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德国公司的特点和日本、美国公司相比。
美国、日本、德国在企业管理是当代全球具有代表性的模式,通过比较分析其文化背景、政治经济法律环境、管理思想及管理实践,进行跨文化跨国度的系统综合研究,以探求具有普遍意义的管理原理和规律,从新的角度检验一切现有的管理理论思想、理论与实践的发展趋势,从而找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现代管理方法,为中国企业管理改革提供有力的帮助,以下从文化背景、经济体制、政企关系、企业管理四个方面来比较美、日、德三国在企业管理上的异同。
一、文化背景方面:
1、美国企业文化的主要特点:在分配上贯彻能力主义,工资与贡献直接挂钩,工资分配大都采用岗位工资制和职务工资制;企业职工只对自己的工作负责;职工流动性大;利润的多少不仅是衡量企业行为的唯一尺度,也是决定经营者成败的重要砝码;企业高层管理者权利集中,决策往往只有少数人参与;有相当完善的监督管理体系,各项工作都有严格的标准,将工作都有严格标准,将工作表现与标准对照,用比较结果测评工作绩效;特别重视规划、组织机构和规章制度,强调使用分析技术,将决定都基于准确精细的数据资料,大多数企业都倾向于“硬”管理;总之 ,美国企业一贯崇尚个人主义、能力主义、契约主义和权威主义,是一种理性的企业文化模式。
2、日本企业文化的主要特点:企业追求经济效益和报效国家的双重价值目标,提倡忠诚是日本企业文化的突出特点;信奉家族主义和资历主义,不断向职工灌输“以企业为家”的思想,再加上实行“终身雇用制”、“年功序列工资制”,企业与职工结成了“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负有集体主义管理思想;以“和”为魂、劳资和谐;以人为本,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3、德国企业文化的主要特点:德国的企业文化受欧洲文化价值观影响很深。首先,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和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带来的民主、自由等价值观,对德国企业文化的产生和发展的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其次,德国强调依法治国、注重法制教育、强调法制管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长期形成的完备的法律体系,为建立注重诚信、遵守法律的企业文化奠定了基础。再次,宗教主张的博爱、平等、勤俭、节制等价值观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德国企业文化的产生与发展。还有,德国人长期形成的讲究信用、严谨、追求完美的行为习惯,使企业从产品设计、生产销售到售后服务的各个环节,无不渗透着一种严谨细致的作风,体现着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去处理问题,对企业形成独特的文化产生了极大影响。这几方面的结合,形成了德国企业冷静、理智和近乎保守的认真、刻板、规则的文化传统。德国企业文化明显区别于美国的以自由、个性、追求多样性、勇于冒险为特征的企业文化,也区别于日本企业强调团队精神在市场中取胜的企业文化。
二、经济体制、政企关系方面
1、美国信奉的是自由企业制度,该制度的核心是私人财产所有权,私人财产受法律保护而神圣不可侵犯,人们之间的产权界限都是明确的,人们可以自由支配自己的财产,或用于消费和投资,每个公民都可以建立企业,利用自己的或有偿利用他人的生产要素,从事生产经营活动,这些企业以单人业主制、合伙制、公司制等组织形式,独立而自由地从事各种生产经营活动;美国政府通过各种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通过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收入政策、社会保障与福利政策、对外经济政策等的贯彻执行,通过位社会提供一系列公共物品和服务来实现的;另外美国经济活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金融市场的活跃程度。
