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德国资讯 > 德国二战后实行什么政策

德国二战后实行什么政策

发布时间:2023-06-27 09:33:39

㈠ 二战后德国宏观政策调控的具体措施。。。比较详细

(一).稳定的国际国内形势
从国际形势上看,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除美国外,二战各参战国经济都受到严重破坏,西欧各国普遍衰落。各个国家都急需要很长一段时间进行国内经济建设,均无暇再次发动大规模的世界大战。再加上要求和平、反对战争的呼声日益高涨,因此世界暂时处于相对和平稳定时期,安定的国际环境给正处于急需进行国内经济建设的各个国家得以喘息的机会。
从国内形势上看,满目疮痍的国土、濒临崩溃的经济、困苦的生活环境使得德国人民要求进行经济建设。同时联邦德国人民也充分认识到法西斯主义的危害,政府不断推行政治改革,建立民主国家,推行比较广泛的福利政策,防止人民极端贫困,同时基本上清除法西斯主义,社会形势比较稳定。
(二).实行国民经济非军事化
战后联邦德国受美英法苏的牵制,不能在国际社会上扮演重要角色,因此只能尽全力进行经济建设。而且战前德国作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而联邦德国又集中了战前德国70%的设备能力和62.4%的工业产值,实行国民经济非军事化,可以集中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经济建设,以恢复和发展生产力。
(三).马歇尔计划的援助
美国为了遏制苏联,实施了国务卿马歇尔提出的对欧洲的经济援助计划,即所谓的“马歇尔计划”。以扶持和控制西欧国家。马歇尔计划于1947年7月正式启动,并整整持续了4个财政年度之久。在此期间,联邦德国等西欧国家通过参加经合组织接受了美国包括金融、技术、设备等各种形式的援助合计130亿美元。美国还针对西德的军事基地、军工厂在没有被摧毁的前提下,保留了之前的厂房和足够雄厚的工业基础,为西德经济发展奠定基础。
(四).政府实行切实可行的经济政策
政府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政策,对市场经济进行宏观调控,适时地进行了经济改革,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联邦德国政府通过建立国有经济,制订法令政策,调节国民经济等方面,对经济进行有效的宏观管理,并强调经济按市场规律运转,这有力地推动了经济的发展,建立了一个比较符合国情并行之有效的社会市场经济。
(五).强盛的科学技术与教育
德国作为第二次科技革命的主要国家,科技发达,技术先进。战后,联邦德国政府为促进经济发展,鼓励企业与技术部门合作,有效的将技术转化为生产力。同时,联邦德国有较强的教育基础,政府非常重视对职工的技能培训和业余教育,人民教育素质普遍较高。据统计,1950年,联邦德国在校大学生为10万,平均每一万人中就有20个大学生,而到1970年,在校大学生为41万,平均一万人中就有68个大学生。强大的科技和高等的教育促进了西德经济发展。
(六).积极的外交政策
作为法西斯主义罪魁祸首,战后西德积极改善与周边国家的关系,以诚恳的态度恳求受害国人民的原谅,1970年12月7日,联邦德国总理威利·勃兰特在华沙犹太隔离区起义纪念碑前下跪,“华沙之跪”是战后联邦德国与东欧诸国改善关系的重要里程碑。此后,西德积极的融入世界,最终于1973年9月加入联合国。外交的大发展为联邦德国经济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七).国民的辛勤劳动
联邦德国经济的发展与国民的辛勤劳动势不可分开的。联邦德国人民的敬业精神也极大的促进了经济的崛起。据统计,1955年,联邦德国男子平均每周工作长达50小时,比英国工人多3小时,而平均工资实际上直到1956年才到战前1938年的水平,正是联邦德国人民的辛勤劳动和无私的奉献精神才创造经济发展的奇迹。
三. 联邦德国经济取得的成就
1950—1960年,联邦德国国民经济劳动生产率年平均增长5.3%,人民生活水平显着提高。50年代联邦德国经济发展进入繁荣时期,60年代西德已经超过英法,成为欧洲头号资本主义强国,世界第三大经济体。自此后,两德统一,国内经济政治继续发展,外交繁荣,德国再度成为世界强国,展现大国崛起。

