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德国很多低调的富人,德国的有钱人把钱都花在了哪些地方
世界上不管哪个国家的富豪或多或少都会有名声,有的喜欢开豪车住豪宅,有的喜欢满世界跑给人做“心理治疗”,有一些却很低调,就像德国的富豪,几乎在社交媒体上找不到那些真正富豪的身影,但是如果你在普通的小镇上碰到一个其貌不扬的老头,可能也是德国的某位富豪也说不准。小编所知道的这些富豪除了进行正常的商务投资以外,最多的就是慈善事业吧,毕竟德国人生活已经非常的安逸了,人生追求已不多了。
德国富豪大多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他们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喜欢进行“不留名”捐赠。所以这些土豪们也不是那种只顾及自己的人,人在拥有一定的地位以后,心胸就变得开阔起来,除了自己的生活要完美以外,做作慈善以达到心灵上的慰藉。
⑵ 为了省钱,近1/6德国人放弃一日三餐,钱是省下的还是挣下的
1/6的德国人为了省钱放弃了一日三餐,这件事情让很多网友表示不能理解,因为大家都觉得钱是挣下来的,而并非是省下来的。德国的物价进行了飞速的增长,所以他们为了维持基本的收支平衡就只能选择用这种方式来省钱了。有些德国人选择了减少一日三餐的量,有些德国人选择在吃饭的时候避免一些非常昂贵的食物。他们会在优惠力度比较大的时候去超市购物,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省钱的效果。
在购买衣服这一方面也可以选择能省就省,如果说家里面的衣服都非常的合适,而且也不落伍的话,就可以选择减少购买衣服的次数,这样也能省下一笔不小的开支。省吃俭用确实是必要的,但是大家没必要直接做到极致,否则大家的身体会提前出现问题。这样看病吃药又会花销一笔很大的金钱,所以倒不如用合理的方式来让金钱得到正向的增长。
⑶ 在越来越推崇用电子付款的今天,为何德国人大多还是喜欢用现金付款
原因有两个:原因一是德国移动在支付供应商多,德国人付个钱太麻烦;原因二是移动支付APP功能太单一,无法做到各个设备无缝隙连接;基于这两个原因德国人才不喜欢移动支付,喜欢现金支付。
02、原因二是移动支付APP功能太单一,无法做到各个设备无缝隙连接
还有德国之所以放弃移动支付,实在是移动APP功能真的太差劲,我们喜欢用移动支付的原因就是方便,而在德国,那就是妥妥麻烦。比如你想上网购物,你用了Paypal支付,就只能是在网上支付,不可移动支付,不跟我们一样可以选择微信或者是支付宝,实在不行还可以用银行卡。
⑷ 德国人爱花表现在哪里
在德国家家户户都养花或摆在窗台或装饰房间。即使是二战时期生活再艰难桌子上也摆放一盆鲜花,二战结束在即,德国人的防空洞里都有小小的盆花。足以证明德国人有多么爱花。德国战败后城市满目疮痍,人们只能用植物来装饰城市的创伤,同时也抚慰受伤的心灵。
在德国的市政建设中,环境保护被列为重中之重。为了尽快造就城市高标准的生态环境,德国在旧废料场的清理、垃圾处理以及扩建和新建喊模厅净化设备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投资。环保已成为人们的习惯,并且融入了日常生活。
漫步大街小巷,花花绿绿的垃圾桶映入眼帘。每户德国居民的住宅前面一般都有黄、蓝、黑、绿4只色彩鲜明的垃圾桶,上面贴有简明易懂的垃圾分类图案。其中“黄桶”专门用来装废弃金属郑隐、商品包装盒和塑料,“蓝桶”“吞食”废纸,“黑桶”装普通垃圾,“绿桶”则收集从普通垃圾中新分类出来的茶叶、蛋皮和残羹剩饭等生态垃圾。至于废旧的破玻璃瓶,则要求送往指定的地点,然后认真地按不同的颜色分类投入规定的箱子里。有些大件的旧家电必须送到专收处,再做处理,如此等等。大多数德国人都能一丝不苟地按照规定去做。由于实施多年的垃圾分类回收制度,德国城市的垃圾都能得到及时的科学处理,垃圾污码森染显着降低。
