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路面塌陷怎么解决
实施常规化的地下空洞探测和填补,减少道路塌陷事故
从地下空洞的成因可见,地下空洞俄形成难以预防,完全杜绝地下空洞更是不现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是,未雨绸缪,实施常规化的地下空洞探测和填补工作,在地下空洞形成道路塌陷之前,通过检测已经形成的以及正在扩大中的地下空洞并及时填补和修复地下空洞,来减少道路塌陷事件的发生、降低道路塌陷事件的损失。
上世纪80年代,日本东京也曾多发由地下空洞引发的地面塌陷事故。经过1987年银座道路塌陷事件后,日本政府认为“不调查地下空洞状况,就无法解决地面塌陷问题”。1990年,日本开始使用探地雷达探测技术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地下空洞探测普查,进行道路养护管理。在东京,全部道路每五年用探地雷达巡检一回,重要道路则每年检测;排水管道管理部门也会同时检查排水管道状态,及时向道路管理部门提出维修意见。如发现地下空洞异常,道路管理部门将按照地下空洞的大小和危险程度实施加固工程,在发生塌陷前完成地下空洞的填补和修复。1990年前,东京每年发生大规模道路塌陷事件次数多达20-25次,但近年来却每年仅有一至两起大规模道路塌陷事件,使用探地雷达探测技术进行道路养护成效显着。
近年来,国内各个城市对地下空洞和道路塌陷问题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纷纷开展了常规化、制度化的地下空洞检测。北京市自2008年以来开始利用探地雷达技术探测三环道路的地下空洞,至今已经形成巡检制度,有计划地普查市区全部道路,已经取得明显成效;太原市自2012年12月也展开使用探地雷达探测技术在主要道路上普查地下空洞。随着地下水降落漏斗的日益恶化,大范围的地下空洞探测已经刻不容缓。
3.2实施常规化的排水管道病害检测和修复,消除地下空洞隐患
由排水管道病害引起的地下空洞占全部空洞的40%以上,是道路塌陷的重要成因。实施常规化的排水管道病害检测并及时修复较大的排水管道结构性缺陷,避免形成地下空洞,是消除地下空洞隐患的有效手段。
排水管道的结构性缺陷包括裂痕、裂缝、接头松脱、接头错位、管身断裂、穿孔、坍塌、破损、砂浆脱落、变形、砖块上下移位、砖块遗失等,是造成管道周围水土流失、形成空洞的主要原因。
CCTV 检测、QS管道内窥镜检测、声纳探测是目前国际上用于管道状况检测最为先进和有效的手段。管道分析评估主要依据CCTV或声纳检测设备所拍摄的视频录像或断面扫描图像,对管道状况进行评价,最终得出管道总体状况,为管道的日常养护及可能的修复工作提供依据。之后利用翻转法等非开挖修复技术对排水管道结构性缺陷进行修复
实施常规化的给水/热力管道漏水检测,消除地下空洞隐患
给水管道/热力管道的漏水现象具有经常性和长期性的特点,漏水检测绝非一日之功,期望依靠一次检测解决漏损问题是不现实的,只有通过长期的经常性的检测才能有效地降低漏损。声波法通过探测压力管道漏水产生的声音或振动来定位漏点,具有非破坏性和非侵入性,是目前最常用最简便的漏水探测方法。一般采用由面到线先再到点的检测方法,首先分区检漏发现漏损大的区域,再确定漏水发生管段,最后进行分精确定位锁定漏点。
加强施工质量管理和中间控制,减少道路塌陷事故
应加强地铁、电力/热力/排水管沟、防空洞、地下建筑等大型地下工程的施工管理,规范施工行为,减少施工对土基扰动的影响,在施工抽排水过程中注意保持周围土体的水土平衡,减少因施工降水引发的地面塌陷和地面沉降,注意防范强降水引发的水土流失灾害,注意石灰岩、软土分布区发生地面塌陷和地面沉降。
应加强道路或地下管线(铺设、修复)施工管理,规范施工行为,在回填时严格规范进行夯实和碾压,避免形成地下空洞和道路塌陷。
