边界自己的一侧修建柏林墙,冷战达到了最高峰。 战后联邦德国经济发展较快,到统一前,联邦德国已经成为世界经济第四大国,贸易第三大国。民主德国在东欧国家中经济是发展最健康和快速的,统一前,东西德国都被世界银行列为世界十大经济体之一。 [编辑]德国再次统一 1990年10月3日,前民主德国的领土并入联邦德国。 关于德国统一的条约达成于1990年2月13日,这个协议通过1990年2月14日的所谓“四加二协议”(英美苏法四个占领国和东西德国)得以实现。统一后的德国仍然是欧共体(后来成为欧盟)和北约的成员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