德国很重视对青少年一代进行环境保护的教育,使他们从小就开始树立环境意识。现在,许多中小学生自愿地走上街头,种树栽花植草,清理杂物。全国森林覆盖面积已经占了1/3,其中有11个受到特别保护的“国家公园”。
⑸ 英、法、苏联集体反对,花了1.6万亿欧元!代价高昂的两德统一
柏林墙倒塌后,要不要接受东德的回弊核配归,成了 赫尔穆特·科尔 要处理的的头等大事。这可是在分裂40年后,又一次决定德国命运的 历史 性事件 。西德总理最初也像其他人一样,对统一犹豫不决。
但当 科尔 仔细倾听过东德人民的诉求,并得到了来自华盛顿的支持后,他相信德国的统一已经势不可挡了。另外西德的政治精英们也很清楚,阻止东德人口 非法涌入 的唯一办法,就是与它合并。于是在1989年11月,科尔向联邦议院提交了实现 两德合并 的五年计划。
德国的统一,采取的是 先货币 、 后政治 的策略。1990年5月18日,两德约定在货币、经济和 社会 生活方面进行全面联合。联合约定承诺,7月1日起,东德人民可以按1 1的比例,把他们手中贬值的货币兑换成德国马克,且每人最多可兑换4万马克。留在东德工作的人,可以得到用德国马克支付的薪水,此举给 东德的就业状况 、和 西德的财政预算 都带来了长期而深远的影响。
8月23日,东德民众投票通过 成立联邦共和国 。一个星期后,与波恩政府的合并条约也签订了。10月3日条约正式生效,这意味着,东德即将加入西德,拥有41年 历史 的民主德国解体了。
德国分裂是二战的产物,1990年的再次统一,自然也离不开当年 同盟国 的表态。东德一直依附苏联,直到1989年,还有36万苏军驻扎在那里。其租指实德国分裂后,由于驻军问题,两边都没有获得完全的自主。柏林的命运一直受制于占领过它的国家——英、法、美和苏联。
起初,英、法两国并没有特别关注德国局势的变化。因为他们相信,东欧列国最终都会统一的,但必须要历经重重险阻、和漫长的变革之后,才有可能实现,鬼知道那一天什么时候才来。可谁也没想到 事情会来的这么快 !柏林墙刚塌了两德就要合并,前后连一年都不到。
第一个坐不住的就是英国首相撒切尔,在一次与法国总氏差统密特朗的会晤中,撒切尔拿出一张二战前的德国地图,表达了对欧洲未来的深深忧虑。密特朗则表示,以前法国在身处危机时总会与英国联合,现在他觉得这样的时刻又来了。他俩都预感, 欧洲又要变得不太平了 。
上愁的并非只有撒切尔夫人,戈尔巴乔夫也不无忧虑,如今的苏联已大不如从前,东德解体会加剧它的衰落(类似赫鲁晓夫的古巴之辱)。但英国人还算克制,在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法前,他们对德国问题采取了一定程度的默认。反应最激烈的其实是法国, 历史 上不堪回首的往事,让 密特朗 难以接受两德合并的事实。
巴黎的本能反应就是阻止其统一。密特朗在1989年12月远赴东德,对他们的独立主权表示支持,鼓励其领导层要“挺住”。同时,他拒绝参加西德的边境开放仪式,并且试图说服苏联跟法国联手,一起阻止德国的“狼子野心”。
法国人自信的认为,像两德统一这种事,苏联怎么可能会看着不管呢?戈尔巴乔夫早晚会出手的。1989年11月28日,密特朗向他的智囊团露骨的说道:我不需要亲自去阻止这件事情,苏联人会替咱们做到的,他们不会允许一个更强大的德国站在跟他们对立的阵营里。
但是,当看到 科尔 支持的“ 德国联盟 ”在1990年3月的东德大选中获胜后,识相的法国总统脸色马上就变好看了。密特朗提出:德国当然可以统一,但需付出代价。具体说来,就是两德合并没有问题,但不能谋求恢复德国战前在中欧的霸权。
