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求德国海军中的名人(二战中的不算),尽量要多,我要写军事小说,求求各位大神了
二战期间,老美的博福斯40毫米高炮的倍径数是60.
阿尔弗雷德·冯·提尔皮茨(1849-1930)是德国海军包括潜艇舰队的建设的主要负责人。
全名:莱茵哈特·舍尔(Reinhard Scheer)
生卒年:1863年9月30日-1928年11月26日
国籍:德国
最高军衔:海军上将
主要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
主要战役:日德兰海战(1916)
历史地位:舍尔是一位雄心勃勃而卓有能力的指挥官,勤奋而且意志坚定。他在1916年的日德兰海战中表现出了勇敢、进取和富于竞争精神,但这对改变当时德军战略形势却毫无作用。
全名:弗朗茨·瑞特·冯·希佩尔(Franz Ritter von Hipper)
生卒年:1863年9月13日-1932年5月25日
国籍:德国
最高军衔:海军上将
主要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
主要战役:多格沙洲之战(1915);日德兰海战(1916)
历史地位:希佩尔是一位有能力和机智的指挥官,这在他和贝蒂的几次交战中看得很明显。而且正是他在日德兰海战中对英国主力战舰的“死亡冲击”阻止了英军的胜利,挽救了德国公海舰队。
全名:马克西米利安·约翰尼斯·玛利亚·休伯特·冯·施佩(Maximilian Johannes Maria Hubert von Spee)
生卒年:1861年6月22日-1914年12月8日
国籍:德国
最高军衔:海军上将
主要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
主要战役:智利之战(1914);福克兰之战(1914)
历史地位:除了少数几个亮点之外,一战中德国海军总的来说没有太多显眼的表现,施佩在科罗内尔海战中的表现使他得以引人注目。还有一点使他得以留名历史,那就是海军指挥官应同旗舰偕沉这一看法正是从施佩的战死开始成为一个传统。
冯。卢克纳尔少校 一战中指挥风帆战舰在大洋上攻击盟国运输船并功勋卓越
韦迪根少校,U9潜艇指挥官,一天之内击沉三艘英国巡洋舰
赫森少校 U21潜艇指挥官,枪匹马闯进英军戒备森严的锚地,两天之内将两艘战列舰击毁,一举改写了德军潜艇史上新纪录
Ⅱ 谁能给我二战德国海战的故事
在二战前几年,希特勒逐渐重建了德国海军,并制造了其他的武器,违背了当时存在的条约。袖珍战列舰携带武器和军队在海上航行,让德国避开《凡尔赛和约》的限制。此项和约早在1935年就被德国打破了,从那时起,德国开始建造U型潜艇。同时,希特勒不相信,
士气那样高昂的国家可以不要依靠空中战斗来取得胜利。为了大力发展空军,他牺牲了海军的部分花费。大多数德国军官都没有反对他的提议,并且志气高昂地表示赞同。
“我的领袖,你带领我们建立了海军和一个强大的国家,带领我们走出黑夜,走向光明灿烂的明天。但愿上帝保佑您和所有的德国人,保佑您带领我们进行的事业一帆风顺。”
他们在德国士气高昂的军人中组成了一支特殊的队伍。这些人善于为士兵们鼓气。包括雷达军官,以及U型潜艇的指挥官,邓尼兹。
邓尼兹如今已是白发苍苍的老人了,他居住在汉堡郊外的一座小别墅中。他早在一战期间就是德国U型潜艇上的军官,1939年希特勒又让他担任U型潜艇的指挥官。他们原本认为,德国很可能会赢得大西洋战争。
仍然在西德海军中服役的海克德号,是大西洋战争中最后使用的U型潜艇。20多年后,克莱特曼军官重新来到这座潜艇上。
在二战期间,克莱特曼是最成功的U型潜艇船长之一,被认为是大西洋之狼。
现在他是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一名军官。
在那场战争的时候,我27岁。我们接受了4年优良的训练,能到U型潜艇上服役,我们感到非常高兴,认为自己是海军中的骄傲。
当战争开始的时候,德国海军能随时开往大西洋执行任务的只有23艘潜艇。但是他们准备好了。对于海员们来说,这场战争是真实残酷的。
从第一天,他们在音乐声中出发去海洋的时候,野蛮的,刺激的战争就拉开了序幕。
U型潜艇出发的目的是潜伏,等待时机攻击。看见海面上有捕杀者的时候要发出警报。每个人都知道应该采取什么措施。
一切都依照船长的指示进行。观察什么,瞄准什么,做什么决定。
在第一回合的战斗中,德国U型潜艇投掷炸弹,击沉了“勇敢号”航空母舰,还击沉了一些敌方的船舰。把重达150,000吨的敌方船舰送到海底。
1939年10月17日,艇长普里恩带领船员胜利返回德国,受到海军总司令的热烈欢迎。就在13日晚上,普里恩率领潜艇悄悄潜入奥克兰群岛东部海域,休息一会儿,闯入柯克海峡,他们克服水流湍急的困难,绕过了封锁船只,顺利突入斯卡帕湾。接着潜艇继续航行,寻找目标,普里恩指挥士兵沉着冷静地发射了七颗鱼雷。击中了英国军队的几艘战列舰。在英国皇家海军还没从突然袭击中反应过来的时候,普里恩已经迅速转舵,越过封锁的船舶,全速撤离了柯克海峡。普里恩还被希特勒亲自接见,并被授予十字勋章。
在战争打响后,英国首相邱吉尔决定坚决抵抗德军的进攻。他知道,战争成败的关键在于对海的控制程度。他开始总结英国方面的长处和短处。
邱吉尔提醒大家,英国面临危急情况,在危急情况下,要大力加强护航系统。在每次战争开始的时候,英国海军都要加强防御系统。护航和防御组织的紧急任务是,密切注意来往的船只,防止敌方战舰前来攻击。每个月,都有1000多只海洋船只从世界各地来到英国,给英国带来各种供应物。而海军要加强防御,保护自己。1939年末,希特勒的袖珍战列舰之一,格拉夫斯佩海军上将号,在朗格斯道夫上校的率领下,来到南大西洋海域,袭击英国的海上运输船队。
而英国海军派出一支大舰队,在“艾克塞特”号、“阿贾克斯”号和“阿基里斯”号3艘重巡洋舰率领下对“格拉夫·斯佩海军上将”号展开围追堵截。
考虑接下来可能发生的危险,朗格斯道夫上校命令自己的战舰向阿根廷海岸驶去。
12月13日,一直紧追不舍的英国舰队终于将它围了起来。 战斗开始了。
英国舰队布成“品”字形战阵,向“格拉夫·斯佩海军上将”号猛烈轰击。德国人也不甘示弱,用大炮全力还击,并且发射鱼雷。但是英国舰队速度更快,并且从不同方向同时攻击,占据了很大的优势。在开火6分钟后,英国的炮火击中了德国战舰,并且杀死了除船长之外的士兵。
接着,英国一艘战舰被击中,但是她仍然坚持航行。船上57名海员被打死,23名海员被打伤,但是船舰依然坚持作战。而德国战舰也受到了严重的损伤。在乌云和硝烟的笼罩下,德国战舰钻出包围圈,逃进了乌拉圭的蒙得维的亚港。
根据国际法,交战方舰船可以在中立港口停留72小时。但是修好“格拉夫·斯佩海军上将” 号需要花费两周时间。而且朗格斯道夫上校的船员大都是死的死,伤的伤,难以进行修复工作。
朗格斯道夫舰长乞求乌拉圭人延长停留时限,但是他被拒绝了。12月17日,“格拉夫·斯佩海军上将”号袖珍战列舰进入蒙得维的亚港的第4天,也是72小时期限的最后时刻。三架英国战舰在港口外守候。
在距蒙得维的亚港8英里处,德国官兵在朗格斯道夫舰长的命令下乘小船向阿根廷等地散去。而“格拉夫·斯佩海军上将”号爆炸了。
“格拉夫·斯佩海军上将”号战舰上的水兵被安置了,但是3天后,在蒙得维的亚的旅馆房间中,朗格斯道夫舰长掏出手枪自杀了。
之后很长时间,德国都没有派船舰到这片海域来冒险袭击了。
大西洋战争中最理想的武器是U型潜艇。1940年,德国有30艘U型潜艇可以服役。当德国入侵法国,占领其大西洋海岸时,这又给U型潜艇进攻盟军船舰提供了新的基地。
德国人认为这段时光是他们的幸运时光。这段时间里,他们连连胜利,摧毁了不少敌方船舰。他们潜入水底,不被目标所察觉。夜晚,U型潜艇才出没到水面上,进行袭击。护卫队的探测仪器在对付U型潜艇方面发挥不了什么作用。有时候,U型潜艇甚至可以穿过一队护航的船舰。
在1940年7月到10月期间,U型潜艇击沉了217艘船舰,总重达150万吨。
偶尔,U型潜艇也会救助一些遇难的人。
有的遇难者曾经被U型潜艇救起。但是其他很多人在海上遇难的时候,就只能依靠小小的救生艇了。
这位曾在大西洋上护航船只服役的军官叫约翰.哈维。"在海上航行的时候,嗯,夜晚比白天危险多了。U型潜艇的攻击和战斗机的袭击更容易在夜间发生。但是你还得按部就班地工作。我们睡觉的时间主要取决于运输货物的时间。但是如果你疏忽了防范,你知道,你可能会遭到鱼雷的攻击,它们可能20秒钟之内就击中你的船只。因此你睡觉的时候要保持警惕,让门开着。一旦船只被鱼雷击中,你要立即作出反应,在船沉下去以前跑到甲板上,准备逃生。如果你想舒舒服服地睡觉,穿着睡衣,把舱门关上,象普通人那样地享受睡眠,那么一旦鱼雷袭击过来,你就没命了。”
“你有没有看见过那种可怕的场面?”
