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二战后的德国为什么迅速崛起他们有什么准备吗
一方面,因为马歇尔计划,西德和其他欧洲国家一样,得到了大量的支持,尤其是资金,恢复了工业生产。一方面,德国本来就是欧洲工业强国,人口素质,工业水平都很高。机器可能被战争毁坏,但那些充满了高级技术的工人,却依旧大量存在。
学校可能被炸毁,但大量的学生依旧在。
一句话,软实力依旧在,让德国和欧洲再次崛起。当然,德国特殊的严谨,也是有利于工业发展的一个原因。
‘贰’ 一战二战之后德国是怎样迅速崛起的
1,政治改革,清除法西斯,社会形势稳定
2,实行非军事化,集中进行经济建设
3,来自美国的大量援助
4 政府切实可行的政策,对经济宏观调控
5,注意发展科技和教育
6,徳国人民普遍具有较高的劳动素质
以上是二战后
以下是一战的
1,一战没有伤害德国工业基础,相反刺激了重工业的发展。大量优秀的工程技术人员没有在战争中受到损失。
2,由于超级恐怖的通货膨胀让德国人民的财产一夜之间灰飞烟灭,全部变成了无产者,一张白纸好作画。财产的急剧损失客观上也刺激了德国人民艰苦创业的精神。另一方面,国际金融寡头为遏制德国国内共产主义的发展,并攫取巨额利益,在早期也给了希特勒政权大量财政支持。
‘叁’ 德国是如何崛起的
二战时,作为法西斯的德国可以说是被炸得满目苍夷。整个人都充满了垃圾,有人说清理柏林的垃圾至少需要20年。不过二战结束之后,德国用了短短的十几年时间迅速成为全世界第二大资本主义国家。那为何德国能够如此迅速崛起呢,德国是如何崛起的呢?
第一、政府清除了国内法西斯主义的分子
首先德国政府推动欧洲统一建设,缓解法国的矛盾,并建立了欧洲煤钢共同体彻底打通整个欧洲,而且德国对于科技和教育,大力的投入并制定一系列的经济政策。
‘肆’ 一战中德国是如何崛起的
这个其实还是英美等战胜国促使的,德国的崛起以希特勒上台为标志,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战败后的德国虽然有着完整的工业体系,但却根本无法恢复经济,面临巨大的战争赔款,道威斯计划得以出台,英美等国通过帮助德国恢复经济来保证战争赔款;第二阶段,经济大萧条爆发,希特勒上台,德国在其手中最终完成崛起。所谓的道威斯计划,其实就是英美等国以恢复德国经济的办法,保证德国有能力偿还战争赔款
‘伍’ 德国是如何崛起的
自中世纪以来,德意志长期四分五裂,一直处于相对落后的水平。
然而,至少从18、19世纪之交,德意志民族在短短的几十年中,一跃成为欧洲的头号强国。
普遍的观点认为德国的崛起一靠军队,二靠教育。
其中,教育被视为德国强大的根本原因。
将德国的强大归因到教育,虽然不是很全面,但不无道理。
早在18世纪末,普鲁士就立法推行义务教育,开创了教育史上的一个先例。
19世纪初,在普鲁士进行的诸项改革中,教育改革可以说最为引人注目。
威廉.洪堡从人文主义理念出发,力求为所有的公民提供全面的教育,他所创立的教育体制为德国教育的发展奠定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此后,在各邦 *** 的大力推动下,教育体制不断完善。
比如在普鲁士,小学的入学率在1816年就达到60%,到1864年更达到93%。
到1871年时,德国的文盲率大致只有13%,而英国的文盲率为30%(1861年),法国是24%(1866年)。
德国教育领先的情况略见一斑。
洪堡等人所推行的大学改革,更是成就显着。
洪堡主持建立的柏林大学扭转了大学发展的方向,推行教学和研究结合的原则,创立了德国式的研究型大学,同时也开启了现代大学的先河。
在洪堡大学精神的滋养下,德国大学很快进入一个辉煌的时期,培养的人才具有良好的学术修养和专精的知识,而且富有科学研究的精神。
大学教授更是以学术研究为天职,投身于教学和研究,做出了数不胜数的学术成就。
德国的大学得到普遍的赞扬和肯定。
英国历史学家梅尔茨在20世纪20年代说:“在现代,没有一个国家像德国那样拥有那么多的思想学校和学术学校,也没有一个国家能自夸开创并进行了这么多巨大的事业,而他们需要大量训练有素人员的合作和集体努力”。
可以说,在近现代历史上,德国的学者和专家为德国带来的荣誉和关注要远远超过其他群体。
而所有这些成就都是德国大学的成果,德国是欧洲国家中将大学与学术联系最为密切的国家。
大学也许是观察德国人最好的窗口。
梅尔茨认为德国大学“比任何别的东西都表征出德国的心智,德国心智在这种机构里得到最完美的表现”。
德国人重视教育,但不盲目重视。
在19世纪中,德国建立起了一个庞大而多样的学校和培训体系。
特别是在20世纪后期,“双元制”职业培训制度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被称为德国经济奇迹的“秘密武器”。
所谓“双元制”,就是把手工业中徒工的训练与学校的理论学习结合起来, *** 和企业共同培养合格技工。
在培训期间,学员按规定到企业学徒一定的天数,同时也必须到职业学校接受教育。
清末李善兰曾对德国的教育有一个概括,说德国的教育体制的特点为无地无学,无时非学,无人不学”,此说甚为精当。
直到今天,这三条应当仍然有效。
“无地无学”是说教育的普及程度,“无时非学”是说不同的行业和职业都有专门的教育和训练,“无人不学”则是说人人都有学习的机会,都有学习适合自己需要的学习机会。
这种多轨、多类型的教育制度,虽然不一定符合民主的原则,但从效果和功能上看,这一体制为不同的人以及不同的行业领域培养了特殊的人才,这倒是体现了人尽其才的思想。
从反面看,当教育不受到重视或受到破坏的时候,国家的实力就会减弱,强国可以变弱。
在纳粹统治时期,教育和科学事业受到极大的破坏,特别是大批犹太学人被迫离开大学、离开德国,德国的教育和学术事业因而受到空前的重创,从19世纪以来所积累的学术基础面临瓦解。
经过这次浩劫,德国作为学术中心的时期也就一去不复返了。
这段惨痛的历史为教育强国提供了一个反面的例证。
纵观近代德国的发展过程,我们有理由把德国看作一个教育兴国或教育强国的范例。
19世纪德国史学大师蒙森曾把大学、军队和关税同时并列,认为这三者是德国崛起的核心因素。
他能够把大学列在首位,想必不会反对教育强国、学术强国的说法。
(作者系北京大学德国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陆’ 德国在十九世纪崛起的历史启示
发展经济基础必然导致废除区域间贸易壁垒,而这种实现只能用铁血政策。
军事实力保卫经济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