2、日本企业与政府存在着高度的合作,通过长期经济计划及产业政策等引导企业的发展,同时对于符合国家经济发展的行业和公司给与财政资助,日本在产业结构上形成了以财团型企业集团为核心,以独立系企业集团为辅的体系。
3、德国为保护竞争、维持市场竞争秩序,国家建立健全了完整的法律体系;国家对经济实行宏观调控,国家通过间接和直接的干预手段,来保持经济持续和适度增长的同时,维持物价稳定,充分就业和对外经济平衡;促进劳资合作、实行社会保障,劳资双方形成了一种稳定的“社会伙伴关系”,从经济权利方面构成全社会的平衡系统,另一方面,以市场自由竞争形成的分配,其实质是按资分配,国家通过实施社会保障制度,对国民收入进行按需再分配。
三、企业管理方面
1、美国常见的组织结构方式有直线职能型、产品事业部型、矩阵性组织结构,企业组织一般标准化、程序化程度高,组织内部各部门责任、权限明确,有可能按照规范经营,企业的决策方式是个人决策,自上而下、强调个人责任、重视定量分析。
2、日本以企业最高决策机构和最高执行机构一体化为特点,这种管理体制既保证了企业的集体领导,又保证了权力的集中统一,决策以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地进行U型决策,制定决策后执行速度快。
3、德国的企业组织严密、管理集中、上下级之间界限分明、各职位之间分工明确,无论是决策机构、还是其它部门下层,都是组织严密、环环相扣、有条不紊、紧张有序。在企业决策方面,“职工参与决定”制度是德国企业管理的重要特色之一。
2. 在欧洲哪些国家适合中国人去做生意
当然是欧洲经济的火车头德国啦,德国联邦外贸与投资署一份报告显示,2019年在德国投资的外国企业数量达2062家,创历史新高。其中,中国企业在德投资项目数量排名第三。德国不仅对中国引资持开放友好的态度,德国的GDP也可以占到欧盟总体的一半这样惊人的比例,而且德国严谨的经商或者生产的态度也是受到非常多商人的喜欢。
3. 德国的小企业为什么那么出名,他们有什么诀窍
德国是一个非常厉害的国家,二战之后只有德国向波兰道歉,可以看出德国是一个非常重视对和错的国家,在自己犯错之后他敢于面对错误,敢于承认错误,真的是一个非常好的态度值得很多人和国家去学习。秉着这样的信念,德国的小企业发展得非常好,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德国小企业能发展好,都具备哪些特点!
最后一个特点是非常重要的,那就是企业的领导者和企业的员工互相信任的关系。有了这层关系做什么事情都好做了,大家为了一个目标而奋斗,没有人与人之间的矛盾,一切都变得非常顺风顺水啦!
4. 德国机械制造业概况及对华前景
机械制造业是德国传统优势产业之一,产品出口额及国际市场份额均居全球首位,在其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举足轻重。随着中国经济快速稳定增长,我对德机械产品的需求不断上升,将为其相关企业提供众多商机,也有助于我减少对德贸易顺差。因此,双方在该领域进行广泛深入的合作符合各自的经济利益。本文在介绍德国机械制造业概况的基础上,分析了该行业未来对华出口的前景。
一、德国机械制造业概况
(一)机械制造业在德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机械制造业是德国最大、最重要的工业部门之一,可与之相比的只有汽车制造和化工业等。但是,后者均为大公司占主导地位,而机械制造业的主力则是平均拥有150名员工、年均营业额2600万欧元的中小型企业。2006年,该行业实现销售额1670亿欧元,略低于汽车制造业。但是,其6000家企业聘用员工的总数达87.3万,就公司数量和就业人数(均不包括供应商)而言,要远高于汽车制造业。