“有一次在波浪中,我看见一枚鱼雷袭击过来,就在我的船只旁边爆炸。我们必须加大马力,赶紧离开。而此时,水中有不少遇难者,正在那里喊“救命”。因为你是一名护航船的船员,你没有能力做别的。在那种情况下,你的船只必须继续前进。否则就会有其他的船舰跟在后面,威胁它的安全。你真心希望,有其他的船舰经过那里,可以救起那里的遇难者。”
通常情况下,营救海上遇难者是救援船只的任务。在可能的情况下,他们会救起附近所有能够挣扎着爬上来的人。
这些在海上运输货物的商人所面对的不是立刻的死亡,而是慢性的死亡,躺在满是石油的海水中,不知会呆多长时间,又冷又饿,而且还很渴。
护航系统是保护商船队不受U型潜艇袭击的最有效的方法。护航队的工作需要高度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严明的纪律。而且这些队伍还需要勇气和耐心,在海洋上一天又一天地从一边到另一边航行,从这个岛屿末端到纽芬兰岛末端。而且它们的速度还很慢。一支大的护航队大约由10列4-5只船只组成,每只船大约相距500码。整个护航队大约宽6英里,长1英里多。
皇家海军担任护航的海员们和在海上运输货物的商人一样,都要忍受疲劳,面临危险。不过有时他们也有额外的奖赏,比如一些美酒。
对于在大西洋上航行的盟军的商业船来说,那段时间非常危险。1940年10月,一只护航队护送35只商船离开纽芬兰,到达英国时,只剩下14只了。21只商船被U型潜艇击沉了。当然这种损失是创纪录的。大多数护航队会损失其护送商船总数的20%。
28年后,邱吉尔政府反潜艇部门的部长,莫哈德.约翰逊,对此进行深入分析。
“起初,一些潜艇艇长在这些地区很成功。而我们所有的部队都担任反侵略的任务。但是在1941年初,我们的部队变得更加强大,可以进一步深入大西洋进行护航。这些潜艇迁移到更远的地方,到达冰岛,英格兰和纽芬兰之间的一块空的海域,并且占据了那里。在1941年,敌人开始把U型潜艇的影响力扩大到海面上。刚开始,潜艇一般是集体对护航船只进行攻击。它们试图向护航船只发射鱼雷,进行袭击。我们的护卫队数量有限,但是我们在组建新的部队。它们可以从大洋这边到达那边,护送商船。在1941年末,尽管有很大的损失,但是我们还是能够保持自己的海上地位。”
1941年8月,邱吉尔和罗斯福在威尔士亲王号战舰上会面,对战争的目的达成了共识。美国从一个慎重的中立国成为了一个活跃的非交战国。这就是大西洋会晤。在此之前,美国已经用50艘旧驱逐舰租借英国在西印度群岛、百慕大以及纽芬兰的海空基地。1940年,英国只建立了两只护航队。到1941年,护航队的数量增加了,但是仍然不足以对付德国的潜艇狼群。
多亏潜艇探索器的发明, 英国护航船员可以在一定距离内对U型潜艇进行探测与定位。当潜艇向护航船行驶过来的时候,潜艇下达护航船正下方的时间可以被精确的计算出来。
这时候,船员们奔向甲板,投掷分别在不同深度爆炸的深水炸弹。在感受到这种爆炸的振荡之后,U型潜艇唯一的办法就是逃走,向很深的地方潜去,躲藏到深水炸弹的爆炸区以下。有时深水区的水压会让潜艇的某些地方破裂。
1941年春天,护航队向U型潜艇发动了反击。从3月到10月,他们击沉了17艘U型潜艇。对于德国来说,这是幸福时光的结束。
在3月,两艘年轻的U型潜艇在攻击英国护航队时,被英国驱逐舰用深水炸弹击沉。
“半个小时后,我们的U型潜艇随之沉入了大西洋海底。”
“这艘潜艇曾经击沉了总吨位为一百三十万吨的盟国船只。在冰岛南部,我被麦金泰尔上校指挥的英国驱逐舰活捉。如今他已成为我的一个朋友。几年前,他把1941年从我这里拿走的几样东西还给了我。”
于是德国军部派出了大批大型水面舰参加了大西洋战役。德国新造的航速最快的巨型战列舰“俾斯麦”号排水量为4.2万吨,拥有8门巨炮。1941年5月中旬,它接到命令,驶入大西洋,以图扩大战果。
“俾斯麦”号与新巡洋舰“欧根亲王”号一同出发,向冰岛北部行驶,接近极地水域。它航行到大西洋北部,遭遇了前来拦截的英战列巡洋舰“胡德”号和“威尔士亲王”号,德国两舰集中对付英最大的“胡德”号,使其爆炸起火,几分钟内便沉入海底。
那天晚上,从英国航空母舰“胜利”号甲板上起飞了9架双翼的“旗鱼”式鱼雷轰炸机,冒着恶劣气候扑向“俾斯麦”。大部分飞行员没有受过海战训练,他们勇敢的进行攻击,投下了所有的鱼雷,但似乎没有几枚奏效。受到攻击的“俾斯麦”号,很快发现自己处在包围之中,它开始加速突围返航。
子夜时分,在“诺福克”的无线电导航下英国鱼雷找到了“俾斯麦”,投下了9条鱼雷,但仅命中一枚,无损于“俾斯麦”。
接下来几天是“胡德”号的复仇日。5月26日上午,一架英国“卡塔利纳”式水上飞机发现了“俾斯麦”号,接着,从“皇家方舟”号上起飞了几架旗鱼式飞机,冒着猛烈的高射炮火攻击了“俾斯麦”号。在以“皇家方舟”号航空母舰为主的英联合舰队的追击下,“俾斯麦”号在鱼雷、重炮和炸弹的轰击下最终葬身海底。
接着,德国使用另一种武器,对付盟国的护航队,那就是飞机。为执行这一任务,德军把有四个引擎的商用飞机改造成携带长距离射程炮弹的轰炸机。起初,这些飞机被派往大西洋战场,取得了不少战果。
但是,1941年,这些飞机的袭击使盟军增加了反战斗机武器的装备。携带这种装备的船舰,可以有效地反击德国的战机,保护在大西洋上航行盟军的船只。
1942年初,邓尼兹下令进行大规模的U型潜艇制造,巩固它们在大西洋的军事基地。并且准备向美国东海岸进发。
现在这个海军基地依然还有潜艇。
德国潜艇狼群的少数幸存者之一,彼特.克雷玛上校重返这个海军基地。60年前,他曾从这里乘坐潜艇,出发到美国海岸执行任务。
我的潜艇击沉了大约十万吨盟军船只,包括英国战列舰。我们还击中了两架飞机。有一次我们来到佛罗里达海峡,当时我们距离海岸很近,几乎都能看见岸上的强光。有一天晚上,我们发现了一只护航队,我们击沉了3艘船,几个小时之后,又击沉了一艘。我们距离那些船只非常近,有的船沉没的时候,几乎撞到我们的潜艇。
1942年,德国潜艇数目有了大幅增加,对德军来说,这又是一段幸福时光。这一年,大多数U型潜艇经历长途旅行,穿越大西洋。U型潜艇很难回到基地,海员们必须竭尽全力,在海底进行修理和维护工作。
在1942年中期,邓尼兹向大西洋战场派出了供给U潜艇,这些潜艇被船员们称为“缪西卡”。
它们总是受到海员们的欢迎,它们为U型潜艇带来所需的供给品,包括生活用品和武器装备。
因此,这些海上狼群可以继续在美国海岸袭击没有被护送的船只。
U型潜艇上的生活非常艰苦,但是保卫国家和打击敌人的信念让海员们坚持下来。
每天队员们都要在汹涌的波涛中进行长时间的观望。他们在观望塔上必须紧紧抓牢扶手,。有时候出去观望的人被大浪冲走了,而潜艇中的人一点也不知道。在甲板下面,空气闷得令人窒息,充满柴油的味道。可使用的水很少,空间也很狭小。海员们必须在船里吃饭,在船里睡觉。每三个船员只有两张床。
但是奖赏是在长途旅行的终点。现在该把时钟调到美国时间了。就在那里,通过望远镜,可以看见他们即将与之作战的城市。还能看见岸边的灯塔,以及纽约的摩天大楼。U型潜艇在长时间的旅途后仿佛找到了一片新的乐土。它们来到了加勒比海的墨西哥海湾。
