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二战时期,德国和苏联哪个更强大
德国较强于苏联。德国虽然是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完成了统一,但在此之前,德国的资本主义有所发展。而苏联的前身沙俄一直是个封建军国,也是帝国主义国家中最薄弱的一环。苏联是1922年确立的,明显晚于德国。二战之前,德国的青少年都是必须要进行军事化训练的,自然战斗力较强,而对比苏联,我们可以从苏芬冬季战争看出红军的战斗力。
2. 二战到底是德国的工业厉害还是苏联的工业厉害请简要分析对比
德国的工业精细化水平远远高于苏联,而苏联的工作规模化水平远远高于德国,打个比方,如果一辆虎式坦克的生产周期是每月20辆,1辆虎式可以对付6辆苏式T34坦克,而苏联每月可以生产200辆T34坦克,用数量优势弥补质量劣势。德国的工业产品注重质而不是量,而苏联的工业产品注重量而不是质!这是两国当时的资源水平决定的,德国几乎没有海外殖民地,大部分工业源材料都要依靠进口,而二战中,德国铁矿石三分之一强需要从瑞典进口,瑞典的铁矿石从挪威港口纳尔维克,然后再航运到德国,英美后来在纳尔维克港口布雷,德国铁矿石补给困难,国内鲁内区的铁矿又难以满足战争的需要,所以工业产能严重不足。而苏联本身地大物博,又有美国的海上援助,工业产能发达。
德国人严谨的性格也决定了其工业制成品的高质量,先进可靠成了德国制造的代名词,而苏联产品给人的印像一直是粗制滥造,傻大黑粗,特别是轻重工业严重失衡,六七十年代在黑江龙边境一个暖水壶就可以和苏联人换一辆摩拖车,可见苏联的轻工业弱到了一个什么程度。
总体来说吧 德国:技术高,质量好,但产量低。苏联,技术差,质量次,但产量高。
3. 倘若没有外援,二战时期的德国与苏联谁强谁弱
自己国内如果没有外援的话,德国会比苏联更强一点。因为德国其实侵略战争开始之后就是战争机器正式启动的开始。苏联相对比较稳定,没有那么迫切地想要改变自己国内的现状。而德国作为主动出击的国家来说,他是非常想让德国脱离经济危机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德国的战争机器已经开动,而苏联则是比较被动地作出回应,因此德国的军事实力强于苏联是毫无疑问的。战争机器的可怕之处,就在于可以让一个国家变得穷兵黩武,在某一个时期成为一个军事上全胜的国家。但是这一切往往会以拼比资源为代价,结果就是必有一死必有一伤。德国后期的失利,也就是体现在资源供应和战略纵深等方面。
4. 二战时到底是德国强还是苏联强
1937年苏联完成第二个五年计划后,已经超过德国成为欧洲第一,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的)工业国家。除了在机床,精密仪表,化工等领域还落后德国外,在其他工业类别和部门指标上都是把德国远远甩在了后面。苏联经受了卫国战争的考验最终赢得了胜利,成为和美国并列的超级大国不是偶然的。
德国充其量不过是一个中等规模国家,一战失败丢掉了所有的海外殖民地,为了赖掉背负着凡尔赛赔款的重负,德国故意地认为地进行恶性通货膨胀,搞得德国民穷国困,元气大伤。因为过于依赖美资实现战后复兴,在1929-1931年的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中遭受重创,损失在欧洲国家是最大的。虽然在纳粹上台后扩军备战暂时刺激了德国的经济增长(也让德国在世界主要军事强国中第一个转入战时经济体制),但是对于元气大伤的德国经济来说是引鸩止渴。1939年9月德国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战,完全是迫不得已,大量战略物资需要进口却又严重缺乏外汇和黄金等硬通货的德国的战时经济紧绷到已经不能等了,时间拖久了,德国连先转入战时经济体制所带来的先发时间差优势也将丧失掉了,如果等英法苏联都开始动员转入战时体制,德国更是连孤注一掷的机会都没有了。所以,德国在1939年9月还没有完成战争准备的情况下就急匆匆地发动了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战争史上的第一次总体战,各个国家所较量的不再是单纯的军事力量,而是整个国家的综合国力的比拼。最终德国自身的实力限制导致了无法支持其战略野望。德国可以说是毫无意外地战败了。
5. 二战德国和苏联谁的实力强
当然是德国,在当时,德国是最为强大的国家,苏联、美国、英、法,都无法与德国相比