(二)德国机械制造业的独特结构
机械制造业的结构在德国工业界独一无二,反映在德语的定义“Mittelstand”,它表示该行业由中、小型企业组成。国际社会一直称这种结构为“典型的德国结构”,象征着自主的企业文化,代表着德国企业家的独立、创造性和自由主义哲学。外界曾有人宣称这种结构已完全过时,特别是全球化趋势更是助长了这种观点。但是,事实是德国机械制造业在国际市场很少具有今天这样强大的竞争力。即使美元继续贬值,专家仍相信,德机械制造业2007年将连续第四年保持增势,甚至会超过2006年的历史最高纪录。
(三)德国机械制造业的优势和成功因素
1.创新实力。创新实力无疑是德国机械制造业现在以及未来在国际竞争中最为重要的资产之一。2005年,创新产品占该行业全部产值的三分之一。2006年,创新领域的投入高达100亿欧元,为历史新高。其创新实力来源于庞大的工程师队伍和研发投入。据统计,过去的20年里,每10年该领域工程师人数就增加一倍。在德国这样的高工资国家,绝大部分的工业领域能够保持世界领先地位,根本在于拥有众多先进的专有技术,这是德国长期坚持参与研发领域国际竞争的结果。但是,2006年底至2007年初,德国工程师协会调查发现,全德工程师短缺数量达2.2万名。2007年2月,联邦劳工局的一份报告也指出,自1981年以来,德国首次出现机械和汽车制造业工程师空余岗位数多于求职者的现象。工程师的短缺不仅威胁着机械制造业,同时也是德国整个工业基础的致命弱点,它向德国的政治家和商界敲响了警钟。
2.产品种类齐全。德国机械制造业向全球市场提供的产品种类之多,超过其他任何国家。其中,在机械制造业的31个部门中德国有17个占据全球领先地位,例如机械搬运、电力传输设备和印刷技术等;处于前三位的部门共有27个。这种产品的多样性及现代化使得德国企业有能力避免许多本领域特有的风险。
3.重视特种用途机械的研发。上世纪90年代初期产业衰退期间,德相关企业被迫采取激烈的重组方式来应对困境,主要是大幅削减工作岗位。特别是标准化产品领域,价格因素的竞争异常激烈。此后,德国企业将产品定位于重点研发专有技术密集型的、昂贵的、一次性和小批量的产品。一般而言,特种用途机械的生产需要较大的工程投入,但利润要比大批量产品高,所以在过去十几年,德制造商总能通过提高其利润来弥补周期性衰退的损失。根据德国机械设备制造商协会的调查结果,目前一半左右的德国机械制造企业在按照用户的订单生产小批量、特殊用途的产品,另外25%的企业则生产大批量和专用机械产品。目前,“德国制造”的竞争优势在于非价格因素,包括质量、技术、解决问题的专有技术、产品性能可靠性、供货可靠性及售后服务等。
未来德企业将继续从此产品定位中受益。首先,在全球范围内,生产特种用途机械渐成趋势。这些机械产品要求大量的系统专有技术,这正是德国企业的优势;其次,市场对产品中的服务要求越来越高,而德机械制造业服务收入已占20%,且比例逐年上升;第三,单机重要性在下降,而服务密集型机械系统的需求在增加,比如灵活的生产基站等;第四,将标准机械产品与量身订做的服务(预约管理程序)相结合来提供专业化的解决方案也是发展方向。总之,德国的机械制造业将不断从其在全球特种机械、服务、系统解决方案中的技术领先地位获益,并进一步促使企业利用其优势参与国际竞争。
(四)中国等新兴市场对德国机械制造业未来发展至关重要
德国机械制造业传统上主要向西欧和北美市场出口。但近几年,德国企业对日渐繁荣的新兴市场产生了浓厚兴趣。德意志银行分析认为,到2015年,德机械制造业重点关注的一些国家和地区如中国、印度、俄罗斯、东欧及南美,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7月10日,德国机械设备制造商协会也公布了一份研究报告,题目为“全球增长中心的机会在招手”,提醒德国企业要转变思路,积极开发新兴市场,以保证德国机械制造业长期稳定发展。