德国的潜艇狼群在美国海岸打破了原有的记录。仅仅6月份,它们就击沉了121艘船只。随着美国在东海岸和加勒比海采用护航编队后,在美国海区的潜艇战已不太美妙了。U型潜艇的损失急剧上升。在1942年中,德国损失了85艘潜艇。
但是那些回到德国的潜艇,在桅杆上悬挂很多旗帜,标明它们的胜利,士兵们凯旋而归,非常兴奋。
虽然损失了上百艘U型潜艇,邓尼兹的狼群部队立下了赫赫战功。德军又建造了20艘U型潜艇。
邓尼兹面带微笑,欢迎凯旋归来的U型潜艇指挥官。成功完成任务并完好回来的指挥官为数不多。在派出的39,000潜艇船员中,32,000名船员都丧生了。
法国海军也加入到大西洋战争中来。法国战列舰和护航队护卫船只穿过大西洋,向俄罗斯海域行驶。一艘法国战列舰甚至在一处击沉了两艘U型潜艇。
1942年末,德国潜艇“狼群”和海军将领邓尼兹仍然认为,他们的胜利不远了。这段时间,盟军船只有很大的损失。但是盟军进一步加强了防卫。邓尼兹意识到这一点,他知道,德国海军要想赢得战争胜利,其击沉盟军战舰的速度要大于盟军制造战舰的速度。但是在这场速度与时间之争中,德国失败了。盟军迅速地制造战舰,足以补充战争之需。
美国船舶制造工厂引进配件预先制造的方法,可以大规模地制造战舰。标准万吨级的船只被冠以“自由轮”和“胜利轮”的美名,开始成批生产。到战争结束前,一个船厂就生产出1500只货轮,50只护航舰。1942年,希特勒让德国海军将领邓尼兹接替雷德尔,出任德国海军总司令。当时,希特勒非常关注与俄国的战役,同时他也关注邓尼兹海军部队的进展。邓尼兹将潜艇战的重点转移到较近的北大西洋打击英国护航船队。由于U型潜艇没有能阻止英国护航队通过,德国海军于是派出几艘战舰,包括“沙恩霍斯特”号战列舰和它的姊妹舰“格奈瑟瑙”号。它们曾在大西洋上进行破坏活动,击沉了20艘盟军的船只。
这两只战舰在执行完任务后,驶入法国布雷斯特港。1941年都停靠在那里。1942年2月,它们完成了一次奇迹般的冒险。在西里埃克斯指挥官的率领下,在”欧根亲王”号战舰,8艘驱逐舰,16艘鱼雷舰的配合下, “沙恩霍斯特”号和“格奈瑟瑙”号战列舰穿过英吉利海峡,经过多佛海峡,此时英军赶紧派来鱼雷船舰进行拦截。驻扎在附近基地的德国战机赶来进行空中支援,保护它们。
盟军部队强大的火力没能让它们损伤。反倒有3艘鱼雷艇被击伤。接着6架剑鱼式鱼雷机从曼斯顿机场紧急起飞,领队长机是曾经参加过攻击德军“俾斯麦”号战列舰的埃斯蒙德少校。这些老式飞机,在德舰密集对空火力和德军战斗机的联合打击下,损失惨重。然后,这几只德国战舰应付了来自英军的一连串攻击,成功逃离了。
尽管在此过程中,德国方面也损失了一些船只,但是沙恩霍斯特”号和“格奈瑟瑙”号战列舰成功突破了英军封锁,最终到达了德国。
10个月后,“沙恩霍斯特”号在挪威海岸以北70海里处向东高速前进中,与负责护航的英国皇家海军舰队遭遇。遭到了以“约克公爵”号战列舰、4艘巡洋舰和多数驱逐舰攻击。数十发炮弹和4条鱼雷命中“沙恩霍斯特”号,使其失去动力。随后由英国驱逐舰发射的鱼雷,将“沙恩霍斯特”号送进海底。当这艘战舰沉没下去的时候,全舰2000名海员中,只有很少一部分人生还,被盟军俘虏。
25年后,从“沙恩霍斯特”号上生还的海军官员弗雷萨记着,这只船舰的胜利与悲剧。
“我们的战舰被盟军攻击,鱼雷击中了我们的船,产生了爆炸。然后我们继续开炮,不太清楚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后来这只船开始下沉。后来我再也没有见过它了。但是看着一只船下沉,不管它的体型是大还是小,你觉得都会非常难受。甲板上有2000人,大多数人都随船一起沉入水中了,只有30个多人生存下来。这很悲惨,不过这就是战争的结果。”
在这种情况下,邓尼兹指挥德国海军竭尽全力,尽量击沉更多的盟军船只。他让造船厂制造出一批鱼雷快艇,象黄蜂一样在英国海岸穿梭,在护航船活动的海域攻击英国的船只。每只鱼雷快艇上只有3-4个船员,其引擎的功率为2000马力。扔下鱼雷之后,它们就以65英里的时速迅速逃离。它们出发到海洋上,看好所处的位置,等待来往的船只。发现目标之后,它们立刻扔下鱼雷,然后全速行驶离开。
1943年,是大西洋战争的转折点。盟国方面,海上反潜力量也迅速增长,并在技术上占有优势。盟军方面派出长距离飞行的战斗机,去对付德国海军。
空中和海上双重护航大大削弱了U型潜艇的攻击力。到4月份,U型潜艇的损失急剧上升。仅5月份,盟军海面和空中部队就击沉了25艘潜艇。邓尼兹也承认,损失达到了难以承受的程度。5月24日,他下令潜艇撤离北大西洋。大西洋潜艇战就此告终。
1943年的胜利,是在霍顿将军的领导下,全体海军共同奋斗的结果。一位护航军官,彼特.格兰特回忆当时的情况。
“那是非常令人振奋的时刻。我们在1943年3月份服役的时候,有很多船只被德军击沉,情况非常严重。我们感到非常担心。但是在空军和海军的良好配合下,情况迅速发生了变化。在1943年3月底到五月这段时间,我有幸参与了三个护航队的使命。第一次,我们的护航队从加拿大东岸向英国行驶。一路上我们被很多潜艇攻击。虽然损失了一些船只,但是我们击沉了3艘U型潜艇,经历了一些战斗。在港口停泊一周之后,我们重新组织护航队从英国出发,穿越大西洋。这只护航队由40只船组成。在旅途的14天中,有40多艘德国潜艇试图攻击我们。这可能是大西洋战役中最宏大的护航之战。最终,尽管我们损失了12艘船,但是击沉了7艘德国潜艇。这些潜艇有的是被战舰发射炮火击中,有的被战斗机投下鱼雷击中。还有两艘是相互撞沉的,它们靠得太近了,最后撞在一起,同时沉了下去。然后,一周之后,我所在的护航队再次执行任务,从加拿大到英国。这一次我们被20艘潜艇组成的狼群攻击,我们取得了很好的战果。我们没有损失任何船只,并且击沉了5艘潜艇,3艘是由护航舰击沉的,另外两艘是由战斗机击沉的。可以说,我们赢得了很大的胜利。”
同时,在北冰洋,尽管有海面和空中结合的护航系统,一些U型潜艇继续潜伏在这里,袭击向俄罗斯驶去的护航队。这些船只携带很多货物,为俄罗斯提供各种物品和装备。这里寒冷的气候让很多船只难以航行。
邓尼兹不愿意放弃,他在地下组建工厂,制造新型炸弹和武器,地下工厂不容易遭到袭击。
德国制造了一种代号为”鸬鹚“的音响自导鱼雷,它能自动追踪船只发动机的声音进行攻击。同时它们还制造了非常先进的新型U潜艇。这些潜艇在海面以下行驶的速度很快。制造出来之后,这种潜艇很快就出发到大西洋上执行任务,还有很多艘在制造中。德国海军还开发出潜水艇通气管,可以让潜艇不靠传统的电力引擎,而在柴油泵的带动下行驶。这样它就可以更快地前进。
但是现在,在温斯顿.邱吉尔的娴熟指挥下,u型潜艇的威胁快要终结了。英国的反潜作战在物资和技术方面都有了重大改进,尤其是在战术指挥和加强士气方面的进展尤为迅速。