同时,密特朗要求科尔必须紧紧的拥抱法国、延续 德法共管 的欧洲模式。为保险起见,还得把德国放在一个“比以往更紧密”的欧洲联盟中,也就是次年在荷兰签订的 马斯特利赫特条约 。
面对这些近乎神经质的要求,德国人表示:全盘接受、随时满足!为了放松友邦紧绷的神经,科尔在对法谈判中一路都在退让,只为换回密特朗对德国统一的容忍。(虽然法国人不灵活的外交手腕曾使他们的关系一度陷入僵局)。
不过客观的讲,法国人的条件也没有令 科尔 很难堪,他出生于路德维希港,跟西德“开国”总统 康拉德.阿登纳 是老乡,又同样身为 基民盟 的领袖,这一脉的政治人物本身就倾向于拥抱西欧,并不反感加入一个更紧密的欧洲共同体。
更重要的是,德国总理找到了强大靠山,美国人终于肯出来为德国统一做背书了!最初,老布什跟欧洲领袖们的想法差不多:认为德国的统一只能在 苏东剧变 结束、并得到 苏联允许 的情况下,才能实现。但华盛顿很快捕捉到了德国的民意,特别是1990年2月的民调显示:58%的西德人更青睐于一个统一而中立的德国。
德国人的 中立倾向 让美国和许多欧洲政治家非常惊悚。眼下德国是中欧地区阻挡东欧剧变向西蔓延的唯一屏障,一旦德国因为承受不住西欧和苏联的压力,而选择通过中立的方式 强行完成统一 ,在中欧产生的政治真空势必造成 整个欧洲的混乱 。
于是,美国开始不遗余力地支持科尔的计划,以确保德国不需要在 自身统一 和 拥抱欧盟 之间做出非此即彼的选择。迫于华盛顿的压力,法、英双方同意坐下来,与苏联代表就两德问题进行深入探讨。这就是所谓的“ 4+2”会谈 ,即1990年2月至9月的外交部长会议。最后,本着对德国的尊重,他们于9月12日在莫斯科签署了一份条约。
该条约正式承认了未来德国的边界,也就是现在的两德边界。四国对柏林的占领终于在1990年10月2日的午夜宣告结束。苏联同意让统一的德国留在北约,并达成了撤出在德红军的协议。所有外国军队撤出柏林。
为什么 戈尔巴乔夫 会这么轻易的让德国实现统一呢?几十年以来,苏联的战略目标一直是维持中欧的现状。莫斯科和伦敦、巴黎、华盛顿一样,早就习惯了德国的长期分裂,也丢掉了单独占领柏林的想法。但与英、法两国不同的是,戈氏之前苏联领导人一直都顽固的阻止两德合并,从未想过要放弃。
1990年的 戈尔巴乔夫 却一直处于茫然中,就像当时所有人一样。东西两边没有一个国家预见到 东德的解体 ,德国的统一也没有蓝本可循。西方国家还可以对这种局势的未来表达一下忧虑,或趁机捣捣乱,但苏联却没有这么多选择。主要原因还是在戈尔巴乔夫身上,他太爱惜自己“ 温和改革家 ”的名声,性格也太软弱。
“4+2”会议前期,苏联本来是反对德国统一后留在 北约 的,结果没顶住四大国的反对,做了让步。为挽回一丝颜面,戈氏强烈要求,北约部队不得挪动到300公里以外的 波兰边境 ,这其实也是美国国务卿 詹姆斯·贝克 给苏联的承诺。但是后来美国变卦了,戈尔巴乔夫也束手无策。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苏联为这一次让步付出了 惨痛的代价 ,所以要点精神损失费,似乎也在情理之中。戈尔巴乔夫最初要求的“ 统一谈判担保金 ”为200亿美元。最后商量下来的大概是80亿美元,还多要了20亿美元的无息贷款。
结果,从1990年至1994年,波恩给苏联(后来的俄罗斯)打了将近 710亿美元 ,另外还有360亿给了苏德中间的东欧诸国。科尔是个爽快人,不仅给钱,也没有在领土问题上与苏联和波兰发生争执。
捞到心满意足之后,莫斯科同意了东德的解体,但依然假模假样的对美国政府表达了“不满”。之前统治东德的一帮老人可就真觉得十分窝火,但也没流露出多少遗憾之情。苏联明白,同一个强大的新德国建立友好关系,比与他为敌要有利的多。而且统一的德国会受到欧盟的严密控制,这也不是件坏事。
