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日本和德国是如何只用了二十年时间,从废墟中重生的
二战结束后,作为战败国的日本和德国,也算是过了一段苦日子。国家处于无政府状态,秩序混乱,生产停滞。城市一片废墟,大量的难民流离失所,失业人群大幅增加。曾经衣冠楚楚的白领们,甚至都沦落到在垃圾桶里找面包。他们正在为自己曾经的恶行付出代价。
当然,教育不能不提。在麦克阿瑟的改革下,日本教育模式被全盘美国化,其原本为天皇效忠,服从式的封建教育被废除,取而代之的是以实现自己人生价值为目的自由教育。而且日本还对于教育大力度扶持,从学校的硬件设施,到教学的软件升级。这保证了日本在后来发展过程中的人出储备支撑。
❷ 为什么二战结束后德国能迅速重建
一百年太久,这个国家从一片废墟到满血复活只花了30年时间。这个程度可能中国也做不到!
作为二战的战败国,德国在战败之后向各个国家付出了大量的赔偿款,并不比一战少,而在二战之中,德国国内好不容易发展起来的经济又停滞了,苏联攻入德国后几乎将整个德国搬空。
二战期间,美国和英国也对德国城市进行了大规模的地毯式轰炸,城市被毁,居民流离失所,无家可归,工业基础基本上全部被毁。在这种情况下,德国是如何迅速崛起的呢?
这其实还是要靠美国援助欧洲的马歇尔计划。因为美国不想让苏联有机会率先对欧洲提供援助,从而使得欧洲部分地区被苏联控制,所以美国就率先向欧洲部分国家提供援助了,给西德经济打了一剂强心针,让德国活了过来。
而德国本身就是一个经济发达国家,原本就有很好的工业基础,所以在美国的经济援助之下,很快就重建了城市和工厂,德国人将德国军队和纳粹分的很清,对内肃清“纳粹元素”,摒弃绝大部分纳粹时代决策方式,在内政上否定纳粹历史,并主动严打纳粹残留。摆出一个“新德国”的姿态。战争结束,他们也很开心,战后重建都很积极。
二战后的几十年里德国比中国发展好没任何好奇怪的。如果踏踏实实做事的人得不到回报,比整天胡作非为的表现还差,这个世界就不正常了。
❸ 德国是如何在二战结束后迅速崛起的
用唯物主义的思想解释,高素质的人民和优秀的政府就能造就强大的国家是一种主观唯心主义的论调。 真正的东西可能我们还远没有揭示出来,而且可能某些人反对揭示它。 实际上可以确定的一点就是:日本和德国即使 战败了,仍然处于整个世 界资本主义链 条中,而且都由于其特殊的重要地位而没有受到进一步的削弱,甚至还有很多来自美国的援助。所以他们能很快重新建立工业体系,并且在美国主导下的世 界经济链条 中占据有利地位(也就是说仍然处于剪刀差关系的有利一边)。 大家可以想想,优秀的 政府 是依靠人民建立的,高素质的人民是依靠教育培养的,没有最初的物质投入到教育中,什么优秀 政府 ,高素质人民都不会出现。
❹ 二战后的德国,人民生活是怎么样的
二战后的德国人民生活是水深火热的,不仅仅要面对经济萧条,还要面对生活必需品缺乏的情况,在后面有美国的马歇尔计划才恢复了一些。
三、马歇尔计划对欧洲的援助帮助了民众生活恢复正常了一些。其实除了德国,还有很多欧洲国家面对着同样的状况,而美国怕苏联因此侵占欧洲,便退出了马歇尔计划,向欧洲国家发动经济援助,并且大部分都是无偿的,只有小部分的才是贷款。这一计划直接是让德国等欧洲国家恢复了生机,毕竟有了一定的资本便能够慢慢带动国内经济的复苏,也让本国人民的生存有了保障。
❺ 二战后被废墟包围的德国人是怎么生活的
在战争结束的最初一段时间里,200万德国人被迫离开德国被占领土,把他们的家乡留给俄罗斯人、波兰人、捷克人和立陶宛人。他们向麻风病人一样被从胜利者占领的各个地方扫地出门。无家可归的德国人心惊胆战、半饥半饱的在路上跋涉,他们带着破碎的灵魂,也不知道未来在哪。在战争结束以后,总共有1500万德国难民被迫离开自己的故土,其中包括250万俄罗斯日耳曼族。几乎有200万日耳曼族死于强制迁移。
❻ 不管是一战还是二战,德国战败后,为什么能迅速恢复
德国,可以说是一个传奇的国度。德国人的祖先是古代居住在欧洲中部的日耳曼人。10世纪的时候,日耳曼人建立了神圣罗马帝国,后来却发生了分裂。1871年,普鲁士王国统一了日耳曼人建立的德意志帝国。他先后两次挑起世界大战,两次都是以失败告终。、1945年分裂成为了东西两部分。1990年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加入了联邦德国,最终实现了统一。但是,我有个疑问:挑起两次世界大战,最终都是以失败告终的德国,为什么可以迅速恢复和发展呢?