U型潜艇试图进行最后的袭击。但是在盟国强大的护航力量下这些潜艇已显得无能为力,战果有所减少,但潜艇损失却大幅度提高。
直到最后,邓尼兹还能找到一些志愿者参与潜艇战。但是他们都知道,自己多半是去送死的。几乎没有什么人能参与两次任务,并存活下来。
结局很快到来。5月4日,邓尼兹给U型潜艇下达命令,让它们撤回德国。5月8日,他命令这些船员浮到海面上,向英国投降。他最后给出的指示是:你们已经尽力了,现在我要给你们最难的一道命令,浮到水面上,升起那面黑色的大旗,向敌人投降。
大多数U型潜艇的指挥官简直不敢相信这一指示,先后200多艘潜艇在浮出水面之后自沉。最后计算起来,原本700艘U型潜艇中只有156艘未沉。
投降的德国潜艇被护送前往盟军基地,英国海军可以研究这些曾在大西洋造成巨大威胁的“狼群”了。在为期6年的战争中,这些潜艇狼群用炮弹和鱼雷,击沉了2771只盟军船舰,总重达到一千四百五十万吨。
邱吉尔有一天这样写道:在战争中,唯一让我感到恐惧的就是U型潜艇的时代。
您刚才观看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有决定性的战役之一。二战是一场影响世界各国和民族命运的战争。本片从世界各大电影资料库中搜集资料编辑而成,它向您展示了这些独立的战役对二战这场最具破坏性的战争的巨大影响。多亏这些影片,世人将永远铭记本片中人们所做的努力--《二战重大战役》。
Ⅲ 海湾战争简单经过
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美国等其他国家强烈反对,组成多国部队加入战争,参与到反对伊拉克入侵的军事行动,最终伊拉克战败.
伤亡情况:在这场战争中,伊拉克方面参战的43个师共有38个师被重创或歼灭,6.2万人被俘,3847辆坦克、1450辆装甲输送车、2917门火炮被击毁或缴获。107架飞机被击落、击毁或缴获。多国部队方面共有126人阵亡(其中美军74人),300余人受伤,12人失
海湾战争
伊科反目
在人类战争史上,如果有一场战争是在亿万观众的电视屏幕前进行的;如果有一 场战争是在众所周知的时间和地点进行的,好像是看一场预定的足球赛;如果有一场 战争是事先知道胜负的,那这场战争就是海湾战争。 海湾战争是伊拉克吞并弱小邻国科威特引起的。科威特和伊拉克同是阿拉伯兄弟 国家,在中世纪,都属阿拉伯帝国。后来在奥斯曼帝国统治时期,科威特被划为巴士 拉省的一个县。随着奥斯曼帝国的衰落,所辖各地逐渐被西方列强瓜分,沦为殖民地 和半殖民地。本世纪30年代。统治伊拉克的费萨尔国王曾建议与科威特结为联邦,遭 到科威特的拒绝。1961年科威特宣布脱离英国独立,伊拉克认为科威特应是其巴士拉 省的一部分,不予承认。1963年上台执政的伊拉克复兴党承认了科威特的独立,并与 之建立了外交关系,但部分边界仍未划定。1968年两国曾就边界问题进行谈判,但没 有结果。1973和1974年,两国曾因领土纠纷发生两次武装冲突。之后,两伊战争的硝 烟暂时掩盖了伊、科矛盾。 在两伊战争中,科威特还一直在暗地里援助伊拉克,与沙特等国一齐向伊拉克提 供了400多亿美元的援助。为什么几年之后他们会反目为仇呢?人们看一下两伊战争结 束后伊拉克的处境和萨达姆其人,答案就不难找到。科威特虽是弹丸之地,面积仅1.7 万多平方公里,人口 190万,但却是世界上最富的国家之一。而伊拉克在两伊停火后 百废待兴,急需资金。伊拉克的百万大军啃不动伊朗这块硬骨头,萨达姆就暗暗下决 心要吞并南部富裕的小国科威特。科威特在海湾重要的战略地位,特别是布比延岛和 瓦尔布岛两个战略性小岛,是伊拉克早就觊觎的目标,它能为伊拉克提供不受伊朗威 胁的海湾出口基地。科威特丰富的石油资源以及上千亿美元的海外投资,早已使萨达 姆垂涎三尺。当然,萨达姆的目光不仅停留在科威特,他还想当曾在阿拉伯帝国史上 盛极一时的“萨拉哈丁”。 从1990年 7月下半月开始,萨达姆就故意制造事端,控告海湾诸国超额开采石油, 压低石油价格,使伊拉克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接着,萨达姆指名道姓指责科威特在 有争议的鲁迈拉地区开采石油,“盗窃”了伊拉克24亿美元原油,萨达姆还要科威特 把布比延岛和瓦尔布岛割让给伊拉克。接着,伊拉克10万大军南下,陈兵科威特边境, 海湾局势像两伊开战前一样充满了火药味。 伊拉克来势汹汹,阿拉伯联盟国家赶快出来调解。在开罗的一次阿盟会议上,阿 拉伯国家纷纷开导科、伊两国要互相尊重,和平解决两国争端。可伊拉克执意要科威 特赔款24亿美元,还要科威特交出鲁迈拉油田,伊拉克实在是欺人太甚,科威特也不 愿退无止境。于是伊拉克外长阿齐兹和科威特埃米尔萨巴赫在会上相互对骂起来,其 他各国代表见此情景不知所措,慌忙前来劝阻。也许对骂还有过瘾,阿齐兹突然站起 来,抄起水杯朝萨巴赫头上砸去,萨巴赫急忙把头一偏,才幸免头破血流。此砸杯之 仇萨巴赫一直耿耿于怀,海湾战争结束后,萨巴赫还对天发誓,要找阿齐兹报此一杯 之仇。 阿拉伯国家紧张的调解工作仍在进行着,埃及总统穆巴拉克 7月底专程访问了伊 拉克、科威特和沙特。他得到了萨达姆总统的口头许诺:“伊拉克不会进攻科威特。” 沙特和科威特得此口信,都松了一口气。8月1日,在沙特国王法赫德的撮合下,伊拉 克革命指挥委员会副主席易卜拉欣和科威特王储兼首相萨阿德先后来到沙特东部港口 城市吉达会晤,会谈虽没有消除分歧,但会谈后发表的声明表示两国将于 8月上旬在 伊拉克首都巴格达再次会晤,进一步磋商解决争端的办法。吉达会谈至少留给世人一 个印象,伊拉克还不打算动武,但这只是萨达姆放的一颗烟幕弹。 1990年8月2日凌晨 2时,少得可怜的科威特军队的士兵正在梦乡中漫游,10万伊 拉克军队兵分两路大举入侵科威特,科军毫无准备,根本没有招架之力。目击者看到 伊拉克的先头部队穿着科威特军服,坦克上涂着科军的标记。科威特边防军以为是友 邻部队,并未加以阻击。伊拉克先头部队在未遭到任何抵抗的情况下沿海滨公路长驱 直入,一举攻下科威特城。当阳光初照的早晨,伊军坦克部队包围萨巴赫王宫时,科 威特市民还以为是科军增加了守卫王宫的部队。直到隆隆炮声、滚滚浓烟在王宫上空 升起时,他们才明白发生了什么事。 伊拉克军队入侵引起科威特一片惊慌。科威特王室人员跑了,有钱的商人跑了。 甚至连一些官兵也越过边境跑到了沙特。然而有血气的科威特军民对入侵者进行了顽 强的抵抗,亚洲奥林匹克理事会主席、科威特王室要员法赫德亲王就是其中一个出色 的代表。法赫德听说萨达姆背信弃义入侵科威特后,顿时火冒三丈,驱车直奔王宫, 等他抵达王宫时,数百名王宫卫士大多已倒在血泊中。法赫德义无反顾地加入了保卫 王宫的行列,最后牺牲在伊拉克坦克的炮火中。有国无防的科威特不到 9个小时就被 伊拉克占领。 萨达姆选择 8月2日凌晨入侵看来是作了精心准备的。8月的海湾正值盛夏酷暑, 养尊处优的科威特军官大多在国外消夏;海湾各国实行一周五日工作制,星期四、星 期五两天休息,政府官员和部队军官都回家团圆。8月2日是星期四,是科军战备最松 懈的时候;萨达姆为迷惑科威特,采用了战略欺骗的手法,他在反对美国和以色列的 口号声中完成了入侵的准备,易卜拉欣赴吉达会谈也是萨达姆的欺骗措施之一。