对德国机械制造业而言,全球新兴市场将为其提供大量的商业机会。专家预计,中期内向中国、俄罗斯等国家的出口可望实现7%至12%的增幅。同时,东欧、南美市场也会有2%至4%的潜在增长机会。这样,即使遇到美国和西欧传统市场的周期性衰弱,仍可由新兴市场需求增长来弥补,从而使德国机械制造业保持稳步发展。同时,不断增加的稳定性也能够提高该行业的利润。此外,德国机械制造业也只有通过开拓新兴市场,进一步扩大其市场份额,才能与在国际市场同样活跃的美国和日本进行竞争。
二、德国机械制造业对华出口前景分析
(一)德机械制造业对华出口现状
目前,中国是德机械产品在亚洲的最大市场,领先于日本、印度、韩国和伊朗。从2003年到2005年,在德国出口目的地排名中,美国始终是第一,中国居前三位。期间,法国在2003和2004年排在中国之前,但到2005年落后于中国。2006年,德对华出口机械产品100亿欧元,占其机械产品出口总额的7.2%,中国超过法国,列第二位。2001年到2004年期间,德机械产品对华出口增幅达22%至44%。2005年增速略有下降,但2006年再一次上升至16%。2006年,德自华进口机械产品约17亿欧元,占其机械产品进口额的3.8%,中国为德机械产品进口第九大来源国。
(二)中德机械制造业的战略分工
德方认为,中德机械制造业之间互补性较强,双方可以进行合作,实施战略分工。在这样的合作伙伴关系中,德国的重点是利用最新技术生产特种用途的机械产品,中方则借劳动力价格低廉的优势,服务于大批量生产的产品市场。这样的战略分工不仅对德国企业有利,中国企业也可通过不断提高专有技术水平,有能力进入原先由德国占领的中端市场。
德方目标是保持在高端市场的领先地位,挖掘潜力,争取在中低端市场取得进展,即利用先进的生产技术来弥补劳动力价格的劣势。因此,先进的生产技术注定是德国机械制造业要关注的重中之重,它包括自动化技术、激光技术等。其中,德国自动化技术领先全球。国际用户希望通过自动化来节省生产成本、缩短产品进入市场的时间。此外,为了实现产品零缺陷率、小型化、更短的生产周期等目标,也需要依赖大量的自动化机械。德国的自动化机械除广泛应用于电气、汽车、物流、医药、化工、消费品等传统部门之外,目前更被推广至太阳能、液晶显示器和生命科学等新兴产业。
(三)德国机械制造业对华出口潜力
中国经济持续增长,并正在成为新的工业超级大国,但将面临许多新的挑战和问题,需要先进的机械产品和技术来加以解决。随着拥有相当购买力的中产阶级的崛起,中国的消费结构也将转向服务和现代化的耐用消费品,例如汽车和棕色家电等。对德国机械制造业的各个部门来讲,中国是其未来发展的重要目标市场,潜力巨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领域:
1.纺织机械。中国正在进行的产业结构调整将成为经济发展的驱动力,预计每年德国机械产品对华出口名义增幅将达7%,保持原有增势,中国也会继续保持德机械产品在亚洲最重要的市场。其中,纺织业是典型的例子。作为世界纺织服装产品的生产基地,到2015年中国将在全球市场占有60%的份额,远远超过目前25%的比例。德国先进的纺织机械产品无疑将会在中国市场获得巨大利益。
2.汽车制造机械。据预测,到2015年只有美国的新车注册数和汽车产量(包括轿车和卡车)会继续领先于中国。目前,中国的汽车销售量全球排名第二、汽车产量位居美国和日本之后。然而中国1000名居民仅拥有汽车21辆,相对于德国的593辆,比例尚小,本身即意味着巨大的市场潜力。同时,中国政府一直致力于将国产汽车推向西方发达国家市场。近年来,汽车燃料的持续涨价使得减轻汽车车身重量和提高能效成为全球汽车制造的潮流,西方消费者更是看重这些性能。德国生产的高性能机械工具,例如先进的激光机械,已占有全球25%的产量和15%的市场份额,能够帮助中国汽车厂商在材料处理和加工、金属板缝隙焊接及改善汽车性能(如改进车身设计来提高碰撞安全性)过程中,提高精确度、速度和费用效率,实现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目标。
3.建筑机械。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加快,大量农民进入城市,不仅促进了工业的发展,也刺激了对办公楼和住宅建设的需求。