❼ 二战后的德国,是如何恢复国力和经济的
德国真正的崛起之迷
从17世纪到18世纪中期的德国,在政治上和经济上比英国和法国都要落后,长期处于分裂状态,300多个封建邦国各据一方。这些邦国,尤其是普鲁士、奥地利等大的邦国,为了强化统治和扩大军事实力,企图通过教育造就忠顺的臣民和得心应手的兵士,所以急于把国民学校管理权从教会转到国家手中并大力提倡强迫义务教育。早在16世纪后半期,就有威登堡和萨克森等邦国颁布了强迫教育法令;从17世纪开始,大多数邦国都竞相颁布这种法令。其中以1763年普鲁士王腓特烈二世颁布的法令最为着名,它进一步规定5~12岁的儿童必须到学校受教育,否则对家长要课以罚金。
实科中学在德国产生于18世纪初,较英法等国早一个世纪,使得德国人具备了自然科学索要求的严谨和内涵!1708年虔信派信徒席姆勒(Zemmler)在哈勒创办了"数学、力学、经济学实科中学",以教授数学、物理、力学、自然、天文学、地理、法律为主,并辅之以绘画、制图。此后,德国各城市陆续有人创办这类学校,有的实科中学则增设建筑、商业制造、贸易、经济等科目。这是一种既具有普通教育性质,又具有职业教育性质的新型学校。它排除了教学科目、课程内容的纯古典主义的倾向,适应了德国资本主义经济逐渐发展起来的需要。但由于它的毕业生不被允许进入高等教育,所以地位很低,所以学生也不多,很快被没有门第观念的美国超过,在科学应用方面输给了美国。
受到18世纪法国大革命的影响,它在教育上的突出表现是泛爱主义和洪堡德改革。泛爱主义是受到法国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尤其是卢梭思想和德国新人文主义的深刻影响而产生的。泛爱主义教育家如巴斯多(J.Basedow)、萨耳士曼、堪比等认为教育的最高目的是培养掌握实际知识、具有泛爱思想、健康、乐观的人,因此德育、体育、劳动教育、现代语和自然科学知识受到重视,采用让儿童自由发展的教育方式,注重实物教学。他们热爱儿童、肯定儿童的天性是善良的,反对经院主义、古典主义教育,禁绝体罚,这种方法后来传入美国,俄国和日本等国。
1807-1815年普鲁士施太因-哈登堡改革期间,新人文主义的代表人物,历史学家、政治活动家洪堡德(K.W.Humboldt)曾出任教育部长,他根据新人文主义的精神对各级学校教育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在初等教育和师范教育方面,积极贯彻裴斯塔洛齐的教育思想,教学内容有所扩充、教学方法有所改进,出现了第斯多惠等着名的教育家。此后的美国发展的杜威教育方式也是在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中等教育方面,实科中学进一步得到发展,增加历史、地理和自然科学的科目,通过考试选择教师,打破了只由教士充任教师的局面。在高等教育方面,洪堡德较早明确地提出大学的任务一方面是要向学生传授各科知识,一方面是要发展科学(即办成教学中心和科研中心),他创办和领导的柏林大学就是这方面的典型。
由于德国较早地抓教育,国家强大也是来源于方法的更为先进、合理。这是素质教育的又一明例,和有的人吹嘘的基因、染色体毫无关系!
❽ 德国原本是一个不太强的国家,为什么能在二战之后迅速崛起
说起二战,我们现在都知道是因为以希特勒为首的德国、日本和意大利三大法西斯国家挑起的,从而引发了人类历史上最灾难深重的一次战争。后来二战的结束,当然也是伴随着这三个国家的失败而来的,作为战败国,这三个国家自然是受到了国际社会的谴责和制裁。
原因二:有援助
前面说到第一个原因里,他们具备崛起的必要条件,但是还缺少一件东西,那就是钱。所以这第二个条件,就是钱,这时,一个重要的角色出场了,那就是美国。美国当时给日本和德国都提供了援助,而且一开始给日本的援助还是无偿的。
❾ 为什么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能快速崛起
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能快速崛起的原因有以下几种:
1、依托于其强大的科学技术。联邦德国科技基础雄厚,战后的德国政府鼓励科研部门与经济部门的合作,促进技术创新,使国家技术的发展与创新由企业根据市场的需要进行,并得到了国家的经济援助和享受优惠的税收政策。
2、利用外国资本。战后初期的马歇尔计划增加了联邦德国的工业发展资金,扩大了就业,增加了税收,引进了新技术和新设备,加速了经济的发展。
3、国民经济的非军事化。战后德国人不能在国际上扮演重要角色,他们把全部精力放在经济建设上来并在很短时间里在经济上打败了当年的战胜国。
4、法德矛盾的缓和与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开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法德两国的发展走出了冤冤相报的怪圈,并走上了“欧洲自主”的发展道路。
1951年4月,以法国、联邦德国(西德)为代表欧洲六国正式签订《煤钢联营集团条约》,至此引发法德百年冲突的两国边境的煤钢资源将被置于两国共同参与管理的联合机构之下,它结束了两国争端的根源,使法德之间的关系得到了根本的纠正。
1958年,六国又组成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日益走向联合的欧洲成为独立于美苏的重要力量,推动了法德关系的改善和德国经济的发展。
5、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联邦德国政府通过建立国有经济,制订法令政策调节国民经济等方面对经济进行有效的宏观管理,并强调经济按市场规律运转,这有力地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6、进行社会政治改革。战后,德国清除法西斯主义,建立民主化的国家,给予人民一定的民主权利,并推行较为广泛的社会福利制度,防止人民的极端贫困和社会动荡,为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比较稳定的社会形势。
7、联邦德国人民具有较高的劳动素质和他们的辛勤劳动。1950年联邦德国的在校大学生为10万人,平均1万名居民中就有21名大学生,到1970年增加到41万人,平均1万名居民中就有68名大学生。此外,联邦德国还非常重视职工的业余教育,由于教育和训练,联邦德国就业的劳动者的科学知识和技术水平普遍提高,再加上联邦德国人民的敬业精神,极大地促进了联邦德国经济的腾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