沙漠盾牌
伊拉克悍然入侵科威特,在国际上掀起了轩然大波,引发了近半年的海湾危机。 中东素有“油海”之称,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岂能让萨达姆控制西方的油龙头。8 月 2日当天,美国政府发表声明,强烈谴责伊拉克入侵科威特,要求伊拉克立即撤军, 恢复科威特的主权和独立,并宣布冻结伊、科在美的全部资产。两天之后,美国参谋 长联席会议和国防部一起,研究通过了一项代号为“沙漠盾牌”的行动计划。这个计 划的公开使命是:派出海陆空军进驻海湾地区,防止伊拉克入侵沙特阿拉伯和扩大战 火,同时要求采取相应的措施,迫使伊拉克从科威特撤军。8月8日晚,美军首批空降 部队抵达沙特,美国总统布什发表电视讲话,将“沙漠盾牌”计划公布于世。他宣布 应沙特的“请求”,把部队开进沙特。布什总统宣布首先将在沙特部署 600架战斗轰 炸机,15万陆军,在海湾水域至少派遣 3艘航空母舰的特遣舰队。随着形势的发展还 将不断增兵。 一时间,海湾成了全世界瞩目的中心。关于海湾危机的报道充斥着世界各国的电 台、广播和报刊。 美国带头出兵,其他西方盟国也不甘落后。英国首先表态支持布什对伊拉克采取 的强硬立场,宣布英国将派兵海湾。不久英国的“旋风”式、“美洲虎”式战斗轰炸 机飞抵沙特,数艘军舰开往海湾,英国“沙漠之鼠”旅也从欧洲开赴沙特。法国密特 朗总统宣布法国强烈谴责萨达姆的侵略行径,法军也蜂拥到海湾,“美洲虎”式战斗 轰炸机部署到了沙特,“克菜蒙梭”号航空母舰由法国本土前往海湾,法国在吉布提 的几艘军舰也开赴海湾。意大利、德国、比利时、荷兰、西班牙、葡萄牙、希腊、丹 麦、挪威、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纷纷宣布向海湾地区派出军舰或飞机。连日本 也宣布向海湾派出医疗队。在这股派兵热潮中,许多第三世界国家也加入进来。阿拉 伯国家中向海湾派兵的有埃及、叙利亚和摩洛哥。埃及在阿拉伯世界中带头派兵使萨 达姆大吃一惊,伊拉克和埃及同是阿拉伯合作委员会成员国,萨达姆没有预料到埃及 的枪口会对准他。埃及的立场使沙特国王法赫德大受鼓舞,布什对埃及总统穆巴拉克 也大加赞赏。为嘉奖埃及的表现,布什大笔一挥免除了埃及70亿美元的军事债务。海 湾合作委员会成员国为感谢埃及也免除了埃及60亿美元的债务,沙特还向埃及提供了 赠款和贷款共40亿美元。巴基斯坦、孟加拉国以及阿根廷等国也象征性地派兵到沙特。 到1991年 1月15日“沙漠盾牌”行动结束时,美国及其盟国(共28个国家)在沙特 及海湾地区的总兵力近70万人,其中美国43万人。共有坦克3600辆,其中美国2000辆。 共有飞机3260架,其中美国2800架。共有战舰247艘,其中美国120多艘,包括 6艘航 空母舰。
多国部队两司令
俗话说“时势造英雄”,此话着实不假。自海湾危机爆发后,全世界都注视着海 湾,多国部队两司令——美军司令施瓦茨科普夫和阿拉伯联军司令哈立德顿时成为全 球风云人物,他俩的举手投足也成了各国记者争相报道的题材。两人都文武双全,才 华超群,可谓称职的军事统帅。 驻沙特美军司令施瓦茨科普夫时年56岁,他出身于军人家庭,1952年考入着名的 西点军校,4 年之后以优秀成绩毕业,开始了漫长的军旅生涯。施瓦茨科普夫作为美 军高级军官,经历了一个美国职业军官所必须经历的成长与磨练过程,即院校培训、 部队带兵及机关轮流任职的三级培训和锻炼。在其38年的军旅生涯中,他不仅出任过 美军部队和机关各级指挥官,而且还进入军队和地方的一些高级院校深造,并获航天 工程学硕士学位。难怪海湾战争后,有人说这次战争是硕士指挥的战争,可见多国部 队指挥官学历之高,这也是现代化高技术战争对指挥员的必然要求。 施瓦茨科普夫1983年晋升为少将,1988年晋升上将,是美军最年轻的四星上将之 一。他参加过越南战争和入侵格林纳达的战斗。他忠实而积极地参加美国对外战争的 记录以及他所具备的能力使他在战将如云的美军中确立了自己的位置。施氏对美军各 军种的情况十分熟悉,这使得他在海湾危机中指挥美军进行部署和与多国部队的协调 时显得很老练。 自1988年担任美军中央司令部司令以来,施瓦茨科普夫曾有针对性地对地区性冲 突、大规模常规作战、中低强度作战、沙漠作战和特种部队作战进行过广泛的研究, 对中东地区的军事形势也有独到的分析。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的数月前,他曾预言:“ 地区性的冲突将成为近期石油供应最有可能的威胁,而挑起这一冲突的将是伊拉克。” 海湾战争主要是沙漠作战,对此,施瓦茨科普夫并不陌生。他曾指挥美军第二十 四机械化步兵师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莫哈韦沙漠训练,并且经常带部队去埃及沙漠地 带同埃及的军队进行大型联合军事训练。 阿拉伯联军司令哈立德虽然名气不如前者,但其资历和才华并不逊色。多国部队 是以沙特政府邀请的名义进驻沙特的。大军云集沙特后,沙特政府决定成立联军司令 部,任命防空军司令哈立德亲王为联军司令。从理论上讲,所有多国部队都得听哈立 德调遣。 哈立德是沙特第二副首相兼国防部长、航空大臣苏尔坦亲王的长子,年轻有为, 被认为是沙特王室第三代中的佼佼者。哈立德身材魁梧,博学多才,曾接受过全面的 军事训练。他1968年毕业于英国皇家军事学院,此后又赴美国陆军防空学校攻读防空、 电子、防空设备维修等专业,之后又学习其他专业。1979年毕业于美陆军指挥和参谋 学院。他在美国除攻读军事外,还取得了政治学博士学位。所以他在沙特军队中,甚 至在阿拉伯世界中是少有的受过美英诸兵种军事训练与高等教育的军官。 哈立德亲王是沙特防空部队的奠基人之一,他通过艰辛的努力在全国范围建立了 完整的防空体系。1985年,沙特防空部队从空军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军种,他是当之 无愧的防空军司令,并被授予少将军衔。1990年又晋升为中将,时年仅42岁。哈立德 亲王社会地位显赫,军事知识丰富,善于辞令,自信大度,一派大将风度。在海湾危 机的关键时刻,由他出任联军司令实属理想人选。 常言道“一山不容二虎”。集结沙特的几十万多国部队实际上有两个司令,一个 是沙特任命的联军司令哈立德,另一个则是美军司令施瓦茨科普夫。几十万大军究竟 由谁来指挥? 一时成了记者们的热门话题。哈立德认为,他是联军司令,所有在沙特 的部队应由他指挥。施瓦茨科普夫则认为,与伊拉克百万大军作战岂是儿戏,哈立德 岂能担此大任。争执不下的指挥权问题最后由布什和法赫德国王出面调解方得解决: 美、英、法军队由施瓦茨科普夫指挥;哈立德则负责指挥阿拉伯和伊斯兰部队。 