喜欢东德的人不算太多,但它的解体还是在很多人心中造成了遗憾。前东德公民们突然发现,他们的精神家园不见了, “德国”不存在了 ,强烈的空虚使他们的 情感 变得非常复杂。
40年间,有两代人在东德出生、长大,他们既不愿面对 愈来愈强烈的迷失感 ,也不能理解新政府的各种所为。1989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在东德读过书的孩子们仍然坚信:把他们从 希特勒 手里解放出来的,是勇敢东德的军队、和苏联的无私援助。
对于这种因“回归”而产生的迷茫,新成立的联邦德国无能为力。为重建国家认同,他们只能尽量将东德地区的公众生活、还原到1933年以前的样子,比如更改街道、城镇、建筑物的名字,或者恢复一些消失了很久的 仪式 和 纪念活动 。
这些做法与其说是在弥补 历史 ,倒更像是在 抹消东德的 历史 存在 ,是政府在驱使人们忘却那段混乱的过去。这一幕,简直西德在50年代试图遗忘 历史 的再现。
1989年后,联邦德国终于找到了解决 历史 问题的 终极杀器 ,如同搞定苏联一样,德国人决定花钱开路, 用钱买断 历史 !虽然有点不情愿,可东德人民还是别别扭扭的接受了,因为他们日子实在太难过了。不仅老的国家机关陷于瘫痪,大多数的基础设施也破旧不堪:2/5的建筑是1914年以前的老楼,1/4的房子没有浴室,1/3的房子只有室外厕所,超过60%的房屋缺少中央供暖系统。
在接下来的3年里,联邦德国在原东德地区花了1.2万亿欧元。到2009年,两德合并的总成本达到了 1.6万亿欧元 。东德民众在工作、退休金、交通、教育、住房方面的庞大的开销,都由联邦政府来买单。
在短期内,这种做法效果奇佳。与过去贫穷的信仰相比,东德人似乎更相信联邦德国无穷无尽的钱袋子。但随着统一带来的新鲜劲消退,西德兄弟们开始瞧不上 投降的“东德佬” 了,这种态度虽令人不爽,却在无形中增加了东德人的政治资本,甚至让他们赢了未来的大选。
当然,西德的老选民们也是不容忽视的,为了打消不必要的惊恐,也为了使他们对统一抱有热情,科尔没有提高税收。反之,为了兑现巨额的承诺,联邦政府甚至 不惜花光账户里所有的余款 。这么做注定要陷入财政危机的,联邦银行对此深感不安。
1991年,德国的利率开始上涨,经济萧条也跟着一起来了,双重打击下的德国遭受了失业率上升和经济增速放缓。这些连带效应不仅影响了德国,也通过欧洲货币体系波及到整个西欧。想当初,为了收紧对统一德国的控制,欧洲大国们编织了一张 无比严密的合作网络 。现如今,科尔却通过这个网络将德国统一的成本转嫁到了国外,让欧洲的合作伙伴们一起负担。
⑹ 德国的消费水平怎么样。
消费水平不太高。
在衣、食、住、行这四项基本生活开支中,衣、食所占的比例极小,而住、行却占了很大的比重。德国人把大量的钱用于住房、汽车及外出度假等方面。60%以上的德国人并不购房,而是选择租房。
租房原因很简单:租房比购房划算。即使是在繁华地区,一套三居室的住房也不过800-1000欧元,偏远点的地方,600欧元也能租到。最重要的是,德国对租房者的权益特别保护,出租者不得随意涨价,双方可以签订5年甚至10年、20年的合同。
合同一旦签订,租金永远不会改变。房子出现问题,都是由出租者负责维修并自行负担费用。
大约15%的德国人继承了祖上的遗产,所以既不需要购房,也不用租房。由此推算,只有25%左右的德国人购买住房。德国房价最贵的地方当属慕尼黑、斯图加特和法兰克福等城市。
即便在最昂贵的区域,房价也不过3000欧元/平方米,多数城市房价在800-2000欧元/平方米之间。而德国人平均月收入为3000欧元。
⑺ 一战后德国马克通货急剧贬值期间,1美元=136000马克期间〔甚至更多〕,德国国民的日常消费怎么花钱
成捆成捆的用,以前中国也是这样的,钱都用麻袋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