㈡ 二战时期德国的政治制度是什么

二战德国是在希特勒的独裁统治下推行国家的社会主义制度(法西斯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变体)。国家社会主义一般又称作纳粹主义,“纳粹”(Nazi)是德语“国家社会主义者”(Nationalsozialist)的简称,原意是德国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NSDAP,简称国社党)的党员与拥护者。
纳粹德国指在1933年至1945年期间由阿道夫·希特勒和其所领导的纳粹党所统治的德国。纳粹德国有两个官方国名,分别为1933年至1939年使用的德意志第三帝国(德语:Drittes Reich)与1939年到1945年的大德意志帝国(德语:Großdeutsches Reich)。“第三帝国”一词指的是继承了中世纪的神圣罗马帝国(962–1806)“第一帝国”与近代的德意志帝国(1871–1918)“第二帝国”的德国。
纳粹德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发起国之一。奥地利与捷克斯洛伐克分别在1938年与1939年被纳粹德国吞并,其中捷克被直接吞并,斯洛伐克则是纳粹德国的傀儡政权。1939年9月,纳粹德国与苏联共同瓜分波兰第二共和国,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战。至1940年,纳粹德国占领了大半个欧洲,其中包括法国。其占领区内的“不受欢迎的人”和另外一些民族亦不断受到迫害。1940年9月27日,德国、意大利和日本签订《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结成了侵略性军事同盟,1941年6月22日,纳粹德国对苏联宣战,发动苏德战争,德军一度兵临莫斯科。
在1943年遭到一连串的失败后,战争的天平开始向另一方倾斜。德国城市遭到盟军大规模、有规律地轰炸,而随着战争的进行,德军也面临着资源短缺问题。1945年初,西方盟国自西向东,而苏联则自东向西不断推进。4月,苏军攻入柏林,4月30日希特勒自杀。5月8日,德国投降,并签署投降书,纳粹德国宣告正式灭亡。

㈢ 二战后德国的外交政策

从外部因素来看,当年反法西斯战争的主要国家对德国的占领,在改造德国的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但更重要的还是德国如何对待自己的过去。
应当说,德国分三个阶段采取了一个根本的政策,其核心就是“和合”二字,即通过对自己历史罪行的反省和认罪,来取得国际社会的谅解,先是融入西方国家,后是与东欧国家融合,最后把自己融入于一个大欧洲的框架中。用当年联邦德国之父阿登纳的话来说,就是德国必须与法国合二为一,这是解决一切分歧的办法。“和合”都是通过德国的自我约束、自我反省来实现的。
在上世纪50年代,德国采取了自我约束主权的政策,以归顺于西方国家。联邦德国把柏林和整个德国完全交由西方三大国处理,即使西方国家允许德国重新武装,德国也把这支50万人的军队完全纳入北约的指挥之下,自觉放弃获取核武器的权利,并保证严格采取防御政策,承诺永远不以武力实现德国的重新统一,同时同意数十万北约大军驻扎在联邦德国境内。这一阶段,德国的自我约束重点在于自废武功。这就消除了欧洲各国对德国重新武装的忧虑。
德国在取得西方的信任后,在上世纪70年代又把重点放到了争取东欧国家和苏联对联邦德国的宽容上。在勃兰特执政时期,联邦德国采取新东方政策,分别与苏联、民主德国和波兰缔结了和平条约,尤其是在联邦德国与苏联和波兰签订的条约中,联邦德国保证东部边界的不可侵犯性,宣布放弃使用武力,完全放弃了过去的领土要求。而德国领导人在访问波兰时,向被当年被德国纳粹杀害者的墓地下跪的举动,成为德国深刻反省历史的标志性行为。正因如此,联邦德国也取得了东欧国家的谅解,东欧国家对德国在东欧剧变中重新统一,并没有表现出太多的担忧。
统一后的德国继续实行融入欧洲的政策,并从一开始就是欧洲统一进程的重要推动者,在冷战后更与法国一起加速了欧洲统一的进程。作为欧洲统一进程加速标志的《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和欧洲货币联盟的设想,主要是由法国总统密特朗和德国总理科尔提出。所以,德国采取的与西方国家、东欧国家和整个欧洲合二为一的战略,使德国很快被欧洲国家所接受,重新回到欧洲社会的大家庭中。

㈣ 二战后,德国的民主化改革表现在哪些方面

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为德意志国家向现代民主社会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契机。旧的统治和权势势力(如容克贵族集团、军国主义集团、大垄断资本巨头等)连同他们的社会和经济基础遭到空前沉重的扫荡,“旧的社会秩序已经荡然无存”。二战后西方盟国在德国西占区实现的“非纳粹化”政策,消除了纳粹和军国主义残余势力及对德国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领域的影响,它和非军国主义化一道为德国的民主改造铺平了道路。西方盟国大力推动政党政治建设,发挥德国地方自治传统;重视对西占区民主、自由思想的灌输,以把德国人逐渐改造成“有民主思想和感情的人”。德国中产阶级及其政党迅速崛起(如基督教民主联盟、基督教社会联盟、自由民主党等),为德国民主政治改革提供了阶级基础。西方盟国的对德改造从一定意义上说是一场政治革命,它完成了德国资产阶级本应完成的任务[19](第301页)。正如德国学者彼得·施泰因巴赫指出:“从历史观点来看,对20世纪德国史,俾斯麦和威廉时代是一种沉重负担和致命障碍,正是在那一时期创建了德国专制主义国家并最终导致了希特勒的极权统治并一直延续到1945年,只是到了这个时候,新生的德国民主才最终抛弃了德国的特殊道路。”[20](第29页)在冷战爆发的大背景下,西占区的建立必须符合和满足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政治、经济、安全方面的利益和需要。《基本法》基本上反映了西方对德国政治体制的规划。

联邦德国政治体制的设计同时也是借鉴魏玛宪政教训的结果。《基本法》的制订者们认可西方民主自由原则,“在1948-1949年制宪议会准备联邦德国《基本法》的反复讨论中,‘魏玛教训’扮演了重要角色”[21](第141页)。