哈立德身为联军司令,深知傲慢的美国人是不会听他调遣的,但他为了国家的荣 誉,至少要和施瓦茨科普夫平起平坐,并且要建立一个与美军司令部平行的司令部。 哈立德命令他的副官,同施瓦茨科普夫的每次约谈都必须在他的办公室进行,此事没 有任何商量的余地。在哈立德的坚持下,施瓦茨科普夫果真每天都到哈立德的办公室 商讨共同作战行动。 11月份的某一天,美军未通知哈立德就想进行全副武装的空中演习,哈立德当即 下令,禁止第二天进行任何武装飞行,随后打电话通知了施瓦茨科普夫,他只得取消 了演习。后来美国空军解释说他们只是想试验一下全副武装的飞机起飞与降落程序。 几天以后,美军请求同意他们检飞,这次哈立德批准了他们的请求。尽管这使演习推 迟了5天,但最重要的是给美国人上了一课。 哈立德以前从来不为自己的安全担心,但施瓦茨科普夫为了防止伊拉克的恐怖活 动,出则前呼后拥,周围布满荷枪实弹的士兵和便衣。当他在国防部外面活动时,甚 至使用一个护送车队。哈立德见此也不示弱,立即成立一支同施瓦茨科普夫的警卫队 不相上下的警卫队,还派了几个人到国外去接受训练。当人们看到哈立德精心组织起 来的卫队,禁不住惊呼:“真主啊,他从办公室走到下面的作战室时要10个人—— 5 个在前面,5个在后面,还都端着机枪。干什么?”哈立德认为他不想干什么,只是必 须让盟军军官及新闻媒介看到沙特王国的尊严,看到他是与施瓦茨科普夫平起平坐的 司令官。多国部队两司令相互斗气,用中国话说这叫各为其主,其实他俩性格相近, 在整个海湾危机和海湾战争中,合作还是成功和愉快的。
人质盾牌
面对大军云集海湾,萨达姆仍执迷不悟,决心要和多国部队对抗下去。8 月28日, 萨达姆发布总统令,宣布科为伊的第十九个行省,萨达姆的用意十分明显,他要在地 图上永远抹掉科威特这个国家。10月16日,伊拉克发行了新的科威特地图,将科威特 的布比延岛、瓦尔布岛和鲁迈拉油田划归伊拉克的巴士拉省,科的其余部分则为伊的 第十九省。萨达姆还任命易卜拉欣出任“科威特省”省长。为了对付美国的威胁,萨 达姆以所谓“人质盾牌”还击多国部队的“沙漠盾牌”。萨达姆扣留了近万名在伊拉 克和科威特的西方人,其中美国人有3500之多。萨达姆这一手使西方大为恼火,但又 束手无策。接着伊拉克要求各国关闭在科威特的使馆,限期在 8月24日前迁至巴格达, 声称科威特已是伊拉克的一个省,各国没有必要在那里设立使馆。8 月中旬,伊拉克 政府把在科威特的美、英侨民集中在科威特城。伊拉克议长威胁说,只要伊面临战争 的威胁,他们就不会释放这些侨民。不久,伊拉克宣布将这些侨民分别集中在伊拉克 重要的军事设施里,如果美国胆敢袭击伊拉克,那就把这些侨民当作殉葬品。后来萨 达姆一批一批地释放人质,使西方一直在向萨达姆求饶。“人质盾牌”的闹剧还真起 了作用。 萨达姆的“人质盾牌”还挑起了反伊同盟的不和,减轻了伊拉克面临的军事压力 并改善了不利的外交处境。因为萨达姆释放哪国人质、不释放哪国人质无形中会在西 方国家间引起隔阂。10月23日伊拉克释放了400名人质,其中把所有330名法国人质无 条件释放,而只释放年迈体弱的33名英国人和14名美国人。萨达姆此举立刻在西方引 起不大不小的风波。伊拉克释放人质的消息传到巴黎,法国官方的第一个反应就是声 明这是伊拉克单方面的决定,法国不曾就人质问题与伊拉克有过任何交易。法国外交 部和总统府的发言人都一再表示,释放法国人质决不能改变法国在海湾问题上的立场。 法国总理罗卡尔在国民议会一再保证法国没有同伊拉克进行过私下交易。外长迪马同 美国务卿贝克通电话,要华盛顿放心,法国不会脱离对伊拉克实行制裁的国际联合阵 线。萨达姆的离间计尽管没有成功,但法国的一再表白,多少引起了美英等国猜疑。
最后摊牌
百万大军在海湾对垒,国际调解活动一个接着一个,但都以失败而告终。1990年 11月29日,联合国安理会作出决定:“如果伊拉克在1991年 1月15日午夜以前未撤出 科威特,成员国可使用一切必要手段,迫使伊拉克撤出科威特 !”这等于把尚方宝剑 交给了美国。安理会作出该决议的第二天,布什又正式邀请伊拉克与美国进行高级会 谈,并且向伊拉克明确表示国际社会的决心。当天,萨达姆表示接受布什的建议,但 他有一个总的条件,就是坚决要求讨论中东地区的所有问题,即以色列与阿拉伯国家 的问题、巴勒斯坦问题等。双方在伊外长阿齐兹访问华盛顿、美国务卿贝克赴巴格达 的日程问题上也未能统一意见。萨达姆要求1991年 1月12日贝克赴巴格达,而布什认 为,这个时间太接近联合国对伊拉克最后通牒的时限,故不能接受。 双方僵持着,谁也拿不出令人满意的建议。在这期间,阿尔及利亚总统沙德利、 联合国安理会主席、欧洲共同体的主要官员、约旦国王侯赛因都展开了外交活动,试 图说服萨达姆让步。1991年1月2日,法国国民议会外交事务委员会主席、密特朗总统 的亲信米歇尔·沃泽勒以私人身份赶往巴格达。他在巴格达会晤了阿齐兹和萨达姆, 但结果并不理想。 1月3日,布什再次建议,阿齐兹与贝克在日内瓦会晤的时间,可考虑在1月7日至 9 日之间,并且称“这是争取海湾危机和平解决的最后尝试”。进退两难的萨达姆与 众将商议后,第二天表示接受布什的建议,同意双方代表1月9日在日内瓦会晤,协调 双方共同关心的海湾和平。布什认为萨达姆的这一决定是伊拉克“积极的一步”,同 时也向萨达姆保证,如果他命令他的所有部队撤出科威特,巴格达以及所有伊拉克军 事目标都不会受到攻击。当然,布什知道国际、国内对海湾问题都很敏感,为了进一 步寻求更多的同盟者,他急忙又派贝克于1月6日,匆忙赶到巴黎、伦敦,周旋于欧洲 大国之间,阐明美国对中东的政策。 在国内,布什同时也为自己的行动扫除障碍。美国国会参众两院于 1月12日分别 通过决议,如果萨达姆在美国东部时间15日午夜,也就是格林威治时间1月16日5时之 前,不撤出被侵占的科威特,允许布什对伊拉克使用武力。 离联合国要求伊拉克无条件撤军的期限1991年 1月15日越来越近,全世界绷紧了 每一根神经注视着海湾的局势。大多数观察家认为,除非萨达姆撤军,否则美国肯定 要动武。1 月12日,即美国会通过动武决定的同一天,美国务卿贝克和伊拉克外长阿 齐兹在日内瓦举行摊牌性会谈。在会谈中,贝克把布什给萨达姆的信放在会议桌中间, 但阿齐兹始终不接。会谈快结束时,贝克说:“部长先生,我已说了我到这里来要说 的一切,我看已没有理由再继续下去了。”阿齐兹说:“我同意。我已没有什么话要 说的了。”临分手时,贝克指着躺在桌上的那封信说:“你肯定不会接受这封信 ?” 阿齐兹平静地说:“是的,我肯定。” 1 月16日18时,美国首都华盛顿灯火辉煌,平静如常,国内外记者纷纷拥进白宫 的新闻发布中心,因为联合国安理会要求伊拉克最后撤军科威特的期限已超过18小时, 布什总统曾多次声明对伊拉克再也不能“容忍”和“等待”了。眼下,布什总统有什 么新的决策,能否宣布开战又何时宣布开战呢? 各国驻美记者无不关心这个举世瞩目 的问题。可是,白宫的一位新闻发言人却向记者宣布:“美国政府今晚没有新闻发布, 请各位记者先生们、女士们回去休息吧! ”听发言人的口气,对伊拉克的军事行动不 可能在今夜和明天开始。似乎天上的星星也可以安心去睡大觉。 其实,这已是暴风雨来临之前的平静。日内瓦会谈失败,布什已决定由“沙漠盾 牌”转化为“沙漠风暴”,时间定在巴格达时间17日凌晨 3点,这使萨达姆在期限过 后仍有一整天的时间来表明撤军意图,可是萨达姆没有作出任何表示。一场席卷海湾 的大风暴不可避免地来临了。