工业和城市的扩张,加上民间资本的积累,使得基础设施领域的投资逐年增加,包括交通运输道路、电力输送线路、通讯网络、饮用水的供应及废水处理等。尽管中国的劳动力相对便宜,但所有的建设项目离不开建筑机械和建材机械等。此外,政府还面临解决环境问题及保证能源供应安全的挑战。德国在传统能源和与环境有关的机械产品及厂房建设领域具有绝对优势,而且在许多可再生能源领域也是全球领先者,例如在风能利用方面。
4.钢铁及化工机械。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稳定增长,中国钢铁和化工业在未来十年将进一步扩张,同时也导致能源需求将大幅上升。为了减少对石油、天然气进口的依赖,中国需开发利用自身丰富的煤炭资源。德机械制造业可以提供相关的冶炼、轧钢、铸造、化工生产及采矿机械和技术。
5. 欧洲经济的发动机:德国到底有多发达再一次刷新认知
在过去的100多年,除了一战与二战结束后的一段时间里经济萎缩,德国一直都是欧洲经济的领头羊,是无可置疑的经济霸主。特别是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整个欧洲地区陷入低迷之际,德国不但是受损最小的经济体,还承担了对其他重债国家纾困解难的重担。
财大气粗德意志
按照ESM(欧洲稳定机制)的规定,欧元区国家按照本国GDP占欧元区经济的比重,共同出资7000亿欧元,对其他陷入债务危机的欧元区国家开展援助计划。其中,仅德国就掏出近2000亿欧元。
像另外一个国家英国,觉得在欧盟体系内得大于失,花了不少冤枉钱,干脆不玩了,脱离欧盟。由此可见,德国在欧盟中的经济分量,是名副其实的“欧洲供血站”。
德国经济之所以能冠绝欧洲,与其奉行的经济制度和重视制造产业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发达的制造业
德国政府不余力地保护市场争的公平和自由严禁任何企业或个人通过不合法的方式限制和妨碍市场党争的公平性,营造了良好的市场环境,德国企业也因此得到飞速发展,大量中小企业获得了强大生命力,与大企业形成了良好的互利关系。
20世纪后期,英美等发达工业国家普遍开展“去工业化”的产业结构转型,大力发展金融服务业,德国也加入了这一浪潮。然而与英美不同的是,德国仅仅将低附加值的生产环节转移到中东欧等国,对于占据产业链高端、拥有市场定价权的产业几乎全部保留。转型期间,德国制造业占国民经济的比例
一直保持着很高的水平,大约在四分之一,而欧盟其他国家仅为七分之一。因为德国的企业有非常好的技术、非常强的创新。德国的出口产值在GDP中所占的比重高达40%,堪称是带领德国经济阔步向前的头号功臣。
为了确保德国产品的竞争优势,即便是在经济衰退最为严重的2008-2009年,德国政府的科研经费依然保持上涨态势。正是由于德国企业总是不断追求 科技 创新,才使得德国制造一直以高端、质量上乘、精良而享誉世界。
目前,德国有400多万家中小企业,占全部企业的98%以上,其员工约占全部就业人口的85%,创造的价值约占德国GDP的八成。
民众的付出
德国经济的繁荣也与民众的付出密不可分,比如德国政府在 社会 保障体系的变革中,限制了养老金的过快上涨,将领取养老金的年龄提高到67岁。修改了取失业保险金的资格,规定领取失业保金的人员,在失业前2年内必须至少有12个月的参保时间,同时,还缩短了失业金的领取期限,54岁以下的人员能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最长期限由26个月降为12个月,55岁及以上人员取最长期限由32个月降为18个月。
德国政府由此节省了一大笔钱,并将这些钱应用到了企业税改。将公司税从原来的25%减轻为15%。这一改革使得德国从一个高税负国家变为中等税负国家。减轻了德国企业的负担,人力资源配置更为灵活,人力成本也大大降低。
这一方面降低了德国产品的生产成本,使之在国际市场更有竞争力,另一方面也刺激了企业增加投入,进而带动国内就业。2019年,德国失业率达到了自1990年两德统一以来的最低点。
即便是刚刚过去的2020年疫情期间,德国的失业率在欧洲地区也保持在一个极低的水平。
严苛的金融管制