探地雷达在探测地下空洞中的应用
探地雷达(Ground
Penetrating Radar,GPR)是中浅层目标体的有效探测设备,采用电磁波方法探测具有电性差异的两种地下介质的分界面。GPR探测利用反射、速度测距、层析成像等三种基本方法:发射天线在地面以宽频带短脉冲的形式向地下发射高频电磁波,入射波在存在介电性差异的两种介质的分界面(地层界面或目的体)产生反射波,接收天线可接收记录反射波的波形、振幅及到达时刻(双程走时),并以雷达图象的方式显示探测结果;根据测量的双程走时和波速计算出目标体深度;连续测量剖面各点的反射波,形成雷达图像。
参考资料:www.leidi.com
B. 哪些原因会造成路面塌陷应该怎样去预防呢
路面塌陷的成因很多,只有搞清楚原因,才能选取针对性的措施去预防。(按照题主的评论,试着补充一些预防措施。个人认为预防措施主要还是做事前控制,目的是防患于未然,即不让它塌。而一旦出现塌陷就不是预防的概念了,而是维修。)回答之前,我觉得还是有必要澄清一下路面塌陷和路面沉陷,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一、路面塌陷我认为,主要是由于路面结构下部出现空洞或路侧发生滑移,导致下部结构对路面和车辆的支撑力不足而产生的、道路中间或路侧边坡出现大面积坍塌。(其主要受路面结构之外的因素影响)1.城市道路以前者病害(道路中间坍塌)为主。由于城市道路地表以下有很多管道和管线,在由于某些原因而导致对上部路面结构支撑力不足时,很容易出现塌陷。主要包括:地表以下的管道损坏、地底隧道或通道的支撑结构受损、管道回填土遇水后承载能力降低等等。预防措施要对症下药,要尽量避免各种支撑结构的破坏和防止水分侵入回填土。主要预防措施:(1)一定要避免水分侵入各种管道的回填土层。要做好事前预防控制。一旦发现水分遗漏,必须封路进行维修。(2)管道或通道的支撑结构要定期维护和检查。现在的检查手段很先进了,用探地雷达就可以定性的看出路面结构内部的空洞。2.我国的公路出现路面坍塌,主要以后者病害表现为主,即路侧边坡坍塌,常发生在填方路段。主要是由于填方路基受雨水冲刷、地下水位升高浸泡、承受的车辆荷载加重或遇到其他地质灾害等出现了失稳所致。预防措施应在设计阶段就做好边坡土质的调查,并应通过计算确定是否需要设置挡土墙等措施。
主要预防措施:(1)设计阶段应该对填方路段、特别是高填方路段做好工程地质调查,针对当地土质进行路基填筑土的材料设计,如果不满足设计要求的话,应更换填土或掺加固化剂等材料改善路基强度。(2)高填方路段要做滑坡验算,要保证最不利季节时也无滑坡危险。(3)做好排水设计。地下水位较高时,路面结构内部应设置排水结构层。路基边沟、截水沟等排水设施要设计合理,最大化保护路基。路面沉陷路面沉陷有别于路面塌陷,主要是由于路面结构层的问题而导致的,病害为路面局部发生明显的竖向位移,路面成波浪状或沉陷。如:路基的不均匀沉陷导致其上整个路面结构层沉陷、水泥路面基层顶面受到冲刷导致板底脱空最终产生面板沉陷等等。预防的话,还是应该从设计、施工、养护等角度入手采取必要的措施。主要预防措施:(1)设计阶段的道路选线应尽量避免软弱地基路段(如水田、鱼塘、软土路基等)、高填方路段、地下水位较高路段。如必须经过上述路段时,应通过土质调查后确定是否需要对原状土做回填处理。总之要保证路基的强度达到规范要求。(2)施工时要保证路基土各层的含水量和压实度达到要求,质量评定为优良,遇到不合格问题应及时处理。(3)路基施工后最好能放置一段时间,尽量使其完成工后沉降。(4)运营公司或公路管理部门应及时对路面的裂缝类病害进行修补,避免水分渗入路面结构内部对路面结构层造成冲刷而出现脱空。(5)道路排水设施应定期检查和清淤,保证排水通畅,不至于浸泡路基或路面结构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