“沙漠风暴”登台亮相
1 月17日拂晓前对巴格达的空袭来得那么阴森、恐怖,根本听不到一点战机的声 音,但在瞬间,漆黑的夜空被火焰照得通明,飞蝗般的各式轰炸机、战斗机突然出现 在巴格达的夜空,炸弹像雨点般地从天而降,轰隆声如排山倒海,此起彼伏,震耳欲 聋,楼房开始晃动,灯光突然熄灭,整个城区浓烟滚滚,火光冲天。防空警报刺耳的 尖叫声、炸弹的轰鸣声和一串串五彩缤纷的防空高射炮弹拉开了袭击巴格达的战幕。 显然是因为在极高的高空飞行,多国部队的战机静静地到达了,直到炸弹落到巴格达 的上空,伊拉克人才知道他们受到了空袭。在伊拉克的首轮防空火力发射之后的两个 小时,巴格达电台报道说,战机“一浪接着一浪”地轮番飞到这座拥有大约 400万人 口的城市上空。 空袭后的早晨,巴格达的街头一片荒凉,店铺紧闭,门窗关上并拉上了窗帘,但 房屋没有遭到大的破坏。许多外国记者在巴格达市区豪华的阿拉什德大酒店里观察到 这次袭击。位于巴格达市中心的这家酒店内的外国人和记者,在空袭开始后由酒店职 员护送到地下防空掩蔽所内。 天亮后记者们向市民进行了查询,但没有获悉市民伤亡的报告,也没有迹象显示 伊拉克总统萨达姆像传说的那样在总统官邸被击中。据伊拉克通讯社的报道,萨达姆 当时是在另一个隐蔽的地方,他逃过了这轮拂晓前的空袭。该通讯社援引伊拉克驻巴 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代办的话说,萨达姆健康状况良好。 美国有线电视网( CNN)记者阿尔内特说,看来该市的部分建筑物未被直接击中。 他看见 3枚地对空导弹的反击,但没有击中目标。巴格达重要的机关大楼都受到了直 接的轰炸,如市中心的民防大楼、巴格达中央政府大楼、底格里斯河边的国防部大楼、 执政党社会复兴党总部和河对面的总统府。 在袭击开始后的头几个钟头,部分记者报道说,在远处发生了大火。CNN 记者霍 曼利说,一个炼油厂显然被击中,一股热气吹过酒店的上空。电讯大楼一带有巨大的 爆炸声。霍曼利形容这种景象就像“一些美丽的曳光弹,有红色的爆炸火光,也有绿 色的爆炸火光”。另一名记者说:“我们感觉到我们正处于地狱的中心。”遭空袭后 的巴格达,伊拉克官员似乎已经失踪,电缆、电话线及供水都已中断,电台被严重干 扰,曾一度播放国歌的电台放到一半时信号即完全中断。首都的大部分地区一片死寂。 一些外国记者为逃避空袭,登上了去约旦的汽车,汽车司机乘机敲竹杠,700 公里的 旅程竟收费3000美元,这应了
Ⅳ 世界最着名的战役
⑴“大战中的大战”———凡尔登—索姆河战役
堑壕前的大厮杀。双方共伤亡130多万人。“陆战之王”初显神威。
1916年,德军对通往巴黎的门户和法军阵地的枢纽———凡尔登进行重点进攻。英法联军为减轻凡尔登所受压力,在索姆河发动支援性进攻战役。2月21日,德第5集团军担任凡尔登主攻。德法两军前线兵力3∶1,火炮对比7∶1。为求胜利,双方不断加大兵力投入。在正面15~30公里、纵深7~10公里战场上,双方共150万人的军队进行了激烈厮杀。战役第一天,德军就发射了200万发炮弹。7月1日,英法军队向驻守索姆河地区的德第2集团军发起进攻。双方共投入了153个师,约一万门火炮、1000架飞机。英军在作战中首次使用了新式武器———坦克。在由堑壕和支撑点配系的3道防御阵地上,德军进行了顽强抵抗。英法联军以伤亡61.5万人的代价仅推进了5~12公里。德军损失65万人,失去240平方公里阵地,但打破了英法联军的计划。此役为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规模最大、时间最长的战役,阵地消耗战成为主要的作战形式。此战德国大伤元气。战争向有利于协约国的方向发展。
⑵激战英伦———不列颠空战
飞机问世后最大规模空战。“千里眼”帮忙。德国损失飞机1700余架。
为对抗希特勒发动的入侵英国的“海狮计划”,英德之间爆发了空军诞生以来最大的空战。德空军此战严重受挫。丘吉尔评价说:“战争史上,从来不曾有过如此众多的人(英国民众)从如此少的人(皇家飞行员)那里获得如此多的好处。”
此役德空军出动了约1300架轰炸机、900架单引擎攻击机和120架双引擎歼击机。英国空军参战飞机最多时约650架,但掌握了先进的雷达技术,借助雷达帮助,使德军始终未能夺取制空权。
1940年7~10月“不列颠之战”最紧张激烈的4个月,英国共损失作战飞机915架。纳粹德国损失飞机1733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开战以来第一次严重受挫。其入侵英国的企图被挫败。
⑶大漠“猎狐”———阿拉曼战役
非洲战场转折点。德军作战密码被破译。希特勒非洲军团残部被迫开始大撤退。
阿拉曼战役是二战时非洲战场转折点。由蒙哥马利统率的英第8集团军迎战号称“沙漠之狐”的隆美尔率领的德意军队组成的非洲军团。此后,盟军完全掌握了非洲战场的主动权。
1941年6月,非洲军团连败英军,进抵阿拉曼防线。整个北非几乎垂手可得。但连续作战使非洲军团成了强弩之末。英军速调8个旅在阿拉曼一线严阵以待。1942年6月30日,隆美尔发动进攻。到7月3日,4次大规模进攻均告失败。双方形成僵持状态。8月中旬,蒙哥马利接任英国第8集团军司令。此时,英空军对德空军比例达5∶1,坦克数量超德军一倍。8月30日,孤注一掷的隆美尔发动第二阶段攻击。但英国人已破译德军密码电报,知其进攻计划的每一个细节。结果,隆美尔的这场豪赌变成了德、意军队的自杀性攻击。1942年10月23日夜,第8集团军展开反攻,对德军形成围歼之势。11月4日,隆美尔不顾希特勒的死守命令,带着仅剩5万余人的非洲军团,从阿拉曼开始了大撤退。
⑷航母时代的号角———中途岛海战
双方海上编队在炮火射程外以舰载机实施突击。日本损失航母4艘、飞机285架。以战列舰为主力的巨舰“大炮主义”成为历史。
1942年4月18日美军空袭东京后,日本决心夺取中途岛,诱歼美国太平洋舰队,以保障本土安全。此役,日动用了包括8艘航母(舰载机400多架)在内的舰船200余艘,由山本五十六海军上将指挥,分南、北两个编队对中途岛发起攻击。由于美军破译了日海军密码电报,掌握了日进攻意图,美太平洋战区总司令尼米兹海军上将指挥特混舰队在中途岛附近,隐蔽待机。6月4日,日海军中将南云忠一率队进至中途岛西北海域,派出飞机108架轰炸中途岛。美岸基机升空迎战。南云下令已挂上鱼雷准备攻击美舰的第2波飞机改装炸弹攻击中途岛。此时,美特混舰队接近。南云急忙命令第2波飞机卸下炸弹重挂鱼雷。此时美舰载鱼雷机和俯冲轰炸机连续攻击南云的航母。日机未能迎战,摆在甲板上未及入库的炸弹和鱼雷机接连爆炸。日损失航母4艘、飞机285架。中途岛海战改变了太平洋地区日美航空母舰的实力对比。双方海上战斗编队在炮火射程之外以航空兵实施突击,宣告以战列舰为主力的巨舰“大炮主义”已成历史。空海一体战开始主导海上战场。