相较于英、美、日等金融强国,德国的金融业无论在创新性还是盈利水平上都处于弱势,但在谨慎和稳定方面,德国金融业却更胜一筹。
德国的金融业由德意志联邦银行和德国联邦金融监管局联合管理。其中,联邦银行在德国9个地区设立分支机构,这些分支机构及其下属支行负责监管日常事务,并将相关情况上报给监管局,由监管局进行最终截定。而监管局对监管对象的管理处处体现着严格与谨慎。
德国不把房地产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动力,当年美国的次贷危机就几乎不可能在德国出现。因为在德国买房,购房人必须首付20%-30%,并提供最近一段时期内的收入证明,未来如何还款也必须加以说明。任何环节不达到要求,是无法贷到款的。想通过从收入上作假来获取贷款,几乎不可能,德国的税务机关可是会找上门的。
德国不仅严格控制金融衍生品的发行,对投资者持有此类高风险的金融衍生品也有严格的限制。以过去几年大出风头的P2P为例,虽然德国也有P2P平台。但是德国法律规定,只有银行才能发行贷款。为了符合监管,每个P2P借贷平台都需与银行合作,银行发行贷款,然后通过P2P平台将债权出售给投资者。
德国的法律还禁止高利贷,禁止借贷利率超出市场平均水平的两倍,这意味着P2P借贷利率的上限约为16-18%。这也就意味着大规模的P2P暴雷、倒闭事件很难发生。
德国正是凭借着其强大的经济实力,在欧盟中确立了主导地位,在经济、外交、公共安全政策领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6. 据统计德国拥有高达上千家的百年企业,它们成功的法则究竟是什么
德国的企业能够存在上百年之久,自身就是很过硬的一大招牌。而他成功的法则也值得许多企业学习。
第三,德国企业严谨的管理模式。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非常害怕员工出现跳槽的这种现象,而德国企业采用了科学的管理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这种现象的发生。而且他们对于自己的员工是非常的重视,在一般情况下不会轻易的裁员。同时德国企业的管理还包括他们与客户之间的关系,推出一系列的服务来维系好与客户之间所存在的合作。将自己的眼光不仅仅放在现有的合作上更是选择将精力放在合作之后维护客户关系。可以说德国企业的这一做法非常的用心。
7. 德国企业的缺点是什么要详细 准确 链接也成!谢谢了 急用
德国企业的缺点?德国企业没有明显的缺点的。他们有着深厚的历史和文化积淀,家庭式的企业管理较多可以说是一个缺陷,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企业的活力。德国企业的特点是在自己的领域内做的比较好,即使几代人经营的小作坊有时也会有很多专利。但是德国企业总体缺乏活力,他们一门心思做好自己的,很少对某些产业蜂拥而上,可能与德国人严谨的性格有关。活力不足,转型慢,对新生事物的接受速度比较慢应该可以说是个缺点了。
但是从德国经济的情况来看,其实他们是一个坚韧,严谨的民族。他们成就了欧洲经济无冕之王的德国,即使两次世界大战的失败也没有让他们就此颓丧。你可以结合日耳曼文化及艺术的特点来看看。我个人觉得日耳曼文化受东罗马文化的影响比较多,有着宗教的传统和严肃,日耳曼艺术都有着典型的模式和分明的轮廓。个人意见,抛砖引玉。
8. 在德国创业做什么生意好
德国是一个非常发达的国家,作为中国人其实想要在德国创业的话,还是非常的合适,尤其是在美食行业,如果能够涉及的话,将会生意特别好。
但是在德国不比我们国内,尤其是在餐饮行业审查的异常严格。因为这些发达国家非常注重于健康,所以任何的食物必须有合格标识,不是说简简单单空运过来,就直接拿到餐馆里面加工,所以我们在外国那些餐馆吃饭的时候,总是感觉味道差一些,就是因为在原材料上大多数都是当地的一些产品,所以做不出原汁原味。
但是有一点可以保证,只要口味上过得去,基本上两年之内绝对可以回本甚至创收。到时候再开一家连锁店的话,一定会有一个很好的回报。但是话说出来有这么多的钱,在国内做哪一行也是选择性更多。