6. 二战时期,苏联VS德国,哪个军事实力更强
毫无疑问是德军。德军闪电入侵苏联到兵临莫斯科的时候,不算阵亡的苏军,光是投降的都有600万以上,光基辅会战就有300万苏军投降了,列宁格勒包围战就有60万军民饿死,到了苏军攻克柏林的时候苏军阵亡10万,伤残20万。还有德军的王牌飞行员击落苏联空军300架次以上的就有5位,这战绩都是德军在东线战场上刷出来的,苏联排名第一的王牌飞行员才击落德军60架次,还有德军王牌轰炸机飞行员鲁德尔驾驶斯图卡俯冲轰炸机在东线击毁苏联的“炮兵阵地,军用列车,海滩登陆舰,坦克,装甲车,战列舰”总数加起来就超过2500个以上,而且这个战绩还是隐瞒的结果。苏军在德军面前基本上就是被吊打的。
7. 二战时,苏联和德国哪个整体军事实力较强
在不列颠战役失利之后,希特勒不得不把目光东移。当时德国可选择的余地已经非常小,不过两处,一是经希腊进入土耳其进入中东,从反向打击英国势力,一是强行占领苏联,从苏联寻找突破口。二战中土耳其和德国的关系类似西班牙瑞典和德国的关系,都是亲德但却拒绝卷入战争,这种半同盟关系使德国无法直接对其进行军事占领,而且经土耳其进入亚洲,同样要和苏联发生正面冲突,而从土耳其进攻其补给线要通过情况复杂的巴尔干半岛,不如进攻苏联便利。另外有几个错误判断使德国认为进攻苏联是最佳选择。一是三九年到四零年的芬苏战争苏联损失巨大,人员损失达百万之众,此战充分暴露了苏军战斗力非常低下军队组织能力差指挥员在遭到大清洗后素质不高的一面,而德国陆军的实力显然不是芬军能相比的,芬苏战争中德国向芬兰派了大量的军事观察员,其主要目的是考察苏军的作战能力,他们得出了错误的结论,影响了德国统帅部的决策。二是西线的速胜使德国统帅部对德军的信心大增,二战时一般认为法军是欧洲最强大的陆军,其战斗力在苏军之上,而这支最强大的陆军不过一个多月就被消灭掉,使德国统帅部高估了德军的实力。三是在苏联刚经历前所未有的大请洗,有经验的军队指挥员被大量清洗掉,严重影响了苏军的实力;四是苏联刚经历的大清洗使德国人错误地觉得苏联人已经不会再支持斯大林政权,错误地估计了政治形式。五是对苏联后续作战能力和英美等国对苏联超越意识形态的坚决支持估计不足,错误地判断西方会因为意识形态的分歧坐视苏联灭亡,而英国在欧洲一贯的方针是纵容德国人东进,这种方针加深了德国统帅部的错误判断。
此外从经济上考虑,苏联当时已经是一个工业化国家,其重工业尤其是军事工业相当发达,乌克兰则是苏联的粮仓,高加索有欧洲最重要的油田,顿巴斯有最大的煤矿,这些生产能力及资源,是德国异常渴望得到的,德国希望通过占领苏联而获得巨大的战略物质,可以成倍地加强德国的持续作战能力,以应付将来可能的美英联合对德作战。
此外,从更大的战略方针考虑,击败苏联可以迅速和日本汇合,打通更有意义的亚欧大陆线,彻底切断英国殖民主与本土的联系,彻底突破英国现实乃至美国潜在的封锁,将美国孤立在美洲,进行反封锁。
至于说夺取生存空间等等希特勒在《我的奋斗》中的说法,不过是一种宣传报道,希特勒是个政客,政客的特征之一就是不为情绪左右只为利益左右,他的野心只有在具体的利益驱动及利害关系的衡平下才有实现的可能,而且德国总参谋部、最高统帅并不仅仅只有希特勒一个人,实际上德国的将军们在四一年也对进攻苏联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因为德国已经上了战船,只有两条路,胜利或毁灭,希特勒的赌徒心态只是加重了下注的筹码而已。
那么,德国不进攻苏联可以不可以呢?这对德国同样是危险的,德国军事指导思想就是速胜而不是相持,相反,英国的指导思想却是相持,可以说,德英相持,对德不利,对英有利。作为苏联来说,尤其希望看到这种相持,当德国在相持中逐渐被弱化的时候,苏联必然会采取和德国一样的方法:撕毁互不侵犯条约,单方面进攻,这一点,德国统帅部应该有共识,而且看得非常清楚,从苏联在波兰战役及其后的吞并波罗地海各国、芬苏战争来看,苏联的胃口不亚于德国。现实的危险是,德英已经进入相持阶段,德国在空前的胜利下暗藏着致命的危机,就好比一个人练就了吸星大法但却损害了心脏一样。德国进攻苏联是看到战胜英国无望而且有着非常现实的失败危险时,不得已采取的赌博行为。这才是德国在四一年进攻苏联的真正原因。
8. 二战时到底是德国强还是苏联强抛开一切不
当然是德国强大了,无论经济,军事,工业,农业等都强于苏联。当时和苏联开战的时候德国还和英国,美国,法国,非洲,亚洲等大大小小几十个国家和地区同时开战。要是就两个国家PK苏联不是德国的对手。当时苏联不少军事物资都是英国和美国给的。以上是个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