⑸决定性转折———斯大林格勒战役
惊心动魄大决战。逐条街道逐间房屋反复争夺。德军150万人被歼。
莫斯科战役失败后,德军企图攻占斯大林格勒,切断苏军战略补给线。1942年7月17日,苏德战场一场惊心动魄的大决战开始。苏军的顽强抵抗使德军伤亡惨重。9月13日,德军攻入市区。市区防御战斗极为激烈。双方对每一块土地都进行了反复争夺,对火车站的争夺竟达13次之多。尽管德军占领了市区,但其攻势已是强弩之末。11月19日,苏军拉开了反攻帷幕。装备着当时最先进的喀秋莎火箭炮的苏西南方面军、顿河方面军、斯大林格勒方面军110.6万人对德军及其仆从国军队101.1万人发起反攻,对德第6集团军全部和第4装甲集团军一部22个师33万人构成了“钳形攻势”。经过两个月的相持,德第6集团军投降,司令官保卢斯元帅被俘。斯大林格勒战役打破了德国法西斯灭亡苏联、称霸世界的狂妄企图,消灭了德军近150万人,成为二战的历史性转折点。
⑹“霸王行动”———诺曼底登陆战役
计划周密,规模宏大。陆海空联合登陆作战。声东击西,巧妙运用电子欺骗。
代号“霸王行动”的诺曼底登陆战役是二战期间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登陆战役。战役从1944年6月6日至7月24日历时49天。
为这次登陆作战,盟军集中了近300万人、5000余艘舰船(其中登陆运输舰艇4000余艘、作战舰艇1000余艘)和一万余架飞机。战前盟军声东击西,巧妙运用电子欺骗。6月6日凌晨,美英联军第1梯队5个师在法国海岸82公里宽的正面突击登陆。德军未能组织起强有力的反击。两天内,盟军上陆部队达17.6万人、车辆两万辆。德军只进行了几次谈不上协同的局部反冲击。6月30日,盟军夺取瑟堡港。至7月初,盟军已上陆100万人、车辆17万辆。7月24日,诺曼底登陆战役胜利结束,转入陆上突破战役。此役,盟军伤亡12.2万人,德军伤亡和被俘11.4万人。
诺曼底登陆战役加速了纳粹德国的崩溃,是现代战争史上光辉的一页。斯大林曾称赞说:“这次行动按其计划的周密、规模的宏大和行动的巧妙来说,在战争史上还未有过类似的先例。”
⑺逐鹿中原———淮海战役
两个主力,3个阶段。“吃一个,挟一个,看一个”。解放军一役歼敌55万人。
淮海战役作为战争史上极为罕见的一个战例———60万人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成功围歼80万人的国民党军,被写进了许多国家的军事教材。
1948年秋,蒋介石为防备解放军进攻南京,在黄淮地区展开了60万重兵。中央军委令华野和中野配合组织淮海战役。11月6日,华野向敌战区发动强大攻势。11月8日,国民党第3“绥靖”区副司令官、中共地下党员何基沣、张克侠率部起义。黄伯韬兵团被包围在碾庄附近。国民党军第6、第8兵团全力北援,被华野一部阻在蚌端口附近。此时,国民党军加入会战兵力已达80万人。
11月22日,黄伯韬兵团悉数被歼,黄伯韬被击毙。黄维兵团孤军冒进,被包围在双堆集附近。杜聿明指挥的3个兵团西撤时又于陈官庄附近落入包围。这样,整个淮海战场,华野与中野两大主力“吃一个,挟一个,看一个”(刘伯承语),创造了战争史上的奇迹。12月15日,黄维兵团被全歼。第二年1月10日,杜聿明集团被全歼。两人均被生俘。至此,这个以少胜多、被毛泽东称为“吃夹生饭”的淮海战役以人民解放军全胜而结束。国民党军5个兵团55万余人被歼灭。
⑻扭转战局———抗美援朝战争第二次战役
诱敌深入,迂回包围,断敌退路。一场赛战斗意志、赛指挥艺术的较量。一举歼敌3.6万余人。
抗美援朝第一次战役结束后,“联合国军”误认为中国只是“象征性出兵”,狂妄叫嚣要在圣诞节前结束朝鲜战争,分东西两线发动总攻势。志愿军示弱于敌,诱敌深入。西线志愿军于1950年11月25日黄昏发起进攻,歼灭李承晚军第7师、第8师主力,并迫使美军一个建制工兵连共115人投降。敌军纷纷向南逃窜,遭到我38军截击。12月3日,“联合国军”向“三八线”以南全线败退。12月6日,志愿军收复平壤。东线9兵团在长津湖地区发起进攻,至12月24日,志愿军收复元山、兴南。至此,第二次战役以志愿军大获全胜而结束。
这次战役,志愿军共歼“联合国军”3.6万余人(其中美军2.4万人),收复了“三八线”以北(除襄阳外)的全部敌占区,并解放了“三八线”以南的延安、瓮津两半岛,沉重地打击了敌人的气焰。这次战役的胜利大大超出了志愿军预定的计划,从根本上扭转了朝鲜半岛的战局。
⑼风卷残云———海湾战争中的地面作战
陆、海、空、天、电全方位协同。大纵深迂回包围重点打击。现代化程度最高的地面战役。
经38天空中打击,伊拉克的核设施和生化武器制造厂、指挥通讯、交通设施和机场、导弹阵地等被毁坏殆尽。1991年2月24日凌晨“多国部队”向伊拉克和科威特境内的伊军发动了地面进攻。交战双方在200公里长的战线上投入120余万人。“多国部队”采取“声东击西、正面进攻、侧翼迂回”战法,让美第18空降军和第7军空中机动到伊军侧后,利用装甲突击力优势,在海空军支援下实施“左勾拳”计划,经钳形攻击和战略迂回,将伊军合围于巴士拉以南地区。到26日,伊军基本失去抵抗力。萨达姆接受停火。此战是二战结束后现代化程度最高的地面战役,系统使用了20世纪先进的高技术武器装备,成功实施了战役欺骗、海陆空协同、大纵深迂回包围,重点打击了对方重兵集团,是现代化条件下高技术局部战争之典型战例。
⑽疯狂的天火———科索沃空袭战
以远程和高空打击为主要作战样式。78天投掷炸弹、发射导弹约2.3万枚。空袭成为达到战争目的的惟一手段。
为将巴尔干地区纳入西方战略体系,美国为首的北约对南联盟发动了一场代号为“联盟力量”、历时78天的大规模空袭战。战役第一阶段,北约B-52、F-117、B-2轰炸机对南军70个目标发动了90次大规模攻击,平均每天50~70架次,摧毁了南50%的空防能力;第二个阶段北约每天出动近300~600架次,打击包括南总统府、塞军和内务部队总部、电台、电视台、铁路和公路桥梁等在内的各种目标。北约方面是零战斗伤亡,南斯拉夫损失惨重。整个空袭北约共出动飞机3.8万架次,投掷和发射了约2.3万枚炸弹和导弹,其中精确制导武器占35%。是一场典型的航空兵与导弹战役,是高技术对中低技术的“非对称作战”。整个战役远程和高空打击成为主要作战样式,并主导了战争进程,空袭是达到战争目的的惟一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