战后联邦德国民主政体的最大特点是使议会权力和作用处于中心优势地位,避免了魏玛共和国时期的“双元首制”的重大体制性缺陷;在行政权方面实施了“总理原则”,强调联邦政府的内阁性质和联邦总理作为政府首脑的地位,赋予联邦总理重大实权:包括人事决定权、方针制定权、单独负责权等。《基本法》重新设计了联邦总统的法律地位。从表面上看,联邦总统似乎拥有许多最高权力。作为国家元首,总统是联邦共和国的代表,与外国缔结条约,任命驻外使节并接受外国使节递交的国书。他有权任免法官、官员、军官。联邦总统颁布大赦令。总统有权审查法律是否符合《基本法》,并公之于众。总统向联邦议会提名联邦总理,当选者由联邦总统任命。依据联邦总理提名,联邦总统任免联邦政府部长。如果联邦总理的信任案在议会未获通过,联邦总统可根据联邦总理建议解散议会,举行新的大选。《基本法》中总统的权力实际上更多具有象征意义和礼仪性质,是如同英国国王和日本天皇的“虚位总统”。联邦总统由联邦大会不经讨论选举之。联邦大会由联邦议院全体议员和同等数量的由各州根据人口比例选举产生的代表所组成。凡年满40岁,并有联邦议会选举权的德意志人均可以当选;总统任期五年,连选以一次为限。联邦总统不是全国武装力量的统帅,也不拥有《基本法》第37条规定的联邦强制权,更无单独宣布国家进入紧急状态的权力。联邦议会、联邦参议院得以联邦总统故意违反本《基本法》或任何其它联邦法律向联邦宪法法院提出弹劾。联邦宪法法院如认定联邦总统故意违反本《基本法》或任何其它联邦法律,得宣告其解职。弹劾程序开始后,联邦宪法院得以临时命令决定停止其行使职权。

宪法所赋予的总统权力大多不能单独行使。比如联邦总统有权签署法律和法令,但只能签署由联邦议院和联邦参议院通过的法律,并且还必须得到联邦总理和有关联邦部长的副署才能生效;总统有权提名总理人选,但无权决定总理人选,因为他提名的人必须得到联邦议院的表决通过;总统有权任免联邦部长,但只能任命联邦总理推荐的部长及免去被联邦总理撤换的部长等。在特定的条件下联邦总统可对议会进行制约:如在政府危机时他可应总理的请求,宣布解散联邦议院;也可以应总理的请求并在联邦参议院的参加下宣布立法紧急状态,但出发点不是实现行政权力的总统和总理共享,而是起协调的作用,更好地维护民主政体。

“波恩再不是魏玛”,联邦德国建立了真正意义上的议会民主制,这是德国百年来政治民主化进程的重大进展。

二战后,西方盟国对德国西占区实行了一场强制性的
民主化改造,内容包括“非纳粹化”、“经济民主化”、“政
治民主化”和思想上的民主“再教育”等各个方面,涉及
范围广,持续时间长,造成了深远的影响,为德国民主社
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政治保障。更为重要的是,它促使了
德意志人民对本民族的传统进行了深刻的内省和反思,消
除了积淀在社会深层的消极因素,同时发扬光大了历史文
化中潜藏的民主自由观念,同外部强制性的民主化改造实
现了良性互动,最终促成了德国社会的根本转变。
德国西占区的民主化改造,是德国史和世界史、同时
也是国际关系学和政治学中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深入细
致地考察和研究这一问题,无疑会对研究德国与世界和平
的稳定发展有着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㈤ 二战后日本俄国德国的政治体制分别是什么

苏联-共产主义、社会主义。 德国:东德为苏联控制,共产主义,西德为资本主义,北约阵营,经济远超东德。 日本:资本主义

㈥ 二战后的德国是如何快速恢复经济的


阅读全文

与德国二战后实行什么政策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金华义乌国际商贸城雨伞在哪个区 浏览:753
俄罗斯如何打通飞地立陶宛 浏览:1126
韩国如何应对流感 浏览:911
在德国爱他美白金版卖多少钱 浏览:953
澳大利亚养羊业为什么发达 浏览:1382
如何进入法国高等学府 浏览:1464
巴西龟喂火腿吃什么 浏览:1397
巴西土地面积多少万平方千米 浏览:1258
巴西龟中耳炎初期要用什么药 浏览:1221
国际为什么锌片如此短缺 浏览:1625
巴西是用什么规格的电源 浏览:1446
在中国卖的法国名牌有什么 浏览:1351
在菲律宾投资可用什么样的居留条件 浏览:1255
德国被分裂为哪些国家 浏览:869
澳大利亚跟团签证要什么材料 浏览:1198
德国大鹅节多少钱 浏览:867
去菲律宾过关时会盘问什么 浏览:1191
澳大利亚女王为什么是元首 浏览:1018
有什么免费的韩国小说软件 浏览:750
申请德国学校如何找中介 浏览: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